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找她闲聊,打她抓了强子的奸后每天什么也不干,有饭就吃,困了就睡,心不舒服就骂男人,骂够了就出来闲逛,顺便给杜桃花那本就已经臭大街的名声上再添上两笔。 许彥升自打她来了后就一直在院子里收拾,难得让坐了一个来小时的杜巧玉有些不好意思。 “我啊还是走吧,瞧瞧你家那位,这一上午的就一会儿没闲过,哎,你就是命好,嫁了个好男人。” “瞧你说的,强子差哪里了,能干,人又机灵,还挺纵着你的,你啊就知足吧。” 杜巧玉:“是啊,他可能干了,能干的都过分,我确实要知足的!”那语气里满满的嘲讽味道让宁月想听不出来都不行。 “我听着你这话里怎么一股子怨妇味儿呢?怎么,和强子吵架了?” 杜巧玉和别人是绝不会说实话的,包括亲妈在内,毕竟,那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和一个人说了,就能传的满村子皆知,她还要脸呢! 可宁月不一样! 她知道,无论她和宁月说了什么宁月都不会传出去。 “强子那个没良心的和杜桃花那贱人搞在一块儿,被我当场抓到了! 你说他是不是特能干?” 宁月震惊脸! “你,没开玩笑吧?强子可不像是那么没脑子的?” “谁知道杜桃花给他吃了什么迷魂药呢!” 杜巧玉说出来后,觉得憋闷了好几天的胸口终于舒服了一些,“你一定会想,我为什么不和强子离婚? 我怀上了,还不到两个月,而且即使没有孩子我也不会离,离了就称了杜桃花的心,我就是要占着这个位置,让她永远也翻不了身。” 她知道自己现在怀孕了,强子又是真的做错了事,所以无论她怎么作,洪家人都对她容忍度超高,毕竟,如果她真的和强子离婚,强子很可能就会和杜桃花凑一块去,她那个好公公宁愿看着她作,也不要儿子和桃花那个破鞋扯上关系。 那她就借着怀孕的这十个月让他们形成习惯,以后不管她做什么,他们都不敢出来指手画脚。 旁人的家事,宁月不发表任何意见,但强子在她心目中的形象算是直接跌到了谷底。 …… 接下来的时间,两口子正式进入工作状态,十六学校开学,因为去年宁月所教班级的成绩太过优异,镇小的黄校长又来了一次,结果自然是无功而返。 正月十八,大丫生了个大胖小子,九天的时候,宁月随家人一起去了大丫家,孩子长得白白胖胖,跟别人家过了满月的孩子似的,一看在他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没少吃好东西,田宝芬一直在闺女家住到满月才回来。 到了二月中旬,骆家的事也终于有了结果。 骆家遭逢巨变,骆保兴可能是受的刺激太大,判刑前没多久心脏出了问题,直接死在了牢里,连医院都没来得及去。 骆雨淮因犯了强奸轮奸罪,被判了死刑,而骆雄的罪算是最轻的,被判了十年。 骆雄的大儿子怕被家里牵连工作不保,不得以和骆家断绝了关系,这样倒是避免了他被离婚的命运,但从此在岳家再也抬不起头来了。 骆夫人起初还去跑关系,大院的几家有份量的人家几乎都被她跑遍了,包括她大儿子的岳父那里都没少去。 她说她家老骆是被许家诬陷的,说她公公是被冤枉的,说她儿子那些事都已经给了赔偿了,说到最后那些人看到她直接连门都不给她进了。 许家的事儿闹的可不小,谁不知道是骆家先算计的许家,许家的孙媳妇气不过才当场举报他们家的,这事儿都板上钉钉了,她还要颠倒黑白,当别人都是傻子呢。 一夜之间从天堂跌落地狱,不仅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抄走了,连家都被封了,骆夫人想回家拿些衣物都不行,只能带着女儿在外面租了间房凑合着过。 可以说,骆家一夕之间就败落下来,也因为这件事,那些有些小心思的人家也再不敢把主意打到许家头上,许家这才算彻底的排除了隐患,躲过了上一世的命运。 …… 第234章 桃花以为和强子睡了一回,就能让大队长对她手下留情,做些稍微轻松一点的活计,然而她平时根本找不到和强子说话的机会。 因为有强子的地方就会有杜巧玉出现,每回强子敢看杜桃花一眼,杜巧玉就会朝强子身上挠,几次下来,强子一看杜桃花出现就会逃也似的离开,气得杜桃花半点办法也没有。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了开春春种的时候。 