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月火焚心 > 第66章

第66章

,这本是一件好事。 然而雨水也导致黄河水位暴涨,于是在开封决堤了。 所幸,这次决堤的地方,正好在黄河新河道的下方。 这一带的居民,大部分都被迁走了。 没迁走的,居住点地势也比较高,所以并未造成多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而且,为了减少黄河改道带来的风险,白英在黄河上修建了一道巨大的水闸。 一点点增加放水量。 同时利用适量的水,搞‘束水攻沙’,冲刷新河道。 此次下方有决堤,他就将位于上方的闸门打开,减少下游水量。 然后率领修建黄河的役夫,不慌不忙的赶过去,将缺口给堵上了。 等到这边的口子堵住,再将闸门落下来一些,控制水流量。 一场本应该造成重大损失,并被郑重记录在史书上的大事件,就这样戏剧性的结束了。 朱元璋及群臣得到消息,无不感到震惊。 然后就是欣喜。 朱元璋下旨对白英进行了表彰,同时还调拨粮食,犒赏了所有参与的役夫。 但群臣并没有高兴太久,很快一个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入应天。 黄河役夫中爆发了疫病,已经有数千人感染。 第174章 异常 疫病? 陈景恪心中一惊,连忙找到朱元璋询问情况。 朱元璋倒是挺平静的,并没有表现的很着急: “天下这么大,每年都会在局部地区发生几次疫病,影响基本都不大。” “如此大规模的征用民夫,更是容易发生疫病。” “历朝历代不愿意大规模征用徭役,除了浪费民力,影响农业生产。” “还有个原因,就是容易发生疫病。” “得益于你编写的《防疫手册》,这次还算是好的,快半年了才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疫病。” “要搁往常,少说也要爆发上两三次了。” 陈景恪不禁咋舌,心中更是沉重,说道: “一般爆发的都是哪种疫病?” 朱元璋说道:“最常见的就是伤寒、痢疾等病,每年都会在不同的地方爆发几次。” “这次爆发的就是伤寒。” “据李祺和白英的奏报,这次伤寒是降雨引起的。” 伤寒的种类很多,流感也可以算作其中的一部分,确实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 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这玩意儿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前世医术发达,大家并不是很在意这种病。 但在古代,医术落后又缺医少药,流感就是瘟疫。 不过……感谢张仲景,攻克了大部分的伤寒病症。 又经过后世医家高人增补,基本上常见的伤寒症都被攻克了。 “每个地方的衙门,都要准备一批治疗伤寒的药物。” “如果爆发了伤寒,可以直接用库存的药物,及时控制。” “就算控制不住,也能为朝廷争取到调拨药物的时间。” “黄河改道征用了那么多的役夫,朝廷早就做了相关准备。” “洛阳那边也准备了大量药材,随时可以支援过去,所以你不用担心。” 听完朱元璋的介绍,陈景恪放心了许多。 同时也为先辈感到佩服。 真的是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非常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 这不禁让他想起了,前世听过的一个故事。 刚建国的时候,我国派出了一批专家,去国外学习他们的行政管理技术。 结果人家一听咱们的来意,也很诧异。 我们也是研究你们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才建立的现在这套体系。 你们放着自家的经验不学,跑来学我们的干啥? 一开始咱们这边的学者还不信,研究了一番之后才发现,还真就是如此。 然后大家才醒悟过来。 要论行政管理经验,自然是传承久远,又有大一统背景的国家,更加的完善啊。 当然,并不是否认别人的先进之处。 西方确实后来者居上,超过了我们。 但咱们也不用妄自菲薄,有些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是真的非常实用的。 