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五服中不能为考官!” 不等朝臣们反对,朱祁镇接着说:“银币铸造发行有段时间了,以后银锭取消,火耗归公,大臣们除了月俸外,年终还可发放月俸一到五月的奖励,皆与考核挂钩,谓之绩效!” “再有,官绅以后不再享有特权,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百姓见官不跪!取消贱籍奴籍,各行各业最低月银以户部发布准绳为限,低者重罚!” “任何卖官买官行为不论对象,皆处死!” “取消皇族特权,每年考核不及格者同官员一样降级处罚,朕日后不再由朝廷供养,自领一份俸禄,同样依法纳税。” “最后,为科举加开数算、天文、历法、地理、医学等科,考中者皆可入朝为官!” 每一条从朱祁镇嘴里蹦出来的圣旨,都如一条山脉压在臣子们的心头上,就连于谦都是难以置信。 以前大家只觉得朱祁镇年幼还没有定性,现在看来,皇帝的腹黑远超所有人的想象,甚至当初让自己协助他,回想起来,那些话也都有别的意思。 朱祁镇还没有说完,趁着朝臣们惊愕的功夫说:“曹鼐进谨身殿大学士。” 说完再不等臣子们反应,反身回了内宫,许久之后,哭嚎拜祖声响彻天空。 说归说,爽归爽,可朱祁镇的旨意还是被内阁、通政司、六科一起驳回了。 堂堂的皇帝,现在竟然只能借着《皇民时报》来播撒自己的政治理念。 甚至没发两期,户部主办的《大明报》就开始发文章批驳《皇明时报》,让一辈子没见过这种阵仗的老百姓看了个过瘾。 朱祁镇早有预料,这种事哪是那么容易的?别的不说就单凭一个世袭荫叙取消,就是所有官员不能容忍的。 更何况还有什么火耗归公、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规矩,就算他想以身作则,臣子们也会“心疼”他拒绝。 对,所有的这些旨意,除了最后一条提拔曹鼐为内阁大学士外的,全都被臣子们以同一个理由反驳。 “皇上是天子,当受天下供养。”只要朱祁镇还要被养着,那官员们享受民脂民膏的合法性就在,就能以各种理由拒绝朱祁镇的旨意。 自那天起,真正追随朱祁镇的大臣,竟然只剩下了半个人。 之所以说半个人,是曹鼐要依靠朱祁镇抗衡于谦,可他也不想子孙没了依靠,自己没了那大笔的收入,只能游离在朱祁镇之外。 幸好锦衣卫几经清洗,现在终于干净了,倒也不会让朱祁镇没了耳目眼睛。 似乎是不想跟朱祁镇闹得太僵,于谦事后将陈循免官处置,那些个参与其中的官员,或轻或重的被处罚了。 甚至还一改自己的作风,隔三差五的都会去宫里请安。 这不,过了半年还是雷打不动的,刚出正月便急匆匆的来到乾清宫外求见。 “皇上,于首辅来了,您看?”金齐小声说。 “曹吉祥跟曹鼐跟石亨是干什么吃的?到现在还没有搞定吗?”朱祁镇说了句不相关的话。 “让他回去,朕不想见他,有什么事让曹鼐跟朕说。”朱祁镇对金齐说。 金齐却说:“于首辅带来了春闱的考官名录,还有考题范围,请皇上圈定,这眼看着时间就要到了,要不皇上还是见见吧?” 朱祁镇瞅了一眼金齐问:“你干爹最近跟你有书信来往吗?算了算了,请首辅大人进来吧。” 脚步声渐渐清晰,朱祁镇闭上眼睛不想被污染。 “臣于谦叩见皇上,恭请皇上圣安!” 耳边传来于谦的声音,朱祁镇倒也没有摆什么架子,嗯了一声指着一边的绣墩让人坐下。 敲了敲桌子,金齐懂事的将奏疏送过去,拿过册子之后,朱祁镇仔细看了一遍,发现考官人选与乡试一致,倒是少了点抵触。 后面的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中摘出来的,策论则是从用兵征税甚至是科举制度优化几点出发,草拟了几个给朱祁镇看。 尤其是那个科举制度优化,透露出浓浓的和好意味,看的朱祁镇都是一缓,差点就露出了好脸。 