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而肩上这台摄像机就是他的尚方宝剑。 周健将偷偷感慨,狄主任的花样可真多呀! 狄思科搞这么多花样实属无奈之举。 税务局那样的当红明星不可能让他们白蹭热度。 谁输了,就得给对方的所有演出成员发两百块的购物券。 隔壁的人数比经合办多一倍,若是经合办输了这次比赛,就得拿出一万五左右的现金给人家买购物券! 他现在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怎么舍得白给人家一万五嘛! * 经合办的日子虽然拮据,却有着别的单位不能比的好处。 他们从来不加班! 狄思科来了以后也入乡随俗,每天都能按时上下班。 下班以后就顺路去幼儿园接两个孩子放学。 他最近在改变两个崽回家就看动画片的习惯。 只要放学不直接回家,看不到电视机,他俩就想不起来动画片这码事。 所以,这几天爷仨的晚饭都是在外面解决的,逛到新闻联播时间再回家。 “你们下午在幼儿园吃什么了?现在饿不饿啊?”狄思科一边将两个崽抱进车里,一边问。 “吃了麻酱火烧,”狄嘀嘀最爱吃幼儿园的麻酱火烧,摸了摸肚子说,“现在有点饿了。” 狄思科在街边买了两个水煮玉米,将玉米一分两半以后,两个小皇帝吃大头的,狄思科解决两块玉米屁股。 半块玉米足够他俩啃一路了。 他们前几天去的是市里的几家大型副食品商店和超市,今天打算找个大型菜市场转转。 “市场里人多,你俩不许乱跑啊,”下车前狄思科按照惯例约法三章,“只要今天乖乖听话,明天就可以去超市里挑一样东西。” “挑两样行不?”狄嘀嗒啃着玉米粒谈条件。 “那得看你俩的表现了。” 狄嘀嘀和狄嘀嗒都莫名自信,“我们肯定表现好!” “那行,咱这就下车了,我看你们的表现啊!” 菜市场里人来人往,都是下班后来买菜的市民。 狄思科带着孩子,也不是特意来买菜的,就尽量往人少的地方溜达。 菜市场里的情况跟他小时候差不多,除了供应更充足以外,并没什么太大变化。 仍是大堆菜,扒堆卖的。 远远瞧过去,跟一座座小山似的。 他找了两个摊位打听他们的货源,发现都是市蔬菜公司送来的货。 人家送什么,他们就卖什么,并不直接与菜农联系。 也就是说,沟通农户和菜市场的桥梁,不是各乡镇政府,也不是哪个经济部门,而是一家隶属于市商业局的蔬菜公司。 狄思科仔细想了想,以公司的形式组织生产,联系供应链的两端,突破了行政和区域界限,确实是比较高效的办法。 他在心里默默感慨,市领导的眼界格局就是不一般呀! 他在一排排过道里穿梭着,好不容易看到一个不太一样的摊位。 与那些大堆菜相比,这个摊位看起来利索不少。 狄思科过去买了一把芹菜,瞧着摊主这会儿有空,就搭话说:“大姐,整个市场走下来,您这个摊位拾掇得最干净。” 大姐骄傲道:“我这人就是爱干净,摊子要是弄得不干净,我自己也难受。” “嗯,您的菜也干净,跟大超市里的菜差不多。” “对,”大姐怕他嫌弃菜价贵,又连忙解释,“别看我的菜价高,但我这都是净菜,跟那些卖统菜的可不一样。” 狄思科连连点头,“您这些净菜都是从哪里进的货啊?” “也是蔬菜公司分的货,这个市场里卖菜的,基本都是从蔬菜公司来的货,价格和品质都差不多,你们买菜不用挑,都那么回事!”大姐又说,“但我这净菜就不一样了,黄帮、烂叶、土坷垃之类的都被去掉了。顾客买回去简单清洗就能下锅。” 市蔬菜公司每天送一趟货,蔬菜从地里摘下来是什么样,送来的就是什么样。 并没有额外服务。 所以,菜市场和菜店里的统菜品质都不怎么样,很多售货员不让顾客挑菜,有些菜买回家,得扔掉一大半。 所以,别看她的净菜价格比统菜贵了20%左右,但顾客买回去就省心了。 