分配活计的时候大队长把最累最遭人嫌的活计交给了她! 杜桃花直接将手中的镐头扔在了地上,满脸怒气的质问大队长:“大队长,凭什么让我去做?” 杜桃花气的肝疼,但她还是不认命,“反正挑粪的活我不干,你要不给我换个活儿我就去公社举报……” 大队长就那么眼神冰冷的看着她,杜桃花没想到大队长的反应会是这样的,难道他都不怕她说出强子和她私通的话吗? “说啊,怎么不说了?不想挑粪是吧?那你就去牛圈马圈猪圈,我会不定时查看,有一点点收拾不利落的地方,你就等着挨罚吧!” 他身为大队长在村里子的风评还是挺不错的,从来没借着自己是大队长的便利收拾过任何一个人。 但杜桃花让他破例了,这女人实在是让他厌恶至极! 为了不让她恶心到自己一家,她还是老老实实的去打扫各种粪吧。 …… 从此以后,杜桃花就过上了每日与粪相伴的日子,但她心里还是充满着希望,只等着再过三年许彥升带着宁月去西北,然后两人一起死在那趟火车上。 她甚至故意忽视了宁月过年的时候曾经随许彥升回过京城,她不止一次催眠自己她重生的威力没有那么大,不可能让许家人逃过一劫。 宁月就要死了,就要死了…… 然而 73年过去了,74年过去了,75年,也过去了,宁月和许彥升还在小学里教书,两口子的感情还非常的好,哪怕他们连个孩子都没有。 直到这一刻杜桃花再也骗不了自己,许彥升没去西北,那就说明许家根本就没出事,而宁月被她亲手推着嫁进了京城的豪门! 枉她还自鸣得意沾沾自喜,却是为她人做了嫁衣裳! 杜宁月果然就是来克她的! 这一刻,杜桃花的恨意填满胸腔,明明她都重生了,对了,她还曾经拥有过一个系统的,她明明该是天选之子,但现在,她不仅什么都没有了,活的还连条狗都不如! 她的人生怎么就成了这副样子? ……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七七年秋,高考恢复的消息通过报纸收音机等等渠道迅速传播开来,小小的红果村一下子就沸腾起来,知青们原本已经认命的心一下子就活了,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弄来复习资料,没日没夜的苦读,只希望通过这次的高考回城,离开这个让他们流尽汗水和泪水的地方。 杜家的几个孩子也不例外,大江已经毕业一年多,小河和二丫今年也毕业了。 宁月早早的就让大姑子在京城邮了几套《数理化自学丛书过来》让三个孩子做,而且还负责每天帮他们检查作业附带讲解。 一开始大江很不理解,都毕业了,还做题还学习,有什么用? 可一听到高考恢复的消息,他们都有考大学的机会,瞬间明白了小姑这么做的用意。 为了能考上大学,他们全都拿出头悬梁椎刺骨的劲头,几乎日日做题做到深夜。 许彥升看出她也想要考大学,因为这几年她一直没停下学习,她的书桌上一直放着高中的教材,他自然也就跟着学。 从有确切的消息下来,到高考那天,总共不过四十天,可想而知那些迫切想回城的人会有多么努力。 12月7号,杜家的两代五人一起进了高考点。 张大梅亲自来县城送考,从孩子们进教室开始,她的心就一直提着,这样的心情,她整整经历了三天。 然而,高考结束后,她的心情也就放松了几天,接着又害怕自家的几个孩子收不到录取通知书,整个人焦虑的不行。 好在,高考结束的一个多月后,杜家先后收到了五封大学录取通知书,考上的还都是京城的大学。 这五封通知书引起了整个红果村的轰动,杜家整天人来人往的,串门的都要把家里在的门槛踏平了。 而宁月拿到通知书后就跑到镇上给已经回城的柳教授和陈教授打了电话,这两位在恢复高考前身上的问题就查清了,还被调回了城,而且也恢复了工作,“老师我的通知书拿到了。” 电话是柳教授接的,“哈哈哈,我知道,你的通知书是我亲眼看着发下去的。什么时候来京城?” “我们收拾收拾就过去,到了京城再给您打电话。” 柳教授开心的道:“好,那老师在京城等着你!” 挂断电话,柳教授对丈夫道:“咱们家那些被查抄的家产说是年前就能还回来,可这都要过年了也没动静呢,开了年儿,你想着去催催。” 陈教授道:“你急什么?早一天晚一天的……” “看到老刘那副瘦的皮包骨的样子,我就心里直抽抽,这几年在乡下,要不是有那孩子和老耿的照顾咱们不定能不能活着呢。 东西早点拿回来,咱们就能早点把那套小院子过给那孩子,呵,至于那两口子,我什么都不会给,不打死他们就是我对他们最后的仁慈!” 