不过毕竟也是做了快十年的皇帝了,朱祁镇不露声色的将奏疏放在桌子上,食指轻轻敲打桌面发出咚咚的声音。 “曹鼐是礼部尚书,应该主持这次的春闱,不过策论要换一个题目“天下为公”,附试朕要亲自去看,加考一道天文地理。”朱祁镇如此说道。 于谦没有讨价还价的动作,仿佛是被朱祁镇驱虎吞狼之策给吓住了,答应一声起身告退,看的朱祁镇也是一愣一愣的。 “难道朕的策略见效了?”朱祁镇自己都不敢确定。 不管怎么说总算是个好的开始,一时间他的心情也轻松起来,不用再为时间仓促准备不妥而担忧。 至于于谦回去之后,看着满院子的大臣,郑重的摇头。 “难道皇上还始终不能放下这种幼稚的想法吗?这天下是他的天下,也是我们这些士大夫的天下,怎么能如此任性呢!”陈循说。 “廷益!到底怎么说的,你别光摇头啊!你说出来也让我们心里有个底!”王直问。 于谦没答话,摊开手里的奏疏,露出里面四个大大的的朱批。 趁着围观众人上前观看的时候,于谦说道:“皇上还说要给附试加一道天文地理类的题,他会亲自去看。”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他们最怕的就是读书人的地位受到威胁,这比他们一家的荣辱兴衰还要重要,这关系到以后天下的归属。 若是开了这个先河,那以后再也不是读书人与皇家共天下的局面了。 “如此,我们只能做做坏的打算了。”杨善说道。 京师襄王府,从这开始,大晚上的也有人来求见拜访,甚至在深夜中,内阁首辅于谦也曾出没在他的官邸内。 除了襄王府之外,京中最热闹的不是皇宫,而是武英殿大学士蒋琬的家。 自从去年皇帝与朝臣发生了冲突之后,蒋琬便一直称病不出,直到现在。 京城有锦衣卫跟东厂,什么事情都难逃朱祁镇的眼睛,他当然知道这些变化,不过除了让樊忠联系出门在外的朱祁钰等人外,最多也只是跟曹鼐几个人见见面。 等的曹吉祥都着急害怕了,朱祁镇还是不愿意动手,他还是不想面对自己曾经最信任的人,哪怕后来二人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分歧。 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大明最引人注目的事情变成了科举会试,其中朱祁镇加开的一科让考生怨声载道。 民间多有对皇帝在意旁门左道的不满,还有人说皇帝自从土木堡回来就被邪灵上身,此时已经不是原本的大明皇帝了。 就这样,丁卯年二月初九,会试如期而至,北风呼啸,天寒地冻。 第509章 呼! 天还没亮,东郭子瑜就在父母的护送下来到了贡院门口,静静等待着会试开始。 即使是起了个大早,也没能占据特别靠前的位置,许多人都是提前一天开始排队。 虽然没有实际作用,总能得一个心理安慰。 “真冷啊!”举子中,有人身穿单衣瑟瑟发抖,听口音不是本地人。 东郭子瑜听在耳边,很明显的南北口音区别,北方举子明显声音较大,也证明了北方相比南方更为贫弱的现实。 在这个时代,粮食产量几乎是决定贫富的唯一标准。 即使是在后世,也不过是将要素集中而产生的超高速,能完全自给的地区依旧是少数。 考生们紧张的等待着贡院开门,贡院内的考官们心情各不相同。 有初次以考官身份参与到科举的翰林,新鲜而又异样的看待这个工作,想着一鸣惊人维护至公之名。 也有多次参与其中,头发花白的老翰林,对于这个工作已经可以古井无波,更多的是对朝局的思量,以及对自身参与而产生前途未卜的叹息。 作为两位主考官中的刘俨,身份和去年大比的经历让他更不能平静,都能看出来此时局势的紧张,他身处漩涡中央,更能体会。 至于另外一位同考官曹鼐心情只会更复杂,在他看来这次的会试是可以决定大明走向的考试。 他身处其中,又是以其中一方而存在,在皇权与阁权的漩涡中乐在其中。 “万钟,可以开始了吧?”