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但现在还真有一个现成的机会,可以让他直接见到朱元璋,且还不会惊动赵瑁。 三日前朱元璋张贴皇榜,为病重的嫡长孙朱雄英求医。 朱雄英早夭,所以并没有留下多少事迹,但在明粉圈里人气非常高。 作为嫡长孙,他的死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也改变了明朝的历史走向。 每每想到明朝史上的遗憾,大家就会忍不住想,他要是不死会不会情况就不一样了? 陈景恪对此向来是嗤之以鼻的,历史哪来那么多如果。 更何况就算他活着,就一定能做的比朱棣更好吗? 所以他对朱雄英很无感,看到这张皇榜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想法。 可惜,有人不想让他躺平,最终还是被逼着来到了皇榜前。 既然你们不想让我活,那就别怪我掀桌子。 想到这里,陈景恪起身说道:“娘,别哭了,我想到救我爹的办法了。” 冯氏惊喜的道:“真的,什么办法?” 陈景恪说道:“你莫问那么多,营救我爹需要时间,对方势大我怕他们找你的麻烦。” “你带上一些细软,乔装打扮一番在大功坊找个客栈住下。” 大功坊靠近皇城,达官显贵云集,是应天府最繁华的地方之一,赵家绝对想不到她会躲在这里。 冯氏虽然很害怕,却也只能听儿子的。 为了避开监视的人,他们从狗洞钻出去,一路来到大功坊。 陈景恪亲眼看着冯氏住进客栈,才转身朝闹市走去。 申明亭。 洪武五年在各地闹市设立,张贴朝廷公告及劝人向善的警示语之类的。 此时申明亭最显眼的位置,贴着一张大大的明黄色纸张,上面还盖着玉玺。 这个东西俗称皇榜,也就是陈景恪的目标。 皇榜不是那么好揭的。 申明亭四周就有一小队禁军把守,防止有人故意捣乱。 陈景恪才十二三岁,禁军是肯定不会让他摸皇榜的,所以必须要想个办法才行。 他找到在街头厮混的地痞,给了他们一把铜钱如此这般安排了一番。 然后就假装吃瓜群众,挤进人群对着皇榜指指点点。 没一会儿不远处传来骂架的声音: “敢碰劳资,你活得不耐烦了。” “混蛋,明明你是眼瞎先碰到我的。” “是你……” “是你……” 吵着吵着两拨人就打了起来。 人群的注意力顿时就都被他们给吸引了,包括把守的禁军。 陈景恪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一个箭步冲进申明亭,伸手撕下了皇榜。 事发突然,所有人都愣住了。 等反应过来,禁军拿出兵器将他围住。皇榜被亵渎,他们都落不了好。 那名禁军小队长眼珠子都红了,咬牙切齿的道: “敢揭皇榜,找死。将他拿下,敢反抗格杀勿论。” 陈景恪高举皇榜大喝道:“皇榜在此,谁敢伤我?” 正准备上前的一众禁军士兵,顿时不敢动了,将目光看向那小队长。 这可是皇榜,揭了就意味着接下皇命。 至于揭皇榜的后果……那也要皇帝来处置,其他人处置就是僭越。 再把皇榜贴上,假装事情没有发生过? 这是闹市,周围那一圈人都不是瞎子。 而且这里就在皇城边上,人群里看热闹的说不定就有达官显贵,甚至还有锦衣卫的探子。 敢这么做,那是嫌弃自家户口本上人太多了。 小队长也反应过来,纵使恨不得将陈景恪千刀万剐,也只能改口: “将他看起来,交由陛下处置。” 听到这句话,陈景恪才长舒口气,计划第一步成了。 第2章 大明嫡长孙 东宫某寝殿,朱元璋焦急的在房内来回走动。 马秀英坐在主位,也是满脸愁容。 下首坐着的就是朱标和太子妃吕氏,两人脸上也挂满了担忧。 朱元璋越转越快,脚步声也越来越大。 面色有些苍白的马秀英不耐烦的道:“晃的人心烦意乱,你能不能安静一点。” 朱元璋瞪了她一眼,然后老老实实地在她旁边坐下。 像是给自己解释一般说道:“咱这是担心乖孙。” 马秀英担忧的看了一眼里屋,“谁不是呢,就是个风寒,你说怎么就治不好呢。” 朱元璋怒道:“肯定是这群庸医不肯用心,要是乖孙有个三长两短,咱要将他们全杀了陪葬。” “呸呸呸,说什么晦气话呢。”马秀英没好气的道:“再说御医也尽心去治了,怎么能因此降罪于他们。” 朱元璋连忙拍自己的嘴:“看这张嘴,净胡说。” 旁边的朱标看着恩爱的父母,放在平时他肯定很高兴,但今天怎么都笑不出来。 