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立马回头(H) > 第78章

第78章

还给自己找了交通工具。 相比于成长缓慢的人类幼崽,两只狗崽经过大半年的成长,早已经脱胎换骨了。 它俩现在站起来比双胞胎还高。 而且闲不住,非常活泼,总想上街溜达。 因为要遛这俩狗子,狄思科和于童去北海公园的频率都提高了。 在爱出门这一点上,四只崽可谓是一拍即合。 二舅妈替两个孩子找补道:“他俩是瞧见别的小朋友骑自行车了,他们没有自行车才骑狗的!” 于童和狄思科:“::::::” 孩子没有自行车,是家长的错呗? 狄思科想了想说:“我看让他们一直在家里作妖不是办法,他俩已经不是小婴儿了,饿了尿了伺候一下就行。现在可以满地跑了,再在公司呆着,影响其他人工作,你出门带着他们谈生意也不方便。干脆送去托儿所吧!” 郭美凤和二舅妈都有点不舍得:“这么小就送托儿所啊?” “有礼和嘟嘟都是一岁多就去托儿所了,他俩都快两岁了,去托儿所不是正好么!” 郭美凤不乐意道:“家里没有老人看顾的孩子才送托儿所呢,咱家有这么多人照应,干嘛送托儿所啊?有礼和嘟嘟那是没办法。” 狄思科其实早有送孩子去托儿所的想法。 二舅妈和小保姆的文化水平有限,可以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训练他们说话走路,但是更多的就没有了。 两个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基本就是各种儿童录音带,于童偶尔抽空读读图画书,以及狄思科的晚间小课堂。 把他俩放在家里作妖,还不如送去上学呢! 好的托儿所里会进行幼儿早教。 于童也赞成让孩子去托儿所,她早早让孩子去上学,不是为了让他们考清华北大。 主要是想让他们多跟其他小朋友接触接触。 夫妻俩在这件事上态度坚决,很快就开始给他们寻找合适的托儿所了。 现成的选择有好几个。 日化厂托儿所,东轻集团附属幼儿园,戏校职工托儿所,姥爷于宝塔所在国画院的托儿所,还有亲姥姥所在歌舞团的附属幼儿园,后姥姥所在经贸部的机关托儿所。 这对父母将几所托儿所和幼儿园都考察了一遍。 最方便的当然就是日化厂和戏校托儿所,狄思科和郭美凤下班就能接孩子回家。 但条件最好,教学水平最高的是东轻附属幼儿园,以及经贸部的机关托儿所。 东轻集团是搞外贸的,有钱。 幼儿园也办得很有企业特色——人家是双语幼儿园。 所有阿姨都是幼师中专以上学历,能唱会跳,还会说英语。 而且这个幼儿园里还有一男一女两名外教。 这种办学条件,放眼全北京都是数一数二的。 而它最出名的教学成果就是,去年幼儿园园长力排众议,与市里的另两所双语幼儿园,联合举办了一场幼儿英语口语大赛。 参赛的大班小朋友一共有五十多人,最终比赛的前五名里,第一、三、四名都是东轻幼儿园的。 东轻幼儿园的特色办学就此一炮而红。 不少人都想把孩子塞进去。 不过,这个幼儿园里的孩子都是职工子女,为了配合计划生育政策,也为了凸显幼儿园的特殊地位,本集团职工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入学名额。 像狄思科这样一胎生俩的,也不能照顾。 一刀切,卡得死死的。 说一个就一个。 “咱总不能把两个孩子分开吧?”于童也觉得东轻幼儿园挺好,游乐设施、教室、老师的精神面貌,都跟其他幼儿园托儿所不一样,“机关托儿所也挺好的,要不还是送去机关托儿所?” 狄思科知道她其实不愿意麻烦后妈,语气坚决道:“要去就去最好的,机关托儿所照着东轻幼儿园差了一点点。入学名额的事,你就别操心了,包在我身上!” 