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九十年代刑侦日记 > 第94章

第94章

敷的目光在朱祁镇两人身上转了转,犹豫着点点头,好像是想明白了原因。 至于于谦,从始至终都是一副沉静表情,好似朱祁镇那不满的眼神对他丝毫没有作用,这毕竟是皇上啊喂! 虽说所有人都知道于谦是朱祁镇看重的首辅,可人是会变的,现在在别人的眼中,这一对君臣明显不是在什么蜜月期。 再想想于谦是带头阻拦朱祁镇的一些奇葩想法而被皇帝厌弃,就算是人老成精的阁员们也多是对首辅抱以同情。 殊不知君臣二人分工明确,一红一白算计他们这些老逼登。 随着备蝗的命令下了之后,各地官府闻声而动。 士绅阶层因为八十年的免税重新变得精神抖擞,嗷嗷叫的将开垦进行到底,就连那短工的工钱都高了不少。 惹得徐有贞竟不能顺利的征调民夫,但凡是被他看上的都是怨声载道,死活要等到开垦完荒地之后才愿意前来服役。 幸好徐有贞不着急,他目前才刚刚开始考察卢沟河的水情,卢沟河虽不像黄河那样狂暴,但也是每逢大雨就有漫堤的危险,徐有贞之所以从此处下手,肯定是有着让皇帝看看自己本事的念头。 “徐大人,前头二十里外才有村子,马上晌午了,咱们是不是留在香水村吃了饭再走?”工部都水司主事胡高韵建议道。 徐有贞有些不情愿的看向远方,这差事办的越快越早,自然就能给朱祁镇留越好的印象,可看着手下几个工部官员渴望的眼神,他也只能同意。 “走吧!”徐有贞说了一声,跟着胡高韵就往香水村而去。 这么小的村子自然没有客栈酒家,进入香水村之后,本来按照胡高韵的意思是去找里长等当地官员化缘。 只是被徐有贞否定,他坚持去农户家里看看,打听打听这卢沟河的情况。 众人一听,原本因为暂歇而绽开的笑脸转变成了苦瓜模样,不是为了别的,只是农户家肯定不会有太好的饭菜,哀叹一声也只能跟着自家大人在村中寻觅。 时间不长,徐有贞来到一户栅栏做院墙的人家,几人脸上的苦涩更深了,这家人一看恐怕自己吃饱都困难,哪还有余粮招待客人? 第372章 没有院墙就连大门也是木头捆在一起,徐有贞站在门外高声叫道:“家里有人吗?” 喊了几声没有人答应,却见有一家人正盯着烈日从远处而来,一个弱冠少年脸色黝黑,脱离了大部队想众人奔来。 “你们找谁?站在我家门口做什么?”少年在远处停下,目光中满是警惕之色。 “这位小哥,我们是朝廷的官员,今天路过贵村这里有没有客栈酒家,想寻一口吃的。” 见少年皱眉,徐有贞赶忙补充道:“放心!我们不白吃,给钱的!” 少年一听给钱这才松了口气,“那你们等着,我去问问爷爷!” 徐有贞几人等在原地,此时天气晴朗,又无寒风,虽然是深冬人也不觉寒冷。 时间不长一家八口就来到了徐有贞等人身边,老两口加年轻两口还有四个小孩,以方才少年最大。 其余都是十岁以下的孩童,有一个甚至还被少年抱在怀里,看样子还没有断奶。 孩子都是都是男娃,想来家中大人腰板在村里一定很硬。 一家之主头发花白的老汉先跟几人打起了招呼,“几位官差从何处而来啊?” 徐有贞带着几人回礼道:“我们是奉命前来巡查水情的,只是方圆没有店家,只好向您讨一口吃的。” “原来是工部衙门的大人们!小老儿有礼了!”老汉一听便知道是都水司的人,带着一家老小赶忙见礼。 “什么大人,老丈若是愿意就喊我们后生就成!”徐有贞爽朗笑言。 老汉面露拘谨笑意,有些为难的说:“那我就倚老卖老喊诸位大人一句后生,只是小老儿家中贫寒,恐怕这吃食各位吃不惯啊!” “无妨,我们还是赶路为主,您吃什么给我来一份就感激不尽了。” 见徐有贞这么说,老人也就只好答应,招呼一声便推开栅栏进了家门。 妻子儿媳则是直接带着孩子进了厨房,留父子二人陪客人们说话。 