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电风扇厂用工,新来的六个知青是没资格的。 “凭什么啊?难道我们不是知青?” 刚回到知青点儿,孙良元就发起了牢骚。 这几天忙着插秧,知青们一个个的也都累毁了,老知青还好,最少也经历过一次了,可新来的知青每天收工,累得趴在炕上都不愿意起来。 早就知道了村里在建电风扇厂,孙良元他们这些新来的知青也都在盼着呢。 可到头来,居然没有他们的份。 巨大的心里落差,让他们如何接受得了。 “就是啊!之前建厂房的时候,我们又不是没出力,同样是知青,凭啥你们能进厂,我们就不能!” 牛建邦也跟着说道。 其他几个虽然没说话,但表情也写满了失望。 谢建设被缠得心烦:“你们和我说有什么用?又不是我能决定的!” 孙良元还是不服气:“可你至少应该为我们争取。” 哈! 谢建设被气笑了,连他们的名额都是通过宋晓雨求来的,再为新来的知青争取。 那叫得寸进尺! 说不定连他们的名额都没了。 村里为了进厂的名额,明里暗里的不知道打了多少架,他哪敢掺和进去。 “我没那个本事!” “你是知青点的负责人,就应该为大家的利益负责!” 谢建设听得一愣:“你们要是都这么认为的,行,这个负责人我不当了,你们觉得谁能保障大家的利益,谁就来当!” 谢建设要撂挑子,孙良元顿时愣住了。 “我……我不是那个意思,就是……” “不用解释,你如果觉得不公平,自己去找村里说,我不拦着,可要是出了事,也别来找我!” 说完,谢建设起身去了厨房,今天轮到他做饭,累了一天,不早点儿吃完休息,谁有心情陪他们瞎胡闹。 李家台子是什么地方? 他们这些知青想要在这里生存,最重要的第一点就是老实规矩。 想要闹腾,等着挨收拾吧! 见谢建设真的不管了,牛建邦等人打起了退堂鼓,可孙良元却不想就这么算了。 “你们去不去,你们要是不去,我……我一个人去,到时候我争取来了,你们别后悔!” 听他这么一说,牛建邦等人也有些心动了。 经历过这几天插秧,他们对农活已经心生畏惧,要是能有机会进厂上班,谁都不愿意错过。 “我去!” “我也去!”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靳小琪的身上。 “你……” “我不去!” 靳小琪说完,便回宿舍了。 “爱去不去,我们走!” 孙良元说完,第一个朝大门口走去,其他人犹豫着,最后还是跟上了。 村支部,已经得到了进厂名额的家庭,定下了人选,正在忙着做登记,这次用工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认字。 李天明吃过晚饭也过来帮忙,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岗位。 之前在海城钢铁厂培训的那些村民如今也都成了师傅,每个人都需要带十几个徒弟。 正忙活着,就见那几个年前新来村里的知青挤了进来。 “有事?” 看到这几人,李天明也猜到了是怎么回事。 “我……” 孙良元来的时间虽然不长,却也知道,如今李家台子真正的当家人正是面前的李天明。 对上李天明,原本鼓足的气势顿时弱了几分。 更别说旁边还有那个凶巴巴的村主任。 但事关自己的利益,孙良元还是壮着胆子问道。 “我想问问,这次用工,老知青可以进厂,我们新来的为什么不能?你……你这是在歧视我们新来的知青!” 本来想给李天明扣一个地域歧视的帽子,但是老知青里也有来自南方的上海人。 这个理由明显站不住脚。 啪! 李天明将钢笔拍在桌子上,往后一靠,看着面前的孙良元。 “你们也是这么认为的?” 牛建邦和马兴等人对上李天明的目光,不禁心生胆怯。 “这……本来就不公平!” “对啊!凭什么老知青能进厂,我们就不能!” 有了同伴帮腔,孙良元的胆气又壮了几分。 “就是不公平,我们也要求进厂!” 李天明冷笑,好一会儿才道:“谁特么跟你聊公平?” 呃…… “你想要公平,好,谢建设他们来村里几年了?他们为村里出了多少力,你们又出了多少力?