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月火焚心 > 第16章

第16章

的上手。” 朱雄英对他很是信任,迫不及待的道:“好呀好呀,你快教我打太极拳吧。” 陈景恪当即就带着他,绕着小院慢跑了两圈。 朱雄英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只是略微活动一下,就大汗淋漓。 陈景恪并没有让他休息,而是直接开始打起了太极。 “今天我们先学第一节,第一个招式是……” 就在两人教学的时候,朱元璋走了进来。 他准备上早朝,顺便来看一眼朱雄英,然后就看到这一幕。 见两人很用心的学习,他远远就停下了脚步。 只是看了几眼,就知道教的是太极拳,心中很是满意。 他并不反对子孙习武,甚至很支持,他的儿子里可是有好几个文武双全之人。 之前是考虑到朱雄英年幼,才没有安排人教他习武。 现在陈景恪教养生太极,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目前来说,他对陈景恪这个伴读很是满意。 本来只是让他帮太孙调养身体,昨天那一番话说明他还是个明事理,懂得劝谏之人。 这可谓是意外之喜。 有这样的人在太孙身边陪伴,他也能放心不少。 又看了几眼,他就转身离开。 陈景恪并不知道朱元璋来过,更不知道自己昨天那一番话,获得了朱元璋的认可。 此时他满脑子都在思考,该如何给朱雄英灌输知识,又灌输哪些知识。 等到朱雄英将太极拳第一节学会,侍从也已经将早膳端了上来。 很简单的饭,粥、面饼、一荤一素两盘菜,还有一小碟咸菜。 两人用了饭,就一起去坤宁宫给马秀英请安,顺便也让陈景恪为她检查一下情况。 一见面马秀英就笑道:“景恪,在宫里可还住的惯?” 陈景恪挠挠头,实话实说道:“有点紧张,半宿才睡着。” 马秀英心下莞尔:“你这孩子倒是实诚,刚住进来都紧张,习惯就好了。” “是,谢娘娘关心。” “听说你在编写医书?太医院珍藏了许多医书,若有需要尽可以去找他们借阅。” “额……谢娘娘,我知道了。” 又聊了几句,陈景恪就为她做了检查。 只是上次服药才第四天,并没有什么太明显的变化。 缺钙也不是三五天就能补起来的,抽筋儿的问题至少也要半个月才能好转。 所以这次并未对药方做出调整。 检查完他就很识趣的提出离开,将空间留给祖孙俩。 临出门的时候,马秀英告诉他:“两日后叶先生就能入京,大本堂就可以开课了。” “虽然陛下准许你不用去进学,但作为英儿的伴读,第一天见先生你还是要去的。” “回去好好准备一下,免得到时出错。” 第22章 突破口 陈景恪还是很想和那位四梅先生搞好关系的,这样以后做很多事情都会方便许多。 所以特意了解了一番他的性格和喜好,得出的结论是: 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这活脱脱就是一陶渊明啊。 不过他比陶渊明幸运,生对了年代赌对了人,有机会施展才华。 只是他自己并不喜欢为官,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之后,就在家乡过起半隐居的生活。 朱元璋屡次征召他为官,都被拒绝。 这次或许是被皇帝的诚意感动,或许是静极思动,又或许是有别的原因。 在接到朱元璋的私信之后,终于决定出山教导朱雄英。 得知这些信息,陈景恪心中也有了谱。 前期当小透明,慢慢混熟了再投其所好搞好关系。 两天后的下午,叶兑入京。 朱标对自己儿子的老师,还是非常重视的,出城十里相迎。 作为弟子朱雄英要去,陈景恪是伴读自然也要去。 同来的还有十余位儒士,其中几位还是叶兑的学生。 朱标如何礼贤下士,叶兑如何感激略过不提。 陈景恪打定主意当个小透明,一直跟在朱雄英后面,悄悄的打量对方。 七十五岁高龄的老人,须发花白身躯也有些佝偻,但精神矍铄,眼睛很清明。 这气质,一看就是大佬。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总觉得叶兑的眉宇间带着一丝焦虑。 就在他打酱油的时候,叶兑却看向他说道:“这位就是太孙伴读陈郎中吧?” 陈景恪很是惊讶,他竟然连自己这个伴读都知道? “正是学生,见过先生。” 