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二楼后座(校园 1V1) > 第233章

第233章

吃农家饭的。” 李学庆闻言急道。 “话可不能这么说,首长们一天到晚够累的了,难得来一趟,咱们得让首长看见村里的好,可不敢再让首长操心了。” “叔,咱们李家台子现如今……还不够好啊?” 村里的大路修了,公共厕所盖了,现在家家户户还在修门口的小路。 另外,还有那么多户人家在盖新房。 放眼全国,大概再也找不出另一个李家台子这么兴旺的村子了。 “你说的……倒也没毛病,可我这心里就是觉得不踏实。” 以前也就是县里的领导时不时地下乡,随着李家台子发展得越来越好,市里的领导也变得常来常往。 这一次,居然把中枢的首长都给惊动了。 村里如今确实好了,可这…… 是首长希望看到的吗? 李学庆虽然一直坚定地支持李天明,但有的时候,他也觉得心慌。 现在这样,还能算是社会主义吗? 首长见了,万一不高兴咋整? 重新变回原来那样? 一年到头,跟土地较劲,想吃上口肉,都只能等到过年? 李学庆不想,村里的乡亲们也肯定不答应。 “叔,别想那么多,首长肯定是盼着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要是人人都受穷,他们当年为啥拼了命也要闹革命。” 李学庆点点头,迟疑着说道:“是这个理,可这年头的事,谁能说得清。” 人能变成鬼,鬼也能变成人,啥新鲜事都出在这时候了。 “咱们真的啥也不用准备?” “不用,首长既然来了,就给他看咱们李家台子最真实的一面。” “就像当初王主任来的时候一样?” “对,一样!” 片刻之后,村里的大喇叭再度传来了熟悉的革命歌曲。 “金色的太阳升起在东方,光芒万丈。东风万里,鲜花开放,红旗像大海洋。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 家家户户的烟囱升起了袅袅炊烟,主妇们忙着准备全家人的早饭。 吃过饭,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李天明也溜溜哒哒地去场院集合,准备上工。 与此同时,一辆红旗轿车驶入了海城地界,有两辆车早就在路口,稍作停留,随后一起驶向永河县的方向。 “作先同志,我这次下来,地方上的同志,没有被惊动吧?” 老人虽然年纪大了,前几年还因为受到冲击,还被下放到工厂劳动,但依旧精神头十足。 王作先忙道:“按领导的指示,没有惊动任何人。” 老人闻言微微一笑,心里自然清楚,怎么可能完全不惊动。 身处他如今的位置,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各方瞩目。 甚至有的时候,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也会被过度解读。 “作先同志,对你,我是了解的,有名的务实派,这次下乡调研,我希望能看到最真实的情况,不要搞那些花团锦簇的表面功夫,否则,我是要批评你的。” “明白,领导,您放心,您看到的一定是最真实的。” 老人轻轻点了下头:“我恢复工作的时间还不长,这个李家台子,你来讲一讲现在的具体情况。” 王作先知道,首长恢复工作以后,主抓经济,这次下来调研,首要目标就是李家台子。 作为老人的坚定拥护者,王作先自然不会有任何隐瞒,当即便将李家台子的情况介绍了一遍。 “集体企业,这个思路很正确,我们以前也搞过集体企业,作为国营企业的补充,可之前搞得不好,思路再正确,具体实施的人不得力,最后还是会弄得一塌糊涂。” 今年回到中枢,恢复了组织生活和工作以后,老人主动请缨要抓经济发展。 这些年在下面,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对现如今的生活满意不满意,他的心里一清二楚。 在得知海城有个李家台子,不但在村里兴办集体企业,更是将产品出口到国外,为国家的发展创汇。 老人自然十分感兴趣,早就想到李家台子来看一看。 只是如今在中枢,关于李家台子模式的集体企业,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再加上恢复工作以后,面临的问题千头万绪。 老人也需要理清思路,为国家接下来如何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摸索出一个大致的方向。 这才一直耽搁到了现在。 “作先同志,你来说一说,这个李家台子的集体企业,到底是姓社,还是打着集体的旗号,挂羊头,卖狗肉的资呢?” 这话如果是别人来问,王作先心里早就开始拉警报了。 但如果是这位老人,他并不担心。 因为就在不久之前,在中枢的一次会议上,老人还曾面对质疑的声音,为李家台子发声。 “领导,让我现在就下定论的话,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因为事物永远是在不停发展的,今天姓社,未来姓什么,谁也说不准,但是,我觉得,全民参与,集体领导,按投入分配,产出除了改善自身生活,还用于家乡建设,与我党的政策并没有背离的地方。” 老人闻言并没有做出评判,只是笑着说了句:“滑头!” 车队一路向前,很快就到了长甸河桥。 “听说这座桥,也是李家台子的社员们集资架起来的?” “是,用的就是电风扇厂的收益。” 老人闻言,笑得更加开怀了。 经过长甸河桥,再往前就是李家台子的地界了。 道路右侧是绿油油的稻浪,左侧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苇海。 离村口再近些,便能看到路旁矗立着的两座厂房。 “首长,咱们是先进村,还是……” “先去厂里看一看。” 司机径直将车开到了车间门口。 已经得到了消息的天生,听到外面传来的响动,一颗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哥,你别坑我啊,我……真不行啊! 按照李天明的主意,村里一切照旧,绝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今天会有中枢的首长要来。 平日里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李天明此刻正在地里上工,厂里只有天生和张丽梅知道,今天会有了不得的大人物要来。 很快,在海城市革委一行人的陪同下,老人走进了车间。 