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忍心看他们为了点盐费那多力气,愿意把家里多出来的盐分给他。 江淙道谢,从善如流的表示自己不好白拿,问他们缺什么,自己让人去京城置办。 俩人便私下便这样谈妥了。 江淙把这事同李青瑞等人一说,大家伙都觉得很好,省得以后再折腾了。 李青瑞则掏出纸笔,把那些人要的东西给写下来,人家要的东西,不好出差错。 江淙已经忙了一天多,众人压抑着心里的高兴,不做声,让他睡一觉,等会起来还得去上头干活。 船舱里的人兀自高兴着,却不知道,有人因为没有赶上他们而在懊恼和悔恨着,那些人就是陈山海他们兄弟姐妹几家。 他们来到了临肃,和李雯雯家的遭遇相差无几,不过运气就没有那么好,各自都有儿女折损在海中,现在他们听到海浪声都会忍不住打哆嗦。 有人商量说实在不行就回村子里,在外头实在是太受罪了,但又怕路上遇到这事那事,当初他们是被李茂贤带着过的墙,他们可没胆子再从墙上翻回去…… 受不了临肃这罪,又吃不了回去的苦,再加上寻不到啥吃的,整日里痛苦不堪。 本来以为这苦日子没有尽头,然听人说边城来人了,他们闻声赶来,却只能看到徐徐南下的大船。 他们真的快要气死了,既追不上船,也不敢一起去边城,只能恨恨的继续去捡小虾。 且说江淙,因为力气大,勤快肯下力,和船上的人逐渐熟悉起来,再加上都盼望着他让李青文买回需要的东西,这些人也不再故意支使他多干活。 临肃上下的管事可没有林潭和周丰年那样好说话,每年都逼着流犯去弄龙涎香,珊瑚这些珍稀之物,明明朝廷的土贡数目不多,很多好东西都会被故意说成是下品,都被他们私吞下来。 不光是逃荒到临肃的百姓倒霉,这些发落到这里的流犯,也都是苦命的。 因为船上还有临肃的官员和管事,这些人不敢多说,但口风里露出的那些,就足以让江淙知道他们的日子不好过。 和船员们打好交道,白天天气好的时候,江淙就让李青文他们到甲板上来。 一众人看着开阔的海面,吹着不大不小的海风,简直要快活死了,和甲板上相比,船舱里就是个活棺材啊。 感觉自己从坟里爬出来的大家伙吃饭都舍不得回去,扒在船边,往嘴里塞高粱饼子和油炒面。 看着他们吃东西,船员们也忍不住吞咽口水,终于有人开口问道:“你们吃的啥?” 热情的李家人一听,立刻把饭食分给他们一半。 船员们天天吃咸鱼,身体里外都是一股腥臭味道,冷不丁把高粱饼子放到嘴巴里,谷粮的味道让他们眼前一亮,不停的说着“好吃”! 不是他们没吃过,而是吃的少。 船员们也不吝啬,把快要吃吐的咸鱼拿给李青瑞他们,缺盐许久的众人,吃着咸鱼都快掉眼泪了,有肉又有盐,真是够滋味!! 然后,双方就交换了干粮,各自都高兴的不得了。 江淙看李青文把两条咸鱼包起来,就知道不定是给谁留下的,只觉得好笑,“你吃,待下船的时候,再给他们要一些。” 原本想留给二哥尝尝,李青文一听也觉得有道理,重新拿了出来。 江淙用匕首割下鱼肉,李青文放在嘴里吃起来,味道是重了点,但挺好吃的,就是不能多吃,要不得还得多喝水。 交换完食物,感觉一下就没有那么陌生了,李青瑞问他们咋不种地,明明临肃外面也有大片的土地空着。 船员们也想啊,但是他们那里没有牛马,没有犁杖和种子,而且土里能种出啥来,上头恨不得天天让他们下海寻好东西,哪里有功夫伺弄庄稼。 直到船员们开始扯帆,李青文他们怕碍事,这才回到船舱中。 白天透足了气,晚上睡的就很沉。 