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么用,那些业务员全是领导家的亲戚,咱可拿人家没办法!” 狄思科轻咳一声说:“讲话要有事实依据,供销科确实还有不足,但大家也在积极改进。前阵子几位厂领导还一致通过了,让业务员每天完善拜访计划的销售办法……” 不等他说完,就有个搬运工代表放炮说:“写那劳什子的有什么用,还不是照样拿不到订单!还没初中文化的工人卖得好!” 写拜访计划的办法是狄思科提的,他故作为难地跟另三位副厂长尬笑了一下,便不再出言阻止大家对供销科的讨伐了。 有老同志对狄思科说:“你还是太年轻了,当领导可不能和稀泥!我上班那会儿供销科也是厂里最受欢迎的科室,厂领导往里面塞几个亲戚都是很常见的。可是,如今已经到了咱们厂生死攸关的时刻,怎么还能容许这样的蛀虫在供销科这么关键的位置上耽搁大家呢!” 他们已经退休了,不盼着升职加薪评先进,也就不怕得罪领导,当着几个厂长的面,就敢说他们的亲戚是蛀虫。 三位有亲戚在供销科任职的厂长,面上都不怎么好看。 尹甘露大大方方地说:“我有个内侄女叫肖婷婷,确实在供销科工作。不过,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肖婷婷绝不是什么蛀虫,她是全厂销售业绩最好的业务员!” 她这样一表态,反而让另两位副厂长坐蜡了。 自家亲戚的业绩有些拿不出手,他们可不敢拍胸脯保证什么。 有曾经日化三厂的工人,跟一旁的老伙计低声说:“庄有德在三厂的时候就这个德行,恨不得把所有好位置都让他家人霸占上。如今三个厂子都合并了,他却是一点没变啊!” 周围的几个人都听见了他的话,不由一起望向庄有德。 庄有德当了这么多年的领导,自认有些定力,可是被这些职工们用别有意味的目光盯着,他还是不自在地挪了挪屁股。 “咳咳,”他假咳两声说,“我说两句啊,供销科确实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段时间厂里征集了一部分工人兼职当业务员,这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启发。” “销售活动的包干费用,能很好地控制我们业务员的差旅支出。规定货款回笼时间,也有利于厂里快速回款。我认为这套方案可以全厂试用,尤其是供销科的业务员们,有了固定的销售提成后,也能激励大家多多联系业务。” 狄思科在心里比个耶。 老同志们的战斗力不容小觑啊! * 这场座谈会开了一下午,狄思科下班回家以后,跟于童汇报:“我这个月估计只能开一半工资了!” 于童的思维还停留在他每月拿回家的几千块工资上,颔首说:“有一两千也够咱们的生活开支了。” “基本工资的一半,没有提成。”狄思科抢走狄嘀嘀手里的大苹果,“闺女,爸爸的工资还没以前的零头多,你以后省着点花吧,这种三块钱一斤的大苹果就别吃了啊!” 狄嘀嗒以为他爹要吃苹果,也大方地将苹果递出去。 狄思科被孝顺的儿子感动了一把,赦免了他因为进鸡窝撵鸡而得到的十分钟罚站。 “行了,跟姐姐玩儿去吧!” 狄嘀嗒欢呼一声,追着两只小狗跑出门。 没过多久又跑回来,递给爸爸一把勺子。 “给我勺子干嘛?”狄思科问。 狄嘀嗒推了推他手里的苹果,“爸爸,吃!” 老父亲又感动了,依言在大苹果上咬了一口。 而后这小子就喊得更欢了,“爸爸,吃苹果!” 于童帮儿子当翻译:“他想让你挖苹果泥给他吃!” 狄思科:“……” 白感动了。 他狠狠挖了一大勺苹果泥,悬在半空问:“苹果怎么说来着?” 狄嘀嘀凑过来喊:“Apple!” “好,姐姐先吃。” 正张着嘴嗷嗷待哺的狄嘀嗒:“……” 狄思科又挖了一勺,喂进他执着大张的嘴里,“下次抢答要快啊,要不总也赶不上趟!” 