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第501章 王伦、陈英一听见司礼监,心里突突连跳两下,看护卫都开始动手了,马上出声打断:“快停手!怎么一点眼力见都没有!” 说完之后,他觉得自己好像被人吓住了,脸上有点挂不住,哼哼冷笑说:“怎么,难道你们跟宫里的公公们还有亲戚关系?” 这话一说,除了太傻的周世笑出声外,其余人只敢在心里哈哈。 “我们家是做什么,你可以问问周世,看看我有没有说谎。”东郭子瑜冷静的说。 周世看到王伦询问的目光,只好硬着头皮点头,将东郭家跟粮司的交情一五一十说了个清楚。 “好了好了,本公子知道了,不就是跟粮司合作赈灾么?怎么,以为这样自己就有了免死金牌,还能知法犯法?”王伦不屑的笑,不过却没有再着急命令手下动手。 “看来王家确实离朝廷权力核心太远,连这些事都不知道,我们家干的可不是什么合作赈灾的事。 不然,我家怎么能成为京城数一数二的大粮商?如果王公子一意孤行,那恐怕晚上回去,王老尚书就要找你谈谈了。”东郭子瑜成竹在胸丝毫不慌。 王伦脸色难看,他一个尚书家的公子,被一个商人出身的人给威胁了,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刚刚哼了一声,就要不顾一切的动手,陈英却出手拉住了他。 王伦皱眉看去,陈英冲他摇摇头,小声说:“我爹说过这些事,里面有些复杂,还是不要冒险了,不然今年的院试、明年的乡试被影响就不好了。” 王颖深呼吸了几次,一口郁气始终堵在嗓子眼。 陈英见状,赶紧提了提周世,周世似懂非懂的激动站出来说:“你们算什么东西,也敢威胁王公子!看弄不死你们!” 话刚说完,周世就被一脚踹在了一边,陈英亲自站出来说:“王兄,过些日子就要府试了,就让他们多蹦跶几天,等考完科举,再计较,不要因为他们耽误了大事!” 有了台阶可下,王伦终于能够就坡下驴,铁青着脸点头话也没说转身就走。 “哎呦!公子,等我公子!”周世被王伦踢了一脚,嚎了一嗓子见王伦要走,自己也不敢久留,一瘸一拐的跟了上去。 一场风波结束,孙二旺长出了一口气,抱拳向客人道歉,只是没了心情的客人还是走了大半,让这位少年掌柜苦笑不已。 “几位兄弟刚才多有得罪,我本不想事情闹大,这才……哎!没想到这王公子这么跋扈!对不住各位,伙计,拿银元过来,把钱退给各位客人!” 孙二旺接着又看向柳岸说:“这位大哥,刚才的话你别介意,只要你想来随时都可以,我也是苦过来的,明白活着有多不容易!” 他的这番话虽然让众人对他的印象改观了些,但毕竟是发生了刚才的事,众人也都没了看戏的心思,在他的再三挽留中,几人各回各家。 这天晚上,还没有完全散场的时候,孙二旺被人叫了出来。 “王员外?”孙二旺一看是戏楼房东,有些诧异的开口。 “我记得这个月的租子已经交过了,怎么是有什么事找我?要不进去边听边说!” 王员外摇摇头,“什么事,你心里应该有数了,我不能再让你租了,这是你剩下的租子跟违约金,早些离开京城吧!” 他说完,没给二旺反应时间,将钱扔在地上人就走了。 “王员外!”孙二旺失神的喊了一声,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与此同时,码头上阿豪等人跟船的东家也找到了阿豪几人,只说自己改变了行商的路线,不能再请几人做工了。 同样是扔下钱就走,不过这位东家跟老冯关系很好,特意劝了一句:“早些回去,京城不安全!” 阿豪几人紧紧攥着拳头一语不发。 至于柳岸,虽然他认怂了,但是依旧被人惦记,天没黑的时候,就被混混赶出了京城,正在城外转悠。 咕噜…… 柳岸肚子饿的咕咕叫,他咽了口口水,闻着香味敲响了一户人家的大门。 