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DID短篇合集(绑架强迫bdsm等) > 第245章

第245章

到底是别人家里,大过年的还住着,总有些不好意思。 “我们总不能现在回去,赶初八再回来吧?”李建红迟疑问道。 一路颠簸,花钱不说,还赶得紧张,这些钱不如存下来,给家里寄过去,还能解决一点具体问题。 别人家里不好住,宿舍假期里不让住,去留就是个问题。 “要不,过年的时候,我们去外面住一天招待所?或者住两天也行。”齐晓芳建议道。 她有点舍不得钱,但人要自己懂得分寸知道进退。 几个姑娘说话的时候,苏小甜正好听到。 “你们就在杜奶奶家里住着,过年的时候,来我们家里一起过。”一句话,苏小甜就将事情定了下来。 几个姑娘没想到苏小甜竟然会这么说。 “小甜,这多不好啊,我们毕竟是外人。”钱小北讷讷的说道。 “没事,到时候迟爷爷、杜爷爷、余奶奶他们都会过来我们家里一起吃年夜饭。” 三个姑娘面面相觑,显然没有想到,苏家过年会有这么多的人。 而且,真的会是好几家人凑在一起过年。 难道京城里的讲究竟然是这样的? 要好几家人一起过年才算团圆年? 第707章 “我们家的人多,到时候你们别嫌吵就行。”苏小甜笑着说。 想想家里将近三十口人齐聚一堂,到时候,光是桌子都要准备三张,才能让所有的人都有座位,苏小甜就觉得肯定吵嚷得厉害。 “你们家人都会过来一起过年吗?”齐晓芳好奇问道。 就算是在乡下地方,苏家这样的大户也少。 就像是他们家里,现在也在讨论分家的问题了,据说,只等她大学毕业之后,哥哥们就要分家单过了。 而且,更多的人家,儿子结婚第二年就分家的也很多。 难为苏家人都能相亲相爱地一起过年。 “我二爹和二妈今天晚上的火车,到京城差不多就是二十九了。我大爹大妈到了除夕才会回来,初一早上就要回到养殖场去。再就是我姑父和姑姑会带着小表弟回京城过年,到时候,我二哥他们也就一起回来了。” “你姑姑和姑父也要来你们家里一起过年?”齐晓芳更加惊讶了。 怎么会? 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这也是讲究,怎么苏家就这样不一样呢? “是啊,我姑姑和姑父只要能赶回来,总是要跟我们一起吃年夜饭的。”苏小甜倒是没觉得有什么。 这下,三个姑娘彻底的释然了,连出嫁的闺女都能留在娘家过年,看起来,苏家确实对过年没有太多的讲究。 她们在苏家过年,应该也可以的吧? 苏小甜却是掰着指头算了一圈之后,叹息了一声。 “家里这些人只有我五哥回不了。” 想起五哥今年依然不能回家过年,苏小甜心里还是很难过。 这几年,只有五哥总是不能回家,全家每年都缺一个人。 其实,不光是她,就是爹妈,爷奶的心里,估计也不是十分舒服吧? 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全家才能真正的团团圆圆过一个年。 但想起自家五哥的选择,苏小甜觉得,好像有点难。 “苏教官不能回来吗?” 苏家兄弟几个,三个姑娘熟悉的也就只有苏次良和苏五让兄弟两个了。 想到帅气的苏教官竟然不回来,她们多少有点遗憾。 “五哥上次回家,还是我们军训的时候,一晃也一年半了。” 苏小甜自己也觉得遗憾的不行,五哥是亲哥哥,在苏小甜的心里,自然更加亲近一点点。 内心深处,自然也是更加希望苏五让能够回来一起过年。 “好在,还有不到一年时间,五哥就毕业了,到时候,如果能到京城军区的话,或许以后,我们一家子人过年才能真的团聚。” 苏小甜充满希冀地说着。 小时候,哥哥们带着她一起玩耍的日子似乎就在眼前,但实际上,兄妹们都已经长大了,逐渐到了离家各奔东西的年龄。 “小甜,没事,总有能团圆的时候。”李建红拍拍苏小甜的肩膀说道。 “不说这些了,我今天过来是想找你们明天去逛街的。”苏小甜笑道。 “逛街?可我们还要上班。” “奶奶说,明天人应该不多,大家都准备过年了,也不会有太多人下馆子,给你们放假。”苏小甜欢欢喜喜的说道。 现在到底不是几十年之后,很多人还是习惯在家里自己做年夜饭,为的,似乎就是这种仪式感。 因此,越是到过年的时候,来餐厅里吃饭的人反而会越少一些。 苏奶奶也是因为这个,才会给三个姑娘放假,反正都留在餐厅里也没什么可做的。 “可是,我们没什么想买的。” 三个姑娘面面相觑,最终,还是李建红先开口。 她们三个人家里的条件都不好,也正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才留在京城打工。 这些钱可是明年的生活费,怎么可以乱花? 而且,如果明年的生活费能有一点结余,也能让家里的日子稍微好过一点。 “就是去看看,我也没打算买什么。” 苏小甜就是想带着小姐妹们去各处转转看看。 毕竟,家里的年货什么的,都不用她操心。 甚至就连她的新衣服,都已经准备了几套了,实在是没什么可以购买的。 但逛街,要的就是一种氛围。 尤其是过年之前逛街,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也算是一种仪式感了。 也就是这两年,大家还会操心过年,再过几年之后,过年的氛围会一年不如一年,到时候,才是真的没意思。 苏小甜才打算现在要和小姐妹们好好的逛街。 “可是,这样我们要少干一天活。” “有你们干的,后天打扫卫生,收拾干净之后,我们还要回家准备年货,到时候,你们可要过来帮忙。” 三个姑娘对苏小甜这话可不相信,苏家人多,而且都是精通厨艺的,她们能帮什么忙。 “到时候,我们不光要准备我们这边自己的年货,还要准备一份送到孤儿院去。” 苏小甜给几个室友讲了一下谈子石两口子,以及他们收留的几个孩子。 三个姑娘没想到,天下还真的有这样大公无私,愿意拿钱贴补别人家孩子的人,忍不住也唏嘘了。 晚上,三个姑娘躺在炕上,决定明天出门的时候,给孩子们买点儿小玩意儿,表达一下关爱之情。 “小甜,我们以前只知道你很优秀,对你们家并不是十分了解,现在才知道你们家竟然还做了这么多的事。” “其实,我们家做得有限,都是谈爷爷和黎奶奶两个人,对孩子们尽心尽力地照顾,让孩子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苏小甜并不居功。 实际上,她心里真的是这样想的,捐钱捐物容易,难的是持之以恒地照顾孩子们。 “总之,你们都是十分善良十分好的人,和你在一起,是我们的荣幸!”李建红说道。 她不光在赞许苏小甜和苏家人,而且也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有能力了,也要帮助更多的人。 “好了,不说这些了,明天你们看到了喜欢的,多少给自己添置一两件物品,也算是烘托过年的氛围了。” “如果你们愿意,以后打工的机会还多着呢,周末打工,一年下来,虽然不多,但聊胜于无,最不济,还可以自己做点小买卖,只要能放下身段,这个年月,赚钱的机会并不少。” 苏小甜趁机提醒室友们,希望她们的未来能与现在有所不同。 第708章 姑娘们觉得,这好像也是一条路子。 反正,她们都是从乡下来的,并不会放不下面子什么的。 面子有赚钱好吗? 当然没有! 既然想到了以后能让生活更好过一点的办法,加上她们也真的想给孤儿院的孩子们送一点糖果瓜子之类的表达心意。 几个姑娘愉快地出门逛街了。 不得不说,过年的氛围是真的浓厚的不得了。 