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做事最是慷慨激烈。他却不愿意与唐垧争论,只向赵顼说道:“陛下,臣言尽于此,陛下英明,自有决断。”说完便退到一边,不再说话。唐垧不料遭石越如此轻蔑,气得满脸通红却又无可奈何。 赵顼沉着脸想了好久,忽然叹了口气,默默起身离去。一场欢欢喜喜的大宴会,竟就此弄得不欢而散。 石越满腹心事回到赐邸,刚下了马车,就听石安来报:“公子,有一个姓潘的客人来拜访,他一定要等您回来,小人已让他在客厅等候。”一面递上一张名帖。侍剑接了过来,递给石越,却见赫然上面写着:“真定府潘照临字潜光”。 石越心里一动,连忙往客厅赶去,见潘照临端坐在那里,慢慢品着茶。 “潘兄,久等了。” 潘照临起身微微笑道:“尚书省赐宴,不应当结束这么早,石公子难道是偷着跑回来了吗?” 石越一句脏话几乎冲口而出:“赴的什么鸟宴。”话到嘴边突然警觉,便只微笑摇头,一面招呼潘照临入座。 潘照临察言观色,知道多半有什么事情,却不方便开口。因正容说道:“石公子,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我潘某人这次是诚心投靠你而来的。” 石越吃了一惊:“投靠我?” “不错。”潘照临斩钉截铁地回答,眼中突然间精光四溢。 “可我无权无势,一个白水潭山长而已,而观潘兄之才,绝非凡品。潘兄可是想我将你荐于皇上面前?”石越觉得这个潘照临行事未免太出人意表了,就算他自己,也不会自恋的以为这时候以自己的权位,值得什么人来投靠自己。 “非也,若想要功名,易如反掌。我自束发起遍览诸子百家,三年之后学纵横之术,五年小成,其后游历天下,已近十年。那富贵于我,全不足道,一生抱负,就是想成就一番大功名大事业,然而苦无贤主得辅。” “你这话太大胆了吧?当今皇上,就是明主。”石越作色道。他听潘照临出言犯忌,心中不免有所忌惮。 潘照临却毫不在乎,继续说道:“今上自然是英主,能简拨王安石,那是有励精图治之心。然而一部青苗法,就搞得天下纷纷扰扰,均输、助役诸法,更是弊病百出,较古之明君,颇有不如。观其用人,则老成稳重之辈不得用,所重用王安石、吕惠卿,或志大才疏,褊狭专任,或口蜜腹剑,其心可诛,故此皇上虽有求治之心,却终不能致太平之世。” “你如此非议重臣,何不自己一纸对策,叩阙进言,匡扶社稷?拿这些话在我面前说什么?”石越半讽刺半质疑地问道。 “石公子有见疑之意,还是真的糊涂?”潘照临毫不客气反讽回来,“王安石被重用,是他负天下大名三十年,兼有韩、吕世家之助的结果,我潘照临便是入朝,最多不过一馆阁,怎么可能和王安石争一日之短长?方今之世,可以和王安石争衡的,除开石公子,又能有何人?可以引大宋开创万世之基者,除石公子,又有何人?” “你未免太高看了我了,我不过一个学院的山长而已。”石越听得更是惊心,掩饰性地喝了口茶,暗暗观察着潘照临的神色。 “潘某游历天下近十年,岂会随便找个人托付一生抱负?我在杭州就读到石公子的大作,其见识高绝,非常人所及,故有意来京一晤。当时还只以为石公子不过是个有见识的读书人。但其后我在潘楼街辗转打听,石公子每本书刊发的时间,在何种情况下刊发,我都查得一清二楚。唐甘南去江南办棉纺行,桑俞楚在京师办印书馆,石公子亲办白水潭学院,其中种种发明,让人拍案叫绝。而这每一本书出书的时间,其中都有深意焉。”潘照临似笑非笑地望着石越。 石越轻轻呷了一口茶,笑问道:“我能有什么深意?” 潘照临笑道:“心照不宣而已。”停了一会,又说道,“石公子,高手布局,自与旁人不同,而花如此多的心血与精力,其志绝非做一个学院的山长吧?皇上对石公子宠信方隆,借用王安石的一句话:此大有为之时也。” 石越心中暗暗嘀咕:这个时候,自己应当不值得谁花这么大的力气来陷害自己。而且这个潘照临的见识,自己也是感觉得到的,用这样的人来陷害自己,未免太大材小用了。想通这一节,怀疑之心渐去,心里拿了主意,便笑道:“那么敢问潘兄的抱负又是什么?” “内革弊政,外逐强敌,有机会一展胸中所学。”潘照临淡淡的说完,又恢复了那睡意迷蒙的样子。 石越淡淡的一笑,道:“却不知大宋国内有何弊政,对外又要如何驱除强敌?天下大势,还请潘兄为在下言之。” 潘照临用手指醮了点水,在桌子上一边画一边说道:“今日国家之害,有旧害,有新害。旧害者有三,冗兵、冗官、财赋聚于京师。新害者,新法也……”当下侃侃而谈,纵论形势,石越不住地点头称是,暗叹这等人才,竟然史册无名,可见各朝各代,不知都有多少贤才被埋没掉。 二人都是寂寞已久,潘照临一腔才学,却没有人识货;石越明明知道历史的走向,却恨不能警醒世人,这时候两人相遇,彼此都有知己之感。从此潘照临便入了石越幕府中。 名分既定,石越便将白日在集英殿发生的事情说给潘照临听,因道:“圣意难料,我在朝中根基不稳,贸然介入朝政,虽是事非得已,也颇觉后悔。” 潘照临细细想了想,笑道:“无妨,公子今日所言,虽然表面看来,是新党旧党都得罪了,其实却不然。公子立身朝廷,此时不宜得罪王安石,然而又不能不偏向旧党,否则孤立无援,日后无以制衡王安石。今日所说的本是至理,如旧党中司马光、范镇、苏轼等领袖人物,都能知道公子深意,传到韩琦、富弼、陈襄耳中,肯定也会表示赞赏的。王安石虽然喜欢逆我者亡顺我者昌,但公子与王安礼、曾布交好,兼之圣眷正隆,公子亦无公开反对新法之意,王安石断无就此和公子势不两立之理。 “而最重要的
相关推荐:
虎王的花奴(H)
神秘复苏:鬼戏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秘密关系_御书屋
NTR场合_御宅屋
交流_御书屋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白日烟波
万古神尊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