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我的上司每天做梦都在和我啪啪啪(H) > 第421章

第421章

了,与这群猴子闹不动了,好在她还年轻,有的是力气。” 苏喆道:“我要等阿婆下葬再回去。” 祝缨亲自主持仪式,将父母的棺椁葬入墓中,封闭了墓道。墓朝向北方,祝缨自己对“故乡”没有执念,不过想父母应该是想回去看看的,便这么安排了。 从墓地回来,苏家人便匆忙返回。顾翁并不与他们同行,独自登门求见。顾翁所求不出意外,也是设会馆、请求通过安南的驿路北上时方便一些。对此,祝缨早有预料。她修这驿路为的也就是与山外的联系,此时当然不会拒绝。 顾翁大喜,拜倒在地:“咱们福禄县,永念恩德。” 祝缨道:“且慢高兴,我修这路可不容易,压坏了要付钱的。” 顾翁一怔,马上说:“这是应该的!” 祝缨道:“好。”她抽商税很轻,拢共抽三个二十分之一,分别从两个关卡收取。即货物进来,抽二十分之一的过关税、二十分之一的路费,出去,再抽二十分之一。除了这些,在安南全境,不再另收任何税。 这是直接收进府库的,然后由府库做出预算,酌情使用。 顾翁心事已了,这才随着赵苏一同东归。祝缨亲自送赵苏出城,顺便把顾翁一同送走。祝青君又来辞行,祝缨道:“军屯不要让别人插手,这些人、地、粮都给我留着,你要从中选出精壮,继续训练他们。” “诶?” “万一有用呢?”祝缨说,“一旦有变,现有的兵马是不够使的。匆忙之间召集的壮丁,打打西卡、吉玛这样乌合之众还能应付,如果对方是官军,那就是刀俎鱼肉。练着吧,山外有事,我们是不能独善其身的。” 第515章 家务 祝青君接到了祝缨的任务,心里沉甸甸的。她如今的荣耀、威望、地位多是从军功上来,然而听说接下来可能还有战事,且不局限于安南,实在难让她高兴得起来。 战争的酷烈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安南那个“西征”,即使算上了普生头人排下奴隶阵前虐杀,对普通人的害处、战争的复杂性、对人性的考验也绝比不上国家之间的的战争。第一就是规模不一样,规模一旦大了,就什么人都有了! 安南的西征在她们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至少没有杀良冒功、杀己方的良民冒功、没有围城之后吃人、没有发生日后,即使参与进去,以安南的状况,也难以掌控全局。也就是说,没办法约束其他人。 不参与其中,作为一个旁观者,义愤而已。参与其中而不能改变的无力感,让祝青君现在就开始恼火了。 她没有多言,普安州、军屯她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早做一天、多做一点,日后能够回旋的余地也就更大一些。匆匆回房收拾了行李,祝青君去找花姐辞行。 花姐在幕府有自己独立的院子,也比以前住得更宽敞了一些,因张仙姑过世,房里的陈设也更加素净了。屋里人声不断,二江、周娓等人都来安慰她,这些人里与张仙姑感情最深厚的除了祝缨无疑就是花姐了。 杜大姐忙着斟茶待客,花姐道:“我没事儿。” 见她们还要劝慰,忙挑了另一个话头:“干娘走了,小祝说,除了些日常使的东西陪了去,还有些摆设、绸缎、首饰之类,都给大家分了吧。” 小江道:“分什么?你们留着当个念想。大人这一辈子,就是当自己不会疼似的。别分,你给她留下,不定什么时候想起来,难道还要到别人家里睹物思人不成? 