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影帝在左 金主在右 (1v2H) > 第369章

第369章

谈判错开来,分单、双日进行。窦朋这里,与两家的谈判分别派两组人,祝缨就得自己从头盯到尾。窦朋关切地问:“你一个人能行吗?四夷馆的使节怎么办?” 祝缨含笑道:“第一,也不是日日从头谈一尾的,第二,典客令和典客丞都很能干。” “那就好。”窦朋高兴地说。 门口,影影绰绰有人往内探视,祝缨道:“尚书事务繁忙,下官就不多打搅了。” “慢走。” 王丞一直闭嘴跟在她的身后,现在又无言地跟着她出来。祝缨道:“过几天你能腾得出空儿来么?” 王丞忙说:“大人放心,大人要做的事,下官就是再忙也是有空的。”他已经知道了,典客署的日子舒服得大发了!现在要轮到他了吗? 祝缨道:“那你到时候也随我去见一见胡使吧,到时候再叫上祁主簿,他是户部的老人,闷,账目上却是灵光得很。” “是。” 祝缨这才算是把皇城里的事忙完了,对王丞道:“你回吧,看一下,别叫大伙儿乐得忘了正事。” “是。” 祝缨对小黄道:“把猫带来,咱们也走。” —————— 祝缨出了皇城,先不去四夷馆告知累利阿吐她与户部议定的谈判时间,这个要明天皇帝、太子同意了借用赵王府之后,再视清扫工作而定。 她出了皇城,叫上在附近等候的胡师姐等人:“咱们去京兆府。” 胡师姐道:“是。” 她们熟门熟路到京兆府的时候,京兆府也差不多到了午饭的时候。祝缨进门就说:“有我的饭吗?” 京兆府上下与她更熟,笑道:“快些快些,咱们大人正在摆饭。” 京兆府如今的少尹之类也都换了一轮了,祝缨与他们不算很熟,因此在堂外先等通报,得到允许再进入。郑熹指着祝缨身后的胡师姐等人对陆超道:“招待他们到那边吃饭。”继而让祝缨进来:“你的腿可真长。” 祝缨进门之后先对他行礼,再与少尹等见礼,才说:“就是个儿不高。” 郑熹命摆上她的桌子,说:“那多吃点儿,多吃才能长高。” 祝缨谢了座,大大方方地坐下了:“那我可就不客气啦,今天一大早可忙了。” “在鸿胪寺里忙,倒跑到我这里来找吃的了?鸿胪寺没饭么?” “我这来,可有事儿与您也有关系的。” 郑熹一挑眉,与他一起吃饭的两个少尹也对望了一眼,郑熹问道:“你又要给我派什么差使啦?” 祝缨道:“那什么,太子殿下搬到宫里住了,我寻思着,旧邸总不能挪给歧阳郡王娶妻用吧?不如借给我们……” 郑熹道:“等等,哪里来的歧阳王?又是什么亲事?” 以他对皇室的了解,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么个郡王。难道?少尹们也尖起了耳朵。 祝缨道:“您还不知道吗?东宫的长子,刚定的。或许信儿还没传过来吧。”虽然消息已经出来了,但是从皇帝做出决定,再经中书门下,怎么也得小半天的时间。等正式的旨意出来,再想往外传,又得小半天。哪怕是在京城,等消息灵通人士知道了,天也黑了。 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东宫之子封郡王的消息大概能上个邸报,他娶媳妇儿的消息连邸报都不一定能上。京外人真不一定知道这个事。且现在的邸报是“发抄”,即,现抄现发。许多衙门里养的抄写人日常有一件事就是干这个。 京兆府里在中午的时候还不知道,这很正常。 郑熹点一点头,道:“这倒是了。哪家淑女?” “她的父母您都很熟悉的,您也得跟我一样,备两份儿贺礼——永平公主与骆鸿胪的爱女。” “哦,她,”郑熹笑了笑,“也好。” 祝缨问道:“别光说好呀,据您看,这旧府我能借得到不?” 郑熹道:“倒也不算出格。” “那到时候,要是人手不够,京兆府能不能帮个忙,将周围的街道清一清?” 