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从此中国的科学家们不再用全部精神致力于解决一个个的技术问题,而是开始去总结发现科学理论,再以理论来指导技术的创新――这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学习过“石学七书”,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只是知道了一些“杂学”,看起来并无用处,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在科学领域达到一定高度的人来说,无疑是让他们眼前豁然开朗。 但是石越始终只是一个文科生。七部书中,《算术初步》略好一点,也不过是初中的水准;而《几何初步》就实在太简单了,号称为“书”,可全书不过一万字,只讲了一些简单的公式;《物理初步》也不过是初中的部分理论;最糟的是《化学初步》,完全就是一本理论书,石越根本记不住那些分子式,只好在书中罗列各种理论与化学现象数十条,提出各种问题近百个,篇幅不过两万多字,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看懂;《地理初步》最引人为注目的是提出了地圆说,这在中国倒并不会导致迫害,远在汉代,对此就有不少假说,只是人们相不相信,却要另当别论――《地理初步》的确也经常被人们当成第二本《山海经》来读;《生物初步》中,为了避免太大的麻烦,石越没有说物种起源,只是介绍了化石的作用,又讲了一些人体的构造之类――这是最难写的一部书,顾忌之处,实在太多了;最好写的一部书则是《逻辑初步》,是一本纯粹的哲学书。 石越在“石学七书”中,毫不客气的使用了大食数字与字母文字。这两者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大宋的出版物里,为此石越不得不特别写了一个“凡例”,对此做出详细的解释。这个凡例的字数竟比一部书的内容还要长――虽然用字母文字表达不是没有办法可以替代,但是石越毕竟是受现代教育,让他改成另一种东西来解释一些公式,他本来就不太明白的理科头脑肯定会更糊涂,何况引进一些符号文字,并不是一件坏事。只不过后来大食数字和字母文字的命运迥异,前者很快就被广泛采用,后者一直只有一些精英阶层做学问时才用。 在六月的夏日出版的“石学七书”,并没有引起很大的轰动――人们已经慢慢习惯了石越带来的一个个的惊奇。关于他的种种谣言开始流传在市井之间,最好的说法说他是“文曲星转世”,所以这么年轻有如此好的学问,连皇帝都两次征诏他;而最坏的说法说他是一个大骗子,他骗了一个垂死的学者的文稿,然后刊发于世,骗取名声,所以皇帝征诏他不敢应诏,是怕露了马脚……不过“石学七书”依然在比较小的圈子里引起了注意,大部分赞扬的评语都是从这些小的圈子流传出来的。也有不少读书人明明看不太懂,也要买几本回去充充门面――当然,《地理初步》和《生物初步》、《逻辑初步》例外。不出石越所料,《地理初步》只有少数人识货,大部分当成海外奇谈来看,真正的《山海经》宋代版!《生物初步》引发的结果则是惊奇,人的心只是供用血液的?我们是用大脑思考?这实在有点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逻辑初步》在有学问的人眼里,被认为是“虽则不无道理,然亦名家之言矣,略胜古人,非正道之学”。这三部书正是导致“石学七书”又被称为“杂学”的主要原因。 但不管怎么样,朝廷在六月下旬明诏天下,以后公文、考试必须采用“标点符号”,允许使用“大食数字”记数,都是对石越某些倡议的认可。而紧接着对石越的第三次征诏,也不能说完全与“石学七书”的刊行无关。 石越却依然毫无新意的用一个老理由拒绝了这又一次征诏,完全不理会诏书中皇帝对他这个已经用了两次的理由进行了委婉的批评。 “这个石越真的不想做官?”年轻的皇帝未免觉得有点奇怪,才二十多岁就不想做官,实在少见,不过朝廷也极少征诏过二十多岁的“茂材”。 “陛下,臣不敢妄说,只是石越断非无意功名之人,否则不会在半年之内,刊发着作十本。”王安石其实很理解石越,想做隐士的话你出什么书呀? “那为何又不愿接诏?”赵顼更加奇怪了。 “依臣妄自揣测,或者是对茂材制科不以为然。”王安石不负责任的说道。 “何以见得?”赵顼有点不快乐,茂材制科都不来应试,你石越又不是身有功名的人,难道想要我直接给你官职? “这个臣也只是揣测。” 石越三拒朝廷制科的征诏,半年内十部书的刊行于世,终于让他名噪天下。 石越对于自己成为大宋的名人显得宠辱不惊。 “石学七书”出版之后,他的日子就渐渐悠闲。唐棣等人陆续放了外任,一个个到地方上任去了,他除了和桑充国谈谈学问,问一问印书坊的情况;便是与苏轼、王安礼、曾布等人把酒言欢,纵论古今;又或者在家里陪着桑梓儿品评诗词丹青……总之熙宁三年的七月,除了天气热一点之外,实在是石越过得最惬意的一段时光。 桑俞楚也非常高兴,因为家里出了进士,又住着一个石越,他如今的身份地位早已不同往日――有几个商人家中接钦使都接过三次?虽然他讲究喜怒不行于色,但是心中却也不免暗暗得意。不久他又接到唐甘南来信,说他在杭州一切顺利,那边的地方官也知道他唐家出了一个进士,唐棣和石越关系非常一般,石越又是皇帝屡诏不起的人,若有一天大用,那肯定是显宦,因此谁也不愿意这时候得罪唐家――加上唐甘南颇知上下打点之道,隔三差五各个官员都有礼物送到,自然更是对一切大开方便之门。唐甘南又在信中询问桑氏印书馆的情形,问他是否有意在杭州开设分店――不过这事还是要先听听石越的意见,无形中众人都开始唯石越马首是瞻了。 把唐甘南的信给石越看了之后,桑俞楚问道:“贤侄之意如何?” 石越略一思忖,说道:“江南读书风气日炽,印书坊也特别多,竞争定然激烈,这事还是给二叔自己处置吧。
相关推荐: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村夜
将军在上
交流_御书屋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