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关系,要是自己操心一点,早点发现迟格的身体不好,或许就不会如此了。 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地给迟格治疗,争取让迟格多活上几年。 如果迟格老早不在了,迟意远该是多么伤心难过。 父母都靠不住,对于他来说,这世上唯一的亲人,就是迟格了。 祖孙两个是彼此唯一的亲人了。 迟格拗不过苏小甜,只能由着苏小甜给自己诊脉。 诊脉之后,苏小甜倒是放心许多。 迟格面上看起来不好,但从脉象来看,倒是还行。 扎扎实实地调养一段时间,能好起来,再活个十年八载也有希望。 苏小甜诊脉之后,就跑出去了,说是去给迟格抓药。 实际上,苏小甜是从自己的系统商城里直接用积分兑换的药材。 “这孩子,怎么这么着急,这是打算大过年的,让我吃药?”迟格苦笑着无奈地摇头。 老一辈人有讲究,过年的时候,能不吃药就不吃药。 可显然,苏小甜丝毫都没有想到这些,直接拎着一大包的药材进门了。 “迟爷爷,这些药,我都已经分别标注了,您先吃五天的药,然后停两天,接着再吃五天,然后还停两天,最后将这几包吃了。” “等我回来之后,咱就不吃中药了,您去我家里,我给您准备药膳,再吃一两个月的药膳,您这身体就能好起来。” 苏小甜猜测,迟格身体之所以越来越孱弱,并不是因为调养不当,而是因为郁结于心。 毕竟,换成谁有那样不成器的儿女,都要生气。 偏偏,唯一能慰藉老人的人又不在身边。 “行,都听小甜的!” 迟格虽然觉得大过年吃药不好,但小甜也是一片好心,是为他考虑,他还是感觉很温暖的。 苏小甜将迟格的事安排妥当之后,少不得还要去一趟杜同和家里。 杜同和两口子往年也是与苏家的人一同过年,今年苏家人要回到南岭村去,老两口也觉得孤单呢。 看到苏小甜的时候,老两口开心得不得了。 第907章 二老当初认了苏小甜这个干孙女,这些年,苏小甜对他们也是真的孝顺。 就连苏家的孩子们,对他们两个人也都十分尊敬。 这些年,虽然身边无儿无女,但因为苏家这一群孩子的关系,二人还真没有受过委屈。 余瑞媛早就买了不少吃的穿的用的东西给苏小甜。 “南岭村那边腊月里还是很冷的,我给你买的这件棉衣正好带回去穿。” “还有这双小皮靴,是最新款的,十分漂亮,和这件棉衣十分搭。” “这套毛呢裙子等你哥哥结婚的时候穿着正好……” 余瑞媛一件件地给苏小甜看自己买的新衣裳。 “干奶奶,您怎么就想着给我买衣服,该给您和干爷爷多买两件衣裳。”苏小甜等余瑞媛终于停下来的时候,才开口说。 “我和你干爷爷还用得着自己买衣裳?之前你送来的,还有你几个哥哥送来的衣裳,我们都穿不完。何况,桃花地服装厂今年新出的老年款衣裳,给我和你干爷爷一人送了好几套过来。” 余瑞媛说着还指了指自己身上簇新的衣裳,表示他们老两口是真的不缺衣裳穿。 几家原本不相干的人,因为当年在红心大队的时候,产生了交集,没想到这些年过去了,相处的倒是比亲人还要更加亲近。 苏小甜其实也不是担心二老没有衣裳穿,不过是觉得,他们二老手里的钱应该存着自己用,而不是都花在自己身上罢了。 “可惜啊,我和你干爷爷的身子骨不大好,实在是不敢跟着你们去南岭村,要不然还真想回去看一看。” 或许是因为当初在南岭村日子过得舒服,没有受罪的缘故,余瑞媛和杜同和对南岭村还是十分怀念的。 “过年的时候火车上人多,而且路上天寒地冻的。您二老要是想去南岭村看看,咱们到了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再去吧!” 苏小甜笑着对二老保证,与迟格相比,杜同和、余瑞媛两口子的身体状况要好很多。 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回去一趟也没什么不行。 “等过完年了再说吧,到时候看情况,要是能回去,咱们就回去一趟。听说,南岭村又将养殖场建起来了,还要建一个食品加工厂,以后,就都是好日子了。” 杜同和也凑趣。 以往,他们老两口在南岭村的时候,没有受罪,说白了就是南岭村的人心地善良。 要是换了其他地方,就算有苏家人照应着,也要受不少的苦。 “干爷爷,借您吉言,以后,他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过。” 食品加工厂建起来,只是第一步,只要他们愿意努力奋斗,将来的好日子,确实还在后面。 自来都是第一桶金难赚,有了养殖场和食品加工厂,南岭村的第一桶金就算有了。 有了第一桶金,后面还会难吗? 或许是因为苏小甜就要去南岭村的关系,三个人的许多话题都是围绕着南岭村的未来展开的。 三个人说着,好像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一样。 杜家距离苏家很近,苏小甜是踩着夜色回家的。 转眼就到了苏家要回村的日子。 苏奶奶将京城这边房子打扫得窗明几净。 想着过年还要贴春联什么的,索性将钥匙给余瑞媛两口子留下,让帮忙照看屋子。 苏桃花和沈自珍两口子与苏家几个人一起买的车票。 这两年火车票已经没有许多限制了,他们托关系买票,直接买了软卧票。 软卧可比硬卧要舒服很多,苏小甜寻思,爷爷奶奶年龄大了,路上还是尽量不要受罪的好。 反正,他们家也不缺这点儿钱。 苏爷爷在软卧车厢里,还一直念叨,这个铺位花钱太多了云云的话。 苏爷爷虽然一直在念叨花钱太多,但也知道,这都是孙子孙女出息的原因。 这个年月,出门在外,能有个硬座票都不容易。 他也看到了,很多人甚至在火车的座位下面躺着,硬座车厢的犄角旮旯里都是人。 老人家念叨了几句之后,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已经有两年时间没有回过南岭村,再次踏上回乡的列车,不管是苏爷爷苏奶奶,还是年轻一辈的人,都带着一点激动。 就连沈自珍都十分激动。 “沈老师,你咋表现得比我还激动?”苏老三看着满脸笑容的沈自珍,忍不住好奇一句。 沈自珍哈哈大笑起来,说道:“红心大队,哦,现在叫南岭村,那可是我获得新生的地方。” 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沈自珍意有所指地看看苏桃花。 当初,他被妻子和儿女背叛,带着满身伤痛和心病到的南岭村。 如果不是这些人给予自己温暖,他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还真是很难说。 他那时候,甚至是存了死志的。 可是,却没想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竟是如此。 苏桃花看到了自家男人眼底的笑意,不由害羞了。 这一次,他们没有带着孩子,只是夫妻二人与苏家人一起,说话做事,少了很多顾忌。 至于苏爷爷更是脸上一直带着笑容,不时的与苏奶奶说一些陈年往事。 苏小甜从二老的脸上看到了对于家乡的怀念和喜欢。 她开始觉得,让二老跟着她们在京城生活,到底是对还是错? 人常说,叶落归根,大概每一个老人的心里想法都差不多吧? 不管年轻的时候,漂泊在何方。 年老的时候,就会想着回到老家的旧宅子里,坐在家门口的大树下吧? 苏小甜也不是没想过二老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 但他们全家现在都不在村子里生活,只将二老留在村子里,无论如何都不放心。 