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他又发疯了(1V1强制爱) > 第104章

第104章

词:“我不过是一介监军……怎敢调换军粮……”他看薛修卓神色不豫,竟随口攀咬起来,“那……那陆广白叛逃,可不是我逼他的!” 薛修卓俯身拽住了迎喜的手臂,再次问道:“边郡的军粮,是你换掉的?” 迎喜呼吸急促,躲闪不开,只能抹着鼻涕眼泪,悔恨道:“此事真的非我本意,大人,大人!我只晓得把粮车换一换,但谁知里边是霉米。我若是早知道是霉米,就是给我十个胆子,我也不敢换!”他讲到此处,想起这一年的担惊受怕,忍不住涕泗横流,“老祖宗可害惨了我啊!大帅拿住我,我就是、就是替福满顶罪的,他心里有愧,自然要救我。” 薛修卓一直在查边郡军粮案,所涉兵部官员都没有问题,他是直到迎喜再度进宫,才想起监军太监。 蝎子! 薛修卓盯着迎喜,问道:“你进宫想干什么?” 迎喜使劲摇头,满脸狼藉,哽咽地回答:“不是我,不是我啊!此次进宫,当真是福满教唆,大人,他六月就写信与我,要我替他好生照顾院中花草,就是等着九月用来博主子欢心!我此次,真的是来送花的!” “你们藏在阒都,”薛修卓抬高声音,“究竟还要杀谁?” 迎喜被拽得疼,号啕着:“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都是冤枉的呀!” “沈泽川呢,”薛修卓神色愈渐阴沉,“沈泽川也是蝎子?” 迎喜胡乱摇头,挣扎道:“我与乱党没有关系!天地良心,我与乱党没有关系!” “萧驰野举荐福满上位,是不是也受沈泽川教唆?” 迎喜推搡着薛修卓,薛修卓在这刹那间背部生寒。他想不通的事情,似乎都能通了。 “还有告发魏怀古的那封驿报,”薛修卓眼神可怖,“是你们宦官换掉了牌子,由刑部改为户部,目的就是让魏怀古自首,切断尾巴以保蝎子无恙,是福满……是宦官!” 难怪朝中根本无迹可寻。 * * * 福满垂头残喘,一桶盐水猛地照脸泼过来。他浑身是伤,疼得大喊,可是手脚都被捆住了,只能扯着嗓子骂道:“——你这狗杂种!” 风泉扔开桶,嗤之以鼻:“你也不是什么好狗。” “今日我落难,”福满尖着声音,“是你害的!” “是你自作自受,”风泉讥讽般的拍了把福满的脸,“几岁的王八就敢自称老祖宗,我看你早活腻歪了。” 福满被风泉拍得正不了脸,这种力道适中的拍打,没有巴掌疼,却比巴掌侮辱人。福满齿间都是血,他喷了一口,说:“你等着,等皇上——” “等皇上抄你满门,”风泉凑近了,悄声说,“你毒杀皇上,你以为没有人知道吗?你诬陷我下狱,那般着急要我死,你以为皇上看不懂吗?”他古怪地笑起来,像是恨死了福满,“你家死绝了,还可以抄你九族。” 福满的牙齿都松了,他啐了几口,道:“放你妈的狗屁,贱皮子!不是我……”他粗喘着,仰颈大喊,“不是我!” “不是你是谁,”风泉退后几步,“接过韩丞‘疾追’的人正是你。韩丞把疾追给你,要你下到皇上的饭菜里,待她毙命,都军即刻就能以勤王为由杀掉内阁朝臣。于是你就往皇上的饭菜下了毒,险些要了皇上的命哪。” “我自有分寸……”福满恨得声音发抖,他看着风泉的神情,逐渐睁大眼,“是你……毒是你下的……” 福满在李剑霆和世家间鼠首两端,他既不敢不听韩丞的话,也不敢真的毒杀李剑霆,因此把疾追换成了寻常毒药,只下了一点,原没有那么凶险。 风泉面容隐在昏暗里,露出森白的齿贝,说:“你是老祖宗,我是小祖宗。” 