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二楼后座(校园 1V1) > 第176章

第176章

唆呢。 不过,石淑玲的话里,也给点明了。 公婆! 孙长宁家的人口也不少,上有兄姐,下有弟妹。 这么多人要是都指望着孙长宁,自家闺女嫁过去不是享福,那是去受罪了。 应该帮忙的时候,肯定会帮,但也别光指望着孙长宁救济一辈子。 当妈的自然要为闺女考虑周全了。 孙母也是个明白人,稍加思索立刻明白了石淑玲的意思。 打定了主意,回去以后就断了孙长宁兄嫂的念想。 至于他们两口子,只要还能干得动,坚决不麻烦孙长宁和李莲。 该说的都说清楚了。 接下来就是婚期,再有一个月就到了农忙的时候,等地里的庄稼收上来,差不多也到十二月份了。 李学农翻着黄历挑了一个好日子。 前一天在李家台子过礼,迎亲那天在棉纺厂办席,等春节后两人再回宁波老家办一场。 双方都是明白人,倒是省去了不少麻烦。 现在很多人家结亲,办事情之前总少不了较量一番。 谁也不想被对方给比下去,同时又不想吃了亏。 总要来回拉扯一阵,再通过媒人找到平衡点,最后勉勉强强达成一致。 期间难免发生矛盾,这亲事结得自然也就别想痛快了。 石淑玲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讲究,孙母也是个明白人,两人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至于李学工和孙父,儿女的亲事,他们插不上嘴,预备好钱就行了。 “这就定下了?” 回到家,宋晓雨想到大莲要出嫁,心里也挺不是滋味儿的。 她自从嫁过来,和李天明的弟妹关系处得非常好。 特别是大莲,两人年龄相仿,大莲又是个安静的性子,很对宋晓雨的脾气。 “可不就定下来了,大莲也到了出嫁的年纪了。” 这时候国家还没提倡晚婚晚育,结婚年龄男的20,女的18。 等到了1980年,又变成了男的22,女的20。 至于有些人说的男的25,女的23,只是提倡,并未立法确定。 想到这个,李天明突然记起来,他和宋晓雨也都够领结婚证的岁数了。 “明天咱们去镇上。” “去镇上干啥?” 宋晓雨正哄着孩子,这小子挺好带的,平时不哭不闹,只有饿的时候才哼哼两声。 “领结婚证啊!领了证咱们才算是合法夫妻。” 听李天明这么说,宋晓雨嘴角微翘,压都压不住。 自从李天明过完20岁生日,她就一直惦记着这件事。 可李天明一直不提,她又不好意思主动说,闷在心里,睡觉都不踏实。 好在李天明终于记起这件事了。 “顺便带儿子照相,明天正好孩子过百岁!” 之前振华满月的时候,李天明每天忙着盯电风扇厂的生产,根本顾不上带孩子去镇上。 只在家里摆了满月酒。 值得一提的是,李学成这个当爷爷的,连个面都没露。 同样没来的,还有宋晓雨的母亲。 孩子的长命锁,还是石淑玲和方艳梅,一人拿了一只耳环,请大柳镇的金匠给打的。 “我去告诉小雪他们。” 宋晓雨说着就要下炕,被李天明给拦下了。 “就咱们三口子,不带他们。” 门帘被挑开,小五伸进来个脑袋,满脸的委屈。 “哥,为啥不带我?” 在门口听了半晌,总算舍得进来了。 第二百四十七章 你说的是真的 转天,送大莲他们上了回海城的公交车,李天明去村支部开了拖拉机,带全家人一起去了大柳镇。 嘭! 一股子白烟升腾,振华留下了他出生之后的第一张照片。 “这孩子胆量不小,别人家的孩子拍百岁照,总得哭上一场。” 别说孩子了,李天明第一次用这种照相机拍照,都被吓了一跳。 接着,李天明和宋晓雨带着孩子照了一张,全家人又一起拍了全家福。 “上色吗?” 李天明这次犹豫了,之前的结婚照,他都不好意思拿出来,那小红脸蛋儿,看着像唱大戏的。 “上!” 交钱,拿票。 “一个礼拜后过来取照片。” 离开照相馆,看时间快晌午了,李天明带着全家人一起去吃饭。 “怎么有空来镇上了?” 张丽梅依旧在摆摊卖馄饨,只不过不年不节的,生意并不好。 摊子边还立着几捆笤帚。 “这是你儿子?” 张丽梅看到了宋晓雨抱着的振华。 “你咋知道是儿子?” “长的像你,要是闺女像你,那可就坏了。” 会说话吗? 李天明虽然不能说长得有多帅,可浓眉大眼的,也挺受端详。 