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过的崖洞,接下来还要走索道,不能继续骑马赶路,李昭只能下马,让亲兵背着他。 他趴在亲兵背上,冷冷地扫李曦一眼,“不走这条路,你会死。” 李曦呆了一呆,浑身寒毛直竖。 李昭有气无力地摆摆手,道:“别抱怨了,早一点回长安,我还能多保你一天。我要是死在半路上……” 他双眸幽黑,顿住没往下说了。 九宁知道他还想保李曦,她离开长安时没有派人去成都府。 这样的大好时机,她居然放过了。 九宁是故意的…… 李昭知道。 他还知道,现在周嘉行、李元宗、其他节镇的人马应该都赶去成都府了。 九宁的人肯定也在其中。 她故意给他一个机会,到底是因为同样身为皇族血脉所以将他视作亲人呢,还是在试探他? 亦或这只是一个陷阱? 李昭猜不透。 他只知道,如果他不出手,李曦必死无疑。 如果这真的只是九宁的一个陷阱,那说明她已经看透他了。 既然如此,他更没必要去隐藏什么,只能咬牙往下跳。 如果能坚持到长安……再问她吧。 第137章 月色暗沉, 大船在淡淡的薄雾中静静破开水浪,沉默航行。 船舱内, 一星如豆烛光轻轻摇曳。 潺潺的水声中,湘竹六曲折叠屏风后飘出清脆的读书声:“江南孟春天,荇叶大如钱。白雪装梅树, 青袍似葑田。” 念完诗, 九宁忽然觉得腹中饥饿。 这草木生发、韶光淑气的早春时节,新鲜野菜细嫩水润, 和面,裹上肉馅炸成酥脆金黄的煎饼,油酥薄脆, 还有淡淡的香甜味…… 她越想越觉得饿, 放下书卷,起身下榻,吩咐亲兵去找些果腹的吃食来。 命令传下去, 仆从很快送来一大盘千卷金丝饼。 上船之后没有靠岸, 前些天甚少吃到新鲜菜蔬, 今天船经过渡口的时候短暂停泊了一会儿, 饭蔬终于不再是鱼汤和蒸饼了。 九宁没有立刻吃,洗了手, 让仆从端着托盘, 敲开周嘉行的房门。 天色还不算晚, 周嘉行通常忙到三更半夜才歇, 这时候还没睡, 正和部将商议事情。 河东一派风平浪静。 岭南传来消息,一伙流民攻陷当地州府,杀死当地官员,流民首自立为帝,还给自己起了个很威风的名号。那伙流民才不过一万多人,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而且岭南之地偏远,除了广州暂时被控制之外,其他各州分别由不同的小势力盘踞,如同一盘散沙,难成气候。 真成了气候,他们也不可能渡过黄河,威胁中原。 因此各大节镇并未将那伙胆敢自立为帝的流民放在眼里,完全把他们当笑话看,而且还义正言辞发檄文怒斥。 但是一向最爱出风头、听说谁想自立为帝立马发兵攻打的大司空李元宗这回居然憋着没吭声。 世人都知道李元宗最喜欢以忠臣自居,一边恶心其他节镇,一边堂而皇之借忠臣的名头打压其他势力,这次有人敢称帝,李元宗竟然不管,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李元宗的异常让幕僚们提心吊胆。 其他节镇却暗地里兴奋不已。 李元宗的反常不外乎只有三个可能:一,李元宗年事已高,病重在床,无法理事,而他的儿子们忙于内斗,所以河东军将这一次没有跳出来痛骂那伙不知所谓的流民。二,李元宗这是在韬光隐晦,故意示弱,以降低周嘉行的防备之心,然后趁其不意发动突袭。三,李元宗装了一辈子的忠臣,终于按捺不住想称帝了,所以装聋作哑。 不管是哪一个可能,节镇们都喜闻乐见,他们乐得看周嘉行和李元宗两败俱伤。 周嘉行这边就没这么轻松了,他已经分派部将去各地驻防,要他们随时注意河东军的动向,一旦战火燃起,还得防备其他节镇趁火打劫。 部将们垂手站在书案前,听周嘉行沉声吩咐,见他脸上神情淡然,依旧沉着镇定,焦躁的情绪略微缓解了些。 