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拯救那些堕落为奴的男人们 > 第137章

第137章

。 圣上借着殿中明亮的烛火上下打量着,在他面前,还能保持沉着淡定,不卑不亢,的确称得上仙风道骨。 玄清道长没有跪拜,而是行了一个道家礼仪,口中念诵:“福生无量天尊。” 圣上心里装着事,没有计较这点,道:“朕听景棠说,道长夜观星象,发现烛星忽现,可有这回事?” 玄清道长道:“天显异象,国将生乱,这正是贫道出山的原因之一。” 圣上道:“既如此,想必道长对烛星忽现有所见地。” 玄清道长道:“浮云蔽日,所以召乱也。” 第585章 圣上认真起来,道:“浮云蔽日?朝中有奸佞?” 玄清道长颔首:“正是。” 圣上眯起眼。 谁是奸佞? 朝中心怀不轨的奸佞何其多,他亦在努力铲除。 圣上道:“西北忽现烛星,昭示将有大乱发生,道长既然出山,定是为拯救苍生而来,必是有破解之法了。” 这句话将玄清道长架得很高,然而玄清道长摇摇头,道:“贫道一介出家人,如何能对天下大事指手画脚。” 这话是也没有破解之法的意思? 圣上不由失望,他就不该病急乱投医,把希望寄托在一介道士身上。 可玄清道长继续道:“天下事尽在圣上之手,欲寻破解之法,还需借圣上之手。” 圣上道:“此话何意?” 玄清道长从道袍里掏出一个龟甲和三枚铜钱,让圣上来晃。 圣上一面觉得此行为荒唐至极,他堂堂一国之君,竟然跟道士一样行占卜之术。 一面又看玄清道长气定神闲的样子,心中信了三分。 三枚铜钱落地,玄清道长左手掐诀,缓缓道:“西北浮云蔽日,然有一缕天光露出,圣上只需派人前往睢平官道,解救一位身披晨光,穿透浮云之人,或能亡羊补牢。” 圣上道:“睢平官道?” 勤政殿里有大禹朝的舆图,圣上找到了睢平官道,正是西北通往京都的官道。 至于解救? 或许这人有危险,所以需要他派人去接。 身披晨光,穿透浮云,大概是说这人会在早上到来。 这老道的话的确有迹可循。 圣上未能放下心中疑惑,只是苦于消息闭塞,并不知西北情况如何,便暂且按照玄清道长的话,吩咐内卫前往睢平官道救人。 玄清道长则被留在了宫里。 而令圣上震惊的是,根据内卫查到的消息,这玄清道长竟真的九十二岁。 虽说中间有被动手脚的可能,但圣上观其一头银发,年岁定然不小。 可其行动间分毫不显老态,面无皱纹,眼神清明。 若非头发,圣上都以为这是个二三十岁的小伙子。 圣上没忍住问其年龄,玄清道长道:“圣上心里清楚,只是不信罢了。” 圣上道:“道长已过鲐背之年,为何看着如此年轻,莫非真是修仙之人不成?” 玄清道长但笑不语。 圣上道:“玄清道长为何不答?” 玄清道长道:“就算贫道说了,圣上也不会信,不若贫道闭口不言。” 玄清道长屡次三番不给圣上面子,让圣上有些不满,只是到底记挂着烛星忽现,不欲与他计较。 但还是把他如此年轻的疑惑放在心里,命人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伺候他的宫人过来回话,说玄清道长不饮不食,每日只服丹药,声称辟谷。 三日过去,玄清道长滴水未进,竟然神采奕奕,不见虚弱。 圣上觉得稀奇极了。 早听闻道家有辟谷之说,这还是第一次见。 心里好奇,圣上便在晨起用膳时召他来问:“道长不饮不食,难道不觉饥饿难忍?” 玄清道长微笑摇头,道:“贫道并非不饮不食,而是食气。” 圣上道:“食气?” 玄清道长道:“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 圣上将信将疑道:“这就是道长不见老态的原因?” 