徐有贞见状,也知道此时是了解水情的好机会,自然不会放过,拉着老汉便开始说起了家常。 “大叔贵姓?今年贵庚了?看您可是有福气啊! 四个孙子看着也是有出息的,以后各个恐怕都有一番成就。”徐有贞恭维道。 “免贵姓王,小老儿今年五十有九了。 哎,有啥出息,也就只会种地了,哪像你们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我们庄户人家能混个温饱就不错了。” 王老汉说道,中年汉子听见夸自己儿子,也跟着露出了腼腆的笑脸。 徐有贞赶忙说:“少年人乾坤未定,机缘之下有一番大作为也未可知啊,将来状元及第也是有机会的!” 王老汉跟儿子只是摇摇头,憨厚的笑容洋溢,都知道人家只是说个漂亮话,可心里还是高兴不是。 徐有贞见气氛见好紧接着问道:“今年的麦子长势如何?是不是比去年要好?” 王老汉一听粮食眼睛便亮了,猛地点头:“您说的是,也幸好临着这条大河,虽然没有下几次雨雪,可总算是不缺水,比去年是要好些。” “那这河水往年水情如何?”徐有贞接着王老汉的话头问道。 之所以是问他,不是去找县衙去核实水情,是因为若是不遭灾,水情的具体情况衙门中人还没有这些生活在水边的百姓了解。 王老汉果然利索的回答道:“前些年发过几次大水,只是多在上游那处河堤决口。 平时我们这的河道倒是挺老实,堤坝也结实,没有出过事,就是老受上游连累。” “那这是为何?”徐有贞不解的问道。 王老汉表情有些激动,“要怪就怪我们命不好吧,县令大人家的祖坟地在上游北边。 每次大水过境,那县令就下令掘开这南边的堤坝,我们这些生在南岸的人就活该被淹了! 找了几次也没什么用处,后来大家也都认命了。” 徐有贞眉毛一挑,还有这种事? 不过现在也不是为谁伸冤做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结合朝中资料,查证可以助于皇上南水北调构想的水情,其余的事都要靠边站了。 “原来如此,那照您这么说,这河平时还是挺温和的?”徐有贞再确认的问道。 王老汉点头,“这倒是,没了那遭瘟的县令,我们这平安的很呢!” “爹!您少说两句!”王老汉的儿子见老爹一直在说县令的不是,赶忙拉着他的袖子劝。 王老汉眼睛一撇徐有贞,用力瞪了儿子一眼。 徐有贞自然明白这个眼神的意思,便说:“老人家放心,我回京之后会找有关衙门处理的!” “哎,哎!谢谢这位大人了!我们这几个庄一定对您感恩戴德!”王老汉露出真诚的笑容说道。 徐有贞拱手道:“百姓的事就是我们的事,不敢劳老人家兴师动众!” “那怎么……饭来了咱们先吃饭!”王老汉话说到一般,媳妇儿媳正好端着碗筷过来。 犹豫着没再说下去,伸手让客人先吃。 胡高韵看着黑黑的窝头和不知什么东西做成的一盘子菜,只觉得喉咙发紧怎么也不能下手。 其实窝头跟馒头一样,区别就是为了快点熟,会用大拇指在地面捣一个“深坑”,所以叫窝头 “快吃啊大人,这是高粱面,香着呢!你们在京城吃的都是细粮,尝尝老汉家的粗粮。” 王老汉招呼一声,一人手里塞了一个高粱面窝头。 胡高韵强挤出一个笑容,看看吃的正香的徐有贞,用力的噎进了喉咙里。 中午饭后,在王老汉一家的一再挽留下,徐有贞几人留下饭钱朝上游而去。 王老汉摸着手里沉甸甸的碎银子,心里只觉得这顿饭吃的值,说不定以后就再也不会被水淹了。 徐有贞一行沿着河堤一直走到了王老汉说的拿出经常被掘开泄洪的堤坝,过水痕迹依旧明显,栽种的树木凭空少了一截。 再往对岸看去,只见河水汹涌而来,正好在此处拐弯,怪不得要掘口泄洪,早晚的区别就是人为和天为,淹南还是淹北。 “大人,咱们是不是要找到这大兴县令……”胡高韵问道,他倒是个厚道的,记着王老汉一家的嘱托。 第373章 “说什么?没见北岸是京城方向吗?万一冲撞了皇上,你我担待的起? 总要有人吃这个苦的,怪只怪他们命不好!快些记下,我们还要往上游察看!”徐有贞看也没看胡高韵一眼的说道。 胡高韵不敢多言,放眼望去,两岸种苗皆是郁郁葱葱。 一晃一年过去,今年的正旦朝会照例在奉天殿内举行。 只是按朱祁镇的要求,将日本的使臣放在了使臣最后。 大家也都知道这事的原因,三岛有玉自然也不例外。 早就在广州事出之后,被册封的日本国主就已经上了请罪折子,详明情况。 言说了日本战国分立南北又合二为一的经过,言之凿凿的说这所谓的倭寇,就是南朝所为,跟自己是一点关系也没有。 只是朱祁镇根本看也不看,就命内阁给退了回来。 这次恰逢正旦大朝,三岛是带着君命来的,现在大明已经彻底断了跟他们的通商。 所有试图靠岸的倭船都会被大明的水师缉拿,以至于现在大明的茶叶瓷器,他们只能高价在海上采买。 眼见终于轮到自己上去恭贺,三岛有玉赶紧正了正衣冠,甚至捏着嗓子小声轻咳几声,这才拿出一副自信(奴才)的笑容走上前来。 “大明皇帝陛下,下臣三岛有玉奉日本国主之命,前来恭贺新年正旦,祝……” 十二旒冕掩映的天子面庞微微一动,然后传出了朱祁镇疑问的声音:“你们倭国不是已经向我大明宣战了吗? 哦,倒是和我中原学去了不少的礼仪,还记得自己藩国的身份。 既然如此就赶快告诉你们倭国国主,尽快自裁以谢天下,否则我大明的兵锋终有一天会落在他的脖子上。” 三岛有玉心头一颤,赶忙解释道:“皇帝陛下,那倭贼实乃南朝之人假借我国国主之名行事,请陛下明鉴啊!” “假借?那你们如今为何迟迟不将反贼剿灭?怎么要留着过下一个正旦吗?”朱祁镇讥讽道。 “这、实在是反贼势大,若是皇帝陛下肯将火器货于日本,我主定能尽快剿灭贼人,以平陛下怒火。”三岛有玉眼睛一转说道。 “哼!还想买我大明的火器? 难道朕还要让你们用着大明的火器来攻打大明的土地,杀害我大明的臣民吗?” 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身子肉眼可见的抖动着,像是在努力压抑着心中的怒火。 数九寒天,奉天殿中的火炉也无法完全压制的寒冷,竟在三岛面前失去了威力,他额头冒汗,不住地用手擦拭。 三岛有玉终于扛不住这巨大的压力,“皇帝陛下,您千万不能被南朝的反贼蒙蔽啊! 他们就是想让天朝对我们不满,以此来削弱我们日本正统皇室的实力,借此达到篡权的阴谋!您一定要明鉴啊!” 朱祁镇终于收起了身上的威压,身子向后轻靠,“你们的一言一行在朕看来,都不过是自说自话。 看在倭国毕竟是太祖定下的十五不征之国,朕也终究不愿违背祖制。 但是你们倭国如此挑衅大明,杀害大明的臣民,单单这些说辞,是无法弥补百姓收到的伤害。” 三岛有玉一听想要补偿,当即一抹头顶汗水说:“陛下圣明!陛下仁德!我主准备了些许礼物,补偿大明,请皇帝陛下过目!” 说着早就准备好的礼部官员便奉命带着一口口大箱子来到奉天殿上,原本这些俗物皇帝都是不惜的看的,今天也是为了大明百姓索要补偿,破例如此了。 箱子打开,一片惊呼声在奉天殿内响起。 “成色这么纯的银子?比起来那些坑坑洼洼的银锭,简直不能算钱了!” “可不是,这倭国看样子盛产银矿啊。” “没想到一个岛国竟有如此多的宝贝,简直是暴殄天物。” …… 朱祁镇看得明白,一眼看出这些银子成色的除了户部的人之外,就是勋贵们了。 他们的父辈多是开国功臣,传到他们手里的珍宝自然也不少,眼界也比清流们高一些。 等大臣们尽情讨论之后,朱祁镇才再一次开口,“怎么,你们倭国就准备拿这些东西来搪塞朕?” 