敲门声响起,亲兵快步走进屋,抱拳,小声道:“贵主来了。” 周嘉行还没说什么,部将们对视一眼,识趣地告退出去。 九宁站在门边,一袭织金窄袖锦袍,唇角微翘,朝走出来的部将们微笑致意。 部将们不敢直视她,恭敬行礼,各自散去。 九宁接过仆从手里的托盘,走进屋,站在书案前。 刚露出踌躇表情,周嘉行已经推开堆叠的绢帛,空出一块地方,让她放下托盘。 “这个好吃。” 周嘉行看她一眼,平静中透出几分淡淡的笑意,嗯一声,倒了杯茶给她。 两人对坐着,一边商量行程中的布置,一边分食一盘散发着浓烈香气的煎饼,咬到酥脆的地方,嘎嘣嘎嘣响。 九宁先吃完,洗手,扫一眼书案,发现所有信报都叠起来了。 以前她过来的时候信报、绢帛、舆图全是摊开的。 她随手拿起一份战报,问低头吃饼的周嘉行,“二哥,我能看吗?” 周嘉行抬起眼帘,看了看她手里的战报,咽下嘴里的煎饼,点点头。 九宁只是确定一下,随意扫几眼就放下了,看着被周嘉行扫到一边去的堆成小山包的各地密信,道,“二哥,李司空是不是要攻打徐州?徐州那边是谁驻守?要不要增派兵力?现在长安那边不是最紧要的,要不我自己回去,你先去徐州……” 话还没说完,一道凉凉的眸光扫过她。 周嘉行目光明锐,轻柔地、又不容拒绝地拽住她的手,“我答应过你,等你处理好江州的事。现在我们离开江州了,以后你不要离我太远。” 话外之意,如果他要去徐州,那么九宁也得跟着。 不跟也得跟。 九宁挑挑眉,道:“好吧,别误事就行。” 停顿一下,声音刻意拖长。 “不会误事,对吧?” 周嘉行知道她现在一点都不惧自己,沉默了一会儿,道:“用不着回徐州,李司空不会主动挑起战事。” “那就好。” 九宁手腕一翻,反扣住周嘉行的手,拍拍他手背。 “好了,早点歇息。” 她起身出去了。 周嘉行望着她的背影,等她走远,从堆叠的信报中抽出两份,放在烛火上烧了。 信报转眼间便化为灰烬。 …… 第二天凌晨,九宁是被外面的嘈杂声惊醒的。 她揉揉眼睛,刚坐起身,侍女掀开帐子,小声道:“船已经靠岸,郎主领兵下船去了。” 九宁披衣下床,余光看见船舱外的草丛里一片密密麻麻的火光,四面八方隐约有喊杀声,登时惊醒,“出了什么事?” 侍女不慌不忙解释道:“有人乘坐小船在江边伏击,郎主命令大船靠岸。“ 过了一会儿,又道,“差不多半个多时辰了,听校尉说他们大概有两千多人,郎主已经一箭射杀他们的头目。” 天还没亮,屋中烛火昏黄,九宁裹紧斗篷,揉揉眉心。 她最近都没有再做梦了,一睡就是到天亮。遇到伏击,周嘉行率军迎敌,她居然到这会儿才醒。 “又是流民?还是地方军?” 侍女也不大清楚,斟了杯茶给九宁,说:“好像是地方军。” 九宁坐下喝茶。 …… 她打出长公主的旗号,又有周嘉行在一旁同行,数万队伍浩浩荡荡北上,所经之处,地方节镇无不闻风丧胆。 势力弱小的地方节镇自知不是他们的对手,得知他们的队伍抵达,亲自相迎,以示交好之意。 对于这些识时务的人,九宁通通予以正式任命。 当地官员个个都是人精。身处乱世,弱小也有弱小的做法,比如像他们这样没有强大军力但又能占领一方的豪强。他们习惯当墙头草,谁实力强就讨好谁,反正管理地方的是他们,不管听谁的,都威胁不了他们的利益。 九宁没有贸然插手地方事务,只要求他们效忠。 他们当场表示自己绝对忠于朝廷,忠于长公主。 当然也有不屑于她身份的,不仅没有示好,还派兵威胁。 对于这样的刺头,九宁的态度非常明确:不承认我的身份?很好,收拾收拾赶紧挪个地方,否则身首异处。 有周嘉行坐镇,他们顺利收复荆州、横扫汉江平原,沿途州县都已经臣服于他们。 有时候也会遇到一点小麻烦,不过问题不大。 杀一批,收服一批,打压一批,然后故意优待一部分人,让他们被其他人视为眼中钉,不得不忠心于自己,这么一路走来,经过的州县都被收拾得服服帖帖。 