里面躺着的是他的嫡长子,自幼宠爱有加。 本来只是风寒,谁知越治越严重,前几天开始高热反复不退。 刚才更是昏厥了过去,御医来了好几拨,用了各种办法都没有效果。 而且御医脸上前所未有的凝重表情,也告诉他情况很不妙。 一想到自己可能失去这个儿子,他就心如刀割。 吕氏察觉到丈夫的悲伤,悄悄抓住他的手低声安慰道: “殿下不要担心,雄英会化险为夷的。” 枕边人的安慰,让朱标心中略微好受了一些,但也没有说什么。 很快几名御医战战兢兢的走了出来,不等别人开口发问,就‘噗通’跪在地上: “陛下恕罪,臣等无能……” 朱标只觉的一阵头晕目眩,一口气差点上不来,吓的吕氏连忙为他抚胸顺气。 朱元璋的眼珠子都红了,盯着几人道:“治不好太孙的病,你们就陪葬吧。” 御医们吓的瑟瑟发抖,不停磕头:“陛下饶命,陛下饶命……” ‘太孙’这个称呼是有特殊含义的,并不是皇帝的孙子就能用这个称呼。 只有明确了皇位继承权的孙子,才有资格称太孙或者皇孙。 朱雄英虽然是嫡长孙,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就是太孙。 但祖训归祖训,毕竟没有经过册封,还不能用太孙这个称呼。 朱元璋自己平日里,也是用大孙、乖孙之类的称呼,方才是情急说出了心里话。 这会儿自然也没谁去在意一个称呼的问题,唯有太子妃吕氏神色复杂。 怕被人看出异常,她迅即就低下头,假装继续为朱标顺气。 朱元璋正在逼迫御医的时候,忽然听到宫女惊慌的喊道: “娘娘,娘娘您怎么了?” 转头看去,却发现马秀英经受不住打击晕倒了。 他一个箭步冲过去,将马秀英抱起就往里屋跑,一点都看不出是个五十四岁的老人。 “还愣着做什么,赶紧给咱滚进来医治皇后。” 御医们哪敢耽搁,连滚带爬的进了里屋。 事情发生的太快,朱标都有些愣神。 等反应过来也顾不上自己了,连忙起身在吕氏的搀扶下跟了进去。 朱元璋已经将马秀英放在了一张小床上面。 这是为了方便照顾朱雄英,临时摆放的床。 在这张小床里面的那张大床上,躺着一个七八岁的少年。 正是大明嫡长孙,朱雄英。 但此时他却成了被忽略的对象,众人都担忧的看着马秀英。 和这位主比起来,他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御医们为了活命,自然是拿出了所有本事,一番诊断下来就确定了病情。 劳累加悲伤过度导致的昏厥,安心调养即可。 为了证实自己的诊断,一名御医拿起银针扎了几下,马秀英竟真的苏醒过来。 这下众人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马秀英却并不关心自己,刚刚苏醒就挣扎着要起来去看朱雄英。 朱元璋好说歹说就是劝不住,只能将她抱起放到朱雄英身前。 看着他通红的脸庞,回想起他承欢膝下叫皇祖母的画面,马秀英眼泪不受控制的流淌下来。 朱标怕她伤心过度伤了身体,上前一步劝道:“娘,您放心雄英会好的,咱们先出去,让御医好好为他诊治。” 马秀英没有理他,而是看向御医,哽咽着问道:“你们给我说一句实话,这孩子到底如何了?” 御医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放心大胆的说,我担保你们无事。” “谢娘娘恩典。”有了这句话,几人如遇大赦,连忙谢恩。 然后其中一名御医说道:“太孙……臣等已经无计可施……” 马秀英身躯晃了晃,吓的朱元璋连忙扶住她: “别听这些庸医的,我已经张贴了皇榜,很快就能找到名医为乖孙医治。” 马秀英却没有理他,而是擦干眼泪冷静的问道:“还有多长时间?” 那御医迟疑片刻,才硬着头皮说道:“一个时辰,最多不超过两个时辰。” 马秀英起身,朝众御医行了个万福礼,吓的几人连忙跪倒在地。 “我没有别的要求,只求你们拿出所有的本事尽力去救治。” “若成,皇家必有重谢。若不成……就是这孩子命苦,也怪不得你们。” “是。”几人连忙领命,再次展开了救治。 一般给贵人看病的医生,都会有一些特殊手段。这些手段很危险,平日里是不敢用的。 只有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才会拿出来。 比如皇帝濒死,他们就会用这种办法进行最后的尝试。 就算治不好病,也要让皇帝醒过来,留下遗言后再死。 