别忘了,你们下乡是为了什么,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你们现在是来打算教育贫下中农了?” 这话说完,现场立刻安静了下来。 乡亲们看向这几个知青的目光,也从嫌弃变得更加不友善。 本来名额就少,这几个城里娃子还跑来抢,真要是被他们抢走了,村里人的名额岂不是又要少几个。 李天明可有言在先,这次用工,就招105人,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第二百一十九章 睡莲牌电风扇 谁都知道进厂上班好,虽说大集体的企业比不上国企的待遇好,可再怎么样,也比下地挣工分强啊! “我……我没那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你现在不就是在逃避集体劳动,拒绝并且抵触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吗?” 一顶大帽子扣过去,孙良元这下彻底没话说了,可让他就这么走了,又实在不甘心。 地里的活,尤其是插秧,他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 这几天干下来,腰都快累断了。 想到未来要常年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就感觉很绝望。 “没话说就哪凉快哪待着去,让你们干啥,就干啥!还挑肥拣瘦的。” 李天明可没时间安抚这些知青的情绪,早晚都要返城的人,还不值得他多费心。 见孙良元等人还不走,一旁的李学庆不耐烦了。 “咋?还没完了?村里啥事都有安排,啥时候轮到你们做主了?不愿意上工,就去睡大觉,到了年底分不下口粮,饿死活该。” 呃…… 这话说得就有点儿过头了。 不过,李天明也没拦着,李家台子对待知青已经够好的了。 不折腾他们,不扣他们的口粮,还想咋滴? 干活哪有挑三拣四的。 嫌地里的活累,要不要把村主任的位子给他干? 面对李天明,孙良元还敢争辩几句,可对上李学庆,他本就不多的那点儿勇气立刻就消耗殆尽了。 当初,他可是亲眼看到,这个李老浑子把县革委的白副主任骂得狗血淋头,连还嘴都不敢。 他们哪敢执拗,来村里这段时间,也从老知青的口中听说了不少李老浑子的光荣事迹。 不光骂人厉害,脾气上头,直接动手。 五个新来的知青灰溜溜的走了。 “咋还少了一个。” 李天明也看出来了。 “那个姓靳的女知青没来。” “还行,总算有一个懂事的。” 既然是个懂事的,就该表扬。 “等插完秧,让那个姓靳的知青去养殖场。” 电风扇厂的用工名额已经满了,不能为任何人破例,可养殖场扩大生产之后,缺了不少人手。 孙嘉璐之前已经提过好几次了。 可李家台子的人口就这么多,现在的养殖场,未来的电风扇厂,还有地里的活,哪样都不能耽搁。 “行,等插完秧再说。” 转天,该上工上工,晚上收工以后,所有登记在册的电风扇厂工人,全部到厂房集中,按照不同的岗位接受培训。 转眼又过去了一个星期,随着插秧结束,市物资局、钢铁厂、电机厂的配件陆陆续续的到了。 电风扇厂立刻投入生产。 没搞啥花里胡哨的仪式,王作先下了死命令,一个月内交付5000台电风扇,从开工第一天,他们就要抢时间。 第一次做工,难免生疏,但大家主要负责的是装配。 唯一具有技术含量的,就是用冲压机,为扇叶塑形。 李天明和李学庆从早到晚在车间里巡视,挂在嘴边的始终是两个词。 质量、安全! 第一批生产的成品,如果质量不过的话,他们这个厂只能关门大吉。 必须要让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到底是在为谁干活。 乡亲们都是有股份的,将来厂里赚了钱,全有分红。 就算是没有股份的知青,也得让他们明白,厂子要是倒了,他们都要被打回原形。 不想种地,那就要严把质量关。 看着一台台装配好,经过了质量检测的电风扇。 