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斗罗:我的写轮眼不太正经 > 第17章

第17章

遂舍其脉而从其证治,亦急则治标之意。拟用养阴生津法,以生脉散合白虎汤与服,3 日未见好转。又改拟甘寒生津与苦寒泻火并用,以大剂恣饮,以息五火燔烁之势,速救肺胃欲亡之阴。处方:生地黄240g,麦冬、天冬各120g,天花粉60g,鲜芦根1000g,玄参120g,白芍、石斛各60g,地骨皮60g,宽水煎,取药汁,再兑入梨汁3 碗,生藕汁2碗,白砂糖250g,随意饮服。上药尽剂病愈,2 剂疗效巩固。至今2 年余,未曾复发。续访20 年,旧恙未作。 67.高年便秘 蔡某之妻,年过八旬。1973 年9 月3 日往诊。脉来虚大之象,两关虚数;舌质深红,津液不足。患者自呼头痛欲裂,目胀,口干,心下烦热,大便3 日一行,燥涩难解,粪色油黑,坚硬,形如羊屎。长年累月如此,近来尤甚。此必胃阴不足,津液大亏,加之气血虚乏,而失润养,气阴俱虚,因而无力排便可知。治宜养阴润燥。处方:石斛15g,郁李仁、火麻仁各12g,麦冬、生地黄各15g,炙黄芪24g,菊花、当归、阿胶(烊化分冲)各9g,甘草4.5g。 9 月6 日二诊。除头痛目胀及口干稍有好转外,余无变化。思患者虽年迈诸虚,肠失润养,上药服3 剂便燥未见转机,而两关脉虚数,心下烦热,必是虚火久燥、燥热内结之证。有故无殒亦无殒,寒下轻荡,当暂施之。处方:生大黄6g(后下),枳壳9g,芒硝6g(分冲),火麻仁15g,党参9g,麦冬12g,甘草3g,以通为度,不应则续服。 9 月10 日三诊。上药服头剂病有转机,2 剂头服后解出燥屎数十枚,顿觉心下宽舒,思食。共服3 剂,燥屎即无,大便通畅。脉来虚弱之象,舌上津回。仍用初服之方,去葛根,加入酒大黄、枳壳、当归、党参,加量,研末蜜丸,日服9 ~12g,以巩固疗效。上药共服2 料,大便未再燥秘。 68.热伤元气 龚某,女,27 岁,农民。1980 年7 月12 日首诊。患者平时劳作如常,饮食、精神无异常人,但每年农历四月上旬以后,即感心悸头昏,食少气陷,全身倦怠,四肢乏力。到五月上旬,心慌掉气,甚至突然晕倒,卧床不起。连续8 年,每到五月,最迟六月初,必住院20 日左右,方能平息,再将养半月,才可劳作。数家医院均未明确诊断。诊患者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苔薄白微腻;脉来细弱,按之则断。此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象也。综上所见,此患者为饮食劳倦伤脾,七情内结则伤心,心脾不足,气血虚寒或虚热证见矣。总之,与虚有关,虚乃其本也。治宜辛甘温以升脾阳,甘寒润而养其心。方用补中益气汤调理。处方:炙黄芪15g,炙甘草6g,人参9g,当归身6g,陈皮3g,升麻6g,柴胡6g,白芍9g,麦冬9g,五味子6g,生姜3 片,红枣5 枚,3 剂。 7 月16 日二诊。脉来细缓无力,按之不断,唇舌稍见血色,面色微润,精神稍振,原方续服5 剂。 随访,共服药8 剂,精神、饮食恢复正常,心慌气陷悉平而安。嘱其来年近四月便来诊,提前服药,以免病发再度住院。逾年三月底患者果来就诊,视其形气尚可,脉来细缓,心慌气陷尚未出现。遂用上年加减补中益气汤与服5 剂。续访,当年病未大发,夏季安然无恙。嘱其每年于四月初照服上药,连续3 年必愈。后续访6 年,病已3 载未发,劳作如常。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乱不治已乱。