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稳定下来后,他在网上发视频分享自己的农村生活,成了一位田园生活区博主。 在这期间,他为了视频素材练就了十八般武艺,还带着村子的农副产品一起火了一把,让不少贫困村民走向富足,得到了地方政府发的“扶贫攻坚模范”的表彰。 现在,穿越到古代后,那些本来只是在视频中用一下的技能,反而实打实地成了他谋生的本事。 心里盘算了几遍,越发觉得这件事可行,秋华年坐不住了。 他一向是行动力十足的性格,说过什么就要做到什么,曾经为了怼黑子,一个人直播半个月割了十亩地的麦子,被粉丝们尊称为“生活区第一卷王”。 秋华年从库房里取出一个直径三尺多的大木盆,在里面装了一半水,又从灶台口掏了一大把草木灰,放在瓢里化开,只将上面的清水倒进大木盆里。 九九和春生好奇地跑出来,“华哥哥,你要做什么啊?” “给你们做糖吃。”秋华年笑道。 糖?九九咽了下口水,但不明白为什么做糖要用这么多的水和草木灰。 春生担忧地皱起团子似的脸,害怕华哥哥摔伤了脑子。 秋华年挽起袖子,从缸里取了足足两斗高粱米,泡进水盆里,双手伸进去将它们淘洗铺平。 “华哥哥……这是做糖?”春生张了张嘴。 “做糖。”秋华年笑眯眯地点头,故意先不解释。 逗小孩玩,有趣,逗乖巧又长得可爱的小孩子,更有趣。 秋华年还想逗几句,院外突然传来敲门声,他起身甩了甩手去开门,原来是被村长派去帮忙取赔偿的宝善家的来了。 “麻烦婶婶了,婶婶屋里坐。”秋华年让开门。 杜宝善是杜家村宝字辈年纪最小的几个人之一,他媳妇今年还不到三十岁,长得细眉秀眼,笑起来亲切又生动。 “我男人和你公公是一个爷的族兄弟,咱们两家亲,别那么生分。我娘家姓胡,你叫我胡婶子就行。” 秋华年从原主的记忆里找出了这门亲戚,发现两家在村里确实相对亲厚一些,但也不是特别亲近。 主要是李寡妇这些年不爱和人来往,和所有人都走动不多。 “婶子叫什么名字?”秋华年笑着问。 “我?我叫胡秋燕。” “那我以后叫您秋燕婶子。” 胡秋燕愣了一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中隐隐能品出一丝高兴。 她走进院子,把篮子里的东西拿给秋华年,“这是九个鸡蛋,这是杀好的鸡还有内脏和鸡毛。宝泉家的嫂子小气,挑了只快走不动道的老公鸡,我怕你这儿乱着不方便,回家让我男人杀了拔了毛才给你送过来的。” 她目光无意扫过房檐下泡着高粱的大木盆,咦了一声,“华哥儿,你泡这么多高粱干什么?熬粥的每天取一点提前泡着就行,泡多了当心坏。” 秋华年就等她问这句话。 他笑着把东西暂时放在露天灶台上,重复起刚才给两个小孩说的话,“秋燕婶子,我要给九九和春生做糖吃。” 第3章 你男人什么时候回来? 杜家村的人们日常能接触到的糖分为三类,一种是打南边运来的蔗糖,一斤就值一百二十文,村里人只有过年的时候买一二两尝尝鲜。 一种是小孩们喜欢的麦芽糖,镇上就有卖的,做麦芽糖费粮食,三文钱才能买小小一棍,都够买一颗鸡蛋了。 还有一种最常见的,是在田间地头顺手种的红甜菜根,虽然甜度不如前两种糖,吃起来还费劲,但胜在便宜量大,种上四五垄收到阴凉处存着就够吃一年的。 用高粱做糖,胡秋燕闻所未闻——东北农村最不缺的就是高粱,如果真的能做,会做的人早就发大财了。 “除了高粱,还得用玉米和甜菜根,等我做好请秋燕婶子尝。” “那我可就等着了。”胡秋燕不怎么信,也不打击秋华年。 她觉得秋华年是被赵氏和福宝气到了,才非要在糖上较劲,折腾几天做不出来就放弃了,反正高粱不值钱,做坏了也能当粮食吃,不会浪费。 秋华年拿起两个鸡蛋塞给胡秋燕,“婶子费心了,这两个鸡蛋拿回去给孩子们吃。” 秋华年当时怕宝泉家的口头答应后不给东西,所以当面请族长派人跟着去取,让人帮忙跑一趟,总得给些好处。 胡秋燕推辞了几下后把鸡蛋装进篮子里,脸上笑容更盛,华哥儿长得好看,事儿也办得漂亮,难怪李嫂子在世时那么疼他。 “华哥儿,婶子和你打听个事,你男人什么时候回来啊?” “……” 秋华年当面听见“你男人”三个字,差点被呛到,缓了好一会儿。 虽然他确实喜欢男人,但也不是什么男人都行。 上辈子他年轻有为还长得帅性格好,追他的男人能围一个圈,其中不乏条件不错的,他却一个也没看上,一门心思全放在工作和拍视频上。 这辈子开局就被发了一个“丈夫”,秋华年不反感这件事本身,但也不会随便接受。 他将对方看做和九九、春生一样的从原主那里接过的责任,打算以后想办法“赔”对方一个合适的老婆,至于他,当成兄弟相处就行。 如果杜家大郎无法沟通、非要强求,他也有办法脱身。 “据说从京城到这边的官道有一段坏了,耽搁了一阵子,大概还有半个月吧。”秋华年回忆着。 两个多月前,李寡妇病重,终于不再强撑着,托人给在京中的大儿子送信让他回来,然而急病不等人,信送出去不到十天,李寡妇就离世了。 这个为家庭和儿女操劳了半辈子的女人临终前把所有事情交代清楚,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原主悲痛不已,只能一边再托人给京中的杜家长子传口信,一边操持李寡妇的丧礼。 前几天,杜家长子的回信终于来了,带来的却是他的老师被下了大狱,他被困几个月,最近才以回乡祭母为由脱身出京的噩耗。 “快回来了就好,你们家全是年岁不大的人,有个成年男人方便的多,半个月正赶得上今年的春耕。” 考不了科举,种地总有用吧。 秋华年见胡秋燕面带犹豫,像是还有话想说,猜测道,“婶子找我家大郎有事?” “我男人”什么的,打死他也叫不出口! “那个,你家大郎回来后,总得找个营生做,他打算在村里开私塾的话,我想请他给我家云康开蒙。” 秋华年心下了然,时下读书是相当费钱的事,杜家村的条件算十里八乡中不错的,村里也没有私塾,孩童想要开蒙,最近的是镇上一家老秀才开的私塾。 从杜家村到镇上坐骡车需要半个时辰,步行一个时辰,对习惯双脚赶路的村里人来说不算很远,但开蒙年龄的孩子还不能一个人去上学,必须得大人接送,农忙时候,哪来这么多时间。
相关推荐: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壮汉夫郎太宠我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外婆的援交
危险情人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和徐医生闪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