全程旁观这两口子折腾的狄家人简直目瞪口呆。 在他们想来,托儿所幼儿园都一样,将孩子送进去,有人帮着看管,上下班接送也方便,这才是第一要务。 结果这两口子找了一个接送最不方便,入学条件也最严苛的。 三哥和四哥被他们闹得都有点恐婚恐育了。 现在养孩子已经这么难了吗? 有礼和嘟嘟上托儿所的时候也没这样啊! “你俩这不是自找麻烦吗?”郭美凤皱眉说,“要不就送去我们戏校托儿所吧,我下了班就能把俩宝接回来,省得你们跑腿了。” 戏校托儿所还不如日化厂的呢! 狄思科婉拒:“我俩不能接送孩子的时候,还有二舅妈帮忙呢!” 自打知道他们要送孩子去托儿所,二舅妈就想着怎么跟这两口子请辞了。 她不用照顾孩子,再继续留下拿人家那么高的工资就不好了。 闻言,便惊讶地问:“还需要我接送孩子啊?” “当然了!我俩经常加班,万一把这俩小可怜忘了,还有您呢!” “接送孩子不算什么,家里谁都能搭把手,我想着过段时间就回村呢!” 于童笑着安她的心,“舅妈,您可不能这么早就回村,至少得帮我把这俩皮猴子带到小学才能撒手呀!把他们交给别人我可不放心!” 二舅妈整张脸都亮堂了,欣喜地问:“真的还能带那么久呀?” “当然了,他们要是去了东轻幼儿园,接送就比较麻烦了。”于童阔气地说,“等他俩上学的时候,您白天没事就去考个驾驶证,学成以后我给您买辆夏利,专门接送孩子用。” 二舅妈只觉自己被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砸中了! 她虽然羡慕大姑姐能开着小车到处转,但是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能开车。 “这这这……”二舅妈激动得直结巴。 于童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舅妈,您可得用心学车呀!到时候他俩的小命都握在您手里呢!” 二舅妈从没捧过方向盘,着实有点胆儿突,做了好半天的心理建设,才跟领导保证,一定认真学车,不出师不让孩子上车。 狄思科心想,为了让两个孩子去东轻幼儿园上学,他媳妇都要给二舅妈买车了。 要是弄不到第二个入园指标,那失望的可不止一两个人。 * 按照夫妻俩最初的想法,集团有那么多职工,找人匀一个指标应该很容易的。 未婚的、已婚未育的、孩子小的,都被狄思科排除了。 年纪在五十以上的,也被他排除了。 儿女用不上这个指标,但孙辈正好能用上。 他将目标锁定在几个关系不错的已婚同事身上,这几人的共同特点就是孩子才十来岁,距离结婚生子还早着呢。 然而,他去挨个打听了,要么是已经将名额给了亲戚家的孩子,要么是名额被亲戚家的孩子提前锁定了不好反悔。 总之,东轻幼儿园已经打出了名气,想弄个额外的入园指标,难! 狄思科暗道,实在不成就跟人买个指标吧,听葛磊说单位里有人会私下卖入学指标。 价格还挺贵的。 他这边还没下定决心,又突然听说,最先由他引进,中港合资的那家超市,即将开业。 开业前三天,将有很多低于市场价的促销产品,开业广告都打到公共汽车上了。 狄思科瞧见“促销”这两个字,就把孩子上学的事暂时抛到脑后了。 不知合资超市的项目由谁负责,他给徐叔阳打了电话,约对方一起在集团食堂吃午饭。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拿起车钥匙就往城里跑。 “徐总,我好长时间没回来吃饭了,您饭票带够了吧?我有点想咱食堂的刀鱼和红烧肉了,今天得多吃点!” “没带够就把狄厂长押在这里。” 徐叔阳盯着打饭小姑娘把他那个饭盒堆得冒尖,递了两张饭票过去。 