老刘是他们之前的同事,恢复高考后他也被调回来了,但受的迫害太深,身体被糟塌坏了,现在还在医院住着呢! 陈教授手上的茶杯往桌上一放,“前两天,明伟来找过我……” 柳教授原本都拿起书来准备翻看了,闻言立刻坐正了身子,“怎么,你心软了?” “那不可能!我这儿不正说呢吗?他来找我,说是孩子病了家里没钱,想和我借点,我一听就知道他是打咱那些工资的主意呢,直接把他怼回去了!” 第235章 他们回城之后,其它财产还得走程序,但已经补发了一部分工资,也是为了方便他们能早点参与到工作中,没想到,他那个早就和他们断绝关系的儿子竟然第一时间就找了来,还想和他借钱,真是想得美! “这还差不多。”柳教授满意了,她满是厌恶的道:“从他媳妇举报我,他急着和我断绝关系那天开始,我就当他死了,我的东西哪怕糟蹋了、捐了、扔了都不会给他们两口子一个子儿。 在乡下那几年,要不是有宁月时不时的给咱送米送面送各种肉,说不定咱们俩早死在那间小黑屋里了,等他们两口子来了京城,咱就把那套小院子给他们。” 陈教授点头,七年的时间足够让他们夫妻看到宁月对他们的真心,包括彥升那孩子,都是真心对他们的,自家的东西留给宁月他是一点意见也没有。 嗯,过完年他就去相关部门催催去。 宁月还不知道,她还没进京城就有一套房子等着她呢,在家里过完了年,两口子整理好要带的东西,带上三个侄子侄女提前了几天到了京城。 宁月大学选了建筑专业,为啥选建筑呢? 因为她准备在混沌珠里造一座房子,而且这个行业还是很适用的,以后不论到哪个世界应该都能用得到。 大江选了会计专业,小河选择了资源堪探专业,二丫对做衣服比较有兴趣,就选了服装设计,许彥升带着三个孩子在京城逛了几天,直到学校开学才将人分别送去了各自的学校,然后两夫妻才去北大报道。 大学的生活忙碌而又充实,哪怕是在同一个城市,宁月也不能时常与侄子侄女们碰面,放假的时候三个孩子为了能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都留在京城打工,然后,又隔了一年,三丫四丫也考上了大学。 到八二年的时候,连三泉都参加了高考,不过也不知道是这孩子在宁月跟前时间短管理没到位,还是他真的志不在此,三泉并没有考上大学。 高考成绩出来没几天,宁月就接到了林国盛的电话。 “三哥,有啥事你就说。” 林国盛憋了好半天才道:“小妹,你看大哥家和二哥家的孩子都有出息了,可我家的三泉,死活要当厨子,我想让他复课一年,他是怎么劝也劝不听……” “那三哥你是咋想的?” “三泉既然想学厨艺,我想托你打听打听,给他找个好师傅。” 宁月道:“行啊,这个没问题,我这边还真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但他户口什么的都得转过来,要不然很多事都不方便。” 王姐出事后,许家没了做饭的人,老爷子又吃惯了宁月做的吃食,嘴巴那叫一个刁,然后就被他踅摸到一位御厨传人林大厨,原本林师傅是不答应来许家做饭的,毕竟形势不好,他这位御厨传人都不敢做菜了,生怕被整,只安安心心的在食品厂给人看大门。 但,老爷子深谙攻心之道,做厨子的哪有不爱美味的?他把宁月的那盒茶叶往外一拿,就那么一泡,林大厨就成了老爷子的专属营养师。 当然了,他只负责做一日三餐,工资可要比看大门儿高多了,除了工资还要额外给他一斤茶叶。 当时老爷子还挺为难的,悄悄给孙子打了电话,许彥升和宁月一说,宁月很爽快的就答应了。 不就是一盒茶叶吗?能让老爷子吃的舒心一些,她有什么舍不得?就当是他们两口子在老人跟前尽孝了! 然后,林大厨就一直干到了现在。 “行,我给他转,只是,他去了住哪儿?” 宁月今年就要大学毕业,因为有老师的推荐,她肯定是要留在学校教书了,许彥升准备和白川他们做生意,三泉要是来了,就只能住在两位老师硬塞给她的房子里,可这么一来,她就不方便照顾他了。 “你把咱爸妈的户口也顺便转过来,我在这边有一套小房子,离我大学这边挺近的,我不在家的时候爸妈还能照看一下三泉。” 单让张大梅老两口子进京生活,他们肯定是不愿意来的,故土难离,他们还就真舍不得自家那一亩三分地,可是为了照顾小孙子来京城那就不一样了。 为了孩子好,老人家是什么都能舍的。 所以这事儿基本能成。 “还有一件事想问问你的意见。” “三哥你说。” “小妹,去年杜桃花跑了,今年五月的时候回来过一趟,整个人都变了副样子! 