一人一勺喂了几个回合,他自己把剩下的大半个苹果啃了。 又装模作样地说:“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吃三块钱的苹果了,哎,吃不起呀!” “差不多就行了,还演起来没完啦?”于童白他一眼说,“二哥应该已经到地方了,用不了几个月,你就会有至少50万的进账,苹果还是吃得起的。” 狄思科得意地纠正:“要是顺利的话,会有75万!我下班前接到了二哥打来的长途,他跟煤炭公司谈好条件了,用300万的价格接手450万的债权。” “你们不是商量好350万么?” “我们商量好的是350万半年内到账,不过煤炭公司着急回款,要求四个月必须到账。二哥就跟他们谈了,四个月的话只能给他们300万本金,对方后来同意了。” 两个月就能多赚50万,狄思科觉得这买卖能做。 于童蹙眉问:“四个月真能回款么?我听说那些大公司习惯延期付款,万一汽车公司打款慢了,你们拿什么给人家啊?” “所以,与钢厂和齿轮厂的谈判就要尽快进行了。万一时间来不及的话,我们就先跟你拆借300万,等到汽车公司回款以后,多出来的50万算是给你的利息。”狄思科问,“怎么样,于经理愿意帮忙吗?” “我帮忙倒是可以,”于童无语道:“但你整天殚精竭虑地工作,只能发放一半工资,无心插柳的业务,反而可能赚几十万,你觉得这合理吗?” 狄思科:“……” 扎心了。 * 狄思科很想给所有职工都全额发放工资,可是现实情况不允许啊。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要想让这种捉襟见肘的情况有所好转,除了清理积压品,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进行技改。 研发新产品,并让老产品更新换代。 狄思科正寻思从哪里凑钱做技改,发工资的时候,接到了市里的通知。 市政府和首都企业家俱乐部要联合召开,首都国企改革座谈会。 北方日化厂是全市最大的日化生产企业,受东轻集团和地方政府的双重管理,所以也在受邀之列。 狄思科是第一次去市里开会,无论是市领导还是其他企业家,他统统不认识。 坐在一众中老年企业领导中,被衬托得格外突出。 既然是座谈会,那大家就都需要发言,一起探讨国企改革中遇到的困难。 可是,随着前排那些机械、冶金、建筑行业的大佬完成发言,他提前准备的内容也被人家介绍得差不多了。 因此,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为了不拾人牙慧,他就只能另寻新思路。 “我也想讲讲国企改革的包袱问题,不过不是三角债,也不是人才流失,我想讲讲国企的老龄化问题。我们北方日化厂,目前有在职职工1800人,退休职工900人,也就是说,平均每两个在职职工要养一名退休职工。” “这些退休职工在每个单位都是宝贝,哪怕给在职职工开部分工资,也不敢亏了这批退休职工。毕竟,这批职工是厂子的功臣,都曾为厂子立下汗马功劳,而且说一句比较现实的话,大家都有退休的一天,哪位厂领导都不想开这个让退休职工吃亏的口子……” 不少企业家认同地点头。 这位小厂长说得比较含蓄。 领导们不敢拿退休职工怎么样,一是像他说的,大家都有老的一天,二嘛,是因为这些老同志的退休生活相对清闲,一旦厂领导的决定让他们不满意,人家就会向上告状! 所以,领导们宁可让在职职工吃点亏,也不敢亏待老同志们。 狄思科继续道:“像我们这样老龄化严重的工厂,负担实在是太重了。老同志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了贡献,国家和企业保证这些老同志能安享晚年是应该的。可是,时间倒退三十年,国家每向企业投入一分钱,企业就要交回去一块钱。