福满恨不能手撕风泉,把镣铐撞得“砰砰”响,他厉声说:“迎喜是你的狗!” “啧,”风泉把福满视如敝履,道,“一手养大他的可是‘老祖宗’,他对你感恩戴德,根本不认得我。” “我冤枉……”福满哭声难抑,悲怆道,“皇上,我冤枉!” 风泉闻不惯血腥味,掩着鼻子,劝道:“你既然都交代完了,供词我自会如实专呈给皇上。”他转身喊人进来,说,“老祖宗年纪大了,不要再上重刑。大人们还没有定罪,得按章程走。我看他总是寻死觅活,怕他撑不到斩首就咬舌自尽了。” 那东厂旧属也上年纪了,觑着风泉脸色行事,嘿嘿一笑:“这事情,咱们在行,风公公尽管放心,保准儿让他活到斩首。咬舌咬舌,给他把舌头割了,不就没事了?” 风泉回头,说:“那就有劳了。” 福满看太监靠近,惊恐道:“没有刑部的准许,你敢,你们敢——” 门“哐当”地闭紧了。 * * * 是夜,薛修卓正在办差大院等着孔湫批复,他今晚要见福满,得先有元辅的票子。这会儿早过了办差的时间,但由于北原校场增兵一事,内阁还没有休息。 “福满昨日想要咬舌自尽,狱里酷吏就自作主张,把他的舌头给割掉了。”孔湫从案牍忙碌里抽出时间,对薛修卓说,“你这会儿去,也问不出东西,好在动刑前把口供记完了,你想看,我就让刑部把东西给你。” 薛修卓接过折子时一愣,随即皱起眉,说:“这般大的事情,怎么能擅作主张?动刑的酷吏是谁?” “是个年轻气盛的后生,”孔湫也皱起眉,“这下手也太狠了,已经让刑部着手革办了。” 这么巧? 薛修卓侧过头,道:“我去看——” “别的事先放一放!”岑愈大汗淋漓地跑进门,鬓边都湿透了,捏着张纸,塞到孔湫眼前,急声说,“泊然,你瞧瞧,这不是坏事吗!” * * * “当今出自民间,谁能佐证血统真的确实无疑?全凭薛修卓一张嘴嘛!”坊间流传飞快,一夜间几乎人人都拿着那张来历不明的纸,“薛修卓也不可信,你看他大哥薛修易,什么东西?险些把元辅气晕的国之硕鼠啊。” “不是都说当今长得像光诚帝吗?”拄拐杖老人探头,“内阁诸位大人也点过头。” 这茶馆乱糟糟的,葛青青摸着新蓄起来的胡子,道:“我还说前头那家屠户小女也长得像先帝呢!光诚爷都是十几年前了,真的认起来,不就是两只眼睛一张嘴?我看诸位长得也挺像。” 学生们围聚在一起,把那纸读完,各有想法,几次争执,竟然打起来了。 “薛氏把持朝政,你们就是助纣为虐的党羽,是大周的千古罪人!”学生唾沫横飞,“国之硕鼠都出来了,皇上还不办薛氏,不是忌惮是什么?” “薛、薛……”另一边被拽着衣领,在人群里挤得摇晃,把撕成碎片的纸张揉在手里,高举着喊,“薛公稽查田税、还田于民,试问在座谁能做到?你们这是小人构陷!你们才是大周的千古罪人!皇上不办薛公,是……” “是你妈个蛋!” “你们怎么如此粗鄙不堪!” 桌椅混乱,学生们厮打在一起,笔墨纸砚被撞得满地都是,一脚踩过去,一身的墨汁。门窗“哐当”乱撞,山长急匆匆地进来维持局面,还没有喊话,就被学生们连撞带推地给挤出门了。 “叫都军,”山长提着袍子,急得满头大汗脖子通红,跺着脚催促道,“快叫都军来,要出人命了!” “薛公光照青史,是忠臣!”碎纸片漫天飞舞,一个学生踩着桌椅,站到高处,指着周围,“你们凭张无稽之谈来迫害忠臣,江山社稷就是败在你们鼠辈手中……”他话没说完,就被飞来的墨砚砸到了头。 “薛修易勾结内宦盗卖内仓确有其事,”激奋的学生已经分不清身边谁是谁的阵营,“薛修卓也是硕鼠!” 桌子“砰”地翻倒,没踩稳的学生跌在地上,来不及爬起身,就被拥挤在一起的学生们踩住了。 “不要伤人,”几个学究在侧拉人,“万万不要伤人!” “这是怎么了……”山长拍腿,老泪纵横,“快罢手!” * * * 琴音“铮”声余绕不绝,姚温玉弹得很慢,腕间的红线晃在袖口,他把手指拨到泛红。 