郑熹道:“等陛下准了,再说。” 祝缨不说话了,郑熹有点奇怪,他笑得略不自然。外人可能不太熟悉,祝缨与他认识了快二十年了,这点不同还是能看出来的。怎么他不喜欢这桩婚事么? 吃过了饭,两位少尹告辞,祝缨喝着茶与郑熹闲聊:“冬天喝点奶茶也不错,尤其吃完肉食之后。四夷馆有不错的厨子,您要不?” 郑熹摇了摇头:“陛下还是疼爱公主、太子啊,这婚事……” 祝缨试探地道:“年纪……” 郑熹轻描淡写地道:“年纪又算得了什么?只是……” 祝缨故意四下张望,郑熹道:“你这是什么怪样子?” 祝缨道:“看看您是不是被谁威胁了,怎么说话吞吞吐吐的了?” 郑熹罕见地没有笑骂,而是说:“不要嘻皮笑脸的。” 祝缨不再多问,她已猜着了一点,识趣地向郑熹告辞:“我还得去四夷馆,真不要奶茶?” 郑熹道:“我要用时,就管你要。” “好嘞。额,对了,要开榷场,这事儿您一准儿是知道的,有没有什么吩咐?府里有什么需要的么?我试着能不能加进去。” 官方的榷场祝缨非常的熟练,双方交换的大宗物品是要谈妥的,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些“禁止交易”的物品。这两种情况以外的东西,就看具体办事的人怎么想了。譬如,祝缨如果希望能够交易某些灰色商品,就可以将这个列入。否则她私人去采买,渠道未必可靠,花费还更大,不如借着官办榷场的东风,在榷场里交易。 郑熹道:“过几天我叫他们告诉你。” 祝缨这才辞出,出了京兆府,胡师姐等人已在门外等着了。祝缨道:“你们吃好了吗?” 胡师姐道:“吃好了。” “外头冷,以后不用冷风里等这么久……咦?” 祝银从街角转过来,京城大街她也不敢纵马逛奔,捺着性子跑过来,滚鞍下马:“大人,家里来人了。” 祝缨道:“是什么人?” “青君从家里来了。” 祝缨惊讶地问:“她怎么来了?” 祝银道:“您回去一看就知道了,她还带了张别驾的帖子。张别驾先去馆舍安置了,说晚上您落衙了再来登门拜访。” “走!回家去!”:,,.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304. 告状 拨乱反正 祝缨到家的时候太阳还老高,府里正忙着堆东西。项安、项乐两个都在,看着院子里许多箱笼。 祝缨大步走了进去,兄妹俩迎了上前:“大人!家里送东西来了。张别驾留下了拜帖和礼单有礼物奉上。” 祝缨道:“这么多么?青君呢?” 祝青君从项安身后闪了出来,她青衣小帽,一副小厮的打扮。虽穿着冬衣仍然显得单薄,鼻尖红红的,人比之前长高了不少,算算年纪也来到开始抽条长个儿的时候了。她笑着上前,双颊通红:“大人!老师派我来的!老师让我听您的!” 祝缨道:“进来说吧。” 一行人到了厅里坐下,祝缨道:“给她再拿个手炉子。吃过饭了吗?” 祝青君笑着接过手炉子,打了个喷嚏又吸了吸鼻子,说:“吃过了。家里都惦记着大人。老封君和老封翁说,家里也有进项,叫您在京城别舍不得花用。” 祝缨站起来听了,坐下来之后才问:“家里怎么样了?怎么派了你来?他们呢?” 祝青君如今不过十一岁,就要奔波三千里,这是很不正常的。当年苏喆她们几个是跟着祝缨进京的,一路有祝缨照顾有仆人伺候。祝青君的情况明显与苏喆不同,祝青君不是有丫环老妈子伺候的娇小姐,看这打扮、听这话音,这是当个成年人办差,干着押送的活。虽然有项家帮忙照看,她这一路也绝不容易。 祝缨并非轻视小姑娘不能做事,而是怀疑:“大姐怎么会让你这样上路来了?” 祝青君把手炉子放到小几上,从怀里掏出信来:“老师都写在这里了。一郎和三娘家也有信送来的,路上有他们家人照应。我们跟在别驾的粮船后面来的,路上没遇着什么事,都很安全的。” 项乐道:“是,我们的家书已经拿到了。” 