玄清道长又露出一副世外高人的姿态,笑而不语。 他左手忽然掐了一个诀,道:“身披晨光之人刚刚被救下,三日后便可面圣。届时贫道想向圣上求一个恩典。” 圣上一边惊诧他能掐会算的本事,一边问道:“什么恩典?” 玄清道长道:“贫道本是方外之人,受上天指引,才出山为圣上指点迷津,不欲囿于深宫,若此事应验,还请圣上放贫道离去。” 圣上没有明确给他一个答复,只道:“三日后再说吧。” 三日后,果然如玄清道长所言,一位来自西北,姓袁的校尉被内卫救下,送入宫门。 内卫道:“臣等日夜巡视在睢平官道,果见一伙人追杀袁校尉,臣将行凶之人拿下,将身负重伤的袁校尉救了下来。” 圣上道:“你是什么时候救下的人?” 内卫回忆了一下,道:“三日前的辰时。” 圣上一愣,救下袁校尉的时间,竟然与玄清道长掐诀算出的时间一致。 这玄清道长,果真有能耐,身在宫中,也能算到千里之外的事。 圣上此时对玄清道长的能力从一开始的将信将疑,到现在已经信了七八分。 还有他所说的食气辟谷,也很是好奇。 没有哪个人不想长寿,身体日渐虚弱的圣上更为迫切。 只是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圣上暂且将玄清道长抛之脑后,开始审问袁校尉。 袁校尉道:“回圣上!送到西北地区的军饷年年十不存一,众多军户为了生计,私下改农户。西戎蠢蠢欲动,若再如此下去,西戎来犯,西北各镇必将脆如薄纸。” 圣上大惊失色,道:“军饷怎会十不存一?” 他知道户部年年叫穷,知道军饷每每发放不足,但好在天下太平,便想着暂时苦一苦将士。 万万没想到在军饷发放不足的情况下,到达西北的竟还十不存一。 袁校尉受了重伤,但此时还是撑着一口气道:“不仅如此,西北土匪猖獗,恶霸遍地,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圣上道:“为何西北的官员从未上报此事!” 袁校尉道:“官官相护,官匪勾结,有志之士根本无法上达天听,臣这次冒死进京,若非圣上的人在官道及时接应,必将死在路上。” 圣上大骇,即位以来,从未有哪一刻,心底慌乱至此。 他所以为的天下太平,竟然是各地瞒报,再加上前几日烛星忽现,让他顿时坐立难安。 圣上道:“查!此事若不彻查清楚,大禹朝危矣。” 只是谁去查又成了问题,圣上苦恼之时,袁校尉又道: “圣上,西北官场腐败风气甚重,若不派位高权重,杀伐果断之人前往,恐怕根本查不出什么。” 第586章 派谁去西北是个问题,圣上思量许久,也没思量出一个答案。 此去西北,需要完成两件事。 第一,彻查军饷案,荡清西北官场。 第二,镇压土匪,惩奸除恶。 前者虽不见真刀真枪,然而西北官官相护,从一群豺狼虎豹中,找出真相,可谓险之又险。 需得派个机敏聪慧,不受功名利禄所诱惑之人。 至于后者,则需派出一个英勇善战之人。 这个人选让圣上犯了难,西北乃军事重地,容不得半分差池,若非他需要打压世家,派绍无极前往最合适不过。 偏偏绍无极去不得,那就要另找对象。 朝中武将不少,有剿匪经验的也不少。 可根据袁校尉所说,西北情况复杂,官匪勾结,都督郑烨一人独大,俨然成了西北的土皇帝。 非得派去一个位高权重,武力、身份、地位能全方面碾压都督之人才行。 这就大大缩小了他能选择的范围。 除此之外,钦差与派去的武将既需要相辅,也需要制衡。 若不能相助,则事不成。 若不能制衡,一方被西北官场收买,另一方便危险了。 圣上在犹豫不决时,福海在外通报,玄清道长求见。 