十里八乡的,谁不说是个俊后生。 “咋没带孩子一块儿出摊?” 这话刚一说出口,张丽梅的表情立刻变得黯淡,眼里的光也瞬间消失不见。 “没了!” 呃…… 李天明想给自己一嘴巴。 让你嘴欠。 张丽梅挤出一抹苦笑:“没了也好,省得将来受罪!” 儿子是个啥情况,张丽梅不是不知道。 “对不起啊!我……” 李天明面露尴尬,随口一问,还问到了人家的痛处。 “没事,早点儿走了,下辈子好好的托生个好人家。” 一个唐氏儿在如今这个年月,就算长大了,将来的日子也别想好过。 “你们坐着,我去煮馄饨。” 张丽梅背过身,努力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天明!” 宋晓雨此刻也面露不忍。 只有当了妈,才更能体会母亲对孩子的感情。 就算是个残疾孩子,可只要活着,对当妈的也是一种安慰。 孩子没了,没有人比母亲更痛苦。 “张丽梅,这笤帚怎么卖的?” 张丽梅忙着煮馄饨,头也没回。 “咋?又想帮我啊?” “我家里还不能买笤帚啊?” “能,两毛钱一把,保证结实。” 说着就要去解绳子。 “别拆了,我都要了。” 张丽梅猛回头,张了张嘴,想说话,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她从小自尊心就强,最不想的就是别人可怜她。 可面对李天明的帮助,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拒绝。 “我拿回去送人不行啊?” 这次,就连平时最节俭的李蓉都没有阻止。 天亮更是直接上手,把那几捆笤帚给装在了车上。 吃完馄饨,李天明付了钱,没再多说什么,带着一家人离开了。 张丽梅攥着钱,两行泪不自觉的滑落。 “天明,她是你同学,能不能帮帮她啊?” 宋晓雨是个心软的,但并不圣母,知道什么人能帮,什么人不能帮。 “你想让我咋帮她?” “厂里……” 宋晓雨想的很简单,把张丽梅安排进电风扇厂,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总比在街上摆摊卖馄饨强。 “厂里肯定不行,咱们村还有好些人进不去呢,她一个外村的,咋也轮不上她。” 宋晓雨还想再说,被李天明给拦下了。 “等等吧!等……” 话没说完,已经走到了大柳镇公社的门口。 先去找了李学国,镇公社书记打了招呼,手续很快就办好了。 不是后来的小红本本,而是一张大奖状。 抬头写着兹证明,后面是李天明和宋晓雨的个人信息。 双方自愿结为夫妻,经审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相符,准予登记。 上面还盖着大柳镇公社的大印。 宋晓雨捏着结婚证的两个角,紧张兮兮的,也不知道是该折起来,还是…… “你们在这儿等我,我去找学国叔说个事。” 今天来大柳镇,除了领结婚证,还有件要紧事和李学国打个招呼。 “啥事,说吧!” 李学国接过李天明递给他的烟,划了根火柴点燃。 “中学盖得差不多了,还缺点儿桌椅板凳。” “这事我回头找县物资局的丁满意,让他办,还有呢?” 李天明找他肯定不只是桌椅板凳的事。 这小子是个能折腾得,消停了一阵子,肯定又要不老实了。 “是……这么个事!” 李天明也点上了一根烟。 “中学搬到李家台子,村里的孩子们上学倒是方便了,可大鱼淀、小鱼淀那几个村子的学生上学,这下又要绕十几里路。”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李学国之前想过在现在学校的基础上重盖,可县里、镇里都没钱。 思来想去的,这才打了李家台子的主意。 谁让李家台子有钱呢! 这个事刚开始运作的时候,其他几个村的人也不同意。 谁愿意让自家孩子起早贪黑的,就为了上个学。 可禁不住李学国的反复劝说,而且老中学的教室,确实早就破败不堪了。 别说下雨,就连刮风,学校都得停课。 谁也不知道啥时候就得垮了。 为了孩子,其他几个村的主任也只能咬着牙答应了。 现在校舍快盖好了,李天明突然提起这个,是啥意思? “大家都知道啊!我当时也征求了那几个村主任的意见,你想说啥?” “我是想说,如果长甸河上能有座桥,那样就方便了,您说是吧?” 