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恭敬地袖手退了两步。赵慎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慢慢回过头去,谢珩从正堂中穿行过来,他将人打量一个来回,打了声招呼,“谢中书。”他与谢珩往前在政治场上打过不少交道,彼此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熟识,谢家人注重礼节,无论何时都不会口出恶言、面露恶颜,他原以为谢珩会和往日一样不冷不淡地寒暄两句,却没想到对方没接他的话,在长阶前停下了脚步。 赵慎看了他一会儿,忽然笑道:“我听说李稚是在这儿?我回王府,顺带着过来接他,不知他是得罪了谢中书还是惹出了别的麻烦?若是多有得罪的地方,我替他给谢中书赔个不是,年轻人性格有点骄傲,又仗着背后有靠山,行事轻狂无忌,常有得罪人的,说来这也是我的错,还望谢中书多加包涵。” 谢珩的脸上一点波澜也没有,他看向徐立春,徐立春心领神会,领着庭院中的侍卫退避下去,赵慎见状回头示意萧皓,萧皓也退了下去。偌大的庭院中很快只剩下谢珩与赵慎两个人,有空山钟鸣似的声音响起来,“去年十二月,广阳王与并侯相约在雍阳关以北狩猎,第三天的子夜,你邀并侯世子在营帐中闲聊,酒后无意中提及西北与盛京,有共商大事之意,你提出三处见解,并侯世子不敢回应,三次缄默。” 赵慎脸上的笑容没有消失,轻描淡写道:“酒后说的玩笑话,我自己都不记得说了什么。” 谢珩道:“你一说皇帝沉迷长生道术,二说京梁士族囿于门户私计,三说西北星野降有雄伟之气,这西北将有英雄应于天象,除却你、并侯世子,再无第三人。”若说其他都是牢骚抱怨,那最后这一句话中的不臣之心则可谓是昭然若揭,若真的是从边境武将口中说出来,足以判大逆。 两人都是绝顶聪明的人,赵慎自然听懂了对方话中的意思。其实那一夜他与并侯世子在雍阳关外的营帐中究竟聊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本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情,远在盛京的谢珩为何会了如指掌。明面上话却不能这么说,这么说话太难听了,“几句酒后胡乱吹嘘自己的话,说没说过都理不清,哪里会有人当真呢?” “西北的王域已经很辽阔了,却依旧盛不下满溢的野心,鹰顾狼视的人,眼中盯着的到底是什么?” 赵慎背后单手打开手中的折扇,又再次哗一声合上,“哪有什么野心可言,梁朝没有西北,真正的西北九州还在氐人的手中,将军们缩在那一亩三分地中,除了担心打仗外,平日里没事想的是今年粮食收成如何,总担心北方的流民是不是又多起来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盛京贵族公卿的好福气,投了个好的出身,一生下来就待在这烟笼杨柳的皇都醉生梦死、享受清福。” “先汉以武德立国,马上打了天下,又以文效治,宣武帝分封三十六位文武功臣,立忠良碑,青史流芳,六百年后,先汉困败于纲纪毁坏、文武衰驰。倘若眼中只盯着皇都的荣华富贵,心中只想着以武犯禁,却不去思索如何立制革变,不过是一遍又一遍重蹈覆辙。世上本没有士族一说,京梁门阀的前身是累世功勋之家,真要论对王朝的功劳贡献,西北四十年的斗争不过是烟云。” 暮色中,庭院的那颗参天古树郁郁苍苍,树叶飘落下来,风吹过之处,有如先祖的魂灵在悄然叹息。赵慎站在树下与谢珩对视,他深知谢珩绝不是多话的人,今日对方每一句话都有言外之意,汇聚在一起,就成了一道震耳欲聋的警告。 赵慎云淡风轻地笑了下,不再与之争论,只问道:“李稚呢?”他对其他事并不在意,本来他今日就是过来找李稚的,直接打开天窗说了亮话,“把他叫出来,我来带他回去。” 第78章 决裂(下) 房间中,李稚试着重新撑着站起身,因为跪了太久,膝盖早已没了知觉,好在地上铺着冬日的地锦,加之谢珩并没有强迫他行标准的跪礼,倒是没有他想象中那种锥心刺骨的痛楚,那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其实更多的来自于心中。他站了好几次没能站起来,撑着几案的一角缓了很久,直到窗外的天都黑了下来,他才终于起身,一出门却看见了裴鹤。 此刻的庭院中相当热闹,侍从们远远观望,也不敢如往日一样进去点灯,长廊下漆黑一片。赵慎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以他胡搅蛮缠的性子,自然不会离开。眼见着谈不下去,赵慎的脸上有几分
相关推荐:
先婚后爱
恶女嫁三夫
逆战苍穹
重生之公主要造反
永乐町69号(H)
掌中之物
孩子的父亲是个女的
快穿甜宠:傲娇男神你好甜
妇产科男朋友
妙拐圣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