狄思科在附近的几个菜摊上瞅瞅,笑说:“我瞧着您这个摊位好像比别的摊位走货快。” “对啊,现在的人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什么便宜买什么,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多顾客图省事,哪怕要多花点钱,也爱买我这样的净菜。” “这些净菜都是您自己弄的?这么多菜的工作量不小吧?” “可不嘛,每天累得腰疼胳膊酸!”大姐念叨了一会儿,帮另一个顾客称了菜,就试探着问,“同志,您是唱歌的那个歌星吧?” “是啊,”狄思科大方地承认,“不过有两年没唱了,您还能认出我啊?” “能啊,以前在电视上看过,你好像没怎么变样!”大姐有点不好意思道,“就是忘了您叫什么名儿了。” 狄嘀嘀扒着菜摊接话:“阿姨,我爸爸叫狄思科!是大明星!” 大姐乐道:“你爸爸是大明星啊?那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白娘子!”狄嘀嘀指指狄嘀嗒,“我弟弟叫小青!” 狄思科:“……” 过家家的角色又换了。 大姐拿了一个洗干净的西红柿,掰开后内里翻沙,递给两个孩子一人一半,“阿姨请白娘子和小青吃个西红柿。” 白娘子和小青瞅了亲爹一眼,发现他没有反对的意思,就乖乖跟阿姨道了谢,接过西红柿啃了起来。 狄思科帮他俩把各自的手绢拿出来擦嘴,又言归正传问:“大姐,要是有供货商可以直接提供这种净菜,但价格会比您现在的进货价高20%左右,您愿意进货吗?” “愿意呀,那还给我省事了呢!”大姐答得爽快,“收拾统菜的工作量很大的,不但要择菜,削菜,还得处理摘下来的几麻袋烂叶子土坷垃,全是体力活。” 要是能有净菜供货,她真是立马就能换个供货商。 大姐还要卖菜,狄思科没有耽搁太久,跟市场里的另一家净菜摊主也聊了一会儿,就带着孩子开车回家了。 还差一个红绿灯就到家时,狄思科眼尖地看到前面有辆熟悉的汽车。 他加快速度追了上去,将车停在那辆车的旁边,并排等红灯。 双方的车窗都是摇下来的,狄思科冲着对面的车里吹了声口哨,“靓女,自己一个人啊?” 于童正在心里琢磨事儿,听到有人冲自己这边吹口哨就下意识皱眉。 现在这世道真是变了,她正常等个红灯,居然也能碰上这种妖魔鬼怪。 谁知,不等她将眼刀飞过去,又很快听到了二狗子搭讪的声音。 于童:“……” 二狗子可真是玩出新高度了。 狄思科嘿嘿笑道:“这位靓女,要不要跟我回家啊?今晚就我一个人在家!” 他的声音不大,但也足够后车听清了。 后车司机兴奋地按了两声喇叭,还探出头来吹了声口哨,“爷们儿,牛B啊!” 于童从副驾的储物箱里翻出一个小呲水枪,毫不客气地往二狗子那边呲了一下。 狄思科被儿子留下的水枪呲了一脸水,但他并不气馁,向后座指了指,又继续邀请道:“靓女,白娘子和小青都在我车上呢,要不要跟我回家一起看《新白娘子传奇》?” 瞄了眼跟她招手的闺女儿子,红灯也快变绿了,于童收起水枪,没忍住笑道:“在前面带路吧。” “得嘞!” 后车司机眼瞧着前面那两辆车一前一后拐进了胡同口,忍不住卧槽了一声。 一脸蒙地问副驾上的人:“这都行啊?要不下回我也试试!” “试呗,不怕被呲你就试!” * 狄思科在马路上搭讪媳妇,不但一起回家看了《新白娘子传奇》,还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请媳妇帮忙联系了歌舞团的交响乐团。 在歌咏比赛演出时,为他们那个刚刚成立不久的经合办合唱团现场配乐。 用于童的话说,给他们那个唱歌跑调的合唱团,搭配上专业的交响乐团,真是杀鸡用了牛刀。 而且很明显的,二狗子这次又要损私肥公了。 