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不错,还知道人没来,寄东西过来。” “我家那公婆,连我什么时候生娃,我们家娃什么时候过生日都不知道。” 王水香遇到的这种公婆,才是常态,实在是因为家里孩子多,大大小小二十多口人,日子都过不下去了。 谁还能记得给孩子过生日,买礼物给钱呢。 这简直几乎是痴心妄想。 姜舒兰想了想说道,“哪里有不疼孩子的爷爷奶奶,无非就是日子穷闹得慌,没办法而已。” 这倒是实话。 实在是太穷了,穷到一日三餐都吃不饱,又哪里能有心思过生日呢。 是这个理儿,只是看到舒兰家孩子被公婆这般重视,王水香还是羡慕。 倒是苗红云说道,“这有啥,水香你要是羡慕,以后你当婆婆了,也对你儿媳妇和孙子这般好就是了。” 这话一说,王水香顿时不吭气了。 半晌,她才吭哧吭哧道,“我好像知道我婆婆为啥不喜欢我家孩子了。” “为啥?” “因为,我连我家孩子都讨厌,以后我孩子再生了孩子,指望我去照顾疼爱,我觉得难。” “一帮臭小子,每天把我气个半死,还想过生日,想得倒是挺美。” 这人说话是真直。 引得在场的人都哈哈笑着打趣她,“你就是死鸭子嘴硬,等到时候,你抱孙的时候,我倒是想看看还是不是这个态度。” 人啊! 尤其是王水香这种人,典型的嘴硬心软。 王水香心想,那就是反悔也是以后的事情,反正现在让她带孩子,疼孩子,是别想的。 天天气的都活不下去了,看着孩子就烦。 等收拾完了这一烂摊子,家里还剩不少剩菜。 这席面姜舒兰他们家做的丰盛,都是俏菜硬菜,就是那些素菜,都是用搪瓷盘子装的,堆的满满的。 再加上今儿的来的客人,都是大人。 部队的伙食又一天比一天好,大家还真不欠。 这才能剩下,姜舒兰他们是不吃完的。 索性分成了几分,王水香拿一份,苗红云拿一份,黎丽梅拿一份。 这样分下来,剩下的饭菜,刚好够他们家吃一顿,也将将好。 这连吃带拿的,临走的时候王水香还和苗红云嘟囔,“这舒兰要亏本亏大了,咱们吃这么好,走的时候还拿这么多,就帮了那一点忙,真是亏大了。” 苗红云忍不住笑,“那是舒兰把你当自己人了。” 刚说完,胸前的奶就涨的溢出来,打湿了衣服,苗红云身体一僵,忙弯着身子,驼背,“我先回去给孩子喂奶了。” “去吧去吧,我给你挡着。” 都是当妈的过来人,王水香一看到就知道这是啥意思了,立马拿着袋子,让苗红云竖在胸前。 免得客人给看到了。 不美气。 这边,周奶奶和周爷爷看完信以后,两人都沉默了许久。 周奶奶突然道,“你后悔养义坤吗?” 老实说,他们这个儿子,他们当父母的从没占半点便宜,也没得到对方半点孝顺。 别人家尽孝靠儿子儿媳,他们家尽孝却靠孙子和孙媳。 这对周中锋和姜舒兰来说,并不公平。 周爷爷没直接回答,而是收起信,仔细的叠成了四方块,放在胸口的位置,反问道,“你后悔生义坤吗?” 周奶奶摇头,“不后悔。” 周爷爷哈哈笑,“有儿当如此。” 他们是没享受到孩子的孝顺和照顾,但是他们国家那么多战士,却因为儿子儿媳而活下来。 他们后方那么多老百姓能够过的安稳生活。 也是靠着儿媳儿媳研发的武器,震慑了周边宵小国家,这才有了今天。 他们这点算什么? 比起家国安全,他们就是死了没人知道,他们也不后悔。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孩子在某个地方吃苦受罪,他们是为了国家安全,是为了战士们的安全。 和这些比起来,一切都无足轻重了。 周奶奶忍不住点了点头,也是同样的一脸骄傲。 本来过来找二老有事的姜舒兰,听到这话,忍不住胸口一热,她觉得像是周家二老这样开明,思想觉悟高的同志,真的太少了。 舍小家,为大家。 说的容易,做的太难了,这里面的心酸,怕是也只有他们知道了。 姜母和姜父同样听到了,姜母原先心里还有点妇道人家的小心思。 觉得孩子都这么大了,都没能见过爷爷奶奶一面,是不是他们当爷爷奶奶的不喜欢这一对孩子? 人就是爱胡思乱想,尤其是老人爱钻牛角尖,时间久了,这姜母心里有个小疙瘩的。 但是,听完二老的对话,姜母藏在内心深处的那唯一一个小疙瘩,彻底消散了。 人家当父母的能这么开明,她一个外人,又何必呢? 