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因为这条瘸腿而性情大变,实在太可惜了! 李世民轻声说道:“承乾,长安城近日传出的流言,你心里都知道了吧?” 听到李世民询问的话,李承乾的脸色没有太大的波动。 他在来紫宸殿之前,已经猜到李世民要跟他说这件事,毕竟他是此事的最大受害人。 李承乾神色淡然回道:“父皇,儿臣知道。” 在谣言传出来的第一天,杜荷就心急火燎来到东宫,并跟他禀报了这个重大消息。 而且李承乾都不用猜测,直接断定此事就是李泰所为。 舆论战,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好用。 不过对于李承乾现在的处境来说,这个舆论还真不一定是坏事。 现在百姓骂他越狠,等他做出一番成绩,再派人去民间传颂一波他的功绩,百姓的风评便会瞬间扭转。 李世民点了点头:“面对不利于你的流言,你心里怎么想?” “父皇,儿臣心中有愧。”李承乾接着说道:“儿臣前些年确实做了一些荒唐事,百姓们批评的也没错。” “现在有天下百姓监督儿臣,也能让儿臣变得和父皇一样圣明。” 听到李承乾回答的话,李世民的表情微微一怔。 他想过承乾会自证清白,也想过承乾会把这件事责怪到李泰头上,唯独没想过承乾会坦然接受百姓的批评。 看来承乾真的长大了! 李世民欣慰说道:“承乾,你能这么想,父皇心里很欣慰。” “身为储君,做错了事要有改正的勇气,要有广开言路的胸怀,这样才能成为一代明君。” 顿了顿。 李世民沉声说道:“承乾,朕已经令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去查探此事,朕会给你一个公道。” 对于李世民要给他讨个公道之事,李承乾的心里无半点期待。 与其相信李世民会惩罚李泰,倒不如相信母猪长了一双翅膀,能飞天遁地。 不出意外,此事最后会不了了之。 虽然心里不相信李世民的话,但是李承乾还是装出一副激动的样子。 “谢父皇。” 李世民接着说道:“承乾,以后除了处理诉讼之事,你把农桑、水利和工匠之事,也一并接过去吧。” “你协助朕处理这么多年的国事,也该负责一些具体的事务了。” 贞观十年,李世民下诏,让李承乾负责天下诉讼的国事。 凡有重大的冤屈案件,经大理寺和刑部审判后仍得不到解决,则上交尚书省,如果还得不到解决则交由太子裁定。 遇到连李承乾都处置不了的案件,最后才上奏到李世民那里。 不过处理诉讼的国事,李承乾并得不到太大的权力,也没办法在民间留名。 现在李世民让他负责农桑、水利和工匠的国事,这是李世民放实权给他,而且还能养望扬名。 第22章 这是天大的好事。 李承乾激动应道:“儿臣,谢父皇信任!” “还请父皇放心,儿臣定会勤勤恳恳励精图治,做出一番成绩出来!” 李世民微笑着点了点头。 爱子承乾私德有缺,自己想借着谋逆之事,趁机将其废掉太子之位。 可李承乾在紫宸殿跟他说的话,震耳欲聋令人深省,他对李承乾的看法也发生了一点改变。 他也想看李承乾是不是真的洗心革面,处理具体的国事能力如何。 沉默了一下。 李世民眯着眼睛问道:“承乾,太子詹事于志宁找朕告状,说你不尊师重道,恶意贬低他,还向朕请辞太子詹事。” “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换做以前,于志宁、张玄素和孔颖达等人跟他禀明太子的不足,他不会询问李承乾,而是只是写书信呵斥。 现在太子变了,这些事得跟太子说出来。 不然太子谋逆,便会成为事实。 李世民并不担心李承乾会谋反成功,他只是不想和爱子父子相残。 他已经杀了兄弟,岂能再杀嫡长子? 后世人对他又会是怎样的评价? 李承乾轻声应道:“于詹事和儿臣侍讲,让儿臣在百官朝会上承认谋反。” “父皇,儿臣能接受于詹事的劝谏吗?” 李世民抓着胡椅的双手猛地一动。 当时于志宁跟他告状的时候,显然没有把这件事说出来。 李承乾看到李世民陷入沉默之中,他嘴角微微一动,接着脸色淡然说道。 “父皇,不可否认于詹事是能臣,可他教导儿臣的效果并不佳。” “既然他想请辞太子詹事一职,儿臣认为父皇应该遂他的愿。” 他正愁找不到更换太子詹事的理由,没想到于志宁主动给他创造条件。 真是天赐良机! 听到李承乾也想更换太子詹事,李世民脸色纠结。 满朝文武大臣,最刚正不阿,且品德高尚之人,仅于志宁、李百药、张玄素、褚遂良和萧瑀等寥寥数人罢了。 换做其他能臣担任太子詹事,他们能劝谏得了叛逆的太子吗? 房玄龄虽然合适,但他执掌尚书省,每天要处理的政务无比繁重,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掌管东宫詹事府。 李世民重新看向李承乾,皱
相关推荐:
薄情怀(1v1)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妄想人妻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
碧荷衍生文
我有亿万天赋
珊璐短篇CP文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