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子里写了,今秋我将所有公廨田种了,再给选部分有余力的士绅,至于百姓,自愿。耕牛也不够的,还得我给他们租。冬天了又要修渠,怎么将徭役使的人与耕种的劳力错开来,不使民力穷匮,也还得试一试才能定下来。等今冬试过了,明年再继续推广。花个三、五年,让全县稳稳地种好麦子。以福禄县的耕地,您这回至少得给我一千石麦种带走,不能再少了!” 王云鹤道:“你还想再有三、五年?” 祝缨站了起来,从袖子里又拿出一份奏本,这是正式格式的奏本而不是自己随手写的总结。 她郑重地往前一递,道:“下官请再任一任福禄县令,再两任最好。一季稻、一季麦,一年就过去,一任县令够干什么呢?一棵果树要好两、三年才能结果,五年才能产量稳定,我亲手种的橘子自己还没吃上呢,我规划的水渠、道路还没修完。福禄县还没出一个进士。还有瑛族,才开了个头儿。我去的时候,百姓穿得上补丁衣服的都不算最差的,乡间还有衣不蔽体的人,我来了一回,总要让全县上下都能穿上一件新的粗布衣。我想回去。请二位成全。” 王云鹤与施鲲难得感动。会说漂亮话的人很多,肯真的跑到二千七百里外扎扎实实当县令的很少,干了实事再说什么话他们都会感动。 王云鹤道:“你干多久,由陛下来定、由朝廷来定,你且回去吧。”口气十分温和。 祝缨道:“是。” 她不太担心自己的请求会被驳回,王云鹤实干,稻麦两季现在全朝廷就她懂,那肯定得用她。 她所猜不差,前脚出了政事堂,后脚施鲲就说:“看他献白雉时,还道他动了歪心思,不想终是能够踏实做事。” 王云鹤道:“老实人不少,机灵鬼也不少。有捷径还能克制住自己走正途的人,确实难得。” “那就成全他?” 王云鹤点了点头。 两人将祝缨的奏本仔细都看了一遍,见写得与她刚才说的意思相近,不过用词稍稍规范些,没查出什么错讹、犯忌讳的事儿,才给她递上去,再轻描淡写一句:“倒是有些恒心,不肯半途而废。” 皇帝道:“我也正想到他。很好。” 想了一想,于“准”字之外,又别有赏赐,赐钱十万,绯衣一领。 王云鹤道:“绯衣是不是有些过了?” 赐钱十万,一百贯,对皇帝而言不算大手笔。绯衣却不一般,五品才能穿红,祝缨卡在六品门槛上,她各项政绩都只是“刚刚开始”,没有一项大功告成的,穿红为时还早。 皇帝道:“哪里过了?告诉他,这衣服是借他穿的。用心国事,将事情办好,这衣服才是他的!” ———————————— 此时祝缨不知道自己得赏了,案子的事儿她算应付完了,皇帝那儿也回完了话、丞相这里也答完了题。 她出了皇城,赶紧回家换了衣服,重新收拾点东西,她得赶紧拜庙门去! 郑熹、王云鹤、刘松年都得去拜一拜,顺便得去谢一谢岳桓,还有冷云,这人对自己确实算是热心肠的。 亏得温岳给她送了些钱来,不然还不太凑手呢。 肚里扒拉着算盘,皇帝派的赏就来了! 祝缨从来没在家里接过什么旨意,只好把供祖宗的香案给拿出来,搜了点香点着。曹家一家一口什么都不懂,只在一侧跟着跪下头也不敢抬。 祝缨接了一百贯钱、一领绯衣,还要请使者喝茶。使者不是内使,而是由皇帝指派的一个年轻翰林。翰林也分数种,有凑数的,也有正经的。这来的跟蔺振一样,是正经的进士出来的翰林。 他对祝缨有点好奇,所以不推辞留下喝口茶。先是传了皇帝的话,让祝缨记住:“用心国事,这衣服才是你的。” 然后才微笑道:“恭喜祝令,朱紫可期。” 祝缨道:“不敢。如果一心想着朱紫,现在就是我这辈子离绯衣最近的时候了。” 年轻翰林道:“福禄县偏远,恐怕……在下年轻,失言了,不如回京更方便些。” 