交响乐团的成员至少有20人,人家不可能免费陪着他们反复合练彩排,多少是要花点钱的。 经合办虽然有钱了,但也不能花在这个上面,多半是要狄思科自己掏腰包贴补的。 但是,鉴于二狗子这几天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于童看在他表现不错的份上,也就不计较这点小钱了,还是答应帮忙牵线了。 所以,这天早上,狄思科神采奕奕地来到单位,就跟两位副主任宣布,他联系了一个专业的交响乐团,这周末单位全员一起去趟歌舞团,跟人家乐团的乐手排练一下。 潘芝花惊喜地问:“狄主任,真的有交响乐团伴奏啊?这阵仗是不是太大啦?” “咱们要争取得第一,总要有点特别之处嘛,软件硬件都得跟上!” 胡青松摸着下巴说:“我觉得咱们合唱团的演唱效果还不行,配上专业乐队以后,不会凸显咱们的缺点吧?” “所以我同时请了一位专业的声乐老师,帮咱们合唱团调整一下唱法,有些声部可能要重新分一分的。”狄思科说,“让办公室那边尽快统计一下,周末有多少人不能去,如果只是看孩子这类的问题,可以把家属和孩子都带上,让家属也来看看大家的排练效果。” “能去专业乐团排练,还有什么不乐意的!” 潘芝花觉得大家应该都会想去。 普通人一辈子也碰不上跟专业交响乐团合作的机会呀! 交代完了排练的事,狄思科又提起了“菜篮子工程”的问题。 潘芝花和胡青松最近也在研究菜篮子,胡青松还往对面的农委跑了好几趟。 不过,在“菜篮子工程”这个项目上,农委更多的是提供技术支持,比如育苗,农药和农用机械之类的。 市场流通上的事,人家不插手。 狄思科听他们介绍了各自的工作进展,就说了自己通过调研发现的一些问题。 “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老百姓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尤其是实行计划生育以后,出现了很多小家庭。中青年的家庭一般就是一家三口,要是像过去那样购买统菜,一捆三四斤,家里根本就吃不完。” 潘芝花赞同道:“别说三口之家了,我家五口人,现在也吃不了那么多菜。” “所以,现在的蔬菜已经从以前的大路菜向精细化转变了,大型超市里卖的全是每捆一斤或半斤的净菜,菜市场里也开始出现净菜柜台了。” 胡青松吹了吹茶叶问:“你的意思是,让咱们区的农户卖净菜?” “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超市和菜市场虽然卖净菜,但那是超市员工和市场售货员自己处理的。我询问过大华超市采购部的经理,如果有现成的净菜供应,他们愿意直接采购净菜。另外还有不少菜店和菜市场摊主也表示,愿意购买净菜。毕竟处理统菜的工作量太大了,清理废物的成本也很高。” 胡潘二人都若有所思地侧耳倾听。 狄思科继续输出自己的想法,“如果让菜农提前处理好统菜,或是由专门的单位招聘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工每天要送去城里的净菜,不但可以给菜农增加收入,还能用剩余的菜叶菜根养猪喂鸡,或是沤成肥料,总比给城市带来大量厨余垃圾要好。” 潘芝花凝神想了想,叹气说:“狄主任,你这个想法确实是很好的,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知道农村的生活是什么样,要是能通过处理净菜给农民带来收入,无疑是个非常好的办法。” “可是,站在咱们经合办的角度讲,能得到什么呢?咱们大费周章地搞调研,最后也只能给农民提供一个卖净菜的思路而已!” 