苏小甜看着街头上拥挤的人群,再看看每个摊位都是挤满了抢购的人,饶有兴致。 果然现在大家的条件已经比前两年好多了。 而且,最主要是现在买东西不要票了,只要有钱就能买。 这也是刺激消费的一个主要因素。 “小甜,你看,人好多!” “建红,这里可比咱们村上人多多了。”钱小北也激动地拉着李建红的手说道。 齐晓芳没说话,可是从眼神中也能看出来,她一样很惊讶。 京城里人多,大家都知道,可他们没有在京城里过过年,还真不知道过年的时候,竟然到了人挤人、人挨人的地步。 “我们能挤过去不?”苏小甜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这个本事在这么多的人中杀出一条路,选购一些物品。 虽然家里什么都不缺,可是,既然逛街,总要有所收获,才不枉费走一趟。 哪怕是带三斤瓜子两斤核桃回去。 “没问题,只是,我们不能走散了。”李建红信心十足地说道。 李建红有信心,其他的人,自然也有信心。 对视一眼之后,几个人开始采购年货大冲锋。 她们冲进去的第一个摊子上,出售的是鱼。 几个姑娘面面相觑,白挤了一趟。 鱼这些他们之前已经准备了,不用再买。 第二个挤进去的摊位,是卖油果子的。 这个油果子虽然做得不错,但苏小甜坚持觉得,没有苏奶奶做得好,还是白进去一趟。 第三个摊位,竟然是卖发夹小饰品的。 各色小饰品看着就很不错,琳琅满目的十分晃人眼。 “建红,我们几个人一人买一个发夹好不好?”齐晓芳问道。 很明显,这些花花绿绿的发夹,让爱美的姑娘有了一点花钱的念头。 苏小甜立刻表示赞成。 这些发饰与后世相比,确实算不得好看,但放在这个年代,这就是时髦。 几个人立刻开始挑选起来,最终,她们不光选了自己的,还给宿舍里其他三个室友也选择了小礼物。 苏小甜又额外选了三件适合小姑娘的发圈,打算送给孤儿院的小朋友们。 李建红坚持要自己付钱,说这是她送给大家的小礼物。 齐晓芳立刻表示,她给大家一人送一条手链。 但被苏小甜拒绝了。 苏小甜说道:“我们去其他摊位上找彩线,我们自己编手链,比这个还好看。” 看着这些花花绿绿的彩线编出来的手链,苏小甜觉得,自己的手艺绝对更好。 “那我买彩线!”齐晓芳立即表示。 只是说完这句话之后,她又觉得自己是不是过分了一点。 只花一点点钱,购买彩线,怎么能表达自己的心意? 但苏小甜已经愉快地答应了下来。 虽然只是花了一点点小钱购买了一堆华而不实的东西,但姑娘们因为逛街的原因,心情格外愉快。 李建红甚至还哼哼唧唧地唱起过年的家乡小调。 其实,对于几个姑娘来说,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购物经验。 从小到大,并没有多少钱购买头花这些。 农村人,本着务实的精神,只购买有用的物品。 头花,不需要,有一根红毛线就能过年。 手链? 这是个啥玩意儿? 等几个姑娘逛不动的时候,各自手中都拿了不少东西,一些是给孤儿院孩子们的,一些是给她们自己的。 还有一些,是三个姑娘觉得在苏家过年不好意思,给几位老人买的礼物。 虽然都不是值钱的东西,但多少能表达自己的心意。 苏小甜知道,这些钱,三个姑娘平均下来,一人也花不了太多的钱,便也没拒绝。 几个人没有回壹鸣阁,而是直接回到了苏家。 她们累得不行,只想趴在床上不动。 可是,买回来的东西,总要分门别类地放好才行。 “小甜,你还要教我们编手链呢。”齐晓芳虽然也很累,但是却更对编手链有兴趣。 别人的礼物都是成型的,她给大家的礼物还是彩线和彩色的珠珠,要是不抓紧时间,过年的时候都带不上了。 “咱们先休息一下,然后吃点儿东西补充一下能量再研究这个好不好,晓芳?” 她自觉体力很好,但在逛街这方面,好像没什么天赋。 