两人找了一个角落的座位坐下,他先灌了一碗蛋花汤,才舒坦地吁出一口气问:“狄厂长跑这么远来吃顿午饭,为了什么事?” “不算啥大事,”狄思科将馒头咽下去说,“咱那大华超市不是要开业了嘛!我听说试营业期间会有不少促销活动,这活动能不能把我们日化厂的产品也带上啊?” 徐叔阳并不干涉合资公司的具体运营,但还是挑刺说:“你们厂现在有几个能拿的出手的产品?那个超市里的商品,除了水果蔬菜和肉类,其他产品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 “我们的儿童牙膏和中草药牙膏也很有知名度呀!” “这两样产品,你们不愁卖吧?我听说你们的牙膏车间里24小时不停车,机器连轴转呢。” 徐叔阳对日化厂最近的表现是很满意的。 甭管产品有没有名气,最起码再没有职工三天两头来上访了。 可算是解决了他一块心病。 “嘿嘿,我们厂不只有牙膏,其他产品也需要寻找销路嘛。” 仓库里还积压着不少臭肥皂、洗洁精和洗衣粉呢。 徐叔阳摇头:“超市刚开业,产品档次和质量很重要,你们厂那些产品,还是往农村去吧。” “我们产品档次也不差呀!当初得过好几个部里的优秀奖呢,很多老北京都认我们的牌子。”狄思科放下筷子说,“我提个建议,您帮忙参详参详怎么样?” “嗯。” “我们北方日化厂也是集团的儿子嘛,大华超市开业,我们肯定要表示表示呀!” 徐叔阳笑着睨他一眼,没坑声。 “这样吧,我们准备三万套清洁套装,包括我们厂的肥皂、香皂、洗衣粉、洗洁精、牙膏、洗头膏。保证每份的市场价都超出20块,到时候把货放在大华超市里,一起参加促销活动。超市里卖个9块9,或者10块9都行,我们这个套装出厂价就按照9块钱算。您觉得怎么样?” “九块钱你们还有得赚?” 日化产品的利润高,但也没高到这种程度。 这里还有成本和税的问题呢。 狄思科笑眯眯道:“都说是要为超市开业表示表示嘛!您放心,货送到超市里,我们一分钱不收。到时候卖出多少份,我们就收多少份的钱,卖不出去的再给我们退回来呗!” 依照这种卖法,每套顶多能有两三毛的利润,但是这次主要就是清库存啊,让压在货里的资金赶紧回笼。 他对全市第一家大型超市的号召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徐叔阳觉得他这个想法也不是不行,把货放在超市里,参加五折促销,兴许还真有人买账。 “大华超市的具体事务我不插手,你去跟他们经理谈吧。” “我就是不知道该找哪个负责人,才跑到您这里来了嘛!要不您帮我打个电话,撑撑腰!” 徐叔阳瞪他一眼说:“负责人是你的老熟人了,吴副总的秘书曲涛,被调去合资公司负责大华超市这个项目了。” 狄思科惊讶地啊了一声。 曲涛当副总秘书当得好好的,怎么跑去合资公司了? 他跟焦虹这对初恋情人,在事业上的选择真是一样一样的。 “是他呀!那行,我回头跟曲总商量商量。” 狄思科快速扒了几口菜,又抬头问:“领导,您的幼儿园入学名额还没用吧?” “没有。” “那您把名额借我用用呗!”狄思科狗腿地说,“您这么年轻,想当姥爷还得小十年呢,而且到时候您肯定已经离开东轻集团了,让孙子孙女去上省政府或者部委机关幼儿园,那就用不上咱东轻的入学名额了呀!” 第122章 徐叔阳日常工作繁忙, 家里又没有适龄儿童,“幼儿园”这个词在他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太低了。 当狄思科毫不见外地跟他借用入学名额时,他丝毫没意识到一个入园名额对有娃家庭多么宝贵。 没多少犹豫便将名额给了小狄家的双胞胎。 因此, 狄嘀嘀和狄嘀嗒被爹妈带去幼儿园, 做入园登记时, 就填上了狄思科和徐叔阳的名字。 而集团总经理的出现,立马就把园长炸了出来。