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他厉声道:“不惜一切代价追杀那两名楚将和他们带走的女奴,绝不能让他们活着回到大楚!” 北戎人以放牧为生,牙帐虽为王庭,但也是跟着水草丰地迁徙的。 所以在他提出把牙帐南迁,打下大楚凉州以南后,定居在那些富饶之地,部落中虽有反对的声音,但也不是全无谈判的可能。 喀丹是王子中唯一肯学中原语言,甚至还在学成之后,专门去中原一带游历,看中原治下百姓是怎么生活的。 大楚那边的越来越富饶,百姓过得越来越好,每年运绫罗绸缎、珍贵瓷器往西域的商队数不胜数,而他们北戎,除了部落人口比从前多了些,生活方式和银钱的来源跟先祖们没什么不同,甚至一到冬季,牛羊没了草吃,他们的部落依然会有成片成片的人饿死。 喀丹想让北戎各部落也过上和中原人一样的日子,把北戎建设成中原那样,这个进程太过缓慢了。 所以他想取大楚凉州以南,直接带着部落去大楚建设好的富地。 北戎百姓不会织布耕种没关系,他们擅战,可以奴役中原人为他们织布、耕种。 中原人会的那些,他们不必去学,就可以通过让中原人为奴得到一切。 喀丹从大楚分崩离析之初就开始有这样的一个设想了,只不过那时阻挡他这个计划的,北方有连钦侯,西北门庭又有大楚的世代悍将罗家。 要想实现自己的计划,必须得先扳倒罗家和连钦侯,这两条忠心耿耿为大楚看门的狗。 他听闻李信是靠抢掠他们自己的百姓起势的,所以主动向李信抛出橄榄枝。 秦乡关一役,罗献之死便是他计划的第一步。 李信是头贪得无厌的恶狼,尝到了权利的滋味哪肯停下,后面他再提出对付北庭时,李信或许也猜到了他有别的心思,但割让北庭对李信而言不痛不痒,毕竟收揽北庭的军权后,反能让李信更加坐稳帝位。 只是扳倒连钦侯这一步却出了岔子。 他们原计划是北戎攻打河西走廊最后一城凉州,李信那边迟迟不派援军,让凉州都护迫不得已求助连钦侯,北庭与凉州接壤,唇亡齿寒,连钦侯肯定不会眼睁睁看着凉州落入异族之手。 等连钦侯出兵了,李信再打着来援的旗号也跟着出兵,却是和北戎联手做套,坑杀凉州军和连钦侯,连钦侯一死,北庭必乱。 但坏就坏在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凉州都护似乎发现了李信的奸计,压根没写信给连钦侯求援,最后李信那边只能灭了凉州都护满门。 从扳倒连钦侯失败后,整个大楚的局势就往超脱他控制的方向发展去了。 谁也没料到前楚太子会突然崛起,还一步步蚕食掉了李信和淮阳王的大部分势力。 喀丹很清楚的认识到,他取中原腹地最大的阻碍,已经从连钦侯变成了这个前楚太子。 这才故意放出风声,说北戎集结十余万大军要取北庭,连钦侯负伤,只能求助于前楚太子。 前楚太子的江淮驻军一被调走,他从凉州取汴京后,便可一路势如破竹南下。 现在他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大半,绝不能在此时出岔子! 先前留那两名楚将的性命,只是因羌柳关败军,他需要用活捉两名楚将的大功来抵消败军对他的负面影响。 老单于年纪大了,行事愈发畏手畏脚,在他提出斩杀这两名楚将时,始终不肯同意,说留着他们必要时可以做胁,真要杀,等到了两军阵前杀他们祭旗,也比这时候好。 喀丹细想觉得有理,同意留那两名楚将的性命,等到和楚军交战时以他们极祭旗,杀退楚军的威风。 只是缇雅屡屡向她讨要那名姓林的楚将,喀丹被她嚷得烦了,直言会处死那二人,却不料一时之失,造成了眼下的局面。 唯有杀尽那两名楚将和逃离的女奴,他攻打凉州以南的计划才不会败露! 第142章 亡国第一百四十二天 林尧一行人一刻不敢停留,出了牙帐进大漠前还有几道封锁线。 不过他们是赶在喀丹的人之前抵达的,
相关推荐:
南城(H)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仙道空间
岁岁忘忧(完结)
我以神明为食
满堂春
芊芊入怀
带着儿子嫁豪门
碧荷衍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