这事儿你就听我的,把太夫人的房子留下来,陈设也都留着,每日扫尘。想她了,就去房里坐坐,心里也好有个根。” 花姐勉强笑笑:“已经留了一些,那屋子我来照顾。这些有京里带来的,绸缎布匹,年载长了就朽坏了,都拿去吧。哎,把青君、丹青她们也叫来,我来给大伙儿分一分。给小妹也留一分。凡在祝家养过的女孩子,也都有一分。” 小江见状,只得点头:“也好。” 杜大姐出门叫几个小学徒分头叫人过来,祝青君在路上就被拣到了,拉到了花姐房里。很快,路丹青、巫仁、江珍江宝、项安等都被请到了花姐房里。连同祝青叶、青雪等人也都有份。 祝青君分得不少,她十分推辞,只取了一只镯子拿走:“我要这个就够了。” 小江道:“给你就拿着,拿了回去好好收着。” 花姐道:“她们都有的。” 虽然是都有,不过各人得到的还是不一样的,花姐已经把东西一份一份地包好,上面贴上了签子,这份你的、那份她的。一人一个小包,彼此也看不到各自得了什么。年轻些的得的少些,祝青君、苏喆的包袱大一点。 花姐又多分了些绸缎给小江,小江道:“这么鲜亮,我也穿不惯。” “过完年,给孩子做两身新衣不是正好?你不穿,她们正青春,穿得鲜亮些正好。谁能不爱美呢?青君也是,快拿了去。” 一群人慢慢地分着东西,最后是苏喆、祁娘子的,花姐道:“过两天给小祁送过去。小妹,就等她自己回来吧。” 路丹青道:“她这一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苏喆管幕府的庶务有些日子了,现在祝缨仿佛是受了母丧的影响不大管事儿,苏喆又不在,幕府愈发的忙了。路丹青也是偏武职,如今却不得不被抓来兼一部分文职,她迫切希望苏喆早点回来干活! 巫仁好奇地问:“你没跟着回去,会不会落埋怨?” “我不去看他们吵架,他们就别得了便宜再卖乖了。各家没了父母,有几家不吵架的?还有打的呢!我是担心他们不把小妹放眼里,又要一通好闹了。”一个个看着就不太聪明的样子,恐怕不太会看人眼色。 项安硬把话题从别人家的是非转了回来,道:“她孩子在老家,还是多住两天好。好好的母子二人,要我说,还是把孩子带过来的好。” 小江道:“她们家,自有安排。” 祝青君听她们说了一阵苏喆,没听到什么有意思的事,起身告辞。花姐道:“路上小心,哎,你也不带两个人。今时不同往日,出入带随从,啊~” 祝青君含糊地答应了,倒没有拒绝,如今安南的人手也不算宽裕,她以前带在身边的多是武职,现在也是时候学着祝缨,在身边放一些聪明好学的年轻人,边干边学了。 思考着接下来安排的祝青君并不知道,在她离开之后,花姐是还在操心她:“这孩子,形单影只的。” 小江道:“她打小有主意,你就甭为她操心啦,她孤单不了。” 项安道:“她年纪也不小啦,能不耽误人生大事,还是不要耽误的好。小妹都有自己的孩子了,结不结婚的没什么要紧,有个自己的孩子能少许多遗憾。”说着,又看了看屋里的年轻女孩子。 祝青叶道:“要孩子还不如到外面抱养一个。” 说完,又自悔失言,眼角的余光飞快地瞥了一下小江,然后特意把身体坐得板板正正的。小江倒没有多想,反是周娓点头道:“这主意不错,我也早想抱养个女孩子了。又能看看孩子什么样子挑个有眼缘的,又省了自己的事。以前总不得功夫,现在闲下来,也能养活孩子了。” 花姐不赞同地道:“只要有一个孩子,就会有一个母亲受苦,你们没吃的苦,是另有人为你受了,不要说得这么轻松。” 周娓缩了缩脖子,嘴硬道:“外面,不养的多得是……” “终是十月怀胎,哪好苛责?又未必是自己不想养,不是么?” 一句话说得众女都沉默了,弃婴的理由太多了,肯扔掉而不是直接溺死,都得说一声是心没有那么狠。 