叶兑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他:“果然一表人才,听闻你医术精湛堪比御医?” 陈景恪谦虚的道:“先生过誉了,岂敢和诸位御医比较。” 叶兑点点头,叮嘱他日后好好照顾太孙云云,表现的很是慈祥。 这让陈景恪更是惊讶,这叶老先生一见面就示好是几个意思? 朱标似乎知道什么,但也只是笑笑没有多言。 一路来到乾清宫,朱元璋在大殿门口迎接,可以说相当的重视了。 不过这些就和陈景恪无关了,将叶兑接到宫里他的任务就已经完成。 后面面君环节,就是朱元璋和叶兑两人的事情了。 但有一件事情始终让他疑惑,叶兑是怎么知道自己的,为何会特意和自己聊天。 他可不会认为,这些大佬会无缘无故的向自己示好,其中必有缘由。 疑惑并没有持续多久,第二天他就知道答案了。 这天一大早朱标就过来,带着他和朱雄英去了叶兑府上。 同来的还有三名御医,其中就包括太医院院使郑良琦。 三人见到陈景恪都非常客气,主动过来打招呼。 陈景恪自然不会端架子,处处以后辈自居,让三人很是高兴。 走在路上,陈景恪露出若有所思之色,叶家有人生病了,还是重病。 昨天看叶兑中气十足不像是有病的样子,大概率是他家里人生病。 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他向自己示好就不奇怪了。 而且最开始他看自己目光充满了审视,大概率是因为年龄原因,对自己的医术产生了怀疑。 他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推测,叶兑肯入京,很可能也是为了这个家人的病。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交好他的机会,等会儿一定要表现一番才行。 等到了叶府,朱标才说出此行目的: “叶先生的重孙叶云流身患重病,遍请名医皆束手无策,今日过来就是为他诊治。” “叶先生乃雄英之师,你们当尽心尽力救治于他。” 闻言,陈景恪更加肯定自己的猜测是对的。 太子登门,叶兑自然要到大门口亲迎,对御医们也非常的客气,主动打招呼。 不过这次他只是朝陈景恪点头示意,没有说什么。 陈景恪知道,他更相信御医。 这很正常,一边是十二三岁的少年,一边是医中国手,换成谁都会选御医。 一通寒暄过后,众人也没有耽搁,直接去后院卧室。 叶云流才八岁,此时正躺在床上。 三位御医明显想在陈景恪面前找回丢失的面子,没有和他做交流,就直接上手诊治。 陈景恪什么都没说,只是在一边看着。 先是郑良琦为叶云流做检查,随着检查的进行,他的脸色越来越凝重。 叶兑的心也悬了起来,等检查结束,他迫不及待的问道: “御医,可能治?” 郑良琦安慰道:“叶先生莫急,叶小郎暂无生命危险。” “还请将小郎生病的起因和症状详细告诉我,如果有之前郎中开的药方就更好了。” 叶兑连忙道:“有有有,都带着呢。” 说完他拿来了一沓厚厚的药方,然后开始讲述病情。 三个月前叶云流失足落水,虽然被及时救出,但也受到了惊吓,还感染了伤寒。 请郎中医治,效果还挺好,第三天烧就退了。 可还不等他们高兴,新问题又来了,叶云流开始便秘。 连忙再将郎中请过来开药,当天就排便了。 然而不知道是药太重还是别的原因,他又开始拉肚子。 没办法,又开药治拉肚子。 结果拉肚子治好了,又开始便秘。 再将便秘治好,又开始拉肚子……然后就陷入了循环。 如此折腾了三个月,别说治好病了,医生连他得的是什么病都无法确定了。 叶云流也被折腾的奄奄一息。 将情况介绍完,叶兑期盼的看着三人。 郑良琦三人没有说什么,而是埋头研究起之前的药方,越看三人脸上的表情就越凝重。 他们能判断出来,叶云流是肠胃有问题,并且还给出了治疗方案。 然而尴尬的是,他们开出的药方,之前已经有人用过来。 甚至连他们想到的增减之法,都已经有人试过,但都没有效果。 也就是说,他们也束手无策,甚至连得的是什么病都看不出来。 当然了,世间的疑难杂症数不胜数,遇到不认识的疾病很正常。 可旁边就站着陈景恪,方才自己三人又有意无意的排挤他,这就让人很尴尬了。 等会儿陈景恪要是能治好,那他们就真成笑话了。 叶兑可不管他们在想什么,追问道:“三位御医,不知我重孙所患何病,你们可能治?” 