罢了,既然不能满足老人回乡的心愿,就帮着老家这边发展起来,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吧! 苏小甜能感觉到,爷爷和奶奶十分希望南岭村能发展起来,更希望南岭村的人都能赚到钱,过上好日子。 她悄悄地和苏小四商量着,看看还有什么方法能最快让南岭村发展。 其实,这个年代,有好多的村子已经开始快速发展了,对于那些村子的发家史,她多少也有一些了解。 但因为了解不是很全面,苏小甜觉得,还是要跟自家四哥这个赚钱小能手好好的研究一下才行。 不得不说,苏小四的脑子里,装的全都是赚钱的点子,两兄妹在火车上,制定了一个推动南岭村发展的计划,虽然说不上完美,但可行性很高。 只要南岭村那边的人能配合,不出三五年时间,绝对能让南岭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兄妹两个将这些商量定了之后,这才和其他人说起。 果然,苏爷爷对此表示很激动,连声夸苏小甜和苏小四两个。 “你们两个都是好孩子,自己日子过好了,还没忘了父老乡亲们。这是不忘了咱的根啊!” “要是咱村出去的娃们都能像你们一样,想着家乡,咱村还怕不能发展起来?” 苏小甜浅笑嫣然,果然这样做是真的做到了爷爷的心坎上了。 第908章 火车朝着西北方向前行,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热热闹闹。 加上这一次回去,也是因为喜事,苏家人十分开心。 吃喝畅想,一路上顺风顺水,就到了县城的火车站。 这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三,众人各自拎着行李下车。 回到久违的家乡,还是有很多变化,与当初离开的时候,虽不至于翻天覆地,但变化也非常大。 李柱子开着自家的拖拉机来接的众人。 李柱子媳妇是个十分仔细妥帖的人,她还给拖拉机上放了垫子,垫子上面又放上两床被子。 “咋还把被子放车上来了,这么好的被子,要是弄脏了,多可惜!”苏奶奶咋舌说道。 “婶儿,您放心吧,就是弄脏了也不要紧,这不是还有被套吗?洗洗就行了。” 李柱子一面帮着众人将行李搬到拖拉机上,一面乐呵呵地笑着。 “这大冷的天儿,要是不盖着被子,等回去的时候,人都要冻僵了。” “还是你媳妇儿仔细妥帖。”苏桃花笑着说。 “桃花姐,您说的是嘞,我这媳妇儿,是真的好,泼辣是泼辣了些,但其他方面没问题。” 众人听李柱子这话,就知道,两口子日子过得顶好。 从县城到南岭村,拖拉机走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到。 等回到村子里,苏小甜从拖拉机上跳下来,摸了摸屁股说道:“咱们这路,还是不太好,等以后有钱了,一定要修路。” 众人看着苏小甜这样子,忍不住也都笑了起来。 “小甜这话说得对,有句话是咋说的?想要富先修路!咱这路确实不咋好。” 作为长期在这条路上奔波的人,李柱子感触颇深。 “不过,跟偏远一些的地方,路还不如咱们这个,老多好东西,都运不出来。” 他就是靠倒买倒卖赚钱的,因为路的问题,这几年可是耽误了赚钱。 “四叔,您别担心,等咱村的厂子赚钱了,就能修路了!” 苏小甜在地上蹦蹦跳跳的,缓解身体僵硬,一面还不忘记畅想未来。 “小甜,你可是没看到,咱们村养殖场那猪啊,养得是真好,还有那些鸡,都已经开始下鸡蛋了。前几天,我还给县城里送了一批鸡蛋!” 说起厂子,就算不在厂里的李柱子,也开心得不要不要的。 这些年,他的日子好起来了,但村里大部分人的日子,过得其实都不咋的。 就因为这个,村子里的人对他其实也颇有微词。 好在,现在大家都有赚钱的希望了,或许再过不久,大家都有钱了,也就不会盯着自己了。 不是他不想帮村子里的人一起过上好日子,而是他这原本就是小本生意,自己一个人做,也就罢了。 