花姐道:“好啦,都散了吧。” 看着给苏喆的包袱,花姐也是挂心,不知道苏喆怎么样了,更是担心回家奔丧的苏晟。 ……—— 苏晟一路沉默,到了驿站,苏鸣鸾将他叫到跟前,问他回去之后有何打算,他也只是说:“我是回去奔丧的,家里有他们,也不用我管。完事儿我依旧回北关去。” 苏鸣鸾看这个侄子倒还不错,问道:“我问你分家的事呢?” 苏晟倒是无所谓:“给什么我就拿什么,给多少我就接多少。” “这就没了?” “嗯,没了。姑姑,我又不回来了,各家寨子里像我这样的能分到什么您也是知道的,现在提这个,有什么意思?” 苏鸣鸾道:“我分给你阿爸的可不少!” “世上像您这么能干、像他运气这么好的人可也不多。我不比他,大哥更比不了您。您就防着他们几个殴斗就行了,不用管我的。” 苏鸣鸾直摇头,苏晟就是不接这个事儿,她也只好说:“好吧,到了你不要离我太远。” “哎。” 苏鸣鸾的打算与祝缨差不多,调解、见证、主持的事都让苏喆来干,苏喆才是未来阿苏家的当家人。苏鸣鸾过去,主要是为了压阵,防止真的自相残杀起来,那实在不好看。 到了大寨,里面的丧事已经过半,侄子们来拜姑母兼家主。苏鸣鸾道:“我去看看你们阿妈。”将事情留给苏喆。 等到外面吵嚷起来的时候,苏鸣鸾也不管,与嫂子二人一起只当不知道。她是装聋作哑,她嫂子是真聋但不哑,两人在一起一说张仙姑的过世,二说苏飞虎死得早。外面的吵闹一直没停,直到吃饭的时候饭堵了嘴,才安静了下来。 晚间,苏喆虎着脸到了苏鸣鸾的房里:“阿妈!” “这就沉不住气了?” 苏喆摇了摇头,面色缓了缓:“他们也太蠢了,办的那叫什么事呢?” “怎么?争起来了?” “真要那样就好了。” 原来,留在老家的几个兄弟抱团排斥苏晟,以苏晟在西州不回来为由,想不分他家产。按照习俗,遗产就不是均分的,继承家业的长子分得最大一份,其他兄弟分得很少,许多人只有能够养活自家的财产,再多就没有了。子孙后代一不小心,没几代就成了寨子里的普通人了。 即使这样少的财产,他们也不打算给苏晟。苏晟自己无所谓,苏喆却不能让“我们幕府里出来的人”受气。苏晟不吵,苏喆还要主持呢。 苏鸣鸾道:“是这个道理,你打算怎么办?” “该分的一定要分,苏晟不要也得要!说他以后在西州不回来了?呵!”苏喆重重地冷哼,“不回来,放在那里养老鼠也得给他留下。” 苏鸣鸾微微点头:“不过呢……阿晟?过来。” 苏晟埋着头走进来,说:“你们甭费心了,不给就不给,我来看看阿妈,等阿爸下葬了就回去。吉远府的那些人刁钻得很,不亲自在北关看着我不放心。” 母女俩还要劝他,苏晟摇头:“有东西在儿,几间房子、一点牛羊,我还要想着自己有这么一分家产,分神。不如全心全意去西州。” 苏鸣鸾低头想了一下,道:“这样,东西你不能不要,不能坏了规矩。房子带不走,让他们折抵能带走的给你。你在西州安家,也要钱。” 苏晟无可不可地点头:“行。” 最后竟是苏鸣鸾母女在给苏晟争取,苏晟的哥哥们却拼命把他应得那一分折抵压价。能住人的大宅,因在寨子里,折的价就绝不够在西州城再办一个同样的,那钱能买两间房就不错了。苏家老大还不是压得最狠的,最狠的是那位娶了苏晟相亲姑娘的仁兄,他跳得比大哥还高,必不肯苏晟再回来。 看得苏喆也动了真怒,冷笑一声:“舅舅一走,你不是要去岳父家了?寨子里的事,让留在家里的人来商议吧。”把这位表弟给顶了回去。 一番拉扯,苏喆帮着苏晟争,奈何苏晟自己不想争,苏喆也只从表兄那里给表弟抠了一小匣生金。此后,家中就再没有苏晟的位置了。 苏晟也不生气,拜别母亲和姑母,回西州城去了。 