比如处理央地矛盾,所有的大国里面,中国是这方面做的最好的。 这就是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不过话虽如此,面对疫病陈景恪又岂能不担心。 因为前世的某些经历,他对这两个字非常敏感。 思前想后,最终做出一个决定: “陛下,我想去一趟河南。” 朱元璋眉头微皱,说道:“你不相信那些郎中的医术吗?” 陈景恪摇摇头道:“伤寒的治疗之法已经很成熟,只要药物足够,并不难控制。” “我只是想亲眼看看,修黄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朱元璋点点头,想了一下说道: “去看看也好。” 陈景恪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现在朝廷又是建新都,又是修黄河,又是军改政改,一两年内是没办法再搞什么大动作了。 算学班已经组建好,基础形学也传授完成,剩下的大家可以按照教程慢慢研究。 所以,他留在应天暂时也没什么意义,还不如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更加深入的了解大明的社会情况,有助于后续的改革。 免得到时候好心弄出恶法。 朱元璋估计也是出于差不多的想法,同意了他的提议。 就在陈景恪收拾行李,准备出发的时候,朱雄英不愿意了。 “不行,我也要出宫去看看。” 陈景恪并没有当回事儿,随口道: “这事儿你和我说没用啊,和你皇爷爷说去啊。” 然后朱雄英就跑去找了朱元璋。 朱元璋自然不同意,太子不在,你这个太孙哪都别想去。 而且那里还是疫区,你更不能轻易涉险。 虽说只是伤寒,问题不大,但也要以防万一。 不甘心的朱雄英又去找马皇后,结果也是一样,哪都别想去。 真想去也行,写信把你爹叫回来。 你爹回来坐镇,你爱去哪就去哪。 朱雄英这才认命。 陈景恪这次出行,前来送行的人就多了。 朱雄英、朱椿、朱桂几人就不说了。 徐允恭、杜同礼、邱广安、程一民等人全都出现了。 就连蓝玉都派了管家前来送行。 本来应该派儿子过来才合适,可惜他没有儿子,只能让管家过来。 福清公主自然是不方便抛头露面的,不过在宫里她就已经过来送过了。 还给了他一个平安符,说是亲自去求的。 陈景恪自然很高兴,深感找个贤惠的媳妇还是很好的。 乘船一路到达开封,下船后骑马前往疫区。 他还专门走洪区看了一下,一眼望不到边的泽国。 道路、农田、村庄都不见踪迹。 还好,之前为了防止新河道决堤,将这一带的居民迁走了。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一路泥泞,半路上还下了一场暴雨,陈景恪颇为狼狈的来到疫区,在这里见到了李祺。 对于李祺出现在这里,陈景恪并不奇怪。 作为黄河改道行政方面负责人,他要是不在最危险的第一线,估计老朱第一个暴怒。 反倒是李祺,对这个准连襟的到来,很是惊讶。 “陈伴读,你怎么来了?” 陈景恪自然不能说实话,只是道:“陛下关心疫病情况,命我前来查看。” 李祺并没有怀疑,因为这完全符合朱元璋的性格: “累陛下担忧,是我的责任啊。” 陈景恪宽慰道:“陛下知李都尉用心任事,很是欣慰。” “疫病乃天灾引起,非人力所能挡也。” “你们处置及时,没有让疫病扩大,已经是大功一件了。” 两人又客套了几句,陈景恪就问道: “现在疫病情况如何了?有多少人感染?” 李祺不假思索的道:“现在共有九千四百余人患病,全部被集中安置在一里外的一处无人村庄。” 这充分体现出,他对这里的情况掌握是多么娴熟。 但陈景恪的眉头却皱了起来:“怎么又多出三千多?你们不是在奏疏里说已经控制住疫情了吗?” 李祺羞愧的道:“我们第一时间就将患病的人隔离,又等了两天,确定没有新的病人出现,才写的奏疏。” “只是不知道为何,之后每天都会出现一些患病的人。” “哪怕我们及时将所有病人都转移,甚至和病人有近距离接触的,也单独隔离。” “还是会有新的病人陆续出现。” “前天这里的病人都过万了,有一千多康复离开……” 陈景恪眉头皱的更紧,道:“你们是怎么做的防疫?” 