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有特殊渠道,能提前接触一些小道消息。 比如…… 之前李天明突然莫名其妙的将村里的钱,分到了社员们的手里。 然后没过多久…… 现在,李天明说国家有意要重启暂停10年的高考。 这个消息就算没有十分准,恐怕也有八九分了。 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国家的高端人才,郄国良等人自然更加清楚,知识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像现在这种通过推荐上大学的选材方式,虽然可以保证政治上的先进性,但是对于人才选拔而言,简直…… 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出身,政治背景,成了一个人能否接受高等教育的评判标准,文化基础反而变得无关紧要。 “荒唐,太荒唐了!” 吴月华提起这件事,又管不住自己的嘴了。 “老吴,小点儿声吧!” 李爱华劝了一句。 “我为什么要小点儿声?” 吴月华也没少喝。 “这里是李家台子,要是在这里,我都不能痛痛快快的说几句,活着也太憋屈了。” 之所以选择回李家台子养老,就是因为,吴月华觉得在这个小村子过得舒心畅快。 见吴月华还要说话,孙嘉璐连忙提醒。 “月华,别给天明惹祸!” 呃…… 吴月华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再开口。 李天明前段时间有多难,他们都是亲眼看到过的。 可即便如此,李天明还是在不遗余力的保护他们。 “你们说……天明临走的时候,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尽量不要外传。 “国家要恢复高考,对很多人都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可天明只带了靳小琪过来,村里明明还有那么多……” 孙嘉璐的话只说到一半,他不想恶意去揣测李天明,但李天明的做法让他很不理解。 “老孙,你想说什么?觉得天明自私,只顾着自家人?” 孙嘉璐连连摆手:“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就是……搞不懂!” 郄国良道:“这有什么不懂的,消息还没正式公布,也就是说上面的意见还不统一,要是太多人知道了,一旦宣扬开,上面……会很被动的。” 有些话,即便是小范围也不方便讨论。 比如…… 老人家! 那一位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发展。 如果真的像李天明说的那样,要重新出山,恢复工作的话,对全国的科技工作者,都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所以说,听天明的,尽量别外传,等到可以对外公布的时候,我想……也还来得及!” 郄国良理解孙嘉璐的心情,他不过是想尽可能多的让李家台子的年轻人,或者说是那些来插队的知青,有机会走出去。 “是我太想当然了!” 孙嘉璐不禁苦笑。 “不说这个了,总之是值得庆祝的好事,来,喝酒!” 郄国良又端起了酒杯。 岔开话题,气氛顿时又变得热闹了。 与此同时,在李天明家里。 牛建邦正满脸激动的抚摸着崭新的高中课本。 “我说的话,记住了吗?” 李天明对牛建邦这个反应,一点儿都不奇怪。 他们这些知青在农村生活了这么多年,当初那点响应伟大领袖号召,扎根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热情,早就随着几次秋收消磨干净了。 都想着回城,早点儿离开这个鬼地方。 就算是在李家台子,同样在厂里上班,每个月拿着工资,可回城的念头依旧强烈。 但是,招工、推荐上大学的机会太少了,就算是有,也基本上轮不到他们。 现在李天明说,国家准备恢复高考,原本已经认命的牛建邦也不可避免的动起了心思。 难怪李天明之前让他没事多看看书。 “记……记住了!” 不外传! 虽然不理解,但既然李天明说了,他照办就是。 “可是,我们都住一起……” 牛建邦不像靳小琪和宋长英,靳小琪可以在家里学,宋长英可以把书带到学校。 而牛建邦每天除了去厂里上班,就是在知青点,他要是整天捧着高中课本,肯定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谢建设搬走了,你去养殖场的门卫室住吧!有不会的还能问问老郄他们!” 李天明早就想好了,牛建邦在知青点确实不方便。 正好谢建设和张丽梅从养殖场的门卫室搬走了。 别人问起来…… “编瞎话不会啊?” 呃…… 牛建邦尴尬的挠了挠头。 “我……会?” 问谁呢? 李天明又不是保姆,能帮到这个份上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要不是小蓉看上了对方,李天明才懒得管呢。 至于牛建邦真的考上大学,会不会翻脸不认人? 李天明一点儿都不担心,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考验一下对方。 “行了,书先放这儿,等你搬了家,再过来拿!” 见李天明下了逐客令,牛建邦也不敢多待,赶紧起身,磨磨蹭蹭的到了门口。 “哥……” 小蓉欲言又止的。 唉…… 女生外向! “干啥?回屋待着去!” 大晚上的,李天明怎么可能放心让小蓉去送。 “还有事?” “没……没了!” 说着,牛建邦看了小蓉一眼,在李天明黑脸前溜了。 宋晓雨看着都无奈了。 “行了,小蓉,往后见面的机会还多着呢。” 小蓉再不乐意,可也知道,李天明是在担心她。 “嫂子,我先回屋了!” 等小蓉走了,宋晓雨也不禁埋怨李天明。 “你……至于这样嘛,小蓉又不是孩子了,她要是真想……你还能一天到晚盯着啊?” “不然咋办?小蓉真要是吃亏了,我不得后悔一辈子,你也得警醒着点儿,小琪要复习,往后小蓉这边就靠你了。” “我?你想让我做恶人啊?” “不是恶人,是家长!” 转天晚上,李天明便带着靳小琪,还有小五去了养殖场。 郄国良等人也刚吃过晚饭。 小五被黄丽英带走,靳小琪去和李爱华学英语。 她其他几门课的基础都不错,差的只有英语。 李天明也不急着走,去了吴月华的实验室。 自从回来以后,吴月华没有一天闲着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她又在摆弄什么东西。 李天明问过,小老太太也不说。 “还不成熟,以后你就知道了。” 又是这一句。 “上次你答应我们的那件事,没忘了吧?” “实验室?记着呢!” 第四百三十七章 这是又要干啥啊? 实验室是李天明老早就答应吴月华他们的。 当初这老几位决定来李家台子“养老”,也只提了这么一个条件。 年前李天明去海城的时候,就曾向王作先求助,希望能购置一部分实验用的工具和设备。 本来以为这件事不难,可初五那天去市里,和王作先见过面以后,李天明才知道。 现如今在国内想要买到一个质量好些的干燥箱都不容易,甚至就连烧杯、量筒,都要求助军工单位。 一些量具厂的产品根本达不到试验标准。 “吴老师,这个事需要……时间!” 吴月华闻言,自然也清楚是怎么回事。 “不过您放心,我一定说到做到!” 答应了的事情,必须做到,尤其是…… 这种大事! 吴月华、孙嘉璐、郄国良等人都是了不得的大学问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随便哪一个都能利国利民。 “学生呢?天明,我的那些学生……有消息吗?” 孙嘉璐这个时候走了进来,急切的问道。 这个才是他最关心的。 运动开始后,一直担任助手的学生们也因为他的关系,受到了牵连,他现在迫切的想要知道学生们是否安全。 “孙老师,目前……只查到了一个叫姜家岭的。” “小姜,他在哪?他……还好吗?” 姜家岭是孙嘉璐所有学生当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也是他最喜欢,最器重的学生。 小伙子脑子特别灵活,经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思路。 孙嘉璐还曾和吴月华断言,将来能继承他衣钵的,就是这个姜家岭。 算起来现在也应该是…… 三十多岁,奔四十的人了。 孙嘉璐还记得姜家岭有很严重的胃病,如果…… “您放心,人就在海城,王主任已经指示过,让人尽快调查他的问题,等问题清楚了……” “他能有什么问题?” 孙嘉璐苦笑。 “他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又没有海外关系,一直按部就班的上学、工作,他能有什么问题?那些人……就是不讲道理,如果要整人,整我一个就行了,何必为难我的学生……” 孙嘉璐越说越激动。 听到声音,郄国良和杜萍也都进来了。 “老孙,冷静点儿!” 讲道理? 那些人如果是能讲道理的,也就不会有这些年的乱像了。 “天明,我们那么多学生,只……只找到一个?” 此前,郄国良他们除了给李天明提供了一份设备工具清单,还把他们的学生名单也列了出来。 加在一起,一共有45人。 “郄老师,这需要时间,而且……眼下急需要解决的事很多,王主任那边……也抽不出太多的精力!” 乱了这么多年,想要找到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再加上大量的卷宗丢失,有些人还真的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已经查到的当然不止一个,但李天明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和郄国良等人说。 集体疯狂的年代里,有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崩溃的。 有的人为了寻求解脱…… 会选择极端的方式。 比如…… 郄国良给的名单当中,有一个叫刘加祥的学生,因为禁受不住残酷的精神折磨,选择了用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察觉到李天明情绪上的变化,郄国良等人也猜到了有可能发生的事。 只是他们谁都不敢开口询问。 李天明也不想继续这个沉重的话题。 “吴老师,我准备在养殖场旁边那片空地建实验室,你们觉得咋样?有啥要求可以提。” 李天明提到的那片空地,就是李家原来祠堂的位置。 前些年被造反派一把火给烧了。 之前三老太爷临终前心心念念的,就是要把祠堂重新盖起来。 因为养殖场扩大规模,在原址上重建的话,不太合适。 总不能让李家的祖宗们整天闻着鸡屎猪粪味儿。 李天明已经和李学庆商量过了,等过段时间,消停下来以后,重新给祠堂选个风水好的地方。 现在那片地用来建实验室,这样郄国良等人往来也方便。 说干就干,距离春耕还早着呢,转天,李学庆便发动了村里的壮劳力,将祠堂的断壁残垣给清理干净了。 重新平整好了土地,刚过正月十五,用来建实验室的砖瓦,还有砂石料便陆陆续续地进场了。 “这是又要干啥啊?” “没看见砖瓦都运过来了,肯定是盖房子啊!” “可这是原来祠堂的位置,总不能在这上面养猪吧?” 对此,村里人也是议论纷纷。 村支部这边,裂开的山墙,年前已经修好了,塌了的那间房子,也重新盖了起来。 李学庆此刻正为了建实验室的事,和李天明吵吵。 “不行,这是村里的事,哪能让你一个人花钱,要我说,还是和以前一样,大家伙集资,盖几间房子也用不了多少钱,没谁说废话!” “叔,这可不是盖几间房子就行了,我都和您说了,这是实验室,老郄他们将来在里面做研究,还得要不少实验仪器啥的,这些东西都置办齐了,少说也得几万块钱!” 几万? 干啥就要几万块钱啊? 当初村里建电风扇厂,拢共也才花了十五六万。 “那……那也不能让你一个人花钱啊!” “这事咱们就不争了,我来找您,是为了别的事,老郄和老杜的研究方向都是农学,我想着给他们批两块试验田。” 郄国良是研究植物病理的,说得简单些,也就是研究植物的病虫害,杜萍则是蔬菜和花卉养殖方面的专家。 以前李天明也只是知道这两位有大学问,初五那天去海城,听王作先介绍过后,他才知道,人家何止是有学问,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国内数得着的权威。 这么深的学问,可不能浪费了,不光要建实验室,让他们有条件可以继续各自的研究,还要尽可能地创造最好的条件。 只是…… 李天明张口就要批两块地,这让李学庆有些含糊。 如果是别的事也就罢了,只要李天明提出来,
相关推荐: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
作恶(1V2)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外婆的援交
[综影视]寒江雪
壮汉夫郎太宠我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高门美人
删除她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