苏鸣鸾与苏喆则先回阿苏县,苏喆生产的时候,经过考虑没有在条件更好的西州里生,带着肚子回到了阿苏家,在寨子里生的孩子、在寨子里休养。生完了,把孩子放在家里给苏鸣鸾照看,自己孤身返回西州。 母子俩见面的次数委实不多,孩子见到她已经不认识她了,张着小手冲苏鸣鸾叫:“阿婆。”看向苏喆的目光充满了好奇。 苏喆心头微酸,很快又扬起了笑容,苏鸣鸾抱着孩子,慢慢地哄着,母子俩渐渐熟悉,小孩子露出了高兴的笑,苏喆也不由自主地随着他的笑容笑了起来。 小孩子不耐久坐,不多会儿就挣扎着下地,苏喆将他放到地上,对苏鸣鸾道:“我还要再生一个,不,两个,三个行。” “疯了?” “不够使啊!舅舅家儿子争,是因为家产少,咱们家,一个看不住,”苏喆看着儿子摇摇晃晃的背影说,“这还是个有爹的儿子,不安全。” “上下都看着你把他生在寨子里,他姓苏,是咱们家的人,谁能带走他改了姓名?” 苏喆道:“还是不合适,一个男孩子,安南幕府里女孩子更好。我看,姥很喜欢青君,她是姑姑养大的,又没有别人拖累,又有军功。她姓祝……” 苏鸣鸾微微皱眉:“你是想?这事太难!我把你送过去请姥抚养你,是为了咱们家,这是默契。你想得那么远,家里怎么办?就给了你安南,没有青君那样能战,你也坐不稳。” “我的儿女呢?”苏喆问道。 “那是以后的事,第一还是咱们寨子、咱们家。” 苏喆道:“好吧,我先不管这个,但不能不为儿女考虑。一个太单薄了。” “行,”苏鸣鸾很干脆地没有反对,“你是想跟重华家的那个小子过下去了?他有那么好吗?” “很乖,懂事,”苏喆中恳地评价,“一个男人,不自以为是、不自作主张地添乱。而且,姓祝,听起来就亲切。” 苏鸣鸾笑笑:“随你,在家住几天就回去吧。幕府一定有不少事,别误顾大事。回去多看看阿晟,他如今没别的亲人了。” “哎!” …… 苏喆在寨子里住了小半个月,离开时孩子哭得像个泪人儿,苏喆狠一狠心,还是没有把孩子带上,她伸手盖在孩子的眼睛上,对苏鸣鸾道:“找个好先生,好好地给他开蒙。” “还用你说?” 苏喆笑笑,扭头就走! 一路疾驰,回到幕府的时候苏晟还没离开——祝缨把他留下来休息,苏喆略略放心,回到自己的签押房,重新拣起公务。 说来也巧,她走之前,朝廷立了太子。她回来之后,又有诏书发了过来:皇帝立了新皇后。 新皇后是姓穆,是穆太后的侄孙女,与皇帝差了一辈。苏喆从记忆的角落里翻找,终于找出一个模糊的剪影,是一个小女孩儿,很安静。然后就没有了。 小女孩儿也长大了啊…… “她要是再生个儿子,可就热闹了。生不出来,也已经很热闹了。”苏喆喃喃地说。 第516章 绸缪 苏喆将手上的公务分门别类地整更干好,挑出比较紧急的回复了,又将需要祝缨批复的单独挑出来,看看时间,挟了公文去后面找祝缨。 再到后面,就见杜大姐带着林风的妻子往后面走,林娘子先招呼一声:“回来了?” 苏喆打量了一下对方微微凸起的小腹,也笑道:“是。你这是?” 林娘子有点不好意思:“是,有点儿事来同姥说说。不会耽误你们的正事吧?” 苏喆摆摆手,笑道:“不至于不至于,你先去说,我才回来,还没见姑姑呢,看了姑姑两再去见姥。” 林娘子方才同杜大姐一同去了。 苏喆在当地站了一小会儿,也循着她们的路线走了过去——这个时候花姐在学校里,怎么会在后院?不过借口罢了。 她对门口的护卫展示了一下手里的公文,又作了一个噤声的手势,护卫们点一点头,没有马上通报。苏喆安静地站在廊下,听里面说话:“姥,那孩子阿妈阿爸都没了,还求您多可怜可怜她。” 接着是祝缨的声音:“我知道了,林风那里我来说,明天你们把人送过来吧。” 