废话! 谁还不知道修座桥,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你小子不会想让我和县里申请资金建桥吧?” 不等李天明回话,李学国直接让断了这个念想。 “这个事提都别提,县里可没有这么多的钱。这个事如果找市里,或许还有点儿希望。” 县里不富裕,市里的财政就宽裕了? 现在要钱的地方特别多,每个月只是开工资,就需要一大笔钱。 哪有钱投到他们这个小地方。 “学国叔,您误会了,我没打算向县里和市里伸手。” “不朝县里和市里伸手,你修桥的钱……” 李学国突然瞪大了眼睛。 “天明,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李天明笑道:“我也没和您开玩笑啊!” 李学国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走了好几圈。 “天明,这事……你和学庆商量过?” “不和学庆叔商量,我也不能和您提这个事啊!” “村里人……” “今天回去开会通知。” 李学国注意到,李天明说的是通知,不是讨论。 “你们可不能在村里搞一言堂。” “您放心,保准大家都赞成,和您说实话,这么多钱……拿在手里,我们心里也不踏实。” 钱赚到了,可怎么保住这笔钱,李天明心里也没底,总想着尽快花出去,图个心安。 与其让人惦记,倒不如用在村里。 长甸河这么多年将李家台子和大柳镇隔开,去海城也要多绕十几里路,要是能有座桥的话,往来可就方便多了。 “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我知道!” “你来找我,想让我帮着做什么?” “建桥的钱,我们出,这也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这桥怎么建,还有需要的材料……” 李学国点点头:“明白了,你是想让我找王主任,通过王主任来解决,你自己也能见着王主任,为啥不直接和他说?” 李天明又递过去一支烟:“叔,县里的胡主任差不多该调走了吧?” 呃…… 李学国一愣,手一抖,夹着的烟掉在了桌子上。 第二百四十八章看 你小子有多大力气 李天明隐约记得,上辈子,胡同阁就是72年被调走的。 随后上位的便是那个白江涛。 这王八蛋一上台就开始瞎折腾,什么赛诗会,全县学跳忠字舞,时不时的开万人大会。 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也就罢了,大家伙陪着他玩。 可这货千不该万不该,不应该搞什么万亩大梯田。 上面推动农业学大寨,学的是人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结果白江涛硬生生的给学偏了,人家大寨建梯田,是因为地处山区,耕地面积不足,无法解决温饱问题,这才开山凿坡,修造梯田。 可永河县地处华北大平原,历来是华北的大粮仓。 连坡地都很少,拿啥建梯田? 可白江涛的脑子就像是石头做的,还在万人动员大会上嚷嚷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愣是把河床,地垄沟都给当成了坡地,鬼迷心窍的非要凑够他的万亩指标。 结果到了雨季,河水水位暴涨,河床上开垦出来的地都给泡了,为了保住他的政绩,差点儿出了人命。 最可恶的是,李家台子的地势凹,长甸河水冲毁了白江涛做主建的护田堤坝,直接灌了李家台子。 李蓉正是去山上找李天明,不慎摔断了腿,因为救治不及时,才落下了终身的残疾。 要是这一世再让白江涛上位,还指不定折腾出啥新花样呢

相关推荐: 他是斯文糙汉   切切(百合)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毒瘤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花花游龙+番外   穿成恶毒女配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