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什么?你染上霸总了 > 第248章

第248章

了,治不好了。” 两年的海上漂泊从来不是什么轻松的事,船上的人或多或少都得了病。 秦关提到的小董也是如此。 这人如今已经吃不动带筋骨的食物了,白米饭外加青菜豆腐之类才能入口,而且一定要煮得特别烂,想吃大鱼大肉,根本不可能。 哪怕是谢洛水的体质,也在船上生过好几场大病,只不过她好的快而已。 秦关拿右拳头一捣左手心,道:“我跟陛下多年,他向来赏罚分明,绝不会辜负我们,辜负船上弟兄的。” 谢洛水也信这话。 两人一同看去上首,陛下在当众打开他们带回来的,用来展示实物的箱子。 ——至于种子,当然是另外存放着,不可能随意拿出来接触外界。 老皇帝那只弯弓搭箭稳得不行的手,竟然颤抖了。 盖子掀开,布一层层解掉,他先看到了玉米。 它差不多有孩童手臂那么粗,由绿皮重重包裹,老皇帝将它拿出来,拨开那一层又一层的绿皮,露出里面那好似妍丽女子露齿而笑,流转着光华的玉粒。 当它被举到众人面前时,这群掌握国之中枢的官员齐齐失了声。 不止是因为这个叫玉米的东西长得好看,还因为谢洛水说的:“此物亩产一百八十斤!” ——他们到达美洲时,没多久就是收成的时间。正好方便测量。 而现在大夏主食的平均亩产分别是: 粟一百一十二斤。 麦一百一十二斤。 稻三百五十三斤。 稻谷产量虽多,但太挑地了,而玉米,据谢洛水说,能种在山地里!也就是说,它对水源及土地肥沃要求不高! ——当然,许烟杪早就说过这话了,但他们得为自己知道这事找个来源,对吧?总不能他们表现得比亲自去了美洲的谢洛水更了解情况。 老皇帝拨开三五个玉米,从里面掏出土豆,这东西个头宛若林檎(苹果)。 谢洛水高声:“此物亩产五百七十二斤!” 老皇帝又拿出红薯。 谢洛水几乎把嗓子扯哑了:“此物,亩产——” “千斤!!!” 千斤啊! 麦粟的十倍!稻谷的三倍! * 玉米、土豆、红薯在这些官员手里传递,他们用力擦着玉米上面的泥土,掰开叶子小心地抚摸上面的玉齿;小心地捧着土豆,轻轻嗅着上面令人熟悉的,地里刨出来的气息;红薯放了半年多,早已发芽了,干瘪了,像是老人的手指头,丑陋而干巴,然而,没有人嫌弃它。 他们捧着这些东西,没忍住一下子哭出来。 哭饥荒,哭灾年,哭以前所有饿死的人。 不会挨饿了!以后都不会挨饿了!再穷,也不会有人饿死了! 哭着哭着,又笑起来。涕泗横流的笑,难看得不行。 但他们想笑! 老皇帝高高举起手中红薯:“往后!大夏境内,天灾再不会带来饥馑!” 你说!怎么会不值得笑呢!!! 那一天,欢呼声、喝彩声、大笑声响彻云霄。 唯有伊拉拉这个美洲土著格格不入,倍感寂寞。 他有些困惑地看着这些大夏人:怎么突然就抱着那些地里挖出来的东西又哭又笑了? 玉米是太阳神,抱着祂又哭又笑他能理解,但其他两个东西,怎么也引得他们那么大反应? * 伊拉拉会被邀请来大夏,自然是秦关和谢洛水商量过后,决定请个土人来教导他们怎么种植土豆、玉米、红薯。 除了种植,还有如何储存,如何选种,这些如果靠他们自己摸索,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去才能推广。 虽然他们语言不通,但可以一个做,一个跟着学啊! 比如,巴拉圭人就掌握了一种土豆冻干技术:把土豆洗干净再冷冻,化冻后挤干水分,在室外晒干。这样就能长期储存土豆了。 ——这个方法,他们至少用了两百年。 还有土豆病害——他们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形容这事,他们只知道曾经有一个部落,只种一种土豆,那个部落后来就饿死了, 美洲的土地上有数百个品种的土豆,在巴拉圭人热心的引导下,谢洛水等人成功挑选了十来种土豆带回华夏。都是个头大的。 “谢洛水!”老皇帝一手拿着红薯,一手招呼她上前。 谢洛水约莫猜到了什么,心脏猛地一跳,硬是愣了十几个呼吸都没回过神来。 老皇帝对此很有耐心。 他依旧带着微笑看谢洛水,直到谢洛水回神,小跑到他面前。 老皇帝打趣:“朕瞧你若不是在朕面前,都想跑着跑着翻个跟头了吧?” 谢洛水大大方方,笑着说:“回陛下,洛水确实极为兴奋。” 老皇帝也笑了:“确该兴奋。” “封侯受赏。朕不食言。” 谢洛水的手指扣紧手心,发声都有些艰涩:“臣,谢陛下厚恩!” “哈哈哈!先别急着谢,你还不知自己该封什么侯呢!” 天统大帝朗声大笑起来。脸色突而一肃:“谢洛水上前听封!” 谢洛水脸色突然平静下来。 仿佛已经做过千百遍那样,沉稳地上前,跪下。 大帝垂眼看她:“有功乃得封侯。今谢氏洛水远赴海外,历时二载,得回神种。大功!封洛县县侯,食邑五百户。” 仿佛有着什么声音冲击着她的耳膜与心脏,每一声心跳都像是要撞出喉咙。 有那么一瞬间,谢洛水脸上的表情和脑海中的思想都化作空白。 她似乎听不到其他声音了,只能抓住一句“封洛县县侯”。 此刻她感觉自己仿佛风中的草芥,轻飘飘,晃悠悠,不争气得好似随时可以晕过去。 洛县是她从小到大住的地方,皇帝将她封在这里,就是为了让她能够衣锦还乡。 这还不够。 她再次听到陛下的声音。 “设渡海将军一职,阶从七品。特官封汝渡海将军。” 谢洛水没有吭一声,只是低下头去,重重给皇帝磕了个响头。 作者有话说: 最初的牛痘苗多采用牛□□旁的天然痘浆和已种牛痘的婴儿所发的痘痴,但受地域、气候、时间及供体的影响,既不能及时接种,又因痘苗质量不一使疗效下降。中国医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发现“粤东地势卑湿,不无疯疾(注:指麻风、梅毒等传染病 ),若误取其浆,传之无疾小儿,为害不浅。” ——《种痘术及其中外交流》 * 民国时期的数据更能反映清代的单产。民国时期,玉米、番薯新品种并未大面积推广,品种改

相关推荐: 生化之我是丧尸   永乐町69号(H)   呐,老师(肉)   莽夫从打穿肖申克开始   妙拐圣僧   蛇行天下(H)   重生之公主要造反   恶女嫁三夫   妇产科男朋友   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