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的“龙飞榜”状元,都不愿意拂了他的面子。白水潭学院尚未开学,其“客座教授”阵营之强大,已让天下为之侧目――便是太学,也远远不如。 九月二十日,唐氏棉纺行在杭州正式营业;九月二十一日,白水潭学院正式开学。 白水潭学院是一所三年一贯制的现代大学,第一年为预科,学生修《论语》、《春秋》、《诗经》、《算术》、《物理》、《地理》、《生物》、《逻辑》、《化学》九门科目;测试及格,升入第二年级,学生自选专业,分“儒学”、“算术”、“格物”、“博物”、“律学”、“子学”六系,其中格物系包括物理与化学,博物系则学习生物、地理、诗经、小雅、医术等,律学系讲法令与经义,子学系讲逻辑与诸子百家之学。第二年级学有小成,可升入第三年级,这一年专做论文、设计与辩论。 这是石越和桑充国二人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体例。虽然“客座教授”众多,但是老师依然缺少,毕竟这些人只能在公务之余暇抽空来讲课。此外,第一年的课程,除开《春秋》与《诗经》之外,几乎都必须由石越亲自主讲,桑充国担任助教――这也是石越不愿意做常参官的主要原因。在他看来,播下火种比自己做官,更加重要。 十月初一在宋代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天皇帝会赐给百官棉袄,到了十月初四,无论官员百姓,都会在这一天去给祖先上坟,然后就是立冬,各家各户采办过冬的物品,特别是准备蔬菜,开封的冬天特别寒冷,蔬菜都得从外地运来……石越在车上听新买的书童侍剑介绍着这些当时的风俗。自学院开学后,石越便在桑家住几天,在赐邸住几天――主要是为了学院太忙,有时候甚至住在学院不回来。桑夫人因不放心石越的起居无人照顾,特意买了许多奴仆送给石越,其中也不乏见石越显达,而主动投身以求荣身之人,但石越仅仅留下一对看起来颇忠厚的石安夫妇帮他管理赐邸,又收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孤儿做书童。石越见他聪明伶俐却身世可悯,动了恻隐之心,因此收在身边,取名“侍剑”。 其实以他的本意,却是不喜欢自己被人服侍――人情是好逸恶劳的,石越既然希望有一个更平等的世界出现,如果自己被服侍惯了,只怕慢慢地自己就会对不平等的现象感到麻木,毕竟自己现在已经是“利益既得者”中的一员了。在成功改变这个世界之前,石越清醒的知道,自己也可能被这个世界所改变。 马车颠簸着到了西华门外。 “侍剑,待会儿我去面圣,你就在这儿等我,不要乱跑,有人问起,你就说自己是白水潭学院山长石越家的书童。”石越仔细对侍剑叮嘱着,在石越的眼中,侍剑并不是服侍自己的人,而只是一个需要自己照顾的小孩。 “是,公子,你放心。”侍剑伶俐地回答。 石越摸了摸他的脑袋,又向车夫叮嘱几句,这才下了马车,向大内走去,心里一面纳闷着皇帝找自己做什么。 进到西华门,李向安早在那里等候。他一面在前面带路,一面笑道:“石大人,官家对您真是另眼相看,今日赐给您的棉袄,例份都等同三品以上――咱家跟官家从藩邸到宫中,从未见官家对谁这么好过。” 石越原不知这些规矩,听李向安说了,连忙笑道:“皇上的知遇之恩,臣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这次我本家二叔从杭州托人带回几匹棉布,做工却还看得过去,改明儿叫人送到贵府,供奉可得笑纳。” 李向安谦逊几句,眉开眼笑地领着石越到了崇政殿旁的偏殿,尖着嗓子说道:“官家,石越见驾。” “快宣他进来。” 石越连忙走进殿中,向皇帝参拜,赵顼待他见礼完毕,笑着问道:“卿的学院办得如何了?” “蒙陛下钦赐御宝,短短十余日,收了八百学生,现在微臣和臣友桑充国分班授课。只恨先生太少,幸好有苏轼、王安礼、曾布、叶祖洽等人替臣分别讲《春秋》、《诗经》、《论语》三门。”石越详细地回答道。皇帝亲手为他题了“白水潭学院”院名,加上他自己与众多“客座教授”的声名,第一期居然招了八百名学生,远远超过他的预期。 这些学生大多数是富家子弟,因为种种原因进不了国子监,闻得石越的大名,便进到白水潭来。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不喜欢诗书礼义,专喜欢杂学,这才进白水潭读书,不过这些却不是石越所能尽知了。 赵顼显然早知道他收了这么多学生,并不吃惊,只是颇有兴趣的问道:“听说卿的学院体制与历来学院颇有不同之处?” “回陛下,所有体制,都是臣一手草创。”石越拱手答道,又把学院各课程一一说明。 赵顼听他说完,问道:“卿开设这许多课程,又有何用处?” “臣以为,国家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才,故分门别类,学生学经义之外,各有专门之学,将来凭此一技之长,也能报效朝廷。