第23章 再出手 郑良琦虽然很怕丢人,但也没有刻意隐瞒,而是有些尴尬的道: “叶小郎的情况之复杂,实乃我等生平仅见,还需仔细讨论方可确定。” 众人哪还听不出来,他们就是看不出是什么病。 叶兑眼神里已经带上悲戚之色,他的儿子和孙子里面,没有一个能继承家族学问的。 这个嫡重长孙虽然年幼,却非常聪慧懂事,被他视为衣钵传人,从小带在身边感情非常深。 谁知…… 难道天真的不欲使我叶氏一脉兴旺吗。 陈景恪之前的猜测并没有错,他之所以同意当太孙之师,就是为了救自己的重孙。 只是他没有想到,连御医都没办法。 病床上的叶流云看出了他的悲伤,用虚弱的声音说道: “曾爷爷别难过,我没事的,很快就能好了。” 他不说话还好,这一开口,叶兑再也控制不住一把老泪流淌而下。 朱标也是感同身受,心中不禁一酸,前几日他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啊。 朱雄英看了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忽然开口道:“陈侍读,你也给叶师弟看看呀。” 朱标似乎才想起这一茬,也说道:“是啊,叶先生也是你的老师,景恪你可不能袖手旁观啊。” 叶兑有些迟疑,御医都束手无策,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能有什么办法。 三名御医相互看了一眼,都知道没办法再阻止对方插手了。 而且他们也想看看,陈景恪到底能不能看出是什么病。 要是他也看不出,那大家是一样的,没什么丢不丢人的。 如果他能治,自己等人说不定还能偷学一招,这样就算丢一次脸也是划算的。 想到这里,郑良琦就主动说道: “叶先生,陈郎中的医术有独到之处,我们太医院都要向他学习,说不定真能看出些端倪。” 叶兑见御医都这么说,心中信了几分,更何况现在已经到了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时候,也别矫情了。 于是就说道:“景恪,劳烦你给小云看看如何?” 陈景恪拱手道:“先生客气了,我勉力一试。” 说着就来到床边准备做检查。 叶流云看着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少年,充满了好奇。 这就是那个揭皇榜救太孙,又诊断出皇后有病的少年吗? 好厉害啊。 不知道他能不能治好我的病。 陈景恪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朝他露出一个安抚的微笑,就开始检查起来。 其实刚才他旁观那么久,已经知道了大致情况,对叶流云的病情也有了猜测。 不过出于谨慎还是详细检查了一遍。 三名御医已经结束讨论,静静站在一旁,仔细观察他检查的步骤。 渐渐的他们发现,陈景恪的检查范围在一步步缩小。 不懂行的人看不出来,作为老医生他们却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找到症结所在,甚至已经知道什么病了。 对方竟然真的知道?三人又惊又喜。看的更加专心了,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看漏了。 叶兑不懂医术,只能忐忑的看着,生怕陈景恪也说没办法。 朱标没说什么,只是静静的看着。 朱雄英是最兴奋的,又能看到陈侍读施展本领了。 大约七八分钟后,陈景恪终于结束检查。 病人脸色发黄、憔悴、黑眼圈很重,舌苔淡白,口有臭味,脉象虚弱,且有发热、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再结合他服药之后,便秘和拉肚子来回循环,基本可以确定是什么病了。 这次朱雄英率先开口问道:“陈侍读,叶师弟得的是什么病啊?” 众人目光也齐刷刷的看过来。 陈景恪笑道:“肠道诸气紊乱症,肝脾失和型。” 闻言,叶兑惊喜的道:“好好好,实在太好了。” 这是自叶流云病情加重以来,第一次有人给出了疾病的名字。 朱标眉头一挑,很是惊讶。 一而再再而三的查出御医都看不好的病,他已经相信陈景恪的医术,超过了诸位御医。 可正因为如此,他才感到惊讶。