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只能在方寸之间勾勒芝麻大小的方片,另一位却可以用三毫米画出一块玉牌的神髓。 这两位的能力那对比就太明显了。 而且,《八十七神仙卷》无论看到什么地方,都给人一种和谐,看起来舒适的感觉。 任何一个人物都是往东飘去的感觉。 仙气缭绕。 所有的物品,只要是柔软的,就会往同一个方向飘去,展现了整体的流畅性。 而且,两个同样手持琵琶的仙女,一个竖着琵琶,一个反弹琵琶。 这些都是盛唐时候才有的表现,也显得更为用心。 壁画,应该是一个非常严肃而且耗时耗力的工程,一副壁画做个十几年都是常态。 勾勒的时候,就算是草图,也不可能随便乱画。 《朝元仙仗图》根本看不出仙的气息。 一处一处的细节对比,不需要林轩说话,观众也能看得懂。 林轩笑着:“实际上,大家有一种推测,两幅画的来源很明显。” “看《八十七神仙卷》卷尾比《朝元仙仗图》的卷尾多一个脑袋,没有身子,也就是缺了这个地方。” “而朝元仙仗图的卷首比《八十七神仙卷》多一个人物。” “加上各处细节的不同,有一种猜测。” “那就是吴道子画了《八十七神仙卷》后,又画出了那壁画,地点就在洛阳。” “许多年后,画《朝元仙仗图》的画家到了那道观看到了壁画,为之惊叹,才用图卷把人物都给画了下来。” 李军点头:“这推断很合理。” “不过,能穿越过去看看吗?” 林轩笑着:“凡是非明确记载的历史,我不会过去看的。” “这是研究画,只要知道画好,不就行了?用不着去理会别的。” 林轩结束了视频,介绍:“徐悲鸿先生四年后,去世了。” “他的遗孀根据他的遗愿,把他在战争时期保护的那些文物全部捐献给了刚刚建立的新龙国。” “这位艺术家一辈子都致力于保护国宝级文物,明明自己就是大画家,走后家人却可以说得上家徒四壁。” “这些捐赠给国家的国宝级艺术品如今被保护在燕京徐悲鸿纪念馆内。” “这就是《八十七神仙图卷》的故事。” 张培恩点头:“画好,比一切都强,《八十七神仙图卷》无需什么证明。” “这《八十七神仙图卷》能不能扫描一个电子版,留给我们?” “或许,国画在它的推动下会有长足的进步。” 此话一出,梅雷尔森急忙起身:“请给我们光线派油画界也留一份电子版资料。” “我感觉,光线派可能还有什么变化,答案可能在这幅画中!” 李军:“我觉得,这幅画会带动融合派的进步!!!” 台上的林轩看了一下时间:“直播时间有限,这些画作的电子版将会在节目后公布。” “而现在,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今天第三幅展览品身上。” “他来自于一个穷困潦倒一身,在三十多岁就结束自己生命的传奇画家。” “在地星,画中的植物与他的名字绑定成了一个专属名词——《梵高的向日葵》。” “让我们去看看地星上的印象派也就是蓝星称呼的光线派大师——梵高!” ———— 老实说那么多人都去看dao版了,饿死作者真的指望我继续写下去?有的人还专门来订阅防dao那章说什么再防dao你不看了?????? 认真的吗? 防dao之后的章节,腰斩式掉订阅? 认真的吗? 还想看吗?吃霸王餐的人多了指望餐馆还开业吗? 0112、印象派巅峰→浮世绘→龙国版画! 画面中,出现了一画。 画中,蓝黑构成的底面上,一朵向日葵倒在地上。 它的叶子全部指着天空,十分‘燃’。 林轩微笑:“梵高的向日葵。” 光线派大师梅雷尔森回头看着马克罗:“这是……真实派的向日葵画法?” 马克罗瞪了一眼画:“去你的,这明显是光线派的向日葵画法。” 两个大师对眼,互不相让。 他们感觉,承认这幅画是自己流派的画法,回去可能会被自己的朋友‘殴打’。 这是什么玩意儿? 李军却皱着眉头仔细观察:“这……” “怎么这么像我刚学画时候的画作。” 林轩:“准确的说这幅画出现的时候,是梵高学油画的第四年。” 几个大师都懵了。 林轩补充:“这一年他三十一岁。” 李军:“我明白了,他……是不是以前画的真实派,画的还可以,然后一不小心接触到了龙国版画,然后他在调整风格,想要走上融合派的道路……” “不对啊,你不是说梵高是光线派也就是地星的印象派大师么?” “他也不该学融合派的道路啊?!” 林轩点头:“你这么说大概对了七成。” “不过梵高看到的不是龙国版画,而是看到了樱花国的浮世绘。” “哦,在蓝星,他们翻译成俗世画。” 李军眼神之中透露出了不屑:“那不是一回事么,樱花国抄都抄不明白的东西,等于看了劣质版画嘛。” 浮世绘是一种被樱花国吹上了天的艺术形式。 诞生于16-18世纪。 主要是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是一种烟花柳巷画技。 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末之间的两百年,被樱花国人吹上了天。 甚至于,在龙国的历史书课本,世界史版面里,也留下了足足两段浮世绘的描述。 不过,在二十一世纪初,一些龙国国内的画家研究浮世绘突然发现和龙国国内14-16世纪的版画一模一样。 就是不能说是相似,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因为浮世绘里面的名场面,全特么在龙国国内找到了原版出处。 