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钝刺 > 第194章

第194章

准备登船,再次对大小官员说道:“朕一向听闻江南是个富足之地,鱼米之乡。这次专程前来看了看,好像是这么回事。但朕还是觉得,这里的乡村不及北方富饶,百姓看上去也没有北方质朴。都是因为太过粉饰奢华所致。” 他又看了一眼低下跪着的一众官员:“你们这些人,不论官职大小,一定要记住当洁身爱民、奉公守法、激浊扬清、体恤民隐,以副朕老安少怀之意。” 皇贵妃站在他身后,听他一本正经的说人家粉饰奢华不如北方质朴,心里就觉得好笑:“装什么正经人,你不就喜欢这种粉饰奢华吗?来了一趟又一趟,回去还专程给自己营建一座江南山水园林。” 行船来到燕子矶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奇怪,胤祐便问阿玛:“为什么这里叫燕子矶,燕子矶是什么?” 这时候高士奇很识趣的凑上前来,替康熙作出解释:“七阿哥,‘矶’就是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燕子矶是大江三大矶之首,有着“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称号,山石直立于江上,三面悬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故名为燕子矶。” 这时候,太子拍了拍他的肩膀,胤祐转过身来,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去。 现在正是黄昏时分,夕阳西下,照得霞光漫天,波光粼粼的铺洒在江面上,将岩壁映照出一片金色的光影,尤为壮观。 高士奇说道:“这就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燕矶夕照。” 胤祐问:“那其他四十七景又是什么?”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颇有难度,就算高士奇都去过,那也不一定能记住,还能一一说出典故。 于是,他弯下腰,笑着对胤祐说道:“七阿哥,臣若是将这金陵四十八景都给您介绍一遍,只怕是天要黑了,您可就要错过晚膳了。” 对于一个吃货而言,错过晚膳那是万万不行的。小家伙望着眼前的美景,在渡口上欢快的蹦跶两下,冲着江面大喊:“这里好美呀!” 皇贵妃站在他的身后,愈发觉得自己缺少一部手机,来纪录儿子每一个可爱的瞬间。 晚膳过后,康熙又带着两个儿子登上燕子矶,登临顶部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站在燕子矶顶上往下望,水月皓白、澄江如练,又是另一番美景。 刚准备下山的时候,小家伙又有些不乐意,跟在后面慢吞吞的走,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怎么样他都不满意。 康熙半转过身看了他一眼,父子俩对望半晌,还是当阿玛的先败下阵来,张开双臂对他说了一句:“过来!” 小家伙在崎岖的山路上跑两步,险些重心不稳直接滚下去。最后终于踉跄两步,扑进阿玛怀里,这才觉得安心不少。 回到行营的时候,不出所料,小家伙已经睡着了。他们住的这出行营并不宽敞,冬天又冷,除了太子住在旁边一间小屋,康熙、皇贵妃和胤祐三人同住一屋。 李熹将胤祐安顿好便退了出去。康熙坐在桌旁看书,皇贵妃也拿了本书坐在桌旁看了起来。 她看书有做笔记的习惯,但出门在外实在不方便,只能随便看看。 伴着孩子均匀的呼吸声,两个人坐在桌旁,接着烛光看书。 康熙抬起头来,忽然对人家手里的医书很感兴趣,便要过去翻了两页。 皇贵妃把书递给他,又拿过他手里那本书看了看,发现,他竟然在看一本数学书,上面有一道题,看起来做了一半。 皇贵妃被迫回忆了一下高中数学,感觉他这个书有点烧脑,本来应该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全都用甲乙丙这样的字来代替,无形中,给学霸增加了解题难度。 不过还好,这本书上的数学题都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没有用汉字,否则皇贵妃立刻把书放下,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是个文盲。 小家伙在床上微微的打着鼾,早已经进入了梦想。 时辰不早,康熙精力旺盛,还要再看一会儿书。皇贵妃精力不济,不能奉陪,上床搂着儿子睡了。 并且默默祈祷皇上能坐在那里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一晚上都想不起来睡觉。 因为床有点窄,再躺一个大人可能会有点挤,她想让儿子睡得舒服一点。 就算是冬天,小朋友这种纯阳体质也经不住被两个大人夹在中间睡一晚上。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胤祐就出了满身大汗,哼哼唧唧从睡梦中醒过来。 他醒过来,旁边两个大人也别想睡。小家伙一翻身坐起来,伸手去推皇贵妃,哼哼唧唧的说道:“额娘,额娘,我饿了,我要喝牛乳。” 于是,本来面对外面侧躺的帝王回过头来。父子俩对望一眼。小家伙使劲儿眨了眨眼睛:“咦?是阿玛不是额娘。” 康熙以为儿子看到是自己会害怕,没想到,小家伙又推了他一把:“阿玛,阿玛,我饿了,我要喝牛乳。” 康熙颇为无奈的坐起来,父子俩又开始对望,皇贵妃面朝另一边,一动不动。 康熙忍不住抬手抹了把儿子头上的汗水,问他:“你刚不是叫额娘吗?” 小家伙立刻竖起拇指在唇边做了个“嘘”的手势:“可是额娘睡着了呀。” 康熙试图跟儿子讲道理:“可阿玛本来也是睡着的。” 