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在还被部队保留了编制,但是之前听说过一嘴,好像一个月也就三十多。 “多少?” “她是我十倍。” 周中锋语气沧桑。 一开始,他还想找回男人的颜面,要当一家之主,当家里挣钱的栋梁。 但是—— 在看到部队每个月给姜舒兰的分红后,周中锋麻了。 更何况,之前胡咏梅的话,他可是记在脑海里面。 等拿下了整个首都市场。 海岛出多少货,周中锋不敢想,姜舒兰能拿多少分红,他更不敢想。 周中锋只知道,自己娶的不是媳妇,娶的是一个女财神。 听完周中锋的话,郭叔也沉默了。 他想点根烟,但是想到怀里还有个孩子,于是便忍了。 忍了又忍,没忍住抬头看了一眼周中锋,低声道,“看不出来,你还真有吃软饭的命。” 语气竟然有些羡慕。 舒兰那小丫头,也太会挣钱了吧! 周中锋脸色僵硬了下,反正他不管,就当郭叔是夸他的。 郭叔感慨完,想起来旧事,“你当年刚出生被送到周家的时候,有个老和尚来周家化缘,他看完你说是光棍命,等他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又掐了掐指头,说你若是遇到变故,便可以娶妻,你娶的那个妻子,未来会很有钱,而你天生的小白脸。” 这不是吃软饭,这是啥? 如今,想想倒是挺灵验的。 周中锋,“……” 周中锋,“……” 周中锋,“……” 厂长办公室。 数十个人,齐齐地围着桌子上,而那桌子上正摆放着,从海岛部队运输过来的货物。 最前面的是十多瓶罐头,有芒果罐头,荔枝罐头,黄桃罐头,菠萝罐头,木瓜罐头等等。 接着则是海货了,有一袋子敞开放着的干对虾,足足成人手掌大小,晒成金黄色,带着一股海盐味,光闻着就馋得流口水。 还有一袋子小银鱼干,以及带鱼干,和黄花鱼干,光鱼都分了四类,这种是南方的咸鱼,蒸一条,就足够全家人一顿菜的那种。 最后放在外面的则是果脯。 果脯的种类就更多了,芒果干,香蕉干,黄桃干,桂圆干,甚至还有味道比较重的菠萝蜜干,等等。 姜舒兰看到那果脯,她一眼就明白了,果脯厂增加种类了,几乎是把海岛上能做的水果全部都给做进去了。 毕竟,这些都是钱啊! 姜舒兰和胡咏梅一进来,旁边的人顿时站了起来,脸上笑容热切了几分,“是姜同志吧?” 姜舒兰点点头,她并不认识面前这个男同志。 但是,对方笑容满面,明显对海岛的货物很满意。 “我是。” 许厂长聊起家常,“姜同志,和胡主任一起过来的?” 姜舒兰嗯了一声,跟着胡咏梅一起拉了一个椅子坐了下来,她坐在许厂长对面的位置,“是,胡主任上门接我,说是许厂长您找我有事情。” 其实,姜舒兰不太适应许厂长这般绕弯子。 她习惯了,大家有事说事,直接直往。 但是,她显然是小瞧了,这领导们的绕弯能力。 许厂长几乎是把姜舒兰能聊的题外话,全部都聊了一遍,还有些意犹未尽。 旁边的胡咏梅脾气有些急,但是她不动声色地打断话题,“厂长,我刚来的时候,瞧着隔壁的钢铁厂的采购员,来咱们轧钢厂打听消息。” 聪明人说话,只需要说半句就够了。 她这话一说,许厂长原先扯七扯八的心思,顿时淡了。 “钢铁厂他想做什么?” 他们这边好不容易和海岛部队搭上线,才刚拿到一批样品货,钢铁厂那群人,就跟有个狗鼻子一样闻了上来。 胡咏梅语气不疾不徐,提起旧事,“来我们轧钢厂还能做什么?您忘记了?去年过年咱们有一批慰问品,可是被钢铁厂给截胡了。” 本来,是他们轧钢厂提前和百货大楼订了一批慰问品。 结果—— 钢铁厂那边的采购,找了关系,加了价格,硬生生地把那一批慰问品给抢走了。 这也就导致,他们轧钢厂去年给工人们发的礼物,远远不如钢铁厂。 为此,还被同行好好奚落了一番。 这一场景,别说胡咏梅了,就是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记得清清楚楚。 果然—— 胡咏梅这话一说完,许厂长这个老狐狸,也不绕弯了,直接开门见山,“姜同志,这一批货,目前只供给我们轧钢厂了吧?” 姜舒兰看了一眼胡咏梅,她笑了笑,“当然,以我与胡姐姐的关系,不管任何时候,轧钢厂在我们海岛部队都会有优先购买权。”