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安仁公主上次去找郡主,托郡主给郑熹带话。却要没有见到自己想看的一种“鸿胪寺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便以为郑熹不听亲娘的话,宛如她自己那个三十多岁才想起来要跟亲娘闹别扭的儿子。 这天休沐日,安仁公主便以看望姐妹为由登门,说不两句话就说要见郑熹。 郑熹不明所以,还以为这位姨母是在京城又要作什么夭。郑熹接管京兆之后,很是收拾了一批横行之人。安仁公主有些特殊,他不怕安仁公主,但是有点怕安仁公主跑到他家闹事——她闹过。 想了一下近来安仁公主家的家奴没有明显犯法,所以自己没有抓过她的人。郑熹嘀咕:这是要干什么? 到了跟前,安仁公主先问:“累不累?” 郑熹警惕地问:“您要干什么?”这位公主曾经托他动用京兆的力量给公主府的出行驱百姓。郑熹当时没答应,安仁公主跑到他家跟郡主好哭了一场。 安仁公主道:“心疼你不行吗?整天不知道忙些什么。该管的又不管。” “您何出此言呢?” 安仁公主憋不住话,直接点名了祝缨:“他在鸿胪寺怎么还一动不动的?我只来找你,别叫我亲自找上他!” 郑熹脸皮一抽:“他已经很用心了。” “用什么心了?” 郑熹道:“用心克制自己不要惹事,免得陛下不痛快。” 安仁公主怒道:“这是什么道理?” 郑熹道:“陛下连早朝都减了。” 安仁公主道:“你小子要是骗我,我饶不了你。” 郑熹无奈地笑道:“我怎么敢?” 安仁公主道:“还有你不敢的事吗?上次还抓了我的人!我还说,你做了京兆,大家能够恣意些了呢。” “我也以为我管着京兆,您能帮衬我呢。” 姨甥俩谁也不让谁,安仁公主戳了戳的他的脑门:“好小子,就你嘴利。”没再逼郑熹,而是说:“好吧,这回先这样。唉,我家那个,没你这么多心眼儿,你多照看照看他。” 郑熹笑道:“我与他一向谈得来,这个不用您说。我看他面上,也会孝敬您的。” 安仁公主哭笑不得:“挤兑我是不是?” 郡主等人又打圆场,方将此事圆了过去,把安仁公主给送走。 安仁公主跑这一场,郑熹也不打算让祝缨知道。 郡主问他:“难道要催促三郎?” 郑熹道:“曾与祝缨谈过一次,三郎说得有道理。” “咦?” 郑熹笑笑,没有过多的解释。 彼时,郑熹询问了祝缨的打算,祝缨告诉他:“我相信陛下的本能。” 郑熹当时是一声戏谑的轻笑。 祝缨却很认真地说:“这话我只对您讲,出了门我也不认。咱们写奏本里,说什么圣明烛照,拍的马屁都是虚的。要我说实话,咱们这位陛下,古往今来的君王里算中上。” “好大胆子,敢议论陛下了。” 祝缨笑笑:“人与人相处,怎么可能没个评价呢?单说陛下,所有这些人里,只有他做过皇子。他坐了四十年江山,他的本能,比咱们瞎猜要准。” 郡主还要问,郑熹道:“我提携过的这些人里,只有他看着像样一些啊……” ———————— 与此同时,“像样一些”的这个人听到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孟弘坐在祝缨的对面,轻声说:“鸿胪寺可不像您说的那样与世无争啊,沈少卿可是进了赵王府了。”:,,.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297. 正事 若非语言不通,他高低得整两句热…… 祝缨看了孟弘一眼,这位年轻的宦者比起前年变化不大,还是那副好看的样子。或许更有城府了一点,不过不多。 