祝缨道:“不敢辜负陛下圣恩,不将任上的事情办好不敢想其他。” “任上的事办好亦是回京之途,离天子近些才能得沐圣恩呀。譬如段著作,只有在陛下身边才能一展长才。” 祝缨道:“他不容易。滚滚黄沙想种地都难,他的长处在这里,走的路子对。我还能种个地,比他的处境好多啦,不该有贪心。” 年轻翰林心中是更亲近段婴的,眼见祝缨一句坏话也不讲,心道:这人究竟是个宽和君子,还是个外宽内忌的小人呢? 他没试着底,也不能留太久,打个哈哈,也不拿喜钱就走了。 曹家一家三口也算长见识了,曹母有点慌张地问:“大、大人,这、这要怎么收拾?” 祝缨道:“不用收拾啊,我这就给它花了。太好了,我正愁手头钱不太够呢!” 她把衣服往衣橱里一放,提起一串钱来:“可算不用愁了。” 她先写了个谢表,明天好投给皇帝。 接着就收拾了去郑府。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qg789.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ww.biquzw789.org)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第163章 奔波 多了一百贯, 祝缨也就大方了起来,将一些原本要送给别人的礼物也打包送给郑熹。 时隔两年,她进郑府还是个“不用等”的待遇。门上仆人看到了她都笑着问:“三郎回来啦?”言语之间的亲切与两年前也没什么差别。 祝缨也笑着与他们点头:“郑大人现在有客人么?” 郑府管事道:“你来了, 还管什么客人?” 祝缨道:“你这话一说我有点害怕了。”京城贵人何其多? 郑府管事接了她的礼物单子, 再让人从曹昌手里接礼物,自己则恭恭敬敬给祝缨送到郑熹的书房里去。 郑府的一切也都没怎么大变。这样的兴盛人家每隔一阵儿就会换掉坏了的瓦片、地砖,重新油漆门窗等等,如果刚好赶上了流行,修葺的时候也会给某个部分换个时兴样式。一些地方留下了修补的痕迹。花木也都修剪得很整齐,地上不见杂草。 亲眼看到这些, 祝缨也放下心来。郑府如果遇到了麻烦,她也不免要分心的。 小厮给她将竹帘撩起, 郑熹的书房已开始点灯,陆超对她挤挤眼, 示意郑熹心情还可以。 郑熹打量着祝缨, 待她叉手行礼之后说:“坐。” 祝缨坐下了, 接过了陆超递来的茶, 道:“大人, 为什么让金良拦着我呀?” 郑熹道:“身上有公事官司, 四处乱逛像什么话?” “那也不是我的官司呀——苏匡怎么犯起昏来了?没牵连到您吧?” “我有什么好牵连的?”他到底有点恼了,轻轻骂了一句, “那个混账东西!眼皮子浅,胆子倒大!投了阉宦还想要我保他吗?” 祝缨问道:“老左不会有事儿吧?那……裴少卿?” 郑熹道:“这难道不是情理之中的么?无论安排得多么仔细,我在不在大理寺终究是不一样的。他们要是有你一半儿的能干兴许还能支撑一阵儿,否则, 但凡来个精明的主官, 他们就熬不了太久。左丞算聪明的, 知道猫着不动。” “敛翼待时。”祝缨说。 “是啊——”郑熹拖长了调子感慨。 祝缨道:“您别这样,怪吓人的。都不像您了。” 郑熹斜睨了她一眼,道:“你倒还没变。” 祝缨道:“我觉得我这样就挺好的,没打算变。” 郑熹终于笑了起来:“也就是你!说说,你都干了什么好事了?我隐约听说你还种了麦子了?” 祝缨道:“您要听说了就不是隐约的,去年试种了一年,别的都有各种不合适,只有宿麦今年春耕前才将将收割。没开镰就收到了公文叫我回京解释案子,亏得日子靠得近,我多等了几天等收完晒完了带着上路,寻思着真要找我的麻烦,这个兴许能当个护身符来使。” 郑熹道:“就你机灵!这话倒是说对了,这能算是你的护身符。