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月火焚心 > 第47章

第47章

太孙祈福。 在这个年代,宗教在民间的影响力,是远远超过朝廷的。 原本‘天命太孙’只在城市里传播,农村较为封闭,基本很少有人关注这事儿。 现在宗教插手,直接将这股风吹到了乡村。 随着水陆法会的举行,‘天命太孙’这个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毫不夸张的说,在民间太孙的存在感,甚至超过了太子朱标。 你要是和他们讲太孙,他们能滔滔不绝吹一天。 要是和他们讲太子,他们都是一副惊讶的样子: 啊?咱大明的储君不是太孙吗?太子是什么鬼? 更戏剧性的是,无数人都在期盼着,苍天赐给人间的君王登基。 以至于民间开始流传一句话: 等太孙登基,咱们的日子就能好过了。 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道佛两教如此大张旗鼓的举行水陆法会,自然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满。 很多人上书朝廷,希望下令禁止。 得到的批复是:下不为例。 朱元璋也很不喜欢什么祈福,要是道佛敢打着他的幌子这么做,他必然会大怒。 但眼下是为太孙祈福,且他们的行动还进一步,强化了‘天命太孙’的真实性。 他才会同意。 道佛两家一看马屁拍对了,就更加的积极。 ----------------- 且说朱标,发生日食的时候他可是非常担忧的。 大明正在大刀阔斧的改革,触碰到了不少人的利益。 很多人都在想办法阻止,只不过朝廷更加强势,将反对声音压了下去。 现在,日食会成为他们最好的借口。 就算皇帝下罪己诏,都没用。 接下来一两年内,所有的改革都将会因此受阻。 金钞局他不担心,但后续稽查司改成税务稽查司,很可能会因此泡汤。 还有黄河改道,恐怕接下来谁提,谁就是罪人。 一想到这种局面,他的心情就非常沉重。 以至于忍不住差点结束巡查,返回应天。 不过他毕竟当了多年的大明副皇帝,知道现在回去也改变不了什么。 天象已经发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就在日食发生了两天后,他正式启程前往陕西。 只是走到半路,就听到了朱雄英坠马重伤的消息。 虽然还有什么‘天命太孙’的传言,可作为父亲他更加担心儿子。 当下也顾不上巡查了,当即就下令返回应天。 刚走了小半天,就接到了八百里加急密信。 信是朱元璋写的,里面也没有说太多。 只是说朱雄英的伤势他不用担心,继续巡查即可。 朱标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况,但也知道自家父亲不会拿这事儿开玩笑,就继续往陕西去。 路上更多的消息传来,经过神医陈伴读的救治,太孙的伤势有惊无险。 朱标这才放下心来。 然后就是‘天命太孙’的消息。 一开始朱标也很惊讶,这事儿太传奇了。 等确定这不是流言,而是所有人都认同的消息后。 作为父亲,他大感欣慰。 对未来也充满了期待。 车架很快进入陕西境内。 刚进入陕西还好,山清水秀,百姓生活还算富足。 越往里走就越是荒凉。 到处都是沟沟壑壑,黄土赤裸裸的暴露在烈日下。 百姓在地里辛勤劳作着。 这一幕在别处,本应该是欣欣向荣。 但在黄土地的衬托下,给人更多的是心酸感。 朱标停下车马,换了一身便装,前往地头询问情况。 “老乡,咱们这里的年景如何啊?” 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直起身子,擦了把汗: “啥年景不年景的,老天开眼还能余下一两斗,不开眼种子粮都要搭进去。” “本指望新朝建立,咱们日子能好过一点。” “头几年确实还能活命,可自从来了那个扒皮王。” “嘿……咱们过的还不如蒙古人在的时候呢。” 朱标那叫一个尴尬,他自然知道扒皮王说的就是自家二弟朱樉。 没想到,他竟然将这里的百姓,祸害成这个样子了。 比锦衣卫的密报里还要严重的多。 更让他尴尬的是,朱元璋几次想将朱樉召回京师惩处。 是他朱标为了‘爱护兄弟’的美名,给阻止了。 也就是说,陕西百姓受害,他才是罪魁祸首。 不远处一个驼背老汉呵斥道:“老杨,你胡说八道什么呢,不要命了?” 然后又赔笑脸道:“这位贵人,老杨他就是爱胡说,您别听他的。” 