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久旱逢甘霖_高h > 第91章

第91章

延想了想,说:“邓州军都管他叫郎君。我看他穿的甲衣最威风,肯定是个将领,对战的时候专挑着他打,他打不过我,让我给砍死了。” 她说得轻描淡写。 九宁却知道战场上的情况肯定么这么简单,忙叫来其他人细问。 阿三激动得满脸通红:“殿下,炎延斩落马下的小将是邓家大郎!” …… 原来,那日,为掩护杨涧、李曦、李昭几人回成都府,炎延将所有兵士分成几股小队,在尽量不招惹邓珪率领的主力的情况下,不断骚扰邓州军,打乱他们的行程。 炎延率领其中一支队伍,负责激怒邓州军,引邓州军进入埋伏。 对方深入西川,急于赶紧夺回李曦,对他们穷追不舍。 这天,炎延他们遇到一伙邓州军,炎延照例带头去骚扰他们,对方大怒,可能仗着兵力多于他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一直对他们紧追不舍。 炎延不慌不忙,把他们引入包围圈,然后调转马头,迎着对方杀过去。 对方察觉出不对劲,想赶紧结束战斗,但已经晚了。 炎延举刀,带头冲入对方队伍,对方小将不敌,只十几招后就落於下风,被她斩于马下。 主将身死,没了主心骨,对方军心涣散,部将们连主将的尸首都顾不上了,掉头就跑,底下的兵士更是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钻。 兵溃如山倒。 阿三带人收拢对方残部,俘虏了几名部将。 据那些部将交代,死在炎延刀下的小将正是邓珪之子。 邓珪膝下有五个儿子。其中邓大郎是长子,但他生母早逝,不得父亲喜爱。邓珪更加偏爱几个小儿子,邓大郎心中不满。 邓大郎的母舅被李昭策动,帮助李昭救出李曦,邓珪大怒,亲手杀了他。邓大郎既恼怒又恐惧,急于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不顾身边人的劝阻,瞒着父亲带兵追在后面,想亲手抓到李曦,洗清耻辱,赢得父亲的喜爱。 没想到好死不死,碰上炎延,就这么送了性命。 部将们见邓大郎死了,知道回去梓州肯定逃脱不了邓珪的责罚,这才仓皇逃跑。 阿三大喜,知道这事可大可小,一定得赶紧禀告九宁,于是一行人连夜赶路,立马赶回成都府。 怕耽误大事,他们是骑快马回来的,其他人还在后面。 …… 听阿三描述完那天的情景,九宁愕然。 她知道炎延武艺过人,但没想到她运气这么好,竟然误打误撞,杀了邓珪的长子! 邓珪的儿子死了,而且死在西川…… 九宁心口猛地一跳,嫌牛车太慢,立刻让人备马,带着炎延进城。 …… 正厅里,还是死一般的寂静。 落针可闻。 官员们还沉浸在震惊中,久久回不过神。 静默中,李曦突然抚掌,笑道:“不愧是猛士,杀得好!” 在梓州的时候,邓珪把他当成一个囚犯一样呼来喝去,他不敢反抗,心里却恨透了对方,现在皇妹的部曲杀了对方的儿子,帮他报了仇,实在解气! 没人搭理李曦。 杨节度使看着邓大郎的人头,神情凝重。 …… 东西川的关系很简单:互为唇齿。 想打西川,只要从东川借道,易如反掌。 占领西川,再回头打东川,手到擒来。 东西川如果敌对,中原势力可以轻而易举攻破两川。 但如果东西川结成同盟,守住入蜀的通道,那么就可以凭借蜀地的特殊地理优势,将对方的大军挡在剑南之外,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以一般没有必要,在没有除掉其他竞争对手之前,中原势力不会花大力气攻打两川。 比如李司空就没动那个心思,只要东西川每年上缴赋税,老老实实让他刮油水,他根本不关心东西川的主人是谁。 