不过也要记住一点——护身符也不是什么事儿都能护着的。你已开了头,就算拿下了你问罪别人就不会去种麦子非得等着你了?效用有限,你要谨慎!” 一盆冷水泼下,祝缨没有受到打击的样子,她仍然很平静地说:“是。” 郑熹道:“不要不当一回事!古往今来多少名臣贤相,他们干的政绩哪个不如你呢?当时身败名裂的也不在少数,一朝身死家败,千百年后倒是有人再提起他们、请进贤良祠里供着了,有什么用?商鞅不如你?吴起不如你?啧啧,你要慎重!” 祝缨道:“是。” “就是对政事堂也不要就掏心掏肺了,他们的心里不算他们自己第一重的还得是江山社稷、是两宫,是礼法体统。 他们前几年一口气放出许多年轻官员出去,根本就是广撒网。经过一场年轻时期的历练,能磨炼出来的日后必有作为。至于谁能出头,他们倒不是很在乎,凡事都是有损耗的,为国储材也是这样。 谁能冒头他们就拉扯一下,谈不上必得内定哪个人是一路坦途。你能干又肯干,脑袋自己冒出来了,他们才能看得到你。你不能干,也就这么埋没下去了。 你有犯法之事,又或者牵涉到什么案子里去,指望他们一力死保着你?你就不要想这样的好事了。你自己行事要谨慎!” “是。”祝缨心里抽气,很少见郑熹这么激动得长篇大论的样子,一会儿功夫他就说了三个慎重、谨慎了。 郑熹说了一长串,他在外面憋得狠了,长篇大论就只好冲“自己人”了。说了很久之后,他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坐回椅子上,自嘲地笑笑:“光说你,我自己也未必就办得到呢。” 祝缨问道:“可是遇到什么事了么?” “没事。”郑熹说。他自己发泄了一通积郁的情绪之后,语气又变得和缓而稳定了,问祝缨在福禄县都干了什么,有什么难处之类。 祝缨道:“都还勉强应付得来。只要别总把我薅回来解释就好了,一来一回小半年就没了,怪耽误事儿的。” 郑熹道:“回来一趟是好事,离天子越远,越容易为人所趁。唉,就算近了,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心远了,一样是远的。” 祝缨道:“要是不能说,您就别说。” “呸!”郑熹笑骂一句,“什么不能说的?我估摸着你在京城转两圈儿就都能打听得到了,陛下爱鲁王,东宫是常会受到些刁难。敛翼待时嘛!” 祝缨就不再多打听,也不再多说什么天子父子的话了,这方面她以前没怎么接触过,现在又不在跟前,信息不全,贸然开口十有八、九得说错。她说:“那咱们就敛翼待时。” 郑熹点点头,又说她:“你不是个爱搜刮的人,怎么过年送了那么些个东西来?好好做官,好好做事,就像种麦子这样的事你做一做就好。” 祝缨道:“不会耽误了正事了。我要真有毛病,鲁刺史头一个饶不了我。” “他怎么回事?” “瞅着跟要降伏人似的。” “嗤——”郑熹嘲笑了一声,“不用管他,他已过去有几年了,也该调走了。” 祝缨趁机说:“我上了个奏本请求再任一任,已经批下来了。” 郑熹挑眉看向她,祝缨道:“您又不让先来见,又让金大告诉我段婴回来了。我就只好随机应变了。他爱回就回,我不回。” 郑熹笑不可遏:“你可真是姓段的克星了。” 收了笑,郑熹道:“很好。该拜访的人都拜访一下,大大方方的,你是朝廷官员,有自己的交际,不要避讳。欲盖弥彰就没意思了。” “是。” 祝缨又提出要感谢郑侯给弄了佩刀,还问拜访岳桓道谢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她没好提要感谢一下郑熹的妻子,“求见夫人”多少有点不太妥当。 郑熹道:“该怎么见就怎么见。” 