时隔三日,再见玄清道长,圣上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再高高在上地审视,说话间不自觉就恭敬起来。 司天监虽能观测星象,测吉凶,却远远比不上玄清道长算无遗策。 圣上道:“玄清道长前来,所为何事?” 玄清道长道:“圣上答应过贫道,若身披晨光之人应验,便放贫道离去。” 圣上却是转动了十八子,思绪百转。 平心而论,圣上还是不能全然相信玄清道长的。 但是他身上种种神秘的东西又让圣上心生好奇,想要进一步探究。 比如他是如何掐算转机,如何不饮不食,如何发白如雪,又身体康健。 圣上道:“玄清道长离了宫,想去哪里?” 玄清道长道:“暂回六皇子府,待天下太平,回归山野。” 圣上道:“道长为何要去景棠府中?” 玄清道长道:“六皇子所造杀孽不小,身边冤魂缠绕,贫道答应过他,替他驱除邪祟。” 圣上更觉得奇怪了。 玄清道长是从景棠府里带出来的,却半分不为景棠说话,对景棠做过的杀孽也直言不讳。 圣上又问:“玄清道长自称方外中人,是如何与景棠结识?” 玄清道长道:“贫道在山中卜卦,算到西北有异,若不及时阻止,天下将有大祸发生。为了黎民苍生,贫道下山入京。” “可到了京都,盘缠耗尽不说,还寻不到入宫警告的法子,经过六皇子府上,听到府中冤魂嚎叫,便上门为六皇子驱鬼。” “六皇子大概受邪祟困扰已久,对贫道颇为礼遇,且诚心悔过,还将贫道引荐给圣上,贫道对六皇子心怀感激。” 这倒是与圣上查到的信息一致。 圣上道:“你既说了,此番下山是为黎民苍生,现在情况还未明朗,你便匆匆离开,岂不有悖初衷。” 玄清道长道:“尽人事,听天命,贫道已经做了力所能及之事。” 他身上的秘密甚多,圣上不愿放他轻易离开。 圣上道:“道长神机妙算,不若再帮朕起一卦,西北之行,派谁去更为合适。” 玄清道长摇摇头:“贫道对朝堂一无所知,就算起卦,也无法为圣上指点迷津。” 圣上大失所望之时。 玄清道长又道:“不过贫道倒是可以替圣上看清圣上的心意。” 这话说得新奇,圣上道:“朕的心意?” 玄清道长道:“明日圣上上朝,目光所及的第一人和第二人,便是当去西北之人。” 圣上听到这话后哈哈大笑,指着他道:“你这老道,倒是有意思。” 圣上心里装着这件事,心里是有几个人选,一直定不下来。 若明日早朝,他下意识去看的人,大概就是他潜意识里想要派去的人。 这道士看似什么都没说,实则什么都说了。 话到此,圣上更加不愿放玄清道长离开。 到底心里存了几分敬畏,圣上又不愿为难他,将人强硬地留在宫里。 圣上道:“玄清道长,你暂且去六皇子府歇脚,世事变幻无常,若情况有变,朕再召你入宫。” 玄清道长颔首。 玄清道长走后,圣上又命内卫时刻留意六皇子府上的动静。 玄清道长一路被福海送出宫,回到六皇子府。 六皇子恭恭敬敬将人接了回来,带到准备好的房间。 一进屋,玄清道长便瘫软在六皇子身上,让六皇子扶着才不至于失了面子。 这些日子虽有太后和皇贵妃的人暗中接济,为免暴露,吃的都是花生、核桃、豆子这类能饱腹的食物。 茶水也不敢多喝,浅浅抿几口,不至于嘴唇干裂就够了。 在宫里这几天,玄清道长早就饿得头晕眼花,却不得不强撑着。 六皇子道:“道长没事吧?” 玄清道长有气无力地摆摆手道:“贫道还撑得住。” 六皇子道:“小舅舅要见你。” 屋子里,玄清道长的道徒已经扮做玄清头发银白的样子。 玄清喝了桌上的几口水后,被六皇子搀扶着从柜子里的地洞离开。 这个房间被挖通了一个地道,连接府外的一座酒楼。 玄清道长走后,扮作玄清的道徒躺在床上休息。 六皇子走出屋,对侍从吩咐道:“老神仙要休息,无事不得打扰。” 玄清忍着饥饿从地道穿过,爬到了酒楼一层的雅间,轻轻重重连扣五声后,雅间里的柜门也被拉开。 