信很厚,祝缨打开信来扫了两眼,抽出一张单子来,对项安道:“先将东西收了吧。” 她在梧州老大一片产业,张仙姑与祝大这辈子终于这样的“家业”两人非常用心,又想她现在带了一十来个仆人,在京城花用很大,过年要送许多礼物,也收拾了些财物想托人捎过来。花姐正好有事要同祝缨讲,就派了信得过的祝青君跟着押送来了。 她们知道京官的俸禄,米够自家吃了,主要是钱不够。此外又有一些梧州的特产之类,装了好些箱子,如今都堆在了院子里。 项安得令,带人去清点了财物,都在家里收好。 祝缨对项乐、项安道:“你们收到了家书,拆阅一下看家里有什么事,合计合计,张别驾一会儿要来,有什么要请托的事情,都准备好。” 项乐与项安忙说:“是。”他们家问题不大,但是祝缨肯问这一句,一人心里都很感激。对望一眼,两人到一边商议事情去了。 祝缨对祝青君道:“你随我来。” 两人到了书房,祝缨仔细地看了一遍信,越看越没了表情。看完将信放到一边,询问梧州的事情:“家里不大好么?细说说。” 花姐的信里写了派祝青君来的原因:别业里需要侯五与杜大姐,其他人上京路也不熟。花姐自己身上有个官职,走不开。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情况不太好,必须得有一个信得过的机灵人来送这一封信,还要口齿伶俐。这姑娘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脑子够使,心地也好。现在官话说得也溜了,自己手上也没有更合适的人派,只好派了她来。 且花姐认为,祝青君在自己这里不如在祝缨身边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资质一般的孩子跟着我学些医术也算我积德行善,青君如果只是跟着我就耽误了,她不该学我,她有天分,她应该像你,她不比男人差。本就是你把她带到了人间,现在我再把她还给你,你给她一身衣裳,教她像你一样。她不会比男子差,别养得像我一样没用。” 梧州现在的情况是,各方都不满意。于花姐,以前她只要用心办好番学,再给人义诊、带好学生,为人解病痛之苦,兼顾好祝缨家里,忙虽忙,但充实。现在不同了,她得学会勾心斗角了,刺史府也不知道是为了避嫌还是别的什么,第一是对女官女吏视若不见,想听点儿讯息都得设法打听了。花姐还是常驻番学的,小江是每天都在刺史府里的,日子更难。 张仙姑犹豫再三,同花姐商议,将小江也认做“养女”,多少给点儿庇护。张仙姑让花姐写明因果,再捎句话:要是在山下过不下去了,就让她们也到山上来住,行不行? 祝家庄的情况比别的地方好些,因为是祝缨的产业,新刺史也不好多说话。祝大和张仙姑的身体还算过得去,除了祝大真的“旧伤复发”不时会疼痛,日子还过得下去。但是一人看花姐番学不顺,也都高兴不起来。祝大还问花姐能不能回来别业里开学校算了,不给那个破刺史干活了,看他的学校还开不开得下去! 再有巫仁,本是有谋取职位的意思,但是不幸新刺史有个年轻的随从看上了她,本想求娶。巫仁也不含糊,说了八字的事。新刺史听说便不再理会了。本以为此事作罢,哪知对方也十分干脆,说既然不行那就不成亲了,先一块儿住着也行。无奈之下,王芙蕖求到了花姐,花姐就提议让巫仁去别业里住。这才算保下了巫仁。 第一是对内三县的“风气”,新刺史认为不能凡事都讲“赚钱”,还是需要“民风淳朴”的。商人多了,地方就不那么安静太平,这样不好。 他对商人不像祝缨那么礼貌,管得还很严,尤其是糖。糖是梧州的一大产业,且越做越大,他盯紧这一税源,恨不能从头换到脚,动辄规训责罚,需要他回护的时候他又认为商人是故意多事,并不肯管。外地进货的商旅因而不便。又因有这样的倾向,官吏盘剥起来手就重,弄得商人不喜。