如今厂里正在改制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可谓是一穷二白了。” “哎——” 会场里传出好几波叹息声。 这话可真是说到大家的心坎儿里了。 负责组织这次会议的王副市长笑着问:“看来狄厂长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很多厂长的共鸣啊!狄厂长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什么思考吗?” 狄思科不好意思道:“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就是,自己能力有限,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求助。” 会场里有人笑出了声。 王副市长:“……” 狄思科笑道:“我听说市里早在几年前就在几个大企业间试行了退休金统筹,我们日化厂的规模虽然不及机械和冶金的规模,但退休职工的数量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我想跟领导申请一下,让我们日化厂也加入退休金统筹的试点。” 王副市长说:“嗯,你这也不失为甩包袱的好办法。” 试行退休金统筹以后,企业每月支付的退休工资只有从前的一半。 “不过,退休金统筹还在试行阶段,褒贬不一,你们厂要是想参与进来,先正式提交一份申请吧,市里会认真考虑的。” 狄思科应了一声,今天的任务基本完成,他欢欢喜喜地下了台。 座谈会分为两场,中午的时候大家还能在市府招待所吃午饭。 狄思科端着餐盘跑去了管歧珍那桌。 管歧珍笑道:“早就听小于说你当厂长了,还没恭喜你呢!” “副的副的!”狄思科谦虚一句,又愁道,“管姐,企业领导不好干呐,幸好我头发浓密,否则用不了几天就得秃了!” “我听说你们厂最近很有起色呀,每天都有卡车去你们厂拉货。”管歧珍玩笑道,“我在你们厂可是有眼线的,你可别跟我哭穷啊!” “我还真不是哭穷,其实我们厂的产品真挺不错的,跟你们公司的白熊汽水一样,都是老牌子了。就是找不到销路啊,还需要管姐这样的企业家拉拔一把!” 管歧珍惊讶地问:“你不会是来向我推销肥皂洗头膏的吧?” “以咱们的关系,你不会想拒绝我吧?” 搪瓷厂的厂长凑趣问:“狄厂长跟我们管总是什么关系?” “管总是我师兄的爱人,那跟我亲嫂子也没区别了。” 管歧珍也哭起穷来:“我们公司要是效益好,我就不至于来参加国企改革座谈会了。我给公司买那么多肥皂洗衣粉回去,是要被职工骂的。” “日化产品是日常生活用品,每家每户都能用到,您买回去给职工当个福利嘛。”狄思科大方道,“我全都给您出厂价,一分钱不加。” 管歧珍琢磨片刻说:“花钱买是不可能的,如今哪个单位的现金流都不宽裕。要不咱们以物易物吧,用我们厂的汽水,换你们厂的日化产品。” 狄思科心想,这样也可以考虑。 他原本打算将部分工资变成厂里的产品,发给职工们。 不过,钱运旺说大家家里的日化产品已经装不下了。 其他厂长早就用这个办法发过工资。 要是能把肥皂换成汽水,发给职工,大家应该能接受吧? 他正如此想着,搪瓷厂的厂长也提议:“要不咱们两个厂也相互换换货?我们也按出厂价来。” 搪瓷厂的情况还不如日化厂呢。 搪瓷产品在过去三十年是每家每户的生活必需品。 谁家还没有个搪瓷盆,搪瓷缸子和搪瓷尿盆呢! 不过,随着不锈钢制品的兴起,搪瓷产品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仓库里积压的产品都快堆不下了。 狄思科寻思换点搪瓷产品也行,给职工们换换花样嘛。 