接着,她话锋一转,“不过,我们海岛部队是给轧钢厂了优先购买权,但若是轧钢厂这边不抓紧,我们海岛部队与首都别的厂子先签订了合同,那就只能说一声对不住了。” 温温柔柔的语气,却带着不容置喙的余地。 许厂长是老狐狸,看上了这批货,也确实是合他胃口,但是身为厂长,为厂子谋求利益几乎是习惯性的问题。 他之所以聊这聊那,就是不提后续的事情。 无非就是想要压价。 姜舒兰懂,胡咏梅更懂。 所以胡咏梅才抛出去了一个争抢鱼食的鱼,至于钢铁厂来没来人打探消息,还不是她嘴皮子一动的事情。 而姜舒兰恰巧又明白了她话里面的意思。 两人一唱一和。 这就给了许厂长,和在场的人一些危机感。 原先还想压价的许厂长,心里咯噔了下,面色却不变。 “姜同志,你和我们胡主任这么亲的关系,这要是先和别的厂子签合同,这让我们胡主任怎么看?” 姜舒兰笑了笑,“许厂长,您多虑了,我看在胡姐姐的面子上,给了轧钢厂优先购买的机会,但是轧钢厂不愿意,这我们能怎么办?毕竟,不能强压牛吃草不是?所以,这啊,还是看缘分。” 如今,是卖方市场。还有胡姐给她搭桥,她自然要稳稳占住上风。 果然—— 许厂长一听这话,面皮子抽了下,当即否认道,“我们轧钢厂没有这样的人。” 接着,把提前准备好的合同,从抽屉抽了出来,递给姜舒兰。 “姜同志看看这合同,要是没问题,我们就把后续的买卖给敲定了。” 第185章 姜舒兰看到那合同,心里才微微松了一口气。 她进来快一个小时了。 光水都给她换了三杯。 许厂长这个老狐狸,都不肯把合同拿出来。 还是胡姐在中间斡旋帮忙搭桥,对方这才有了紧迫感。 姜舒兰接过合同,细细翻看起来,当看到合同上面要的货物数量时。 她瞳孔缩了下,“水果罐头一万瓶,紫菜海带各一万斤,果脯五千斤,虾子鱼干五千斤。” 不要小瞧了这些货物,他们之前还进过一批样品。 而样品也是按照千斤起步了。 许厂长点头,“这是我们元宵节礼物的第一批货,后续,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我们都会陆续和海岛订货。” 这一次之所以定购这么多。 是因为他们轧钢厂的年礼比其他厂要差许多,打算在这次元宵节上找补回来场子。 姜舒兰嗯了一声,情绪已经平静了下来,“没问题,就算是海岛货物不够,看在胡姐的面子上,我一定会先给轧钢厂调货。” 许厂长要的就是这句话。 不过,他还有一点问题,他对旁边林主任使了一个眼色,谈价格这种事情,他来谈,似乎有些欺负人家小姜了。 林主任作为许厂长的心腹,自然是秒懂的,他跟着道,“姜同志,你看我们轧钢厂作为海岛部队这么大的订购商,不知道这价格,是否能够给我们便宜一些?” 虽然之前已经给得够便宜了。 但是人嘛,人心总是贪婪的,只有更便宜,没有最便宜。 对于价格这块,姜舒兰早已经和司务长以及雷师长,他们商量好了。 既然一开始就奔着首都整个市场去的,那价格肯定是固定的,不能给东家七毛,西家五毛,到最后伤的还是海岛的名声。 做生意不够诚信。 姜舒兰摇头,语气带着几分果决,“抱歉,林主任,这个价格已经是亏本的价格了。” “不能在便宜了,再便宜下去,连从海岛到首都过来的运输费都不够。” 他们海岛部队和羊城火车站签了协议,会有单独的火车车厢负责拉货,当然,这可不便宜。 林主任没想到姜舒兰这般果断,他下意识地去看许厂长。 这个时候,许厂长自然不会讲话了。 而胡咏梅也不能讲话,明面上她还是轧钢厂的人。 这个时候她讲话,不止把自己搭进去,反而还会把姜舒兰给搭进去。 林主任没得到示意,只能硬着头皮上,拿出采购往日的风范来。 “可是,我们轧钢厂订购的数量实在是多,你若是在这个基础上便宜一些,我们下次可以订购更多的数量。” 这是以数量压人,抛出诱饵,想让姜舒兰妥协。 姜舒兰没说话,而是直接从包里面拿出了一个调查表递过去。 这是她让周中锋抽空去首都各大百货大楼,供销社,以及副食品商店调查到的商品价格。 只是,之前她为了心中有数自己备着,如今,却拿出来堵轧钢厂人的嘴。 “许厂长,林主任,你们不妨看看这个调查表。” 姜舒兰站了起来,她走到他们平日里面开会的小黑板上,拿着粉笔写了下来。 “据我所知,首都这边百货大楼,供销社以及副食品店的水果罐头,批发价都要一块四一罐,而且他们的罐头还只是品种单一的苹果梨子橘子罐头。 