刘俨的声音打断了曹鼐的思索。 他回过神来,面色温和点头不语,随着主考官的同意,贡院大门缓缓打开,举子们精神一振开始严格的查验手续。 “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三代人姓名籍贯年龄通通说一遍!”不苟言笑的御史终于问到了东郭子瑜。 “我叫东郭盛,不不不,东郭子瑜,东郭盛是我爹家住…”东郭子瑜一时紧张说话逻辑乱了。 本来看着严厉的御史虽然脸上依旧冷冰冰,可眼底里透露出的却是鼓励神色,让子瑜慢慢找回了自信说话也越发有条理起来。 “可以了,去去搜检吧!不过是一场考试,入朝为官要面对的多着呢,自如些会对你有帮助。” 听着黑脸御史的劝告,东郭子瑜感激点头,人还真的多了些自信。 御史看着前进的东郭子瑜,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初入科场的那一刻,转过头黑脸依旧坚硬。 等到东郭子瑜磕磕绊绊通过核验,已经是一刻钟之后,考棚依旧简陋,朱祁镇的改革看来还没起效。 安静等了一会,会试正式开始,东郭子瑜深吸一口气,在试卷上首写下三代姓名籍贯年龄,又写上学习本经盖上自己的印章才开始正式答题。 初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 四书五经都有科举参考用书,一共七道考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对于东郭子瑜这个科场新人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写到太阳落山以后依旧没有写完,门外号军见状送上三支蜡烛,这也是最后的期限,等到蜡烛燃尽再写不完,也算结束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考棚中燃烧的蜡烛越来越少。 东郭子瑜门外号军打了个哈欠,可能是觉得气味不好闻,一脸的恶心。 再看一眼东郭子瑜,提醒道:“蜡烛快烧完了,你可悠着点!” 东郭子瑜一激灵,看了一眼蜡烛,手一抖差点污了考卷。 “别着急!千万别出错了!”号军好心道。 东郭子瑜感激的看了对方一眼,深吸一口气之后,心头划过几个念头,笔下转折,没两句便结尾结束。 烛光渐渐暗淡,东郭子瑜赶忙将试卷交上,心中叹息之余也多了一些庆幸。 第一天会试在紧张中结束,许多第一次参加会试的举子夜里难眠,回想着文章中的得失,东郭子瑜就是其中之一。 “唉,要是把这一句写上去就好了!点睛之笔就这么没了!” 越想越乱,东郭子瑜大半夜过去也没睡着。 “不行不行!要早点睡了!”东郭子瑜用力闭眼心里默默数羊。 丑时三刻,一个值守御史睡意袭来,头颅轻点打起了瞌睡。 就在人最困的时候,贡院屋顶突然多了一个黑影,犹如一只轻灵的黑猫踩在瓦片上没有发出一丝响动。 距离在他的脚下不是问题,短短时间就敏捷的跑过了大半个贡院,即使是没睡着的举子也不会因为头上多了只猫而有什么反应。 终于“黑猫”停了下来,他好像是在观察着什么,时间不长就再次出发。 不过这次的动作时间更短,几个起落就停在一个低矮房顶。 只见他轻轻挪开脚下的瓦片,一片光芒投射在他蒙面的脸上。 下面的屋子里几个庖厨正在打瞌睡。一个个是歪七扭八的坐在这,靠在那,灶台里的炭火依旧静静燃烧。 没有过太久,黑衣人再度有了动作,手指极速抖动着。 若是从侧面看的话,会发现一根细如发丝的线随着他的动作落进了厨房里。 丝线静静垂在炭火旁,黑影没有进一步的动作而是竖起耳朵似乎在等待谁的信号。 呼,呼… 一阵西北风吹来,树叶哗哗作响。 黑影动了!他快速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罐,顺着丝线倾斜,倒出淡黄色的液体。 