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在硬实地板上的手臂一点点落下。 十六疯了,他也疯了。 一道惊雷落下,殿内响起沉闷的动静,不像春光暖室,而是两个溺水的人在疯狂挣扎,想将对方托上去,却一起沉入更深的暗流。 残风袭室卷珠帘,一夜急雨催青梅。 …… 十六再次恢复意识,一时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今夕是何年。 他仍躺在配殿的地板上,但身上盖了锦衾,窗外一片漆黑,雨应该是停了,殿里点了灯烛,嘉泓渊侧身坐在烛火旁出神。 十六悄无声息地睁开眼,没有发出一丝动静,默默观察嘉泓渊俊美无铸的侧脸。 陛下有烦心事,他只有在陷入最艰难的陷阱时,才会露出这样的神情。 十六脑海里闪过许多破碎的画面,结合此时的情景、身体的感觉与秘药的效果,他的大脑先一步得出结论,伪装绵长的呼吸瞬间乱了。 嘉泓渊突然转头,十六看见他映着烛火的漆黑眸子,眸中倒映着躺在地上的自己。 十六每一寸身体都在无声颤抖,一股生涩的酸痛的感觉从心底钻出来,顺着肠胃呕出心肺,比最难熬的训练还让他手足无措。 他无法思考这究竟是什么感觉,来不及细细体会,只想马上恢复到熟悉的状态,把一切都掰回正轨上。 他几乎是拼尽全力瞬间撑起身体,手抓着锦衾裹在身上,跪了下来。 “属下……办事不力,冒犯圣驾,请陛下治罪。” 嘉泓渊伸出的手默默停在半空,他低头看着十六的发旋,沉默片刻,短促地笑了一声。 “好,好。” 他越过十六,径直离开了配殿,脚步声一下一下踩在十六纷乱无序的心上。 嘉泓渊来到殿外,不远处侍候的宫人们全部规矩站着。陛下进入配殿后半日不曾出来,宫人们全都提心吊胆,但没有圣命,谁也不敢靠近询问。 嘉泓渊脸沉到能滴下水,宫人们一个个噤若寒蝉,自觉分开两路跟在他身后。 “吴嬷嬷。”嘉泓渊突然开口。 “去照看十六,等他方便的时候,召太医院案首给他请脉。” 吴嬷嬷稍愣了一下,又听到新帝压重声音道,“悉心照料,尽善尽美。” 第197章 文晖阳马上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元化二十四年六月十日, 天帝赦罪,万里无云。 秋华年凌晨五点打着哈欠睁开眼,被杜云瑟从床上扶起来。 夏日天亮得早, 纱窗外已经隐隐有微光, 清晨的寒意与未散去的残梦交叠在一起,空气中浮动着祥和的味道。 秋华年在杜云瑟怀里蹭了蹭, 贴着他的体温, 抗拒起床。 杜云瑟的拇指一下下刮过他的耳后,指肚有一层常年握笔形成的薄茧,带来微微的痒意。 秋华年笑着缩了一下,人清醒了不少。 “唉, 好久没有这个点起床了, 你每天上班真不容易。” 杜云瑟把秋华年抱下床,让他搭着自己的肩膀穿好鞋,去一旁的珐琅脸盆架洗漱。 “等我们到天津, 就不需要这个时间起床了。” 秋华年用丝帕擦掉脸上的水珠,回头问, “定好日子了吗?” “此事已经筹备许久,只待开始, 陛下登基后马上就会下旨。” “天津府会沿用原河间府的知府官衙,吏部已经派人去修整了,到天津后,我们一家可以直接住进去。” 华夏古代的行政建筑,上至皇城、王府, 下至县衙, 都采用“前事后寝”的设计,即建筑前后一分为二, 前面用来办公务,后面用来住人。 对紫禁城来说,前面是文武官员上朝和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后面是后妃们的宫殿。对县衙来说,前面是县令升堂办公的地方,后面是县令家眷们的住所。 虽然规模、形制和地位高低天差地别,但本质上都是一个道理。 杜云瑟去天津府任知府,这是一府的最高官员,自然能带着家眷住进知府官衙里。 天津府是两府合并而成的直隶府,知府官级正三品,比普通知府高出两级,官衙按理说也该建得更加宽阔与华丽。 不过杜云瑟着急上任,没有时间扩建或新建知府衙门,把原本河间府知府衙门简单翻修一下,就能住了。 无论是杜云瑟还是秋华年,都不在乎排场等虚物,只要住得舒适顺心就行了。 想到要离开住了一年多的京城,秋华年心中升起一股不舍,不过这股不舍很快就被大展身手的豪情冲散了。 天津港设立,海运正式开启后,他终于可以了解这个时空其他国家的情况,去寻找那些珍贵的作物、技术和财富了! 虽然自己一时半会儿肯定不能出海,但组建队伍派他们出去探索世界也很有趣。 与此同时,天津港未来还会出现形形色色其他国家的商人与使团,想想就好玩,他可以研究一下,怎么快乐地赚洋人的黄金与白银,把国际贸易搞起来。 秋华年带着憧憬与期待,参加了新帝的登基大典。 这几乎可以算是封建王朝最盛大的仪式,把传承数千年的礼乐与规制发挥到了极致。 秋华年作为功绩满满的县主,位置非常靠前,只比栖梧青君落后一位,许多宗室出身的郡主、县主都排在他后面。 有些人觉得被落了面子,脸上带出一点不悦,不过仪式站位是礼部按照礼法和皇命严格排列的,不容丝毫质疑,没人敢在新皇登基大典上出一点岔子。 杜云瑟站在文武官员行列,同样是接近最前端的位置。 新帝的即位诏书由名满天下的大儒文晖阳写就,宣读则交给了文晖阳的弟子,前无古人连中六元的翰林院修撰杜云瑟。 秋华年站在殿内,能看清仪式的过程,更多人排在了殿外,站满了奉天殿前宽阔的场地,他们什么都看不清,只能跟着礼部官员的高声唱喏一遍遍跪地起身。 饶是如此,进入皇城在奉天殿前参加登基大典,也是无数权贵挤破脑袋都得不到的殊荣。 秋华年再一次见到了避居坤宁宫中的太上皇元化帝。 上次他见到元化帝,是一年前的万寿节,那时候的元化帝虽然年逾五十,却龙虎精神,一派雄主气象。 不过一年时间,元化帝急速衰老了下去,他的头发黑白参半,脸上的肉挂不住骨头,身形也迟钝缓慢起来,不像长了一岁,倒像长了十岁。 元化帝什么都没有多说,他淡淡地看着奉天殿内外的群臣,把象征国祚的玉玺交给了新帝。 杜云瑟单手捏着朝服衣摆,一步步走上高台,从礼部官员捧着的托盘上双手捧起明黄色的诏书,面向一片肃穆的人群,展开卷轴。 所有人不约而同想到,今日之后,杜翰林就不会再只是一个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了。 他身上的朝服,是正三品的样式,登科一年便直上青云,真是令人眼热心妒。 文晖阳的诏书写
相关推荐:
莫求仙缘
切切(百合)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浪剑集(H)
他是斯文糙汉
毒瘤
Black Hole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删除她gl
危险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