而我们海岛部队的罐头,却是荔枝,芒果,杨桃这些稀有水果,且不说这些热带水果运输到海岛来的价格。” “咱们就只拿罐头说事,我们海岛部队的罐头给轧钢厂的价格是七毛一瓶,光这价格就比首都这边的罐头便宜了接近一倍。” “在这个基础上,你们若是还要让我们让价,这实在是不地道。” 许厂长和林主任看完调查表,两人脸色都有些尴尬,他们没想到,姜舒兰这个年轻的小同志,准备竟然这般周全。 “数量多——” 林主任垂死挣扎。 姜舒兰笑了笑,她收回粉笔,“数量多,我们海岛部队也供应不出来,所以数量多对于我们来说,没有太大意义。” “当产量不足的时候,别说您要一万斤,就是要一千斤我们也没办法。” 产量不足,这几乎是全国各个行业所面临的问题。 在这个计划经济的时代,什么东西都紧缺。 粮食紧缺,布料紧缺,这种罐头,鱼干,虾干,属于特殊食物,更紧缺。 这—— 大家都明白姜舒兰这话的道理。 “那罐头不能便宜点,海货总能便宜点吧?这天生的养的东西,无需成本。” 姜舒兰指着调查单,“许厂长,林主任,你们往后看。” “首都的干虾和咸鱼类的海货,属于紧俏货,不说海虾,就是干河虾,一斤都能卖到一块八,两块,至于咸鱼干,在冬天的时候,北方结冰,哪里有活鱼?可不就是全靠着鱼干过日子,这鱼干的价格,我不用说,各位都是首都本地人,应该是知道的。” “而我们海岛部队的货,还都是海货,海货有什么好处,就不用我来科普了,大家都是文化人,想必也都清楚,我就不说别的,就冲着吃海货不得大脖子病,我就问问许厂长,林主任,这干虾一斤一块二,咸鱼干一块五,价格高吗?” 比起首都当地的物价,当然是不高的。 不止不高,还相当便宜。 这下,不止是林主任没法还价了,就是许厂长也没法还价了。 他叹口气,“海岛部队找了小姜你来谈判,我看是找了个貔貅啊!” 只进不出的主。 姜舒兰笑了笑,“虽然在价格上我没法给大家便宜,但是货上我却可以给大家讨个优惠。” “每满一万斤的货物,我们白送三百斤。” 这—— 听起来似乎不多,还有些抠门。 但是,他们没把话听完。 姜舒兰,“这三百斤的货物,不走公账,不记录在册,纯粹私人物品。” 她看了一眼办公室,除了她之外整整是个人头,“就当是我姜舒兰,给在坐的各位一些福利,算是谢谢大家对我们海岛部队的照顾。” 这是贿赂吗? 算,但是也不算。 这是感谢的东西,在缘由的基础上,相送的东西。 在场的人,迅速交换了一个眼色。 三百斤东西,不走公账,不记录在册,他们比谁都清楚这中间的往来了。 分在他们的头上,也就是一人三十斤。 谁都有小家,白得三十斤的东西,可以过个好节了。 大家都有些意动。 唯独,许厂长脸色一板,一拍桌子,“姜同志,你好大的胆子。” 这话一说,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胡咏梅有些担心,刚要开口,却被姜舒兰摁住了。 她不止没有害怕,反而还笑了笑,“许厂长,这点东西,真称不上是贿赂,无非是我姜舒兰个人,给大家伙儿争取的福利,要是许厂长铁面无私,不要的话,那就当我姜舒兰没说——” 她既然开了这个口,自然是把许厂长为人给摸清楚的。 不可否认许厂长一心为工厂,但是水至清则无鱼。 这个道理,在场的人都懂。 就拿采购科林主任来说,他每年贪下的东西,别说三十斤了,就是三百斤都不止。 这—— 办公室的人下意识地去看许厂长。 有人轻咳一声,“厂长,这属于单位之间正常往来,您忘记了,咱们轧钢厂的供应商,每年也会给咱们厂子的干事们拜年的。” “咱们轧钢厂也会给上级领导部门,送一些年礼,当做人情往来。” 这都是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 说贿赂?真称不上。 这是双方单位业务往来的一种方式。 无非是混一个脸熟,图一个关系。 理儿是这个理,但是被自己人拆台,许厂长忍不住瞪了一眼,接着,转头看向姜舒兰的时候,已经是笑眯眯了,“小姜,这法子是谁教你的?” 东西不多,够不上贿赂,却足够让他们都记住小姜,以及海岛部队的好。 不出意外的话,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会和海岛部队合作。 