即使狄思科已经解释了前因后果, 园长仍然亲自督促工作人员办了手续, 然后将双胞胎分去了小(3)班。 “狄谨言,狄谨行小朋友,可以跟着老师去教室啦!” 小(3)班的小白老师在门口迎接班里新加入的两名小朋友。 然而,这两名小朋友根本不知道老师在叫自己,一个牵着爸爸的手, 另一个牵着妈妈的手,眼睛不够用似的盯着操场里的游乐设施瞧。 于童不好意思地解释:“平时在家里喊小名喊惯了,他俩还不知道自己大名呢!” “没关系,孩子们的情况都差不多, 咱们入园后的其中一项教学内容就是教小朋友们记住自己的大名。”小白老师问, “他们的小名叫什么?” 于童:“……” 平时在家喊得挺顺口,这会儿要对外公布了, 突然就有点羞耻呢! 狄思科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自觉,晃了晃狄嘀嘀的手,鼓励道:“闺女,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呢,你应该怎么回答呀?” 他闺女骄傲地挺着小肚子喊:“狄嘀嘀!” 小白老师:“……” 倒是挺好记的。 弟弟在另一边紧跟着喊:“狄嘀嗒!” 小白老师:“……” 嗯, 也很特别。 跟她班里那些壮壮、甜甜、月月、亮亮,风格截然不同。 双胞胎在家时自由散漫惯了, 想去哪里抬脚就走,所以发现操场上有许多小男孩的时候,狄嘀嗒松开妈妈的手,自己就颠颠儿地跑了过去。 他很少有机会接触别的小男孩,年纪稍大两岁的有礼要上托儿所,放学以后又被林桐安排了钢琴课,每周只来北海公园一次。 他的固定玩伴就只有两个姐姐。 跑到半路,狄嘀嗒惊觉姐姐没跟上来,又屁颠屁颠跑回来拉上姐姐。 狄嘀嘀习惯性地跟爹妈挥手拜拜,俩人跟小鸭子似的,扭扭哒哒地跑去了小朋友堆。 小白老师笑着说:“两个宝宝适应得挺好,家长可以放心了。” 于童:“……” 那是他俩根本没意识到要来上学了。 她就望着两个小不点,直直冲进那群明显要大上两三岁的孩子堆里。 大孩子跑,他俩也跟着傻乎乎地跑。 大孩子被老师带进教室了,他俩也跟人家一起进教室。 混到该吃早饭的时间,才被小白老师领出来,送进了他们所在的小(3)班。 狄思科和于童担心孩子哭闹,离不开父母的情况根本没发生。 “他俩不是已经吃过鸡蛋糕了么,居然还吃得下!”于童瞅着大快朵颐的两个崽,不由有些担心。 那小饭桌前坐了十多个小朋友,都是三岁以下的,有的孩子还等着阿姨喂饭呢,他俩已经一口面包一口粥,迫不及待地吃开了。 就是吃得不太干净,一碗粥被撒到桌面上小半碗,胸前也被弄脏了。 狄思科欣慰地说:“还是咱家宝宝胃口好啊,多亏了有嘟嘟这个榜样在。” 嘟嘟从小就嘴壮,有她这个小姐姐陪着,双胞胎吃饭都能多吃两口。 第一次送孩子上学的爹妈,站在班级门口盯着孩子吃完了饭。 狄思科的BB机一直在不停地响,显见单位有事催他。 即使万分不舍,他也得尽快离开了。 “我提前打听过了,小(3)班的两位老师和一位阿姨都很好,”狄思科小声安慰媳妇,“尤其是那个小白老师,对孩子很有耐心。” 他家孩子还不满两岁,他原本就想跟幼儿园商量一下,把这俩孩子送进小白老师班里的,没想到沾了徐总的光,狐假虎威了一次,人家园长主动帮忙安排了。 “嗯,你有事就先走吧,我再看一会儿!”于童盯着闺女,笑着说。 狄嘀嘀不知何时在兜兜里藏了两块儿童乐饼干,分给弟弟一块后,很珍惜地啃了起来。 她旁边坐着一个挺漂亮的小姑娘,个头跟她差不多,脑袋上扎了四五个彩色喇叭花。 这小姑娘一直盯着他俩吃饼干,狄嘀嘀就大方地把被她啃得软塌塌的饼干塞进了人家小姑娘嘴里。 那小姑娘含着半块饼干愣在当场,而后“哇”一下就哭了。 