不服帖的已经换了主人。 …… 这一路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战事多了,大部分是他们主动征讨对方,九宁已经习惯半夜醒来时被告知周嘉行带兵抢地盘去了。 一杯茶刚喝完,岸边传来高昂的欢呼声。 九宁戴一顶毡帽,登上甲板,眺望远处。 大战过后,空气里一股刺鼻的焦臭味。火把熊熊燃烧的火光照亮江面,无数破损的船只漂浮在水面上,随着波浪起伏。水面黑漆漆的,看不清那一团团暗影是不是死去的士兵,远处江面上还有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九宁没有多看。 亲兵站在她身旁,神情激动,指着那些火焰,道:“刚才周使君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江面上忽然烧起大火,把伏击的船只都烧着了,那火可以在水面上燃烧,还怎么都扑不灭,那些人还没来得及发动进攻就被大火挡住了。” 九宁心道周嘉行可能用了火油。 她听炎延说起过,契丹人攻城时用火油猛烧城门,成功攻下不少守备森严的城池。 据说这火油还是一个投降的汉人臣子献给契丹人的。 远处,岸边的士兵还在高声喊着周嘉行战无不胜的名号,火光渐渐汇成两条长线,游龙一般,在浓黑的夜色中腾挪起伏。 队伍最前方,周嘉行一身甲衣,手执长弓,缓缓驰回岸边。火光映照中,线条深刻的脸庞镀了一层暗黄的光,神情模糊。 九宁转身回舱房,让人去叫医士。 周嘉行登上船,撒开长弓,一边撕开甲衣衣襟,一边往里走,看到自己住的船舱里亮起灯烛,眉头轻皱。 亲兵道:“贵主在里面。” 周嘉行站在原地,脱下厚重的甲衣,皱眉问:“谁叫醒她的?” 语气没有发怒的迹象,但谁都听得出来其中的责怪之意。 亲兵小声道:“贵主自己醒的。” 周嘉行脚步一顿,低头,扫一眼身上的袍衫,正想转身去换一套干净的衣裳,门被拉开,九宁走了出来。 周围的亲兵赶紧低头退开。 九宁走到周嘉行面前,仰头看他一眼,“二哥,让医士给你看看,伤在哪儿?” 周嘉行目光陡然变得锋利。 九宁没有躲避,迎着他深沉的目光,眉眼微弯。 哒哒的脚步声响起,医士背着药箱赶了过来。 今晚夜色浓稠,即使点着火把,一人高的草丛里依旧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混乱中周嘉行腹部中了一箭,伤口不深,他自己已经草草处理了。 医士重新给他冲洗伤口、上药。 九宁留了下来。 周嘉行没有问她为什么知道他受伤了,等其他人退出去,道:“回去睡,接下来不会再有伏击了。” 明早弃舟登岸,再走七八天就能到长安了。自凤翔府被九宁收回,京畿附近的州县无比老实,虽然他们也算不上忠心,但绝不会蠢到以区区几千兵力来挑衅他们。除了来自西边的威胁,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不需要担心被路上的其他势力绊住脚步。 九宁看他拿起一份战报看,弯腰凑近了些,细看他的脸色,“不休息一会儿?” 周嘉行低头看战报,道:“天快亮了,睡不着。” 九宁想了想,矮身坐到他对面,“我陪你吧,我也有一堆信报没看完。” 周嘉行放下战报,让人送熏炉进来。 九宁找了把剪子剪灯花,披一件厚实的斗篷,斜倚熏炉,翻看信报。 烛光暖黄。 九宁看着信报,眼光时不时扫一下周嘉行。 他头上的巾帽除去了,卷发扎了个简单的发髻,低头处理公务,坐得笔直端正,完全看不出腹部刚刚上过药。 其实九宁一直等着周嘉行来审问她。 他心思深沉得可怕,早就发现她的种种不对劲之处。