要是大家一起做这个,都赚不到钱。 李柱子知道自己的根在村子里,不管啥时候,和村子里的人搞好关系都很有必要。 所以,这段时间也是尽量帮帮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那就好,咱以前的养殖场,要是能一直搞下去,现在咱村可不是这样!” 说起这个,王香花还挺遗憾的。 当初,她确实有想法要承包养殖场,但后来,因为田小禾的关系放弃了。 却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搞起来的养殖场,短短时间就彻底完了。 “现在咱们养殖场的副场长是常家的大丫头,那姑娘嫁到了本村,是远近闻名的能干人。”李柱子听王香花说起以前的养殖场,顺嘴说道:“我记得,那姑娘以前也是跟着大嫂您一起干的。” “可不是,那时候就是个挺用心的,每天兢兢业业,将养殖场的鸡啊猪啊的照顾得十分好。” 王香花一面将车上的行李一样样地拿下来,一面也回答着。 屋里的人听到外面的动静已经迎了出来。 齐良英和苏老二两口子是之前两天回来的。这会儿,已经将家里的火炉子都生好,炕也都烧上了。 苏家宅子虽然有两年没住人了,但被齐良英洗洗刷刷地收拾之后,倒也感觉不到萧索的气息了。 因知道苏家人回来的时间,这时候,堂屋里已经有不少人等着他们,都是和苏家关系好的人家,已经村子里辈分高的老人们。 大家七手八脚地将东西都搬到屋里。 苏爷爷到家,看到这么多人,忙一个个上前打招呼。 “两年不见,咋你就看着比以前还精神了?”小七爷看着苏爷爷精神矍铄的样子,不由感慨地说。 他们两个年龄差不多,又是同一辈分的人,自小一起玩到大,可现在看起来,小七爷的年龄似乎比苏爷爷要大上好几岁。 苏爷爷撅着山羊胡子,他也觉得奇怪,这两年,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家里家外都顺心的缘故,他自己都觉得精气神好多了。 苏小甜在一旁听到这话,偷偷笑了。 为啥精神头更好了,还不是她用系统里高品质的药材给调养的? 这两年,只要她在家里,就会捣鼓一些药膳之类的给家里人补养。 一次两次可能没有太大的效果,但是次数多了,总能见效。 “看起来还是京城里的水土养人。”小七爷最终只能将原因归咎在这个上面。 京城里那是皇城脚下,见天儿有龙气滋养,能不养人吗? 苏桃花和沈自珍二人也上前向各位长辈们问好。 看到苏桃花这样,众人又少不得唏嘘一番,都说苏桃花现在看着,可比当初在村子里的时候还年轻,一点都看不出来已经是当外婆的人。 又少不得夸奖沈自珍是国之栋梁,为了农民殚精竭虑等等的。 还有些人又提醒沈自珍,要保重身体云云的。 沈自珍都听了,又问起村子里庄稼的情况,问产量有没有增加等他关心的问题。 众人东拉西扯地说了许多话之后,又说起苏小草和苏三恭的婚事。 都说这两个娃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乡下人,也说不出多么华丽的辞藻,但没有什么比这样的赞许让苏爷爷苏奶奶更加开心的了。 期间,也有人唏嘘,看着长大的娃,竟然不是苏长久亲生的。 又说这么多年了,苏长久竟然对一个抱养的闺女那样疼爱,还供着上大学,实属难得等等。 说起了苏小草,就不能不说起谢楠老师。 第909章 谢楠老师两次到村子里。 上一次,村子里的人基本上都没有注意到谢楠老师。 但这一次,谢楠老师到村子里,已经有些日子,加上苏长久两口子逢人就说,这是苏小草的亲妈,村子里很多人都认识谢楠老师了。 谢楠老师是个十分有礼的人,和村子里的人相处得都很好。 加之谢楠老师从苏小草的口中没少听到关于村子里这些人的和善,让谢楠老师对村子里的人印象很好。 或许是因为当初沈自珍等文化人在村子里留下的影响极好,又或许是苏家的孩子们读书之后,日子越过越好。 