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因为是兄弟啊(H) > 第21章

第21章

”原焕拢了拢外袍,白皙双手端起茶壶,动作行云流水格外赏心悦目,“难为你忙活那么久,来坐下歇歇。” 荒村里除了房子什么都没有,他们从郿坞带出来的东西不多,什么都要省着用,可怜张辽这年少有为的小将不能上阵杀敌,只能跟在他身边干劈柴打水这些杂活。 “不累不累,谢主公关心。”张辽接过水杯咕嘟咕嘟喝完,却没有听话坐下,这地方的确够隐蔽,但是主公的安危不容疏忽,还是小心为上。 董卓老贼最近行事愈发嚣张,几乎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到长安后以各种理由处置了一大批看不顺眼的官员,王允老儿韬光养晦暗中积蓄力量,力求一击必中除掉董卓,两个人面上和和和睦睦相得益彰,实际上只是董卓单方面的信任。 话说回来,王允老儿能被董卓那么信任也不简单。 老贼封他的弟弟董旻当左将军,侄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董家上上下下只要年龄合适全部入朝为官,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董太师本人更是嚣张到走到路上遇到别的公卿大臣时都要别人下车跪拜,至于回礼,不存在的。 他刚到长安不到一个月,处理政务的地方已经从尚书台换到他的太师府,尚书侍郎们汇报公务不去衙门,有事直接去太师府汇报,稍有不慎就有丢掉性命的危险。 朝堂上暗涛汹涌,吕布找不到机会称病躲懒,高顺也再没来过,若不是隔个三五天就有信件送来,他都怀疑是不是董卓老贼察觉到不对把那俩人扣起来了。 传信的骑兵在村口翻身下马,亮出身份才得以进村。 张辽接过信,示意亲信将人待下去休息,然后把信送到原焕跟前,“主公,是高伏义的信。” 原焕点点头,一目十行看完里面的内容,微微垂下眼,若有所思。 乌程侯孤军杀入京城,分兵函谷,兵戈西指,欲乘胜追击董卓,奈何联军中其他人各怀鬼胎,故意按兵不动令他孤立无援,只能含恨退兵。 他再怎么锐不可当,有联军那么多人拖后腿也没办法。 更可笑的是,他在前方冲锋陷阵,袁绍扭头就冲了他的大本营,难为乌程侯一颗红心向大汉,关键时刻却被队友捅了刀,这下可好,就算长安已经近在咫尺,他也不得不撤军回援阳城。 张辽看他扬起唇角露出笑容,眼里满是好奇,“主公,伏义写了什么有意思的事?” 高伏义那样板正严肃的性子还会逗人开心? 原焕将信递过去让他自己看,挥挥衣袖笑吟吟开口,“可惜乌程侯识人不明,错把鱼目当珍珠。” 袁绍袁术决裂,也意味着徒有虚名的关东联军彻底分崩离析。 联军讨董,名义上是联合讨伐,实际上一到出兵就互相推诿,甚至为此结下不少仇怨,他那两个弟弟本是联军中最有声望的人,也是倡议各路诸侯讨伐董卓的主要人物,结果到最后,最先挑起内斗的也是他们。 如果按照史书记载来发展,接下来就是: 袁绍用计夺了韩馥的冀州,韩馥投奔张邈,惊惧自尽。 公孙越死于袁绍之手,公孙瓒为弟报仇,与袁绍开战。 袁术占据南阳,与新任的荆州刺史刘表交恶开战。 孙坚讨伐刘表时身亡,麾下将领拥立其长子孙策进攻江东,割据一方。 曹操接父亲曹嵩到兖州,途径徐州时,徐州牧陶谦的部下张闿贪图曹嵩财产而将其杀害,曹操怒而进攻徐州。 刘岱、桥瑁、张杨等较弱势力也纷纷明争暗斗,十八路诸侯打成一团。 朝廷名义上和实际上都被董卓控制,诸侯互相征伐无人能管,甚至不需要假借任何名义就能出兵,群雄割据混战、弱肉强食的局面从此全面展开。 诸侯争雄,百姓遭难,乱世对普通人来说实在太难熬,苛捐杂税节节攀升,旱灾过去又来洪涝,洪涝走了又有瘟疫,即便没有被战火波及,辛辛苦苦操劳一年,也难得有机会填饱肚子。 江山多难,社稷多灾,天灾连绵不断,再加上战火烽烟,百姓已经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谁还在乎皇帝是谁。 但凡有一点机会能活下去,张角就不会有机会那么容易的掀起波及七州二十八郡的黄巾大起义。 “主公,讨董联军内讧,我们接下来还要去冀州吗?”张辽有点担心,倒不是认为他们没法在战乱中保护好这人,只是觉得外面兵荒马乱,他们去冀州不如留在长安。 天子年幼,王允老儿专权,等除掉董卓老贼,趁机留在京城和王司徒分庭抗礼岂不美哉。 主公本就是九卿之一,再加上除奸佞救天子的大功,晋为三公完全没问题,而且主公身为汝南袁氏嫡系,是天下士人的领头羊,只要表明身份,王允老儿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原焕听到他这么说,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只是笑着问道,“文远觉得当今天子如何?” 张辽诚实的摇摇头,“不知道。” 小皇帝是董卓扶上皇位的,还只是个垂髫小儿,长安的朝臣都没法经常见到他,他这样地位不高的武将更没机会去见皇帝,哪里知道小皇帝是好是坏。 原焕语气依旧温柔,带着些循循善诱的意味,仿佛耐心教导幼弟的兄长,“若天子强势,如今天下大乱,当如何?若天子羸弱,朝堂结党营私,又当如何?” 张辽皱起眉头,抱着手臂开始思考。 如果主公留在京城,王允老儿肯定将他们视作眼中钉,老头儿能在董卓手下韬光养晦,必然是心机深沉之辈,主公这样冰清玉洁的世家公子不一定斗得过他。 更何况,要留在京城,就要听小皇帝的命令。 不管真听还是假听,天子下诏他们都必须得有反应,如果远离京城,天高皇帝远的可以当没收到诏书,可他们人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再用这个理由就说不过去了。 万一小皇帝给他们出难题,他们是干还是不干? 如果小皇帝是个有主意的,外面诸侯四起,跟在他身边肯定受罪,如果小皇帝懦弱无能,到处兵荒马乱的跟在他身边更受罪。 不管天子性情如何,这种情况下他都不是个好伺候的主儿。 朝廷式微,诸侯竖起旗帜拥兵自重,各路诸侯在外面争来打去,平乱立功的机会的确多,被诸侯群起而攻之的机会更多。 京城的兵不在他们手上他们指挥不了,如果小皇帝不做人,他们可能连自己的兵都保不住。 更何况外面还有袁绍、袁术两个袁氏子弟,万一朝廷里有人拿那俩人做筏子暗害主公怎么办? 不是他想的多,而是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主公好不容易逃过一劫,再因为这种理由出事,他们冤不冤啊。

相关推荐: 村夜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顾氏女前传   猛兽博物馆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树深时见鹿   神秘复苏:鬼戏   虎王的花奴(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