屁股决定脑袋,潘芝花现在是经合办的副主任,考虑更多的还是经合办的发展和利益。 “菜篮子工程”这个切入点确实不错,但是想要做出彩可太难了。 他们若是只为农户提供点子,那这个项目对经合办来说,仍是一个激不出什么水花的小项目。 狄思科理解她的意思,笑道:“咱们若想长久支持菜篮子工程,就不能只靠一两个灵光一现的点子,而是要真正参与进去才行。但是,从市里的情况来看,经济部门并不直接参与农副产品的生产经营,所以,我建议咱们经合办可以成立一家农贸公司,作为实现农户和商户之间产供销一体的桥梁。” 第146章 狄思科的方案, 让胡青松和潘芝花的眼前陡然一亮。 若是把这个农贸公司办起来,在很大程度上能扭转经合办清水衙门的现状。 可是,摆在大家面前的, 有个很现实的问题——办公司的资金从哪来? 经合办的账面上只有不到两万块钱。 指望这点钱办公司, 显然是不可能的。 对于农村农业问题, 潘芝花在三人中最有发言权,她沉吟片刻说:“在农村大批量收购瓜果蔬菜, 一般都是有账期的, 可以先收菜后付款。但现在农户的警惕性都提高了,咱们是新企业,刚开始合作肯定会要求咱们现款现结,一卡车的菜没有几千块下不来。” “而且收菜用的卡车、加工净菜的场地、仓库、人员,都是需要钱的。” 要想把农贸公司办起来, 他们首先得想办法弄到一笔启动资金。 胡青松觉得事情很简单,端着茶杯往椅背上一靠,“咱们成立农贸公司,也是帮区里落实菜篮子工程的任务, 区里怎么着也要支援咱们一些资金吧?” 潘芝花摆摆手, “你可千万别指望区里了,区领导一句话就能把咱们怼回来。’没钱你办什么企业?你们就抓好经济合作方面的工作, 农贸公司交给别的部门来办吧。‘” 区里还有经委、计委、农委,都是既有钱又对口的单位。 站在区领导的角度讲,若要开农贸公司,这几个部门都比经合办合适,最起码人家不用区里补贴。 其实胡青松的意思是, 让狄思科去跟徐区长讨个人情,给经合办批一笔款子! 他这样的老机关最擅长研究人, 早在狄思科来上任之前,他就研究过狄思科的履历了。 这位新主任的升迁轨迹基本与徐叔阳重合。 徐叔阳这次从企业调来了区里,没过多久狄思科也从企业出来了,胡青松觉得狄思科跟徐叔阳的关系八成不一般。 可是,他往狄思科的脸上瞄了两眼,发现这位年轻的主任,似乎并没有向区里求助的意思。 他又有点怀疑自己的猜测了。 要是上面真的有关系,怎么可能忍住不用呢? 狄思科赞成潘芝花的观点,“潘主任说得对,咱们还是尽量自己想办法吧,事情筹备得差不多的时候,再跟区里提一提。” 区里不是徐叔阳的一言堂,让其他部门出资办农贸公司,显然更符合区里的利益。 经合办好不容易找到一条能持续发展的路子,还是别去上面冒险要钱了。 搞不好就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胡青松一计不成,又想出个馊主意,“要不然咱就跟隔壁开辅导班的那个老板商量商量,让他先提前交半年的租金,四万八的租金,加上咱账户里原有的,暂时只做收菜生意的话,应该够用了。” 狄思科心说,得亏没让你去企业工作,否则这签好的合同说撕毁就撕毁,真是一点契约精神都没有了。 他正儿八经地点点头,对胡副主任这个馊主意大家赞赏,笑道:“胡主任,您有没有那个老板的电话?要不先打电话跟他商量一下?要是能让他提前交个一年半年的租金,哪怕打个九五折呢,咱就不用想其他办法了。” 胡青松还真的存了号码,当即就给对方拨了过去。 他将提前交租的要求跟对方提了,不知对方在电话里说了什么。 胡青松嗯嗯了两声,便讪讪地放下了听筒。 