至言也!龚某8 年沉疴,每发必月余方止,而仅服药3 ~5 剂即免月余之患,圣训可验也。 69.中气下陷 王某,女,35 岁,已婚,农民。1989 年7 月29 日首诊。患者十余年来,每逢天热便心慌掉气,头昏体困,四肢无力,睡眠多梦,心烦不宁。不到深秋天凉,病不罢休。诊视患者形质偏弱,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舌质淡红,苔薄白津润,精神欠振,语出声颤,如声在喉下难出,脉象虚细无力。已知其性急好胜,心脾肾不足之象见矣。问及平素生活习惯,曰:酒可当饭,饭不吃无妨;平地坡地,非我不成。此人亦七情劳倦所伤,饮食习惯尤不可忽。操劳过度,心脾两伤,久劳伤肾,三脏俱虚,热则病甚,汗出多而气阴愈伤,气阴两虚之人,岂不心慌气陷,困倦多梦哉!治宜益气养阴,补脾助阳,方用赞育丹加减。处方:人参15g,当归9g,炙黄芪30g,熟地黄9g,白术9g,枸杞子9g,巴戟肉9g,桔梗9g,升麻9g,麦冬9g,炙甘草9g,红枣5 枚,煨姜3g,肉桂1.5g,5 剂。 8 月6 日二诊。上药服下腰腿明显有力,心慌气短亦有好转,多梦心烦未减。原方加龙眼肉12g,朱茯苓9g,续服5 剂。 随访数年,既往夏季症状已消除十之八九,偶有反应,服药三两剂便愈。 70.脾虚脘胀 王某,男,34 岁,教师。1995 年8 月16 日首诊。患者胃脘时常坠胀,食欲食量不佳,饮食稍多便胃胀加重、难受,精神精力渐差,体倦嗜睡,睡眠不实。曾在多处治疗,均曰无明显疾病。转中医治疗,多用香砂六君子、沉香化滞、开胸顺气等丸药治之,药愈服胃脘愈胀。时延已近两年,体重下降十余斤。诊视患者眼眶凹陷,形体消瘦,语出声颤;面色黄白,如蒙薄尘;唇色稍淡,舌质淡红、无苔,津润;脉来虚细无力。东垣曰:“形体劳役则脾病,病脾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 由上所见,患者之病必因饮食劳倦所伤,脾胃中阳之气不振,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致脘胀便溏,形体消瘦,非辛甘之味以升其阳,甘润之味以养其胃,则病难除矣。夫温、散、破、降之剂俱在禁列。遂拟益气振阳、补中升提法,方用补中益气丸连服半月。 9 月5 日二诊。视患者面色黄润,两颧下隐隐透红,精神见振,语出声畅,必病有转机矣。诊其脉,缓而无力,舌质微红,苔薄白津润,脉证已有好转。 自述:服药5 天后气陷脘胀减轻,食欲食量渐增;半月后病已趋愈,诸症渐失。原方续服半月,巩固疗效。1 年后随访,病痊愈,体重增加4kg。 71.阴虚畏寒 王某,女,27 岁,已婚,工人。1980 年6 月15 日首诊。患者3 年前5 月头胎新产后得病,至今已近3 年不愈。3 年来无论冬夏,全身畏寒,即使三伏天亦不觉温。曾在多处求治,皆罔效。托人情找教授、专家、名中医不计多少,治之均有效,但不能痊愈。视患者着衣之多、之厚,即使三九严寒亦罕见。全身上下,内外毛棉,将其裹得严严实实。再视其形色:面色虽白,两颧隐隐透红,唇色淡红而润,舌净无苔,津液不足;脉来沉细微数。

相关推荐: 孩子的父亲是个女的   皇嫂   谁说总监是性冷感?(百合ABO)   他来过我的世界   先婚后爱   攻略对象全是疯批   炼爱(np 骨科)   有只按摩师   全能攻略游戏[快穿]   妙拐圣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