于童:“……” 这是在家塞习惯了。 无论闺女儿子把吃剩的食物啃得多么恶心,二狗子都能面不改色地吃下去。 以至于,这俩孩子从来没有被人嫌弃的自觉,经常会把他们觉得好吃的东西塞进家长嘴里。 当然,这里的家长主要是指狄思科和于宝塔。 于童这亲妈也是有点嫌弃的。 狄思科在门口磨蹭半天,亲眼瞧着老师把人家小姑娘哄好了,让两人拉拉手做好朋友,这才放心地离开了幼儿园。 * 给他打传呼的人是钱运旺。 狄思科赶回单位时,钱运旺正急得团团转。 “什么事把你急成这样?” 钱运旺忙迎上来说:“领导,我已经从大华超市那边得到确切消息了,他们不允许咱们的产品免费进驻超市。” “你没跟他们说,咱们厂是东轻集团的全资企业啊?” “说了,”想到对方的刻薄嘴脸,钱运旺脸上通红,“他说东轻集团那么大,下属公司工厂几十家,要是开了这个后门,以后他们就没法做生意了。” “嘿!”狄思科搓搓头皮,没想到曲涛这么不给面子,“你找的是曲副总吗?” “不是,曲副总没时间,他秘书为我引荐了超市的采购部副经理。” 狄思科心说,这基本就是曲涛的意思了。 丁是丁卯是卯,没有关系可以攀。 “厂长,咱们接下来怎么办啊?” 还能怎么办,不能免费入场,就只能花钱了。 大华超市是由狄思科亲自引进的,他们的经营和盈利模式,狄思科心里一清二楚。 这种大型超市的最大特点就是“强盗逻辑”——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无论哪个厂家和经销商,若想将产品放进他们的超市货架,就必须提前缴纳一笔高昂的进场费。 有了厂商的进场费,超市基本就能把装修和运营的费用赚回来了。 也就是说,像日化厂这样的厂商,钱还没赚到手,就得先花出去一大笔钱。 为了将这笔钱省下来,狄思科才跑去找徐总走后门的。 不成想,徐总的面子也不管用。 “他们的收费标准,你打听清楚了么?进场费收多少?”狄思科问。 钱运旺翻出一张收费表说:“进场费一万五。” “多少?” 钱运旺理解他的惊讶,又清晰地重复了一遍。 狄思科:“……” 他以为一万块就顶天儿了,没想到这大华进驻内地以后,开价会这么狠。 难怪徐总说超市里的商品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呢,这个天价进场费就把一大半没实力的中小厂家拒之门外了。 一万五可不是小数目。 “走,叫上供销科的柳科长,咱跟曾厂长商量商量去!” 全市第一家大型超市的东风,他们是一定要借的,但到底要怎么借,还得有个详细章程。 曾浩田看到价格表以后,也被那高额进场费,以及各种巧立名目的收费项目惊得目瞪口呆。 他与狄思科还不同,并不了解大型超市的运营模式。 这会儿只觉得港商是来内地卷钱的。 “那超市有啥了不起啊?”曾浩田甩了甩价目表,“我以前把电视机卖进过王府井和西单商场,人家那么大的单位,也没说收取个进场费啊!” “哈哈,资本主义嘛,没有免费的午餐。” “那他们这个超市要是干不了几个月就黄了,咱们交了那么多的进场费,岂不是会打水漂?” “以大华超市的实力,几个月就倒闭是不太可能的,即使要倒闭,也能挺上一两年,够咱们回本儿了。” 曾浩田不是那种不接受新鲜事物的老顽固,这种零售模式在很多国家都成功了,说明人家是有狮子大开口的资本的。 但有些问题,他得问清楚。 “进入超市货架的每种商品都要交一万五,还是每个供货商交一万五啊?” 钱运旺已经将细节打听清楚了,“每个厂商在进驻超市时,一次性缴纳一万五进场费,就像在银行开户似的,交了这笔钱以后,咱们厂就在超市里有户头了。在咱们的户头下,无论销售多少种产品,人家都不管。卖一种商品和十种商品,进场费是一样的,所以,咱们能提供的产品种类越多越划算。” “那咱们交了这一万五,岂不是可以把厂里的所有产品都放进去?