村里人对于读书人,十分尊敬。 两厢作用之下,谢楠老师和村子里的人相处得越来越好。 苏小甜坐在火炉子旁边,一面烤火,一面静悄悄地听着众人说话。 她其实不是没担心过谢楠老师能不能适应和村子里的人打交道。 毕竟,大家都知道,谢楠老师是个对不熟悉的人十分清冷的人。 真是没想到,在学校里不苟言笑的谢楠老师,竟然能在村子里和大家打成一片,还得到了大家一致赞誉。 也不知道,让学校里其他的老师看到了,会不会惊掉下巴! 苏家妯娌几个人去灶房里做饭。 许是在车上坐的时间长了,苏小草不想吃饭,就在炉子里烤了几个土豆和红薯,打算等会儿吃。 众人都是有分寸的,差不多到了吃饭的时间,就各自散去,苏爷爷苦苦留客都留不住。 苏奶奶笑道:“以前,家里日子都不好过,粮食缺,现在留下吃一顿饭也不算啥!咋就都走了呢?” 苏桃花和沈自珍两口子倒是留了下来,还说懒得回家做饭,在村子里这些日子,就在苏家搭伙吃饭了。 苏奶奶自然没有不应允的。 原以为,吃完饭之后,一家人就能休息了,谁知道,吃罢了饭之后,又来了不少人,老一辈的休息了,年轻一辈的人过来了。 而这时候苏三恭早就跑出去不知道去哪里了。 王香花笑着骂道:“真是有了媳妇忘了娘,指定是去村长家里找小草了!” 虽然是嗔怪的话,但众人都能听出来,她语气里的宠溺。 年轻人们叙旧说话,闹到了十点多,怕耽误了苏家人休息,这才各自告辞回家。 苏家此次回来,是带了不少礼物的,但因时间仓促,还没有整理出来,便只能决定第二日再上门送礼。 苏桃花两口子也回家去了,疲惫不堪的苏家人简单的梳洗了一下,便各自去休息不提。 苏三恭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大家都不知道。 一宿无话。 翌日一早,苏家人老早就起来了。 这一次回乡,苏首温两口子因为孩子还小没有一起回来。 其他在京城里的人都回来了,一大家子人又似乎是回到了多年前那样热闹的场景。 大家伙儿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拾规整院子,另外就是布置新房。 苏桃花两口子果然也是早早就过来了,说什么都要帮忙。 李柱子两口子是吃了早饭才过来的,比苏桃花两口子稍微迟了一点。 再后来,还来了许多人,有和老苏家关系好的,也有与苏家兄弟们关系好的。 还有一部分,自然是冲着苏家如今的脸面来的。 新房就用苏家兄弟几个人住的屋子。 至于苏家其他男娃,在苏桃花的统一安排下,统统住在苏桃花家的老院子里去了。 人多干活快,不多时候,就收拾得差不多了。 苏小甜看着屋里拥挤的样子,觉得,这院子还是小了一点。 “爷爷,咱们家这院子,是有点小了啊,等以后大家都回来,就住不下了。” 可不是住不下了,将来,哥哥们要是都结婚了,一个个有妻有子,就这么几间房子,怎么都不够住。 这样的问题,苏爷爷也想到了,可是,现在一家子人都在京城,也不常在村里,盖房子也不划算。 “是小了一点,为了三恭结婚,还得让我们住到桃花姑姑家里去。”苏小四立刻表示赞成自家小妹的意见。 苏小甜寻思,如果爷爷奶奶想回家养老的话,这样的房子还真不行。 这都是多少年前的老房子了,就是土木结构的,老旧不说,保温性能也不好。 最好还是将院子重新修整一下,房子也要翻新盖成小洋楼。 九个哥哥每个人要有自己的房间,还有长辈们,也都要有自己的房间。 少不得还得给未来的侄子侄女一人留上一间房。 这样算下来,这个院子真的很是不够。 她想着,等回头,要不要问问长久伯伯,村子里还有没有宅基地。 说起来,南岭村老兄弟们分家的,都各自起了院子。 像老苏家这样还挤在一起的,倒是稀罕得很。 毕竟,分家之后,就不是一家子人了,住在一起,是非多得很。