分明在体能锻炼上远远不如自己的几个人,竟然会比自己还能逛。 休息了好一会儿,几个人才算好了一些。 苏小甜又拿出水果给大家吃。 齐晓芳匆匆啃了一个苹果,立刻拿出彩线捣鼓起来。 苏小甜想着后世那些纷繁的花样儿,可比现在这些好看多了。 她给三个姑娘教导了三个花样儿,然后让她们自由发挥。 不得不说,三个姑娘都是手巧的人,一会儿时间,一人就编出一条像模像样的手链来。 “我觉得,咱们可以编一些手链在学校里出售。”齐晓芳兴致勃勃地说道。 这会儿,倒是见苏小甜说的那些话举一反三用上了,而且,她觉得,这样可比批发小饰品出售要赚钱。 毕竟,成本更小。 转瞬之后,她想起来手艺是苏小甜的,遂又问苏小甜:“小甜我们可以用你教我们的手艺赚钱吗?” “只要你们不觉得烦不觉得累就可以。而且,我觉得,你们不光可以编手链在学校里出售,还可以加工发饰。” 苏小甜拿过几款她们今天在街上选择的发饰,左看右看的。 “这种花儿我们哪里能做得出来!”李建红先怂了。 “其实不难,很简单的。”苏小甜从自家柜子里拿出一点碎布头,然后选了两块合适的裁剪一番之后,就开始穿针引线。 几个姑娘看呆了,苏小甜竟然会做针线活? 其实,她们误解了,苏小甜确实会做针线活,但做得确实不算好。 但做几朵发饰,并不用多高超的手艺,只要简单的粗针缝上就可以,重点在于技巧。 第709章 看着一朵漂亮的花在苏小甜的手中成型,几个姑娘都惊呆了。 “小甜,你这个手艺做出来的花,可比我们买的这些好看。” 自是好看的,首先质量就不一样,苏小甜用的是丝绸,今天购买的这些,就是最寻常的纱。 质地决定了高度。 可这样的话,苏小甜是不会在这时候说出来的。 “小甜,这样也不能戴啊!”李建红捏着苏小甜缝制出来的花,迟疑地说道。 “再缝一个发圈,然后将这朵花缝上去,就是很完整的一个发饰了。”苏小甜说着又给她们示范。 几个姑娘看过之后,确实觉得并不难,他们都是从乡下地方出来的,这些活儿做起来容易。 “要不,我们再买些材料试试?”李建红跃跃欲试地问。 先少买一些材料,做一些试试,如果能出售出去,这或许也是一条赚钱的路子。 就算卖不出去,前期投入小,损失也不大。 苏小甜提议:“我找桃花姑姑,他们工厂里肯定有碎布头,比买大块的布料便宜。” “我们再买些卡子、皮筋之类的东西,就可以开动了。”齐晓芳欢欢喜喜地说。 钱小北却迟疑了。 “可是,马上就是正月了,按照我们的讲究,正月里不能动针线。”钱小北讷讷地说道。 她都觉得,自己就是个拖后腿的。 明明大家都在想办法赚钱,偏偏她说这样的话。 可家里的老人们确实是这样说的。 “还有什么讲究,按照讲究,还不能在别人家里过年呢!”李建红倒是洒脱,直接说道。 钱小北一听,确实也是这么回事。 正好,过年在家里待着没有别的事儿,正好做针线。 毕竟,她们不能没眼色地总凑到苏家人跟前。 人家一大家子人团团圆圆的,她们硬凑不好。 想想利用七天时间,每天做一点,七天下来,也不少了。 “我们先吃饭,等吃完饭继续逛街,争取多买些东西回来。”苏小甜也来了兴趣。 “要是做出来的头花发夹好看,还可以放在我的精品店里出售,价格比摆摊要高。” 几个姑娘听到她们做的东西竟然还有可能被苏小甜摆在精品店里,更是激动不已。 “小甜你说真的?” 精品店里的东西有多贵,她们不是不知道,要是真的能上精品店的柜台,那是真的赚大了。 苏小甜笑着说道:“只要做得好,自然可以,我刚发现,不光晓芳手巧,你们两个也不错,我相信你们的手艺。” 几个本来已经觉得累垮了的姑娘,经过一番休整之后,发现自己又能动了。 他们简单吃了饭之后,立刻出门,又开始一番大采购。 这一次,她们直接回到杜家的四合院,毕竟,买来的这些东西,她们要留在杜家四合院这边加工。 几大包的东西,比预期准备的多了很多。 