朱标还要强作笑脸:“杨大哥这是心直口快……这几年降雨情况如何?” 驼背老汉敷衍道:“挺好挺好,风调雨顺……” 老杨不忿的道:“屁,这几年雨水越来越少,冬天也一年比一年难熬。” “都是那个扒皮王惹得天怒人怨,老天才降下的惩罚。” “前两日那天狗食日,肯定也是因为那扒皮王。” 驼背老汉大惊,连忙说道:“住嘴,那是太孙坠马受伤才引发的天象,和扒皮……和秦王有何关系。” “你不要命了,也想想你儿子孙子。” 老杨悻悻的闭上嘴巴,地头继续干活。 手中的锄头一下又一下砸在黄土上,溅起一蓬蓬灰尘。 就好似锄头下的不是土地,而是某个人一般。 嘴里还嘟嘟囔囔的:“不说就能活命了?都快饿死完球了。” 朱标再也待不下去,掩面而走。 换了好几个地方,问了不同的人,得到的答案大同小异。 扒皮王来了之后,我们生活的还不如前朝。 这让朱标既尴尬,又惶恐。 回到马车上,回想百姓的的话。 他不禁扪心自问,我劝阻父亲保护弟弟的行为,真的错了吗? 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 百姓将冬季变冷,降雨减少,日食等等,都归结于朱樉恶政之上。 这个后果,甚至比朱樉恶政本身更加严重。 朱标比任何人都清楚,一旦这个概念深入人心,将会动摇大明的法统地位。 到时候只需要一点火星,整个陕地都会动摇。 车架很快就到达长安附近,这里终于见到了一点十三朝古都的影子。 然而本应富庶繁华的关中,却显得有些萧条。 百姓对外来人更加的警惕,尤其是对身穿华服的人,更是如避蛇蝎。 朱标几次试图询问点消息,百姓都远远躲开。 实在躲不开,也是一问三不知。 一开始他还有点疑惑,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秦王朱樉作为塞王拥有极大的权力,军政都可以插手。 而长安是他王府所在地,可以说是他的巢穴。 这里的百姓,无疑是被压榨迫害更狠的。 身穿华服的人,在他们看来更可能是朱樉的走狗,又如何敢接触。 想明白这些,朱标也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命人直接前往。 接下来,让朱标更加愤怒的事情发生了。 朱樉对待这位太子的态度,和朱棡是两个极端。 朱棡出城数十里迎接,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朱樉只出城五里。 朱标只是客气的说了一句,不用这么劳师动众。 他直接就把欢迎宴给省了。 只是找来几个他比较信任的官员,在秦王府举办的一场简陋的宴会。 而且宴会上,他和他的狗腿子们谈笑风生,完全一副主人的做派。 与之相对应的是,朱樉的秦王府,比朱棡的晋王府豪华了数倍。 虽然很多东西朱标不计较,但有些东西他比谁都看重。 有朱棡做对比,更加衬托的这个二弟,对自己这位大哥兼太子的不恭。 第135章 朱标酿成的恶果(求月票) 朱标不是个喜欢责备他人的人,所以尽管心里很不开心,也并没有表现出来。 宴会过半,他就借口奔波劳碌身体困乏,去休息了。 此时,他还并未多想,只以为这个兄弟行事过分。 还准备好好劝说他一下。 如果能说的他洗心革面,岂不又是一桩美谈。 但是,等他第二天来到金钞局,了解了新钞发行情况,彻底绷不住了。 陕西最大的假钞头子,就是秦王朱樉。 最初他确实没有打宝钞的主意,他喜欢收集的是真金白银。 曾经逼迫百姓为他寻找金银,为此逼得许多人倾家荡产。 等到朱元璋宣布,可以用宝钞兑换盐引,尤其是盐商入场高价收购宝钞时。 他终于忍不住了。 印刷了百万贯假钞,强迫盐商购买。 听到这里,朱标脸色铁青,这是在薅朝廷的羊毛啊。 “为何不早点报告给我?” 金钞局本地主事杜义昌苦笑道:“长安是秦王的地盘,所有往来书信都要经过他检查。” “我们……我们也被时刻监视,无法传递情报出去。” 不是没有办法传递情报,而是不敢。 就算消息传出去又如何?朝廷会因此处罚秦王吗? 有你这个太子护着,最多就是罚奉训斥一顿。 而我们,还要继续在本地工作,得罪秦王的下场就是死全家。 朱标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更气。 气自己。 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回旋镖最后全扎在了自己身上。 “新钞呢?新钞如何了?” 杜义昌看了看他的脸色,小心翼翼的道: “金钞局仓库里的货物,大多被秦王征用,所以……” 所以百姓无法兑换任何东西,新钞和旧钞没什么两样。 