嘈杂消失,众臣恭敬等待,三岛有玉似乎早有准备,“皇帝陛下,我们日本国主对此次事件十分抱歉。 可他也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弥补,只是先让下臣带了这许多的财宝。 请皇帝陛下明示,我们日本就算倾尽全国之力,也要满足您的要求。” 朱祁镇猛然站起怒斥道:“朕的要求?哼,你们残害的大明百姓至今还没有得到你们的一句道歉,不必跟朕在这谈什么要求不要求了,终有一日我大明的水师挥兵东瀛,到时候你们就知道朕的要求了。” 三岛有玉一愣,这不是该坐地起价立地还钱的时候了,怎么还没还价就谈崩了? “皇帝陛下!陛下!是下臣言语不当,请皇帝陛下再给藩属一次机会,我们诚心愿意赔偿大明百姓!”三岛有玉跪下来说道。 曹鼐这位礼部尚书也不失时机的站出来劝道:“皇上,我天朝上国自古以来都讲究以和为贵,既然日本使臣如此有诚意,请您念在邦交千年的份上,就且再听一听吧!” 倒不是曹鼐愿意称呼倭国为日本,实在是他这个礼部尚书的身份在那放着,总要代表大明注意一下言辞,不然倭寇鬼子什么之类的他也能说得很熟练。 “请皇帝陛下给下臣一次机会!”三岛有玉赶紧开口。 朱祁镇看着曹鼐,犹豫片刻后这才让冲上来的锦衣卫退走坐回了龙椅。 “既然如此,那朕就再姑且听听,若是再敢有什么小心思,那朕就要大军送你回家了。”朱祁镇冷脸道。 三岛有玉再擦擦额头的冷汗,庆幸昨天去曹府走了一趟,也暗恨那于谦不通人情世故,自己去拜访竟然闭门不见,真是不如曹大人会做官。 “皇帝陛下……” 正旦大宴结束之后,各国使臣退去,一个个皆是酒香环绕,都没少喝。 第374章 “没想到你们倭国这么大方,白银千万两拿出来也就罢了,竟然还请大明上国前往本土驻军。”瓦剌时辰嘬着牙花子说道。 三岛有玉脸又是一黑,他现在也反应过来了朱祁镇跟曹鼐的一唱一和,心中暗恨不已。 还好现在一切只是一个口头约定,答应了再多,拖着不就行了,想到这里心里这口气才顺了下去。 三岛有玉看着瓦剌使臣的嘴脸冷笑一声说:“你们一个被上国打的差点亡国的丧家之犬还敢来我这冒头? 信不信我大日本派出精锐跨海将你们那什么王庭金帐掀翻,让你们瓦剌消失在大地上?” “你!”本想踩人一脚的瓦剌使臣被这么一呛当即大怒就要出手,幸好宫禁森严,锦衣卫迅速上前维护秩序。 不过见两人都是外臣,也半拉不拉的互相帮着打了半套这才将双方礼送出宫,反正最后都是灰头土脸的。 回去的瓦剌使臣苦思冥想了一路,他还是不太明白,自己高了那倭人三圈,他是怎么跳起来打到自己脑袋的? 三岛有玉则是捂着裤裆对天发誓,这断子绝孙脚他一定要找机会踢回来。 “袁同知,您刚才的那一脚飞踹可真是厉害,那瓦剌人都被您给踢蒙了!” “毕哥,小弟这点皮毛哪能跟您的那一记撩阴腿比,啧啧,想起来就不寒而栗啊!” “哈哈……” 正月假期匆匆而过,上元佳节刚过,文渊阁内就汇集了所有阁臣跟六部九卿大佬,一个个面色红润,显然在假期里没少进补,见面互相道着吉祥话。 除了大臣们之外,今天还有郕王列席,穿的分外正式,看起来应该是有什么重要的喜报要亲自上奏。 朱祁镇虽然昨天在杨采薇那没少折腾,可总能分得清轻重的主,早朝自己都已经不参加了,这第一个正式的小会总不能再迟到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曹鼐眼尖第一个看见朱祁镇赶紧跪地迎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其他臣子紧跟着给皇帝磕头。 新的一年,图个喜庆,朱祁镇准备了些红包命金英发下去,君臣间再互相说几句吉祥话,这个头就算是开好了。