陈景恪才几岁,这是何等的天赋。 三名御医有些尴尬,但更多的是激动。 肠道诸气紊乱症,从未听说过的名字,能学到新东西了。 郑良琦也顾不上什么脸面不脸面了,马上求教道: “还请陈郎中赐教,不知何为肠道诸气紊乱症?” 说完心情忐忑不已,这已经属于偷师了,陈景恪就算骂他一顿都不为过。 但他实在忍不住好奇心,一种全新的疾病啊,他愿意拼着被骂一顿的风险,也要请教一番。 当然,之所以敢这么做,还是因为陈景恪救治太孙和皇后时并未背人,甚至还为几位御医讲解过。 陈景恪本来就是要出医书的人,并没有敝帚自珍的想法。 况且医术这东西,只有通过交流才能精进。 这个职业,也不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说法。 因为好医生永远是稀缺的,只要医术有可取之处,根本就不愁没病人。 “医家有精气神之说,我们的体内有无数的元气……平时这些元气相互平衡……” “叶小郎因惊吓而损了神,继而影响到肝气……打破了肠内诸气的平衡,才有了现在的种种病症。” 这个病的真实名字,叫肠道菌群失调。 前世很常见的一种病,长期服用抗生素的人群,基本都会得。 因为抗生素会灭杀体内的固定菌种,导致菌群失调。 长期处在极端情绪里无法自拔,也容易得。 比如悲伤痛苦。 叶云流落水濒死受到惊吓又感染伤感,后治疗不当发展成了这种病。 只是‘菌’这个概念太超前了,给他们说这个容易引起争议。 所以他用了古人更能接受的‘气’来代替。 果不其然,众人非但没有怀疑,反而露出一副不明觉厉的表情。 人能活着,可不就是因为‘气’在支撑吗。 但问题来了,如何梳理肠道内的‘诸气’呢? 郑良琦没有任何头绪,只能继续向陈景恪求教道:“不知该如何治疗此病呢?请陈郎中赐教。” 此时他表现的比叶兑这个曾祖父还急切。 该如何治? 陈景恪眉头也皱了起来,这个病还真不好治。 前世有专门补充菌群的药物,都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治好,有些甚至需要三五个月。 现在他上哪弄这种药物去? 但真要说起来,他确实有一个办法能治这个病。 标准的中医治疗,效果比补充菌群的药物更明显。 然而这药有点重口味儿,他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叶兑却误以为他没有办法,一颗心又沉了下去,语气中带着点哀求道: “景恪,你……你可一定要救救你师弟啊。” 第24章 奇药 师弟? 屋内众人都惊讶不已,这是承认了陈景恪弟子的身份啊。 太孙伴读,虽然也是跟着叶兑读书,但并不算他的弟子,只能算旁听生。 在政治上和叶兑并没有啥关系,也无法借用叶兑的名号做任何事情。 但叶兑亲口承认师生关系,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天地君亲师,有了师徒关系,在政治上就是一体的。 叶家三代大儒,名望非常高。 叶兑在民间办学数十年,教导出来的弟子不知有多少。 这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政治资源。 但众人都能理解他的做法,毕竟关系嫡重长孙的命,付出一个徒弟身份,还是值得的。 陈景恪的际遇,太让人羡慕了。 救太孙和皇后,又有了叶兑的人脉支持,以后朝堂必有一席之地啊。 然而,就在众人羡慕陈景恪,以为他会趁机拜师的时候。 他就好似没有听出叶兑话里的意思一般,客气的道: “叶先生无需如此,治病救人本就是我辈职责,叶小郎的病我倒是有一法可治。” 众人都惊讶不已,什么情况?竟然还喊叶先生和叶小郎,他是没听懂还是不愿意拜师? 朱标也颇为意外,不过他知道陈景恪拥有远超年龄的智慧,不可能听不出叶兑话里的意思。 那就是不想拜师了。 如此机缘竟拒之门外,他是怎么想的? 叶兑也很意外,自己竟然被拒绝了?不过此时他也顾不上这些了,连忙说道: “还请景恪施展妙手,让老夫付出任何代价都可以。” 陈景恪迟疑的道:“想治疗叶小郎的病,需要一味药,只是这味药……” 叶兑追问道:“很珍贵吗?景恪但说无妨,不论多珍贵的药,就算穷尽天下我也要寻来。” 朱标也说道:“景恪无需担心,御药房的药尽管用,若御药房也没有,我就奏请陛下下旨寻找。” 