他轻咳一声说:“补习班也是小本买卖,咱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 于是,三人分工合作,狄思科去市经委和计委找项目资金,胡青松和潘芝花则负责跑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的贷款。 狄思科在市经委只有一个熟人,就是老搭档曾浩田。 所以,回了办公室他就给曾浩田打了电话。 “曾处长,新单位怎么样?工作好不好开展啊?” 接到狄思科的电话,曾浩田的声音听起来很高兴,哈哈笑了两声说:“刚来不到一个月,还在摸索阶段呢。小狄主任怎么样?” “我这里还行,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没什么项目呀!” 曾浩田早知道他那边的情况,宽慰道:“项目会有的,总要有个熟悉的过程嘛。” 狄思科笑道:“项目确实找到了,就是没钱。” 他简单介绍了经合办想开个农贸公司的想法,又问:“经委那边,有没有相关的农业项目?自带项目资金的那种!” “农业项目得去找农委啊,我们现在主要负责工业工作。”曾浩田停顿片刻,斟酌着措辞说,“农委也够呛能管经济上的事,你们要是想要项目,最好还是去商业局找找。” “市蔬菜公司是商业局的亲儿子,有这方面的项目,肯定先往那边倾斜。” 曾浩田劝道:“你们开这个农贸公司跟工业半点不沾边儿,想在经委讨资金是不可能的。要么去农委搞’星火计划‘,那个是针对农业科技项目的,只要有合适的项目就能申请补贴。要么别管蔬菜公司,直接去商业局找找路子。或者你往老东家那边跑一跑,看部委里有什么项目,最好能直接带帽下到你们区里……” 狄思科还是听劝的,跟老曾聊了一会儿,放下电话就琢磨起他的建议。 因着之前当过副厂长,他在市里只跟工业口和贸易口的人还算熟悉。 跟其他单位,基本说不上话。 他倒是有同学在商业局工作,但年纪太轻还没成长起来,跟项目资金有关的问题,他插不上手。 与其耗时耗力在市里找路子,不如回老东家碰碰运气。 打定了主意就行动,让周健将在家看家,狄思科自己轻车熟路地回了经贸部。 袁媛刚开完会回来,在办公室门口看到他,就笑着调侃:“狄主任,怎么不进去坐坐?当了主任以后,看不上我们这间小办公室啦?” “里面只有俩小姑娘,我都不认识,哪好意思进去坐啊!” 他已经离开翻译室五六年了,翻译室可以用物是人非来形容。 连以前那个闷不吭声的袁大姐,都学会调侃人了。 果然还是工作锻炼人呀! 袁媛邀请道:“你好久没回来了,进去坐坐吧!” “不了,万一遇上了庞老师,还得跟他应酬。我一会儿约上崔主任,咱们一起吃个饭吧?” 袁媛表情微妙,“放心吧,遇不上庞老师,人家上礼拜升职当翻译室的副主任了,轻易不回英语组的办公室。” 狄思科最近忙着自己的工作,还真没关注部里的动态,惊讶地问:“翻译室有人员变动啦?除了他,还有其他人被调整吗?你怎么样?” 袁媛在翻译室工作七八年,也算是老资历了。 “我就那样吧,现在是副科享受正科待遇了。”袁媛低声说,“崔主任今天未必有时间跟你吃饭,她刚升了副司,还挺忙的。” “升职啦?那更得给崔司长贺一贺了!”狄思科看了眼手表说,“到午饭时间了,咱一起去找她吃饭呗!” 袁媛在崔主任跟前还是不太能放得开,摇头说:“你去找她吧,我可不想往前凑。” “那我可走啦!你中午找你家老张一起吃吧,我就不当电灯泡了。” 袁媛前两年在本单位找了个对象结婚,对方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两人算是门当户对,都是从山沟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袁媛点头,正想着送送他,一回身就碰上了匆匆走过来的庞庆祖。 她客气地喊了声“庞主任”。 