随后他又跟暖瓶厂,制鞋厂,制帽厂等十多个工厂的厂长达成了协议。 全部以出厂价以物易物。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日化厂里每天都有好几辆大卡车来拉货送货。 职工们瞧着那些五花八门的产品,纷纷猜测厂里是不是有什么大动作。 然后,隔了没两天,厂里广播就开始循环通知了。 日化厂在门口的门面房里,开办了一家自选超市,所有商品全是出厂价。 本厂职工可以去自选超市中任意选购商品,所有消费从本月工资中抵扣。 第113章 日化厂开办的这家自选超市, 取名非常简单粗暴,就叫“出厂价自选超市”。 由于准备时间仓促,超市连个正经的牌匾都没有, 由后勤的同志在门头扯了一道横幅, 就正式开张了。 最开始, 大家对这家超市的态度都比较谨慎。 眼瞅着就该发工资了,厂里却冷不丁弄出来一个自选超市, 又说可以用工资抵扣, 很难不让人产生怀疑。 洗头膏二车间里,听到通知的工人们都笃定地说:“这个自选超市,八成是厂领导想出来赖账的办法。不过,大明星的办法还是有些新意的,以前厂里发什么咱们就接着什么, 现在倒是可以自选了。” “我家里的肥皂、牙膏、洗洁精都堆成了小山,那些东西谁爱要谁要,反正我只要工资。有了钞票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这就是你想不开了,厂里要是有钱发工资, 领导还会费心搞自选超市吗?反正咱们拿不到工资, 还不如去超市里选点东西,回头拿到市场和大集上卖掉, 也能回点本。” “小刘说得对,拖欠的工资越来越多,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补齐,有得选的时候,还是趁早选些东西吧。崔姐, 你要去超市看看吗?” 崔红英点头说:“当然要去看看,我昨天去仓库提货的时候, 看到了食品公司的卡车,车上有汽水和糖水罐头,听说今天还会送果子面包过来。如果这些东西也按照出厂价卖,那我一定要买一些。” 她家的两个孩子都喜欢吃黄桃和山楂罐头,但是这两年厂里发工资困难,孩子懂事从没提过买罐头的要求。 她最近当编外销售员赚了钱,要是罐头的价格便宜的话,倒是可以给孩子多买点。 反正保质期长,放不坏。 中午吃过午饭后,崔红英便夹着饭盒,与大家一起去自选超市一探究竟了。 然而,刚走到厂门口,女工们就被排起的几队长龙吓了一跳。 “老葛,你们怎么在这儿排着啊?”崔红英站在超市门前向内眺望,好像没什么人买东西,戴着统一蓝色套袖的收银员比顾客还多。 “等我们班长呢!”葛三顺高声回复,顺便提醒其他人,“厂里要求以科室和班组为单位,进去选购商品,科长或班长必须在场!” 有工人抱怨:“怎么这么麻烦啊?班长请假的怎么办?” “那就由更大的领导出面,找车间主任,你要是有本事把厂长弄来也可以!” “买东西而已,咋还需要领导在场?” 葛三顺热心解释:“咱们厂有将近两千人呢,人家财务科的同志总不能从两千人的名单里挨个找名字记账吧?不但效率低,还容易出错!狄厂长要求以科室和班组为单位进去选购,结账时有领导见证签字,方便了财务人员记账,也免得有人冒名顶替,或者结算工资的时候扯皮!” “老葛,那超市里都有什么啊?价钱怎么样?” 又是排队,又是找领导的,要是价格不划算,岂不是白折腾? 葛三顺已经被问得有经验了,简短答道:“铁皮暖瓶六块四一个。” “啊!” 在商店买个暖瓶,少说得十块钱了。 而且这玩意的内胆是玻璃的,一不留神就会打碎,所以算得上是消耗品。 崔红英连忙催促身边的同伴:“大辫儿,你跑得快,赶紧去车间找咱杨班长去,班长不在就找主任!” 大辫儿是个瘦高个的小姑娘,因辫子又粗又长而得名。 闻言便拿出在运动会上百米冲刺的速度,夹着自己的空饭盒,叮呤咣啷地往厂里跑。 