可喜的是,他们这些人里面,没有一个晕船的,再加上这一路风向好,当他们看到远处海上的船只,还有岸边的密密麻麻小房子之时,听说离要停靠的码头就只有半天的行程了。 这一路走的太快了,快的让大家伙都没反应过来,这临肃到京城一千多里地,这、这也太快了吧。 他们这些人都吃过赶路的苦,不管是走着,还是坐雪橇,都觉得路途漫长而又疲劳,这次的行程是最轻松也是最快的。 惊讶过后,大家赶紧回船舱收拾东西,可不能耽误下船。 周从信的动作很快,已经整理好了箱笼,和周丰年一起站在船边张望,“少爷,家里头应该早就收到书信,不知道张伯会派谁来接咱们。” 这个码头离京城还有三百里多点的路程,周丰年离家多年,这次回来祝寿,家里定是高兴坏了,指不定早早就派人在这里守着哩。 大船离码头越来越近,铁矛抛下,大船震了几下,缓慢的停下来。 岸边有人快速的搭上了木板,远处有人迫不及待的喊道:“是临肃来的船吗?少爷,少爷是你回来了吗?” 周从信立刻冲着岸上的人挥手,高声道:“是我们,我和少爷回来了!” 听到他的声音,岸上的人立刻眉飞色舞,跟旁边的老者道:“张伯,是从信,他和少爷到了!还是您老有先见之明,早来了几日!” 周丰年和周从信下船,立刻就被周家人团团围住。 李青瑞他们跟着,江淙把两包咸鱼给李青文装上,这玩意不管包的多严实,味道依旧掩盖不住。 李青文也是强忍住这气味,他觉得二哥肯定没吃过这东西,应该尝一尝。 李青文给江淙留下了一兜子冻饺子,让他过年的时候跟船员们一起分了吃,不出意外,那个时候他正跟二哥在一起,没法陪着江淙。 俩人说了半天话,多是李青文开口,江淙点头。 眼见着所有人都下去,李青文也拎上了东西,刚踩到地上,他手上的包裹就被李青瑞接了去,周家的仆人也纷纷过来帮忙。 他们知道这些人都是跟着少爷从边城来的,虽然第一次见,却十分的热络。 跟着周家人往外走,李青文一边冲船上站着的江淙挥手。 江淙站在船边一直没动,跟他熟稔的船员们不停的咂舌,这俩人未免也太黏糊了,亲兄弟都没有这样的。 周家来了一个老管家和三十多个仆人丫鬟,车在岸边排了一长溜。 当他们坐上周家散发着淡淡清香的马车上,李青顺他们都不敢乱摸乱碰,生怕给弄脏了。 不管前头主仆相见如何洒泪,后头的人一边摩挲着那些精美的花纹,一边局促的缩着脚。 李青文把咸鱼往里塞了塞,但也没啥用,索性就不管了。 从码头到京城这一路,周家对他们的吃住照顾的妥妥当当,弄的李青瑞十分过意不去。 待跟着长长的队伍通过京城威严而又巍峨的城门时,一众人兴奋的腿肚子都开始转筋,娘哎,这辈子都没想到,自己还能到皇帝住的地方来,简直如同做梦一般。 李青瑞他们哥仨更多的则是好奇和骄傲,爹和程大伯跟他们说了许多建城时候的事,这里是爹他们一石一砖的盖起来的,这个从来没有来过的地方对于他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不管众人心情如何,腿不由自主的跟着前面的人,顺利的进了城。 街道繁华,宽阔的道路两边楼宇高启,人声沸腾,香车往来不绝,白马之上的少年们鲜衣而行……刚往里踏进一步,京城的热闹景象便扑面而来。 跟柳山县的破败、边城的偏僻苦寒相比,这里简直热闹的不像样子。 进了城,众人的心还在震撼着,周从信让后面的马车送李青瑞他们去文正书院。 走之前,李青瑞给了周从信一个盒子,是周家老夫人的寿礼,他们受了周丰年的颇多照顾,这是小小的心意。 然后,一众人怀着激动的心情,赶往文正书院。 