没办法,桃花姑姑那边适合做发夹发带的布料实在是太多了,几个人挑花眼了,很容易就选了一大包,既然最主要的原材料多了,其他配件自然也就多不少。 “这么多的材料,你们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加工完?”苏小甜觉得,这是任重道远的一项工作。 没办法,她每天有足够的耐心看书,但真的没有足够的耐心做针线活。 李建红满脸笑容:“这些我们很快就加工完了,要是趁着开学都卖出去,能赚不少钱。” 她虽然不是学习经济学的,但简单的账目还是能算出来的。 不要说她们做的头花质地好价格高,就算用一样的价格,这些全都做好出售出去,一个人最少也能挣个二三十块钱了。 “赚钱要紧,身体更加要紧,千万不要过于消耗身体换钱。” 苏小甜担心这几个室友废寝忘食地加工发夹,遂叮嘱一句。 现在仗着年轻,觉得熬熬没关系,等过上几年就知道了。 “小甜,你放心吧,我们不会那样傻的。” 她们是学生,现在的主责主业是学习,而不是赚钱。 赚钱作为副业,她们只会抽出一小部分的时间来做。 苏小甜点点头:“那就行,多做一些花样儿,到时候可选择性强。” 齐晓芳和李建红两个人连连点头。 “小甜,我们掌握的还是太少了,你能不能再给我们教一教?”钱小北十分没有自信地说。 苏小甜笑道:“那晚上去我们家里吃饭,吃完饭,还能再做一会儿针线。” “可是……”李建红想从现在就开始加工。 “磨刀不误砍柴工!走吧!”苏小甜邀请几个人。 确实还有一些花样儿要教给她们。 既然选择授人以渔,苏小甜就没有打算藏着掖着的。 最终,几个姑娘还是回到了苏家。 好在,两家距离很近,只要几分钟就到了。 她们到了苏家之后,并不是等着吃饭,而是帮忙准备晚饭。 晚饭是扁豆面,非常具有西北特色的面条,味道极好,苏家的人都喜欢。 苏奶奶等人回家的时候,看到扁豆面,果然都很欢喜。 等吃完饭,知道几个姑娘打算自己做头花,都很有兴趣,甚至表示,过年的时候,坐着无聊,要参与进来。 苏小甜忙说:“奶奶,您好不容易休息几天,还是在家里歇歇。” 苏奶奶乐呵呵地笑了一笑说道:“罢了,我眼神儿也不好了,做针线活,可不如前几年了。” “才不会,苏奶奶您还年轻呢!”李建红笑着恭维苏奶奶。 众人和乐融融。 苏小甜教导几个姑娘做头花,苏奶奶等人就在旁边看着,不时的还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尤其是余瑞媛,学美术的,审美比别人要更加好一些,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更加有用。 很快,几个姑娘就掌握了不少的花样儿,这才陪着杜家二老一同回去。 临走的时候,余瑞媛说,明天一早就过来,帮忙准备年货。 三个姑娘听到这话,才觉得,她们这样不对。 明天要准备过年的吃食,今天晚上就该发面了。 她们怎么就没想到要主动帮忙做这些事。 “余奶奶、杜爷爷,要不然咱们再待一会儿,我们帮着和面。”齐晓芳说道。 第710章 “不用了,不用了,你们早点回去吧!和面这事儿,不用你们操心,家里这么多人呢。明天早上早点过来帮忙就行!”苏奶奶忙就说道。 这几个孩子,难怪能和自家乖宝玩一块儿去,都是好孩子。 只是,这会子已经九点了,再迟回去,她不能放心。 “那我们先回去,明天再过来。”余瑞媛直接应下来。 她和苏家人熟悉,当然知道,苏家干活的时候,可没有女人干活男人看着的。 男人力气大,和面这差使,大体上是会交给家里的男人们去做。 齐晓芳还想说什么,却被余瑞媛拉走了。 对于在自家住的这几个姑娘,余瑞媛也挺喜欢。 勤劳勤快还善良的好孩子,知道自己想办法赚钱,给家里减轻负担。 