过了没两分钟,又带着班长叮呤咣啷地跑了回来。 班长是被她在半路上拉来的,喘匀了气就急忙问:“咱们班的同志都到齐没有?” “齐了齐了。” 杨班长一挥手,带着大家冲进了超市。 他们班一共十个工人,进门以后,每人被发了一个手提筐选购商品。 不过,刚来到第一个货架,大家就被镇住了。 “咱这超市还卖电视机啊?” 后勤科的同志负责维持秩序,听到了询问便答道:“牡丹牌14寸彩色电视机,只有四台,先到先得。” “才14寸啊?”杨班长不太满意,“现在都看21寸的,谁还买14寸的!” 后勤的同志心说,所以才会堆在仓库里滞销嘛。 但他们是被狄厂长紧急培训过的,当然不能信口胡说。 “14寸确实小了点,但价格便宜呀,咱们跟电视机厂拿货给的是残次品出厂价,每台才四百出头。当年这款电视机放在商场里要卖998呢。你去买21寸的彩电,至少一千五,咱们这台彩电的价格还不到21寸的零头。” “四百多块啊,那我们一个月的工资也不够付呀!” “狄厂长说,先按当月的工资抵扣,为了不影响大家的日常生活,只抵扣当月工资的一半。这一半抵扣完的,就向前追溯,从去年拖欠的工资里抵扣。” 女工们惊讶地问:“狄厂长真这么说?以前的工资也能抵扣吗?” 财务科的同志答道:“对啊,狄厂长说咱们是国营单位,厂里有困难的时候,不得已才拖欠大家的工资,但是只要厂里有了钱,一定会想办法将拖欠的工资给大家补齐。” 听说可以抵扣拖欠的工资,崔红英当即就要了一台。 “小崔,你家里不是有电视机吗?” “我帮娘家买一台。”崔红英笑着解释,“我爸妈早就想买一台电视机,不过上千块的电视他们在农村不舍得买,这台四百多块的正合适。” 她们在门口研究电视,其他人已经去其他货架上选购商品了。 大辫儿的手提筐不一会儿就被塞满了,又跑到门口来借第二支手提筐。 崔红英往她的筐子里瞄了一眼,产品五花八门,除了汽水、罐头、袋装酱油醋,竟然还有五双军绿色劳保胶鞋。 “大辫儿,你买这么多胶鞋做什么?” 这种胶鞋已经很少有人穿了,在市场上三块八一双,根本无人问津。 大辫儿双眼亮晶晶地说:“崔姐,这鞋实在太便宜了,一块九毛八一双,拿回家当拖鞋穿也划算呀!” “……”崔红英原本还坚定的心立马就动摇了,“那我也买几双,给我爸和大伯他们下地干活穿!” * 超市第一天开业,狄思科提前给家里打了电话,今晚恐怕不能回家了,他得在厂里盯着。 工人们对便宜货的热情相当高,超市一直开到晚上九点多才勉强关了门。 狄思科过去的时候,超市里仍在忙碌。 财务科和人事科要当天对账,后勤科也得将货架补满,还有不少停产车间的工人,一趟趟地从仓库里往超市运货。 后勤科长向他提议:“厂长,来超市买东西的职工太多了,中午和晚上的队伍一直能排到汽车站那边。要不咱们弄一张产品清单吧,把项目和价格都写清楚,送到各个车间去,以车间为单位,统一送货上门。” 狄思科笑着说:“还得是你这样的老后勤有办法。” “嗐,咱就是干这个的嘛。” 后勤科长正得意,却听狄厂长又说:“你这个办法挺好,不过,这个月还是让大家来店里选购吧。咱们厂里沉寂太久了,需要热闹热闹。” 部分车间已经停产了,要是不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很容易影响工人的精气神,也容易无事生非。 而且有时候买东西就凭一股子激情,激情过去,理智恢复以后,职工们未必会选购那些产品。 产品再便宜也是滞销货,平时在市场和商店里见到,许多人的眼神都是直接飘走的。 今天大家之所以会选购这些滞销品,一是因为价格便宜,二是因为不用当场掏钱,大家来不及心疼,三就是跟风了。 有些东西明明不需要也不想买,可是身边同伴们都抢着买,她也就跟风买了。 “今天的销售情况怎么样?”狄思科走到财务科长身边问。 “挺好的,有的人把一个月的工资都花干净了。” “一定要提醒大家理性消费,除了产品质量问题,咱们是不退货的。”狄思科鼓励道,“咱们这几个科室的同事都比较辛苦,尤其是财务科,工作量增加不少。这个月大家都有奖金,另外超市营业的这段时间里,每人每天再发两瓶汽水和两个果子面包。” 李科长笑道:“有了果子面包,大家肯定更有干劲儿了。” 果子面包是食品公司的畅销货,狄思科跟管歧珍软磨硬泡才换来了这批货。 所以,放到超市以后,每人只能限购两个。 几乎每个进入超市的职工,都会买两个离开。 人事科长将今天的账目汇总好以后,跟狄思科汇报道:“今天来买东西的职工里,七成都是女同志,男同志那边没什么动静。一方面是因为厂里有不少夫妻档,另一方面嘛,有些人比较大男子主义,觉得跟女同志一起挤超市买东西没面子。” 狄思科无语:“买东西有什么没面子的?” “这个……”人事科长也说不好,含混道,“听说今天牙膏车间的高大力跟着同班组的女同事来超市买东西,回去以后就被男工人们挤兑了。” 妨碍厂里卖货的风气必须打压! 狄思科在办公室里凑合了一宿,第二天就给媳妇打了电话,邀请她和郭美凤一起来参观厂里的自选超市。 对于狄厂长的邀约,于童和郭美凤都很给面子,临近下班时,带上二舅妈和两个孩子,一起来了日化厂。 甫一见面,于童就将到处乱看的儿子塞进他怀里,“狄厂长,您火急火燎地把我们喊来,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呀?” “真是好事!”狄思科将闺女也接过来,一手一个带他们去自选超市,“请你们来消费的,花我的工资!” 郭美凤嘿了一声,“还有这种好事呢?万一花超了算谁的啊?” “也算我的!” “那还犹豫什么呀!”于童挎上婆婆的手臂说,“走,咱今天把他的工资都花光!” 其实于童对那些滞销品没什么热情,她不喜欢的东西,再便宜也不会买。 但郭美凤进来以后就走不动路了。 看什么都便宜,什么都想买。 狄思科抱着双胞胎跟在她身后,转悠了半个钟头,总算把东西都买齐了。 “一会儿去食堂吃饭,你们跟我配合一下啊!” “配合什么?” 狄思科就将一部分男职工不愿意去自选超市的情况说了。 郭美凤不屑道:“你们这些大男人就是不会过日子!一会儿你看我的!” 一家人浩浩荡荡的进了食堂,自然要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狄思科长得年轻,很多不熟悉的人还以为他是未婚领导。 没想到人家不但娶了一个漂亮媳妇,连孩子都这么大了! “狄厂长,头一次看您带家属来厂里呀,咱工会汪主席还想给您介绍对象呢!” 狄思科每天跟大家一起吃饭聊天,工人们跟他混熟以后,也敢开玩笑了。 “少造谣啊,人家汪主席知道我结婚了。” 狄思科将自家双胞胎放进了婴儿车里。 狄嘀嘀和狄嘀嗒第一次面对这么多陌生人,早没了在家里追猫逗狗的嚣张气焰。 一边睁着大眼睛四处看热闹,一边手拉手躺在婴儿车里安静如鸡。 有叔叔阿姨来逗弄的时候,他俩挤出一个持续不到一秒的假笑,就继续瞪着眼睛观察人家。 狄思科对自家崽不哭不闹的表现很满意,但还是在心里给他们贴上了窝里横的标签。 “狄厂长,你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呀?”工人们瞧见了他们特意放在餐桌上的网兜和四个暖瓶。 “哈哈,这都是我家老太太和我爱人买的,”狄思科提高声音说,“我本来不想跟大家一起抢购的,不过这次的东西太便宜了,我要是不跟家里说一声,八成得落埋怨。要是自作主张买错了,也得落埋怨,所以我就把能在家做主的领导请来了。” 郭美凤接话说:“幸亏你打电话通知了我,你们这些大男人不会过日子,不知道这超市里的东西有多便宜。不买就是吃亏呀!” 