现在她又没有刻意隐瞒掩饰,他肯定看出更多东西了。 但他并没有抓着她逼问。 就像他当初说过的那样,他不在乎。 她走神了一会儿,手里的信报被拿走了,周嘉行俯身靠近她,泛着幽光的眸子凝视着她,“在想我?” 九宁一怔,点点头。 周嘉行笑了一下,盯着人看的眼神仿佛带有力度。 九宁有点不自在,随口问起火油的事,“二哥从契丹军那里找来的?” 契丹军曾借助火油攻城。 周嘉行摇摇头,“不,是从李承业那里学来的。” 那次李承业想除掉他嫁祸阿史那勃格,用的就是火油,眨眼间就能将一座营帐烧得面目全非。他发现这种火油用于火攻威力很大,让部下留意,军队专门负责改进武器的作坊从其他地方学来炼制技术,正在不断试验,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用处。 九宁掩唇打了个哈欠,看到周嘉行刚才看的是幽州一带的舆图,问:“契丹还会南下吗?” 周嘉行道:“会,他们的大酋长已经病死,即位的是老酋长的儿子,这人野心勃勃,只要中原稍微松懈,他就会趁机南下。” 说着,手指划过舆图。 “若是我和李司空开战,契丹很可能会再次发兵,借机吞并幽云几州。到时候你留在长安,派炎延去收复幽州、云州,绝不能再放契丹人南下。” 九宁点点头。 她知道周嘉行一直惦记着幽州、云州这一带。 前世,他未能收复幽州就中毒而死,此后朝廷再无力北征。壮大起来的契丹一次次入侵,后来北方大片河山都成了异族的牧场。 改革军队,固然可以改变骄将跋扈、节镇割据的局面,使地方军力下降,再也无力抵抗朝廷军队,但这样一来,假如有外敌入侵,精兵主力全部拱卫京师,鞭长莫及,孱弱的地方军将没法有效阻挡外敌进犯。 所以幽州、云州、檀州都不能丢,一旦失去屏障,契丹军随时可以卷土重来,长驱直入。 北方诸州中,如幽州、云州等地扼襟控咽,地势险要,就如一座座坚实的天然屏障,一次次挡住塞外游牧民族的南侵,这些地方多为险峻山地,地形复杂,外敌的骑兵难以施展他们的优势,在这里设置防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效。失去这些州县,就像把最柔软的腹部暴露在野兽面前,迟早会被对方撕咬得肠破血流。 而且,这些州县气候湿润,农耕发达,如果落到契丹手里,他们可以凭此迅速发展经济,积累财富,等他们实力大增,必然要挥师南下。 九宁望着舆图,出了一会儿神。 这一次,周嘉行不会那样死去,他可以实现他的抱负,平定乱世,还天下百姓以太平。 她心里涌动着一种无法以言语形容的感觉。 他心细如发,依旧一肚子心思,不过不会给她太多压力,两人一起并肩作战,没有隔阂和猜疑。 她喜欢这种状态,放下戒备后,慢慢有种沉溺其中的感觉。 一旦她有退缩躲避的苗头,他立刻手段强硬,逼她钻出壳子,但只要她表露出愿意认真面对他的态度,他马上就收起曾经让她崩溃的强势,温和纵容,简直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如果这种温和也是他的算计…… 九宁撇撇嘴。 那只能说周嘉行实在太狡猾了,知道她的弱点是什么。 她伸了个懒腰。 周嘉行眼帘抬起,看她一眼,微不可查地叹口气,唇角却是上扬的。 “睡吧。”他放下战报,“我也不看了。” 这才对嘛! 九宁站起身,“那我回去了。” 转身正要走,手又被扣住了。 周嘉行正襟危坐,轻轻握着她手腕,“别折腾了,就在这睡。” 九宁心脏狂跳,立刻警惕起来,抽回手。 周嘉行眸中含笑,知道怕了? 第138章 九宁耳根有点热, 强自镇定,瞥一眼周嘉行包扎起来的伤口,忽然一笑, 嘴角轻翘。 “二哥,你知道卢公给我写信说了什么吗?” 