再说了,既然舒兰的公婆天生是做大事的人,那就去做大事好了。 把孩子交给他们,他们这些普通人,照顾孩子,照顾老人,照顾女儿女婿,是在擅长不过了。 和姜母的思想不一样。 姜父听了这一番话,倒是燃起来了一丝野心。 只是他谁都没说。 等孩子生日结束后,日子步上正轨,姜父再次将心思放在了药材上,如今,他做的那些膏药卖出去,每个月也有几十块入账了。 而且,因为传播的地方广,不止部队的人朝他买。 连带着家属和本地人也朝他买。 偶尔,买药的人会生病了,姜父在给对方看个小病小灾是没问题的。 等送完了病人后。 姜父就发现,每次他看完病人,周奶奶都会抱着孩子,安安静静的看完全程。 有时候,姜父摸不准拿药的地方,周奶奶也会帮忙提醒一下。 这让,姜父心里的那个注意,越发放大,并且有了信心。 他端着一簸箕的药材,走到周奶奶身旁,沉声道,“干娘,不知道你还有没有信心,再次把医术捡起来?” 老太太一辈子的医术和经验,就这样在家看孩子,实在是太浪费了一些。 这话一说,周奶奶愣了下,“我年纪大了,记性不好。” 她当初就因为头晕恍惚,给病人开了一味药,差点把人害死,打那以后。 周奶奶就彻底不给人看病了。 在退休干所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但是随着孩子们一起来到海岛,看到姜父还在发挥余热。 老实说,这对于周奶奶来说,那刻入骨子里面的一辈子习惯,也跟着蠢蠢欲起来。 “我——”周奶奶罕见的迟疑了,“我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容易开错药,更容易害人。” 不然,她也不会离开自己奋斗多年的岗位了。 “这个不怕。” 姜父沉声道,“我们两个若是开个诊所,搭配着来,干娘,你看我往日看的病人,思考的时候,你每次都能把药方子准确的说出来,同样,你要是看病人,我也能帮忙补充。” “两个人搭配着,互相帮忙,这样出错的概率也会低一些,更不存在您之前说的问题了。” 见周奶奶还在犹豫,姜父下了一剂猛药。 “西医是好,但是干娘,您真的忍心看着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就这样被埋没了吗?” 这话一说。 周奶奶的天平已经倾斜了。 而姜父还在继续,“远的不说,就拿上次隔壁的红云,那孩子要不是我们两个出现的及时,怕是命都没了。” “这天底下像红云这样的人有很多,我们救不过来,但是——” “当大夫的,能救一个是一个不是吗?就是咱们百年之后,到了地底下和阎王爷见面了,也能拍着胸脯说一句问心无愧。” 这简直就是说到了周奶奶的心坎里面。 她不在犹豫,一锤定音。 “开诊所。”接着,她话锋一转,“但是我有个条件,我每开一副药出去,你都要帮我把把关。” 人家说,乡下的赤脚大夫不行,但是周奶奶却不信,有太多的乡下赤脚大夫,实际是个能人了。 她这辈子见了许多,而姜父就是一个。 他们识字或许不多,但是药方子,病症却见的多,这些东西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可以。” 姜父想也没想的答应了下来。 接着,周奶奶问了一句,“诊所开在哪,你跟孩子们商量了吗?” 这下,姜父傻眼了。 诊所开在哪,他还真没想过,也没跟孩子们商量过。 一看到姜父的反应,周奶奶就知道了,她笑呵呵,“小姜啊小姜,你还是先跟孩子们打声招呼。” 姜父做了大半辈子的老姜,如今被周奶奶一口一个小姜喊着。 不止没有不舒服,反而还会觉得亲切。 因为上一次喊小姜的人,是他老家的那些长辈,如今那些长辈都不在了。 难得能听见一句小姜,倒是有不一样的感受。 等到晚上孩子们都回来后。 姜父轻咳了一声,“我想和干娘开一个诊所。” 这话一落,宛若一声惊雷,炸的全家人都有些回不了神。 连带着姜母这个枕边人都不知道。 姜母下意识道,“老头子,你瞎折腾什么?你以后不回老家了?” 诊所一开,怕是离不了人。 “回去,但是那是以后的事情。” 姜父站了起来,直接说了这段时间的感受。 “两个孩子,如今有你和小李带着,平日二老也会帮忙,我实在是闲的没事做,我是,干娘也是,我想着人不活动,早晚会生锈,还不如趁着现在能动,给人看看病,抓抓药也挺好。” “而且岛上西医太贵,动不动抗生素,打吊水,一全套下来,便宜的也要几块钱,贵的要几十块钱了,我们中医不一样,平常小病可能就一把草药的功夫,也就三五毛钱就把人看好了。” “甚至,有些病都不要钱,既然这样,我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做点事情。” “舒兰,中锋,你们两个是怎么想的?” 这话一落,姜父和周奶奶齐齐地殷切地看了过来。 他们是希望得到孩子的同意的。 姜舒兰和周中锋对视了一眼,她想了想开口道,“爹,你当初来是为了给我看孩子,而爷爷奶奶过来是为了养老,这诊所开起来,会不会太忙了?” “不会,你们也不看看整个海岛,才多少人,更别说还有卫生室那边的医科大学大夫,我们这些老大夫,能收到多少病人?” “再说了,舒兰,我们现在真不到养老的时间。” 与其闲着,还不如忙起来,人精神一些。 话都说到这里了,姜舒兰也不好反对,“那你们想过诊所开在哪没有?” 姜父犹豫了下,“我想在院子门口的地方,在加一间小房子,窗口对外。” 这个小房子就用来抓药给病人看病,而且离家近,没病人的时候,他们也能在家里搭把手。 姜舒兰,“我不反对。” “中锋,你呢?” 周中锋,“我都可以,只要奶奶和爹高兴就好。” 原先他以为给老人衣食无忧的生活,就是养老。 如今瞧着并不能不是。 “那就这样说定了。”姜父的语气藏不住的高兴,“找人加一间小房子,我和干娘,这几天准备药材。” “另外,舒兰你们这边还需要帮我们把名声打出去。” 不然,人家也不知道,周家开了个诊所啊。 姜舒兰点头,“我没问题。” 周中锋,“加屋子的事情我来解决。” 旁边的姜母和周爷爷要开口。 周奶奶,“你闭嘴。” 姜父,“别说话。” “反正诊所孩子们也同意开了,你们现在反对也没用。” 周爷爷,“……” 姜母,“……” 两个人都气呼呼走了,不想理这两人。 这么大的事情,他们这个当枕边人的,既然一点都不知道。 尤其是周爷爷,自家老伴儿当年可是说了,不在行医救人了,如今冷不丁的又要重新开始了。 他哪里能不震惊呢。 震惊过后,还有不高兴,因为瞒着他!! 于是,当天晚上,周奶奶和姜父各自去哄着枕边人。 周中锋的速度很快,跟司务长那边招呼了一声,就找了三个人过来,砸了院墙的一边,单独砌了一间屋子出来。 这屋子的窗户,比别的窗户要大上不少,并且在窗户旁边,开了一个小门。 就这样—— 小诊所开了起来。 并且很快就迎来了第一个病人—— 第241章 这第一个病人不是别人,正是隔壁的那团长家的孩子——迟迟。 迟迟已经三个半月了,但是连着两天都腹胀,吃奶吐奶。 到了晚上还整宿整宿的哭,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苗红云和那团长两口子,愁得白头发都快出来了。 小孩儿还不同于大人,矜贵得很,又不敢乱用药。 这不,隔壁诊所一开,苗红云和那老太太就抱着孩子过来了。 姜父和周奶奶听完,就把孩子从襁褓里面解开了,露出了小肚子,那小肚子鼓胀得跟皮球一个。 这一看,姜父没动弹,倒是周奶奶下意识地摸了下孩子肚子,又拍了下,“几天没上厕所了?” “两天了。” 周奶奶眉头渐渐松开,双手在孩子肚脐两侧的天枢穴位,揉了约莫着三分钟左右。 接着,手往上划过去,在肚脐上方四寸中脘穴地,又力度不轻不重地揉了五分钟。 揉着揉着,孩子突然放了一个响亮的屁,那屁还是嘟嘟噜噜,绵延了好长时间。 空气中突然安静了下来,接着传来了一股臭味。 周奶奶也不嫌弃,直接又蜷着手指,轻轻地敲了敲迟迟的小肚子。 这一次的声音不再像之前熟西瓜一样,反而声音轻了几分,落到实地的感觉。 她语气慈祥,“好了,把孩子抱回去就可以了,每天记住吃完奶半个小时以后。 就按照我这个法子,给孩子顺顺气就好了。” 苗红云和那老太太对视了一眼,有些意外,“就这样?” 连药也没开,针也没扎。 这就好了? “你看孩子肚子都下去了一些,你们回去在这样顺气几次,基本就好了。” 苗红云忙道谢,等道完谢,又问给多少诊费。 周奶奶摆摆手,“这有什么好给诊费的,就是一个简单的推拿。” “不用钱。” 