祝缨知道他的意思,但她从没把沈瑛当成自己的对手,沈瑛的手也没伸进典客署,祝缨自然也不会对孟弘的话有什么过激的反应。 她说:“哦?是吗?我与沈光华互不统属,他的公务我也不管,我的公务他也不管的。” 孟弘道:“只怕不是公务。” 祝缨道:“别人的家事就更不好多嘴了。若是卫王关心兄长,不如直接去问沈光华。” 孟弘脸上客气的笑有点挂不住,祝缨面色如常。 今天,孟弘又是以陆美的名义过来找祝缨的。祝缨回到梧州就找陆美问过了,她当时的表情很严肃,开口便是质问:“怜你骨肉分离才许你回乡,你不但晚归还擅自离乡逃走,你可知罪?” 陆美还要狡辩说自己没有,祝缨就报上了孟弘的名字。陆美只得如实招了,他跟孟弘关系很远,但是希望他能拉自己一把云云。两人往日无没有什么恩情,近日孟弘也没给他任何的许诺。 祝缨问清始末,就说这一次先寄下了,将陆美给放了。 现在看孟弘只说陆美,但又没有实际为陆美做什么事,便知此人是为了自己、最终可能也是为了同郑家搭上关系。 这就没意思了,如果孟弘认真为陆美办成这件事,祝缨或许会高看他一眼。孟弘现在只拿陆美当个话头,祝缨就更加不想与孟弘有任何深交了。 孟弘是个会察颜观色的人,却看不出来祝缨的想法。他也知道,对这样的人不能逼迫得太紧。自己该说的都已经说了,祝缨的想法不可能没有一点儿的变化。这样的人总要有点城府,不会自己一说,他马上就变脸。 孟弘与祝缨又周旋两句便告辞了。 祝缨对他依旧客气,亲自将他送到门口。这让孟弘觉得今天这一趟没有白跑。 祝缨压根没把他当一回事,回到书房之后,她就叫来了项乐,让他明天去一趟梧州会馆,让他们准备一下接待客人。 项乐问道:“是什么样的客人呢?” 祝缨道:“梧州的人已经在路上了,快到京城了。” 项乐懊恼于自己没有马上想到,赶紧说:“是。三娘那儿的铺子也准备好了,以阿金的名义办的。” 项安户籍一改,也不好以自己的名义出头,就置了一处小铺,让她的“学徒”阿金做个明面上的小掌柜,贩卖一些南货。如此一来财源没断,又不会被人拿到把柄。 祝缨道:“也好。再知会他们一声,随行的商人里若有外五县的人,让佳茗去见他们一面。” “是。” “从明天开始,你与三娘两个各带几个人在京城里留意消息。再往茶铺里去一趟,问问他们有没有听到什么流言。接下来不但有刺史进京,还有番使来朝。事儿又多又杂,别再弄得措手不及。” 老马死了,茶铺还在,可惜祝缨已不能经常过去了,就让府里的人不时去看一看。茶铺想要将买卖长久做下去,也需要有人看顾,两下的关系就又续上了。 安排完事务,祝缨又温习番语功课抱一抱佛脚才去安睡。 次日到了鸿胪寺,她也没有去找沈瑛询问赵王的事。人各有志,京城之中像沈瑛这样的人并不罕见,从龙之功,无论在哪个年代里都是顶尖的功劳,没有人能够拒绝。为此针对沈瑛很没意思。 她今天也不用上朝了,比以往晚起了片刻,到鸿胪寺的时候沈瑛也来了,骆晟还没从朝上下来。祝缨对正在扒拉着炭盆的小黄说:“一会儿请典客令过来一趟。” “是。” 典客令正在哼小曲儿,他近来过得很轻松,祝缨出手之后,典客署的各种庶务比之前流畅得多,一些以往他觉得不得劲儿却不知道怎么弄的事,经祝缨一梳理竟都解决了。往年的大事——外番来使,今年看着准备工作也比之前顺利。 祝缨一叫,他就跑了过来。殷勤地问:“大人有何吩咐?” 祝缨道:“番使快到了,盯紧他们,胡商不能乱说话,番使也不行。” “是。”典客令答应着,心道,这话少卿已经说了几遍了,今天又重复,可见此事要紧。 祝缨又说:“无论是谁,只要进了典客署,都要来报给我知道。无论是谁!” 典客令生怕自己理解错了,问道:“这个谁是——” 祝缨道:“所有人。