是以,杨节度使虽然看不惯邓珪的为人,但为了大局着想,还是和邓珪保持和睦。 邓珪是破落户出身,贪财吝啬,雁过拔毛,野心极大,杨节度使不得不经常派儿子杨涧送大量金银珠宝去梓州安抚他。 两川这些年偶尔也有摩擦,不过总体还算和睦。 …… 现在,邓珪的儿子死在自己的地盘。 以邓珪睚眦必报的性子,肯定会迁怒于整个西川。 东、西两川,必起战火。 杨节度使撩起眼皮,看一眼九宁。 九宁大大方方任他打量。 杨节度使嘴唇蠕动了几下,忽然有种自己主动往坑里跳的感觉。 这事能怪公主吗? 当然不能! 邓珪痴心妄想,扣押圣人,狼子野心昭然若晓,如果不救出圣人,邓珪肯定会利用圣人逼他们父子为邓州卖命。 那时他们父子投鼠忌器,只能任邓珪摆布,处境更加艰难。 而炎延之所以会对上邓大郎,正是为了救圣人、雍王,和自己的儿子杨涧。 所以,这事不能怪炎延。 真正挑起战火的人,是邓珪自己。 杨节度使慢慢吐出一口浊气。 东西川内斗,周围观望的其他势力肯定会趁机来侵占地盘,他们得早做准备,不然,就算打退邓珪,东西两川还是保不住! 杨节度使的脸色不好看,属官们的脸色也青青紫紫,分外精彩。 公主的部曲居然杀了邓珪的儿子! 虽然挺解气的……可西川无将,只有杨涧一个人,根本不顶事,而且圣人在成都府,其他势力正在一旁虎视眈眈,现在不宜和邓珪正面交锋啊…… 众人就像吞了黄连一样,满心苦涩。 屋外艳阳高照。 正厅里,却是阴霾笼罩。 众人打起精神,开始讨论要不要和邓珪讲和。 一名属官努力不去看地上那颗人头,道:“使君,当务之急,得尽快收敛邓大郎的尸首,送回东川……” 他说着,忍不住看一眼炎延。 炎延站在九宁身后,面无表情,脊背挺得笔直。 另外几名属官低声议论了几句,出声附和。 有人立刻提出反对,道:“邓刺史野心勃勃,早有自立之心,没有此事也会攻打西川,事已至此,还是先召回所有军将,加强布防吧!” 众人议论纷纷。 杨节度使本人不通军事,听众人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一时拿不定主意。 这时,九宁忽然拍了拍手。 众人都停了下来,看着她。 九宁从袖中取出羊皮纸,走到杨节度使面前,摊开,手指划过东西川,道:“使君,邓刺史深入西川,东川群龙无首,我们不仅要和邓刺史作战,还得防着其他人趁机攻打剑南,以免东西川同时被人趁虚而入,是不是?” 杨节度使诧异地扫一眼她,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 九宁笑了笑,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干脆让东川换一个主人呢?” 杨节度使听懂她的暗示,愣了片刻,神色震动。 这个可能他不是没想过。 既然东川对西川这么重要,那不如索性占了东川。 但杨节度使仅仅只是守住西川就有些勉强,再让他分兵去守东川,很可能顾头不顾尾,而且东川当地官员也未必会听命于他。所以还不如让邓珪占据东川,因为邓珪此人桀骜不驯,不会投靠其他势力,有他挡在前头,没人能越过东川攻打西川。 九宁能想到这个办法,杨节度使不算特别意外。 他惊诧的是九宁提出这个建议时果断的语气。 那说明她有把握。 或者说她早有准备。 一时之间,杨节度使心念电转。 难道说,公主入蜀地之前,就已经盯着东川了?! 杨节度使抬起头。 看一眼还没弄清楚状况的李曦,再看一眼指着羊皮纸上绘制的地图和属官们低声交谈的九宁。 果然,公主不是他们杨家能够肖想的。 …… 官员们也听懂九宁的话外之音,纷纷激动发言,表示赞同。 刚才还一脸愁苦,一转眼,个个目露精光,郁气一扫而空。 