听说,她跑去了南方,就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成了万元户。 三泉和他们几个哥姐都不一样,选了个没出息的行当,不说练厨艺可能十年八年都出不了师,就算出了师他又能挣几个钱? 我想着,杜桃花一个女人都能成了万元户,我,我也想去试试!” 宁月被惊的不轻,杜桃花不会甘心认命她早有预料,但,三哥却因为杜桃花想做买卖了,这是她从来没想过的! “那,三哥你有什么计划吗?” “啥计划不计划的我也不懂,但我想着,得先去南方看看,看看到底什么买卖会那么赚钱,看过之后才能说准备干啥。” “那嫂子同意你做买卖吗?” 杜国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你也知道的,咱家还没分家呢,我们手里有俩钱也有限,她说就依着我让我折腾一回,都赔光了就让我死心!” “那咱爸妈呢?他们知道吗?” “妈说让我和你们两口子说说,你要是点头,那就能干。” 宁月还能说什么?她要说不行这不是拦着三哥发财吗? 谁不知道这个年代遍地都是黄金?只要人不太蠢,把南方的东西运到北方稍加个价就能赚钱,不说暴富,小康还是没问题的。 可光点头还没用。 “那你和三嫂一共攒了多少钱?” 杜国盛憋了好半天才憋出一句话,声音小的隔着电话宁月差点都没听见。 “78块5毛3.” “多少?” 杜国盛加大了音量,“ 78块5毛3.” 宁月直接朝天翻了个白眼。 “少是少了点儿,所以我想和,和你借点。” “行,你想借多少?” 第236章 杜国盛寻思了好半天才道:“就,先拿五百吧。” 宁月:……五百块钱能干啥?都不够费事的。 “这样,你先帮爸妈和三泉跑户口的事,跑完了你把人给我送来,到时候咱们再说。” 杜国盛“哎”了一声,“那我这就去给爸妈和三泉办户口,该咋办我也不知道,兴许要耽搁些日子。” “咱又不急,你办就是了。” 杜国盛从公社回去就和张大梅说了这件事,本以为他怎么也要劝上几句,没成想,他一说完老两口就点了头,“行,那我们就去京城给你看着三泉去。 那啥,晚上你把大队长请家来。” “请大队长干啥?” 能干啥,当然是分家了! “让你去你就去,哪儿来的那么多的话。” 杜国盛被亲妈怼了一句也没生气,嘿嘿笑了一声就去办事去了。 等晚上大队长来了以后,张大梅把家里人全聚在一起,齐里卡嚓就把家给分了,“房子西边那三间给老大,我们这三间,给老二,老三住的那三间就还是他的。 老二家的房子没厢房,分完家后你自己盖,公中给你出100块钱的材料费。 各屋的东西归各屋,农具平分,厨具平分,你们都没意见吧?” 三个儿子齐齐摇头,分的公平公正的,他们能有啥意见? 见儿子们都没说啥,张大梅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个装钱的匣子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账本,“咱们家能攒下多少钱你们心里多少也都有点数,每年队上分的那些只占了小头,而且还有家里的各种开支,根本剩不下啥,匣子里这些基本都是你们妹妹给的,每回家里的进账花销我都记下来,你们要是不信自己拿着账本去看。” 账本交给几个儿子,意思是让他们看一眼,可转了一圈,账本谁也没翻。 “还看啥看,妈您说的我们都信,这些年,小妹可是帮了家里不少,咱们心里都清楚着呢。” 张大梅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并把账本收了起来,“既然你们都清楚,就没啥说的了。 钱分四份,我们老两口子一份儿,你们哥三一人一份,但得先把老二盖厢房的钱拿出来。” 钱也就这么分了,每家258块钱,不算多,但也真不少了。 然后大队长来了一趟,就写了一张分家单。 杜家就这么轻轻松松分了家。 迁户口的事,前前后后办了半个多月终于办好了,拿着所有手续,杜国盛带着老爹老妈和儿咂就进了京。 火车一到站,宁月第一时间就看到了杜家四人组,“爸妈,这一路上累坏了吧,我帮您拿东西。” 张大梅拎着包袱就躲开了,“累啥啊?一点儿都不累,你妈精神头好着呢!东西也不沉,自己拿就行。” 三泉已经长成了大小伙子,见到宁月未语先笑:“小姑。” 宁月拍了下三泉的肩膀:“走,跟小姑回家。” 