李祺说道:“严格按照你的防疫手册去做的,水烧开了才能喝。” “吃东西前要洗手,住的地方定期打扫,撒石灰粉……” “洗澡这个有点难,不过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水,现在又是夏天。” “我们也保证五六天让大家洗一次澡……” “伤寒爆发后,我们也及时切断了病气的传染途径……” “之前就爆发过几次小疫病,包括痢疾之类的都出现过。” “我们按照你的方法,都及时控制住了。” “这次不知道为何,一直持续不断有人感染。” 李祺应该也是有些着急了,说话都有些颠三倒四。 陈景恪听他讲述,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就当前的条件,他自己来做,最多也不过如此。 可为何还会持续不断的有人患病? 病毒潜伏期比较长? 那也不应该是这种情况。 几万人吃住在一起,真要有这种潜伏期长的病毒,早就全员感染了。 想不通。 只能说道:“先带我去役夫住的地方看看吧。” 早就头疼不已的李祺,立即就带着他往住宿区而去。 其实所谓的住宿区,就在黄河边上。 站在住宿区,能看到在河道里工作的役夫。 李祺介绍道:“现在是夏天,晚上随便找个地方一趟就能睡,大家几乎都是吃住在河堤上……” “不过为了防疫,我们依然为大家修了临时住所。” 所谓的临时住所,就是一排排的草棚,只能遮雨无法挡风 不过现在是夏天,挡不挡风都无所谓。 睡的床更简单,木板直接铺在地上。 木板上摆着一张张破破烂烂的被褥,很多就是铺了一卷草席。 这东西在前世丢在路边都没人看一眼,在这里都是宝贝。 看的陈景恪心中发酸。 不过整体来说,确实还算干净。 至少没有随处可见的‘地雷’。 床铺下面撒的有一层白色粉末,很明显就是石灰。 但很快他就发现,针尖大小的跳蚤,成群结队的出没。 他下意识觉得浑身一阵痒痒。 又掀动了一下木板,果然在几块木板的缝隙里,发现了一些床虱,也就是俗称的臭虫。 李祺连忙解释道:“我们一直在想办法灭杀这些虫子,但你也知道,在这种地方很难杀干净。” 陈景恪点点头,在化学药剂没有出现之前,人类拿这东西没有任何办法。 即便是有了化学药剂,也需要配合更加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才能在一定范围内控制住。 李祺又说道:“伤寒控制不住,会不会和这些虫子有关?” 陈景恪摇摇头道:“应该没什么直接关系,但也不好说,还需要再观察。” 李祺正想说什么,忽然停住,然后用手狠狠的在头上抓了几下。 等手指拿下来,陈景恪分明看到,指甲缝里有血迹和泥垢。 这一幕,看的他也不禁头皮有些发麻。 这明显是长时间不洗头,导致头上生了小疮,然后挠破了。 李祺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让你见笑了,最近事情多,有些疏于卫生了。” 陈景恪摇了摇头,道:“能让我看看你的头吗?” 李祺顿了一下,道:“可以,你看吧。” 说着就蹲了下去。 陈景恪俯身用手轻轻拨开他的头发,先看到的是发根上,密密麻麻的白色小点。 只有芝麻的三分之一大小。 虮子,也就是虱子的卵。 连李祺都如此,更遑论他人了。 役夫们的情况,只会更加严重。 陈景恪松开手,后退一步,敬佩的道: “李都尉辛苦了,我一定将你的功劳,如实上奏给陛下。” 李祺起身,苦笑道:“陛下委以重任,我却不能完成任务,实在愧对陛下的信任,安敢言功。” 陈景恪说道:“疫病非你之过也,你处理的已经很及时了。” “剩下的就不是你的问题了,而是我们这些郎中的职责。” “走吧,我们再去隔离病人的村子去看看。” 李祺迟疑了一下道:“不先见一下白郎中吗?” 陈景恪摇摇头:“先去隔离区看看再说吧。” 李祺也不再说什么,带着他又返回隔离区。 “这是之前的一个村子,因为黄河改道被迁走另外安置了。” “村子就空了下来,我们收拾了一下,当做隔离区使用。” 一个小村子自然装不下近万病号,所以大部分病人,还是住在临时修建的草棚里。 陈景恪本以为这里的氛围会很紧张,到处都是呻吟声之类的。 但进入村子后,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一幕。 这里没有一点恐慌不安的氛围,反而非常的平静和谐。 大家没有一点不安的样子,似乎还很享受。 这让他很是意外。 要知道,这种氛围哪怕是前世都做不到,更何况是古代。 这让他很是好奇,问道:“你们是怎么安抚大家的?为何他们一点都不恐慌?” 李祺摇摇头,也同样很疑惑:“这很难吗?” “……” 这种态度,让陈景恪很想骂娘。 