乔天涯摁住了弦,道:“漏了。” 说罢不待姚温玉问,就在姚温玉的手边拨了几下弦。可是姚温玉仍然记不住,乔天涯便带着他的手拨弦。 姚温玉抬眸看着他,问:“你以前这样教过别人吗?” 乔天涯掌心很烫,他笑起来还是落拓不羁,看姚温玉一眼,答道:“教过,很多。” “那就没有一个人告诉你,”姚温玉说,“你握得太紧了。” “也许有人说过,”乔天涯说,“但我都不记得了。” “你忘得很快,”姚温玉手背逐渐也热了起来,“这是好习惯。” 乔天涯回看姚温玉,在这短暂的对视里,忽然探过身,隔着小案,吻到姚温玉的唇。庭院里的叶簌簌地掉下来,落在乔天涯的背部,他抬手固定住姚温玉的下巴。 药味是苦的,姚温玉也是苦的。 这份苦蹿在唇舌间,化到胸腔里,变作了锥痛。乔天涯觉得痛,也觉得姚温玉痛。他在吻里抚摸着姚温玉的面颊,就像从来没有碰过元琢,要在此刻弥补自己。 “你有话要对我说吗?”乔天涯停下来,跟姚温玉鼻梁相碰。 “你撒谎,”姚温玉苍白的脸上笑了笑,“我是你第一个学生。” 乔天涯也笑了。 “乔天涯,”姚温玉抬指碰到乔天涯的眼睛,“人生不求大功德,平安顺遂富贵乐。我祝你功成身退,长命百岁。” 乔天涯神色不变,眼眶却红了,他说:“怎么不祝我觅得良缘,子孙满堂。” 姚温玉不想说。 “你也撒谎,”乔天涯说,“你早就会这首曲子了。” “元琢今生赴你三月约,”姚温玉收回手,“无憾了。” 风拂动他们俩人的袖袍,明明挨得这般近,却又离得那样远。 作者有话要说:①②:选自《资治通鉴》 ③:选自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第269章 病变 朝廷下的禁令也挡不住阒都的闲言蜚语甚嚣尘上, 街坊巷道, 楚馆茶楼,所有人都在讨论女帝身世。城门封锁, 可是流言仍旧传到了八城, 正在弥漫向厥西。 “尽快让都军封门, ”明理堂议事时,孔湫道, “消息不能乱传!太学闹得不成样子, 都军也得去管。成碧是老臣,知道分寸。” 邵成碧跪在御案前, 他新着的官袍合身, 就是头发白透了, 看着不像武将。他声音很哑,说:“学生闹事不是头一回,轻重不好把握,就怕兵到了跟前, 反倒火上浇油。” “那也得管, ”岑愈站起来, 他是言官,自然明白利害,“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啊!” 李剑霆昨夜没睡,坐在御案后边喝酽茶,几口喝完了, 道:“朕问心无愧,但是此次流言起的蹊跷,那张纸究竟是谁写的,刑部到现在也没有头绪吗?” “四处都在誊抄,”孔湫说,“也不知道是谁的手笔。” “字迹是无处可查,”薛修卓看向岑愈,“但是岑大人再仔细看看这篇文章。” 岑愈昨夜看到纸张就五内如焚,哪有时间仔细看,此刻听薛修卓这么说,把文章又接到手中看了。他看了半晌,忽然站起身,端着文章走了几步,道:“几年前让阒都纸贵的文章是《茶石喟叹》,我看这篇文章和《茶石喟叹》像是出自一人之手。” 孔湫隐约记起这么个人,犹疑道:“是不是那个……” “‘利笔’高神威,”岑愈转回身,“是高仲雄啊!” 高仲雄眼高手低,在阒都当韩靳的幕僚,结果搞得八大营被萧驰野遛着打。当时韩丞要办他,他在丹城苟且性命,谁能想到最终会投靠沈泽川! “当务之急,不仅要扼制流言,还要尽快说服大帅出兵。”