朱标从牙缝里挤出四个字:“无法无天。” “将秦王的行为一五一十的告诉我,若有任何隐瞒,同罪。” 杜义昌心中叫苦不已,您老人家问完就走,我们怎么办? 你以为这里发生的事情,秦王就不知道吗? 恐怕用不了多久,就全传他耳朵里去了。 但太子的命令他也不敢违抗,只能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全部讲了一遍。 生活奢靡、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对他来说都已经不算事儿了。 强令百姓为他购买金银,逼迫的无数百姓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有数百名百姓上门求饶,被他乱棍打走,当场打死一人,还有上百人被抓。 被抓的人的家人,耗尽最后一点家底,才将人给赎出来。 抓土番孕妇,看他们生离死别的场景。 抓捕幼女上百人,供自己淫乐。抓幼童阉割,供自己驱使。 随意处死宫人,割宫人舌头,变着花样的虐杀。 囚禁正妃,宠溺次妃。 “秦王宫有一座宫殿,是秦王与次妃专门用来虐杀人的。” 说到这里,杜义昌迟疑的道:“据说……据说……” 朱标冷冷的问道:“据说什么?” 杜义昌低着头,道:“据说秦王使用五爪龙袍,还为次妃邓氏做了皇后冠冕。” “砰。”朱标一拳砸在案几上:“混账。” 杜义昌吓的腿一软跪在地上:“此事长安许多人知晓,臣绝不敢胡言。” 朱标深吸口气,控制住怒火,说道:“我不是怪你,起来吧。” 杜义昌这才心有余悸的从地上爬起来。 朱标又问道:“还有吗,一并说吧。” 反正都已经说到这里了,杜义昌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了,将朱樉做的事情不分大小全都讲了一遍。 听完之后,朱标久久不语,过了好半晌才对忐忑不安的杜义昌说道: “这几日你就不要出去了,好好待在这里。” 杜义昌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连忙道:“谢殿下。” 发生了这件事情,朱标也就懒得再巡视了。 不过他也没有完全相信杜义昌的话,而是派出自己的手下亲自打探。 朱樉有恃无恐,做事从来没有想过要低调。 想调查他的罪行,非常的容易。 没几天,朱标的桌案上就堆满了他的各种罪状。 这一桩桩一件件,简直触目惊心。 朱标数次情绪失控,多次喊出了‘畜生’。 他同样悔恨,为何要替这种畜生求情? 难道一个‘爱护弟弟’的名声,对他就这么重要? 重要到不顾百姓的死活? 恐怕后世提起此事,非但不会认为自己仁善,反而会骂自己为了虚名,纵容亲弟祸害百姓吧。 事实上他想多了,因为死的早,又因为朱棣造反成功。 根本就没几个人知道,他曾经数次阻止朱元璋,将朱樉召回严惩之事。 不过这并不重要,在得知这个‘好兄弟’的所作所为之后,他已经开始后悔了。 不过作为大明副皇帝,他并不是一个优柔寡断,沉浸在负面情绪中的人。 他更擅长的是,将问题解决了。 当即就做出一个决定: 自己犯下的错,必须自己亲自弥补。 不过他并没有妄动,这里是长安,秦王朱樉的大本营。 大明藩王是拥有卫队的,至少三千人。 而作为塞王,朱樉的卫队人数更多,足足上万人。 且他还有权利调动整个陕西的军队。 狗急了还会跳墙, 更何况朱樉本就生性残暴,又有一定军事能力。 真把他惹恼了,自己这个太子都不好使。 所以,对付他,还需要一点小小的手段。 真的只是一点小小的手段。 这个小手段,在历史上有个鼎鼎大名的名字: 鸿门宴。 是的,朱标为自己的二弟准备一场鸿门宴。 同时邀请了朱樉的一众心腹,还有陕西的十余名高官。 朱樉没有任何怀疑,高高兴兴的就带着人来参加了。 席间大家别提多开心了,马屁声更是不绝于耳。 酒席过半,朱标忽然说道:“二弟,爹和娘多次念叨你,说想要见见你。” 朱樉得意的大笑道:“哈哈,爹和娘最是疼我。我也想念爹娘啊,恨不得飞回应天孝敬二老。” 朱标故作惊喜的道:“哦,原来二弟也想见爹娘啊,那真是太好了。” “既如此,你何不即刻启程回应天,爹娘见到你肯定会很高兴的。” 朱樉还以为他在和自己开玩笑,就大笑道:“好啊,正好大哥在长安,帮我看着这里。” 朱标也笑了:“那好啊,大哥一定帮你看好长安的,诸位也都听到了吧?” 其他人虽然觉得有点怪异,但也并未多想,只以为是开玩笑。 