李祺也意识到情况确实有些异常,思考了一下解释道: “一开始大家确实很恐慌,后来发现朝廷准备有充足的药物。” “只是隔离几天,吃点药就好了,大家就不慌了。” 陈景恪不禁摇头,别人或许会觉得很正常。 但他前世可是经历过好几次隔离的,即便明知道问题不大,可大家心里还是会很慌。 尤其是这么多病人聚在一起,那种恐慌感会更强烈。 眼前这些病人,哪有一点害怕的样子。 反倒是像是来度假的一样。 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第175章 独眼石人 陈景恪并没有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毕竟只是怀疑,他自己也不确定是否准确。 之后就找了几个病人检查情况,发现就是很常见的温症伤寒。 治疗方法都是现成的,药材也不贵。 正常来说,不难控制。 之后他又找到这里的郎中,详细了解了情况,并交流了看法。 这些医生得知他的身份之后,顿时就兴奋了,看向他的目光充满了崇敬。 这一切都得益于病气论。 本来是写给军方的《防疫手册》,后来流入民间。 一开始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等大家通过种种手段,证实病气论的真实性之后,态度就完全变了。 这可是解决了,困扰医家几千年的疾病起源和传播难题,要封神的节奏啊。 关键陈景恪还没有敝帚自珍,而是大大方方的公布了自己的研究。 所有人都可以免费学习。 于是防疫手册以惊人的速度传遍全国,而陈景恪在医圈的地位可谓一时无两。 只要是学医的,谁见了他都要恭恭敬敬行弟子礼。 所以,这几个郎中看到他如此恭敬,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先是应付了这些拥趸,才开始询问这次疫病情况。 确实是很常见的温病伤寒,雨水和洪水导致的。 这和陈景恪自己观察的结果一致。 在询问过疫情之后,他随口问了另外一个问题: “这里的病人精神状态都很好啊,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其中一个郎中笑道:“这事儿我知道,大家都把这里当成放假休息之所了。” 另一个郎中也说道:“虽然得了伤寒难受,可朝廷救治及时并不致命。” “来了这里不用干活,平时就往床上一躺随便歇息,吃的还比外面好……大家可不就高高兴兴的吗。”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的说道: “每一个病愈离开的人,都愁眉苦脸……” “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欢天喜地……” “行了这么多年医,这种情况我还是第一次见。” 闻言,陈景恪心中一动,想起了一件事情。 李祺说这里每天都有人感染,还查不到原因。 那么会不会是这些人故意感染? 然后来这里获得休息? 他开始私下了解这里的具体情况。 从三月底开始修黄河,到现在已经五个多月,没有休息过一天。 饮食自不用提,都是粗粮加点盐,油水是见不到的,能有咸菜就不错了。 相比起来,疫区的伙食就好了太多。 为了照顾病人,口粮改成了一半粗粮一半细粮,偶尔还能见到油腥。 两厢一对比,陈景恪就更加肯定自己的猜测了。 换成他,他也想病一场。 虽然感染伤寒难受了点,可至少能获得七八天的休息时间。 如果恢复的慢一点,直接能休息半个月。 不过他没有将自己的猜测告诉任何人,这要是讲出去要出大问题。 晚上白英终于出现。 他穿破破烂流丢的衣服,身上到处都是泥。 高大魁梧的身材,变的削瘦,腰背也佝偻了许多。 不论从哪里看,都和普通的役夫没有任何区别。 本来陈景恪对他有诸多不满,但见到他这副模样,最终化为了一声叹息。 白英倒是没有想那么多,见到陈景恪到来,非常的高兴: “陈老弟,你来了就好了。有你这位神医出手,区区伤寒很快就能控制住。” “哎,你是不知道,上万人不能工作,修河堤的速度慢了很多啊。” 陈景恪叹了口气,问道:“白兄,你几天没休息了?” 白英毫不在意的道:“嗨,休息什么,再苦再累也就今年一年的功夫。” “我都计划好了,十月份完成新河堤的修筑,然后用束水攻沙之法拓宽河道。” “年底彻底完成改道工作……等明年开春,俺们山东的百姓就能用黄河水灌溉庄稼了。” 