连滞销的老肥皂都可以一起卖?” 钱运旺说不出个所以然,但狄思科是了解详情的,解释说:“超市里采取末位淘汰制,卖得不好的产品会被直接淘汰,人家不可能让这种滞销品占用货架资源。” “这个端头费和堆头费是怎么回事?”曾浩田指着价格单上的名目问。 这价格单上列出了近十项收费项目,广告费、海报费、促销费之类的,他都能猜个大概。 但这端头和堆头费就让人费解了。 “端头费就是把产品陈列在货架的两端,面向过道,人流量大,咱们产品的曝光度也高!堆头费就是单独把咱们的产品堆在桌面或地上,作为主推产品。”钱运旺怕他心疼钱,忙说,“这个费用不是必选项,可以根据咱们的实际需求选择。” 柳勇:“……” 这港商可真会赚钱呀! 国营百货商店里,也有货架位置之争。 但是厂商只需要跟商店领导或售货员搞好关系,就有可能把产品放上最好的展位。 人家港商可到好,谁想要好位置,就用真金白银来换。 几人对着那张价目表讨论了一上午,在价目表的堆头费、端头费、广告费、促销费前面画了对钩。 这些费用都是每半个月缴费一次的。 趁着超市刚开业,他们可以花钱购买几个好位置。 但是开业赞助费、进场费之类的费用,在曾厂长看来就是宰人的项目,他不想交这笔钱。 “咱们厂这个月的情况好了点,但大多数货款还没回笼呢,现有的钱还得省着花。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个什么进场费抹掉?” 柳勇是老供销了,当即就有了两个主意:“第一,可以跟超市方面谈一谈,用货品的供货价抵扣进场费,咱们可以选一款利润最高的产品抵给他们。这样的好处是不需要交现金。” “第二嘛,就是交给他们一万五的现金,但是需要他们额外附赠两个超市广告位给咱们。大华超市我去过了,门口还有好几个广告位空着。” 曾浩田问:“超市的招商情况怎么样?合作的厂家多吗?” 钱运旺回忆道:“他们一边打开业广告,一边打招商广告。昨天我去超市里看了,货架空着一大半,但是采购副经理说,已经有好多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与他们签订合同了。” 大型超市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那些跨国品牌对这种零售模式很熟悉,掏钱也掏得痛快。 反观内地厂商,对新事物不熟悉,又有那么高的进场费挡在前面,很多厂家都望而却步了。 狄思科心里早就有个模糊的想法,跟几人稍稍透露,便让大家眼前一亮。 曾厂长一拍大腿说:“这个办法好,要是能谈得下来,很快就能让那几个停产车间重新复工。哪怕不能减免入场费,咱们也干呀!狄厂长,你对这个项目有多大把握?” “没什么把握,这还只是咱们一厢情愿的想法。”狄思科思考片刻说,“大华超市在三天后就要印刷特惠商品宣传单。先尽量用柳科长的办法,以供货价抵扣进场费,让产品上了这个宣传单再说。另一笔生意,咱们慢慢跟他们谈,最好能把进场费免了。” * 厂里把进驻大华超市的工作,交给了狄思科和柳勇负责。 二人带着人分头行动。 柳勇先去找采购经理谈进场费和开户的问题,狄思科则给合资公司的副总曲涛打了电话,想跟他谈另一个合作。 然而,曲总如今水涨船高了,所有电话都是由秘书代接的。 狄思科去合资公司的临时办公地点找不到人,就只能打电话约时间。 即便如此,见面时间也是约不上的。 曲总比领导人还忙,一竿子就把见面支到半个月后了。 狄思科寻思,两人一起当领导秘书的时候,怎么说也共事过一段时间,这曲涛不至于这么不讲情面吧? 他又尝试着给对方打了传呼,请对方抽空回话。 