庞庆祖从鼻腔里“嗯”了一声,就想直接从她身边经过。 狄思科打量着庞庆祖那透亮的发顶,也笑着喊了声“庞老师”! 自打狄思科和汪妍妍先后离开英语组,喊他庞老师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连最先喊他“庞老师”的方堃,也在他升职当组长后,改称他庞组长。 所以,庞老师这个称呼,对庞庆祖而言,真算是久违了。 他刚才在琢磨事情,没注意到袁媛在跟谁说话,此时听到一声久违的“庞老师”,让他忍不住停下了脚步。 看清对方的容貌后,忍不住惊讶道:“狄思科,你怎么来了?” 狄思科其实经常回老东家串门,只是看望的都是别人,从没特意找过庞庆祖而已。 “我今天在附近办事,顺便回来看看的。”狄思科笑眯眯道,“听说庞老师升副主任了,还没恭喜您呢!” “哈哈,谢谢了。”庞庆祖在他肩上拍了拍说,“听说你现在干得也很不错,当副厂长了是吧?” 他没特意关注狄思科的情况,但去年广交会的时候,部委内刊上刊登了一篇关于狄思科在企业推广外贸电算化的文章。 得知对方已经是副厂长了,庞庆祖当时心里还挺不是滋味的。 没想到这小子才去企业几年就升了副处,跟做了电梯似的。 不过,今天再次面对狄思科,他的心态已经很平稳了。 他刚升了翻译室副主任,副处级,部委干部一般会比地方干部高半格。 所以,从级别上来说,两人虽是同级,但庞庆祖认为自己还是要略高一筹的。 狄思科笑意吟吟:“对,在企业当了三年副厂长,最近刚被调去区经合办了。” 庞庆祖拍他肩膀的动作一顿。 翻译人员的知识面都比较广,经合办的名头他是知道的。 虽然不清楚经合办的具体情况,但是这年头,能跟经济搭上界的,都是热门单位。 庞庆祖试探地问:“小狄,你这次调职,得是经合办的主任了吧?” 狄思科颔首:“对。” 庞庆祖收回了手:“……” 人家现在比他高半级了。 即使部委比地方高半级,那两人也顶多算是平级的。 庞庆祖脸上的笑处处透着勉强,“呵呵,真是年轻有为,年轻有为啊,狄主任这么年轻就走到我们前面去了!” 狄思科是回老东家找机会的,又不是来寻仇的。 况且两人之间没有什么深仇大恨,顶多算是气场和性格不合,尿不到一个壶里。 于是,他适可而止,笑着说:“我这算什么走到前面啊?经合办主任很多人都能当,但翻译室副主任的工作,可不是谁都能抓得起来的。您要是愿意,我还巴不得跟您换换呢!” 闻言,庞庆祖像是在三伏天里吃了一口冰镇西瓜,浑身都舒泰了,乐呵呵道:“狄主任是不可多得的翻译人才,要是愿意回来工作,翻译室肯定是敞开大门欢迎的。” 旁听的袁媛:“……” 让他回来干嘛?当你领导吗? 狄思科是真的跟庞庆祖气场不和,也不想跟他搞无效社交,简单应付几句就离开了。 他有事可以跟袁大姐在电话里说,没必要非得在庞庆祖跟前表现得交情有多深。 他不怕得罪人,但袁大姐还得在小心眼儿手下工作呢。 按照袁媛告诉他的位置,狄思科找去了崔主任的新办公室。 崔主任今天正好在家,让他自己倒水喝,就笑着问:“你现在是大忙人,怎么有空跑来部里了?” “您不是让我有事回娘家嘛,我刚才去翻译室找您,发现娘家已经是后娘当家了,只好辗转跑来找亲娘了。” 崔主任被他逗得一笑,踮脚在他肩上拍了一下说:“那走吧,亲娘请你吃个午饭。” 翻译室每年进进出出那么多翻译,狄思科是往原单位跑得最勤的。 最初那两年,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回来。最近两年回得少了,但每隔两三个月也要来一次的。 所以,崔主任对他的动向非常清楚。 两人去食堂打了饭,狄思科跟几个相熟的同事点头打招呼,就听崔主任问:“你这次又遇上什么事了,还能劳驾狄厂长亲自跑一趟?” “嘿嘿,我现在不是狄厂长了,刚被调去区经合办当主任了。” 