一股浓郁的饭菜香扑面而来,玄清道长瞬间热泪盈眶。 君泽和顾玉等在屋内多时了,看他两眼放光的样子,互相看了一眼。 也不差他填饱肚子这一会儿。 顾玉道:“辛苦道长,请用素斋。” 玄清道长也不客气,拱手后就坐了下去。 玄清道长下山招摇撞骗多年,早就装习惯了。 哪怕饿得头晕眼花,依然努力维持着仙风道骨。 吃得虽然快,但不至于狼吞虎咽,看着颇有修养。 吃到三成饱,玄清道长叹道:“若是有荤腥就更好了。” 顾玉道:“道长出家之人,也食荤腥吗?” 玄清道长道:“贫道是正一派道士,除却牛肉、鱼龟、鸿雁和狗肉,其他荤食不忌的。” 顾玉道:“是我招待不周,我让小二再送些荤菜上来。” 第587章 然后顾玉和君泽就见识了什么叫做风卷残云。 不说一大桌子有荤有素的菜,光饭他都添了五碗。 吃完后,他长吐一口气,道:“贫道觉得可以了,接下来还能辟谷七天。” 顾玉和君泽心里同时升起问号。 顾玉道:“道长倒是能挨饿。” 玄清道长道:“实不相瞒,贫道的道观处于深山,香火不甚旺盛,真可谓捉襟见肘,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所以只能打着辟谷的旗号,把口粮留给年幼的道徒们。久而久之,就练成了金刚不饿之身,其实只是看起来不饿罢了。” 顾玉干巴巴一笑,除了“道长受苦了”再说不出别的。 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宫里的情况。 顾玉道:“宫里的情况如何?” 玄清道长道:“圣上对贫道颇为礼遇,也对贫道食气辟谷的能力颇为好奇。” 别说圣上了,就连顾玉和君泽知道他一饿饿这么多天,还脸色红润,又一口气吃下这么多饭菜,也好奇得很。 玄清道长将宫里发生的事情如数说了出来。 果然不出顾玉所料,圣上不会对一个山野道士全然相信,但她给玄清道长营造出的种种神秘感,又让圣上对他好奇,不愿放他离开。 说到玄清道长算到内卫接到袁校尉的时间,顾玉十分惊讶,打断他道:“道长怎么知道内卫会在辰时接到袁校尉?” 内卫可不是木头人,中间有一点儿差错,可就不灵验了。 顾玉原本所说的“身披晨光”,其实并不是指内卫在早晨救下人,而是袁校尉名字叫做袁晨光。 谁知玄清道长又多弄了一出,竟然算到内卫救下人的时间。 玄清道长理所当然道:“贫道是算到的。” 顾玉知道道士能掐会算,倒是顾玉先入为主,一直觉得这个玄清道长是装模作样的。 顾玉道:“是我浅薄了。” 玄清道长没有生气,道:“贫道的确是道士,只是山中生活辛苦,道徒们没得吃喝,这才下山历练罢了。困顿是的确困顿,所以有些时候为了钱财不得已故弄玄虚。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贫道在卜卦炼丹上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若非顾玉从太后那里得知,这个道士炼的丹药把好好的人给吃死了,险些被人乱棍打死,还真要被他这副世外高人的样子骗过去了。 玄清道长大概猜到顾玉在想什么,道:“太后娘娘从乱棍之下救下贫道属实是意外。那人之死跟贫道没有关系,贫道明明叮嘱他一日一粒丹药,那人急于求成,竟然一日吃了三粒,这才爆肚而亡。” 顾玉思索一二,道:“那道长可能制出一种前期吃了让人生龙活虎,精神矍铄,中期焦躁难耐,五内俱焚,后期令人痛不欲生的丹药?” 君泽坐在一旁,紧紧捏着茶盏,轻轻吐口气,假装没听到顾玉说的话。 与圣上的血脉亲情还是让他有所触动。 