虽然是从乡下出来的姑娘,但不卑不亢,为人也好,懂礼仪知进退,将来也是有些造化的孩子。 “走吧,咱们回去了,还能再做几个发圈儿。” 余瑞媛笑着将三个脚步迟疑的姑娘带走。 苏奶奶就安排苏老三带着家里仅剩的苏三恭、苏小四两兄弟忙活起来。 “你们力气大,揉面,我们给你们帮忙。” 苏老三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帮忙到现在了,熟门熟路地搬出面袋子,找出大盆子准备起来。 三恭(最开始写的时候,想写苏小三,为了避免出现歧义,坚持写了苏三恭而不是苏小三)和小四两个人也立即主动上前忙忙碌碌地开始干活。 苏小甜也想上前给两个哥哥帮忙,可是被哥哥和爷爷奶奶给劝阻了。 “乖宝啊,你哥哥们干着,你看看就行了,怪累的!”苏奶奶给孙女儿倒了一杯水,让孙女儿坐在旁边看着。 苏小甜哭笑不得,她已经长大了,怎么还当她是小孩子一样。 一大家子人呢,得和不少面才行。 光是三个男人,要忙到什么时候? 显然,苏小甜没有料想到家中男人们的战斗力。 叔侄三人,一人端着一个大盆子,三下两下,一盆子面就和好了。 家里的女人们真的就是在打下手,帮忙舀面添水什么的。 一家子人一起出动,不过短短时间就和好了几大盆子的面。 苏奶奶一直忙着将和好的面用同样大小的盆子盖起来,然后用干净的布包上,放在温暖的炕上。 现在天气冷,不放在温暖的地方,第二天早上,面肯定发不起来。 所以,苏奶奶才会细心地将面盆都放在热炕头上,然后还给面盆盖上了毯子。 将这些活儿都干完了,家里的人这才各自回房休息不提。 一宿无话。 第二日一早,苏家人起床,杜家二老已经带着三个姑娘过来了。 “你们起得真早。”苏奶奶笑着问:“吃早饭了没?梁秀正在熬稀饭,等一下吃了早饭,咱们就开始干活儿。” 都是熟悉人,也不客气,她们起床就过来了,也根本没吃。 “就是过来吃的。” “除了小米粥,再煮上些鸡蛋,一人吃一个,抗饿!”苏奶奶又说。 “苏奶奶,我帮忙洗鸡蛋。”齐晓芳立刻开口。 她吃得多,应该多干活。 苏奶奶笑道:“行,这么些人,多煮上几个。” 早饭有小米稀饭、素菜包子、鸡蛋、小咸菜,还有切块的水果。 十多个人说说笑笑地吃了早饭。 吃完早餐后,家里人各自分工开始忙碌起来。 苏奶奶指挥儿孙们将炕上的面盆一个个地搬到厨房里。 “这么多?”余瑞媛吃惊地问。 “可不是得这么多,我想着人多,不光要做些馒头花卷,还要炸油饼、炸麻花油果子啥的。船馍馍也要做一些,包子也要准备起来。”苏奶奶一边说,一边掰着手指头计算着。 往年家里条件不好的时候,不敢这样大肆折腾,现在条件好,白面可劲儿吃都行,当然要多做一些。 余瑞媛一想,可不是么,苏家几十口人呢,一人吃一个馒头,都要不少。 再加上要给孤儿院送一些过去,他们和老迟也要分一些,少了不够。 “可不是,既然做,索性一次都做出来。” “我也这么想嘞。今天把各种馍馍都做出来,到了明天,咱们专心做肉,糟肉、麻辣肉、冬果肉都要准备,炸丸子、炸酥肉也都不能少。”苏奶奶欢欢喜喜地说着。 一面说,还一面感叹着说:“也就是新社会,咱能过上好日子,吃上大白面的馍馍了,以前,就是蒸馒头,也要掺些苞米面。” 余瑞媛笑道:“也就是你们家现在的光阴好,别人家也没这条件。” 苏家人勤劳肯干,又有闯劲儿,加上运气是真的好,才有现在的好日子。 其实很多人家也未必能拿得出手这样多的白面过年。 “这也是赶上好时候了,才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以前,多能干也架不住白干啊!辛辛苦苦一年,粮食都给地主老财了!”苏奶奶感慨。 “说的也是。赶上好日子了,咱们好好过几年,也不算白来这世上一回。” “干奶奶,您还有几十年时间好活呢,好日子还在后面。”