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生厂可以仿制,国内其他生产电风扇的企业都可以来仿制,但是,需要和他们达成一个协议,至少两年内,他们仿制的产品,不允许进入华北市场。” “这……恐怕不行。” 马局长能坐到这个位置,或许思想僵化,但绝对不是个笨人。 李天明刚提出来,他立刻就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短时间内,先将李家台子的产品保护起来。 “这是本位主义,山头主义,华生厂绝对不会同意,而且,一旦提出来,你想过后果没有?” 李天明闻言笑道:“华生厂如果不同意的话,是不是也有独占市场,搞垄断的嫌疑呢?” 呃…… 马局长还真被问住了。 他不知道华生厂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人统计过这方面的数据,但从百货商店的柜台上就能得出结论。 目前海城最大的百货商店,销售的电风扇全都是华生厂的产品。 “我的提议也不能算是本位主义、山头主义,应该叫做……地方保护。” 地方保护? 这个说法倒是很有意思。 第二百一十七章 地方保护 “地方保护?那小子是这么说的?” 一大早,马局长便到了王作先的办公室,将昨天李天明的话,原原本本的重复了一遍。 很多新的理念,马局长昨天回到家,也琢磨了好长时间才弄明白。 “王主任,这位小李同志不简单啊!思维很活跃,有些想法还……非常大胆!” 在这个人人求稳的年代,任何新的思想都会被打上离经叛道的标签,一个不小心就容易惹祸上身。 所以,人人都变得不敢想,不会想,上面怎么说,底下就怎么做,解放思想,放到现在是很危险的。 “你说的没错,这小子的确很大胆,不过他的很多想法,也确实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比如这个地方保护就很……有趣。” 如今各地区的发展严重失衡,上上下下虽然都在斗私批修,可对于“修”的很多政策,依然在模仿。 比如社会分工这方面,有的地区大力发展农业,作为全国的大粮仓,有的地区重点发展重工业,有的地方重点发展轻工业。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种想法不能说是错的,但也不能一刀切。 可事实却是…… 有些教条了。 这样很容易使得某一地区浪费真正的优势资源。 “这个问题,我们拿到组织会议上来讨论,尽快拿出一个解决方案。” 华生厂很快就能仿制出同款的电风扇,一旦先于李家台子投入市场的话,恐怕李家台子的电风扇厂根本来不及发展,就会因为丧失市场,导致无疾而终。 这显然不是王作先希望看到的。 李家台子作为一块实验田,在它初期发展的阶段,还是要大力的扶持、保护。 “检测实验什么时候结束?” “十一点半,还有不到三个小时结束。” 王作先点点头:“走,我们也去看看。” 二十台电风扇此刻已经连续工作了超过二十个小时。 华生厂的几位技术员昨天夜里都没离开过,此刻熬的眼睛都红了。 “哥!” 天生把李天明叫醒,他们哥俩倒班睡了一会儿。 “几点了?” “快九点了!” 李天明在脸上搓了两把。 “你在这边盯着,我去买点儿吃的。” 说着起身出去了。 实验是在海城的灯泡厂进行的,去年养殖场那最后5000只鸡,其中1000只就是卖给了灯泡厂。 李天明去找了后勤处物资科的科长,两个人一起去了食堂。 打了几份早点回来。 华生厂的技术员也早就饿得不行了。 “苏科长,还要多久才能出结论?” 李天明说着,摸了摸电动马达的保护罩,滚烫滚烫的。 苏科长熬的双眼通红,昨天他一宿没睡。 只不过关注的焦点已经从质量问题,变成了设计思路。 好几次都想将其中一台拆开,好好研究一下扇叶的形状。 并且为了确定这种款式的电风扇吹出来的风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影响,他愣是在电风扇前面坐了一宿。 “结论……已经不重要了。” 连续工作超过二十个小时,电动马达没出现任何问题,这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至少在使用寿命方面,不比华生厂的产品差。 更何况还有降噪、低能耗的优点。 “李同志,我能问一下,这种形状的扇叶,是谁设计的吗?” 李天明没说话,只是默默的递过去了一支烟。 苏科长略带尴尬的笑了一下。 “是我冒昧了。” 正说着,房间的门被打开,灯泡厂的领导和马局长,簇拥着王作先走了进来。 “苏鹏同志,实验的结果还没出来吗?” 苏科长闻言忙对着几个技术员摆了摆手,断开电,所有的电风扇都停止了工作,重新启动,一阵嗡嗡嗡的声响过后,全部照常工作。 “可以了!” 苏科长点了下头。 “王主任,还是伟大领袖高瞻远瞩,有真知灼见,人民可以创造一切,我……服了!” 王作先笑道:“别这么说,未来李家台子这个小作坊的发展,还需要你们的帮助,要多提宝贵意见。” 见苏科长这位电风扇专家都这么说,王作先也是大为开怀。 “周主任,安排苏科长他们去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不能把本钱给亏光了。” 灯泡厂革委的周主任连忙吩咐后勤处,带苏科长等人去招待所休息。 会议室内,二十台电扇摆在桌子上,王作先是越看越喜欢。 “天明,了不起啊!” 李天明忙道:“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王作先笑着,抬手虚点了两下。 “接下来是不是准备开足马力生产了,用你的话来说,这叫提前抢占市场。” 点上一支烟,接着又说道。 “你昨天和马局长说的那个……地方保护政策,我觉得很有创造性,与全国一盘棋战略,并不矛盾,每一个地区都要发展,相互之间势必会产生利益冲突,短期或者长期的地方保护,既有利于本地企业的发展,也能避免一些矛盾的发生,你这小同志,思维很活跃嘛!” 听王作先这么说,李天明便知道这件事有门儿。 王作先不是个习惯墨守陈规的,更是个务实派,哪种方式有利,就按照哪种方式来做。 “具体如何实施,还要等组织会议讨论过后,才能有结论,不过你那边不能等,第一批5000台电风扇,什么时候能交付物资局?” 