之前他们怕担责,不敢给朱雄英用这种办法。 现在有了马皇后发话,自然也就再无保留。 然而一番尝试依然不见效果,御医们彻底束手无策。 马秀英和朱标已经泪水涟涟,就连朱元璋都眼泛泪花,猛的仰起头防止泪水掉落。 就在这时,一名锦衣大汉径直闯入:“报……陛下,有人揭了皇榜。” 第3章 夺嫡旋涡 普通禁军士兵是没资格直接面见皇帝的,他们将陈景恪移交给了锦衣卫。 陈景恪本以为,要经过一番严格的审查,才会被带去见皇帝。 哪知锦衣卫直接将他塞上一辆马车疾驰而去。 不做任何身份方面的审查,还直接用马车将人拉进皇宫,看来病人的情况很危险。 想到这种可能,陈景恪心中一紧。 穿越者也不是万能的,哪怕放在前世很多病一样治不了。 朱雄英要是病的特别严重,他能做的也不多。 不过既然选择揭皇榜,他自然准备的有后手。 根据史料记载,朱雄英死后三个月,马皇后也病逝了。 如果治不好朱雄英,就在马皇后身上做文章。 别管她现在身体情况如何,就一口咬死她有病,危在旦夕。 以朱元璋对她的感情,就算不信也必然会仔细询问情况的。 而这就是自己的机会。 就算最后没办法活命,也要将那个狗屁赵瑁给弄死,他心中发狠的想道。 很快马车停在一处大殿门口,几名锦衣卫架着他一路狂奔,在寝殿见到了朱元璋。 这可是历史名人,陈景恪难免好奇,偷偷打量了一眼。 朱元璋长着国字脸,身材高大魁梧充满英武之气,根本就不是传说里的鞋拔子脸。 马皇后面容慈祥,虽然年纪大了还很憔悴,但依稀能看出当年也是一位美人。 朱标兼具父母的优点,气质儒雅。他旁边还站着一位雍容华贵的美妇人,想来就是太子妃了。 皇家规矩多,他也不敢多打量,只是扫了一眼就收回目光。 朱元璋等人看到自己望眼欲穿等来的神医,竟然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心中都无比愤怒。 “敢戏弄咱,将他拖出凌迟处死,并夷三族。” 陈景恪吓出了一身冷汗,不过他早就猜到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并不慌乱。 “陛下张贴皇榜想来已经别无他法,何不让草民试一试。” “若我治不好,再问我的罪也不迟。若我能治好,陛下将我杀了,岂不是害了太孙的性命。” 闻言,马秀英开了口,“陛下,就让他试一试吧。” 她也不信陈景恪的医术,但御医已经束手无策,他又是唯一揭皇榜的人。 就算再不靠谱,她也要让他去试一试。 不为别的,只求万一。 朱元璋又何尝不是如此,改口道:“希望你不是骗咱,否则咱会让你后悔来到世上。” 陈景恪没有说什么,在侍从的带领下进入里间。 朱元璋实在不放心,转身跟了进去,马秀英、朱标、吕氏也紧随其后。 几位御医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陈景恪,就像在看死人。 陈景恪没有理会他们,径直来到床前,打量起那个孩子。 约莫七八岁的样子,看面相倒更像朱元璋一些。 孩子满脸通红失去意识,伸手摸了一下他的脸颊和脖颈,只觉滚烫。 高烧昏迷,在前世都是极为危险的症状。 一番检查之后,陈景恪心中已然有了判断。 在前世,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直接下病危通知了。 他没有隐瞒,直接就将诊断结果说了出来:“如果是三日前,我或许还有办法,现在……” 朱元璋寒声道:“没办法是吗?” 陈景恪摇摇头:“不,我的意思是,现在我也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 “我这里有一个方子,如果有用还能争取一线生机。如果这个方子也没用,那我也只能任凭陛下处置了。” 闻言,屋内众人都是一愣,竟然还有一搏的机会? 峰回路转,马秀英和朱标心中生出一丝希冀。 朱元璋催促道:“还等什么,赶紧把方子写出来。” 陈景恪起身来到桌子前,提笔写下了一副药方,正是前世大名鼎鼎的安宫牛黄丸。 此药对热症风寒、惊厥昏迷、高烧不退等症状有奇效,被很多人视为救命药加以收藏。 一颗药丸的价格高达数万甚至十几万,还有市无价。 检查了一遍药方,确认没有问题,他放下笔说道: “用最快的速度将药煎好送来,迟了恐怕就真没用了。” 