而糖坊多半与本地士绅有关,士绅也不太高兴。 又对官学抓得很紧。这本是件好事。但是他与祝缨风格又不同,祝缨是不停地考试、选拔。这一位的手又松了一松,一些士绅家不够格的孩子又被他放了进去。官学的质量下降了。 第三是对外五县,新刺史不知道为什么对外五县的兴趣非常的浓厚,提出想进山里转转。但是不幸遇到夏季大雨,山体塌方把路给砸断了,到现在还没修好。估计这辈子都修不好了。路一旦修不好,贸易就受到了影响。新刺史又挑选了几个商人进山,半道被狼追过八个山头,从此再也不敢进了。梅校尉气得破口大骂。 祝青君是带着任务来的,祝缨问什么她就说什么:“新刺史不好。他眼里根本没有人。我跟着老师在刺史府里看过他两次,他说话总是绕过咱们。江娘子说话他也不听的,凡女人说话,他都笑得像笑话儿。对了,还有番学里,苏家小妹也被气着了。” “她?她又怎么了?” 祝青君道:“新刺史又说,番学的学问太浅了,必要他们攻读圣贤书。又说番学里教医术浪费了,从没听说单开一个妇科只让女孩子读的,男人也可学妇科,不必拘泥于只要女生,男郎中一直干的挺好,好郎中都是男的。 女孩子读书也不合这样读,没有开学校给女生读的,要咱们山里选些男子来读书。说官学从来没有收女学生的,有了女学生又要为咱们单开一处宿舍,若没了女生就没有那么多麻烦事儿了。还要苏家小妹‘懂事些’,劝说阿苏县编户,他就许苏家小妹读书。苏家小妹气回家了。要不是阿苏家有事走不开,她都想上京来找您了。” 祝缨又问巫仁的事,祝青君道:“她家好生气的,王娘子哭了好久,也不去番学里了。孟娘子也走了,她家里事儿又忙,应付不过来了。” “她儿子不是能顶事了吗?” 祝缨青君道:“新刺史总好查问街面是不是太平,又问有没有违法的事情。他一问,底下的人就三天两头的找茬儿,孟娘子只好回自己家帮忙了。两位娘子那么用功,可惜了。” 孩子终于找到了能撑腰的家长告状了,祝青君告诉了许多,最后忍不住道:“我打从寨子里跑出来,还没受过这样的委屈。” 祝缨又问山里的情况:“交易还能做得下去么?” “变得难了,咱们庄子上往来的客人也少了些。不过大家伙儿都有事忙,又开荒种地,也不比那个差。别人就苦了。苏家小妹说,新刺史就是故意的,好叫没得交易,困死外五县好就范。她们偏不如他的愿!” 祝缨一一听了,末了,说:“我都知道了,你先休息吧。阿银,你带青君去休息,给她找两身衣裳,这衣服还是薄了些。家里要是没有合适的,就去外头或买或做。” 祝银与祝青君认识,高高兴兴地拉着祝青君去安顿:“大人,项家的人三娘她们安排,咱们家的人,是不是安排在府里?” 祝缨道:“你安排吧。” “哎!” 祝青君又对胡师姐行了个礼,才跟祝银一同离开。胡师姐旁听了这一套话,心里也很不是滋味。祝缨在梧州的时候,日子眼见的好,现在这个…… 她小声地说:“大人,接下来怎么办呢?” 祝缨道:“凉拌!去把那几个叫来,我再问一问。”祝青君是个聪明孩子,但是年纪摆在那里,如今又是在花姐身边,她能接触到的人不算太多。祝缨需要再问一问与她同来押运的人,这些人生活更贫苦一些,见识到的是更多的普通人。 过不多时,几个押运财物的人也过来了。祝缨一

相关推荐: 小白杨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屌丝的四次艳遇   捉鬼大师   醉情计(第二、三卷)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镇痛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总统(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