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本例患者,年已七旬,便秘时间长达20 载,且面色萎黄乏泽,舌质暗淡,脉来细涩,已显露出气血津液不足之象。若欲图一时之快,而妄施以推荡泻下之味,岂不是气血津液更亏!虽然当下快慰,而便秘越发难治矣。故选方用药,始终以益气养血、滋液润肠为要,用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加入熟地黄、制何首乌、肉苁蓉、玉竹、胡麻仁等味,以滋养阴血润肠,少用枳壳、木香以调气畅中,而使大便易行。方中虽无泻下之药,却能使大便易行而顺畅,且气血津液渐充,头晕腿软等症同时消除。补虚不留邪,攻实不伤正,病去而身安,方为上善之法。舍此而见症治症,此患治愈,彼病又起,如此只堪称中下之策。若小恙治成大患,轻病治成顽疾,则有辱医名也。 常见便秘或解便不顺畅的,大致分为三类:较为多见的是素体肠胃积热,复因嗜食煎炙厚味,饮酒过多,活动量偏少所致;还有中老年精血不足,或习惯性便秘日久,反复使用通便泻下药物,以致津液不足,而致解便艰难,量少而费时;第三类就是某些慢性病,如肺痨、肝病、骨折久躺床上、妇女血热崩漏等疾患,以致津血亏乏,不能润养肠壁,加之正虚无力送便等因素,致使解便艰难或干涩的,亦不为少数。以上仅为临证较为常见的便秘,还有不为常见的便秘,本节不予纳入。总之,在治疗便秘时,必须辨别清楚病因,针对性用药,同时还要顾及正气,特别是中老年及体弱患者,尤须审慎。 32.寒痰滞肺,胸痞咳逆 刘某,女,65 岁。2011 年3 月6 日首诊。自诉:“7 天前因为干农活热了脱衣服受凉,当天晚间即发热畏寒,胸前痞闷,咽痒咳嗽,输液5 天,发热已退,但咳嗽症状未减,反而胸痞加重,咳吐清稀凉痰增多,时而欲呕。我每年在初春及秋凉时,稍有不慎,便会感冒咳嗽,弄不好初春咳至初夏,秋凉咳至隆冬,严重时还有咳逆喘息的症状。也有人说是‘顽固性咳嗽’,完全治愈很难。” 刻诊:视其形体偏胖,面色?白乏泽,略显晦暗,舌质淡腻,舌苔白滑;听其说话声音重浊,气道失于顺畅;切其脉,浮滑微迟之象。辨证:寒痰滞肺,气道失畅。治宜温化寒痰,宣肺止咳,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味。处方:姜半夏9g,陈皮12g,茯苓15g,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厚朴、枳壳各12g,炙款冬花、炙紫菀各18g,杏仁、前胡各9g,甘草6g,生姜5 片,3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中、晚饭后1 小时各温服1 次。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饮食需要温暖,不可饮酒,远离一切寒凉之物。注意保暖,谨防重复感冒,劳逸适度。 二陈汤燥湿化痰,用治湿痰壅滞,胸痞膈闷、时欲呕吐等症;三子养亲汤祛痰平喘,用治老人气实痰盛,喘满懒食等症;加厚朴、枳壳、前胡、杏仁以宽胸降逆、宣肺止咳;炙款冬花、紫菀温肺止咳;生姜温中降逆,合而用治寒痰滞肺,咳嗽胸痞等症,是为临证常用经验方。 3 月10 日二诊。自诉:“3 剂药服后,胸痞咳嗽明显减轻,清稀痰减少,感觉已经舒服许多。” 复诊其舌脉,除白滑舌苔略退外,余无明显变化。嘱其上方续服3 剂,煎服法及注意同首诊。后在路上偶遇刘某,言其咳嗽已基本治愈,干农活、做家务等,已无影响。 按语:刘某虽然每年春秋两季稍不注意就感冒咳嗽,但总为受寒引起。此次初春感冒,依然是风寒诱发,寒痰滞肺,肺失宣畅所致胸痞咳嗽、咳吐清稀之痰,故用二陈、三子相合,复加宽胸降逆、温肺止咳的前胡、杏仁、枳壳、厚朴、炙款冬花等品,3 剂药见效,6 剂基本治愈季节性咳嗽。类似病案,可谓司空见惯,多不胜数,其中不能较快治愈的原因大多是未能对证用药。治愈后到一定季节又复发的亦为数不少。欲其治愈后不再明显复发,除对证治疗外,还需自我调养好,首先就是注意
相关推荐:
树深时见鹿
鉴宝狂婿
乡村桃运小神医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蝴蝶解碼-校園H
神秘复苏:鬼戏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深宵(1V1 H)
将军在上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