上至天子、下至奴婢,包括鸿胪寺的自己人。切记!” 典客令觉着味儿不对,但仍是答应了。 祝缨道:“快过年了,典客署的小账要给全鸿胪寺的人准备年礼。” 典客令笑道:“这个却是忘不了的,以往也是以咱们典客署的名义给各位大人孝敬的。” 祝缨一点头:“到底是老人,做得周到。” 典客令道:“要是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怎么配得上大人这么疼我们呢?咱们在大人手下,想是往年积德的福报了。” 祝缨道:“你天天说这个话,我不干点儿什么就觉得对不起你了。” 典客令笑道:“不敢不敢。” 说话间门骆晟从朝上回来了,他们又出去迎接,骆晟道:“今日无事。”一天又平静地过去了。 过不数日便有刺史陆续进京,同时也有几个小邦的使节也来了。这就是祝缨的职责了,她便对骆晟说:“四夷馆又有新客了,以后我每日抽空去看看。” 骆晟也很重视,对祝缨道:“千万安排好宿处,莫要他们再打起来了。” 祝缨道:“正要说这件事,四夷馆那个地方虽然在京兆地面,京兆府倒不好管理。以往每逢番使进驻,都有禁军协助维持。现在也该再请禁军动一动了。” 骆晟道:“使得。” 祝缨道:“那让典客令写个文,您批一下,咱们拿去请示陛下?” “好。” 这是常例,典客令很快扒了一篇公文出来,骆晟签了。但是请示皇帝的时候是骆晟出面,等皇帝点头了,再将这份公文拿给禁军。禁军也照例给他们先期批了两百人去四夷馆。 祝缨又对骆晟说:“这两百人名为禁军,眼下却是为鸿胪寺办事的,不可慢待了他们,不如每人每日给些补贴。” 骆晟以前没干过这事儿,问道:“还要这样?” 祝缨道:“都是干事,您体恤他们,他们也更尽心些。本来睁一眼、闭一眼的事也能为咱们看着。要是不管他们,他们也就不管咱们了,只要番使不打起来,凭番使干些鸡鸣狗盗的勾当,他们只当没看到,落后出了事还是咱们担责。” 骆晟道:“我在鸿胪这些年,竟没想到这个。” 祝缨道:“都是细枝末节,之前也不必在意,不过最近局势不太好。您想,之前北地有旱情,难道只有咱们收成不好?要旱也是旱一片,番邦日子恐怕也不会好过,,只怕他们会生事。” 骆晟原是猜她说的诸王争储,需要一些外番的舆论风评,要避免使节无诸王产生纠葛。听到北地旱情,又惊讶了一下:“我在鸿胪,怎么没听说过?” “凡事等到了鸿胪,就是结果已经显现出来的时候了。如今不过是预防万一。” 骆晟道:“说得是。” 于是祝缨写公文,骆晟签字,让王丞又拨了一笔款子来给禁军。祝缨带着款项,捎着典客令,一人去到禁军里求见,协调禁军守卫四夷馆的事宜。 ———————— 祝缨先去见禁军的大将军,原先的叶大将军已经得了司仪署的招待,现在的大将军姓阮,与阮丞是同族。阮大将军比起之前的叶大将军资历上差了一些,但却是今上登基之后提拔的一批新人之一,算是皇帝一手栽培起来的。 年过六旬终于得到了禁军大将军这个极重要的位子。 祝缨恭恭敬敬地向他问好,阮大将军道:“这样的事也劳少卿跑一趟吗?” 祝缨道:“禁军拱卫圣驾,怎么能不重视呢?” 将公文阮大将军,阮大将军验了,又发兵符,派张校尉带两百人去四夷馆。 张校尉与祝缨不太熟,但是祝缨见过他,张校尉在禁军里也有些年头了,三十来岁,他刚入禁军的时候正是祝缨准备从大理寺去福禄县的时候,因此只有数面之缘。 一人先点兵,祝缨与张校尉、典客令骑马,兵士等都在后面步行。禁军士卒卖相都不错,祝缨赞道:“如此威武,看着令人放心。” 张校尉道:“拱卫陛下,怎么能够懈怠呢?” 祝缨道:“让诸位去四夷馆实在是大材小用了,只因四夷馆是国家的事务,不合借用旁处,才要劳烦的。