朱元璋用眼神朝御医们示意,一众御医连忙接过药方检查。 都是国手,行不行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看到药方之后众人都露出了震惊之色。 这药方……绝了,按照这个配伍搞不好真的会有用。 众人脸上都露出了喜色。 不是他们大度不在乎被抢了风头,而是太孙救不活,大家都有生命危险。 虽然皇后说不怪他们,可皇帝想收拾他们办法多的是。 朱元璋只看御医的表情就知道,这药不简单。 心下也有些诧异,没想到这个少年竟真有医术在身。 在得到御医确定之后,他就催促人赶紧去煎药。 太子妃吕氏主动揽过了这个活儿,就要亲自去盯着抓药。 陈景恪却出声阻止:“最好去御药房抓药,那里的药材都是最上等的,药效更好。” 朱元璋不耐烦的道:“不都是药吗,有什么区别?” 陈景恪正色道:“有,区别很大。药材是需要炮制的,而炮制手法决定了药效。” “有些药物带有毒性,炮制不当吃了会死人的。” 朱元璋将目光看向御医们。 一名御医回道:“小郎君所言甚是,只是东宫药房里的药和御药房的药,是一同采购的并无分别。” 陈景恪依然坚持,只是这次换了个借口:“煎药也是个大学问,火候掌握不好也会影响药效。” “御药房的郎中对此应当更为娴熟,煎出来的药效果更佳。” “太孙危在旦夕,只有一次抢救的机会,我们必须杜绝任何意外。” 太子妃吕氏呵斥道:“哪来如此多歪理,御药房离此地甚远,一来一回要耽搁许多时间。” “我看你是没有把握,故意拖延时间,好将责任推到他人身上。” 众人也都生出了差不多的想法。 唯有朱元璋,看了一眼吕氏,眼神里闪过一丝惊疑之色。 然后又深深的看了一眼陈景恪,不动声色的道:“好,咱就听你的,治不好太孙你就等着陪葬吧。” 他一锤定音,吕氏也不敢再说什么。 药方被送到锦衣卫手里,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御药房煎煮。 陈景恪其实也很无奈,吕氏是续弦,朱雄英不是她的亲生儿子。 继母、继子、皇位继承权,由不得他不多想。 事关生死,他必须要杜绝所有危险。 吕氏当了好几年太子妃,东宫上上下下都有她的人,想做手脚太容易了。 所以他宁愿舍近求远,也要去御药房拿药。 朱元璋应该是看出了他的想法,所以改口去御药房抓药。 第4章 力挽狂澜 只用了小半个时辰,锦衣卫就将煎好的药送了过来。 众人连忙给朱雄英喂服,还好他还有基本的吞咽能力,不一会儿就将一碗药汤喝下去。 接下来就是等待。 心中有了希望,众人反而比刚才更加忐忑,感觉时间都变慢了。 御医频频检查朱雄英的情况,观察他的身体变化。 马皇后、朱标也是坐立不安。 朱元璋虽然没有说话,但也是急的来回踱步。 唯有陈景恪,静静的站在一旁。 药已经用了,剩下的就看天意了,急也没用。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过了约莫有两刻钟时间,一名御医突然惊喜的道: “太孙醒了,太孙醒了。” 听到这惊喜的声音,朱元璋、马皇后四人哗啦一下就围了过去。 朱雄英虚弱的看着众人,最后目光停在马秀英脸上,眼泪登时就滚滚而下。 “皇祖母,呜呜呜,我好难受。” 马秀英刚刚收起的泪水再次流淌而下,抓住他的手安慰道: “雄英不哭,祖母在这里陪着你。” 周围人不禁为这祖孙情深感动,陈景恪心里也酸酸的。 朱元璋虎目含泪,高兴的道:“好好好,咱的乖孙醒了就好。” “不哭啊,皇爷爷请了最好的郎中给你医治,很快就好了。” 朱标这个亲爹都只能站在后面,不过也激动的老泪纵横。 “咳……”陈景恪干咳一声,道:“陛下、娘娘,太孙只是苏醒,并未痊愈,还需做进一步的治疗。” 朱元璋大笑道:“哈哈,你这后生没有让咱失望,你说怎么治咱都听你的。” “谢陛下信任。”陈景恪谨慎的道:“我还需为太孙做进一步检查,方能知道该如何进行治疗。” 马秀英很自觉的起身让出位置:“雄英就拜托你了。” 陈景恪连忙侧开身子:“娘娘折煞我也。” 来到床前,见朱雄英在打量自己,他就笑道:“太孙莫怕,很快就好了。” 朱雄英只是静静的看着他,没有说话。 陈景恪也没有多想,按照流程小心的为他做检查。 前世他是经历过医患矛盾的,尤其是部分孩子家长的奇葩程度,他更是深有感触。 