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影帝在左 金主在右 (1v2H) > 第431章

第431章

援不及,是否有权就地征召当地百姓组织武装起来? 再有与官军的协调,彼此之间是个什么身份定位? 有需要配合、或者产生摩擦的时候,怎么论? 听谁的?官军如果就地征发,我能做地方的主吗?能管多少? 如果官军在地方上犯法了,谁来判? 最后是来了一个兜底的“便宜从事”: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是不是可以“从权”?比如,死囚、罪犯,遇到胡人进犯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先斩了,不押到京城等秋后问斩? 这些都不弄清楚,去了也是白搭不是? 对了,还昨申请点兵器,自己的随从,得有趁手的兵器,要求去武库捡点儿。 匆匆写就,看看天色也不早了,祝缨便回房打点自己的行装。她的东西倒是都齐,兵器、铺盖、衣物都有,厚冬衣也有。 她又翻了翻自己的衣橱,自己的衣服不少,但是穿衣有规制,好些衣服不能给别人穿。她又到库里去,拣了一箱子的皮毛,对项安道:“这些都取了,加紧给大伙儿准备上。还有铺盖也要备上厚的。再带上些帐篷之类。” 项安道:“已经去采买了,不够再动家里的吧。这些都是好东西。” “就是好东西才要给人用。” “是。” —————————— 次日一早,朝上还是比较安静的,消息被瞒得死紧。 朝上,双方还在争吵,王、郑的心思已经不在这上面了,皇帝从头到尾就说了一句:“散朝。” 退朝之后,祝缨又被留了下来。朝臣们纷纷使眼色,心中十分不安:陛下这是又要兴大狱了吗?不至于吧? 祝缨与郑侯等人都到了皇帝的面前,皇帝问道:“你们准备得如何了?” 祝缨看了看郑侯,先将自己准备的条陈拿了出来:“臣有事请示陛下。” “说。” 祝缨一条条地说了,军情紧急,皇帝面前的几个大臣却都生出点好笑的意思来——不愧是你! 祝缨与他们打交道就是这样,做事也是如此,周到,也狡黠。皇帝听得条理分明,又觉得:“如此细碎?” 祝缨道:“治理地方就是千头百绪的。死得人多了,必有疾疫,边境空虚必有大患。所以要护住尽可能多的人,人的事最是复杂,要做的多。” 在与官军的沟通上,祝缨又加了一句:“臣不懂兵,不干涉军事,在同一片地界上,难免会有些接触。先说明白了,大家才好做事。” 王云鹤心道:又来欺负陛下了。你给陛下反对的选项了吗?画了个圈儿让陛下钻,不让人看圈儿外的景儿。 他提议:“陛下,不若给祝缨加金紫光禄大夫。条陈里的许多条目就不必再细议了。” 郑熹道:“臣附议。” 地方上,上州的刺史是从三品,金紫光禄大夫可做加官,是正三品,从品级上就把一些需要细说的纷乱杂务给压下来了。 在王、郑二人心里,地方上这些官员也没有祝缨能干。愿意干就先让祝缨干着,现在是使职,干完了再薅回来。也不是给她过多的权柄,只是“从权”为了收拾烂摊子。 这个他们是有心理准备的,不放权,束手束脚的就干不了事。 皇帝也是这么想的,他说:“可。” 接下来就是要求“钱粮”了,窦尚书道:“转运要先保证军需,不过北地四州当有存粮。” 祝缨道:“那儿连着过了几个荒年了,多少得给点儿!能就近转运吗?灾民恐怕不少。” 如果长途转运,路上消耗是很恐怖的,还是一站传一站的比较好。 窦尚书道:“只能今年免北地四州的租赋。” 祝缨道:“北地四州,秋收的时候遇到这么件事,还能有多少收成?没收成,哪儿来的租赋啊?” 皇帝吸了一口气,窦尚书对皇帝道:“情势紧急,本也无力转运京师。” 皇帝道:“罢了。” 