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来,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就在大家把心都悬在半空,无论如何落不下去的时候。他忽然伸手捏了捏儿子的小脸:“你这小脑袋瓜里成天都在想些什么?” 小家伙很认真的回答:“我有好好读书,真的真的!” 康熙转过头来看向纳兰:“你给他讲课不必有那么多顾虑,该怎么讲就怎么讲。” 纳兰立刻躬身答道:“是。” 胤祐看阿玛笑了,开始得意忘形的提要求:“那我可以跟阿玛一起出宫去吗?” 康熙冷笑:“想得美。” 胤祐:“……” 接下来就是练字,小家伙写一个字就要抬头看看他阿玛的反应。这要是换成别的阿哥,不用说,任谁的能看出来,是想要讨汗阿玛开心。 到了七阿哥这里,意图就更明显了。他也想讨阿玛开心,因为阿玛开心了才会答应带他出宫。 康熙忍不住敲了敲桌子:“你好好写!再这样三心二意,朕可就要罚你了。” 小家伙这才定下心来,照着字帖一笔一划的临摹。 曹寅看了他一眼,又凑到康熙跟前说道:“哎呀!就是让驴干活儿,前面也得吊一根胡萝卜吧。” 康熙瞪他一眼:“你讨打是不是?” 曹寅说:“这个‘鹊’字就写的不好,结构支离,七阿哥有心事吧。” 胤祐咬了咬下唇,也不知道他在帮自己还是在旁边幸灾乐祸。 皇上忍无可忍的赶他:“滚出去!” 于是,曹寅就滚出去了。 不一会儿康熙也走了,走之前还不忘嘱咐儿子:“好好写!今日就在乾清宫用午膳。” 听到阿玛的话,小家伙便开心了起来,点点头,一笔一划写得更是用心。横平竖直,漂亮得就跟字帖上描下来似的。 阿玛让他留在乾清宫用午膳,这意思不就是要带他一到出门了吗? 因为路途不远,康熙这次出门乘坐的一辆十分轻便的马车,里面空间有限,胤祐依偎在他的身旁,按他的要求背诗给他听。 背着背着小家伙就被马车外的喧嚣吸引,掀开帘子,探头往外张望。 京城可真是热闹,路边卖什么的都有。糖葫芦、糖画、糖人,各种小吃,还有玩具…… 小家伙舔了舔嘴唇:“那个糖葫芦一定很甜。” 宫里精致的点心多得是,用料也很考究,样式又漂亮,寻常百姓想吃都吃不着。 这小崽子吃太多了,反倒是对民间这些不起眼的小零食更感兴趣。 康熙摸了摸他的肚子:“出门之前还吃了两大碗饭。” 小家伙嘟着嘴辩解道:“平常到了这会儿就该用点心了。” 康熙:“……” 忽然马车帘子被人挑开,从外面伸进来一只手,手里正好拿着一串冰糖葫芦,又大又红又圆,看着就好吃。 从他身上穿的衣物就不难看出,那是曹寅的爪子。 里面半天没有动静,那人还在外面轻声催促了一句:“七阿哥,快拿着。” 胤祐赶紧接过来,咽了咽口水,先把糖葫芦递到了康熙跟前:“上面那颗最大,给阿玛吃。” 康熙看了他一眼,小孩子哪里懂得掩饰自己的表情。虽然笑得很开心,但眼睛里却流露着“阿玛才不会吃小孩子的东西,最大那颗还是我的”。 哪知道他阿玛也没跟他见外,张口就把最大那颗吃进了嘴里。 “……” 笑容凝固在脸上,小家伙瞪着大大的眼睛:“阿玛,你怎么……怎么……” 父子俩的套路与反套路,糖葫芦是胤祐自己递过去的,小家伙只得认了,赶紧把手缩回来,独享美食。 现在的畅春园是在原有的清华园的基础上扩建的,面积很大。 现在正在修建的是其中一处院落,不远处正好有一大片空地。 园子正在新建房屋,砖瓦木材堆得到处都是,不怎么安全。康熙便把胤祐放在了那块空地上玩耍。 小家伙在松软的土地上跑来跑去,这里可比皇宫有意思多了。旁边有人在盖房子,不远处有一个大池塘,院墙还没修起来,远远的望出去,对面的山坡上竟然还有人在打理庄稼。 小家伙跑过来拉着阿玛的手问他:“这里不盖房子吗?” “不盖。” “那这里用来做什么?” 康熙看着他笑了笑:“给你种橘子树好不好?” 橘子树? 胤祐忽然想起来,他曾经在慈宁宫种过一棵橘子树,南巡回来的时候树就冻死了,那时候阿玛跟他保证过,要想办法在京城种一棵橘子树。 儿子坚持要种橘子树给了康熙启发,为什么那些南方的植物在北方就不能生存,什么品种的麦子能够收获更多粮食。 反正这边园子够大,他干脆划出一块地来,专门用来做农业实验,看看究竟能不能在北方种出南方特有的植物。 不过院子正在修建中,一时半会儿也建不好,到目前为止,这也只是个计划罢了。 但是胤祐却记在了心里,如果能在北方种出南方的植物,他就能让乌库玛嬷吃上新鲜的水果啦。 他们路过一处房屋的时候,那边正在混合泥沙建造一堵墙。 胤祐看到有匠人将一大桶白色的汁水倒进沙土中。 小家伙从未见过盖房子,便有些好奇的问道:“那是什么?” 康熙也没有改过房子,他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既然儿子问起来,他便将旁边的监工叫过来,让他介绍一番。 那人上前一步,来到皇上跟前,躬着身,小心翼翼的答道:“回皇上,这是糯米浆,掺在普通砂浆里,建出来的房子异常兼顾,风吹雨淋,甚至地动都不怕。” 在康熙继位以来,发生过两次大的地震。第一次在山东,第二次在直隶。 大地就像海水一样波澜起伏,房屋轰然倒塌,连最坚固的紫禁城房屋殿宇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更别提民间。 康熙对此尤为重视,所以,在修建畅春园的时候就提出要求,一定要坚固。 