随着水珠快速滚下,几乎是眨眼间就来到了炭火上方。 这次没有停顿,水珠,不应该说油珠落进炭火以后,火焰迅速升腾。 油珠落下越多火焰就越大,与此同时西北风呼啸之下厨房窗户被吹开,呼啦呼啦,吱呦呦作响。 丝线带着油珠向东南摇荡,火焰跟着飘向东南。 桌椅板凳,厨房内的油料被引燃。 火借风势,几乎在片刻间大火覆盖了厨房并向东南方向烧去。 东郭子瑜皱眉睁眼,明显没有睡醒的样子,愣愣的看着外面乱作一团的号军,这个时候谁要是作弊想来不会被发现。 “快出来!着火了!”一声声大喊穿过夜幕。 忙活了一整夜,大火终于被扑灭,幸好贡院在城中东南角,西北风吹来也只是向城墙方向飘去火星,不然京城的损失指不定会有多大。 但是即使是这样,对于朝廷来说,数十个举子的死伤也足够引起震动,天下都为之哗然。 第510章 “号外号外!京城贡院起火,死伤上百举子!朝野震动,举子围堵紫禁城门要说法。” 报童摇晃手中报纸,一路奔走一路售卖,所闻只要是个读书识字的都会拿上一份报纸,然后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谈论。 “贡院失火,大明开国至今也没听说过几次,怎么偏巧就出现在这个时候?”茶楼中,常老六狐疑开口。 “哪里有几次,这是头一回!至于原因,你就没听说点什么?”燕小七问。 常老六更惊讶了,“什么意思?” “不好说不好说,这不是本科的举子都在紫禁城门口要说法呢?去看看就知道。” 即使燕小七不说,也有许多的走上街头朝紫禁城而去。 紫禁城外,数千学子人声鼎沸,摇着手臂要求朝廷给一个说法。 说是找朝廷要说法不如说是找皇帝要说法,因为在场之人都听说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 因皇帝加考附试天文等学,举子不满曾有人私下辱骂当今天子,甚至以土木堡事讽刺,说前有骑驴天子,今有逃跑皇帝。 也是因此导致了此次惨剧,人为制造了这次惨绝人寰的祸事。 朱祁镇在这段时间内已经了解了全部的传闻,知道是有人在故意往他身上泼脏水,目前的情况他有些被动,他也在等幕后之人出手。 “我倒希望是宁王残部所为了。”他神色复杂,出了这种事,要真是当朝大臣夺权所为,这种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他担心的是天下百姓万一落在这些人手里该怎么办。 朱祁镇心中烦躁,正欲召曹鼐等进宫,不料曹吉祥突然来了,说首辅于谦带着文武大臣还有襄王朱瞻墡来了。 “来就来吧,让他们在乾清宫等着,这个场面,他们这些个阁部大臣也难逃责任,安抚好举子们再来认罪。” 曹吉祥却急出了哭腔说:“他们说曹鼐大人是这次贡院着火的罪魁祸首,请皇上将曹大人下狱治罪,天下仕子之怒火自然消解。” “胡闹!什么罪魁祸首,事故原因还没有查清的情况下,谁能定罪?他们有证据火是曹鼐放的?”朱祁镇腾地站起身子怒道。 曹吉祥哀叹,“皇上,他们已经以主考官罪责难逃的名义将曹大人投入天牢了。” “什么?”朱祁镇惊叫一声,转而快速呼吸几口空气,稳定心绪马上对曹吉祥说:“快去找石亨过来!朕去看看他们到底想要做什么!” 可曹吉祥没有动身,解释说:“学子将紫禁城围的水泄不通,人出不去了。” 这已经是很明显的逼宫行为了,甚至皇宫都被借机围住。 朱祁镇长叹一口气,还是保持了冷静的吩咐:“御马监跟锦衣卫宫内的人马都调动起来,不管外面看守多么严密,总有百密一疏的地方,总要拼上一次!” 曹吉祥这才多了些精神,对啊,宫里还有数千将士,真要是撕破脸闹翻,也不是没有胜算的,答应一声之后匆匆离开。 朱祁镇看着远去的曹吉祥,身上力气仿佛被抽空一样跌坐在龙椅上。 “皇上!您没事吧?于大人他们也是为了大明,奴婢相信断然不会让您有什么危险的!