祝缨对此是有心理准备的,否则也不能提那么多其他方面的条件。 办事嘛,不给钱就得给权! 祝缨与他们讨价还价,她身上还有一个采访使的衔,所以可以处置官员。六品以下的,她可以“从权”,上了五品,她可以暂时关押,得上报。 官军方面,原则上,互相不统属。如果官军有需求,尽量帮助。如果官军犯案,地方上不能管。但是祝缨本人可以协调,“从权”。 祝缨就有数了:“是。” 至于百姓的安置,政事堂给她下了死命令:“不许出北地,你把人都在北地安顿好了!” 祝缨道:“是。” 然后是郑侯,他的要求比较正常,出兵的常规。只是要带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将校,再有些亲兵之类。 郑侯又对祝缨说:“取兵器时,可与我一同去取。” 祝缨笑道:“好。” 她也向皇帝要几个人,比如陈放。陈萌的孝期还没满,陈放能出来了。有陈峦教着,平日里看他行事不也不差。同时,她又向皇帝说明了要把苏喆、林风、卓珏等几人带走,因为用着顺手。 这些人都得有个职务,得是“主簿”、“掾”之类,实在不行,带个“郎”、“校尉”的散官衔跟着办事也行。她得把架子搭起来。 皇帝也都答应了。 王云鹤道:“事不宜迟!” 祝缨道:“行李已经准备好了,给我旨意,现在就能出发。” 皇帝笑道:“卿真国之砫石!” 祝缨当他在胡说八道。 郑熹道:“今天都什么时候了?你再准备一下,不日启程。” “是。” 说今天是假的,她出行怎么也得“持节”,领了旨意不算,还得带仪仗之类。金良领了二百人要跟着,祝缨硬是给减到了一百:“带的人太少不安全,带的多了一路吃用太招眼了。只要精干的百人就好。” 她还得跟陈萌说一说,要把陈放给带走。 陈萌没想到祝缨来了这一手,惊讶之余道:“你还真是不客气。” 祝缨道:“别废了,你上了年纪了,他还年轻。我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是郑侯已经出手了,以后不会太难。他与我同行,不会太危险。累是会累一些,或许还会生病,但只要熬过来。他从六升五,能早好些年。干不干?” 陈萌道:“干了!” “今天就把行李收拾好,随时待命!那些风雅累赘的东西,一样不要带!可以带几个健仆,出行不能讲究。厚冬衣要准备,车马要随便准备丢弃……”祝缨说了一串的注意事项。 陈放道:“全听叔父安排。” 他答应得痛快,祝缨也很满意:“等我的信儿吧。” 今天果然是走不了的,明天也走不了,祝缨得带着人去挑趁手的兵器。武库打开,金良帮着挑兵器。祝缨又选了些手-弩、箭-支。 金良道:“带这个?要补箭的。” 祝缨笑道:“我还能用得了多少?带两箱就得。” 金良道:“这家什看着像是省力,上箭的时候也是费劲的。” 祝缨道:“那你再帮忙选些弓矢。咱们这一路,不定会遇到什么呢。” 金良不再反对,转而认真挑选。祝缨又问他座骑、甲胄之类,金良道:“都有的。” —————————— 祝缨忙了一天,即使是她也觉得有些仓促了。如果只有她一个人,提着包袱就走了,反而随从们的事杂且多。 她往刘松年府上去道别,刘松年道:“多带两条被子吧。”说着,又拿出一本手记。 祝缨道:“这是什么?” “我去过那儿,那儿过了中秋之后,说冷就冷了。仔细冻掉了耳朵。” 祝缨笑道:“好。” 刘松年又将她仔细看了看,说:“好好的做个人,不要给别人牵马坠镫。” 祝缨笑笑:“您瞧我,一鼻子俩眼,是个人模样吧?” 刘松年作势抬手,还是没落下,祝缨又说了:“您府里原本的那些人……等我安顿了下来,兴许得找您借。” 刘松年道:“我不管那个事。那两个小鬼要是有熟人,你自问他们去。” “哎!那我走了。” “去吧去吧,烦人的!” 