胤祐疑惑道:“你现在不是醒了吗?” “……” 小家伙左右看看,床就只有这么窄:“就算我把额娘叫醒,你也要让我们呀。” 康熙又点了点头:“行吧,你说得对。” 老父亲一边翻身下床,一边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之后再住这样的农家村落,就让你跟太子一起睡。” 顺着运河北上,康熙再次来到黄河视察河工,这次在江都县邵伯镇还带着吏部尚书伊桑阿、工部尚书萨穆哈去了趟海边。 又说到了在高邮和宝应两地见到的洪灾,心里甚为轸念,当时询问水灾的原因,说是这两处地方下游本来是有入海口,但时间长了,沙石淤堵,才导致壅塞。所以决定将堵住的入海口浚治疏通,希望这样可以免于两地水患。 太子站在一旁听着,思考汗阿玛说的这个问题的可行性。 康熙又说道:“这一去一来,朕每每想到这个问题就于心不忍。这里一方百姓,图的就是个安稳过日子,不至于每年都要流离失所。你们几个现在就去水灾州县逐一勘察,十天之内覆奏。如果这样可行,就立即去办,花多少钱都在所不惜。” 几位大人领命而去,这一路过去,又到淮安、宿迁等地。离开江南,康熙也没了游山玩水的兴致,全副心思都放在了黄河治理上面。 疏通河道、清理淤沙、改道入海口、视察高家堰河堤工程,让靳辅赶紧想办法,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再让黄河水倒灌运河。 毕竟皇上出宫来巡察,多少年也遇不上一次,沿途有许多老板姓出来看热闹。 康熙看到遭受水灾,年老贫寒者,便让人赏赐些银两。 这一路上来,从到苏北至黄河区域内,就没有了江南那种金粉楼台、纸醉金迷的脂粉气和奢靡感,处处都是人间疾苦,看得人揪心。 就连胤祐这个几岁的孩子,每天跟在阿玛身边也少了几分淘气,多了些懂事和悲悯。 阿玛要给沿途那些瘦骨嶙峋的老人赏赐银两,他便主动邀请自己送过去,还让李熹把马车里的点心水果拿出来,分发给前来看热闹的孩童。 等小家伙回到额娘跟前,皇贵妃便向他竖起大拇指,搂着儿子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宝宝做的真棒!” 听到额娘的夸奖,胤祐也笑不出来,他脑子里都是那些衣着破脸又瘦又小的孩童。 太子也看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都是宫中锦衣玉食的皇子,哪里见过这样的景象。太子也让身边的太监将马车里带出来的吃的分给老百姓。 来到沂州,这一路上康熙委派了不少工作给靳辅,疏通入海口是个大工程,身为河道总督,靳辅必须亲自去主持和监督此时。 于是便不再陪同圣驾回銮,就此拜别。 临走前康熙将他叫来跟前,夸奖他这些年来治理黄河兢兢业业,修筑河工,卓有成效,往后要更加勉励,早日成功,让黄河沿岸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不负皇上委任之意。 最后还赐了他一首《阅河工诗》作为褒奖。 靳辅出来的时候,太子和胤祐站在门口,他向太子行礼,太子也带着弟弟向他鞠了一躬:“希望靳大人能早日解决黄河水患,大人辛苦了。” 冬至这天,他们来到曲阜,衍圣公带着四世子孙城外迎驾。 胤祐在来的路上就见过这个人,那时候他和康熙在观澜亭说话,小家伙跟着纳兰去了趟易安居士的旧居。 他本以为这个人是济南人,没想到来了曲阜又见到了,而且听高士奇说,这个人和他的子孙都是曲阜人,他们是孔圣人的后代。 胤祐也不知道孔圣人是谁,反正感觉应该是个很厉害的任务,因为明天阿玛要去祭拜孔庙,他也要跟着去凑这个热闹。 皇贵妃开他的玩笑:“孔庙你可不能去。” 今天是冬至,他们在行营里吃了顿饺子。小家伙正把大个儿的饺子往嘴里送,听到额娘的话便停了下来,问道:“为什么?” “因为孔子是读书人的老师,不读书的小朋友是没有资格祭拜他老人家的。” 小家伙嘟了嘟嘴,问:“那额娘你去吗?” “我去呀。” 小家伙又问:“是因为你每天都在读书,所以阿玛才带你去的吗?” 皇贵妃点点头:“是呀,反正读书的人就可以去,去了之后就成了读书人,以后就要乖乖读书。” “哼!”小家伙撅起嘴,放下筷子,“那我不去了。” “……” 皇贵妃看着他,真是一个头两个大。平时最爱凑热闹的小家伙,阿玛去什么地方他都要跟着,今天竟然主动提出不去了,就因为不想读书。 “呵呵~”皇贵妃立刻发出意味不明的冷笑,“不去也要读书,跑不掉的。” 胤祐:“……” 第二日,康熙带着太子及文武官员来到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御制祝文,称孔圣人开万世之文明,树百王之仪范。 随后来到诗礼堂,让文武官员、侍卫、随从都在殿外候着,他带着太子进入殿内,找来一位国子监名叫孔尚任的监生进讲《大学》首节,又找了个举人来讲《易经》的系词。胤祐跟着阿玛进入殿内,坐在太子身旁,被迫听了两节课。 最后还是觉得孔尚任讲得好,康熙大手一挥,决定带此人回京。 过了曲阜,中间他们便不再停下来休息,日夜兼程赶路直到回京。 当晚他们住在南苑,第二日,率领诸位大臣到孝陵祭酒行礼,又至仁孝皇后、孝昭皇后陵奠酒举哀。 胤祐没见过这两位先皇后,自然也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是小家伙明显感觉出来,在祭拜仁孝皇后陵寝的时候,太子的情绪很不对。 直到整个祭奠结束,他们准备回宫的时候,太子脸上

相关推荐: 金屋娇   货柜里的猛男   鸣人只想做死神   阴鸷反派的竹马O觉醒了   锦鲤少女逃荒种田   武林盟主的命门(肉)   嫡妹非要换亲,送我当上侯夫人   全球通缉:霸宠迷糊甜心   我有特殊洗白技巧[快穿]   大唐:彩礼加倍,反手迎娶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