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来,他就想应该自己进去陪着乌库玛嬷了。 可是, 他刚想挪动脚步, 小小的身子就不由自主的往地上摔,双腿一点力气也使不上,稍微动一动就传来针扎般的痛感。 他这一摔可把屋子里的众人吓坏了, 坐在那里的康熙伸手去捞, 可是胤祐是往他的反方向跑, 摔也是向另一个方向扑倒,他的手没那么长,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摔倒在地砖上。 胤祐小手撑在地上,尝试了两次也没站起来。 慈宁宫众人都知道七阿哥一场大病过后,落下了腿疾。虽说这都两年过去了,看起来能跑能跳,也没什么大问题。 但太医说了,这病断不了根,总会有些影响。 平日,太皇太后就忧心得不得了。他们这些做下人的,自然是记得牢牢的。 七阿哥每年过年来慈宁宫小住,暖炉、软垫样样都给他备得妥妥帖帖,生怕冻着呀,累着他。 这一摔倒,可把旁边的宫女急坏了。七手八脚的要扶他,却没扶起来。 太子几步上前也要来扶他,胤祐却摆了摆手,干脆坐在了地上:“我的腿麻了,站不起来。” 他下午跟着阿玛走了这么远的路,又在旁边站了至少一个多时辰,一动不动,腿不麻才怪。 康熙一心记挂着里面的皇祖母,哪里还能分神注意到他? 这时候,皇贵妃已经走了过来,一把抱起儿子:“地上太凉了,额娘抱着你。” 他已经快七岁了,长高了许多,再也不是能随便在额娘怀里撒娇的小孩子了。 皇贵妃抱着他也有些困难,一旁的康熙立刻站了起来,把屁股下暖和又柔软的位置让出来,又扶了皇贵妃一把,让他们母子俩坐下。 皇贵妃让儿子坐在自己膝头,轻轻地揉他的双腿,缓解久站引起的麻木和肌肉僵硬。 康熙摸了摸儿子的头:“腿麻了怎么不说?” 胤祐抬眸,用大而澄澈的眼睛看了看他,没有说话,而是默默地靠在了额娘胸前。 皇贵妃感受到了儿子的异样,但小家伙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很平静,她也就没说什么,只以为儿子是担心太皇太后的病情。 胤祐没有说话,身体的反应倒像是要避开他,康熙也只能尴尬的收回手。转过头来,看到太医还跪在地上,挥了挥手,叫他先下去。 屋子里有点闷,让帝王的心情更加烦闷,于是背着手大步走到殿门口,掀帘子出去了。 太子见他就这么走出去,从一旁的近侍手中拿过披风和帽子,也跟了出去。 康熙出了门才发现,曹寅这时候还站在院外守着。康熙走过去,什么也没说,带着他去了花园里。 曹寅看他这脸色就知道太皇太后情况不大好。有心想要安慰他两句,却又不知道说些什么。 于是,跟太子两个人,就这么在寒风中陪他站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皇上说道:“子清,你去内阁走一趟,传朕的旨意,这几日朕就在慈宁宫侍奉太皇太后,所有奏折交由内阁处理,直到太皇太后康复为止。” “是!” 他转头看了一眼太子:“你也去。” 太子却躬身说道:“儿臣也想留下来侍奉乌库玛嬷。” 康熙摆了摆手:“你正好趁这个机会,去瞧瞧内阁处理奏章的流程,反正日后总归用得上。” 说到最后,帝王的声音变得低沉而艰涩。不只是太皇太后,每个人都会老去,这就是自然规律,就算听惯了“万岁”的皇上,也免不了生老病死。 他说完就走,没再看曹寅和太子。 康熙走回院子的时候,接到消息的裕亲王、恭亲王以及诸位皇子全都来到了慈宁宫,冒着风雪站在院子里,怕打扰到太皇太后休息,没敢进屋去。 康熙看了他们一眼:“都回去吧,别在这儿添乱。阿哥们明早该读书读书,不要受影响。” 皇子们不敢不听皇父的安排,又安静的退了出去。只有裕亲王和恭亲王还站在那里,不肯离去。 他们兄弟三人一同侍奉太皇太后的晚年生活,但因为老祖宗一直居住在宫里,福全和常宁只能定期进宫来请安,出宫的时候扈从在侧。 现在皇祖母病了,也不知情况如何,他两人心中的焦急虽不如康熙,但也十分担忧,自然不肯离去。 康熙又摆了摆手:“太皇太后睡下了,明早再来吧。” 皇上都这么说了,两位王爷只能遵旨退下。因为担心太皇太后有什么事,也没敢出宫。 经过皇贵妃的按揉,胤祐的腿很快就缓过来了。于是小家伙又不安分了,挣扎着要下去。 皇贵妃搂着他不让他乱动:“这是要干嘛去呀?” “我要去暖阁里看看乌库玛嬷。” “可是乌库玛嬷已经睡着了,咱们不能进去打扰她。” “我知道呀,”小家伙脸上的泪痕早已经干了,不哭不闹的,格外懂事,“我进去陪着她,不会打扰她。” 皇贵妃耐心的跟儿子解释:“可是乌库玛嬷现在生病了,需要静养,一点声音就会惊醒她,你走进去难免会打扰到她,等她好些了,额娘再带你进去看望她,好不好?” 小家伙一向很能听进去劝,既然额娘这么说了,他也就答应了下来:“那我今天可以留在慈宁宫吗?” “不行,这里没有地方给你睡觉。” 胤祐说:“我不睡觉……或者,我就趴在桌上睡一会儿。” 皇贵妃没说话,显然是不答应儿子的请求。 小家伙咬着下唇,低下头去:“我就想离乌库玛嬷近些,万一她睡醒之后想我了怎么办?” 康熙重新回到屋子里就听见儿子这句话,也没说什么。他在这里长大,和太皇太后最是亲近。这个时候,能让他去哪儿呢? “就让他留下来吧。” 