他的内阁首辅位置是您给的,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做无君无父的人!”金齐着急的围上来宽慰朱祁镇。 他看了一眼金齐,悲凉之色布满面颊。 “扶朕起来,朕去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随着朱祁镇接近乾清宫主殿,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感觉扑面而至。 步入殿中之后,在场众臣在于谦的带领下向朱祁镇跪拜磕头,一时间让朱祁镇都产生了这些人并非逼宫的错觉。 落座之后,众臣起身,他看着于谦问:“案子查清了?” “皇上,不管案件情况如何,曹大人身为主考之一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将他拿办也是为了给天下学子一个交代,更是保护皇上的圣明。”于谦解释道。 若是换个时间,朱祁镇还真会信了这句话,为了保护皇家,让臣子做替罪羊的事屡见不鲜,也不会真的对曹鼐仕途有什么影响,毕竟给皇上挡了枪,皇上随便找个理由就能给补偿了。 但是现在,他若是同意了,这朝野中只剩下了于谦一系,大权在握的首辅还能让曹鼐翻身吗?自己没了亲信,又能剩下几分权柄。 “不管流言如何,难道仅凭一个交代,就要让一个大臣顶嘴?耿九畴!你是刑部尚书,你说大明律中有这一条吗?还是你这个刑部尚书无能,查不出什么东西,这才要扔了这个烫手的山芋!”他看向了耿九畴。 作为自己提拔的官员,也是大明有名的廉吏,耿九畴未必就会跟自己站在对立面上。 果然,在朱祁镇说完之后,耿九畴面露挣扎之色,只是那躲闪的目光告诉了朱祁镇,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立场。 “皇上,您英明神武,可身边难免有心怀不轨之徒,此举也是维护您的名声。”耿九畴没有正面回答朱祁镇的问题。 朱祁镇气笑了说:“好啊,连耿禹范都开始昧着良心办事了,很好!朕不同意!不管是大明律还是太祖定下的规矩里面,都没有这么一条,什么时候朕要让一个大臣来遮掩了?岂不是告诉天下人,这事就是朕做的了?要查就查个水落石出,看看是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大臣们互看了一眼,即使是心里早有准备,可见皇帝这样坚持,也有些意外。 “皇上!这不是耍小孩子脾气的时候!臣请皇上以国体为重,以皇家脸面为重,抓捕曹鼐,给宫城外,给天下仕子一个交代!”襄王站出来义正言辞的说道。 “皇叔,你做宗人令本就于礼不合,常驻京师更是与太祖定下规制相左,还是尽快回到封地去吧。”朱祁镇要打击襄王的正统性。 襄王却说:“皇上,臣是按您的旨意进京的,也是按您的旨意做的宗人令,更是以朱家子孙的身份,皇上的族叔身份规劝皇上,莫要受了小人蒙蔽,做出有损大明根基的决定!” 朱祁镇被气笑了,问襄王:“皇叔这是在勤王救驾还是在行靖难之举?” 胜券在握的襄王在朱祁镇的目光下,心头突突直跳,马上跪下来说:“臣不敢!只是希望皇上能够以祖宗的江山社稷为重!” 朱祁镇没有理襄王,问于谦:“这就是首辅大人想要的结果?” 于谦倒是坦然,跟朱祁镇对视没有丝毫闪躲的说:“皇上,大明开国以来就是与士人共天下,天下人包括历代先帝都在看着您,请皇上以天下为重!” 随着这铿锵有力的声音,于谦带着满朝文武跪了下来。 原本怂了的襄王仿佛又找到了力量,马上抬起头道:“皇上!大明的几十个藩王都是用心维护朝廷的,皇族稳定天下的作用,您也看到了,这曹鼐揣摩圣心,办的却是肥己的事,您可千万不要受这人蒙蔽啊!” 