残酷的现实让他选择袖手旁观。 玄清道长摇摇头,一本正经道:“贫道炼丹是为修身养性,得道成仙,以求长生。绝不为害人炼丹。” 顾玉有点失望,不过转念一想,历来炼丹修仙者,能有几个善始善终? 这个道长不为害人炼出的丹药都能把人吃死,也不必做这个硬性要求。 “得加钱。” 顾玉:??? 顾玉抬头,跟君泽对视一眼,确定了刚刚说话之人的确是玄清道长没错了。 玄清道长将胳膊上的拂尘一挥,还是那副仙风道骨的样子,不再开口。 顾玉伸出一只手,道:“五千两。” 玄清道长沉默不语,端起桌上的茶水饮了一口,大有不为钱财所动的高人姿态。 顾玉道:“黄金。” 玄清道长忽然被茶水呛到,再也维持不了高人姿态,道:“或可一试。” 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不过贫道是被顾小公爷求丹药的诚心打动,绝非为了钱财。” 这个玄清道长在高人和妖道两种形象间反复横跳。 能为太后对他的救命之恩冒险,也会被金钱打动。 顾玉满意点头,道:“多谢道长。” 玄清道长若是能糊弄圣上吃下他炼制的药丸,区区五千两黄金,自然不在话下。 玄清道长好不容易咳嗽完。 君泽开口道:“玄清道长今年贵庚?” 玄清道:“贫道今年二十九了。” 君泽和顾玉同时瞪大了眼睛。 这家伙这么显老的吗? 他的名帖上是九十二岁老神仙,所有人都说他年轻。 没想到他把年龄翻了个翻,竟是二十九岁,这也太显老了吧。 顾玉道:“那你这一头白发?” 玄清不好意思道:“贫道是少白头,不到二十岁头发就全白了。说来惭愧,名帖是贫道的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我们祖孙四代皆入道门,相貌相似又都是少白头,外人难以分辨,时常叫错道号,索性代代相承道号玄清。不知情者,以为我们四人是同一人,所以唤贫道老神仙。” 顾玉:... 君泽:... 虽说这人的来历不怎么靠谱,但是在宫里做的事还算牢靠。 顾玉只好忽略这些细枝末节。 末了,顾玉道:“发生过的巧合也就罢了,唯有明日的早朝不太好做手脚。” 圣上多疑,一些事情不能点明,只能指引。 第一眼第二眼这个点子是君泽出的,顾玉不由看向君泽,不知他有什么打算。 君泽道:“其实不用做什么。” 玄清道长看向君泽,道:“那怎么保证圣上会在第一时间,看向二位?” 君泽道:“朝会上,站在前面的,除了我跟顾玉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其余要么歪瓜裂枣,要么老态龙钟,圣上只要不瞎,就知道该看谁。” 玄清道长:... 贫道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第588章 顾玉到底脸皮薄,用手撑着额头。 话虽如此说,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君泽和顾玉还是要运作一番的。 要让圣上第一时间看向他们,需要一个心理暗示。 次日清晨,福海到时间唤圣上起床。 自从在满宫嫔妃面前丢了面子,圣上心情不虞,胃口也不佳。 桌上的清粥小菜浅浅吃了几口,便放下了筷子。 福海在一旁贴心提醒道:“圣上,再用些吧。” 圣上小幅度摇摇头,示意不吃了。 福海端来一盏茶水,让圣上清口。 茶水刚一入嘴,舌尖便涌来酸甜,让人精神一振。 圣上看了看里面的东西,道:“这是什么?” 福海公公笑道:“是皇贵妃娘娘的巧思,她听说圣上这几日忙于勤政,饮食不多,便吩咐奴才给圣上备上山楂茶,能够消食开胃。” 