这回曲总倒是回话了,只不过,客气地婉拒了狄思科的见面邀约。 “曲总,你就算工作再忙,也是要吃饭的吧?”狄思科玩笑道,“我知道你现在是大忙人,不占用你的工作时间,找个午饭或者晚饭时间,一起吃个饭总可以吧?” “小狄厂长,我现在是真的抽不开身!第一家超市还没营业呢,第二家超市已经在建了,现在第三家超市又开始选址了。我最近天天在工地,吃喝都是在工地上跟工人们一起解决的!” “嚯,既然忙成这样,那就改天再说吧,回头我弄点汽水啥的,去工地上慰问慰问曲总。”狄思科跟他寒暄着,在心里轻嗤一声,就放下了电话。 不见就不见,有啥了不起的! 曲涛放下电话以后,默默抽了根烟。 他一方面是真的很忙,另一方面,也确实不想跟狄思科见面。 狄思科刚来集团的时候,职级比他低半格,见面得喊他一声曲主任。 如今人家升副处了,虽然日化厂的工作环境远不如集团,但毕竟是两千人大厂的副厂长。 而他呢,兜兜转转好几年还是科级干部,给领导当秘书赚不到什么钱,最终还是为了钞票下海来合资公司了。 面对狄思科时,他总是心情复杂。 要不是当年被媳妇闹去公司,他主动辞去了综合开发三部的经理职务,就不会被狄思科捡了自己的漏! 更不会有当下的局面。 望着秘书为他续茶的动作,曲涛的心情又很快好转了。 合资公司也不差什么,除了港方派来的那个姓许的经理有点硌牙,其他方面都很完美。 最起码工资高,还有了为他服务的专属秘书! 另一边的狄思科,已经跟硌牙的许经理约上饭了。 吃饭的地点没有多高档,就在管歧珍大姑姐的川菜馆里。 狄思科斯哈斯哈吃着菜,“许总,听说你老家是四川的,这家的川菜做得不错吧?” 许捷竖起一个大拇指:“我在港岛长大,但父母都是四川人,这菜跟我从小吃到大的口味一样!” 他吃惯了辣,比狄思科的情况好了许多,只在额头稍稍出了些汗。 “那你嘴馋的时候,就可以来张姐的店解解馋啊!”狄思科问,“你以后就一直在北京工作啦?王生那边能离得开你么?” 许捷点点头说:“王生身边有八个处理不同事务的秘书,不差我一个。” 他其实不是王生的私人秘书,而是总裁特助。 时机合适就会被派到分公司当一二把手。 王生早就有意让他来北京负责合资公司连锁超市的项目,所以每次来内地出差的时候,都是他跟在王生身边。 狄思科吃不惯辣,灌了两大杯茶水,才重新开口问:“听说大华超市已经为第三家店选址了?” 许捷笑着颔首:“确实,狄厂长消息很灵通。” “大华超市的扩张速度可真快呀!” “时间就是生命,大华超市开业后,很快就出现大量模仿者。我们需要尽快树立大华在北京百姓心中第一的地位。” 狄思科擦了擦嘴,笑道:“这也是我今天约你吃饭的目的呢!” “?” “在决定与何氏合作之前,我其实与好几家国际大型零售商联系过。” 许捷理解地点头。 大华超市背靠何氏,在港岛还算有些名气,但是与全球那些零售巨头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人家寻找合作对象,肯定首选更知名的。 “虽然没机会与零售巨头合作,但我用心研究了很久他们的运营模式。其他的先不谈,光是拥有自有品牌这一点,就比大华超市要更有优势。我去过欧洲和美国的几家大型超市,发现很多食品和日化产品的包装上都印着他们的商标,而且价格亲民。因为物美价廉,很受普通收入人群的欢迎。” 许捷默默听着,并没有打断他。 “大华超市刚刚进入北京市场,销售额即将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如果合资公司可以利用好这个机会同时推出自有品牌的产品,那么吃到超市红利的就不只是缴纳高额进场费的厂商,同时还有咱们的自有产品,比如大华洗洁精、大华洗衣粉、大华肥皂、大华豆油,大华面粉之类的。” “你们在北京可以开三五家连锁超市,甚至接连开上十几家,但是开再多超市,合资公司的角色都类似于包租公,只是为众多产品提供一个卖货的货架。