他之前被下放到工厂劳动,做过好几年的钳工,对工厂里的一切并不陌生,甚至闻到空气中的机油味儿,还倍感亲切。 “王主任!” 天生连忙上前,目光偷偷地瞥向王作先身边的老人,顿时被吓了一跳。 作为中枢排名靠前的领导,老人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报纸上。 虽然和印象当中相比,要苍老消瘦了一些,但那张脸绝对不会认错。 “您……您是……” 老人面上带着和煦的笑容,点头道:“小同志,你好啊!” “您……您好!” 看着老人主动伸过来的手,天生一时间手足无措,用力在衣服上搓了两把。 “首长好!” 李天明只是和他说,今天会有大领导要来,却怎么都没想到,会是面前这位。 “不要紧张,我也是个普通人,有啥子好怕的,今天我们是不请自来,打扰到你们的生产工作喽。” “不……不打扰,欢迎,欢迎首长。” 这个时候,厂里的工人们也都注意到了这边的情况。 王作先,他们是认识的,在他身边那位身量不高的老人…… 真的是他! 第三百三十七章 深受触动 “哥!来了,来了!” 天洪急匆匆地跑到了地里,一边挥手,一边大声喊着。 李天明看似在干活,实则心不在焉的,只要想到等会儿就能见到那位老人,他就难掩激动的心情,闻言手上的动作一顿,接着将稻秧中间的一棵杂草拔掉,招呼着李学庆。 “叔,走了!” 李学庆直起腰,看着道边的天洪,赶紧跟在李天明身后走了过去。 “人在哪?” 天洪被李天明安排在村口守着,只要车一到,就过来报信。 “在厂里呢,来了三辆小汽车呢。” “看清来的是谁了吗?” 李学庆忙问道。 天洪挠了挠头:“不认得。” 这个时候的老人家,毕竟还不像伟大领袖在民间的知名度那么高,家家户户都在最显眼的位置张贴着画像,很多人只是听过他的名字,并不知道长什么样子。 “叔!” 李天明走到跟前,小声说了一句。 人既然已经到了,也就没必要继续保密了。 李学庆听了,顿时瞪大了眼睛。 “他不是……” 农村的消息相对闭塞,老人家刚刚复出没多久,李学庆自然不知道,前些年开大会,还要跟着一起喊“打倒XXX”的那个人,如今又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 话到嘴边,李学庆及时忍住了。 心里不由得感叹,这年头是真够怪的。 电风扇厂的车间内,老人家正听着天生介绍生产流程。 老人家听得很认真,还不时地发问。 “你们生产的电风扇,质量咋个样?听作先同志讲,这一批电风扇,要出口到国外,质量如果不过关,砸的可不光是你们的招牌,还要砸国家的招牌!” 天生忙道:“请首长放心,所有的电风扇在装箱入库之前,都要经过质量检测。” 老人家点点头:“好,就是要有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小同志,听你刚刚介绍,现在的生产任务很重,作先同志也讲喽,还有很多订单,要急着完成,时间紧,任务重,但千万不能忽视质量,我们国家的产品,出口到国外,要和那些国外的产品竞争,质量是第一位的。” 天生赶紧表决心:“我们一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正说着,李天明和李学庆也到了。 王作先赶紧招呼着两人过来。 “首长,这位就是李家台子的村主任,李学庆同志,这位是……” “我晓得他,李天明,上过报纸嘛!” 本来看到老人家,李天明就已经激动得不行了,现在听到老人家说,居然知道他,一时间更是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对李天明的反应,老人家并不意外:“天明同志,不握握手吗?” 啥? 握手? 我手搁哪呢? “首……首长好!” 李天明好半晌才反应过来,赶紧握住了老人家的手。 “你的名字,我已经听到过好几次喽,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个老党员,没想到你的年纪这样小,好,年轻有为。” 被老人家当面夸奖,饶是李天明活了两辈子,心志坚定,此刻也不禁感觉像是在做梦。 别人不知道,或许连老人家自己都不清楚,他未来将会为这个国家带来怎样的变化。 李天明曾生活过的那个年代,国家能够傲立于世界之林,毫不夸张的说,都是老人家打下的坚实基础。 参观完电风扇厂,随后一行人又去了隔壁的电饭煲厂。 接着,老人家又去了田间,去了村里,不同于他之前去过的那些村子,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老人家自复出以来,因为国内的真实状况,越发沉重的心情,此刻也不禁变得畅快。 这段时间,他也在思索着,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改变国家的现状。 中枢领导中,老人家一直都是坚定的务实派。 老百姓要过好日子的期望十分迫切,当务之急,任何事都没有改善国内经济状况更重要。 可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环境之下,想要探索出一条新的路,老人家所要面临的阻力还是太大了。 在李家台子看到的这一切,给了他很大的触动。 因为阻力,感觉被捆住的手脚,仿佛一下子变得轻快了。 心情大好之下,老人家还脱掉鞋子,挽起裤脚,亲自下到田里,工作人员想要劝阻,可还没等开口,就被他挥手拦下了。 “你们可不要小看我,我小的时候也种过田,如果不是参加革命,说不定,我也是个很好的庄稼把式!” 工作人员见状,也只能学着老人家的样子下到田里,护在身侧,防止出现意外。 “学庆同志,你们村里的满工,能评到几个工分?” 呃? 老人家不等李学庆回答,自顾自地说道:“我比不上村里的壮劳力,评个6分,应该还差不多吧?作先同志,晌午喽,我看今天就在村里叨扰一顿午饭,你看怎么样啊?” 王作先能说啥,当即就想让李学庆去准备。 “不忙,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们的口粮,还是要自己来赚,作先同志,不如我们来比一比,这一垄地,看看谁

相关推荐: 我和赵姐的故事   她的小叔叔   小关公   局长的仿生人女友   妇科男医生的工作日志   撩他(快穿)   人鱼欢   援交的女儿   戏精社畜年代文大佬亡妻天天在演戏!   国宝竟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