孔湫说,“沈泽川坐拥中博十二万守备军,论兵力,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硬拼。” “朕已发诏给启东,”李剑霆道,“要东烈王出兵跨过天妃阙,直击灯州。” 中博无援兵,沈泽川调遣敦州守备军到茨州,又留下锦衣骑驻守端州,樊、灯两州难免空虚。 “先不必慌张,”陈珍说,“中博守备军也是新建的,沈泽川如今能拿出来的只有敦、茨两州守备军,他连茶州守备军都不敢轻易调动。成碧,四万都军听你调遣,我们与沈泽川实际上是旗鼓相当!” “朕担忧沈泽川还有后招,”李剑霆起身来扶邵成碧,“如今朕只能把阒都托付于邵总督。” “老臣自当粉身碎骨以报圣恩,”邵成碧跛着腿,“事不宜迟,老臣今夜就策马出都,赶赴丹城,但临行前,老臣有一事相求。” 李剑霆看着邵成碧苍老的面容,不知为何,忽然心潮起伏,她扶着邵成碧,一时情动,道:“此战凶险,不论成败,只要朕还在,必定会替总督沉冤昭雪。” “老臣老了,还能为国尽瘁,便已经是圣上宠眷,其他的,能则成,不能也罢了。”邵成碧神色庄重,“老臣请求打开春泉营的军备库。” 李剑霆微怔。 邵成碧说:“春泉营配备铜火铳,老臣想带这批铜火铳走。” “朕准了,”李剑霆随即转过身,唤风泉拿酒,亲自替邵成碧倒了一杯,道,“朕在阒都,等总督凯旋!” * * * 高仲雄搁下笔,对姚温玉说:“依元琢之见,阒都要怎么打这场仗?” “先平流言,再劝说大帅出兵。”姚温玉转动四轮车,到桌子的另一头,推开地图,“邵成碧镇守丹城,薛修卓定然会拿府君的身世做文章,他也要出师有名。” “樊、灯两州还留有四万守备军不假,但都是新兵,只能等霍凌云赶去支援。”周桂有些发愁,又有些感慨:“薛修卓归田于民,在丹城声望极高,朝廷若是搬出沈卫,我们也不好还手啊。” 孔岭便道:“他们恩施三城,我们惠及六州,府君功垂三境乃是实绩,绝非新帝能够比较的。茶石河防线也是我们联合离北和启东打下来的,二爷又有平定边郡、东进大漠的赫赫战功。论业绩,中博离北无可匹敌。” 沈泽川独坐上位,若有所思。 “还有一事我百思不得其解,三城民田初定,”周桂点在阒都,“但是今年流亡到中博境内的百姓还是只增不减,这是什么缘由?” “世家管辖八城时日已久,所谓的侵占民田,并不是仅仅是指八大家。当年太傅推行黄册制度,正是为了扼制田产侵吞的现象。丹、芜、遄三城确实理清了田税,可这笔田税也是潘、韩、费三家向下强征凑出来的,换言之,还有很多依附于世家却不是世家出身的‘流匪’在境内偷占民田,他们把这份空亏继续算到了平民百姓身上。”姚温玉看向沈泽川,“世家既然叫作‘沉疴’,就不是轻易能根除的。” “元琢说得正是,”沈泽川打开茶盖,又盖上了,“推行黄册不难,难在逐年累计,需要内修政务,督察填报,各地官吏选任也是重中之重。阒都近年来耽溺于派系轧斗,寒门和世家各有损耗。等到新帝上位,正是朝堂空虚,要职无人的时候。薛修卓即便有心力挽狂澜,也是独木难支。” 孔岭说:“阒都如今连月俸都发不下来,还要支撑四万都军的军费,时间越久,他们越拮据。百姓不能兴业,薛修卓手里的银库撑不过今年冬天。” “事到如今,”沈泽川说,“打的就是笔墨战,且看阒都如何应对吧。” 竹帘轻起,费盛握着信入内,道:“主子,二爷来信了。” 孔岭看天色已晚,便带着周桂和高仲雄起身,对沈泽川说:“今日太晚了,府君也该入寝了,我们便先退下了。” 沈泽川待他们陆续走后才打开萧驰野的信,信纸一开,里边掉出几只纸折的小狼。 吾妻见信如面。 沈泽川指腹抚过这行字。 远征无险,铁骑已至漠三川,十一月可抵达阿木尔老家。