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苏爷爷哪里不明白孙子孙女们话里的意思。 想到修房子,老人迟疑了。 他们家要是真的翻新房子,那就要有大动作,也不知道要花上多少钱。 毕竟,现在都已经不是苏老大三兄弟这一辈分家的问题了。 要是往开了说,小一辈也到了分家的时候了。 “小甜,咱们家暂时也没打算回来,这房子就先凑合吧!” 如果苏三恭的媳妇不是苏小草,他们十有八九都不会回来。 将来小四小五这些孩子娶媳妇,肯定都是在外面。 暂时还是没有必要大动肝火的修房子。 苏小甜点头。 她想着盖房子,原本是为了爷爷奶奶考虑。 如果暂时不回来,确实没有必要修房子,那就再等上几年再说。 “爹,就算咱们暂时不盖房子,也该将宅基地批下来。”苏老大说道。 这几年,要不是他们都在外面,宅基地应该早就批下来了。 不如趁着这一次回家,将宅基地的事情办妥。 政策越来越严了,说不定以后要审批宅基地办手续会更难。 苏爷爷点头。 “老大你说得对,你们三兄弟,算下来也早就分家了,各自批一个宅基地也合理。” “那行,等过年的时候,我找村长说说这事儿。”苏老大点头将这件事应下。 苏小甜凑到苏老大跟前说:“大爹,您去申请的时候,稍微申请大一点,哥哥们可都长大了,总不能还挤在一起。” 苏老大瞪了苏小甜一眼说道:“就你知道,我这么大人了,还不知道这个?” 虽然孩子们将来肯定不会回村子过日子,但老宅子里留下一间房没毛病。 “大爹,要不,以我们兄弟的名义,一人申请一个宅基地算了!” 苏小四突发奇想,毕竟,他们家是村子里典型的多子多福的人家,就他们二房,就有四个儿子。 苏老大骂道:“你想啥好事儿呢,一个村里,一年才能审批几个宅基地?你还想着一次审批九块宅基地?你长久伯伯能拿报纸卷砸你脑袋!” 苏小四摸摸脑袋,不说话了。 说起苏长久,苏老大又想起来一个问题。 第910章 “你说啥事儿?”苏老三问道。 “我之前听说,年前要选举,咋还没消息?” 苏长久说,他打算在年前的换届选举中退下来。 他想跟着自己家媳妇去京城。 毕竟,一个人留在村子里,这日子过得也是没滋没味的,有些时候,连吃口热汤热饭的都不容易。 再加上,玉玲麻辣烫的生意是真的好,苏长久也担心媳妇一个人在京城太过劳累。 “我瞅着,长久要退下来也没这么容易。”苏爷爷捋着胡须说道。 苏长久想将村长这个位置交给年轻人的想法,苏爷爷也知道。 “村子里今年才开始发展,这些发展可都是长久哥的功劳。我寻思,上面不能让长久哥就这么退下来。”苏老三十分赞成苏爷爷这话。 开玩笑呢,村子里刚见一点起色,把带头人给弄丢了? 上面的领导只要还打算让南岭村有发展,就不能这么干。 再说了,村子里的人,能允许这种事发生? 村长,可是村民自己选出来的干部。 就算上面同意,村子里的人都不能同意。 确实就像苏家几个人猜测的一样,苏长久将自己想退下去,让苏小桐干村长的想法给镇上的领导们说了。 可镇上的领导们不能同意。 为了这个,镇上领导最近可没少找苏长久谈话做动员工作。 苏长久年龄也不大,五十几岁,算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这样的年龄,不好好干,咋就想着退下去? 再加上,苏长久还是个敢想敢干的人,有了苏长久,南岭村的发展基本就有保障了。 他们还指望南岭村当镇上的致富标杆呢,咋能让苏长久这时候退下去? 这不,今日镇上的领导们又来了。 苏长久只能继续和镇上的领导们商量。 “刘镇长,苏小桐很不错,我不干了,正好让年轻人担起担子。” 坐在苏长久对面的刘镇长瞥了一眼苏长久。 只这一眼,让苏长久觉得,情况好像是不太妙啊。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但真的就是这样想的。 “也不知道你们南岭村这是咋了,一个个的都想着退下去!” 