苗红云哪里肯呢,临走的时候,往桌子上放了一块钱,抱着孩子就赶紧离开。 生怕周奶奶跟了上来。 等她们一走。 周奶奶看着那桌子上的一块钱,不由得愣了下,“这都多少年了,我——”竟然还能在收到诊费。 总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姜父笑了笑,“孩子你看的病,干娘,这诊费你可要收着。” 一块钱,不管是对于姜父,还是对于周奶奶来说,都不在乎。 可是,这钱的来路不一样,对于周奶奶的意义也不一样。 那是在她停止从医多年后,挣来的第一笔诊费。 周奶奶突然就沉默了下去,看着那一块钱,静静发呆。 姜父也悄悄地退出去,而周爷爷也是一样。 大家把空间都留给了周奶奶。 姜舒兰还有些担忧,周爷爷却说,“让她一个人待一会。” 从医一辈子的老大夫了,因为各种原因,被迫退休养老,再次来到一线给病人看病。 至于是什么心情,可能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姜舒兰嗯了一声,等了好一会,瞧着周奶奶没了事,释然的出来后。 这才去司务长办公室找他,准备拿一下近期的销售数据。 姜舒兰来的也巧,刚敲完门,罗玉秋就从办公室出来了,她生得漂亮,五官明艳大气。 她没穿平日的白大褂儿,而是穿着一身薄荷绿的确良长裙,越发显得身材高挑,光彩照人。 连带着那乱糟糟的办公室,好像也因为她,变得亮堂堂了几分。 姜舒兰愣了下,有些意外,“罗大夫。” 罗玉秋微微一笑,“舒兰,你来找司务长?” 姜舒兰嗯了一声,“来核对下近期的单子。” 说完,有些欲言又止,罗玉秋伸手点了点姜舒兰的额头。 “好了,知道你好奇,等你忙完,到卫生室找我,我就告诉你。” 态度落落大方,不带任何隐瞒。 姜舒兰顿时被勾起了好奇心,目送着罗玉秋离开后,她这才跟着进了司务长办公室。 一进去,就见到司务长抱着一个大搪瓷缸,一阵猛灌水。 “不对劲。” 平日这人不是这样的。 见到姜舒兰进来,司务长有些不自在,比起罗玉秋,他似乎道行浅了一些。 “舒兰,你来了。” 他极为不自在的扯了扯衣领子。 姜舒兰狐疑地看着他,“你怎么了?” 她没把罗玉秋给牵扯进来。 只是,像是平日一样,很随意的一句发问。 却让司务长顿时满头大汗,“没事。” 接着,蹩脚的转移话题,“你来找我什么事情?” 显然不想在之前那个话题上多聊天。 姜舒兰看着他片刻,也没在继续追究下去,而是摊手。 “最近一周的发货订单和首都以及西北基地的销售数据给我下。” “我就知道。” 提起正事,司务长似乎紧张都淡了几分。 他拉开抽屉,迅速把所有的单据和报表,一股脑的递给了姜舒兰。 “都在这里了。” “你先看,我出去、我出去透口气。” 姜舒兰嗯了一声,目送着司务长离开的背影,若有所思。 不过,人都走了,她也没在继续追问下去,而是就着旁边的办公桌,拉开椅子,迅速的翻看数据起来。 不得不说,这些数据才是最直观的东西。 可以告诉她,哪些东西卖的好,哪些东西卖的不好。 全部都显而易见。 姜舒兰明显感觉到,进入冬月后,首都那边的海产品销量,明显增加了不少。 甚至,超过了往日的罐头销量。 她拿着一支沾满了红墨水的钢笔,在海带,紫菜,咸鱼这三个产品上面,画了三个圈出来。 盯着片刻,随即又列出第四个,鲜虾皮。 鲜虾皮是后面才上的新货,在当地,这种小虾皮都没啥人吃。 最多孩子们抓一把当零食吃,大人们嫌弃虾皮没肉,每次捞起来以后,认为占网子,又给放了回去。 但是舒兰觉得紫菜和海带既然能卖得好。 这种鲜虾皮应该也不错,她就尝试让海货厂收购了一批虾皮,果然。 最新的数据显示过来,虾皮几乎被卖光了,虽然虾皮的量连
相关推荐:
实习小护士
我有亿万天赋
我以神明为食
萌物(高干)
挚爱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岁岁忘忧(完结)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南城(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