我借回颜部之便,以互市惠利拉拢漠三部,欲竭三部之力同伐秃鹫。粮饷充足,芋头管饱,唯独陆广白太吵。倘若一战可胜,便能赶回家中与你过年。想你。 沈泽川看到底下,萧驰野拿炭涂了张黑黢黢的星夜图。沈泽川把短短几行字反复看了良久,烛光照窗花,茨州的夜还算凉爽,茶石河以东却已经入秋。漠三川都是贫瘠荒滩,风沙粗糙,不知道萧驰野回来的时候会不会瘦。 沈泽川有千言万语,都化在了那句“想你”。 萧驰野的家信后面还有封盖着帅印的公笺,沈泽川打开,发现是陆广白的信。 * * * 数日后马蹄破寂静,寒夜未醒,勒马的人就出示了自己的腰牌,冲守营的兵喊道:“急递铺火牌,速速开门,我要见东烈王!” 戚竹音披衣时已有预感,她掀帘出来,就着沽蓝天色,看到了急递铺的符验。她说:“军报?” “军报!”急递铺的官员翻身下马,跪地行礼,高声说,“兵部特批,要东烈王戚竹音即刻出兵灯州,讨伐中博乱党!” 戚竹音唇线微抿,没有立刻回答。 急递铺的官员随即站起来,抬高火牌,道:“圣命特授,皇上钦点东烈王出兵!” “四万都军就在丹城,”戚竹音说,“邵成碧为何不动?天妃阙是大周的天险关要,我的兵越一次,就要耗费数万军饷。” “内阁已经批复兵部,启东军饷不日就到。”官员生着张容长脸,原是邵成碧麾下旧部,特地来要戚竹音出兵的。他不卑不亢,继续说:“逆臣乱党的野心昭然若揭,总督驻兵丹城实为守卫阒都。沈氏贼子此刻倾兵茨州,背部空虚,只要东烈王出兵,即可与总督前后夹击,围歼乱党。” 戚竹音不应。 官员迫近一步,他腰间佩戴着御赐黄带,还佩戴着御赐名刀。戚尾顿时跨出来,挡在戚竹音身前,呵斥:“见王卸刀!” “我的刀是天子赏赐。”官员分毫不惧,冷冷地说,“乱党胁迫阒都,已经逼到御驾前方,东烈王为何不肯出兵勤王?”他猛地扯下黄带,“戚氏受命于天子调令,乃是大周臣。戚竹音,为何不应?!” 戚尾已经动怒,道:“吾王尊讳,岂是你能直呼的!” 官员昂然不讳:“江山社稷危在旦夕!东烈王不出兵,大周即亡,到时候王非王,臣非臣,你我都不过是个亡国奴,哪有尊卑!” 戚尾气极:“拿下——” “退下!”戚竹音忽然抬手,她肩头的氅衣落地,露出里边的常服和腰侧的诛鸠。她道:“牌子留下吧,本王知道了。” 官员在剑拔弩张的气氛里拿过火牌,双手呈递到戚竹音的手中,再度行礼,沉声说:“下官在丹城等着东烈王大捷。” 说罢转身上马,甚至不喝一口水,立即策马回程。 “此人实在无礼!”戚尾追了两步,回头对戚竹音说,“大帅何必忍让,眼下可是阒都求着咱们出兵!” “这是个好官,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你得学学。”戚竹音翻看着火牌,“养马练兵待今日,吃下去的饭都要还。” “那咱们真的去?”戚尾紧跟着戚竹音,“二爷远征,现在打中博,就是趁人之危啊。” “打仗还有趁人之危?”戚竹音转身进了军帐,把火牌搁到桌上,看向墙壁上挂着的地图,“沈泽川如今缺将,只有个霍凌云能暂时顶替灯州指挥使,但手下的兵又非良兵。我们打灯州,两万兵就足够了。” 戚尾说:“只怕……” “澹台虎分身乏术,”戚竹音接着说,“沈泽川重创未愈,我一动,既明就要来了。” 戚尾被戚竹音一打岔,就忘了自己要说什么,而是惊道:“世子——王爷要重回战场?” “萧驰野把自己的心尖肉放在这里,”戚竹音看戚尾一眼,“要是没有后手,他敢走?” “离北只剩三万铁骑,”戚尾反倒替萧既明担心起来,“王爷还在养伤,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王妃不得泪淹启东?” 