说起这事儿,白英原本疲惫的面孔瞬间就有了精神: “你不知道,俺们山东那边一听说黄河改道,动员了十七万人去修河堤。” “现在山东境内的河堤已经修了五分之四了……” “可惜河南这边只有五万多民夫,修的有点慢……” “眼瞅着还有个把月就修好了,没成想出了这种事情……” 山东动员百姓修建新河堤的事情,陈景恪自然知道。 而且还不全是官府强征,大部分都是自发去修的。 尤其是离新河道比较近的百姓,最是积极。 刚听说此事的时候,陈景恪还很感动。 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但凡给他们一点点希望,就能爆发出百倍的热情。 只是大多数时候,肉食者们连这点希望都不肯给。 在他们看来,百姓不过是一群两脚的牲畜,不配提任何要求。 但今天,陈景恪的想法又有所改变。 不能将百姓的热情,当做理所应当。 他们是人不是机器,是需要休息的。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说休息的事情,而是问道: “也就是说,现在还有最多两个月,就能完成河堤修建是吧?” 白英点点头道:“原本计划是四十天内,现在这场伤寒一来,能在两个月内完成就不错了。” 陈景恪说道:“如果我有办法,可以保证能在两个月内完成修建工作,你愿不愿意听我的?” 白英高兴的道:“我就知道陈老弟你有办法,你说吧,让我怎么做都行。” 陈景恪没有直接说,而是先让人将李祺喊了过来,说道: “将所有人分成七班,每天一班人休息,如此轮流。” 白英大吃一惊,道:“这怎么行,本来工期就很赶了,再让人休息,岂不是要拖延更久。” 李祺也同样很疑惑。 陈景恪看看两人,说道:“你们知道为何会已经将病人隔离,还会有人感染伤寒吗?” 李祺惊喜的道:“你找到原因了?” 陈景恪说道:“因为累,几个月没休息,所有的役夫从身体到内心,都处在极端的疲惫状态。” “而过度的疲惫,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 “但凡有一点小疫情,就会出现大面积感染。” “这就是为何你们已经极力在控制,伤寒还是在不停爆发的原因。” 李祺顿时就不说话了,他自然不怀疑陈景恪的话。 人的名树的影,在医学这一块儿,陈景恪的话就是真理。 而且他也从没有想过,陈景恪会在这方面骗他。 为了一群役夫,欺骗自己这个准连襟,实在没必要啊。 所以,他相信陈景恪说的是对的。 可修河的事情,是白英在负责,让大家休息这事儿只有他能做决定。 白英也不怀疑陈景恪的话,只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分成七班,也就是干六天休息一天……这一天能有什么用啊。” “还不如一次性将河堤修好,所有役夫都能回家,想怎么休息就怎么休息。” 陈景恪反问道:“白兄,你以前是在大运河上做工的,忙的时候也是十天半个月不能休息一次。” “当时你什么感觉?最想做的是什么?” 白英不说话了,这种事情他经常经历。 每到繁忙的时候,一个月还休息不了一次。 当时他想的并不是什么赚钱,而是能让他休息一下。 如果哪天没活儿干,能休息一天,隔天起来就感觉和重新复活了一样。 虽然只是一天,可那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想到这里,他终于明白了陈景恪的意思,苦笑道: “同理心,同理心,原来这就是同理心。” “是我想差了……李都尉,就按照陈老弟的办法来吧。” 见他都同意了,李祺就更没有意见了。 当即就找来自己的手下,将此事吩咐了下去。 第二天一大早,就拿出了具体的分组之法。 当此事宣布,整个工地都想起了欢呼声。 看着兴奋的众人,白英脸上的表情更加苦涩: “是我将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多亏了陈老弟……” 作为基层出身的人,他也隐约猜到,为何会不停有人感染伤寒了。 但他也同样没有选择揭穿。 李祺则还被蒙在鼓里,出身名门的他,并不能和下面的人产生共鸣。 他同意大家休息,完全是出于卫生健康考虑。 尤其是当轮休政策公布,新增伤寒病人直接减少到了个位数。 而且休息一天后,役夫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这更是让他觉得陈景恪的理论是正确的。 