林娘子高兴地说:“是!我回去就给她收拾衣裳。” 苏喆心道:这难道说的是那个孩子?姥要接她到幕府里来养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里面林娘子说完了事,愉快地告辞,出门就看到苏喆:“这么快就回来了?姑姑没留你多说一会儿话?” 苏喆点点头,指指屋里,林娘子道:“姥在里面呢,你有事,快过去吧。” 苏喆匆匆入内,就听祝缨带笑的声音问道:“姑姑?” 苏喆不好意思地笑笑,将手中的公文放到祝缨的案上:“刚才路上遇到她,看她的样子像是有心事,就没同她一道进来。这是今天的几件事,有新皇后,贺表、礼物……” 安南还自认是朝廷的地方,皇帝二婚,得表示祝贺。安南往京城送礼是很有意思的,给皇帝,体现一个“礼轻情义重”,给郑、陈之类的大臣,主要是“实惠”,或是值钱的东西,或是利益的勾兑。给祝缨的旧识们,主要是“合用”。给其他人,主要是不给。 层次分明。 祝缨道:“行,贺表我来写,到时候联署。” 苏喆想了一下,又提了提苏晟:“您给他安排一下吧,那家,他一时半会儿是不好回去的。”但是对苏晟受到的委屈,她并不详述。幕府出来的人不能受气,自家的家事,也不宜到处诉苦。 祝缨道:“这个我与他谈过了,先留在西州。倒是你,孩子就这么放在寨子里了?” 苏喆道:“是。阿妈身边有个孩子,也热闹一点儿。我把他生在寨子里,就是为了让寨子里的人看着,他是我的儿子,不是胡乱抱来凑数的。让他在寨子里长大,也好让人都认识他。” 这是她深思熟虑的结果,阿苏县算是阿苏家的“根本之地”,怎么也不能轻易放弃。苏喆自己幼年的经历,苏鸣鸾将她送到祝缨身边学习,是为了她能更好地继承家业,现在她把孩子放到寨子里,也是一样的心情。 祝缨道:“也好。功课不能忘了,现在还小,过两年一定要认真读书。” “是,已经与阿妈说,好好请先生启蒙了。” “不要从外面找,读那些个外面的伦理纲常,容易读坏,”祝缨叮嘱道,“想想他们都会教孩子什么,人呐,眼前摆着一条平坦大路,他是一定会想去走的。他要走了那条路,对你可不是好事。” 苏喆肃容道:“是。对了,刚才林家的来,是……您要让那个孩子住在府里?” 她说的“那个孩子”就是林风的侄女,一个孤女。林风给她带到家里来养着,本是好心,然而安南事多,林风又忙,叔叔自然是没有与侄女太亲密的,便把侄女交给妻子。女孩儿早到了上学的年纪,白天往学校里一放,有老师教着,晚上回家吃个饭、睡个觉而已。 这孩子以前父母俱在的时候就没怎么上过学,起初是跟不上,那时候西州城还没建好,还是在梧州官学。花姐特意关照,给她和小孩子一起学,渐渐识字、学官话,她又刻苦,看着也不笨。 后来到了西州,依旧跟着婶婶住。林家在西州城有自己住宅,宅子不算小,也不在乎给一个女孩子单独的房间、安排两个侍女。然而林风经常不在家,林娘子的学问还不如她,管个家行,也辅导不了她的功课。 林家还有个已经能跑能跳四处拆家的儿子,正在调皮的时候,林娘子又怀孕了,还要管家。 种种原因,女孩子本就跟不上趟的功课又隐隐有了下滑的趋势。花姐发现了,回来闲聊的时候同祝缨说了,祝缨便问了林娘子。 也就有了现在这一出。 祝缨道:“她那家里,也是腾不开手,我这儿正好有空房子。赵霁他们、阿扑,也都在上学。再长长,就能给你打下手了,大家也可以轻松一点了。” 苏喆道:“是啊。我家那个可惜太小,不然,也该来好好干活的。” 祝缨道:“长大些就带过来嘛。人不能一直读书而不做事,那样就读傻了。朝廷多少大臣,都是傻子。” 苏喆噗哧一笑:“是。