周嘉行盘腿坐着, 含笑仰望着她。 九宁居高临下, 道:“卢公说, 周使君英勇盖世、举世无双,爱慕者数不胜数, 塞外诸部都思嫁女,要我提防你呢。” 不止卢公,朝中大臣都对九宁选择信任周嘉行忧心忡忡, 他们认为周嘉行非传统世家教养长大的郎君,没有受过诗书熏陶,纯粹是一个野心家,他想求娶她,必定是奔着武宗女婿这个身份来的。 毕竟他出身太低,难以获得世家名流的认可,如果娶了九宁就不一样了。 要不是因为中原人士并不欣赏周嘉行这种相貌,他们可能直接怒斥周嘉行在使“美男计”。 周嘉行目不转睛地看着九宁, 烛火的光倒映在他浅色的眸子里, 像闪碎的笑意。 他拉住九宁的手, 指腹轻轻摩挲她手指。 “要提防的人是我。” 长公主姿色冠代, 美貌之名传遍中原, 他的幕僚和部下才是最担心的,天天进谏,隐晦地规劝他不要被美色所迷,提醒他早日促成婚事,否则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们怀疑九宁可能只是在利用他震慑其他节镇,等一统中原就会卸磨杀驴。 这才是真正的美人计。 连民间老百姓都不相信她会真心嫁他,即使他手握重兵,依旧改不了出身。 九宁知道周嘉行那些部下的担忧。 前些天有人旁敲侧击追问许婚的事,想从她身边的亲兵嘴里问出什么,事情还没传到她耳朵里,刺探的人就被周嘉行处理了。 他很了解自己的部下,但凡是对她抱有敌意的,他会妥善处理,避免他们出现在她面前。他的幕僚中白云居士的学生是世家子弟,自矜贵族身份,而且是她引荐给他的,得知她的身份后,喜出望外,当即将她视作主母,不仅事事替她着想,为维护她和其他人据理力争,有时候还会偷偷告诉她一些其他人私底下抱怨她的话。 要不是他们依旧对周嘉行忠心耿耿,九宁简直得怀疑他们是不是被雪庭收买、成了自己的内应。 周嘉行知道几兄弟对她很恭敬,和拥护她的人出身背景差不多,要传话办事的时候尽量派他们在当中斡旋。 如此一来,这一路磨合,两边暂时没有爆发什么大的冲突。 两队人马同行,他的部下大部分是市井出身的平民,或是在乱世中发家的寒门子弟,其中不乏三教九流,有汉人,也有来自诸胡部落的,而追随她的则大多数是拥护正统的世家儿郎。两帮人互看不顺眼,就这样还能一路并肩作战、相安无事,除了她长公主的这个名头太过响亮众人暂时不敢闹事之外,还因为他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也做了准备,所以矛盾刚冒头就被掐灭了。 九宁乌漆黑亮的眼珠转了转,矮身,坐在周嘉行对面,双手托腮,“二哥这么聪明,怎么会中我的计?” 周嘉行眼睫低垂。 她盘腿坐着,腮凝新荔,目光盈盈,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乌黑浓密的发丝并未盘髻,只以锦缎束起,簪了一把鎏金玉插梳,几乎没有珠翠装饰,依旧透出雍容华贵。似漆黑苍穹中璀璨的星辰,永远可望而不可即,兀自明媚闪耀。 他声音有些哑,道:“我也会中计的,如果骗我的人是你。” 九宁抛
相关推荐:
地狱边境(H)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哪吒同人]m成为哪吒的白月光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他是斯文糙汉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壮汉夫郎太宠我
我的美女后宫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