崔主任反应很快地说:“看来你跟徐叔阳处得不错,他去区里当区长都能带着你。” “哈哈,区里的工作可不好干。早知道您能升副司,我就再等等了,来部里接替您当个翻译室主任,也能威风威风啊!” 崔主任笑问:“你都在经合办当一把手了,还不威风啊?” “威风什么呀!” 狄思科趁机跟她介绍了经合办的情况,又讲了开办农贸公司的计划。 “您这里有没有适合我们的项目?带补贴的那种!” “咱们是搞对外贸易的,跟你们这个农贸公司的业务不对口,除非你们有农作物进出口业务。” 狄思科忙摆手:“现在还干不了那么大的买卖,只是在本区的乡里收收菜。” “内贸的事情,你得去找商业部啊。” 狄思科犯愁:“我要是认识商业部的人,就不用回娘家麻烦您了!” 他的级别上来了,但年纪轻,阅历浅,关系网可没有崔主任铺得大。 崔主任听了他的要求,沉思许久都没说话。 狄思科也没打扰她,直到饭盒的饭菜逐渐见底,才听崔主任问:“你们那个农贸公司有计算机吗?” 农贸公司还没注册呢。 连公司都没有,计算机自然也是没有的。 但领导既然问了,肯定是需要计算机的,狄思科坚定点头:“有!” “商业部信息中心那边,好像在搞一个什么网络,是用来统计全国蔬菜信息的,收集信息需要各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帮忙,而且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如果有单位愿意加入,估计会有一定的配套资金。” 狄思科赶忙说:“搞信息系统好呀!我们有计算机,而且办公楼对面就是我们区的农委,采集数据方便得很。” “我也是考虑到你在外贸电算化这方面做得不错,才想到了这个。”崔主任又摇摇头说,“不过,这事我还不太把稳,我抽空找熟人问问,你先回去等我电话吧。” 狄思科大喜,豪气道:“那我先提前谢谢您了,甭管成不成,以后您家的蔬菜我都包了!” 崔主任没好气道:“我们全家人都吃食堂,常年不开火,你包点什么不好,非得包蔬菜!” “哈哈,那现在不是只有蔬菜嘛,等以后我们有肉蛋禽和牛奶什么的,我也给您包!” * 狄思科着实没想到,来外贸部门打听内贸的项目,居然也能歪打正着。 虽然还没得到准信儿,但他还是乐颠颠地回去等着了。 周六下班以后,他去幼儿园接上两个孩子,便直接去了提前订好的饭店。 三哥和苏晓即将领证结婚,今晚双方亲属要会亲家。 他们原本想把饭局定在周日的白天,但狄思科要带着经合办的人去跟交响乐团排练。 两边为了照顾他,竟然把会亲家的时间提前了一天! 这就导致他即使不想去掺和会亲家的事,也得捏着鼻子去了。 他跟二哥结婚会亲家的时候,都是全家出席的,老老少少去了一大串。 轮到三哥这里自然也要全家出席,但狄思科为啥不想去呢? 就是不想去看苏副校长那张臭脸! 三哥的媳妇还没能娶进门,就先把老丈人得罪得不轻,苏家差点就不想认下这门亲了。 要不是有郭美凤亲自出马,好说歹说,贡献了一箩筐的漂亮话,对方家长还未必能消气呢! 不过,听郭美凤话里的意思,苏晓的妈妈和姐姐态度还行,苏副校长还是不怎么乐意的样子。 到了饭局上,也确实如她所说,苏晓妈妈和姐姐很客气,与狄家这边的女性言笑晏晏。 但苏副校长的表情就很淡了,显然是还对这个女婿不满意。 其实,他原本对狄思民也还算满意。 狄思民对女儿有过救命之恩,还是重点中学的体育老师。 两个年轻人也算是有缘。 可是,自打闹出了他借钱买房子这件事,苏副校长真是看他哪哪都不顺眼。 长个大傻个子,还黑不溜秋的。 脸和身材,能当饭吃吗? 光长个子不长脑子,以后怎么过日子? 