那……我这就与巫仁她们准备贺礼去了?” “去吧。” ………… 次日,休沐日,林娘子亲自把侄女儿林戈送了过来,花姐也没有出门,与祝缨一道等着接人。花姐对这个父母双亡的孩子比别人更多一分关爱,安南也拨钱养孤儿,西征的遗孤都是祝缨在养。林戈却又与他们不一样,别人的父母是烈士、英雄,是被敌人杀死的。林戈的父亲是被伯父杀死的,母亲是抛弃了子女的。 花姐拉过林戈的手,说:“以后就跟我住吧。来,认一认人。这人你见过的,不要害怕,你的名字还是她起的。”林戈以前父母在的时候当然不是这个名字,被林风带过去上学,得有个学名。林风这时候脑子灵光了一下,请祝缨给孩子重新起个名儿。祝缨也不推辞,就给她起名林戈。 人是认识的,林戈端端正正地在祝缨面前跪下:“姥!” 祝缨点一点头,林戈比普通的南方女孩子略高一点,肤色白皙,五官端正,眼睛大大的、冰凉。她的表情有点阴沉,竟使白皙的皮肤看上去有了点阴暗的色彩。 祝缨道:“来,这些人你都见过的,阿扑。” 阿扑的年纪与林戈相仿,人却开朗许多,大大咧咧地冲林戈笑笑:“以后就可以一起从府里去学堂啦!府里的饭好吃。” 林戈冲他点点头,阿扑忍不住又说:“你这样可不成啊,要多说,多说才能学好官话。” 郎睿道:“管好你的嘴。” “我又没说错。” 祝缨道:“好啦,不要争啦,话没错,不过人今天才过来,说点儿别的。” “哦……” 花姐拉着林戈的手,轻声安抚:“呐,他们就这个样子,慢慢你就知道了。” 林戈沉默地点了点头,话比见到了生人的巫仁还要少。花姐与祝缨也不勉强,花姐又要带杜大姐给她安放行李,林娘子道:“我来我来,她用的东西我都带了来了。”表情微微有点不好意思。 杜大姐道:“那娘子这边请。” 祝缨则对赵霁等人说:“今天休息,暂不考你们的功课了,玩儿去吧,一会儿一块儿吃饭。” “哄”一声,一群小鬼就散了。 花姐笑看他们越跑越远,转个弯,不见了,摇一摇头:“我去看看林戈。” “有杜大姐呢,你再帮我一件事。” “什么事?” 祝缨道:“接下来,你帮我从学校挑选一些端正的孩子,带到府里来。” 花姐先答应了一声“好”然后迟疑地问:“你这是?要用来做什么?像阿炼他们小时候那样养着,还是像官学生那样让他们干活?又或者?” 祝缨笑道:“那不是都一样?” 花姐走近了,低声道:“我以为,你是要青君她们……” “可也不能只靠他们几个不是?我也不能只认识他们几个。以前什么都缺,样样不凑手,现在缓过来了,那当然要接着储才。整个安南,只有我的身边最合适。又不是要放弃青君阿炼他们,他们是一代,如今都到了婚育的年纪。我该着手下一代了,总不能真的什么都不管。人才与人不同,人,生育、成长,或二十年或三十年为一代一世。人才,十年之后没有下一批人,就要艰难了。” “青君当然是好的,只是有点累。小妹……”花姐的声音有点叹息。 祝缨道:“她挺好的。” “哎?” “小妹送到咱家的时候,她娘、咱们,对她有什么期许?” “想她能当家,在阿苏家站住脚,不要被舅舅、表兄们排斥掉。” “她现在当家绰绰有余,还能帮我一些。这还有什么好抱怨的?”祝缨说,“打从一开始,就奔着不放弃家业去的,她如今这样,已经达到预期了。我虽不太会教孩子,却也不是什么都不教。正好,林戈进府是个契机,就当我看到了那个孩子心血来潮。” 花姐道:“也好。这样,我再理出个名单来,拿给你,你看一看人,再作决断,如何?” 祝缨道:“想到一起去了。” 两人相视而笑。 杜大姐也恰到好处地带了林娘子、林戈等人过来——她们已经把行李放下了。 杜大姐道:“娘子也忒客气了,拿了好些金帛来。” 