祝缨见他已冷静了下来,心里松了一口气,心道:京城现在果然是个风起云涌的地方,走!赶紧走! 两人又闲聊了两句,祝缨就起身告辞了:“不敢犯宵禁,明天还得去回话。” 郑熹问道:“回什么话?” 祝缨道:“讨点麦种回去种,之前都是我自己弄的,不多。现在要推广,朝廷不能不给我本钱。” 郑熹失笑:“去吧,好好干!” —————————— 祝缨从郑府里出来,心里有点感慨。想她初见郑熹时,此人是何等的少年得意,又是何等的沉着稳重。 升斗小民为争一文一分起早贪黑,小官小吏为升一阶营营苟苟,王侯将相卷入天家争斗照样坐立难安。大浪之前,王侯将相也不过如此。实在没必要为这些人的“高贵气度”心折,稳得住不过是因为“输得起”,等到代价太大输不起的时候,照样是难沉不住气的。 只是这种心情眼下却无人诉说。 突然之间,她很想花姐,很想父母。 曹昌已在门口等着了,见状忙牵了马过来:“大人。” 祝缨道:“走,咱们回家。” 回到家里,她又在心里将事情过了一遍,苏匡是彻底不用管了,左丞也不用她多管。她管好自己就行了。 于是,她又打开一叠空白的纸,慢慢地写了起来。 她还是到了点儿就睡,第二天照样起床。这一天她还得到皇城里去,不过不用有人接送了,两件官司与她有关的部分已经结了,她也拿到了临时的门籍,只要自己掐着点儿去政事堂里跟王云鹤报到就行。 王云鹤得上早朝,她就算着差不多了的时候再往皇城去。在皇城门口又遇到再次轮值的李校尉,跟他约了过几天一起吃个便饭。 她将这次回京需要的应酬分为几类,需要亲自登门的、可以派人送帖子送礼的、聚在一起吃个饭的,各有不同。李校尉在“旧熟人吃饭”一类里。 李校尉痛快地答了。 她自己一个人进皇城,自己走到了政事堂,看样子王云鹤和施鲲都还没回来。她抬头看看天,觉得时辰应该差不多了。蓝良志抱着一叠奏本从她身边经过,道:“祝大人?怎么站在这里了?来来来,我带你去个好地方。” 他将祝缨带到他们的值房里坐着,将值房的门打开:“喏,只要相公回来,咱们从这儿就能看到,你只管坐着。” 祝缨笑道:“多谢。” 蓝良志抱着那叠奏本往上面送去做准备了,祝缨随后也从值房里出来了。在屋檐下站不一会儿,就有人跑过来说:“相公们回来了!” 祝缨顺势走到一边等着。 王、施二人路过她的时候说了一声:“你来了?进来吧!” 二人特意多看了她一眼,见她依旧一身六品的青绿服色,轻轻点了点头。 进了政事堂内再往右一拐,就是几张书案,王、施二人随手指着舆图又问了祝缨一些问题,譬如田亩数、一亩地种子与收获比之类,王云鹤又问了祝缨的意见:“太热的地方宿麦也不好种?” 祝缨道:“是。要看品种。有的旋麦倒是能种,又与稻子重了季节。下官试过了,又想了一下,还是得稻麦两季更稳妥。” 王云鹤道:“把冼敬叫来。” 冼敬是王云鹤的学生,之前外放的那一个,当时王云鹤还是京兆尹。几年过去了,王云鹤做了丞相,冼敬现在是做的户部侍郎。 王云鹤指着祝缨对冼敬道:“他的事儿就交给你啦。”然后又告诉祝缨,福禄县种麦子这事儿的细节她得跟冼敬去商量。商量完了给政事堂拿出一个方案来,政事堂审核过了之后再交给皇帝批准。皇帝批完了,下旨,通过,祝缨就能去领麦种然后回去了。 祝缨和冼敬都无异议,冼敬道:“二位相公要是没有其他的吩咐,下官就带他去户部详定了。” 王云鹤道
相关推荐: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屌丝的四次艳遇
云翻雨覆
鉴昭行
[快穿]那些女配们
取向狙击
突然暧昧到太后
醉情计(第二、三卷)
烈驹[重生]
捉鬼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