深夜里,东郭家的粮食铺子与易家的肉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骚扰。 第二天东郭盛找了粮司的人才解决了这个事,不过也只得了个地痞闹事的结论。 有句话叫: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普通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那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他们就有使用这些时代沙尘的能力,用的好了天下太平,朝野清明,用的不好了,就是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只是对朱祁镇来说,这些事实在是太小了,小到就连锦衣卫跟东厂都不会向他汇报的程度。 随着科举考试与武举考试开始,大明的北边草原又开始不安分起来,朱祁镇每天都要看边关送来的消息,一颗心已经飘向远方。 二月喀剌沁进攻瓦剌,太师孛来亲率大军将瓦剌围困在草原上。 三月脱脱不花幼子马可古儿吉思带人攻破瓦剌大营,擒杀阿剌知院,将小侄子大汗救了出来,瓦剌融入喀剌沁。 四月马可古儿吉思与亦思马反出喀剌沁,杀死孛来,将瓦剌重新独立,草原陷入大战旋涡。 朱祁镇这才松了口气,云南战事到了关键时刻,有了石亨的加入,钱雄天势如破竹,再加上水师的战船,彻底歼灭思家已经是时间问题。 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被北边的动静牵扯了朝廷的精力,朱祁镇并不知道,思禄也曾找草原求援。 但是因为阿剌知院战败身死,张岩跟马可古儿吉思又没有联络。 此时的他更没有宁王一脉做支撑,短短的时间内,就从一个大掌柜变成了一个丧家之犬。 甚至死皮赖脸的跟着思家的使者回了云南,准备一块躲往阿瓦。 而且就算他们见到了马可古儿吉思恐怕也要失望,他们刚刚经历大战,瓦剌元气大伤的情况下,是万万不敢做出什么挑衅大明的举动的。 然而还没等朱祁镇高兴两天,一封迷信被锦衣卫从蕲州紧急送到了朱祁镇的御案上。 安静的紫禁城中,乾清宫突然传出一声怒吼,听到的宫人恨不能把头埋进土里,生怕自己听了什么不该听的遭殃。 金齐站在暖阁外,忧心忡忡的朝里面张望。 “金齐,叫樊忠过来!” 第502章 朱祁镇很生气,这几个月少有的发了这么大的脾气,不过却让金齐感受到了久违的熟悉。 这段时间的朱祁镇虽然不怎么骂人了,却更让人感觉更可怕。 他独自坐在屋里,胸膛剧烈起伏着,手里抓着的密信皱的不成样子。 蕲州是仁宗六子荆王的封地,不知道是不是被朱祁镇吓到了,他在正统十六年的时候上了个折子,说想回京城看看。 当时朱祁镇正在外面跑,又杀了伊王,正是煞气最重的时候,收到奏疏之后想也没想就给拒绝了,还回信说想回来就待在京城。 自此第一任荆王瞻堈一病不起,没多久便死了,他的儿子也是身体不大好,在去年没了。 在朱祁镇的记忆力,这俩人虽然短命,可应该再多活两年才该到站,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现在在位的荆王是朱祁镇的侄子辈叫见潚,迷信里就是说他的事。 荆王一脉虽然在朱祁镇印象里平平庸庸,但是做事还是有分寸的,没有让他注意过。 这次这个事属实是刷新了他对人认知下限,比之前的什么伊王、代王、赵王都要过分。 事情是这么回事,朱见潚兄弟三个,他是老大承袭了荆王的爵位,下面两个弟弟朱见溥、朱见澋。 当代荆王跟见溥是亲兄弟,可能是因为有恋母情结,他从小就觉得自己的娘对自己不亲近,反而对自己的兄弟见溥分外的疼爱。 由此在他做了荆王之后,竟然将自己的亲娘囚禁起来,不给吃喝连衣服也不管,就这么一代王妃竟然死在了自己儿子手里。 