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众位卿家还要继续实心用事,为大明的万世长青奋斗!好了,有什么要紧的事都说说吧。” 心念第一要事,就是钱,所以杨善第一个站了出来,“启奏陛下,去岁朝廷税收为一千三百万两,支出因倭寇与瓦剌等鞑贼犯边,超支了两百万两。” 这话一出,属实是新年的第一根针就扎在身上了,朱祁镇脸上的表情虽然没有垮掉,可看上去肯定不好看。 就连其余的朝臣看着杨善都多有纳闷,这往日的老滑头,今天怎么这么不知道轻重,什么都往外说呢? 不等众人继续猜测,杨善清了清嗓子补充道:“但是!在皇上圣明的领导下,户部所立各大商号得净利两百万两,扣除存续经营银两外,上交国库一百三十五万两!” 看着众人精彩的表情,再看朱祁镇前倾的身子,杨善笑容越来越骄傲, “商税更是了不得,仅仅半年时间,大明各省府州县商税就由原本的全年一百万两,增长到了二百八十万,净增一百八十万。 其中司礼监所辖各司贡献最大,这全赖皇上圣明,我大明的财源才能如此兴盛!” 朱祁镇当然知道这些数据,念出来是为了让大家都听听,知道这些方式有多少好处,这才能让他们推进自己的想法。 “除去超支的两百万两外,朝廷增加收入一百一十五万两!”朱祁镇手抚龙椅开怀大笑,“各位卿家以为如何支用这笔支出?” 大家都明白,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朱祁镇自己分出的内帑,还将天子所属的矿脉分包出去,有马屁精甚至私底下说,皇上堪比唐太宗哩! 见大家都不说话,朱祁镇也没客气,“既然你们不说,那就听朕说!这一百万两,分出一半赏赐年六十以上八十以下者。 以年龄为标准,你们户部稍后拿出一个具体的方案出来交给内阁批复。 再拿出五十万两,就作为你们的年终奖金,以吏部与内阁的考核为准,你们阁臣的自己投票认定,稍后会同户部也拿出一个方案出来。 剩下的那一十五万两,就成立一个奇技基金罢!” 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明朝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是要赐爵的,本身就有俸禄,所以朱祁镇才将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排除在外。 奖金的那五十万则是纯纯的是给百官发福利了,尤其是给他们这些处在最顶层的大官们,毕竟方案都是他们出的,怎么也不会亏待自己。 就是最后一项,算是他们认知空白,一听这个名字,什么?基金?都是大眼瞪小眼,没听说过这个词啊,什么意思? 见众人不明白,朱祁镇便主动解释道:“就是以这笔钱为基础,平时就存在皇命银号里吃息,由朝廷每年补充,或者是民间捐赠,为天下的能人做奖励之用。” 由朱祁镇大概这么一说,所有人就都明白了,虽然现在奇技淫巧还是个中性词,但皇帝用来做这个多少有些不务正业的意思了。 “皇上!”高谷当时就站了出来。 “皇上圣明!”于谦却拦住了他,直接应下此事。 其余人这才没有继续劝谏,想想也是,皇帝只是拿出了十五万两。 这个数字放在一家一户可能还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放眼整个大明来说,扔出去不会溅起一点水花。 好不容易皇上如此体贴,实在没必要跟他较真,想咋咋吧。 总结了上年就该轮到今年了,其中军费支出,因为大明水师的建立大增。 虽然收入增加了,但还是让于谦跟杨善好一阵掰扯,才增加了两成军费。 