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工宿舍。 她可以不在乎那些闲言碎语,毕竟从小到大,早就已经免疫了。 但现在这份工作,她实在是干不下去了。 深吸了一口气,朝李天明这边走了过来。 “只要你帮我,你想怎么样都行!” 这女人简直没救了。 “我没你想的那么无耻,你也别把自己卖得那么贱!” 李天明说着,伸手把庄薇薇扒拉到一边。 鬼才知道庄薇薇到底在想些什么。 费尽心思地进了城,还端上了铁饭碗,不想着好好过日子,居然学着盖满村整出这种破事。 现在为了调岗,又想到要出卖自己的身子。 庄薇薇一个趔趄,险些摔倒,看着李天明,那双本该很漂亮的眼睛,此刻几乎要喷出火来。 “是,我是贱,我知道,你一直瞧不起我,全村人没有一个瞧得起我家,我爸心甘情愿当王八,我妈就是个破鞋,我是活王八和破鞋生的,天生就命贱,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对不对!” 李天明一直等庄薇薇说完,才冷笑道:“别把自己说的那么可怜,想让别人瞧得起,你首先得瞧得起自己,自轻自贱,破罐子破摔,你指望谁能瞧得起你!” 说完,便不再理会庄薇薇,捏住了油门,扬长而去。 刚刚这番话都多余。 尊重他人命运,才是最正确的。 回到村里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李天明把拖拉机送到村支部,翻墙回了家。 本想睡在西屋,结果刚开门,就听见宋晓雨问了一句。 “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遇上点事给耽搁了,吵着你了?” 宋晓雨拉开灯,侧身看着李天明。 “你不回来,我睡不踏实!” 得嘞! 赶紧上炕,搂着媳妇儿睡大觉吧! 这一觉一直睡到天光大亮。 李蓉把早饭热了两遍,李天明才起。 吃着饭的时候,想起大莲的事,让小蓉去把三婶儿给请了过来。 “啥?大莲在厂里搞对象了?” 听到关于大莲的消息,石淑玲的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吃惊。 “大莲她……” 知女莫若母。 虽说进城上班以后,大莲的性格有了点儿变化,可三岁看老,从小就是那么个老实窝囊的人,再变又能变到哪去。 突然听说,大莲在厂里有了对象,石淑玲自然免不了担心大闺女让人给骗了。 “那男的我见过了,大学生,刚分配当棉纺厂的技术科,以后肯定是做干部的,老家是浙江宁波的,人……我看着还行!” 把孙长宁的情况介绍了一遍,石淑玲越听越心慌。 “天明,这……差的也太多了吧!” 李天明说人看着还行,可这哪里是还行,分明是太好了。 大学生,将来做干部,凭啥看上大莲? “不相配,根本不相配。” 李天明刚了解孙长宁情况的时候,也觉得不相配。 “三婶儿,您先别忙着反对,我觉得,可以让他们试着处处,那人我看挺实在的,对大莲也挺真心的,要是俩人能在一块儿,不也挺好嘛!” 更何况,就算是在一块儿了,又不是不能分。 “搞对象,讲究的是门当户对,两个人的情况也得差不多才行,听你说的,人家那么优秀,现在是觉得大莲好,可将来呢?”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 石淑玲没想过大莲能给她挑来一个乘龙快婿,只盼将来能找一个踏实过日子的就行。 “将来的事,以后再说,您现在就算再反对也没用,还能把大莲带回来,不让她上班了?” 呃…… 石淑玲闻言愣住了。 “咋能不上班!” 铁饭碗端上了,谁能轻易丢下。 “还是的啊!您现在去棉纺厂,把俩人拆散了,等您走了,俩人又在一起了,您不在身边盯着,还能管得住?” 李天明能感觉到,大莲是铁了心了。 都说蔫人出豹子! 大莲就是这样的,平时老老实实的,可一旦认准一件事,九头牛都拽不回来,不碰个头破血流,肯定不甘心。 “可……大莲要是吃亏了,可咋整啊!” 李天明把碗里的粥灌进肚子里。 “您当我们这些兄弟是摆设啊?我警告那小子了,敢欺负我妹子,除非他跑出中国,不然躲哪,都给他掏出来!” 大莲和孙长宁的事,就这么在石淑玲面前过了明路。 