祝缨没有去见王云鹤辞行,只请刘松年转交了一张名帖,上面没有特别的内容。 刘松年收下了,说:“你真是不自由!早点长大成人就好了。” 祝缨向他一躬身,转身离去。 这回不再去任何一个地方,她直接回家。门房上,祁泰白着一张脸,等着她。 祝缨问道:“干嘛?” “太、太、太、太……” 祝文从他的身后冒了出来:“大人,东宫来了!” 祝缨道:“冼詹事有没有一同来?” 祁泰直接摇头。 祝缨快步上前,却见太子一身常服,身边一个管家模样的是郝大方,两旁两个健仆样子的人。 祝缨先拜太子,她拜得太流利,太子真心想扶她不行礼的,手伸出去,她已经滑了下来。太子只得沉下手去捞,动作像是抽搐了一下。 两个人客套完了,祝缨请太子上坐。 太子也请她坐下:“大夫事务繁忙,是我打扰了。” “殿下白龙鱼服,必有要事。” 太子道:“是为大夫送行,大夫出行之日,我未必能亲临。” “殿下太用心了。” 太子摇了摇头,道:“当此之时,用心的是你们。如今朝上纷争不断,肯用心做事的人太少了。用心做事,又不怀私情的人更少!你是其一。” “满朝忠良,殿下何出此言?” 太子道:“两年了!总能看到一些事。王相公是贤人,他也不免要为了依附他的人而与人相争,因而耽误一些事。郑相公么……呵,是个能干的人,可惜能干的不是地方。” 祝缨道:“他们是被人裹挟了。郑相公前些年就说,一些纨绔闹得不像话。王相公更是君子,只可惜……一旦仲尼复生,儒生们最想做的恐怕就是毒哑他,摆在那儿,放着,当牌坊。” 太子忍不住笑了,郝大方等人都听得吃惊,这么拿孔子说笑,是有些出于他们的意料的。 “互相裹挟罢了。这些人,黏得胶手。”太子说。 祝缨也笑了:“这四个字,还是从郑相公处听来的。” 太子道:“你愿意从泥潭里跳出来吗?” “殿下何出此言?” 太子目光灼灼:“君子小人,真伪难辨,但是谁做了什么事、做得怎么样还是很清楚的。你看不上务虚的人,如今,我便与你坦诚相对,将那些胶粘的东西扔到一边,重开天地,如何?” 祝缨道:“您是太子,是储君,应该有自己想法。您这不是让我跳出来,是把我往里按呢。这是只有天子才能承诺的事。” 太子垂下了眼睑,道:“我当为父分忧。” 祝缨道:“为臣者食君之禄,都会担君之忧。” 太子指着北方,道:“现在不是虚文礼节可以应付的局面!现在的变法,可行吗?” “哪里来的变法?” 太子没有被为难住,说:“王云鹤就是在变法,不过他不说而已。王与郑,已然是党争了!没错,他们是被裹挟的,但我要的不是这个!人与人的利益并不总是一样的,有争斗没有关系,我要见到实效!他们闹了这么久,就闹出个人命官司,闹出个溃败?这不是我要的!” 祝缨问道:“殿下觉得我就能做到吗?” 太子道:“你务实。” “他们如果不务实也走不到现在。” 太子道:“他们的将来在哪里呢?被裹挟的人,自己都挣扎不出来!” 祝缨点了点头。 太子问道:“你可以吗?” 祝缨道:“我愿一试。但请殿□□谅、信任两位相公,他们不是不想国家好。” 太子取下自己腰间的一颗佩珠送给祝缨:“这还是我做世子的时候,从先帝那里得到的。当时先帝宠爱东宫、溺爱鲁王,他们的好物不计其数,这个在他们面前算不得什么,于我却是稀世之珍。” 祝缨道:“这如何使得?” 太子道:“愿君平安。” 祝缨双手接过了这颗佩珠。 太子紧张地盯着她,祝缨从容回看,没有感激涕零、没有对天盟誓、没有许诺永远,只是安静地看着他。 太子没来由一阵安心,这是他认知里的祝缨。虽然有些不满足,希望能够得到更热烈的反应,但这是祝缨,这个反应就合理了。 太子如释重负,对祝缨道:“此去北地,前路多险,不要被他人左右,我与陛下等你的好消息。不耽误你准备了。” 祝缨将他送到门口,太子道:“留步。”不让她出门。 