每一张都是照着抄的! 版画恐怖就恐怖在,它是用来印刷的! 这也就意味着……哪怕当时的樱花国人在龙国明清时代把那些版画的原版抢过去抄或者印刷出来的画拿去抄,都没用。 因为大量印刷的印刷品,肯定会在国内留下原版的。 这些东西被找到后,对樱花国吹嘘浮世绘简直就是迎头痛击。 自从二十一世纪后,再也不见樱花国人吹嘘浮世绘了。 林轩笑着:“这方面两个世界都一样,就不多做解释了。” “回到正题,梵高在学习绘画后用了两年时间重拾小时候学习的素描。” “不过他没有继续去学习小时候学过的水粉,而是进入了油画领域。” “在初期,梵高就走了印象派的路子,他初期画过四张向日葵,但是一张比一张丑,一张比一张没有章法。” “在接触盗版版画浮世绘后,梵高的艺术遭遇了巨大的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有被毁掉和成就没人到达过的成就两条路走。” 这就好像,历史上第一次有人把铜和锡混合在一起的时候。 没人知道这会诞生出青铜。 当年做这件事情的人,一开始肯定因为比例不对制造出了大量的垃圾,毁坏了大量的宝贵的铜料。 梵高也一样。 梵高在学画的前四年,用掉了大量昂贵的颜料,制造了大量的垃圾作品。 当然了,因为是梵高画的,见证了他艺术风格的转变,那些垃圾作品也比一般的名家的代表作更贵。 林轩转头,后面出现了三副画:“这是梵高中期的三朵向日葵。” 画面中的向日葵刚刚出现,光线派大师梅雷尔森就直接站了起来:“所以,梵高是地星历史上第一个走入光线派的画家?他独自发现了色彩的秘密?” 画面中,蓝色的底,黄色的向日葵,让颜色凸显的非常的艳丽。 梅雷尔森:“对比色!” “他这三幅向日葵的底色和向日葵的颜色,刚好就是对比色色环上的差别最大的颜色!” “对比色定律中,色环上差别越大的颜色对比越强烈。” “简单点说就是蓝的更蓝黄的更黄!!!” 这个道理,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电视机、电脑、手机屏幕上还被广泛使用。 无数摄影师或者喜欢拍照P图的网友在时代中毫无察觉的就学会了这些东西。 不过在梵高之前,这一切都是迷雾,是梵高推开了色彩的大门。 林轩点头:“没错,这就是梵高第二阶段的作品。” “他明白了颜色对画作感染力的影响,他也成为了地星历史上最会用颜色的画家。” 色彩这种艺术,总是让人痴迷。 就好像导演张国师。 他的电影,颜色之艳丽,任何人看了之后都没法忘记。 甚至电视机广告都得去买他的电影片段,来展示自己电视机色彩的纯正。 梵高,也是这样一位大师。 不过,梵高早了一百五十年。 梅雷尔森看着画上面的向日葵花瓣的形态:“这么张扬的花瓣,这个阶段梵高已经正式走入了光线派,成为了地星历史上的第一位光线派画家了。” “厉害,没想到地星的画家,是从这个角度进入光线派的。” 印象派(蓝星光线派)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印象主义的作品选择的题材面比较广泛,无论是在城市或是在乡村,画家都试图捕捉到瞬息多变的大自然。 不过蓝星不是这么进入印象派的。 蓝星的印象派画家们一开始是从光线角度去寻找渐变色的过程中进入了印象派。 而不是从对比色进入了印象派。 林轩笑着又放出了一张图:“这是梵高中期的第四幅向日葵。” “《黄底上的黄色向日葵》。” “在这幅画上,梵高颠覆了自己发现的对比色定律,破天荒的采用了黄色的基底和黄色的花朵。” “厉害!!!!”梅雷尔森已经可以想象到一个儒雅而博学的梵高,在画室发现了颜色的另一个秘密。 对比色会让颜色显得更突出。 而相似色会让画面显得更柔和,更和谐。 简单点说,梵高一个人发现了电视机五大基础功能中的‘对比色’、‘柔和’两个功能。 梅雷尔森惊呼:“所以,梵高一个人进入印象派,一个人把印象派推到了巅峰,一个人走完了印象派从开始到巅峰的全部路程?” 深吸一口气,梅雷尔森痛惜:“晚生一百五十年,我不如他。” “这个时候……”林轩继续开口:“梵高遇到了人生中少有的朋友,另一位印象派画家,高更。” “准确的说,此时此刻的高更还不是个印象派画家,是梵高死之后,高更才成为了职业画家,成为了后印象派大师。” “高更极其喜欢这幅向日葵,想要问梵高要这幅画。”林轩:“说出来搞笑,这些梵高用了几百法郎价值的颜料画的画,拿出去连半卢布的面包都换不回来。” “但梵高特别喜欢这幅向日葵,于是梵高又动手画了另外三幅向日葵。” 画面中出现了梵高已经大成之后,再画的三幅向日葵。 “这就是梵高的完整故事
相关推荐:
左拥右抱_御书屋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归宿(H)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将军宠夫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小怂包重生记(1v2)
生存文男配[快穿]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阴影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