此前不久,朝廷以为提点刑狱不宜用武臣,专用文臣,以武臣不通律法,故有此令。臣之意,略同于此。” “原来如此。”赵顼并不以为意,“卿所虑甚善。他日律学科要老师,自可问朕要。” “谢陛下。皇上明察千里,其实臣心里一直想问陛下要一个人,不知陛下肯不肯给?”石越想了一想,小心地说道。 “石卿想要谁?”赵顼一怔。 “沈括沈大人。”石越微笑说道,“臣只要陛下让沈大人每十天来上三天课即可,臣自当奉上相应的薪酬。” “准奏。”赵顼笑道,“好个石子明,朕也想问问你,叶祖洽的学问如何?” “状元的学问自然是好的。” “那卿看看这几篇策论。”赵顼随手递给他几篇策论。 石越连忙接过来细看。这几篇文章文辞甚佳,颇有汉风,但语气激切,都是些鼓吹变法,呼吁采取强硬政策推行新法的话语。他也不知道是谁人所作,只好委婉地说道:“这几篇文章写得极好,不过作者似乎年纪尚轻。” “写这些策论的也是个进士出身,是王介甫的爱子。”赵顼笑道。 “王??王元泽?”石越吃惊地问道。 “石卿也认识他?” “臣并不认识王??,只是听说过他的一些传闻。”石越笑道,他无意得罪王安石,心里早就有了主意。 “噢,有什么传闻?”赵顼好奇地问道,这时候石越才可以看到皇帝始终也是个年轻人。 “听说王??小的时候,有个客人把一只鹿和一只獐关在笼子里送给王公,恰好王??也在旁边,客人因问道,哪一只是鹿哪一只是獐……” “那王??如何回答?”皇帝对这些小故事显然很有兴趣。 “王??回答,鹿旁边的是獐,獐旁边的是鹿。”石越笑道。 “哈哈……这个王??,倒真有几分聪明才情。”赵顼见他回答得如此狡狯,不禁开怀大笑。 “臣听闻王??自小便有神童之名,一生不肯做小官。皇上若要用他,还须宠以馆阁之职。”石越这是顺水人情。 戴楼门旁边张八家园宅正店,是汴京里数得着的七十二家酒楼之一。门外依例是彩楼欢门,此时天色已晚,灯烛荧煌,然而客人依然不少。张八家的掌柜张有福乐呵呵地站在柜台前招呼着客人,茶博士和酒博士穿梭往来,忙得不可开交。 张有福眼见一个穿着锦袍,身材高大的青年宫人走进店来,身后跟着一个十二三岁,穿着一件黑色袍子,眼睛透着灵光的小书僮。他见惯了各种世面,一眼就看出这主仆二人气度不凡,连忙亲自迎了出来,招呼道:“这位官人,可是第一回来小店?小二,楼上上等雅座一间侍候――” 小书僮眨了眨眼睛,稚嫩地笑问:“掌柜的,你怎么知道我们要的是雅座?” “哟,你看看,小兄弟,你家官人这气质,小的还能认错吗?”张有福笑呵呵地说道,眼光往青年的腰间无意识地瞟了一眼,几乎吓了一跳――金鱼袋! 戴楼门边不比景灵宫边的长庆楼,也不比州桥、土市子、潘楼街的酒楼,那些地方官宦云集,别说金鱼袋,就是亲王侯爵、宰执大臣,也有光顾的。张八家地处开封城西南,位置略偏了一点,来个金鱼袋,就是个大官了。而这个官人竟如此年轻,不过二十来岁,定是哪家亲王勋贵子弟无疑,否则不能有这个恩宠――当下张有福巴结得更加殷勤起来。 书童一边走一边笑道:“掌柜的,你这回却猜错了,我家公子喜欢热闹,不要雅座。” 张有福也不敢怠慢,应了一声,亲自引着上楼给收拾了一张桌子,茶博士马上泡一壶上好的茶奉上。却听青年宫人对书童说道:“侍剑,去把桑五给叫上来,一起吃吧。”这主仆二人正是石越与侍剑。 “公子,桑五叔无论如何不肯来的,您让他在大堂里吃就行了,这上下有别嘛。”侍剑轻声解释。 “我不爱立这么多规矩,让你去叫你就去叫,什么上下有别,大家都是人,桑五赶车比我们坐车不辛苦?”石越微皱着眉头说道。 “是。”侍剑连忙答应着跑下楼去,不一会儿便拉着桑五上得楼来,在一张桌上坐下了。张有福看得目瞪口呆,瞅着这三人一桌而坐,实在不伦不类。他几时见过这样的官?便是读书人,也不乐意和一个车夫一起吃饭,可眼前这个公子倒丝毫不介意,反倒是那个车夫坐立不安。 石越要了一盘葱泼兔,一碟西京笋,又要了一壶老酒、两盘紫苏鱼、签鸡,以及各色水果,便招呼着桑五和侍剑一起吃起来。桑五开始有点拘谨,慢慢地便也放松了,一面吃一面和石越聊些家常,又听侍剑说些老家河北的乡土人情,石越竟觉得这桌饭吃起来比在皇宫里吃要自在得多。 张有福从没见过这种怪事,虽告了罪回到楼下,过一会儿就忍不住借故往上来跑一趟,一心想瞧这个稀罕。不料刚上得楼,就听人招呼他:“大掌柜的,请过来一下,打听个事儿。”他连忙循声望去,却是几个年轻的儒生,想了一下,才记得是从潭州来京的读书人。
相关推荐: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数风流人物
差生(H)
痞子修仙传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吃檸 (1v1)
绝对占有(H)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