在他娘死了之后,他又在后花园里召见弟弟见溥,生生的将弟弟鞭挞而死。 还不算完,他弟弟死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骗自己的弟妹何氏入宫,给强行占有了。 嚯嚯完亲兄弟一家,他看堂弟见潭的妻子茆氏长得美貌,也想霸占,不过见潭的母妃也就是他婶子马氏看的严,没有让他得逞。 朱见潚就给自己的婶婶头发剃光了鞭打,然后用袋子装满土,把堂弟见潭活活压死,派人给茆氏虏进了宫, 这还是对自己家人下手的情况,像是强抢民女之类的恶事做的更是不少,闹了的多数都被压了下去,自认倒霉的也不在少数。 樊忠看完也是目瞪口呆,曹操虽然素爱人妻,可他也是有底线的,像这种情况,简直是翻遍史书也找不到几个。 “皇上想怎么办?” 樊忠的问题同样是朱祁镇烦恼的地方,刚刚终结大战,大灾也是刚结束没有多久,朝廷还没有喘过气来。 前有赵王不许袭爵,现在又出了荆王的事,让朱祁镇怎么能不脑瓜子疼? 杀还是不杀,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重要的是杀了之后怎么办,会不会产生什么连锁反应,他是实在不想再有谋反平叛的戏码了。 “金齐,你去把于谦和祁钰找来。”朱祁镇还是拿不定主意,吩咐金齐找人参谋。 樊忠略一犹豫还是说:“陛下,这种事让外臣参与是不是……” “那有什么,这种事也瞒不住,那宗人令还是陈懋,他一直在外镇压蛮人,要是有他这个宗人令在,许多事也不用朕出手了。”朱祁镇叹道。 时间不长,于谦跟朱祁钰一前一后进了宫,现在的朱祁钰在京城养的白白胖胖。 他这次带回来的银块品质之高,产量之高都让朝野震动,也因此朱祁镇的威望又高了许多,都说他有先见之明。 朱祁钰也由此从一个即将就藩的闲散亲王,成为了勋贵大员的结交对象,每天拜访的人都把门槛踏破了,只希望能跟着郕王殿下在东瀛分点汤喝喝。 “祁钰,怎么感觉你又胖了?”朱祁镇笑呵呵的问了一句。 “东瀛的饭实在吃不下去,还是咱们天朝的美食好啊!这不一不小心就吃成了这幅模样!”朱祁钰苦笑里带着幸福的味道。 朱祁镇看向于谦,表情有点心疼,“于谦倒是越来越瘦了,内阁的事情忙不过来,就再补充几个人,也不是非要保持六人的编制,别给自己累坏了。” 哪个臣子听了这种话能不感恩戴德的?于谦自然不例外,马上跪在地上谢皇上关心,然后再三表态自己是减肥减的,让皇上担心了罪该万死。 一说这个吧,朱祁钰心里也跟着嘀咕两句,这么一对比,皇兄是嫌弃自己在家呆的时间太长了? “皇兄不找臣弟,臣弟也要来找皇兄了!”朱祁钰道。 朱祁镇一挑眉,“什么事?” “臣弟在京中也呆了大半年了,东瀛那边总归是离不了人看着,孙镗他们呆的时间不短,不如臣弟这次过去再带人去换防如何?也让将士们回家跟妻儿团聚。”朱祁钰请求道。 “说的也是,银矿开发之后,应该稳定一条航线定期转运,也方便将士们回家度假,这事你回去跟于谦商量。 不过你就不用去了,东瀛已经平定,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你去做!”朱祁镇思索然后道。 朱祁钰一愣,随即想到了因战事搁置下来的下西洋等事宜,心里也有了准备。 寒暄过后,进入正题,朱祁镇将那封迷信交给二人轮番察看,不久二人皆是面露惊色。 朱祁钰明显更激动,脸上青筋都起来了,站起身子大声说:“皇兄,让臣弟去给这个败类拿来,省的他再败坏皇家的名声!” 朱祁镇没有表态,点头摆手让朱祁钰坐下,目光始终看着于谦。 于谦也明白朱祁镇在等他的办法,细细再看了一遍密信才开口道:“按说皇上的家事,臣是不方便说的。 可既然皇上问了,臣就斗胆建言,如有不当,请皇上恕罪!” 看朱祁镇点头于谦接着说:“荆王归宗人府管,真要治罪也应该是宗人府出面才是名正言顺。 