姜舒兰眸光闪了下,“就是我们亲戚之间往来,要会提一些东西,互相拜访,说教真谈不上,许厂长,您严重了。” 都是千年狐狸。 谁也别想抓住谁的尾巴。 许厂长听完这话,忍不住感叹道,“这现在的后生不得了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厂长,您自己年轻的时候,还不是人尖子,说什么小姜。” 这不着痕迹地拍了一记马屁,许厂长心里舒坦。 在接下来签合同的时候,没有幺蛾子,一气呵成。 签完,还不忘朝着姜舒兰道,“小姜,既然你送了送一份礼,那我们厂子也不能薄待你,下午留下来,在咱们轧钢厂吃个便饭,顺带我跟你了解下情况。” “当然,听说你爱人和孩子也来了,都一起叫上吧。” 白得了人家好东西,不还回去,心里过意不去。 姜舒兰嗯了一声,知道这是场面的应付,她若是拒绝,就显得不给面子,不识抬举了。 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外面。 在周中锋掐着时间点,中间找了热水,给孩子冲了奶粉,但是这都过去两个小时了。 人还没出来。 周中锋把孩子交给了郭叔,正准备进去的。 办公室的门开了,一下子出来了很多人。 但是姜舒兰是其中最亮眼的一个。 周中锋迅速打开车门,迎了上去,“舒兰。” 姜舒兰朝着他笑了笑,接着,跟许厂长他们介绍,“这位是我爱人——周中锋。” 其实,不用姜舒兰介绍,许厂长他们一出来,就看到办公室外面停着的吉普车了。 在看到吉普车上的车牌号的时候,大家交换了一个眼色。 这小姜同志的夫家可不低啊! 京牌,吉普车,这两点,就足够让他们分析很多种东西了。 在看着周中锋挺括的面貌,不由得越发重视了几分,“周同志。” 许厂长率先伸出手,周中锋和对方握了下。 “中午我们厂子的人打算和姜同志吃个便饭,周同志一起来。” 周中锋拧眉,他没想到还有吃饭,不由得看向姜舒兰,姜舒兰朝着他点了点头。 周中锋想了想,这才答应下来。 这下—— 许厂长他们顿了下。 没想到,这周同志瞧着器宇轩昂,出生不俗,原来还是个妻管严啊! 第186章 轧钢厂作为首都十大厂之一,拥有的工人快上万。 所以,轧钢厂的食堂自然也小不了。 足足几百平方的占地,还分上下两层。 这会刚到五六点的时候,正是厂子内工人下班时间段。 不止如此,连带着从各个轧钢分厂过来学习的骨干,也都被组织了起来,头一天来是下午,人还没全部来齐。 所以,也没组织大家开会。 工会的人就领着来到的人,在首都轧钢厂参观。 这不,也是参观了一下午了,到了吃饭地点。 工会的干部,领着这一批人就去了食堂。 说来也巧。 这边分厂来学习的骨干们,和许厂长他们一行人撞上了。 这一撞上,自然是要打招呼的。 工会的李主任便领着人过去,挨个和许厂长他们介绍。 只是—— 邹跃华原本打算好好在许厂长面前好好表现一番的。 姜舒兰提前帮了胡咏梅,就意味着他们这边打算走胡咏梅的路子,失败了七八成。 邹跃华和邹阳商量后,若是有机会,当然是在厂长面前留下好印象是最好的。 这算是直达天庭。 原本,邹跃华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也在肚子里面打了一遍又一遍的腹稿。 再加上不俗的外表,以及上辈子做首富的气势,他在这群外来的分厂骨干里面,还真算得上是鹤立鸡群。 他也确实引起了许厂长的注意。 许厂长虽然是个副厂长,但是主管厂内的杂事,就顺口问了一句,“李主任,这位是?” 李主任刚要介绍邹跃华。 结果—— 邹跃华看到了姜舒兰一家四口,两个大人一人抱着一个孩子,姜
相关推荐: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我在末世养男宠
玩笑(H)
岁岁忘忧(完结)
小寡妇的第二春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芊芊入怀
游戏王之冉冉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认输(A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