要是能趁此机会,发展自有品牌,合资公司的业务就更多样化了,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 许捷年纪轻轻就能被王铮安提拔上来,必然是既聪明又有能力的。 闻言,便笑着问:“狄厂长所在的日化厂,想为我们代加工日化产品?” “当然,”狄思科吹牛不打草稿,“我们厂是整个华北地区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日化用品生产企业。生产线和配方都是现成的,你们今天下单,我们明天就能出货。” 许捷推了推眼镜,半是打趣半是认真地说:“我怎么听说,北方日化厂的好多产品都滞销了?” “哈哈,那都是老黄历啦!你去我们厂实地看看就知道了,每天来拉货的卡车不停歇。最近我们刚有一款小红帽儿童牙膏上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出货一百五十万支!” 狄思科又叹了一口气说,“不过,说实话,我们厂有些产品确实存在滞销情况,但是产品在质量上完全没问题,主要是广告宣传不到位,而且产品包装有些落后了,需要更新升级一下。” 趁着帮大华超市代加工的机会,升级产品包装。 既能赚取加工费,又能扩大市场份额,还能解决厂里过剩的生产力。 简直是一举数得,稳赚不赔的买卖。 许捷对狄思科的这个提议还是很感兴趣的,他即将长期驻扎北京,大华的长远规划也是需要他来筹谋的。 自产自销自有品牌,是个可以考虑的路子。 * 许捷还需要时间思考,狄思科暂时没能拿到人家的代加工订单,但是他的这个点子免费送给许捷,帮厂里省下了一万五千块的进场费。 自家工厂只需要缴纳端头费,堆头费和广告费即可。 因着省下了一大笔进场费,曾厂长这回相当阔绰,打败好几个外资品牌,大手笔地买下了超市的最黄金促销位。 专门用来摆放小红帽儿童牙膏。 定价九块九的清洁套装,也混上了一个在大过道里的堆头展位。 因着已经全城打广告多日,又到处分发特惠商品宣传册,大华超市试营业的第一天,就差点被消费者挤破了门槛。 狄思科本想去凑个热闹,看到那拥挤的架势以后,也不敢往里进了。 又灰溜溜地开着车回了厂里。 当天晚上他就接到柳勇的电话,经过一天的抢购,大华超市的货架基本已经被清空了。 现在正在闭店补货。 日化厂的所有产品都卖得超出了预期,需要厂里尽快开仓送货。 狄思科精神振奋,第二天正好是周日,大华超市的抢购热潮席卷京城,郭美凤看到广告以后,一直念叨着去买东西,所以他打算陪着老妈和媳妇去凑凑热闹。 不过,第二天的火爆程度比开业第一天更甚。 他瞧见那拥挤的人群,就头皮发麻,不敢往里挤了。 “瞅瞅你这点胆子!”郭美凤让他留在原地待命,然后拉着儿媳妇,神色激动地冲进超市。 狄思科被独自留在了大门口,他给自己买了根冰棍,就认真盯着大家的购物袋打量。 发现有人抱着厂里的清洁套装出来,他这心里比吃了冰棍还舒坦。 “狄厂长,您站在这里干嘛呢?” 狄思科闻言回头,是牙刷厂的黄厂长。 “等我家领导呢!”狄思科将还没喝的汽水递过去,“喝点吧?你怎么也自

相关推荐: 猛兽博物馆   沉溺NPH   新年快乐(1v1h)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蝴蝶解碼-校園H   过激行为(H)   旺夫   镇妖博物馆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