一说回家张大梅就紧张,“你在京城真有单独的房子啊?” “我还能骗您吗?这两天我和您姑爷才把房子收拾好,保证您住着舒舒服服的。等以后有商品房了,我再给您买套楼房住!” “妈呀,听听你这口气,买房跟买大白菜似的,反正你敢买我就敢住,我就是跟我闺女享清福来了,咋舒服咋是!” 许家人知道亲家来了京城,第二天就在国营饭店定了一桌聚了个餐,亲家见面气氛很是融洽。 老爷子觉得杜家人有农村人特有的淳朴与正直,虽然没什么文化但脑子清明。 不说别的,两家结亲这么多年,杜家从没和许家提过什么要求,更没像别人家的亲戚那样闹过什么幺蛾子。 最关键的是孙媳妇儿太给他们家长脸了,四年前直接考上了北大,当时在大院里可是轰动一时啊,原本那些说他孙子找媳妇太随便的人也都闭上了嘴巴。 而且这个孙媳妇特别的勤快懂事,每次周末回家手上从来没空着过,还会抽空下厨满足他们这些长辈的口腹之欲,老林虽然做菜的手艺不错,可他们就是觉得孙媳妇儿做出来的吃食比较合他们的口味。 要说唯一的不足的地方也就是两人结婚这么多年没生出一个孩子来了。 好在,楚颖虽不善言谈,和家里人也不太亲近,但是她嫁给彥杰十年,就生了四个孩子,反正他们许家不缺孩子,所以他们这些长辈从没催过小两口。 …… 杜国盛当初说要和宁月借五百块钱拿着去南方做生意,宁月直接给他拿了两千块钱,杜国盛比两个哥哥脑子稍微活泛一些,他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从南方弄了一批衣服回来,没用两天就在老家的县城全卖光了,一趟就挣了小两千。 赚了钱胆子也就大了,第二次他干脆和宁月又借了五千块钱,并承诺宁月:“生意算是咱们哥俩的,你拿本钱我出力,咱们赚钱了一人分一半。” 宁月不收都不行。 …… 许彥升和白川几个合伙去了鹏城,整整一年时间才回来,宁月下课出来一眼就见到了明显瘦了一圈的男人。 “什么时候回来的?回来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我好去接你。” 许彥升看着越发漂亮的女人眼中满是思念与渴望,他快步上前,拉住宁月的手,“不想辛苦你,先回家吧,有事和你说呢。” 宁月是留校任教,学校是给她分了一间单身宿舍的,不过面积不大,一个人住,不开火的话,倒也住的开。 但显然,许彥升说的回家,并不是回她在学校的宿舍。 他拉着宁月的手就朝停车的地方走,那里正停着一辆不知道他从哪儿开来的绿色吉普车,打开副驾的门,将宁月扶进车里,车门很快便被甩上了。 紧跟着男人上了主驾,车子离开了学校。 车上的两人都没开口,宁月侧头打量着自己的男人,三十出头的年纪,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细微的痕迹,但并不影响他的容貌,反而给他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气质,让他变得更加的成熟有魅力。 男人感觉到身边的女人注意力全在他的身上,唇角忍不住微微弯起,“看什么呢?” “看你,为什么越老越帅!” 第237章 男人不悦的“嗯?”了一声,“我很老?” 宁月故意逗他,“三十多岁了,还不老吗?” 许彥升抓住她放在腿上的手轻轻捏了捏,“你爷门永远十八,离老还早着呢!” 他的掌心干燥而又炙热,烫的宁月脸颊泛红,车里的气氛突然变得暧昧起来,接下来两个人谁也没有说话。 车子飞速驶回家中,这会儿老爷子去找老伙计闲聊还没回来,父母还在上班,许彥升拉着宁月就上了二楼。 宁月几乎是被许彥升一路拖回了房间,紧跟着房门被砰的一声甩上了…… 三十多岁的男人精力正是旺盛的时候,又素了一年,那真是可着劲儿的折腾。 好不容易等他折腾完,楼下就有动静了,宁月套上衣服就要下楼,却被许彥升一把扯了回去,“你要去哪儿?” “爷爷回来了,我下去看看。” 许彥升的表情立刻变得幽怨起来:“我一年没回来,你就一点也不想我?从咱们结婚开始,这次是分开最久的
相关推荐:
邻家少妇
朝朝暮暮
爸爸,我要嫁给你
炼爱(np 骨科)
蛇行天下(H)
女儿红
[综漫] 成为叛逆咒术师后攻略了哥哥同期
大风水地师
将军男后(修改版)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