有男工人赶紧问:“大娘,听说超市里都是滞销货,真的值得买呀?” “值呀!滞销货有什么打紧,过日子嘛,便宜合适才最重要!”郭美凤指指自己挑的暖瓶,“您看这质量和花色多好呀!你们要是不会挑,就把家里的老太太或者媳妇喊来,这机会多难得呀!” 尽管这种印着红双喜和花开富贵图案的暖瓶已经过时了,但是完全不影响使用嘛。 她买回去以后,可以在每人的屋里摆一个,省得冬天想喝热水的时候还得出门接水。 狄思科附和道:“咱们的自选超市只开这一阵子,这批货卖完以后就关门了。机会难得,你们要是不会挑选,就像我这样,把家属请来帮忙!” * 有了厂长带头,男工人们果然也坐不住了。 纷纷将自己的媳妇、妹妹、老妈带来超市挑选商品,有那机灵的小伙子还把正在追求的对象请来了。 自选超市的销量再创新高,有些产品,比如暖瓶和罐头,已经供不应求。 狄思科只好又给暖瓶厂和食品公司打电话,跟人家进行第二次以物易物交易。 自选超市的红火,很快就引起了两拨人的注意。 一拨是退休老职工,另一拨是附近居民。 大家都想进自选超市买东西。 尤其是退休老职工,在年轻人看来已经过时的产品,放在他们那个时代就是畅销货。 花开富贵和喜鹊登梅的图案,他们喜欢得很。 狄思科允许退休职工们进超市选购商品,待遇与在职职工一样,只抵扣工资,不收现金。 但是,非本厂职工的附近居民,是不被允许进入超市选购产品的。 这是日化厂职工的专属福利,不与外人共享! 狄思科还让人在超市门口立了牌子,“本店不收现金,非日化厂职工请勿购买”。 这一规定让大多数日化厂职工都生出了一种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 有些老职工还感慨说,感觉以前那个红火的日化厂又回来了!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让狄思科哭笑不得的是,当月工资刚发放没两天,他就收到了一封匿名举报信。 上面有名有姓地列举了十多个人。 写信人举报这些人利用自己的职工身份,帮助外厂人士在自选超市购买产品,严重侵害了本厂职工的利益。 应该取消这些人在自选超市购买商品的资格,还其他人一个公道。 狄思科不知自己能还谁公道。 他只能默默感叹,有人先富有人后富,不是没有道理的。 超市里的产品全是出厂价,比商场和市场里的价格更有优势,他早就盼着有机灵的职工能将超市里的产品拿出去转卖。 哪怕是抵扣自己的工资,帮亲戚朋友原价代购也好。 少补发一份工资,就能多给厂里减轻一份负担,这对厂子和职工是双赢的买卖。 出于种种原因,狄思科不能出面鼓励大家将购得的产品转卖出去,只能靠有心人自己琢磨。 发完了这个月的工资以后,他仍允许超市继续营业,也是顾及这一点。 谁承想,发现商机的人没几个,反而还冒出来一封举报信! 钱运旺敲门进来,语气有些激动地说:“厂长,有报社的记者同志想要采访您!” “采访我做什么?” “就是咱们十几个工厂以物易物的事,被宣扬出去了,记者同志听说这次的大宗交易是由您牵头的,就想来采访您一下。” 狄思科放下钢笔,沉吟片刻道:“就说我不在吧。” “那记者要是要求见其他几位副厂长呢?” 有上报纸的机会,不说别人,庄副厂长肯定会答应接受采访。 狄思科想了一会儿说:“那你就跟记者同志直说吧,咱们厂目前在大搞生产,不接受采访。请他去采访其他几个工厂的厂长也是一样的,具体情况大家都了解。” 他只想闷声发财,不想惹麻烦,也不想被采访。 而且他觉得这次以物易物的初衷也不怎么值得报道,十几家快要倒闭的工厂要靠以物易物的方式才能给职工发工资,这是什么光彩的事吗? 他刚把这个月的工资问题解决,只想大干快上搞生产。 特别是技改的事情不能拖,以日化厂的情况,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冒出一笔欠债来。 