李学庆依旧感觉像是做梦一样。 他们这些老农亲,以往只会打粮食,种菜,现在竟然也做起这精细活了。 纯白色的框架,淡绿色的扇叶,支架上有一朵粉色的睡莲图样。 这是刚定下来的品牌。 在为村里生产的电风扇取名字的时候,还闹了不少笑话。 有人建议就叫李家台子,被李天明直接否决了。 现在人们的品牌意识淡漠,但未来可就不一样了。 用“李家台子”,不但叫起来拗口,乡土气息也太浓。 还有人说叫天明电风扇。 理由也很简单,电风扇厂是李天明的主意。 李天明同样一票否决。 突出个人,淡化集体,这是要害他啊! 李学庆也跟着凑热闹,说牌子叫睡得香。 吹着这种电风扇,噪音小,风柔和,可不就能睡得香嘛! 解释得倒是很贴切,可就是不够响亮。 最后还是宋晓雨的主意,结合了李学庆的睡得香,正式命名为睡莲牌电风扇。 村里人不知道睡莲是个啥,可听着总比别的名字顺耳。 于是,就有了支架上那朵睡莲的图案。 “天明,照这个干法,咱能按时交货吗?” 李天明在生产上,还引入了流水线的作业模式,每一组只负责一个生产工序。 此外还有质检组和后勤组,质检组负责质量检验,后勤组更像是救火队员,平时负责车间内的卫生,整理配件,哪个岗位如果出现空缺的话,随时都要顶上。 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开工第一天,就已经陆陆续续的装配完成了几十台电风扇。 如果按照这个日产量的话,王作先下达的任务肯定完不成。 “这才第一天,大家还不熟悉,过两天就能成熟练工。” 不停的重复同一道工序,就算是再笨的人,脑子跟不上,身体也会形成肌肉记忆。 正如李天明说的那样,随着开工日久,刚刚完成身份转变的乡亲们,一个个逐渐的掌握了自己负责的那一道工序。 活到了手里,根本不用琢磨,干就完了。 日产量在第三天就突破了100台,第五天来到了150台,第十天已经达到了200台,此后便稳定在这个标准。 李天明看过天生统计的产量数据,心里也明白,这大概就是厂里的极限了。 想要提高产量,只能再扩大生产。 不过,李天明不着急,还是那句话,步子不能迈得,否则容易扯着蛋。 如果厂里第一年能接到50000台订单,创造近400万的产值,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再多…… 那就太惹眼了。 往后那就要看睡莲这个牌子能不能赢得老百姓的青睐,在市场上站住脚了。 如果只靠海城,他们这个厂迟早完蛋。 一座城市的市场饱和度是很有限的,电风扇又不属于消耗品。 现在这年头,电风扇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算得上一个大件儿了。 谁家没事年年换新的,买回家都指望能用个十几二十年,最好能传代,人死了东西还在。 李天明上辈子买的那个牡丹牌电风扇,一直用了十几年,除了噪音越来越大,一点儿别的毛病没有,最后还是闺女嫌弃太丑给扔掉了。 在这种质量标准下,睡莲想要发展下去,只有走出去这一条路。 由海城出发,覆盖整合华北地区,然后再和华生、牡丹这样的老品牌去掰手腕。 想要做到这一点,质量自然是第一位的。 “我这些天反复强调的,你必须往脑子里记,别怕得罪人,谁要是不好好干,该换就换掉。” 李天明在巡视的同时,还不忘教天生如何管理。 天生也很好学,李天明说的每一句话,他都记录了下来。 李天明和李学庆商量过,未来电风扇厂就交给天生。 他还有好些事要做,自然不能被一个小小的电风扇厂给捆住了手脚。 李学庆家的两个儿子,也不是没考虑过,可天有和天来两兄弟太木讷,地里的活是行家里手,可要让他们做管理,还是太勉强了。 这边正忙着,李蓉跑了进来。 “哥,
相关推荐:
[综漫] 当隐队员的我成为咒术师
外婆的援交
作恶(1V2)
在爱里的人
小人物(胖受)
切切(百合)
花花游龙+番外
主角周铮宫檀穿越成太子的小说无错版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