所以对儿童病人他习惯性的特别温柔,说话都不自觉的带着哄孩子的语气,检查时的动作也特别轻柔。 此时面对朱雄英也是如此。 看着认真为自己医治的少年,朱雄英只觉得心中充满了安全感。 人在生病的时候,心灵也会变得脆弱。 朱雄英幼年丧母,朱标忙于政务对他少了几分关心,平日里反而是马秀英对他关心更多一点。 但有些感情,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比如父爱和母爱。 可以说,在感情上他是有很大缺失的。 面对救了他的命,又特别温和的少年,他心中不禁生出了一个念头,他要是我哥哥该多好。 他一定会保护我,照顾我,就像现在这般。 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油然而生。 朱雄英从昏迷中苏醒,高烧也得到控制,已经脱离了危险。 剩下的伤寒症,正常服药就可以了。 陈景恪之所以还要如此郑重的做检查,是想排查一下他是否还有别的隐藏疾病。 毕竟只是伤寒症,不至于难倒这么多国手。 明清两朝可以说是中医最辉煌的时候,各种思想理论被梳理总结,各种新药物得到应用。 可以说,此时的中医就是人类最优秀的医学体系,直到现代医学的出现。 伤寒这一块,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已经攻克了大部分,又经历代医家圣手陆续增补。 到现在,几乎所有症状的伤寒,都有现成的成方可供使用。 之所以用‘几乎’,是因为病毒也在进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现新毒株了。 但朱雄英感染的并不是新病毒,却难倒了这么多国手,很不正常。 要么他还患有别的隐疾,要么有人做了手脚。 一番检查之后,陈景恪的心变得沉重了许多,不是隐疾。 这是他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况。 但作为一个平民百姓,对此他毫无办法。 只能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按照诊断结果开了一副药。 然后声称有几味药拿不准,找几位御医探讨。 御医们发现,他所谓拿不准的那几味药,其实只是无关紧要的辅药,用哪一种都无所谓。 他们也不傻,马上就猜到陈景恪在分润功劳给大家。 之前他们治不好太孙,在朱元璋面前大大的失了分。 现在太孙的病情控制住了,他们参与了后续治疗,尽管只是辅助也是一份功劳。 不指望这份功劳能获得多少好处,至少可以做到功过相抵。 想明白了这些,几位御医心中对陈景恪充满了好感。 医术高明,会做事做人,这小子将来有前途啊。 经过大家的‘激烈’讨论,最终拿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药方。 陈景恪将药方递给朱元璋,“太孙已经服用太多药物,短时间不宜再服用新药。” “这副药三个时辰后再煎煮服用,以后每日早晚一副,五日应当就能痊愈。” 朱元璋小心的接过药方,这次他没有交给别人,而是自己收了起来。 马秀英高兴的走到床边,不停地安抚自家宝贝孙子。 朱元璋起身道:“治好了太孙的病咱有重赏。” “你们几个……念在你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不追究你们的罪责了。希望你们以后勤勉任事,莫要懈怠。” 后一句话是对几位御医说的。 听到这句话,几名御医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谢陛下隆恩。” 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陈景恪正准备找机会告御状,哪知朱元璋又说道: “后生,皇后身体略有不适,你也给瞅瞅,到时一并论功行赏。” 众人这才想到,方才皇后也昏倒了。 御医已经诊断过,是伤心过度导致的。 但很明显,皇帝对御医的医术已经不是很信任,所以才让陈景恪再次检查。 陈景恪并不知道之前发生了什么,听到朱元璋让他给马皇后诊治,也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他最喜欢的两个皇后,一个是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一个就是马皇后。 