纷纷附和道:“有太子在,陕西定能稳如泰山。” “秦王见了陛下和娘娘,莫要忘了替我请安问好。” “殿下和秦王兄友弟恭,实乃万世楷模也。” 听到众人的恭维,朱樉更加高兴,不禁多喝了几杯。 之后还煞有介事告诉朱标,自己走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朱标听的很认真,并再三保证一定不会出了差池。 其他人自然也很识趣的表示,一定好好辅佐太子殿下。 这场酒宴堪称热闹,朱樉喝的酩酊大醉。 其他人虽然也很尽兴,但毕竟太子面前,并不敢真的喝醉,还保持着清醒。 眼见时间差不多,朱标将朱樉搀扶起来: “来,为兄送你回应天见爹娘。” 醉醺醺的朱樉以为是送自己回家,还回头对其他人说道: “你们继续喝,我先回应天见我爹娘……” 说着就一头栽倒在地上,彻底醉了过去。 朱标一招手叫来两个人,架起他就往外走。 其他人纷纷起身相送,朱标却脸色一冷,道: “都坐下继续喝,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离开此间半步。” 众人大惊,终于意识到情况不对。 朱樉的心腹那叫一个着急,就想上前把人抢回来。 然而下一刻,一群甲士从外面涌进来,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们。 正是朱标的亲卫禁军。 这下,就算再蠢的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朱标没有理他们,而是来到外面。 一架车早已等候多时,将朱樉放到车上。 朱标亲自为他戴上了镣铐,为了防止他逃走,还将镣铐一头锁在了车上。 “火速返回应天,路上片刻都不要停。” “这是我的亲笔信,还有秦王的罪证,亲手交到陛下手里。” 之后,他又命自己的手下接管秦王府。 “将秦王妃、次妃等家眷,也一并送往应天。” “将王府管家、长史等一并拿下,等候发落。” 处置过这一切,他才返回宴席。 所有参与宴席的人,都惊惧的看着他。 一切翻转的太快,他们到现在还都有些糊涂。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太子将所有人都耍了。 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 是他们将这一切都当成了玩笑。 本来他们还以为,太子果然如传闻里那般仁善,竟然可以如此开玩笑。 现在才知道,自己太愚蠢了。 皇帝那个老杀才都认可的太子,岂会是仁弱之人。 仁善之人,又岂会当场拿下一个亲王,直接押送到应天。 仁只不过是他的伪装罢了。 但还有一件事情,他们都忽略了。 那就是,朱标才只是太子,朱樉是亲王,还是塞王。 太子竟敢未经允许,就拿下一个位高权重的亲王。 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但朱标偏偏就这么做了,且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当然。 朱标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坐好,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 “看着我做什么,继续饮酒啊,莫不是嫌我这里的酒不好喝?” “不不不……殿下这里的酒好喝极了。” 众人哪敢说半个不字,连忙端起酒杯灌了自己一口。 有人因为喝的太猛,被呛到,又不敢剧烈咳嗽,忍的别提多难受了。 朱标看着众人,说道:“秦王的所作所为,我亦有所耳闻。” “你们不敢劝,不敢上奏,我都能体谅。毕竟他是亲王,你们得罪不起。” “但有人助纣为虐,我不能原谅。” 场上一半人都脸色剧变,尤其是朱樉的心腹。 还有一些人,则恨不得拍手称快。 其中以陕西地方官为主,他们可真的是苦秦王久矣。 密奏秦王恶行的,一大半都是他们。 但朝廷每次的处置,都是训斥,勒令改正。 反而是举报他的人,往往遭到报复。 时间长了,也就没人上奏了。 不与之同流合污,已经算是比较有操守的了。 很多人都选择了加入。 这时,一名坐在朱樉心腹席位的官员起身,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 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直视朱标问道: “殿下,敢问秦王还会回来吗?” 