只是陈懋此刻不在京中,长镇西南,而且……” 朱祁镇打断于谦绕弯,“有话就说,别吞吞吐吐的。” “而且这些年宗室、藩王乱法不少,封地之民多数都不堪其扰。 臣以为,可以趁此机会,将宗人府重新补充为一个实权衙门,这样有人管理之后,宗亲们应该会收敛许多。”于谦说完看着朱祁镇的表情。 第503章 朱祁镇沉吟着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子,这倒是个办法,靠人的自觉,大多是没作用。 有人管做什么都要考虑后果,比见一个杀一个要好。 “先不说宗人府的事,你说他该不该杀?”朱祁镇先没有答应,而是问于谦对于荆王的看法。 于谦犹豫了,“这毕竟是皇家的事,臣不好说。” “朕让你说你就说!” “按律当斩!”于谦言简意赅。 朱祁镇看向朱祁钰,朱祁钰同样如此说。 他也算是下了决心,便问于谦对于新任宗人府宗正的人选。 宗人府的官员往常都是勋贵兼职,没有什么实权,甚至不能算官,不过既然要将衙门变成一个真正的权力机构,自然要开始讲究了。 于谦便说:“臣以为,宗人令应该由一亲王担任,这样惩治起来,地位与身份都更合适。 下面做事的人找一个礼部的臣子,即使是有什么影响,也不会影响天家的血脉亲情。” “臣以为,襄王可以为新任宗人令,礼部右侍郎萨琦为辅。”于谦在皇帝的目光中,终于将自己的想法说完。 “不可!天家人让百官管,这算什么?皇家的威仪何在?”朱祁钰出言反对。 朱祁镇明显没有听进去自己弟弟的话,沉思着考虑于谦的建议,“祁钰做宗人令,至于那个萨琦就从卿之言,协助祁钰管理宗亲吧。” “皇兄!”朱祁钰还想再挣扎。 朱祁镇没给他这个机会直接下令:“尽快定一个时间,将荆王绳之于法!” 朱祁钰也只好领命离去,出门之后,他眼神不善的瞪了面无表情的于谦一眼。 荆王之事发生之后,秦王不知道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很快也撒手西去。 宗室中对于朝廷改组宗人府很有意见,觉得这样限制了自己的自由,甚至还联名上书请求恢复祖制。 朱祁镇也不惯着他们,说太祖爷要是在世,恐怕手段之激烈会远超过朕,你们这么激动,莫不是觉得自己要犯法,所以才要反对? 有了反叛的结果在前,又有朱祁镇的毫不退步在后,这些杂音也渐渐消失了。 朱祁镇难得的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甚至就连天公都作美。 一年下来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税收较往年能多上两成还多,户部尚书杨善到哪都是腰板挺直,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 云南的事也有了了解,即使思家退到了阿瓦,石亨依旧没有放过这次机会。 此时的阿瓦大部分都是大明的缅甸宣慰司,名义上归大明管。 此前因为金沙江的天险与巨大损伤迫使朝廷放过了思家,这次在石亨的指挥下,兵分两路,一路由他带领走陆路追杀,另一路水师直接绕道大海进攻,思家插翅难逃。 思禄等思家族人被押回之后,在菜市口当众斩首,一时间朱祁镇的声望甚至直追太宗朱棣。 正统二十一年夏,大明重启西洋之行,由郕王朱祁钰带领船队出发,随行万余,所乘大船皆是冒着滚滚白烟,史称蒸汽轮船。 宗人令由大明襄王接任,为了行使宗人令的权利,朱祁镇特意改动大明规制,允许襄王常住京城,一时间天下震动。 与此同时,大明还开始正式铺设铁路,建立全新的运输线,只是因为工艺的落后,目前还无法用以载客运输。 