但在生产力并不乏大的这个时代,用糯米浆盖房子的成本,也只有皇家园林才能负担得起。 小家伙对这个很感兴趣,听了半天,又蹲下来仔细看。 但天色有些晚了,康熙打算回宫,回去之后他还有奏折要批阅,行程安排非常满。 “小七,回去了。” 小家伙蹲在原地没动,显然没有要走的意思。 康熙便去拽他,小家伙盯着那一桶一桶的糯米浆,冷不防说道:“阿玛,我想尝尝。” “!!!” 第71章 听到这话, 在场所有人皆是一愣。 虽说这东西是已经上锅蒸熟了之后再捣碎混在砂浆中,闻起来也确实有一股糯米的清香。 但这里是建筑工地,虽然知道那是糯米做出来的, 可这是用来盖房子的呀。 胤祐简直就是个点心品鉴专家,吃遍了御茶膳房,慈宁宫、承乾宫、毓庆宫等等各处小厨房制作的点心。鼻子就跟小狗一样好使,什么糯米、豆沙、莲蓉、红豆……这些基本的食材, 只要他闻一闻,就知道能不能吃。 他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尝尝,看看这个盖房子的糯米浆和做点心的糯米浆是不是一个东西。 人家毕竟是个皇子,想尝尝也不能拦着。 监工为难地说道, “尝倒是可以尝尝, 可是咱们这里没有碗筷……” 康熙凉凉的扫了他一眼, 监工吓得立刻跪在了地上:“请皇上恕罪!” 皇上也没想治他的罪, 就是被儿子气着了。好端端的一个小皇子,长得白白净净, 又可爱又聪明,怎么一张嘴就离不开吃? 回去一定叫御茶膳房拿糯米好好给他做些点心,不把他吃到撑, 吃到腻, 不许停下来! 康熙去牵儿子的手,冷声吩咐道:“回銮!” 胤祐被阿玛拉着小手,还忍不住回头看了看。正要离开的时候, 忽然远处有一匹马飞驰而来。 骑马的是乾清宫的太监。那人来到御前, 翻身下马, 跪在康熙跟前说道:“启禀皇上, 宜妃娘娘即将临盆。” 这是宜妃生的第三胎,已经很有经验。老五虚岁已经六岁多,老九虚岁也已经两岁多,前面两个孩子生产都很顺利,两位小皇子平安健康,宜妃身体也好。 宫里每年都有人生孩子,有时候还有好几个出生。皇子也好公主也好,对于康熙这个父亲来说早已经没有多大的惊喜。 他平日政务繁忙,按照规矩,后宫生产,他也不能亲自到场,因此除非有什么特殊情况,一般也就是孩子生下来通知他去看看, 康熙皱了皱眉,今天太监都跑出宫来向他禀报这件事情,难道是宜妃有什么不测? 对于后宫女人而言,生孩子是最凶险的事情。不要说妃嫔,甚至位分更低的庶妃,太子的生母仁孝皇后也是因为难产驾崩。 目前惠、宜、荣、德四妃之中,唯一在康熙心里还有一席之地的,也就只剩宜妃了。 康熙问道:“皇贵妃去了吗?” 太监答:“皇贵妃给奴才传话的时候,已经在去翊坤宫的路上了。” 听到皇贵妃去了,康熙的心倒是稍微安定下来。在这一点上他还是很信任表妹,这几年表妹帮助了后宫不少妃嫔平安诞下孩子。 皇上说回銮,太监侍卫自然不敢耽搁,簇拥着主子上了马车。 一路上康熙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胤祐能感受到他的担忧,一路上既没有说话也没有调皮,就那么安静的依偎在阿玛身旁,陪着他。 康熙闭着眼,端坐在马车里,看起来像是心事重重,其实什么也没想。 身为一国之君,这个庞大帝国的主宰者,能让他为之慌乱的事情不多。 他每天要思考和处理的事情太多太杂,各地民生问题,官员的任用和罢免问题,贪腐问题,权利制衡,俄国人频繁骚扰黑龙江一代领土,准噶尔部大肆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对大清虎视眈眈…… 和这些事情比起来,后宫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除了太皇太后,后宫这么多女人,也就只有皇贵妃的安危能牵动他的心。因为那是他的表妹,和他有血缘的羁绊。更重要的是,在皇贵妃身上,他依稀能看到些许生母佟妃的影子。就算是皇太后,在他心里也没有这个待遇。 那是嫡母,康熙该尽的孝道一点也不会少。但毕竟不是生母也不是养母,他们之间没有什么母子情。 对于皇太后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妃嫔。 忽然,有什么暖暖的东西覆上了他的掌心。睁眼一看,那是胤祐的小手,紧紧地抓着他的手。 小家伙抬起头来对他说:“阿玛不用担心,我额娘很厉害的,她一定会帮助宜妃娘娘。” 儿子的话像是一股暖流,从心脏的位置一直流向四肢百骸。 他把小家伙紧紧地抱在怀里,捏了捏他的右腿,问道:“今天走了那么多路,累不累?” 胤祐点点头,握起小拳头在自己腿上敲了两下;“软的就像刚端上来的发糕一样。” 皇上刚才还有些忧虑的心情,一下子被他这个奇奇怪怪的比喻萌到了。回宫的路上,一直把儿子搂在怀里,轻
相关推荐:
花花游龙+番外
深陷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莫求仙缘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小人物(胖受)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
毒瘤
外婆的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