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二楼后座(校园 1V1) > 第134章

第134章

:“老子就是有这光荣的祖宗,咋?你眼气,让你爹妈也死一个,看看能不能评得上烈士。” 啊…… 白江涛在心里怒吼,他已经要抓狂了。 早就知道李学庆难对付,没想到这浑人还是个百无禁忌的。 不能再待下去了,到永河县以来,好不容易积攒的威信,快要在下属面前丢光了。 “我们走!” 说着转身奔着吉普车就去了。 再晚走一秒钟,他都担心自己会折在李家台子。 吉普车卷起一阵烟尘,很快便消失不见了。 “学庆,你……太冲动了。” 李学国此刻也是哭笑不得。 早就知道这个本家兄弟是个浑人,敢和县革委主任拍桌子。 可今天…… “学国叔,这位白副主任如果是来讲理的,我们不介意和他讲理,可您也看见了,上来就是一摞大帽子,咋?恨我不死,是不是?” 李学国也知道白江涛今天的行为确实过分。 但是,这下把人给得罪狠了,将来指不定还要出什么事呢。 “天明,这事用不用和王主任打个招呼?” “不用!白江涛既然能到永河县当这个副主任,背后肯定有人,咱们就别给王主任找麻烦了。” 李学国听了,感觉也是这个理,王作先已经给了很大的支持,总不能遇到点儿事就去求助。 而且,要搞掉一个县革委的副主任,也没那么容易。 这里面涉及到很残酷的权利斗争。 根本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参与的。 至于白江涛…… 他能咋? 李家台子的当家人是李学庆,要动李天明就必须先扳倒李学庆。 可那一身金光闪闪的护身符,没点儿真凭实据,就靠几个编造的罪名,根本动不了他分毫。 正在回县城路上的白江涛,突然也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所在。 不禁暗恨自己太操之过急了。 今天光顾着要对付李天明,根本没把李学庆放在眼里,现在才意识到,李家台子真正难对付的是李学庆。 就算指着他的鼻子骂大街,他也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谁让人家有一排好祖宗呢。 可就这么算了,肯定不可能。 “开快点儿!” 司机听了,都忍不住想骂一句。 油门都踩到底了,还咋快?赶着去投胎啊? 唉…… 可惜不敢! 回到县委大院,白江涛第一时间把自己关进了办公室,将近期的报纸和文献全都找了出来。 他就不信了,李家台子这么明显的ZB主义复辟行为,能找不出确凿的证据。 而他今天的行为,也已经在第一时间传到了胡同阁的耳朵里。 对此,胡同阁也只是微微一笑,没有任何表示。 本以为经过上次的事,白江涛能学乖,以后好好配合自己,把永河县的工作做好。 结果,还真不是个让人省心的。 偷偷摸摸的打着考察调研的名义下乡。 现在是农闲,考察个六,调研个粑粑。 折腾吧! 随便折腾! 好死不死的还挑了一个最难缠的对手。 胡同阁是领教过的。 办公桌被拍得,几条腿都活动了,面对李学庆的时候,更是学会了唾面自干的本事。 更加清楚的知道了,他这个外来户弄不过李家这样的地头蛇。 打不过就加入,不丢人。 反正无论李家台子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到最后都得记他一笔。 看看,这才是聪明人。 视线回到李家台子村小学校的施工现场。 李学国草草说了几句便回镇上了。 随后李学庆一声“开工”,男女老少齐上阵。 力争在入冬之前,让孩子们在新的教室里上课。 “李老师!” 李天明找到了李爱华。 刚刚李天明和白江涛那场辩论,李爱华看得也是大呼过瘾。 就是后面李学庆登场,说出的那些话,挺让人脸红的。 “跟您商量个事!” “别说商量,村里这么照顾我们,只要能做的,我一定不推辞。” 