别的村为了当村干部,都快打破头了。 这些日子,不少人甚至到镇上找领导们,毛遂自荐,认为自己比现在的村干部更加合适当领导。 这个南岭村还真出怪事了,苏长久不干也就罢了,怎么老支书也主动请辞去了。 一个蓬勃向上的村子,村长不干了,支书也不干了,这啥情况? 听到这话,苏长久瞬间就想到了一个可能。 “老支书说啥了?刘镇长。” “说啥了?说他年龄大了,要把位置让给年轻人,让你当村支书。” 刘镇长没好气地说道。 要不是苏长久要请辞,不愿意当村长,哪有后面这些事儿? 老支书指定也不能想到请辞! 啥? 听着这些熟悉的话,苏长久觉得头大。 “老支书咋能这样想呢?” “老支书年龄比你还大,你都能说自己老了,让位给年轻人,咋得?老支书这把年纪就不行了?” 刘镇长越看苏长久,越觉得生气得不行! 就没见过这样的。 苏长久苦笑。 “刘镇长,不瞒您说,我媳妇在京城开了个铺子,生意还不错,我这不是不放心她一个人在京城?” 这个事,之前苏长久都没有对其他人说过,原本他想着,等辞职之后,悄没声地去京城就行了。 但看现在这个情况,不说实话是不行了。 刘镇长并不知道这事儿,听到苏长久说出这话,惊讶得半天合不拢嘴。 要真是这样,那还真是不好劝了。 当村长虽然不错,但咋能比得上去外面发展? 他虽然就是个小小的乡镇上的领导,但这两年对外面的情形还是有些了解的。 这几年,外面去的人,都赚钱赚得盆满钵满了。 就算他是镇上的领导,也不能妨碍苏长久两口子去外面赚钱不是? 但现在的问题是,南岭村的摊子刚铺起来,要是苏长久这个带头人离开了,只怕后面就要黄了。 “苏村长,你说的我也能理解。可是,你也看到了,南岭村刚起步,你这个领路人要是离开了,就怕后面彻底黄了。” “老支书找镇上领导的时候,也说了,他的想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你是个敢想敢干的,苏小桐也是个踏实稳妥的,让你们两个搭班子把村子发展起来。” “苏小桐这个小伙子是不错,可是,到底年轻了一些,要是没有你掌舵,我们镇上也不能放心!” 刘镇长也没打官腔,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话。 难得有一个有眼光,有远见的人,要是就这么放任离开,他们镇上的领导可就真要成罪人了。 苏长久因为刘镇长这一番话沉默了。 刘镇长这些话,他何曾没有想过? 可要是答应留下来继续当村干部,让媳妇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他怎么都觉得不是这么回事。 但要是不顾镇上领导们和村民们的想法就这么离开,他又觉得不地道。 “刘镇长,这事儿,我得再和家里人商量商量。” 他想辞职不干,多少还与田小禾两口子有关系。 只要他当村长,这两口子就一直作妖。 成天用这样那样的理由拿捏村子里的人,为自己谋利益。 他觉得,自己连一个家都管不好,如何能管好一个村子? 苏长久这样的想法,确实是对儿子和儿媳妇看得透彻。 这不,田小禾又在折腾事儿呢。 苏长久家里,这个腊月不是很平和。 婆婆一走好几个月的时间,差不多过年才回来。 回来之后,就说小草不是他们的亲闺女,还说,苏小草和苏三恭定了亲,腊月二十八就要成婚了。 这让田小禾和张彩
相关推荐:
将军夫夫闹离婚
《腹黑哥哥。霸道爱》
左拥右抱_御书屋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生存文男配[快穿]
倒刺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阴影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