剩下的治河、赈灾,宥免去年灾区的赋税减少都要计算在内,反正算到最后,也是一个入不敷出。 搞了一整天,大家都是脸红脖子粗的也没搞完,明天各位大人们还得接着煎熬。 第375章 朱祁钰等了一整天,终于在散班的时候,等到了朱祁镇的接见。 “祁钰,看你今天一直欲言又止,朝中事务又重,这会才得出空来问问你。”朱祁镇疲惫的坐在暖阁榻上,浑身骨头都快散架了。 “皇兄处理的都是真正的国家大事,臣弟晓得轻重,在此时打扰您休息已经是臣弟的罪过了。” “你这是跟谁学的,也开始拍马屁了?快说吧,是不是下西洋有了进展了?”朱祁镇也多少猜到了一点。 朱祁钰果然是眼睛一亮说道:“皇兄圣明!那阮浪已经将改良好的蒸汽机安装到了船上,下水之后果然神异非凡!竟可以不眠不休的一直运转,简直远超人力之功!” 朱祁镇疲累的脸上露出一个矜持的笑容,“不值一提,金英,阮浪研究有功,你给他记上一功,让他接着努力,争取做出更好的机器。” 兄弟俩又是聊了许久对下西洋的一些准备,此时的天津船厂已经初具规模。 朱祁镇也跟朱祁钰约定了,等到船厂建成的时候,他会亲自去看看,为第一支下水的宝船揭幕。 朱祁钰自然是千恩外谢的走了之后,按照惯例到了自己的母妃哪里,好好陪着自己的母亲喝了两杯。 吴太妃看出来儿子高兴,便说明缘由,听的朱祁钰说是自己干了这些大事。 吴太妃心中欢喜,也为儿子高兴,这才算是没有为当初的决定后悔。 “你开心就是,不过若真要远航,娘心里总是放心不下的。 见济才这么小,你还是先让其他人前去探路,等到时机成熟再去吧!”吴太妃想了想还是劝道。 朱祁钰正被强大的幸福感包围,哪里能够听得进去母妃的担忧, “母亲放心,三宝太监当年就能带领数万人出海,您的儿子怎么也会比他差,我一定要让大明做海上的霸主!” 到那时,我就是海上的无冕之王! 弦外之音吴太妃也听了出来,只是对于儿子的大志,她这个做娘的还是有些担心,自己当初的支持是不是害了他? 母子二人一个兴奋,一个忧虑,各说各的,也都是为了能够让以后的日子更好一点罢了。 正统十六年四月,朱祁镇如约而至,亲自前往了天津船厂揭幕。 以前的一个小港现在已经成为了占地数千亩的大港口。 至于船厂更是离谱,坐拥上万亩的田地,其中单单是制造宝船的船坞就有十数个之多,至于稍小一些的船台,则更多。 此刻的船坞中,一艘艘宝船安静停在那里,不远处就是引进而来仅有一人之隔的海水, 船坞据记载是宋朝人张平发明的,公元九七七年,张平任供奉官、监阳平都木务兼造船厂,住今陕西省宝鸡市以东之阳平镇。 当时,在渭河边造船,容易被水将船冲走,只好派一船三户守护,一年征调民工上千户,劳民伤财。 张平遂命民工在岸边挖一大坑,在其中造船,船造好以后,掘开一口子,引水入坑,船漂起,驶入河中。 大坑称之为「船坞」。 只等朱祁镇一声令下,将海水放入,就可让宝船顺着准备好的水道入海,自此天高海阔,直达地球的另一边。 朱祁镇站在第一艘宝船上,轻轻抚摸身下这艘巨船,时隔二十年,大明的宝船终于再一次的重见天日。 “祁钰,这海边百姓你如何安置?”朱祁镇声音有些轻颤,却依旧还惦记着被征用了土地的百姓。 “皇兄放心,所有失了土地的百姓,愿意来的都在船厂做工。 不愿意的则以高于市面两成的价格收购了他们的田地。”朱祁钰解释道。 朱祁镇这才放心,他实在是不愿意自己主张兴建的皇明船厂,天津港会有后世的拆迁问题。 幸好有朱祁钰这个亲王盯着,总算是没有给皇家丢人。 金英跟着凑了一句:“可是差点逼疯了老奴了。 没想到这船厂跟港口花费这么大!多亏有矿司等司的新增收入,皇上运筹帷幄,奴婢佩服!” 朱祁镇看了金英一眼,这金英倒是不忘了表现自己,再顺便夸夸皇帝的英明,一举两得了属于是。 “你这老东西,这是跟朕要赏赐呢?”朱祁镇笑骂一声。 “奴婢不敢,就是心疼陛下的内帑,现在钱都花了出去,您虽然不心疼,可奴婢却……”金英说着竟要流下泪来。 “行了行了,怎么还开始抹泪了?钱没了就再赚,有诸司在,也不怕宫里没钱花。 朕答应你,最近不会再增加开销了。”朱祁镇看着一个老太监泫然欲泣的模样,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虽然知道金英是为了自己好,也难免隔意。 金英闻言果然大喜过望,“奴婢遵旨!有万岁爷的这句话,奴婢就是有千万个难处也总算是没白为皇上管内库。” 朱祁镇没再跟欢天喜地的金英说什么,目光看向远方,此刻各处宝船上已经站满了人,都在等着他发号施令,新船下水。 做了这许多的工作准备,只有船只顺利下水,这才算是画上了阶段的句号。 朱祁镇意气风发的站在船头,接过一旁的宝铳,这是研发处最新的成果。 虽然大小上没有做出什么改动,但是枪身材质是用合金制成,强度超过了铁,更加耐用。 赤红色的大漆附着在火铳表面,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朱祁镇高举火铳,用力击发,随着砰的一声巨响。 早已准备好的工人开始将船坞与水道间的闸门打开,随着令人牙酸的声音响起,钢铁站门缓缓抬升,海水瞬间涌入奔腾在宽阔的水道中,如同洪峰一般水声隆隆。 可就算如此狂暴的水势,也是无法撼动宝船的船体,外围包裹铁皮刷了数层大漆的宝船如水道中的大山一般纹丝不动。 时间不长令人牙酸的阀门已经完全升起,水流再无任何阻碍的涌入船坞之中。 随着水位上升,宝船终于开始有了动静,开始在水流的冲击下轻轻摇晃。 第376章 水位达到十米的时候,宝船已经漂浮在了水面之上。 众人没有着急发动,等待着蓄水的同时,朱祁镇来到了船的动力舱。 这里一个巨大的蒸汽锅炉安放,附近是早已经准备好的煤炭,随着朱祁镇的到来,工人赶紧跪在地上迎接。 华夏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炭的国家,在辽宁省沈阳市北陵附近新石器时代的新乐遗址下层发现了为数不少的精煤制品。 宋元时期焦炭的出现与炼焦技术的发明,使华夏的煤炭使用史进入了崭新的一页。 到得明朝,煤矿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开始在国家层面调控。 “平身。阮浪,这些能维持蒸汽机运行多久?”朱祁镇问道。 阮浪跪在工匠中间,听到朱祁镇的问话答道:“回皇上,这些恐怕支撑不了宝船走出大明。 所以这个动力只是作为转向补充之用,主要的还是由两侧的船工来负责。” 朱祁镇一愣,这是大明的助力转向系统? “既然有机器为什么还要主要依靠人力?多备些煤炭不行吗?”朱祁镇疑惑开口。 “皇上所言极是,只是这人工采煤较为缓慢,若是真的使用煤炭恐怕会影响市面的供应。 再加上船只虽大,可若是全装上也恐怕不够郑公公远航线路所用。 所以奴婢与俞海商议之后,还是以为目前应该以人力为主。”阮浪解释道。 朱祁镇点头,倒是

相关推荐: 我的美女后宫   主角周铮宫檀穿越成太子的小说无错版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作恶(1V2)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   外婆的援交   深陷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