几年的波折,让李爱华格外珍惜在李家台子平静的生活,也更加迫切的想要为村里多做一些事。 “那我就说了,等新学校建好,我们想请您做校长。” 这个…… 李爱华犹豫了。 她现在的身份,能再次走上三尺讲台已经心满意足了。 哪还敢奢望做校长。 “我知道,您是有大学问的,以前还是大学教授,让您教小学生,实在是委屈您了。” 李爱华忙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是……我现在的身份,我怕给村里惹麻烦。” “这个您就不用担心了,对外校长还是学宁叔,但对内,您说了算。” 李学宁是初中毕业,解放以后,各村都在办小学的时候,做了李家台子小学的校长。 但毕竟文化有限,教教一二年级还行。 李爱华和黄丽英被安置在小学以后,李学宁主动找到了李学庆,希望能卸任校长,做个普通的老师就好。 李学庆后来和李天明提过一嘴,李天明自然觉得让李爱华来做这个校长最合适。 “刚才学国叔和我商量,准备把镇上的中学也搬过来,到时候,中学也请您来管。” 郄国良和李爱华等人,将来落实政策以后,肯定是要离开李家台子的。 在这之前,李天明希望他们能尽可能的将知识传授给这里的孩子,帮着他们将来尽可能多的走出去, 李天明只念到了初一,上辈子整个发家过程,越来越明白知识的重要性。 硬生生逼着自己去学,但无奈基础太差,更多只能依靠经验。 所以,他更不想村里的孩子和他一样,吃了没文化的亏。 李爱华见李天明说得这么诚恳,要是再不答应,就显得不知好歹了。 “我……愿意试试。” 见李爱华答应,李天明对着她深鞠一躬。 “李老师,我替孩子们,谢谢您。”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切从这里开始 天越来越冷了,刚进12月份,一场雨夹雪过后,气温急转直下。 幸亏县里来了通知,早早的把菜园子和自留地里的菜给收了。 不然气温变化这么快,地里的菜闹不好就要烂了根。 李天明去海城送鱼的频率也从原先的两天一趟,变成了一个礼拜一趟。 照旧还是钢铁厂一车,电机厂一车。 野鸭子是没有了,草甸子越冻越瓷实,老鳖也不好抓了。 现在能往城里送的,也就只剩下了鱼,再过些日子,等苇海也冻瓷实了,这营生也得停了。 小学校经过全村人的奋战,上个礼拜正式竣工。 孩子们也搬进了新的校舍,桌椅板凳也是新打的,木料就是山上那些不成材的。 把中学搬到李家台子的事,李学国在镇上开过两次会。 终于通过了,李家台子得了方便,认下了一半的费用,剩下的其他五个村子分摊。 这次没有扯皮,开会的时候,李天明直接挑明了。 要看到其他几个村的诚意。 各村新上任的村主任自然听得出李天明的弦外之音。 想入伙就得拿出诚意来。 啥是诚意? 建新的中学就是投名状。 现在动工是来不及了,只能再委屈学生们一个冬天,等明年开春再干。 但李家台子的乡亲们还闲不下来,电风扇厂筹备了这么久,终于迎来了正式开工的日子。 地基已经挖好了,又结结实实的夯了十几遍。 建筑材料也早就备齐了,村里账上的钱如同流水一样花了出去。 “点炮!” 噼里啪啦…… 鞭炮燃烬,只留下一地纸屑,还有空气中弥漫的硫磺味儿。 “开工!” 本来今天市革委的一把手王作先也要来的,但因为别的事耽搁了,便委派了市轻工业局的领导。 这位马局长是王作先的人,对领导支持的项目,自然格外在意。 如今放在村支部的那些设备,还有未来电风扇厂的原材料供应渠道,都是这位马局长帮忙搭的线。 随着马局长的一声“开工”,村里的精壮爷们儿们纷纷上阵。 工厂建成,人人受益,这个时候,没谁会吝惜力气。 第一层地基很快完成铺垫和浇筑,李天明身处其中,虽然累,但心里别提多畅快了。 “天明同志,了不起啊!从无到有,靠双手来创造,还是伟大领袖说得对,只有人民才能创造一切。” 马局长看着也不免激动。 “还得多亏了您,要不然,那些设备,还有原材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要是能通过正规渠道,李天明也不想去“腐蚀”国企的领导干部。 最近几次去炼钢厂送鱼,孙福满始终没露面,明摆着是对李天明没能将那条财路铺好心怀不满。 可是又不能得罪李天明,之前说好的,安排村里人去钢厂学习钳工、电工、焊工的事,还是帮着落实了。 不光是因为李家台子养殖场的生猪、活鸡,更是因为,李天明是在市革委一把手面前挂了号的。 “王主任说了,你们只管往前闯,我们这些做干部的就是人民的勤务兵,为你们保驾护航。” 漂亮话又不要钱,更何况人家还真的出了力。 待了一会儿,马局长便回市里了。 工地上依旧干得热火朝天。 李天明突然感觉脸上一凉,抬头便看见雪花正飘飘扬扬洒落。 “乡亲们,加把劲儿,早一天建成,早一天投产。” 众人纷纷应着,下雪算个啥,就算是下刀子,也浇不灭大家伙心头奔好日子的愿望。 “天明,你看这厂房……年前能建成吗?” 李学庆这个村主任也跟着大家伙一起干着。 “没问题。” 干活的主力都是当初和李天明进城揽工的那批人,每人带着几个生手一起干,分工明确,效率自然低不了。 “天明,你还是歇歇吧,你负责指挥就行。” “叔,没事,这点儿活,就当活动筋骨了。” 重生之后,李天明没能得到小说里写的那个系统、空间啥的,就是这力气感觉比上辈子还要大不少。 干起活来,两三个壮劳力都比不上他。 “要不然……送鱼的营生就先停了吧!” “这可不行,答应了人家的,咱得做到,再说了,乡亲们还指望着年底分上一笔,再过个肥年呢。” 之前卖鱼攒下的钱,全都投到了电风扇厂,各家各户还从积蓄里拿出来不少。 要是不分上一笔,这个年都要过得紧紧巴巴。 “就是辛苦你了。” 李天明笑道:“没啥,我这体格再累也扛得住。” 闻言,李学庆也没啥好说了。 “加把劲儿,看看天明,都是带把儿的爷们儿,让人比下去,都好意思吗?” 呃…… 主任大人,要不要听听你说的是个啥? 凡夫俗子能跟成了精的牲口比? 太难为人了吧! “收工喽,收工喽!” 天已经黑了,李学庆招呼着大家收工回家。 工地这边会留下值夜的,防止有人过来偷建材,搞破坏。 开工之前就在工地旁盖了两间房,专门给值夜的社员晚上休息的。 “天明,这电风扇厂要是建成了,往后能歇歇了吧?” 李天明忒能折腾,李学庆虽然愿意支持,可有的时候,细想起来也觉得后怕。 这么干,真的不犯错误? “叔,这才哪到哪啊!您看这么一大片地。” 李天明抬手划拉了一圈,从村口这条大道,往村里延伸,少说也有七八顷。 “还有路那边,一直到苇海,这可全都是咱村的,以后咱们要通通利用起来。” 李天明说得明白,电风扇厂只是开始,远不是终点。 啥? 就算是知道李天明心大,可这心也忒大了吧! 这么多地,全都要利用起来,那得建多少工厂才能填的满。 真要是像李天明说的那样…… 那景象,李学庆连想都不敢想。 上辈子,李天明发家之后,就一直想要回村建厂,帮着乡亲们致富。 可是因为种种缘故,一直没能实现,只能通过修桥补路,盖学校,盖老年活动中心,来弥补心里的遗憾。 如今重来一次,上辈子没能实现的愿望,必须完成。 “你觉得咱们村,还能干啥?” “能干的可太多了,苇海里的鱼,养殖场的猪、鸡,还有将来果木园的桃子、梨,这些都能大做文章。” 好些准备回家的乡亲们,也纷纷停下了脚步,听着李天明畅想未来。 虽然听不懂鱼和猪还能做啥文章,但李天明既然说了,他们就愿意信。 这可是他们李家台子的能人。 “不光是农副产品,将来咱们不光要做电风扇,还要做

相关推荐: 苏简溪厉霆骁   艳栬记   妻子的转变   货柜里的猛男   京港往事   锦鲤少女逃荒种田   快穿:渣男自救之旅_高h   全球通缉:霸宠迷糊甜心   姐弟之恋   惊蛰gl (纯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