朱标脸色一冷:“此非你该操心之事。” 那官员说道:“我乃陕西人,难道还不能关心此事吗?” 朱标怒斥道:“你既然是陕西人,为何要与他同流合污坑害本地百姓?” “如此行径,还有何脸面自称陕西人。” 那官员挤出一丝更像是哭的笑容,道:“殿下可知,我有一名族伯三名族兄,皆因揭发秦王罪行被秦王杀害。” “全家老小无一幸免。” “而朝廷是如何处置秦王的,需要我为殿下重复一遍吗?” 朱标脸色更是难看,质问道:“你与他同流合污,置你的族伯族兄于何地?恐怕他们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吧。” 那官员惨笑道:“我族有四人弹劾他,使得他被朝廷责问,丢失脸面。” “若我不趋附与他,恐怕家族早就被杀的鸡犬不剩了。” 朱标脸色一僵,再也说不出话来。 说一千道一万,朱樉能免受惩处,大半责任都在他这个太子身上。 逼的忠贞之士,只能靠这种手段保全家小。 一想到这里,他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 那官员突然放声大笑:“哈哈……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嘿嘿……哈哈……” 众人皆脸色大变,有人呵斥: “狂徒,安敢对太子不敬。” 随行的禁卫更是脸色难看,已经有人抽出了手中的兵器。 只需他一声令下,当即就上前将此人砍死当场。 朱标正处在羞愧之中,自然下不了这样的命令。 那名官员笑着笑着,已然满脸泪水,谁朱标说道: “殿下,只愿我陕西百姓,再也不要遭受此等人祸。” 说完直接朝着一名禁卫撞去。 那禁军下意识的挥刀便砍。 朱标只来得及喊了一声:“不要……” “噗。”利刃已然将那名官员砍翻在地。 第136章 踹的衣服都崩开线了 亲眼见到一名官员,悲壮的死在自己面前。 朱标的头颅就像是炸开了一般,眼前一黑就向后倒去。 “殿下……殿下……”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大厅里的人都慌了手脚,纷纷呼喊。 有几个人下意识的就想去搀扶。 但有人的速度比他们还要快。 几名太子禁卫立即就将朱标围住,剩下的人也全部抽出兵器,对准了他们。 在场的人都心中一惊,站住不敢乱动。 这时候被杀了,那就真的白死了。 一名禁卫小队长连忙检查,发现朱标只是昏过去,松了半口气。 “快去叫御医。” 然后又招呼人,将朱标抬到后面的卧室。 至于被邀请来参加宴席的人,全都被看管了起来。 朱标出行是带了一队御医随行的,带队的是太医院副使吴愿。 得知太子昏倒他吓了一大跳,连忙带人前来医治。 一番检查之后,确定是急怒攻心导致的昏迷。 以针灸之术刺激穴位,顺利让朱标苏醒。 太子苏醒,众人心中的石头彻底落地。 吴愿又开了疏肝理气安神的汤药,并劝谏道: “殿下最近切忌动怒,若伤了肝气恐会留下病根。” 朱标叹息一声,道:“我知道了,劳烦吴太医了。” 吴愿连忙道:“殿下折煞下官也,这是下官该做的。” 之后他就收拾医疗箱,退出去了。 朱标准备强撑着起身,手下的人一番苦劝才作罢。 不过他依然接连下了好几道命令: “那位官员……以礼部侍郎之礼厚葬,厚待其家人。” “秦王余党尽皆缉拿入狱,严加审问。” “令布政使吉继轩好生安抚百姓,并统计受秦王戕害人家……” 得知太子苏醒,外面的人也都松了一口气。 好家伙,这要是在长安有个三长两短,所有人都难逃一死。 对于朱标的命令,他们自然不敢阳奉阴违。 立即就展开了行动。 只是一夜之间,长安城内秦王党羽尽皆被抓。 等天亮,秦王被太子擒拿并押送回应天的消息,就如长了翅膀一般飞遍了长安城。 并以最快的速度,向整个陕西扩散。 听闻此消息的百姓欣喜若狂,纷纷跑到大街上,大喊大叫发泄心中的激动情绪。 很多人拿出了烟花爆竹在大街上燃放。 不知道谁开了个头,喊了一句:“太子殿下万岁。” 响应的人越来越多,最后整座城都在高呼,‘太子殿下万岁’。 这山呼之声清晰的传到了临时行宫,朱标非但没有高兴,反而更加的羞愧。 是我害了陕西百姓啊,又有何颜面接受他们的谢意。 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补偿他们。 接下来几天,整个陕西都在围绕朱樉案搞清算。 而朱标也没闲着,他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处理秦王府护卫,以及陕西边军上。 