吞并东川,蜀地就都在使君掌中了!使君满足于偏守一方,这没有错,但现在圣人都接过来了,他们迟早会和邓珪决一死战,与其陷于被动,不如主动出击,趁邓珪暴躁之时,抢了东川! 众人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妙。 杨节度使暗暗摇头。 属官们还是太急躁了,没有大局观…… 不,不是他们看不清大局,而是他们也有野心,不满足于守着偏僻的西川,想吞并整个蜀地。 还是太年轻了啊!只顾当前利益。 他们也不想想,吞并东川以后,能消化得了吗? 而且,现在契丹南下,李司空顾不上这头,等中原稳定,李司空会放过东西川这块大肥肉吗? 杨节度使有自知之明,杨家不是其他势力的对手,绝对不可能割据蜀地。 他宁愿守着西川,等天下太平,他就让出西川,归隐田园,让族中下一代子弟去为新君效力。 不过……圣人在西川,公主也在西川…… 这确实是让东西川合并的最好时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杨节度使回过神。 他看着羊皮纸,道:“邓刺史虽然来了西川,东川仍有他的心腹留守。” 九宁说:“正要告诉使君,我和杨将军、雪庭潜入梓州前,已经设法和梓州官员联系,其中有几位忠心于圣人,可以一用。” 其实那几个人并不是忠心于李曦,而是不满邓珪已久或者想借机牟利,还有几个是武宗旧日提拔起来的,愿意为九宁冒一次险。 杨节度使嘴角抽了抽。 他儿子怎么也参与其中了? 那个臭小子! …… 得知东川有自己人做内应,而且还负责留守东川,一众官员沸腾了。 一面想办法拖住邓珪,一面去梓州抄了他的老底,届时邓珪腹背受敌,插翅难逃! 众人看着杨节度使,目光炯炯。 杨节度使心里叹了口气,明白此时给众人泼冷水不仅浇不灭他们的野心,还会影响自己的威信。 公主这是逼他和她一起经略蜀地啊! 她在打东川的主意,那么西川不得不全力支持,因为东川落到公主手上,对西川来说是件好事。 杨节度使失笑了片刻。 紧张等待他表态的官员们见状,松口气。 使君这是答应了! 众人心潮澎湃,开始讨论派谁去攻打梓州。 这是个不讨好的差事,因为梓州是邓珪的老巢,得知梓州危急,他肯定带兵掉头回去。 那个攻打梓州的人,很可能还没攻破城门就被邓珪堵在城外,有去无回。 众人热烈讨论。 喧闹中,九宁回头看一眼炎延。 众人心领神会:这不正好是最合适的人选嘛! 炎延迎着众人的注目,走到李曦面前,“某愿前往!” 众人不约而同停下来。 邓大郎带血的人头就在炎延脚边。 她不声不响杀了邓珪的儿子,现在又要悄悄潜入梓州去抄邓珪的老底…… 邓珪一定会恨死她的。 李曦醉意很浓,听众人左一句右一句议论,听得头昏脑涨,见救过自己、杀了邓珪儿子的炎延走到面前请战,想也不想便道:“大善!” …… 当日,在李昭还不知情的情况下,李曦下旨,正式对外公布九宁的身份,加封她为长公主。 自然少不了赐给封地——当然,这封地早已落入藩镇手中。 同时,李曦在九宁的要求下任命她的部曲炎延、秦家兄弟、阿三等人为禁卫军都头,官拜卫将军。 李曦不敢不答应。 一来杨节度使他们显然愿意为九宁撑腰。 二来……邓大郎的人头就在那儿摆着呢! 圣旨下达,炎延率领部曲、卫兵和前来投靠自己的溪洞部族,悄悄离了成都府。他们将绕过邓珪驻扎的营地,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梓州。 雪庭派武僧联系梓州的内应,请他们到时候和炎延互相配合,务必在邓珪回梓州之前攻破梓州城门。 为给炎延争取时间,杨节度使命人收敛邓大郎的尸首,送去邓珪营地,以此拖住盛怒的邓珪。 …… 很快,李曦的旨意传遍蜀地每一个角落,并在不久后被中原各大藩镇知晓。 举世震惊。 李曦在长安的时候,常常被迫封赏藩镇。甭管人家的地盘是怎么打下来的,总之,谁打赢了,李曦就得下旨封官。 世人早已习以为常。 所以,李曦册封卫将军的那道旨意根本没什么人关注。 让他们震骇的是李曦的第一道旨意。 长公主! 居然是武宗的骨血! 武宗和崔贵妃的女儿! 藩镇们嫉妒得眼睛发红:这个杨昌,一直唯唯诺诺龟缩在西川,绵绵软软一点脾气都没有,不管是谁都能从他那里刮油水,怎么他运气就那么好,圣人跑到东川被他捡走了,连武宗的女儿也在成都府! …… 江州,刺史府。 随着契丹军和联盟军的东西战线先后陷入僵持状态,鄂州对江州的封锁没以前那么严实了。 李曦的两道旨意经由信报们传递,很快送达周刺史手边。 “长公主是武宗骨血?!” 周刺史看完信,惊坐而起,激动之下,失手打翻高几边的茶盏。 “哐当”一声,茶盏碎裂,热水飞溅而出,打湿他的衣袍。 茶是刚刚煮好的,茶水滚烫,他根本没感觉到,捏着信纸,在房中踱步。 没想到啊,没想到。 武宗居然有血脉存活于世。 可惜,这个先机让杨昌抢去了。 第107章 圣旨早就拟好了, 三省高官远在长安,一切从简, 只需要李曦盖上玺印就行。 加上杨节度使等人从旁协助,繁冗的流程仅仅只用了不到几个时辰就全部料理完。 九宁长公主的身份正式对外公布。 她名下的部曲顺利得到任命,这几个月陆续投靠她的溪洞部族、各地流民, 还有雪庭从各地秘密召集至蜀地的亲兵也被一并收编。 没人知道九宁麾下确定的士兵人数。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 光是炎延率领的那支先锋军就已经超过一万人。 这还不包括雪庭入蜀途中招纳的几支逃难的队伍。 …… 兵荒马乱,契丹南下, 为躲避战乱,中原百姓要么往西逃, 要么往南走。 因惧怕匪患, 许多百姓结伴逃难,慢慢形成几支人数众多、规模较大的队伍。 雪庭为九宁传递信件的途中, 救了其中几支因为首领死去而被其他队伍劫掠的难民。 那些人群龙无首,见他是个慈悲的高僧,身边有武僧随行,又能在乱世之中来去自由,想必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干脆跟在他后面, 求他当他们的首领。 雪庭虽然不会见死不救, 但并不想多管俗事,断然拒绝。将那些难民护送至安全的地方, 飘然离去。 武僧劝他:“公主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 这些人中不乏身强体壮的猛士, 或可一用。” 雪庭想了想,留下几个人手继续保护那些难民,以九宁的名义为他们指引道路。 这些人对九宁感激涕零,一入蜀地后,想入伍从军的男人安顿好家人,径直前往投奔雪庭之前告诉他们的一处营地。 他们想过了,乱世之中想过安生日子,完全是白日做梦。留在中原,他们迟早会死在乱军马蹄下,侥幸躲过战火,还是会饿死冻死,或者被抓走充壮丁。逃入蜀地,又免不了被强盗、土匪和本地豪强盘剥欺压。他们身无分文,实在活不下去了,与其等死,不如豁出去拼一拼,挣几个钱养活家中妻儿。 那时九宁还在长安城外的嵯峨山和周嘉行冷战。期间她和雪庭秘密书信来往,得知这事,派人安置投奔的难民,让他们迁徙至靠近东川的州县,预备等拿下东川,让他们去东川耕种土地。 公开身份后,九宁用不着再隐瞒这些,如实告诉杨节度使。 杨节度使一面心惊于九宁之前的不露声色,一面也欣慰她对百姓抱有悲悯之心。心中暗暗道:幸好他当初对公主十分恭敬,没有纵容儿子胡乱献殷勤,不然就尴尬了。 …… 等李昭得知这一切时,所有事情已经尘埃落定。 …… 九宁是武宗骨血这事一经传出,百姓们恍然大悟,深信不疑。 因为民间早就有这种类似的流言在传播——自然是九宁暗中派人传扬出去的,现在流言得到李曦的承认,百姓们对九宁的敬爱多了几分怜惜。 武宗是个好皇帝,这一点毋庸置疑,崔贵妃是一位风华绝代的美人,当年长安五陵少年郎曾为追逐她堵塞了整条坊街。 后来武宗驾崩,崔贵妃香消玉殒,百姓们亦陪着掉眼泪,他们喜欢这种凄美故事。 如今得知武宗还有骨血活着,而且是一位心系百姓、为救两位兄长以身犯险的烈女,百姓们对九宁既爱又怜且敬。 现在要问百姓们心中更爱戴身为天子的李曦还是长公主九宁,大部分肯定会选择后者。 一来,他们敬爱武宗,难免会移情于九宁。 二来,李曦这些年就是一个在奸宦、忠臣和霸主之间左摇右摆的傀儡皇帝,反复无常,懦弱偏执,老百姓很难对他生出敬爱之心。 三来,不管南上长安还是西入蜀地,九宁都不忘顺手解救沿路百姓,借以笼络民心。她命身边亲随绘制了许多地图分送给难民,为他们指明道路,这些宝贵的地图在难民中间辗转流传,从东到西,自南到北。她不需要亲自走遍大江南北,只要是难民到达的地方,都能听到她的故事。 还有,九宁是个美人,还是一个年纪轻轻、身世离奇、出身高贵、无私救济百姓、为救出兄长东奔西走的美人。 这样的美人,百姓怎么会不爱? 所以,在民心这一点上,李曦已经输得彻彻底底。 现在九宁身后有武宗给她留下的亲兵,有她的属下悄无声息为她招纳收编的几万人队伍,有名扬四海、深受信众敬爱的高僧慧梵禅师和雪庭师徒,有杨节度使父子和西川官员,有即将拿下的东川…… 甚至可能还有江州周家以及神秘的鄂州节度使。 …… 长廊下,李昭理清头绪后,咳嗽几声,闭一闭眼睛。 夜色深沉,无星无月。 点点流萤绕着庭间花木山石飞舞,有些飞到长廊里,站在廊前,就像置身银河之中,随手一掬,就是一捧繁星。 李昭拢紧披风,转身步入屋中,走到六曲屏风前。 正厅里灯火通明,角落里几座鎏金银灯树一字排开,烛光辉煌。 李曦仰躺在软榻上,衣襟散开,四五个穿团花衫的美貌侍女跪坐在榻边为他捶腿、捏肩,用琉璃酒杯喂他饮葡萄酒。 他枕着侍女柔软的膝,喝得醉醺醺的,看到李昭进来,朝他招手:“阿弟,过来。” 李昭站在地下,看着李曦。 脑海里浮现出多年前李曦坐在殿中朝他招手的情景。 那时候多半是李曦得了什么好东西,笑着唤他过去,要和他分享。 记忆里温和的兄长仿佛还在眼前,可真实的李曦却变成了眼前这副模样。 李昭挪开视线。 李曦仰起脖子,咬住侍女以香唇送到嘴边的醍醐饼。 “阿弟,你多了个堂妹!你不是常常和我提武宗吗?现在武宗的女儿就在这里,你高不高兴?” 李昭挥挥手。 侍女们忙站起身,躬身退出去。 烛火还在熊熊燃烧。 李曦望着侍女们离去的背影,脸色一沉,冷笑。 “你看,她们多听你的话!” 李昭示意自己的人守在门前,坐到李曦对面。 “阿兄,我就是来和你谈这事的。” 李曦有些不耐烦,一个翻身坐了起来,自己给自己斟酒。 “这事有什么好谈的?她是武宗骨血,救驾有功,加封长公主顺理成章。” 说完,笑了笑,自嘲道:“阿弟,你以为我们有选择吗?如果我不同意,蜀地官员会善罢甘休?炎延是长公主的家将

相关推荐: 靴奴天堂   他是斯文糙汉   【黑执事bg】切姆斯福德记事   摄春封艳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地狱边境(H)   穿成恶毒女配怎么办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壮汉夫郎太宠我   Black H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