今晚慈宁宫那叫一个热闹,两位亲王来了、皇子们来了,妃嫔公主都来了。康熙一个也没放进来,全都给打发回去了。 梁九功是康熙身边的老人,说话是有些分量的。此时才大着胆子上前问道:“皇上,要传膳吗?” 其实早已经过了用晚膳的时辰,只是当时暖阁里正忙着,康熙没有心思吃饭,就没有让他们传膳。 现在他依然没有心思吃饭,正准备拒绝的时候,梁九功却壮着胆子看了一眼皇贵妃和七阿哥,轻声说道:“皇上,多少用一些吧。” 康熙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他自己不吃,母子俩也要吃。便点了点头,让人将饭食送到另一侧的次间。 太皇太后昏昏沉沉的睡了一夜,康熙、皇贵妃和胤祐就在外面守了一夜。 胤祐毕竟是个孩子,平时的生物钟很准时,西洋钟过了八点,他就要睡觉了。 康熙和皇贵妃正说起太皇太后的情况,小家伙自己跑到书房去,趴在桌上就睡着了。 皇贵妃心疼儿子,还是把他抱去了碧纱橱。胤祐对那张床太熟悉了,本还睡得不怎么安稳的小家伙,一沾上枕头,立刻就睡沉了。 康熙在太皇太后床边坐了一会儿,又进来看儿子,用手背碰了碰他的小脸,却轻声说了句:“就知道添乱。” 太皇太后再次醒过来是第二日清晨,老太太没有睁眼,意识还有些模糊,张口喊出的第一个名字,不是玄烨,也不是小七,他喊了声福临。 就算是躺在病榻上,老太太内心深处记挂着的始终还是福临这个唯一的儿子。 尽管,她儿子视她为恶毒残忍,了无亲情的仇人。 康熙在一旁听得百感交集,恨不得立刻下旨,派人去五台山把那个“行痴”老和尚押到京城来。 胤祐才不管乌库玛嬷嘴里叫的是谁,他就安静的趴在床边。皇贵妃去拉他,他也不走,用很轻的气声说道:“我就在这里,这样,乌库玛嬷睁开眼就能看到我了。” 果然,没多久,太皇太后就行了。上了年纪的人一旦生病,整个精气神就不见了,看起来苍老又憔悴。 她果然第一眼就看到了胤祐,随即便努力露出个笑容,张了张嘴,像是喊了“小七”,但就算离得最近的康熙也没听清她究竟有没有发出声音。 这时候,宫女端来药碗。胤祐便乖乖地退到一旁。皇贵妃和碧云两个人将太皇太后扶起来一些,后面垫上松软的枕头。康熙便端过药丸,亲自侍奉太皇太后服药。 就这样过了几日,天气越来越冷,太皇太后的身体并没有多大的好转,情况一再反复。 胤祐一直跟阿玛额娘一起,陪在乌库玛嬷身旁,一步也不肯离开。 他总说:“乌库玛嬷最疼我了,我要让她每次醒过来都能看到我。这样,她就舍不得离开我了。” 在太皇太后跟前,他一次也没有哭过,每次太皇太后喝粥或是服药的时候,他就会乖乖地站在旁边等着。 太皇太后醒着的时候,她就在旁边轻声说话。太皇太后睡着了,她就安静的带着。 “乌库玛嬷,你快好起来吧,我都好几天没去练剑和读书了。” “乌库玛嬷,今日还没有礼佛呢,我念诵佛经给你听好不好?” “乌库玛嬷,我偷偷告诉你,那天阿玛特别凶的吼我。我决定这些日子都不和他说话。等你的病好了,一定要好好训斥他,我才会原谅他。” “……” 康熙坐在窗户下的炕上小憩,醒过来的时候就听到了儿子最后这句话。满头的问号,回忆自己什么时候吼过他。 关键是,他怎么还记仇啊? 据皇贵妃判断,太皇太后很有可能是高血压引起的左心衰。从症状看起来有点严重,就算能纠正过来,估计预后不会很好。 但她也没有用纯中药治疗这一类疾病的经验,并不清楚治疗效果,所以也不敢轻易下判断。 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上了岁数的老年人一不注意就会病倒。 好几天了,康熙见太皇太后的病总也不见好,心里愈发煎熬。 三十多岁,正直壮年的帝王,承受不住祖母随时离去的可能。 他以手指着额头,与皇贵妃商量:“朕打算明日去天坛为皇祖母祈福,就由表妹代替朕侍奉在皇祖母跟前。” 皇贵妃认为,整这些封建迷信,不如留下来多陪在太皇太后身边。 这个时候老太太心里最记挂的三个人,除了先帝,就是康熙和胤祐。只要他俩陪在太皇太后身边,老祖宗心情好了,说不定病也能一天天好起来。 而后,她又听到康熙说道:“宁可减我的寿命,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命。” 帝王眼里竟然闪烁着泪光,真情实感的为太皇太后的病情心忧,却又无能为力。不管什么办法,只要太皇太后能好起来他都要事事。 “还有我的!” 这时候胤祐从暖阁内跑出来,正巧听到了阿玛和额娘的谈话:“只要乌库玛嬷能好起来,做什么我都愿意。” 康熙抬起眼皮看了一眼儿子,小家伙立刻躲到了额娘身旁,好像很怕他似的。 康熙问道:“那小七明日要与阿玛一同去天坛吗?” 本以为小家伙会遵守在太皇太后跟前的承诺,不理他这个阿玛。 哪知道
相关推荐:
摄春封艳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和徐医生闪婚后
林峰林云瑶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穿成恶毒女配怎么办
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