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这次再来,看到冀州在人家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再想想被逼到走投无路杀入长安的关中百姓,一边觉得这个冀州牧做的好,一边又担心他心大了想干别的。 真要到了那时候,他想拦也拦不住啊。 杨彪心里矛盾的不行,来到邺城之后就闭门不出,别的什么地方都不去,就在行宫找了个院子教导天子读书,他一辈子拥护汉室,可是让他对袁家小子冷脸相待,他还真过不去心里那道坎儿,这世道太乱,能让百姓安稳生活的都是好官,他有什么资格来对袁家小子说三道四? 见面之后什么态度都不行,不如不见。 没想到之前都是他错怪了袁家小子,能把传国玉玺送过来的臣子岂会不忠于大汉,不管将来会发生什么,至少现在,他见到的袁家小子是个心思纯正的汉臣。 杨太尉颤颤巍巍站起来,看到盒子里如假包换的传国玉玺,一时间老泪纵横。 这是大汉的镇国之宝,当年高祖驻军灞上,秦王婴于咸阳道跪捧玉玺献于高祖,等到高祖登基继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 后来王莽篡权夺取玉玺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玉玺献于更始帝刘玄,之后不到三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等到刘盆子兵败宜阳,这才将传国玉玺拱手奉于光武帝。 历来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传国玉玺屡次易主,没想到他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完好无损的镇国之宝,就算现在去死也值了。 刘协拿着玉玺开心的不行,他当了好几年的皇帝,就没怎么碰过玉玺,本来以为这辈子都见不着了,没想到袁卿家竟然能把这东西给他送过来。 这不是天上掉馅饼,这是天上掉金子。 小皇帝欣喜若狂,顾不得保持自己身为帝王的稳重,高兴的恨不得在屋里蹦跶,曹操站在原焕身后,难得仔细观察当今天子。 昔年董卓废少帝而立陈留王,不少人对这位被董贼退上皇位的天子心怀不满,甚至还会觉得如果不是他,少帝未必会被董卓毒死。 朝廷里乱七八糟什么人都有,曹操离开洛阳之后就再没见过天子,时隔好几年再次见到这位年纪尚小的陛下,也说不上来心里是什么滋味。 原焕没有说话,任由小皇帝和老太尉抱着玉玺开心,他知道这东西对朝廷有多重要,毕竟是正统的象征,在明眼人都能看出汉室已经日薄西山的时候,有玉玺在至少能让他们心里有个安慰。 不然的话,天子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传国玉玺也不见踪影,岂不是就差把汉室气数已尽写在脸上? 杨彪擦擦眼角的泪珠叹了口气,站起身来正儿八经的朝原焕行了一礼,“奉还玉玺乃是大功,于公于私老朽都要……” “使不得,太尉德高望重,小子怎敢受太尉大礼。”原焕连忙将人扶起来,如今的朝廷之中值得他郑重以对的人不多,杨彪杨太尉便是其一,老爷子那么大年纪了还在为汉室操劳,就算知道汉室复兴无望也不肯屈身事人,如此气节天下少有,即便老爷子对他和史上对待曹操一样,他这边该尊敬也还是要尊敬。 刘协小心翼翼放好玉玺,扯了扯杨彪的衣袖,凑到他耳边低声耳语,也不知道这一老一少说了什么,杨彪眉头皱紧,思索了好一会儿才不怎么乐意的点点头。 小皇帝笑的眉眼弯弯,当即回到位子上写诏书,用这失而复得的宝贝玉玺,给他温柔敦厚的袁卿家升官加爵。 王允死了,朝廷三公空出来一个,袁卿家治理冀州有功,奉还玉玺同样是大功劳,有这些功劳加身,就任司徒没有人敢说不妥。 董卓进京之前袁卿家已是九卿之一,如果没有意外,迟早也会成为三公之一,现在提前就任三公也没什么,毕竟除了他,别的也没有什么人有资格担任司徒。 原焕猜到小皇帝要想法子谢他,但是没想到会直接拿玉玺写任命书来谢他,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杨彪竟然还同意了。 如果他没有猜错,杨太尉应该已经察觉到他想干什么,这些天一直闭门不出便是在隐晦的表达不满,只是将玉玺还回来而已,能那么快改变他的想法? 原焕愣愣的看着被小皇帝亲自送到手上的诏书,直到行礼谢恩结束还有些恍惚。 杨彪看着眼前这人的反应,捏着胡子摇了摇头,想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和他好好谈谈,他年纪大了,不该管的事情不想管太多,但是唯有一件事他不得不管。 邺城书院的名气越来越大,杨彪来到邺城那么多天,对书院的感官和对原焕的感官一样复杂,尤其是书院旁边那座对所有人都开放的藏书,只要将姓名籍贯登记在案,身无分文也能进去读书。 天下所有人都能读书,世家怎么办? 世家之所以是世家,就是因为他们有资格也有本事教导族中子弟诗书礼仪,竹简书籍是世家的根本,怎能轻易让别人接触? 袁家小子到冀州后人手不足出此下策,想要收场可不容易,人心最不可控,贪心不足蛇吞象寒门子弟,一旦开了口子,再想缝上谈何容易。 原焕轻笑一声缓缓解释,“太尉想差了,子曰有教无类,无论贵贱贤愚都能读书习字,天下人都知礼仪明是非方是大同,太尉难道不想看到家家户户老者稚童皆能诵读诗书?” 老爷子出身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一样都是传承已久的大家族,往上数祖辈荣光,弘农杨氏比汝南袁氏还要出彩。 弘农杨氏祖上乃是汉昭帝时的丞相、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婿杨敞,杨敞玄孙杨震官居太尉,号称“关西孔子”,之后其子杨秉,其孙杨赐,至今日重孙杨彪皆为太尉,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弘农杨氏到现在已经出了四位太尉。 四世太尉暂且可以放到一边,能拿来琢磨的是弘农杨氏先祖那“关西孔子”的称号。 孔融自己作死了,曲阜孔氏目前没有第二个主事人,下一代还没有成长起来,嫡系又被孔融这个四岁让梨的神童嚯嚯的不剩几个,就算曲阜孔氏是孔夫子的后人,一时半会儿也恢复不过来。 读书人读书人,大多数人读书都有功利心,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没有上面的扶持,只靠世家自己想开启民智几乎不可能。 子曰:有教无类。 但是绝大部分世家,甚至可能连曲阜孔氏自己,都可能更乐意将读书的资格把持在他们那些少数人手中,物以稀为贵,这道理放在人身上一样合适。 人人知书达理的天下听起来的确令人向往,如
相关推荐:
树深时见鹿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蝴蝶解碼-校園H
乡村透视仙医
淫魔神(陨落神)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恶蛟的新娘(1v2)
新年快乐(1v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