这番表态,让叶兑感激不已。 陈景恪摇摇头道:“倒不是多珍贵,而是……哎,咱们到隔壁去说吧。” 见此,朱标和叶兑当即就起身去往隔壁,三名御医迟疑了一下,也悄悄的跟了过来。 他们也很好奇,是何药物能治疗这种疾病。 到了隔壁,陈景恪才说道:“叶小郎的病是体内某些气不足导致的,但人体内有万千种气,谁也不知道他缺的是哪一种。” “所以,想靠药物来为他补气几无可能,这也是为何如此多名医都治不好的原因。” 叶兑连连点头,很是认同这番话。 他并不懂医术,说医学方面的知识他基本听不懂。 但他擅易经懂玄学,说这些玄之又玄的东西,反而能理解。 “想治疗他的病,只有一味药。只是……怎么说呢,这味药常人难以接受。” 叶兑一脸坚毅的道:“只要能治好他的病,什么样的药我都能接受。” 说到这里,他鬼使神差的补充了一句:“哪怕是吃屎都行。” 众人并没有嘲笑他粗鄙,只是感慨祖孙情深,叶老头已经顾不上什么颜面了。 哪知陈景恪竟点头道:“对,就是吃屎。” “啊?”叶兑傻眼了。 朱雄英更是惊讶的嘴巴大张。 吃屎?好可怕。 唯有郑良琦,先是疑惑,继而像是想到了什么,露出狂喜之色。 叶兑强笑道:“景恪莫要和我开玩笑,哪有吃……那个治病的。” 不等陈景恪解释,郑良琦抢先开口道:“叶先生此言差矣,自古以来用便溺之物治病并不罕见。” “童子尿想必诸位都听说过,还有人中黄也是一味很常见的药物。” 叶兑这才放下心来,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原来如此,倒是老夫孤陋寡闻了。” 郑良琦继续说道:“医家自古就有以形补形之说,我想陈郎中所用便是此法。” “叶小郎乃肠道诸气紊乱症,需要一物来调理腹中之气。” “粪便就是肠道之物,排出时会携带部分诸气。” “正常人的粪便里包含的‘气’也是平衡的,可以作为引子调理病人肠道内紊乱的诸气。” 说完他忐忑的看向陈景恪。 陈景恪并没有因为被抢了风头而生气,颔首道:“不错,郑院使不愧是医中国手,一点就透。” 得到肯定,郑良琦很是高兴,也彻底被陈景恪的气度所折服,拱手行礼道: “多谢先生指点,郑某获益良多。” 陈景恪坦然受了这一礼,心中也很高兴 他之所以给郑良琦面子,就是希望对方能感受到自己的善意,就算当不成朋友,也别成为敌人。 当然,他也不是一味的忍让。如果对方蹬鼻子上脸,他自有雷霆手段。 所幸,郑良琦作为技术官员,心思没有那么复杂坑脏。 感受到自己的善意之后,也给予了正面回应。 有了郑良琦在,以后太医院对他来说,就和自己家一样。 很多事情做起来就更方便了。 比如编写医书,需要查资料的时候,太医院肯定会配合的。 叶兑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我懂了,景恪之医术果然高明。” 陈景恪笑了笑补道:“最好使用刚排出的新鲜的粪便。” “可以用吃的东西,制作空心外壳,把粪便放进外壳里密封。” “让病人把外壳囫囵吞进肚子里去就可以了……这样吃起来就不会感到恶心了。” “还有,最好别让叶小郎知道是什么药,以免他无法接受。” 这也是为何他要跑到隔壁房间说此事的原因。 叶云流才七八岁,若是让他知道要吃屎,对他将是个极大的打击。 叶兑见他考虑如此周到,对他的人品更是满意,竟真的生出了收徒的心思。 但一想到方才陈景恪委婉回绝,他也只能惋惜。 药已经开好,接下来如何寻找‘药物’就是叶兑的事情了。 朱标适时起身告辞,陈景恪也随之而出。 叶兑亲自将他们送出大门外,路上几次对陈景恪表示感谢。 等离开叶府,一直没有说话的朱雄英,才表情怪异的道:“陈侍读,吃那什么,真的能治病吗?” 第25章 明心志 陈景恪知道他为何会有此一问,这种治病之法实在有点重口味了。 但吃屎能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可不是他胡诌,而是经过了科学验证的。 抹黑中医的人没少用童子尿、人中黄之类的来攻击中医,吃屎尿能治病,太扯淡了。 你给他们说,有多少病例,有哪些实验数据支撑。 人家就来一句,你们的论文在国外某某期刊上发表过吗? 没有? 呵呵,不过是一群自嗨怪,用假数据糊弄人罢了。 忽然有一天美国有实验室证明,吃屎确实能治病。 