鸿胪寺心里也是过意不去,特备了些薄礼犒劳诸位。” 张校尉客气的笑变得实在了些:“少卿以往在大理寺的时候咱们就听说过了,您是个实在人。大家都是为陛下效力,少卿这样也太客气了。” 祝缨道:“实在与客气,听着不对味儿,这两个词儿你挑一个。” “实在。” 祝缨道:“这就对了。这样,每位每餐加一份肉菜,从现在到明年三月,每月再加三百酒钱。不到三月回宫里去,钱也给到三月。酒钱我给,但不能喝酒误事。谁误了事,我就要同阮大将军讲。从我这里离开了,随你们怎么喝。” 张校尉乐了:“好嘞!” 典客署另有一份好处给张校尉,一百禁军从上到下都喜笑颜开。祝缨道:“接下来就拜托了,使节的事可大可小,万一出了岔子,大家脸上可都不好看。” 张校尉道:“你放心!” 祝缨将他请到一边去商议,如何给禁军排班轮值,以及要如何盯好四夷馆的使者。若使者还带了商人,要怎么与京兆府办交接。 商人不住四夷馆,在胡商居住之处就归京兆府了。祝缨答应这个事由她与京兆府办交涉。 张校尉道:“就这么讲定了!” 祝缨一笑,道:“好。” ———————— 此时,四夷馆已到了几个使者,其邦稍小,祝缨没来得及学会他们的语言,带着通译与他们交谈,询问他们来路是否顺利,又询问他们沿途情况,遇到过哪些州县,对官员有什么印象之类。 使者们语言也不通,但是说的都是好话。 祝缨好奇地问:“贵邦以往不常来,或三年、或五年方来一次,但是前年、去年、今年或有国书,或有使者。这是为什么?” 当然是听说太子死了,想探听一下。虽然不知道换了新太子会有什么改变。然而身为小国,大国的一举一动都够他们一惊一乍了。 使者是个长须的中年人,脸有点平,他说:“当然是钦慕□□上邦。” 祝缨道:“原来如此,那贵邦不如选派子弟到京城来读书。” “诶?” 祝缨道:“贵使好好想一想,哪里有子弟到京城来学习再将典籍带回家乡有用呢?京师多的是各邦贵胄子弟。” 使者道:“我听说他们也有派人来学的,我们也可以吗?” 祝缨道:“你做得了主吗?” 使者有些踌躇,祝缨道:“回去之后不妨请示一下。” 使者点了点头。 又过几日,下了一场大雪,又有一邦在风雪之中入京,这一次来的人份量颇重,是西番的使节。 如果说梧州各族的排名是在末尾的话,西番的排名得在前三,最近更是与北地胡人争第一。祝缨带着几个小鬼上京的那一次,打架的就是他们两家。 西番这次来的使者也不一般,来者通报说是西番的王子。祝缨因自己新学的西番语,恐正式的场合理解有误,特意带上了通译。经过翻译,得知王子是意译,是个真的王子,他本人就是西番王的小儿子,名字叫昆达赤。 小王子只是比他兄弟的年纪小,人已经一十来岁了,黑红的面庞,长相粗犷,高大魁梧,很符合传说里的“骇人的番人”的形象。祝缨却不觉得他粗笨愚蠢。这人动作干净利落,他每一动作,随行之人的脸上都不见担忧之色,不像个无能纨绔出门随行老仆苦大仇深的样子。如果要类比,他可能比冷云更让人放心。 大雪天,他穿一身皮袍,腰间门佩着弯刀。骑一匹黑色的马,马是西番种,不很高,却很粗壮。在王子的身后是上百人的队伍,没有看到商人模样的人——没有货物。 昆达赤也很好奇地看着这个年轻的官员,心道:又是一个柔弱的人,一个男人倒像个女娘。 他没有当面评论
相关推荐:
云翻雨覆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差生(H)
数风流人物
小白杨
捉鬼大师
屌丝的四次艳遇
鉴昭行
总统(H)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