这是开始罗织罪名了吗? “臣是宗人令,理应掌管宗室子弟,皇上虽然是天子,可也是我朱家人,臣自当行匡正之职,只要皇上同意以后由臣这个叔叔辅国,臣保证不会伤了曹鼐性命。”襄王终于说出了此行的最终目的。 朱祁镇捏着太阳穴,脑袋已经沉重的快抬不起来了。 强提一口气问向于谦:“你是这个意思?” “襄王素有贤名,人品贵重,由王爷辅国,于外可以匡正朝廷得失,于内可以为陛下阻挡奸佞,臣等皆以为此是目前最为稳妥的方式。”于谦答道,众臣跟着叩首。 金齐守着朱祁镇,眼神渐渐凌厉起来,“于大人,您可是皇上一手提拔起来的,现在竟然做这种逼宫的事,难道就不觉得愧对天地良心吗?” 一句话,金齐被人怒目而视,甚至还有人建议先将他们这些个内官换一个遍的。 于谦抚平众人,对金齐说:“我是为了大明跟皇上,纵使有恶名加身亦不能遮盖我拳拳报国之心,金公公是非功过就留给后人评说吧!” “好!好一句是非功过后人评!好啊!”朱祁镇被气笑了,手指剧烈颤抖。 乾清宫内风波不断,宫外的举子们冒着严寒声嘶力竭的让朝廷给一个交代。 突然,在嘈杂的人声中,整齐划一的脚步与甲胄的铿锵声逐渐占据上风,一股肃杀之气袭来。 领头的是一个虬髯大汉,威风凛凛的坐在神骏大马上,正是石亨。 他倒不是得到了曹吉祥的消息,而是在知道了举子围困紫禁城的时候就感到了不妙,属于擅自领兵,真要是判断失误可以诛九族的罪。 随着大军到来,举子们这些文弱书生自然感受到了气氛的变化,一时间要交代的声音都变小了。 挤开人群来到城门下,石亨大叫:“我是石亨,奉命前来救驾,请打开城门!” 城楼上的都是锦衣卫与御马监的人,知道现在情况紧急,但是也没有擅自打开城门,而是让石亨稍等片刻,人快速去找曹吉祥禀报了。 就在乾清宫内气氛陷入尴尬时候,曹吉祥突然跑进来,神色激动的大叫:“皇上!石亨都督救驾来了!” “什么!好!快请石都督进宫!”朱祁镇强行提起精神,喜道。 即使是这样,于谦等人依旧不慌,原本躲在人群后面的蒋琬站了出来:“皇上,此处都是朝中大臣,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您让石亨带兵进来,是不是有些不妥?” “蒋阁老,您是皇上亲自提拔起来的,这种时候,难道你要跟他们站在一起?”金齐大声怒斥。 蒋琬挣扎片刻还是说:“我蒋琬是一个粗人,此来是为了维护皇上跟众位大臣的安全,金公公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就是说我谁也不帮,但是有人要用武力干扰局面,那不管是哪一方自己也不答应。 “蒋琬,若是朕要让石亨进来呢?”朱祁镇问。 蒋琬神色复杂的回答:“如此,臣只能使用武英殿大学士、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新军大都督的身份,镇压私调兵马的石亨了。” 就在乾清宫内对峙的时候,宫外的石亨也跟其他新军剑拔弩张起来,天下刚刚太平,新军在京城的人数虽然不多,可也两倍于石亨。 至于原本来讨说法的举子们,见到这种阵仗早就跑没影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嘛! 宫中得知了消息的朱祁镇长叹一口气,看着于谦说:“真要走到这一步吗?宫里还有数千的锦衣卫与御马监将士,真要是拼杀起来,在场的卿家,你们恐怕走不出紫禁城。” 于谦挺胸抬头傲然看着朱祁镇道:“臣等来之前都已经做好了身死的准备,即使是死,我们也是为了大明为了天下百姓而死!” 朱祁镇沉默了,他们这是要拿自己的命做赌注,来赌自己不敢血洗朝堂,或者说拿自己的命给自己上一个无道暴君的恶名,天下共诛。 …… 一个火星就能引起大爆炸的紫禁城外,城门突然打开一个缝隙,曹吉祥霜打的茄子一样跑出来。 “石亨听旨,朕命你将曹鼐带出天牢,如有阻拦杀无赦,新军其余人马各自安定,万不能有丝毫扰民行为。” 