肠道菌群失调是某些细菌被大量杀死,某些细菌大量繁殖造成的。 正常人的粪便里,含有完整的肠道菌群。给病人吃下去,能补充缺失的那一部分。 美国人想到了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制作大便滤液进行灌肠,一种是直接把大便装进胶囊让病人吃。 搞笑的事情来了,中医给人吃屎就是害人,试验数据和临床数据被喷作假。 美国人给人吃屎,就是治病救人,论文被发表在了所谓的权威杂志上。 所谓的权威杂志,果然够权威啊。 然后……你以为中医黑们会被打脸吗? 不,他们装作没看见,转而从别的地方继续黑。 还有一点就是,很多人喊着中医守旧不肯改变自己。 然而现状是,某些群体一边喊着中医墨守成规,然后将中医现代化的成绩全部拿走。 比如青蒿素,在两晋时期,咱们的先辈就开始用青蒿治疗疟疾。 并且古人还发现,青蒿经高温会失去药效,还特意强调要绞成汁服用才会有效果。 二十世纪,科学家用现代科技将青蒿素提取出来,就和中医没关系了。 还有人喊着废医验药,然而他们却无视了,中华药典上所有的药物,都是经过科学验证的这一事实。 所以到底是谁在阻止中医现代化?是从业者自己,还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 前世某些群体的力量太过强大,陈景恪人弱力微,无能为力。 穿越到明朝,他最想做的就是,将中医被人为斩断的前进道路续接起来。 先出一本中医类的书籍,他会在书中提出一些中医的不足,再‘预测’一下前进的道路。 然后在第二本医书中,解决这些问题,并顺势推出现代医学体系。 当然,这只是他之前的打算,那时候他一心躺平,也没别的大志向。 现在不同了,既然踏进政坛这个泥坑,那我要做的更多。 大航海是吗?全球争霸是吗?文明战争是吗?种族战争是吗? 等着吧,大明的旗帜将插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所有人都将齐颂华夏之名。 但陈景恪很清楚,朱元璋对走出去毫无兴趣。 不得不说,出身成就了他,也限制了他。 全球霸主,文明传播者? 有一碗饭值钱吗? 所以他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所以他对打通西域重建丝绸之路毫无兴趣。 所以在海边闹倭寇的时候,他不是组建海军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是将沿海百姓内迁,下令片板不得下海。 而他的这种思想,也代表了这个时代大多数儒生的思想。 天朝上国。 除中国外皆蛮夷荒土,取之徒费民财徒耗民力。 在朱元璋面前提什么全球霸主,那就是找死。 朱标深受朱元璋影响,对这方面估计也没什么兴趣,能指望的就只有朱雄英。 之前陈景恪还在思考,该如何着手培养他,现在也渐渐有了些思路。 给他讲历史故事,主要讲汉武帝和唐太宗两人的拓边思想。 再给他讲国外各大势力的发展,比如罗马、波斯、贵霜、阿拉伯等帝国,比如亚历山大东征等。 不需要刻意灌输什么大道理,只要将这些故事告诉他,拓宽他的视野就足够了。 一旦他对外面的世界生出好奇心,很多东西就是水到渠成。 回到皇宫,朱标将他叫住问道:“方才叶先生想收你为徒,你为何拒绝了?” 陈景恪知道这瞒不住人,所以坦白道:“拜叶先生为师,对我的仕途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要受其约束,否则必遭反噬。” “小子觉得叶先生对我的束缚,远远大于对我的帮助,故拒绝了他的提议。” 狂妄。 这是朱标听到这番话之后的第一想法。 但仔细想想,却又不得不承认很有道理。 陈景恪并不缺出头的机会,只要不犯错,二三十岁外放最低也是县令。 只要稍微做出一点成绩,升官速度会很快,五十岁入

相关推荐: 魔界受欢之叔诱(H)   军师威武   修仙有劫   我以力服仙   《腹黑哥哥。霸道爱》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赘婿   大唐绿帽王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