老三的老丈人明显不在状态,二哥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把自己家的一长串萝卜头拉了出来。 “苏校长,您瞧我家这几个孩子都长得挺漂亮吧?” 苏校长早就打量过狄家的孩子,老大和老五的孩子都长得不错,男孩随娘女孩随爹,但狄家老二的姑娘一看就是随他的,胖乎乎的,眼睛也不大,不算好看,顶多能评个可爱。 当着家长的面,他当然不能说人家孩子不好看,只能违心地点点头。 二哥更来劲了,“有了我家这几个孩子当样板,以后老三跟苏晓的孩子也差不了,他俩今年结婚,用不了两年,就有漂亮娃喊您姥爷了!” 苏家儿子常年在外地,孙子跟在父母身边,苏校长只在寒暑假能见到。 苏晓大姐倒是生了一个女儿,但一直由她婆婆带着,苏家老两口没养过。 这回轮到苏晓了,他们是想帮女儿带带孩子的。 二哥这话算是搔到了苏校长的痒处。 不过,苏校长脸上还是那副不冷不热的样子,看样子不是那么好消气的。 大哥是老大,自然也要帮弟弟说几句话。 “苏校长,老三买房子,我们全家人都是支持的。早几年,我家老四买一套两居室的楼房,才花了一万多块钱。但是去年,老三拿着四万多块钱,连楼房都买不起,只能买两间平房。今年他买房子那一片,有人出六万块想买两间房,愣是买不下来。您说说,他要是不借钱买房,以后不是更买不起嘛。” 大哥其实不太理解苏副校长生气的原因。 狄老三的情况,他应该早就清楚了,拿死工资的老师,而且没房。 既然同意两个年轻人谈对象,就是默认接受这一点的。 如今老三早早借钱,在低价的时候买了房子。 结婚以后,小两口有自己的房子,不比租房好多了? 大哥是真的不懂老三的这个老丈人,难道还非得让狄家兄弟免费送老三一套房,他才能满意? 苏校长倒不是想占老狄家的便宜,但狄思民在学校是有正式编制的。 只要他结了婚,学校那边早晚会给他分房子。 按照苏校长的打算,小两口结婚后,先租一段时间的房子,然后他在中学那边找找关系,给他们安排一套房,不用借钱,还有房住,万一遇上房改,还能少花点钱买断。 可是,老狄家几兄弟撺掇狄老三买房。 一下子就断掉了他在学校分房的可能。 一般来说,在住房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是不会给名下已有房产的教职工分房的。 在苏校长看来,狄老三就是办了件没脑子的事。 吃力不讨好,还欠了一屁股债。 借了四万块钱,买那两间破屋子,未必比学校分的房子好。 狄思科将攻略三哥老丈人的任务留给了几个兄弟,自己伺候着嘟嘟和自家两个崽吃饭。 狄嘀嘀和狄嘀嗒本来就胃口好,这回跟嘟嘟姐姐一起吃饭,那就造得更欢了。 仨孩子的肚子就跟无底洞似的,夹什么都能吃得下。 狄思科给他们每人夹了一块肘花,又抽空瞟一眼摆着扑克脸的苏校长,心说,抬头嫁女低头娶媳,等到他当老丈人的时候,就得按照苏校长这样表现。 板着脸,把头抬得高高的,亲家全家都得围着我讨好才行。 狄思科放下筷子,头一回主动跟苏副校长说话。 “苏校长,您疼闺女的心,我们都明白。我三哥买房的钱,其实是我跟二哥给他结婚的随礼,并不是他跟我们借的钱。不过,我们老狄家以前就是普通工人家庭,受到的教育就是本本分分做人。别看我三哥长得挺精明的,其实骨子里就是个老实人。他不愿意让我跟二哥给他出这么多
相关推荐:
旺夫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红豆
猛兽博物馆
万古神尊
弟弟宠物
白日烟波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村夜
淫魔神(陨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