第124章 李青卓虽然住在书院, 可天天去外头看方氏她们几个,也知道小院子里面的粮食快要见底了,所以他趁着中午休的功夫, 从书院出来,去米铺买米。 方氏买米一次只买个五六斤, 她说洪州那边潮湿,米放不住, 惯常现吃现买,实际上她是觉得买米贵,家里头种稻子,买的价比卖的价翻倍, 舍不得多买罢了。 李青卓告诉他,京城这里不怕, 多买些放着不会发潮, 方氏一使劲多买了三五斤…… 不但吃米省, 方氏买菜也舍不得,从前在家里种菜,还从来没有花钱买过, 她甚至觉得花钱买菜是一种罪过,除非李青卓想吃。 李青卓见状, 每天一大早, 买了菜肉送过去。 几天下来, 方氏便败下阵来, 说自己一定不会在嘴上亏待自己。 说是这样说,李青卓每日送去的肉她都切下大半放在外头冻上, 买回来的大白菜吃一点, 更多的是剁好再用水榨, 攥成团放在外头,一顿三个菜团子和一小块肉,既省事又省钱。 方氏会这样算,是因为蒋立平他们兄弟众多,日子都不咋好过,人多省一点就剩下很多,这么多年,她在算计吃喝上可是下了大工夫。 冷不丁的让她改,她自己都觉得别扭。 李青卓看见了,方氏也不藏着掖着,同他道:“你不是让嫂子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吗,我在家里时可不三天两头吃肉,买菜也不花钱。” 就这样,方氏把买菜的事情夺了回去。 昨天夜里,京城飘了一阵子雪花,天还没亮,起风了,起来的人还没怎看到雪,就被风给刮的一干二净。 京城这边要过年了,街道上置办年货的人越来越多,方氏挎着篮子拿着空袋子去买菜,心里头想的是,这回得提前预备些东西,要不该涨价了。 可以不买,但买贵了可是要心疼一阵子。 所以,她今天狠了狠心,决定多买点萝卜和白菜,另外再加一大块肥肉相间的肉,两只鸡还有猪肘子。 书院快要休假了,李青卓回来吃饭,该做点好的给他补补,离家千里读书太辛苦了,既然叫了自己一声嫂子,她得好好照看一番。 快要过年了,富裕的人家自然大操大办,日子普通的也不想在年节之日亏待家里人,所以一整天买东西的人都特别多,摊子上的菜肉很快就卖光。 小贩们也觉得来回搬送太麻烦,索性就把板车拉来了,这边摊子一空,那边便从车上往下搬。 原本这条路很宽敞的,一到腊月,人多,车多,往来行人都插不进去脚,更别说那大的马车了。 这不,有好几辆马车从主路拐到这里,一时间就仿佛牛陷进了泥巴里,寸步难行。 方氏刚到时,便看到这几辆马车,她并没有多瞅,京城里有钱人家多的是,更华丽的出行都见过不少,没甚可看的。 远的不提,就说文正书院的门口,那里进出的人非富即贵,每日宝马华车不断,住在附近的人早就见怪不怪了。 待方氏买好了一袋子萝卜白菜,那几辆马车堪堪走到她跟前,这时,车窗打开,里面探出一个毛茸茸的脑袋,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人,他开口对方氏问道:“这位大嫂,请问
相关推荐:
谁说总监是性冷感?(百合ABO)
呐,老师(肉)
医武兵王混乡村
快穿甜宠:傲娇男神你好甜
邻家少妇
生化之我是丧尸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
蛇行天下(H)
抽到万人迷但绑定四个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