朱祁镇好像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清闲过,从河南水灾之后,这位皇帝陛下也很少再出紫禁城。 即使是出去,也最多是在京城转转,尝尝新鲜的菜肴,听听烟花之地的小曲。 九月初九正科乡试 京城东南贡院上面的墨字匾额悬挂大门正中,大门东西两侧建有“明经取士”、“为国求贤”两座牌坊。 朱祁镇就站在“为国求贤”的牌坊下面,欣慰的看着步入贡院的仕子们。 “公子!你也来参加考试啊?”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朱祁镇扭头一看,原来是东郭子瑜。 “好久不见,子瑜又长高了!去年成绩不错啊,希望你今年再接再厉,争取考中解元!”朱祁镇笑道。 东郭子瑜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多亏了大哥帮忙,不是你教我怎么答卷作诗,恐怕我今天就没办法站在这里了,之前还没感谢您,今天遇见了,请受欣德一拜!” 朱祁镇欣然受之,“取了表字,恐怕已经拜师了吧?哪家的先生?” 一听是有名的大儒,朱祁镇更是高兴,连连点头。 “大哥也是来乡试的吗?”东郭子瑜又问。 倒轮到朱祁镇有点不好意思了,作为一个后世的灵魂,对于科举的执念很难说得清。 好不容易天下安生,他这个皇帝自然想偷个懒来试试自己的水平。 得到朱祁镇肯定答复的东郭子瑜拉着朱祁镇向贡院走去,边走边说大哥随便指点自己两招,就让自己中了秀才,这要是考试岂不是手到擒来。 两人这么说着,跟着队伍排起长龙。 京城科举人数是整个大明最多的,原因嘛跟后世差不多,有教育资源,也有政策倾斜。 就在二人聊着一些街面上的新鲜事,朱祁镇趁机询问民间对朝廷一些政策的看法时,两个乍眼的人大摇大摆的没有排队进了贡院。 “他们是谁?门口的人怎么不管管?”朱祁镇纳闷的问。 “陈英、王伦!”东郭子瑜看着一红一蓝两个身影,咬着牙说道。 见朱祁镇对这两个名字没有概念,东郭子瑜解释了二人的身份,使得朱祁镇眉头挑了又挑。 “倒真是好大的威风!”朱祁镇哼了一声。 东郭子瑜叹了口气,将当日与他们二人发生的冲突一一说明,“大哥要是碰见了他们,只当猪狗在叫,千万别跟他们一般见识! 我家当时也是找了司礼监……忘了大哥跟司礼监关系更亲近,倒是应该不怕他们,不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尽量少招惹为妙!” “哎哎哎,把浮票拿出来!赶紧的!”一个衙役推搡了朱祁镇一把说道。 朱祁镇一个趔趄,看的旁边等候的樊忠差点动手,被他一个眼神按了下去。 浮票就是身份证一类的东西,上面登记的有考生信息还有一副简单的画像。 朱祁镇将浮票递过去之后,那衙役一看朱祁镇是贡生出身,脸上横肉一颤露出一丝笑容。 毕竟能做贡生的,家里不是有钱就是有权有势,自己这个小小的衙役还是得罪不起。 第504章 “陈华?嗯,果然一表人才!过去搜身吧!”衙役核对了朱祁镇的浮票之后,轻声和气的请他走向下一个环节。 等到全部检查完毕,确认没有夹带等违规行为之后,朱祁镇终于来到贡院之中。 正堂名为“至公堂”,中悬“旁求俊义”匾,两楹联为:号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 他本想多再仔细看看,只是主考官刘俨出现,为防被人认出来,只好快走两步走向自己的考棚,就连身后东郭子瑜的呼唤也没顾得上。 “大哥!怎么这么着急?哎我记得大哥姓朱啊,怎么浮票上是陈华?难道?”东郭子瑜话说一半不敢再出声了。 只希望是自己记错了,千万别是替别人来考试的,不然自己的良心可过不去。 朱祁镇当然不知道东郭子瑜的想法,此时的他正端坐在考棚内,静静地等待着试卷的发放。 试题不是提前准备,而是由考官临时出具,也就少了考题泄露的风险。 