祝缨站在门内看着他拐了一个弯,祝文探头看了一看,回来低声说:“走远了。”:,m..,.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357. 耳目 “必有你的熟人!” 太子从祝府出来,转个弯,郝大方叩响了冼敬家的辅首。 太子在冼敬家中略坐了一坐,并不曾提及朝政:“宫中很是烦闷,出来走走。太夫人可还安康?” 冼敬代母亲谢过了太子的问候,又对太子道:“当此之时,殿下宜在宫中,以备有紧急事务陛下召见。” 太子道:“好。”很痛快地带着郝大方等人又回到了东宫。 东宫里,骆姳正在等他回来一同用饭。太子道:“你先用了就是,别把身体熬坏了。” 骆姳道:“我也不饿,一个人吃也没趣儿。” 两人坐下,骆姳问道:“哥哥的心情好像好了一些。” 太子问道:“这么明显么?” 骆姳道:“一点点,不太多。这两天总板着脸,现在好了。” 太子抬起手来揉了一下脸,忽然问道:“你去外头府里的时候,听他们怎么说王、郑两位相公的?” 骆姳想了一下,道:“阿婆不很喜欢王相公。” 安仁公主与王云鹤的梁子结得太久了,安仁公主也不能将王云鹤如何,后来也就渐渐的淡了。到得现在,就只剩下一个“这人讨厌”的评语。被安仁公主一带,家里也都没有夸王云鹤的了。 只有骆晟能说两句:“王相公不是针对阿娘,他人不坏,没有刻意的。” 其余上下人等,是不能公开说王云鹤的好话的。 太子道:“那郑熹呢?” 骆姳想了一下,道:“嗯……阿婆说……滑头。” 太子失笑:“今天出门听了点话,随便问问的。”他抬了抬手中的筷子,示意骆姳一同用膳。 骆姳小心地看着这位表兄,见太子的眉头一皱又松,不像继续生气的样子,心道:为什么问两位相公呢? 太子的心思又飞到了最新的战事上了——这一次这样大的阵仗,恐怕有些难缠,只盼他们能尽早平乱。 ———————————— 太子急切,皇帝也急切,政事堂更是加速催办。 祝缨还好,动静不大,郑侯是要带着援军走的,兵马一动,消息就瞒不住了。也因为要调动兵马、粮草,郑侯动身比祝缨还要晚两天。 祝缨走前,先在自己家里将在京的南士邀来一同吃个饭,将赵苏安排在了自己左手边第一的位子上。 赴宴的人事先隐约都听到了些风声,尤其是与卓珏关系好的人——这小子这两天被调走,收了行囊。 卓珏的脸上微微泛一点红光,他到京城的日子不长,对晋升之事本不抱太大的希望。上京就知道了,普通人入仕之后,想进一步难如登天。但这一次,祝缨给了他机会了,把他带走了! 以卓珏从顾同那里获得的信息以及最近所见所闻,祝缨给你派活,一定会有回报。 卓珏对往北方险地没有丝毫的抗拒! 祝缨道:“我将启程北上,苏喆、卓珏他们几个随行,京城府里赵苏看家。” 赵振问道:“那咱们有事儿,还到府里来商议么?” 祝缨道:“他会暂住在府里。” 赵振道:“好嘞!知道了。” 苏喆对赵苏眨了眨眼睛。 祝缨这顿饭是为了安排自己北上之后在京南士的事务,让赵苏“看家”,就是指定了他是自己离京期间日常事务的代理人。此外又有一些叮嘱,譬如谨慎之类,不消细说。 卓珏当晚就先在客房里住下,到时候与祝缨一道启程

相关推荐: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天下男修皆炉鼎   蔡姬传   突然暧昧到太后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吃檸 (1v1)   捉鬼大师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烈驹[重生]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