皇贵妃自失了孩子后,便深居简出,不与妃嫔争宠,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 回想起来,许久没有招幸她,也未去她宫里用膳了。 她从不抱怨,一直大方温柔,这杯茶似乎诉说着情谊,皇贵妃虽然见不到他,但心里还是惦记着他的。 这几日胃口不佳而已,她便及时送上茶水,可见是费了心思的。 若是得空,该去她宫里看看她了。 可这个想法刚冒出来,圣上就又想起他身子没有半分起色,不由觉得丧气,熄了这个念头。 圣上道:“朕记得库房新进来一株红珊瑚,给皇贵妃送去。” 福海应了下来,又提到了另一件事,道:“天气转暖,但山上冬雪未消,昨夜释行法师送来一枝梅花,圣上可要见见?” 出家的景尚竟然给圣上送来梅花,让圣上瞬间高兴起来,道:“送进来。” 福海挥挥手,一个宫女便捧着玉瓶进来,里面插着一枝梅花。 梅花是昨晚送进来的,因为有水养着,隔了一夜,还未枯萎。 福海道:“原本是长公主怀念起平南将军曾为她上山摘梅之情,向皇觉寺讨要一枝梅花。释行法师不仅遣人将梅花送往长公主府,还送入宫一枝。可见释行法师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记挂着您呢。” 圣上闻着梅花淡淡的香气,圣上不由怀念起这个儿子来。 从前在宫里时,总觉得他不顺眼,现在不在身边了,又觉得他千好万好。 若当时他没有一气之下让景尚杀了那个太监就好了,因为一个奴才伤了父子情份,实在不值当。 可往事已去,追悔莫及。 破裂的父子情谊如破裂的镜子,就算拼凑起来,也都是无数令人心碎的裂缝。 圣上只得放下过往,随他去了。 喝了皇贵妃送来的山楂茶,赏了五皇子送来的梅花,圣上整理好仪容,便上朝去了。 圣上坐到奉天殿的龙椅上,随着太监的一声高呼,文武百官跪拜。 站起身后,圣上记着昨天玄清道长的话,眼睛看向殿中众人。 最前面的一排的官员中,独独两个人气质超然,眉目俊朗,在一群鹤发鸡皮的老臣中脱颖而出。 圣上转动着手里的十八子,这大概就是上天的指引吧。 然而圣上刚窥破西北晦暗真相的一角,就听殿外有人高呼“八百里加急”。 众臣面面相觑,纷纷往旁边移动,让出一条道来。 只见一个驿兵风尘仆仆从殿外跑来,手中高举一卷文书,入殿后再次高呼“八百里加急”。 因为跑得太快,到了奉天殿前方下跪时还往前滑行了一截。 圣上道:“讲!” 驿兵声音沙哑喊道:“启禀圣上,西北土匪猖獗,竟将今年从豫中运往西北的一批军饷抢了去。” 圣上怒斥:“废物!负责押送军饷的官兵呢!怎会让土匪抢了去!” 君泽和顾玉站在最前面,各自盯着宫殿里的宫砖,全当不知此事。 二叔当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只让他闹出点儿动静,没想到他竟然直接把军饷给截了。 那驿兵擦擦额头的汗,道:“负责押送军饷的官兵皆被土匪重伤,安置在驿站休整。军粮被抢的地方是一段连绵险峻的山脉,地势复杂,土匪抢完粮后便隐入大山之间,遍寻不到。” 圣上道:“当地官员呢!” 驿兵道:“当地官员搜寻数日无果,请求圣上调兵剿匪。” 圣上又惊又怒,早先听到西北土匪猖獗还不觉有什么,现在西北的土匪竟敢打劫军饷。 这已经不是“猖獗”了,往严重了说,都可称得上是起兵谋反。 圣上再顾不得犹豫,当即下令,派遣君泽率领三万兵马前往西北剿匪,又任命顾玉为钦差大臣,随同前往整饬西北,督理军饷。 圣上又道:“军饷事关边关将士,不可含糊,你二人尽快出发。” 听到这个命令,顾玉和君泽都松了口气。 这一环又一环操作,总算没有白费。 