不过这也是相对的,若是买通主考官定下考题范围,或者干脆就定下题目,除非意外,基本不会有什么变化。 “哈哈,这刘俨还真是出了这个题目。” 果然,在接到试卷之后,朱祁镇看着试卷笑出了声。 主考官任命的时候,他特意跟刘俨谈了一次话,告诉他自己最重视教育,让他好好干勉励了一番,还借《大学》中的一句话教育了他一顿。 那句话就是此次乡试第一场的考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一句话让考生自己去畅想,如果知道考官是那种性格,什么喜好,自然很好写,这也在京中考试的好处之一。 毕竟再大的官也有家人佣人,打听打听不难知道主考官的一些情况,从而对症下药。 甚至家里条件好的,还能提前拜访主考官,亲自探探口风。 考题还有一道,是作一首五言八韵诗,朱祁镇没过多犹豫,朝着歌颂自己的角度来了一首,就开始写这道大题。 只是不知道是早起太亮还是吃坏了肚子,他才刚刚下笔,肚子就开始阵阵疼痛,只是片刻,疼出了一头汗。 朱祁镇不得不停笔,看着那个貌似还有残留的恭桶,努力催眠自己几句,然后一屁股坐了上去。 随着面部表情的变化,朱祁镇长出了一口气,还没等他充实自己的肺,恶臭袭来,差点被一口气呛死。 “这么臭!”朱祁镇嘀咕一声,然后探出头找巡逻的衙役,“差官!恭桶倒一下!” 衙役像看白痴一样看着朱祁镇,骂骂咧咧的说:“考试期间除考生外其余人等皆不准入内! 你他娘的要是不想考就出来,再说废话扰乱考场纪律,取消你的考试资格!” 巡考一句话,惹得其余考棚都有轻笑传来。 朱祁镇吃了瘪,他想起来确实有这么个规定,可要自己三天不能动,闻着米田共还要在考棚里吃住,他就心里一阵恶心。 “这也太不人道了!以后一定得改改!” 他暗暗下了决心,要为考生们改善考试环境,自己也说服了自己,大家都能忍三天,自己也是参加过高考的,这点罪受不了怎么行! 如此想着,他终于说服自己,将恭桶摆到最角落之后,催眠一般的开始奋笔疾书起来。 考场中安静的落针可闻,主考官刘俨跟一众同考官在大堂内安坐,说些朝中趣事聊聊今年的几个有冲击解元状元的才子。 就在这时,一个巡考官匆匆而来,跑到刘俨耳边耳语几句又匆匆而走。 刘俨表情瞬间严肃起来,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说:“前几天找我已经明确告知你们了,现在竟然敢在考场公然让我舞弊!真是岂有此理!” 底下人见状,也猜的八九不离十,别说是刘俨了,就算是他们谁又没有被人请托过?看大人心情不佳也就不再多言,一个个修起了闭口禅。 正堂内的小小风波影响不了考棚仕子的发挥,朱祁镇写到一半,肚子又开始不舒服起来。 他勉强说服自己小心为之坐在恭桶上,可鼻子里闻到的气味还是让他难以忍受。 强忍着拉完大便,朱祁镇因为起身太急,一不小心打翻了恭桶,顿时黄色的米田共流出,给脚下地面涂了大半,气味更难闻了…… 那个巡考的衙役正巧走到朱祁镇的考棚外,见此情形,幸灾乐祸的笑容出现在脸上。 朱祁镇裤子还没提好,又被人这么取消,脸色阵青阵白,终于还是忍受不住,推门而出放弃了科举考试。 “陈大哥?” 朱祁镇扭头看去,见是东郭子瑜,勉为其难的朝他笑了笑。 “要走就走,别在这贼眉鼠眼的!” 朱祁镇没跟巡考一般见识,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离开了顺天府贡院…… 一晃三天时间过去,他在乡试结束的时候重新来到贡院,正好碰见了同样目的的东郭盛夫妻,寒暄没几句东郭子瑜出了贡院,来到几人身边。 “爹!娘!陈大哥!” “考的怎么样?”东郭盛问。 “嗯!多亏了陈大哥的指点,这次又押中了题目!真是可惜了大哥,你要是不弃考,这次乡试的解元肯定是你!”