他得趁着账面还有点余钱,尽快将钱拨给技术科,研发新产品。 技术科长穆英杰对于这笔资金注入特别激动。 厂里连工资都发不出,就更没钱进行技改投入了,目前生产的还是十年前研发的老产品。 他对这笔资金十分珍惜,谨慎地说:“狄厂长,之前市场反馈说指甲油比较畅销,想让我们研究指甲油。不过,技术科里已经很久没分配大学生了。前几年分来的大学生,看明白厂里的情况以后,即使被扣档案扣户口也要走人。所以现在技术科里能顶用的人没几个,像我和老钱都是研究洗头膏的。” 当年他还因为研制了梅花牌洗头膏得到了部里的技术金奖。 狄思科对此早有心理准备,颔首说:“咱们厂梅花牌洗头膏的品质没得挑,洗后不涩,香味持久,许多老顾客都在坚持用咱们的产品。” “但是,如今市场更接受的是洗发水,销售员也反馈了咱们洗头膏的问题,膏霜质地被装进小包装袋以后,经常挤不干净,没有洗发水方便节约。您看咱们能不能保留洗头膏的特点,研发一款洗发水?或是给现在的洗头膏增加几款其他香型?” 穆英杰振奋道:“没问题!我们一定尽快拿出技改方案来!” 将资金批给技术科以后,狄思科这心里就放松了一半。 哪怕又被报销医药费的职工堵上了门,他仍能耐心将人劝回去,心情愉悦地下班回家。 然而,不等他走出办公室,就接到了来自王副市长秘书的电话。 对方让他立即去市政府一趟。 狄思科以为之前提交的那份加入退休金统筹的申请被通过了,一边感叹领导真辛苦,一边乐颠颠地去了市政府大楼。 可是,等他到了王副市长的办公室门口,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除了他,还有十几个厂长经理等在这里。 而且全是老熟人,就是之前一起以物易物的老伙计们。 走廊里鸦雀无声,但是十几个人的沉默却震耳欲聋。 大家用眼神相互交流着,什么也没说,却什么都说了。 十几个厂长一起被喊来,肯定跟以物易物有关呗。 狄思科回忆了一下整件事情的始末,除了那位记者的采访是个意外,其他都很完美。 不过,那份采访被刊登出来以后,他已经看过了。 总体来说,对他们的做法持肯定态度。 记者将出厂价自选超市的购买情况形容为爆火,并夸奖他们这个方法可以拉动内需,毕竟职工也是消费者嘛。 “北方日化厂的狄思科厂长来了吗?”秘书走出来问。 狄思科连忙举手,跟着秘书进了王副市长的办公室。 他还没来得及打量市长办公室的陈设,就先留意到了管歧珍和搪瓷厂的徐厂长。 与另两人隔空交换了眼神,礼貌地喊了一声市长,便走到管歧珍身边坐下了。 “下班时间还把你们喊来办公室,知道是什么原因吧?” 狄思科老实地答:“不知道。” “……”王副市长将那篇报道扔在桌面上,“这篇报道的影响很大,不少人都去看过你们三个单位开办的自选超市,你们为企业寻找出路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作为企业的一二把手,你们想没想过,企业间以物易物的行为,存在巨大的偷税漏税风险?” “领导,我们都是按照出厂价买入卖出的,”狄思科解释说,“出厂价里,包括成本,利润和税收。从其他厂拉回的商品,我们日
相关推荐:
沉溺NPH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镇妖博物馆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女奴的等价替换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旺夫
顾氏女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