基于此,他还专门写了一个条陈,将这个发现告诉了朱元璋。 并建议可以全国推广。 朱元璋看过奏疏之后,简直哭笑不得。 他是什么人?只看前因后果,就猜到了事情的真相。 什么休息一天,让大家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纯粹是役夫想办法偷懒。 “没想到,李祺还有如此单纯的一面。” 马皇后关注点和他不一样:“还是景恪更懂人心啊,才刚去就找到了症结所在,并想到了解决之法。” 朱元璋点点头,但随即又冷哼一声道: “景恪哪都好,就是有点心慈手软。” “对待这种偷奸耍滑之人,就应该狠狠的惩罚,看他们还敢不敢。” 马皇后实在有些无力吐槽,干脆直接问道: “想想你起兵造反时是怎么想的。” “陈景恪天天将不忘初心挂在嘴边,你也天天要求文武百官不忘初心。” “怎么轮到你自己,就完全变了个样子?” 别人这么说,朱元璋肯定勃然大怒,但马皇后当面怼,他却沉默了。 马皇后让人去将朱雄英喊了过来,将李祺的奏疏给他看了一下,问道: “你有没有看出什么问题?” 朱雄英嗤笑道:“这李都尉也太……单纯了吧,那些役夫明明是故意染病,他竟然没看出来。” 朱元璋很是欣慰,这孙子就是聪明啊,以后不用发愁被人骗了。 马皇后也赞许不已,继续问道:“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朱雄英说道:“这还不简单吗,就算景恪说的是对的,这见效的速度也太快了。” “您的身体都调理两年多了,还比正常人要虚弱一些。” “那些役夫怎么可能只是休息了一天,就恢复了。” “我还听说,役夫是不让休息的,从服役到结束要一直干活。” “人又不是牲畜……就算是牲畜,也是需要休息养膘的,更何况是人。” “而且人的心思更复杂更细腻,还要考虑心神疲劳的问题。” “黄河改道工程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五个多月了,一天都没休息过,役夫们的可以说是身心俱疲。” “这也就是黄河改道之后,他们自己能受益,还能勉强坚持。” “换成别的工程敢这么用人,嘿嘿……说不定就冒出个独眼石头人来了。” “噗哈哈……”马皇后一个没忍住,大笑起来。 朱元璋一张脸顿时就黑了下来: “你个小混蛋,敢胡说八道小心咱揍你。” 朱雄英一点都不怕,而是说道: “皇爷爷,我说真的,您有时候对人真的有点苛刻了。” 朱元璋气的直吹胡子瞪眼:“你给劳资好好说说,咱哪里苛刻了?” “俸禄也给涨上来了,政改和军改给他们的好处还不够吗?” 朱雄英认真的道:“那是应该给他们的……皇爷爷您别生气,驴也要吃饱养出膘才有劲儿拉磨呢。” “牲口干几天活儿,还要让它歇息一天缓一缓呢,人也是一样的。” “历朝历代官吏都有休沐制度,也是为此。” “既可以让他们得到歇息,也让他们有时间去做一些私事。” “您将休沐全取消了,就过年给大家放几天假……” “大家平时就没事情要做了吗?” “他们有私事,却抽不出时间,就只能在当值时间去做。” “天长日久大家都养成习惯了,不管当不当值,有事就走。” “所以啊,还不如让他们正常休沐……” 朱元璋气道:“百姓终年辛勤劳作,片刻不得歇息,尚且不能果腹。” “比起百姓,他们的日子已经好到天上去了。” 马皇后立即接话道:“方才你还说,修黄河的役夫都是偷奸耍滑之辈,要狠狠惩罚呢。” 朱元璋:“……” 第176章 福报?剥削! 朱元璋气道:“你们两个,都被陈景恪给教坏了。” “等他回来,看咱不打死他。” 朱雄英顿时就乐了:“您可一定要打的重一点,我早就觉得他欠揍了。”

相关推荐: 左拥右抱_御书屋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归宿(H)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将军宠夫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小怂包重生记(1v2)   生存文男配[快穿]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阴影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