苏小甜笑嘻嘻地抱着余瑞媛的胳膊说着。 “好,干奶奶等着享你的福。” 余瑞媛不清楚苏小甜话里的意思,只以为苏小甜这话中的意思是将来会好好孝敬她,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苏奶奶看着这一老一小的互动,脸上带着笑,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嫉妒。 “一盆面蒸包子,一盆面做船馍馍和花卷儿,一盆面炸油饼,剩下的咱们做些油果子和麻花啥的。” 老太太干脆利索地将这些都分配好。 不同的面食,等会儿揉面时候的要求和加入的配料也不一样。 馒头要稍微硬一点,蒸出来的馒头瓷实,吃了抗饿。 包子要擀皮儿,面要稍微软一点,但要揉出劲道,要不然容易破皮。 炸油饼最好放点儿猪油蜂蜜和鸡蛋,炸出来的油饼才香味浓郁又甜丝丝地好吃。 炸麻花和油果子,则是要讲究一个脆。 “咱们先蒸船馍馍,等馍馍上锅蒸馍馍的时间,正好包包子。” 余瑞媛厨艺不行,就算是做面食,也总做不出来个样子。 就算跟着苏奶奶做了好多次的船馍馍,做出来的还是笨重不好看。 苏奶奶也知道余瑞媛这个劣势,便让她帮着剥葱切菜,而自己带着梁秀两个人很快就将馍馍做好,上笼蒸上。 第711章 所谓船馍馍,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蒸馍。 这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馍馍由花馍馍演变而成。 花馍馍被做成了一叶扁舟的形状,便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船馍馍。 船馍馍是喜庆的乡镇,一般都是家有喜事或者过年的时候,才会蒸船馍馍。 船馍馍做起来工序繁杂,而且极其费油费面。 但不管条件如何的家庭,在过年或者家中有喜事的时候,都要蒸上一副十个船馍馍。 这是习俗,是讲究,苏奶奶几十年来,每年都会坚持蒸一副船馍馍。 差别就是,困难的时候,馍馍蒸得小,条件好的时候,蒸得大。 苏奶奶将发酵后的白面加入碱水后揉匀,揉出劲道后擀成大大的薄面饼。 再在面饼上抹香味浓郁的胡麻姜黄油,用小刷子刷得十分均匀才停手。 老太太的表情十分虔诚,似乎在做一项伟大的工程一样。 “咱们今天蒸一副一尺二的大船馍馍,有好些年没有蒸这样大的了船馍馍了。” 苏奶奶说着,在面饼上撒上玫瑰花末、苦豆末,最后加了一点点的干面粉后对折成扇状。 苏小甜在一旁一边洗菜,一边看苏奶奶做船馍馍。 看了这些年,苏小甜还是觉得,这个过程十分赏心悦目。 就不要说其他几个姑娘了。 钱小北和李建红家都在西北,之前倒是见过这种馍馍,但齐晓芳根本没有见过,简直就看愣了一样。 她所认知的馍馍,没有这样的。 她双眼圆睁一眨不眨地看着苏奶奶将折叠好的面皮均匀的切成五条,然后将切好的长条形面块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一个个摞起来。 最小的尖角摞在最上面,然后拿起一根特制的用筷子在表面横竖各压一条线,再摆上四只面捏出

相关推荐: 狂野总统   高达之染血百合   角色扮演家(高H)   魔界受欢之叔诱(H)   小公子(H)   媚姑   虫族之先婚后爱   军师威武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修仙有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