戚尾已经想到陆亦栀拳捶戚竹音闭眼大哭的样子了。 “铁马冰河萧既明,”戚竹音说,“他可是雪夜疾行,渡河南下突袭边沙骑兵的萧既明。别说离北现在还有三万铁骑,就是只剩五千铁骑,他也敢来。” 戚尾已经六神无主了,他跟边沙骑兵打仗不含糊,可是跟离北……他说:“大帅,真的动起手来,就是两败俱伤。先不论将士死伤,两境百姓也要惶恐不安。灯州今年的粮田收拾得很好,咱们踏过去,明年还是得饿死人。都官不是都能耐吗?让他们以口舌之利劝服沈泽川,我看沈泽川的意思,只要都军不动,他就不动。” “那你要想明白一件事情,”戚竹音转过身,正色说,“不打这场仗,你我就是亡国奴,日后就是前朝臣,从此天下改姓,不是跪沈泽川,就是跪萧驰野。” 戚尾哑然。 “自古忠义难两全,”戚竹音再次看向地图,“说的就是现在。” 门口忽然有脚步声,戚尾回首一看。 “听说急递铺的官员到了。”花香漪正掀帘而入,她素服寡淡,衬得面容楚楚,“阿音,是军报?” * * * 邵成碧离开阒都前,李剑霆要风泉替他收拾行囊。邵成碧实际上也没有需要收拾的东西,他只带了把刀。 风泉替邵成碧洗头,再在铜镜前给邵成碧挽髻。邵成碧的白发很糙,他说:“上阵杀敌,留不长,剪掉些吧。” 风泉便让小太监拿来剃刀,为邵成碧削短头发。 “皇上让你来送行,”邵成碧的嗓子是药哑的,没有坏到开不了口,声音却彻底毁了,“是天恩。” 剃刀发出轻轻地削割声,风泉面无表情地答道:“父亲说得是。” “此去一别无年月,”邵成碧看着镜子里的风泉,“你我父子就不再相见了。” “父亲用兵沉稳,不会败的,”风泉仔细割着发,“况且春泉营的火铳尽归父亲所有,足够让沈泽川吃一壶了。” “他承袭太傅,”邵成碧说,“是个枭雄。” “太傅虽然能运筹帷幄,制胜无形,”白发簌簌地掉落在地上,风泉用拇指抹着刀锋,邵成碧的侧颈就在咫尺,“却患了聪明人都有的病,就是自负。” 邵成碧瞎掉的那只眼睛费力地动了动。 风泉收起剃刀,迅速把头发挽起来,替邵成碧固定好。 邵成碧静静坐着,斜阳穿透窗子,在他和风泉间画出条界线。纤尘漂浮,邵成碧说:“下一世,我做你的儿子。” 风泉沉默半晌,答道:“放过我吧。” * * * 阒都起草檄文用了半个月,各地衙门把檄文张贴出来,见那上面除了沈卫兵败,还有沈泽川拥兵自立、聚党谋逆等罪状。 “朝廷施恩于沈氏,沈氏余孽却占山为王,意图谋反!”衙门小吏砸着锣,对那些不识字的百姓高喊,“他如今纠集流寇逼近丹城,是乱臣,是逆贼!即日起都军巡城,施行宵禁。酉时以后,各家各户不得外出!” 都军军备精良,不分白昼奔跑在大小街市。流言最盛的茶馆酒楼全部闭店,只要聚集成群者,一律按诽谤罪捉拿下狱。顷刻间人心惶惶,最繁华的东龙大街也不再有丝竹笙乐声。 “女帝登基,既无玉牒,也无朱批,”高仲雄踩着石头,高举着文章,太阳暴晒,他脸上都是汗水,“单凭薛修卓一人之言,难以凭信!她若真是秦王嫡脉,试问朱砂印何在?秦王子嗣凋零,如有嫡女,怎么会容她流落民间?” “自太祖登基以来,大周历经君王二十一位,几百年里没有这样不清不白的皇帝!今日诸位跪的究竟是李氏君王,还是薛氏权臣!”高仲雄擦拭着汗水,语调沉郁,“永宜乱政,咸德兵败,李氏受世家所擒,早已无恩可施、自身难保!” * * * 办差大院脚步急促,明理堂的烛光通宵不灭。 “急递铺回报,东烈王是要出兵的,”军马调动不是小事,陈珍已经在这儿待了四日了,吃睡都在大院里,“可是没有军报,到底几时出、几时到,我们也不知道啊。” “粮食是凑的,等不了,拖不成。