未来和电风扇厂对接的并不是作为出货渠道的百货商店,而是市的物资局,然后由物资局统一调配。 李天明在心里盘算了一下:“两个月。” 电风扇厂刚开始运作,生产效率肯定不会太高,李天明也不能不保守一些。 王作先却不满意:“时间太长了,两个月的时间,恐怕上海的华生厂已经能拿出成熟的产品了,一个月,最多一个月。” 领导下达了命令,李天明也只能咬牙应下了。 看起来回去以后要立刻组织生产了。 “这就对了嘛,年轻人要的就是敢想敢干。” “王主任,不知道物资局的收购价格……” “这个问题,你去和物资局谈。” 李天明闻言,便没在继续这个话题。 “天明同志,这颗卫星能不能放到天上,就看你们的了。” 从灯泡厂出来,李天明又带着天生接连跑了好几个地方。 先是去了电机厂,确定了电动马达的供货量和供货时间,接着又去了钢铁厂,电风扇的保护罩、支架、控制台,同样要定下来。 最后两人才去了市里的物资局,有王作先的条子,一路畅通无阻,直接见到了物资局的局长。 关于李家台子的电风扇,市里大大小小的领导哪还有不知道的。 王作先大力推动的项目,谁吃饱了撑的,会去卡市革委主任的脖子。 只不过这个价格…… “80!” 比目前百货商店里华生牌的电风扇还便宜了十多块钱。 如果放在日后,价格肯定有的谈了,但如今根本不需要那么麻烦。 直接将生产成本,每一项都给列出来,用料多少、人工多少,还有所需的水电等能耗。 李天明早有准备,来之前便列好了一份明细,将生产所需的全部投入都给写得清清楚楚的。 水分肯定有,但只要解释的通,没有人会去逐一核实。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了10%的利润,企业要发展,利润肯定是不能少的。 物资局的局长看了一遍,也没说什么,直接叫来了底下一个科室的科长,将李天明列的明细递了过去。 看到这一幕,李天明的心里一点儿波动都没有,那份名义里面有多少花活,他自己最清楚。 按照他算出来的结果,生产一台电风扇需要60多块钱。 而事实上…… 连50块都用不到。 不过做成本预算,这里面的学问大了,他上辈子干了二十多年工程,若是想搞点儿小花招,没有人能看得出来。 啪! 一张采购单上加了市物资局的大印。 “兹委托李家台子电风扇厂生产电风扇5000台。” 看看,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前面既没有双方的权利,也没有各自需承担的义务,更不涉及一旦违约的责任。 不过有了这个,李天明接下来的计划第一步算是正式踏出去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谁和你聊公平 “这么一张纸,就能赚来钱?” 李学庆拿着那张条子,感觉有点儿恍惚。 “您不是都看见了嘛!” 李天明这一趟整整出去了三天才回来,从市物资局拿到的定金,其中大半被他支付给了钢铁厂和电机厂。 此外还委托物资局采购了一批接线插头、电路板,以及其他的配件,最后带回村里的只剩下了两万多。 “那这笔买卖,咱们村能赚多少?” “保守估计,能剩下十来万!” “多少?” 李学庆听得一惊,去年养殖场也赚了不少,可那是全部的营收利润,现在只这一笔就能赚十来万,要是再多来几笔的话…… 别说家家户户盖砖瓦房了,就算李天明住的那种四合院,也能住得上。 “天明,这钱……太多了吧?” 李学庆又不踏实了。 穷日子过惯了,这两年突然过上了好日子,兴奋劲儿一过,他就开始变得患得患失。 总怕这种好日子有一天又过不下去了。 “叔,日子就应该越过越好,钱也应该越赚越多,现在有市里支持,咱们怕啥?” 不光是市里支持,王作先虽然没明说,但李天明能感觉到,单单市里支持,还不足以让电风扇厂这个项目推进得如此顺利,背后肯定还有更大的力量在推动。 具体是哪方面的,李天明不敢想,也不愿意去想。 他只需要知道,现在所做的一切,在某个层面上有背书,这就足够了。 “行吧!你大胆的干,出了事,我兜着!” 李学庆也豁出去了,他不懂政策上的那些大道理,但他明白,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有奔头了。 “接下来咱们干啥?” “招工!就按之前说好了的,符合要求的,每家每户出一个人,已经在养殖场上班的,就不从这家挑了,招工的标准不能是壮劳力。” 之前两个人合计过,按照这个标准,村里差不多能有不到一百人,再加上那批知青,凑够一百零五人。 “等今天收工,我就广播。” 村里已经开始插秧了,这段时间忙得很。 两人商量完,李天明回到家收拾了一下,就去了地里。 种水稻,最累的就是插秧。 几天忙活下来,能把腰给累折了。 “全体社员注意啦,全体社员注意啦,各家各户……” 正准备收工的乡亲们听到广播,知道电风扇厂这是要开始登记用工了,此前开过两次村民代表大会,关于用工的章程已经定下了。 当然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毕竟全村现在300多户人家,招工的名额只有105个,其中知青还要占17个,剩下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家庭能得到一个指标。 虽说进了电风扇厂,农忙的时候,还是要上工,可不管咋说也比挣工分强。 为了这个,不知道有多少人找到李学庆闹腾,可最后还是被他给压了下去。 村里人有意见,知青们的意见也不小,特别是那些刚来的。 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这次
相关推荐: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
花花游龙+番外
切切(百合)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我的美女后宫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深陷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作恶(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