前世还在网上讨论过她所患何病,只是资料太少没有任何线索。 反倒是朱标,大家根据历史描写推断,大概率是中风导致的脑溢血。 现在穿越了,他也想看看她所患到底是什么病,满足一下自己两世的好奇心。 马秀英并不着急给自己看病,她要好好陪陪自己的乖孙。 可陈景恪急啊,每多等一会儿陈远就多一分危险,他恨不得马上就诊治结束,找朱元璋告御状。 然而再着急也没用,只能在一旁等着。 还好,朱雄英久病虚弱,没一会儿就沉沉睡去,马秀英这才肯接受诊治。 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 马秀英并不认为自己得了什么重病,倒不是讳疾忌医什么的,而是确实没有表现出特别的症状。 不过老朱这么关心,她心中很受用就是了。 望闻问切,一套流程刚走了一半,陈景恪神色凝重起来。 “娘娘最近是不是总觉得身体乏力、没有胃口、精神不振、心悸心慌?” 马秀英点点头:“确实如此,这不是劳累过度导致的吗?” 陈景恪摇摇头,“具体如何,还需做进一步诊断。” 这次他检查的更加细致,有些地方甚至反反复复检查。 众人自然也看出情况不对,脸色都是一变,朱元璋更是紧张的坐立不安。 没有人敢出声询问,房间安静的落针可闻。 足足检查了两刻多钟,陈景恪才收手。 朱元璋迫不及待的问道:“后生,皇后怎么样了?” 陈景恪斟酌了一下道:“娘娘身染沉疴,随时可能爆发。” “啊?”朱标惊呼一声,道:“怎么可能,御医方才还说只是劳累过度,歇息几日便好。” 众御医都羞愧的低下头不敢说话。 朱元璋恶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一群庸医。” 几名御医吓的噤若寒蝉:“请陛下恕罪。” 陈景恪却替他们开脱道:“陛下息怒,此事需怪不得几位前辈。” “他们判断出错,确实有自身的失误,但更大的责任还在于娘娘自身。” 见他竟然将矛头直指马秀英,众人都有些惊骇。 “治病救人,最忌讳的就是病人太有主见,未将全部症状告诉郎中。” “娘娘就是如此,御医掌握的情况不全面,才会出现误判。” 一众御医无比心生感激,这个后生仗义啊。 马秀英并没有生气,而是叹道:“是我太想当然了,以为就是一些小毛病不碍事,谁知……” 意外的是,朱元璋也没有生气,只是说道:“哼,后生你不要替他们说话。” “你第一次给皇后看病就能诊断的出来,他们天天就在宫里,竟然看不出来,实在该罚。” 陈景恪心道,还真是冤枉御医们了,我能看出来是因为先射箭后画靶。 之前就知道马秀英有病,诊治的时候自然会往这个方向去考虑,更容易发现隐藏问题。 御医们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出现误判太正常了。 朱元璋紧接着问道:“后生,皇后的病严重吗?该怎么治?” 陈景恪语气沉重的道:“娘娘的病能不能治好,一半看人力,一半看天意。” 众人大惊失色,本来他们以为会很严重,没想到竟然到了看天意的地步。 如果不是他刚刚治好了朱雄英的病,众人肯定会训斥他危言耸听。 但即便如此,心中也不无怀疑。 不会是这小子诊断错了吧? 马秀英就是第一个怀疑的,平日里她也就是有些心慌乏力,并无别的不适。 且以往也没有生过什么太大的疾病,怎么突然就沉疴爆发要看天意了? 不过她性情温和,并没有直接质疑,而是说道:“后生,你给我说说,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陈景恪知道她不信,只能尽力解释: “娘娘的病源自于当年吃过太多苦,身体过度被透支,一些小病也未能及时治疗,形成了暗伤
相关推荐: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军师威武
虫族之先婚后爱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腹黑哥哥。霸道爱》
下弦美人(H)
御用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