只要军队不出问题,别的事情都好办。 唯一让他欣慰的是,朱樉虽然残暴,却并不是真蠢。 他深知军队的重要性,所以并未懈怠军备。 相反,不论是秦王护卫还是陕西边军,都可谓是兵强马壮。 边军是属于国家的军队,朱标只是一道旨意,就稳住了他们。 秦王府卫队相对要麻烦一些。 但秦王都被抓走了,秦王府亲眷也全部被送往应天。 朱标又先一步控制了边军。 失去主心骨的秦王卫队,也不敢反抗,被解除了装备。 之后朱标对他们进行了甄别。 罪大恶极者依律处置,其余人打散编入边军。 即便如此,也用了差不多二十天的时间,才将此事解决。 朱标这才回头去清算朱樉的恶行。 一开始陕西的官吏和百姓,也有点担心朱樉会不会重新回来。 那可是嫡子,一切都有可能。 万一回来了,将来他报复起来,谁都承受不起。 所以搞清算的时候,都不敢做的太过分。 等亲眼见到朱标解散了秦王卫队,才彻底放下心来。 亲王卫队是藩王最核心的力量,它都被解散,意味着秦王再无回来的可能。 没了后顾之忧的陕西官吏,开始卖命一般的干活。 他的更多罪行被查出,更多党羽被抓获。 同样,也有更多的受害者,被统计出来。 朱标看着那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恶行,只觉得气血上涌。 随之而来的,就是更深的愧疚。 他只能用工作麻痹自己,才能缓解这种愧疚。 几天后,有人来报,在秦王宫发现了一座尸骨坑,里面埋葬着数百具尸骨。 朱标不顾阻拦,执意亲自前去查看。 听雨阁,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 但它的功能却很残忍,朱樉和次妃邓氏用来虐杀人的场所。 听雨阁后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现在整个被掀开。 老远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尸臭味儿,令人作呕。 朱标强忍恶心,快步来到后院,见到了一地的尸骨。 有些尸体还未完全腐烂,勉强能看出身体上的道道伤痕。 有些手脚被剁,有些被挖鼻抠眼,有些被割掉耳朵…… 举目看去,竟然没有一具尸体是齐全的。 那些白骨也没好到哪去,很多上面都带着刀斧痕迹,有些骨头是被钝器打断的。 可以想见,这些人死之前,遭受了多大的折磨和痛苦。 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这些尸骨有半数都是幼童。 看着这一幕,朱标气的浑身发抖,嘴里不停地重复两个字: 畜生……畜生…… 他只感觉浑身血液似乎都涌向头颅,眼前也出现大片光斑。 然后眼前一黑,再次晕了过去。 ----------------- 且说另一边,朱樉第二天醒来就知道自己遭了算计,可是把朱标痛骂了一番。 然后就威胁押送他的人:“赶紧放了我,否则我杀了你们全家。” 只是这些都是太子亲卫,根本就不理他。 一行人先是向东,到达黄河边。 乘船顺着黄河一路直下,经大运河再入长江,到达应天城。 进城之后丝毫没有耽搁,直接求见朱元璋。 朱元璋得知朱标将朱樉押送回京,先是大吃一惊,然后就是苦笑叹息。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这个二儿子具体做了什么。 要不然,也不会好几次动怒,要将其召回应天严惩。 每次都被朱标劝住。 说是被劝,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心存侥幸。 这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万一悔改了呢? 正是这种侥幸心理,他才在朱标的劝说下,

相关推荐: 心情小雨(1v1强制)   缠绵星洲(1v1虐爱)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姑母撩人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下弦美人(H)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人妻卖春物语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