二人站出队列,异口同声道:“臣领旨。” 被截的军饷想要讨回来还需一段时日,圣上等得,边关将士可等不得。 圣上又下了调令,让户部再往西北拨去一批军饷,等君泽和顾玉剿匪之后,夺回军饷,再来填补这个空账。 户部尚书赵大人一贯爱扯皮,正想开口,就见王丞相回头给他使了个眼色。 户部尚书虽然不知王丞相的打算,还是应了下来。 顾玉眼睛余光看到这二人的互动,心头一紧。 朝会过后,君泽当即前往军营点兵点将,三万兵马,要准备的事情太多。 顾玉则前往文翰司,安排接下来的一应事务。 顾玉反复叮嘱道:“我不在的时候,不要与王丞相正面对抗,遇见事情能躲则躲。若有定不下来的,就去请圣上决断,千万不能揽在文翰司身上。” 王丞相近来的动向很是奇怪,若说军饷被层层盘剥,跟户部的赵尚书脱不了干系,跟王丞相也脱不了干系。 但是袁校尉被内卫救下,闹出的动静可不算小,王丞相始终不为所动。 包括今日户部尚书一口答应调粮,也顺利得让人意外。 这是个精明的老狐狸,顾玉在他手上栽过跟头,朝堂上来来往往几个回合,各有输赢。 可顾玉依然摸不准他的想法。 唯一能肯定的是,王丞相不会对绍无极和寒门善罢甘休。 此去西北,她最放心不下的,也是这群寒门。 第589章 文翰司看似风光,在圣上跟前伺候笔墨,协助圣上处理政务。 可除了顾玉,其余人手中无权。 若是王丞相趁她不在,对文翰司下手,他们很难有抵抗之力。 所以顾玉要他们谨言慎行,必要时也要学会当缩头乌龟。 虽然圣上想要扶持寒门对抗世家,不会放弃文翰司。 可圣上连绍无极都能推出去直面王丞相,文翰学士若稍有不慎,被人拿捏住了把柄,圣上可不会像她一样,费心替这群人周旋。 顾玉说得口干舌燥,把该叮嘱的都叮嘱完了,便让他们都下去。 丁孝吉则磨磨蹭蹭不肯走。 三元及第的丁孝吉是文翰司中最出众的学士,替顾玉做了不少事,甚至在狱中被折断右手手指也未屈服。 顾玉对他颇为看重,见他不走,就又吩咐了几句。 “孝吉,你做事一向周到,我走之后,文翰司就交给你了。” 丁孝吉道:“下官一定不负所托。” 说完顾玉喝口茶,有点儿奇怪他为什么还站在这里。 丁孝吉吞吞吐吐道:“下官还有一事想要询问顾小公爷,但不知道如何开口。” 顾玉当即想到了孙采薇,但是花灯节后,二人没什么交集,顾玉也没有管,便问道:“但说无妨。” 丁孝吉道:“先前顾小公爷给下官一本诗集,让在下帮着写序,后来在下偶然得知,那诗是顾小公爷的义妹所写。” 义妹? 顾玉差点被呛到。 但一想到松阳郡主那个古灵精怪的丫头在一旁,便猜到是松阳胡诌的。 感觉头上有点儿绿怎么办? 在线等,急急急。 顾玉只能道:“是她所写,怎么了?” 丁孝吉试探道:“她近来可有再写诗词?下官还想为她写序。” 花灯节过后,丁孝吉有打听过养在镇国公府的义女,可一无所获。 丁孝吉只觉得高门大户,对女子的名声过于看重,所以捂得严实,没往其他方向想。 可眼看顾玉就要离京去西北了,这一去没个半年回不来,丁孝吉这才鼓足勇气询问。 但这个问题属实把顾玉难为住了,若孙采薇真是她义妹,跟丁孝吉合得来的话,她也就成人之美了。 可孙采薇不是她的义妹,而是圣上金口玉言赐

相关推荐: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高门美人   危险情人   地狱边境(H)   毒瘤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他是斯文糙汉   作恶(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