林娘子笑道:“我们家那个,就是姥给养大的,如今他也能当差了,怎么能再占姥金钱上的便宜?” 祝缨道:“都不必客气了,留下吧。林戈,你收着。” 林戈这才吭了一声:“是。” “走,吃饭去。” 第517章 仙凡 林风依旧是在兵营里,林娘子就在幕府陪着林戈吃了一顿饭。她们以前也在幕府吃过饭,对这件事倒也不陌生。然而今天这顿饭人员之多,还是让林娘子微微吃惊。 幕府包饭,凡在幕府里做事的人,幕府里管一到两顿饭,因此在幕府里吃饭的人并不少。不过大多是在食堂里吃,或者就是参考朝廷的“会食”,担任某项事务的同事聚在一起吃一餐。 祝缨明白人,将所有人都聚在一起吃饭,且不说菜上齐了排到后面的人就要吃冷的了,就算都是热饭菜,她在上面戳着,下面的人吃得也不安生。故而日常不会大规模地将许多人凑在一起吃饭。 但是这次午饭,不但祝缨、花姐在,二江、江珍江宝、巫仁、巫双、苏喆、路丹青、周娓,连同祝青叶、祝青雪等人都在。祝缨看了看,道:“苏晟呢?” 苏喆道:“他在他那屋里吃,我叫他?” 祝缨点点头。 苏喆马上起身,亲自把苏晟给揪了来。一屋子大半女人,苏晟就默默地与寥寥几个可怜的男孩子如郎睿挤在一起坐了。郎睿恨不得把正在上学的弟弟阿扑以及赵霁给薅了来陪自己吃饭。 祝缨笑道:“人差不多了,就咱们这些人一块儿吃个饭,以后小林就在家里住下了,大家认一认。” 林戈默默地站了起来,向众人行了一礼,有些人坐着不动,年纪小的参差不齐地要回礼。一番扰动之后,祝缨道:“好啦,坐下来吃饭吧。”又对林戈说:“我这儿寻常过活没那么多的虚礼,有客人的时候礼仪到了就成,自家过日子,怎么舒服怎么来。” 林戈吱声了:“是。” 花姐微笑道:“有什么想吃的、忌口的,一会儿告诉杜大姐,她会知会厨下的。” “是。” 众人只当她紧张,也不逼着她必得说话,你一言、我一语地把话都给说了。苏喆说:“以后可以同姑姑一同去学校、一同回来了,来回都有就伴儿的了。” 从祝青君起,住在祝家的人都有这个待遇,苏喆后来也有过短暂的经验。林戈看看花姐,花姐也点头,她便也对花姐点头。 林娘子又对花姐说好话:“有劳姑姑了。以往我不得闲,也没送过她,现在这样我们也能放心。” 花姐道:“小林正值青春,这个年纪的孩子,看一眼都让人觉得欢喜,哪里会有辛苦?” 小江道:“那是,我现在就喜欢看这些年轻人。” 林戈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好看的,也不能理解这为什么“喜欢看年轻人”,但总归是善意,绷着的脸稍稍放松了一点儿。小江微微一笑,扭头对江珍说:“你把腿放下~” 江珍把二郎腿放好:“诶?我一直放得好好的呀。” 看得人不禁莞尔。 郎睿低声对苏晟说:“您还回北关吗?” 苏晟这几天一直恹恹的,将头凑了过去,小声说:“我听姥的安排。”他本人是很想回北关的,那儿是他看着建起来的,无论人还是地都极熟,他的耳朵能够分辨出桥对面嚎叫的人是哪一个,能够凭着铁索、桥板发出的吱呀声猜一猜对面来的人多不多、货重不重。 他想北关了。 那一边,女人

相关推荐: 恶女嫁三夫   妇产科男朋友   大风水地师   罪大恶极_御书屋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九品道士   女儿红   可以钓我吗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   病娇黑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