石亨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张了张嘴没能说出什么,重新启程拿着圣旨带兵朝天牢而去,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自这天起,襄王开始监国,朱祁镇这个皇帝不再出宫门一步,每天都在跟嫔妃聊人生大事。 这天,朱祁镇正逗弄杨采薇生下的子嗣时,金齐神色慌张的走来告诉朱祁镇,他写的那本《马列》被朝廷列为禁书,养济院中不再允许开设课堂,所有推广《马列》的人都成了朝廷的通缉犯,各地人心惶惶。 朱祁镇静静听着,身形仿佛佝偻了一些,一个恍惚间似乎看见了自己在对自己摇头,他甩了甩脑袋没有说话,继续自己的美好生活。 距离京城万里之遥的偏远之地,一群人汇聚在一起,穿着五花八门,口音天南海北。 董太启为首站在其中,手里拿着一本书,一本禁书。 “皇上被那些人软禁了,咱们不能再沉默下去,这半年来,各地不仅停止了清理黄册,还变本加厉,将老百姓手里的田产想尽办法夺到自己手里,老百姓都苦不堪言!”狗蛋神色激动。 众人听了,满脸义愤填膺之色。 “都是他们这些剥削者,让我们没有田地不能生活,我们要反抗!”有人大声说道。 这句话点燃了所有人,一时间怒吼声不绝于耳。 董太启有了动作,伸出右手高高举起,“为了百姓!为了大明!为了皇上!起兵!” 正统二十四年,以养济院的孩子为主的红巾军横空出世,战火烧遍了整个大明。 可在朝廷的强力镇压之下,仅仅半年时间便以失败告终,二丫跟花花为了掩护董太启与狗蛋被抓,仅仅一个月之后便以造反大罪斩首。 只是无论朝廷如何打压,也不能将董太启等残留的星星之火彻底扑灭。 这期间,郕王朱祁钰返京,他此去西洋,登上了美洲大陆,带回来了土豆、玉米、红薯等作物,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让百姓更容易吃饱。 可没过两个月,郕王就因恃功而骄,未经允许私入宫城而被管入宗人府。 正统二十八年,新的农作物的出现不仅没有改善底层百姓的生活条件,反而加大了权贵对他们的压榨。 大朝会中,内阁首辅于谦怒斥襄王纵容官绅兼并土地,散班还朝之后,其自尽而死。 仅仅半月之后,红巾军重新席卷大明土地,这一次天下百姓无不响应,一年之后,天下大定。 董太启带领起义军进入皇宫,将正统皇帝朱祁镇从软禁中拯救出来。 “你真的做到了!”朱祁镇感慨的说。 董太启也不再是原来那个年轻的秀才,他压下激动的神色用力点头。 “请皇上重掌天下!” 朱祁镇没有答应,摇头说:“郕王还在宗人府,希望你能尽快将他救出来,朕已经不想再做皇帝,就给我一艘小船,让我好好看看天下如何?” 董太启歉然的看着朱祁镇:“陛下,您知道现在天下初定,恐怕不能如您所愿,还请您留在宫中稳定天下人心!” 朱祁镇深深看了一眼董太启,没有再说话,转身回到了漱芳斋中。 正统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三,朱祁镇驾崩,太子朱见深继位,改元成化。 五年后与宗室合力将篡国逆臣董太启下狱,自此皇权旁落了十二年的大明,重新回到了正轨,只是种子已经种下,仅仅百年后,世界大变,再无一家一姓之国。 全书完!
相关推荐:
危险情人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哪吒同人]m成为哪吒的白月光
莫求仙缘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花花游龙+番外
林峰林云瑶
主角周铮宫檀穿越成太子的小说无错版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