发火牌,再给她发,戚竹音不动,就给戚时雨发!”孔湫坐在位置上,急得上火,“灯州如能速战速决,北原校场必定撤兵回援,邵成碧就能出战追击。但是朝廷十几只笔,还是让那高仲雄占据上风,翰林太学是无人吗?!” 元辅动怒,堂内静了片刻,垂手站在檐下的官员们全部噤声。 李剑霆的身世本就存疑,当初说是秦王嫡女,秦王嫡女也该有玉牒,再不济也该有秦王遗笔或者朱砂印。薛修卓证实储君身份时出示的是天琛帝李建恒的手迹,明黄缎面折子是盖了玉玺,可是当时李建恒已死,内阁老臣皆不知情。 现在中博咬死了李剑霆绝非李氏血脉,各地虽然严禁私论国事,各种传闻却久聚不散,更有甚者,还有揣度女帝和薛修卓的。 “此战难打,”岑愈说,“还是再去催一催东烈王。” * * * 邵成碧颠簸着上了城墙,从这里看不到茨州,只能看到敦州守备军连绵的营帐。澹台虎谨守沈泽川的命令,随着双方愈渐激烈的对骂向丹城靠近。 “澹台虎原本是萧驰野的将,后来被萧驰野调到中博,开始镇守敦州。沈泽川的端州能守下来,有澹台虎的功劳。”跟随在邵成碧身侧的官员正是那日去启东递火牌的官员,他是邵成碧旧部的儿子,名叫许愈,在邵氏抄家后也免掉了军阶,待在驿站里混了个闲差,对各地将领如数家珍。 邵成碧挪动瘸腿,靠近墙垛,说:“此人跟澹台龙什么关系?” “是澹台龙的弟弟。” “澹台龙沉稳,他若是承袭了兄长的性子,”邵成碧看着天地苍茫,暮色弥漫,“只怕不会轻易出手。” “沈泽川六州打的都是仁义牌,”许愈说,“此刻又以‘李氏不仁’、‘府君得道’为旗帜,自然不敢让澹台虎攻城,以免授人口实。但下官看敦州守备军的意思,是要围堵城门,消耗丹城粮仓,逼迫总督开门。” “国库空虚,军粮拮据,围城逼降确实是良策。”邵成碧沿着墙垛走动,“澹台虎治军如何?” 许愈看向城外,想了会儿,答道:“松而无度。” * * * 澹台虎在营地内用饭,自从他到了北原校场,余小再就跟他同吃同住。这会儿天色已暗,澹台虎问:“夜巡有异常吗?” 柳空站在帐子门口,答道:“万事无恙。将军,那邵成碧听到将军威名,吓得连城门都不敢出。” “听说邵成碧是个跛子,”澹台虎几口扒净饭,“不知道敢不敢与我们打马战。” “他们想守城,”余小再在场,柳空谨言慎行,只说,“府君若是有命令,我即刻呈报给将军,将军歇息吧。” 营地蚊虫多,帐子就放了下来。余小再用热水泡脚,低声问澹台虎:“我瞧此人机敏伶俐,怎么上回巡察的时候没见过?” “那会儿我还没提拔他,”澹台虎说,“是个苦命人,家里都是灯州本分的农户。咸德四年让边沙骑兵屠了,跟樊州土匪混了段日子,后来投到我的军中,也算是洗心革面。” 余小再上了心,边擦脚边想事情。 晚上他们分榻而睡,澹台虎呼噜震天,谁知到了丑时,就闹起了肚子。澹台虎原本以为是饭菜不干净,疼得面色发白,忍到后半夜,方觉得不对劲。 帐外的柳空急切道:“将军!兄弟们都拉肚子了!” 澹台虎捂着腹,趿鞋掀开帘子,听营地里到处都在呻吟,茅房跟前堵满了人。他神色略沉,说:“先传军医,再派人立刻

相关推荐: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倒刺   修仙有劫   角色扮演家(高H)   姑母撩人   沦陷的蓝调[SP 1V1]   军师威武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生存文男配[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