至于俩人最后能不能真的走到一起。 石淑玲不看好,李天明同样也不看好,但他心里还是盼着大莲这一世能过得幸福顺遂。 给她这份幸福顺遂的是不是孙长宁,那就要看两个人的造化了。 时间临近清明,车间的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村里也开始了春耕。 忙忙碌碌中,日子过得飞快。 就在完成了播种的当天,电风扇厂的厂房彻底竣工,设备安装就位。 同时,郄国良也在李家台子扣下了第一个大棚。 “这就是那个……蔬菜大棚?全都闷着,种子还不得烂在地里?” “你懂啥,老郄是大学问人,人家说行,肯定能行,呃……天明也说能行!” 显然,李天明在李家台子的公信力,是要超过郄国良这位大学问人的。 能行不能行的,总要试一试才能见分晓。 天林和天亮这段时间,一直在跟着郄国良忙活,李天明安排的差事,俩人虽然满腹疑惑,却也能坚决执行。 天亮每天回到家,吃完饭也不出去疯玩儿了,老老实实的捧着郄国良给他的笔记硬啃,只是上面好些字都不认识,还得找大哥大嫂请教。 看着天亮的变化,最高兴的莫过于李天明,能不能学到技术不重要,把性子养沉稳了,以后才能做大事。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父子兵,李天明是不指望了,只盼着天亮这个亲兄弟能尽快成长起来,给他做个帮手。 清明节的第二天,电风扇厂第一批组装完成的成品顺利下线。 数量不多,一共二十台。 当天,李天明便带上了天生,一起前往海城。 成品要经过质量检验,才算过关。 第二百一十六章 用质量来说话 二十台电风扇排成一溜摆在工作台上,接好电,同时按下开关。 嗡嗡嗡…… 只片刻的时间,噪音便降到了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这让负责记录噪音标准的技术员不禁为之一怔。 这次为了检测李家台子生产的电风扇的质量,王作先特意让市里的轻工业局联系了上海的华生电风扇厂。 目前国内最有名的电风扇生产厂家正是上海的华生,放在日后,人家就是权威,由华生的技术员检测出的结果,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了。 只不过目前国内的质量检测手段非常有限,也只能通过观察产品的持续工作来判断。 监测刚开始,这个小作坊手搓出来的电风扇,便让对方眼前一亮。 时代洪流开启之前,华生厂也在钻研如何使电风扇降噪的问题,只是后来大时代降临,一切科研项目都被叫停了。 就连生产也是断断续续的,人们的心思都放在革命上面了。 这几年,华生所生产的电风扇还和原先一样,几乎没什么变化。 但当初定下来的几个项目,技术部门的人一直没放弃,只是缺少试验经费,又得不到领导的支持,也只能私下里进行讨论,根本没有机会进行实践。 关于如何降噪,华生厂的技术部,经过讨论也形成了几种意见,其中就有改变扇叶的形状,增加扇叶数量等方案。 刚刚见到这几台怪模怪样的电风扇时,几位大厂的技术员便感觉十分新奇,没想到打开之后,还真的…… 有些真东西啊! 几人陆陆续续的在检测报告上写下了各自的结论。 还不仅仅是噪音的问题,站在电风扇前面,体会着吹出来的风,也不像现如今市面上的电风扇那么硬,感觉十分柔和,而且,风量并不比普通电风扇小多少。 又看了一下连接着的电表,顿时更加吃惊了。 噪音小、风柔和,耗电量还小…… 这真的是一个农村小作坊的产品? 只目前检测出的几个优点,这种类型的电风扇如果投入市场的话,就已经具备相当的竞争力了。 接下来要看的就是耐用的问题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李天明的心情也从最初的紧张,渐渐地平复了下来。 在来海城接受检验之前,这批电风扇在家里已经经过了好几轮的测试,还从没出现过任何问题。 “晌午了,不如大家先去吃饭?” 海城轻工业局的马局长刚刚也捏了一把汗,可现在一个多小时过去,电风扇始终没出现任何问题,不禁暗暗松了一口气。 这批电风扇如果能通过检车的话,到时候,海城在轻型工业领域,又将增加一种新的产品,同样的,他作为主管海城轻工业发展的领导,政绩上也能被添上一笔。 “马局长,我们就不去了,方便的话,能不能帮我们把午饭带过来!” 华生厂带队的是技术部的一名科长,岁数不大,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还十分不以为然,一个村子居然也想做电风扇,吹得挺厉害,说到底还不就是放卫星。 如今这年头,类似这种好大喜功的行为屡见不鲜,当初还有几个农民说要发射卫星呢,事实证明就是个笑话。 可这股风吹起来,止都止不住。 今天这方面取得了进步,明天那方面又迎来了突破。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他最瞧不上这种浮夸不务实的行为,但风向就是如此,他也无能为力。 来都来了,检测开始之前,几人便达成了共识,一切公事公办,用质量来说话。 原以为又是一个无聊的卫星,谁知道竟然做出了真东西。 虽然还没通过24小时续航检测,但只降噪、节能这两项指标,就足够他们真心实意的喊出来一句:向农民兄弟学习! 可身为专业人士的骄傲还是让他不愿意承认,困扰他们多年的问题,是被几个农民攻克的。 现在去吃饭,要是有人趁他们不注意,把电风扇关掉怎么办? 马局长闻言,立刻安排人,将大家的午饭都送到这里来。 “天明同志,你……有多少把握?” 吃饭的时候,马局长将李天明给拉到了一旁,小声问道。 李天明知道马局长想要的答案是什么。 “我也不能说百分之百,但在家里检测的时候,从没出过问题。” 马局长听了,不禁有些失望,但并没有表现出来,只能自己安慰自己。 “那就应该没问题,应该没问题。” 吃过午饭,检测还在继续。 李天明耐不住,偷偷的溜到外面,点上了一根烟。 时候不长,马局长也跟着出来了。 “天明同志,有件事咱们谈一谈。” 说着,马局长也点了根烟。 “你们生产的这种电风扇,如果要仿制的话,有没有难度?” 这玩意儿能有什么难度! 稍微专业一点儿的人,只看一眼也就差不多了。 比如那几位华生厂的技术员,估计此刻心里连图纸都画的差不多了。 见李天明摇头,马局长并不觉得意外。 “如果华生厂也生产同类型的电风扇,你们……会不会因为缺乏竞争力,导致……” 李天明已经猜到了,肯定是王作先和马局长说的。 在如今这个全国一盘棋的大环境下,大概没几个人能理解市场竞争力这个概念。 “肯定会!” 就算将李家台子的电风扇纳入计划经济范围内,也没办法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华生厂的电风扇已经几十年了,人们对这个品牌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认识。 李家台子这个小作坊的产品,拿什么和人家竞争? “那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你考虑过没有?” 这是王作先给马局长出的题,他回答不上来,于是王作先就让他来问李天明。 一开始,马局长还抹不开面子,可刚刚观察了华生厂几位技术员的反应,他突然意识到,一旦华生厂开始仿制,李家台子这个小作坊将毫无还手之力。 就算上面下达了生产任务,可产品销售不出去,老百姓不认可,一切都是白搭。 李天明当然考虑过,目前这个大环境,国内甚至连专利法都没有,根本没办法阻止华生厂仿制。 这也是为什么,李天明在得知负责电风扇质量检测的是华生厂时,没有反对的原因。 只要投入市场,人家随便卖一台,都不用拆开,就能掌握其中的关键技术。 “马局长,华
相关推荐:
高门美人
一梦三四年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莫求仙缘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切切(百合)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毒瘤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