东郭子瑜由衷的感谢道。 东郭盛夫妻大吃一惊,他们原本以为朱祁镇是来等人的,没想到他也参加了考试,只是弃考了。 “身体不适,天意如此!”朱祁镇没有在弃考的问题上纠缠,他就是来凑凑热闹。 “什么身体不适,我可听说有人拉屎拉了自己一裤子,还打翻了恭桶,要是换个地方,我还以为是干了什么事呢!你说是不是王兄?” 一个带着戏谑的声音出现,朱祁镇看去,正是那天插队的陈英。 旁边的王伦用看白痴的眼神看着朱祁镇,“啧啧,果然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跟这家人是朋友的,还能是正常人?” 两人一唱一和,嘲笑着朱祁镇离开了此地。 “陈公子,我们……”东郭盛出言解释被朱祁镇打断。 “没事,犬吠而已,既然考得不错,我做东,也让子瑜给我讲讲后两场的试题!”朱祁镇大度的说,只是临走深深看了二世祖几眼。 第505章 夜深,打更声出现,主考官刘俨家中灯火依旧未熄。 刘俨坐在书房,有些愁眉苦脸的看着一封来信。 这是他的族亲,也是家中照拂他的长辈寄来的求情信,希望他能让族中再多一个解元,甚至状元。 类似亲朋好友,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拜帖已经堆成了山,最让他头疼的就是这些真的亲人。 这也是为何在批改试卷时,他这位主考官不见踪迹的原因。 只是有些事躲是躲不过去的。 “老爷,门外兵部尚书王文、户部侍郎陈循求见!” “狗鼻子真灵啊!我刚回家,就能找过来!”刘俨心烦意乱。 从乡试主考官确定是自己开始,这两位本可以享受子孙荫荫的朝中大佬,已经明里暗里找过自己数次。 明朝规定,父辈做官的,子嗣可以降四品任用,无需通过科举考试。 也就是说王文这位兵部尚书,正二品大员,他的儿子王伦天生就是正六品的官员,这个起点比一甲进士也不差了。 至于说王文跟陈循为什么非要儿子参加科举,跟普通人,甚至是那些寒门子来竞争进士的身份,那就跟明朝后期逐渐成熟的科举制度有关了。 开国之后,朱元璋惩治贪官污吏,大肆清洗勋贵悍将,蓝玉案、胡惟庸案、郭桓案、空印案,哪一次不是杀的人头滚滚? 为了快速补充官员,当时朱元璋的办法是办一所大学,也就是国子监,快速的让入学者熟悉做官,以此来补充朝中官吏。 当时国子监的监生大部分都是朝臣之子,也就是明朝贵族为主。 可时间一长,朝局稳定之后,国子监这一国家兴办最高学府就失去了他的作用,被科举制度而取代。 甚至到了朱祁镇的正统朝,已经逐渐形成了非进士不能入翰林,非翰林不能入阁的传统。 这也是为什么原本时空中的于谦代宗时期,被众重臣推出来,甚至掌握了新军。 但也只能做一个兵部尚书,连普通阁员也不是的原因。 因为他科举考试因策论伤时,就是答卷太慢,得了个三甲的同进士出身,从根上就不能入阁。 以此类比,可想而知,王文跟陈循的后代,要想在官场有一番作为,是必定要经过科举一途的。 他们着急,可对于刘俨来说,你们的子嗣已经享受了朝廷的恩待,现在不光是要抢平民百姓出头的名额,还要我给你们开后门?实在是太过分了! “就说我身体不适!”刘俨烦躁的让下人回绝二人。 可下人没挪步说:“老爷,他们说知道老爷
相关推荐:
林峰林云瑶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
迷踪(年下1v1)
摄春封艳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壮汉夫郎太宠我
[综影视]寒江雪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危险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