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百忙之中,小虎子还不忘回头向着姓鲁的那家人的方向看去。 只见之前那位盛气凌人的鲁学士,现在脸上是一片惨绿焦黄,就像是冬天里干白菜叶子的颜色。而他身边那位欺负人的男孩鲁老六,现在肩膀都塌了下去,整个人缩成了一团儿! 小虎子示威一般,将手中的短剑向着那边挥舞了一下。他这一瞪眼,分明就看到鲁老六一脸畏惧地退了一步。 此时的小虎子,就觉得身后那些威武的军舰和雄壮的战士,全都是自己的后盾……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像今天这么厉害过! 小虎子骄傲的回过头,深深吸了口气。看向了河里蒸汽船上,那些威武雄壮的海军陆战队。 “娘!以后我长大了,也跟爹当兵去!” “去吧!好男儿……正当如此!” 此时的常如冰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微笑着低下头,向小虎子说道: “走!咱回去,娘做一大堆好吃的,等你爹爹回家!” 第2981章:今日灵蝶化蛹成、死灰旗下、华夏英灵 这一刻,在钱塘门外,万贺升老店的老板穆青让自己的伙计们捆扎好彩棚,准备好了彩色的纸屑纸带。就等着通州军的部队从面前经过之际,向着队伍前行的地方泼洒。 随即他一抬头,就看到那位昔日的老相识,钱塘县捕头吕强,正带着一众捕头,挤得满身是汗地走过来。 二话不说,穆青赶紧倒过一杯茶,一把塞进了吕强的手里。 吕强抬头一看是穆青,长长的松了口气,将那杯茶一饮而尽。 “你看看人家!当年的沈捕快都当统帅了,你是怎么混的?”此时的穆青向着吕强打趣道。 吕强一边看着身边那些望着长街,焦急等待的人群,一边毫不在意的信口说道: “那是人家沈郎的本事!就我这样的行货,不到三十岁就能当上捕头,还不是借了人家沈家哥儿的光?” “……你看见什么扎眼的人没有?” 说到这里,吕强终究还是没忘了自己的职责,向着穆青问了一句。 “这里边就你最扎眼!”穆青笑着向吕强回答道。他的这句话,立刻就招来了吕强的一记白眼。 “你们这帮开店的,放屁真是张嘴就来……”吕强也是平时跟穆青打趣开玩笑惯了的,随即就言辞锋利地回了他一句。 随后,他们俩就发现周围喧嚣的人群,竟然在一瞬间安静了下来。 当吕强惊讶的向着街心方向看去时,就见钱塘门进城的大道上,正有一面灰色大旗缓缓而来。 ……死灰营! 这支部队,似乎走到哪里都会带来一片冰寒。当大家看到他们身上的军容之时,更是把长街上的百姓全都震慑得静默无声。 就见这支队伍前方迎面飘扬的大旗上,全是弓箭射出的孔洞和烈焰焚烧的焦黑。一面旗差不多只剩下了三分之二。 上面腥红色的“死灰”两个大字,似乎带着沉重的压力,犹如招魂使者的魂幡! 这支行走在长街上队伍,立刻就使得热闹喧腾的临安街头温度骤降! 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啊!当百姓看到他们的时候,不知有多少人双目含泪。 就见这支死灰营前方,带头的营长沈独和他麾下的重要军官,几乎每个人的脸上和手上,都带着烈焰灼烧之后留下的伤疤。 这些百姓知道,那是当年他们在追杀东夏皇帝蒲鲜万奴的时候,冲入森林火场留下的烧伤。 与此同时,这支部队里也是人人带伤,有的人裹着伤口的白色纱布上还带着淋漓的血迹。 在这里头有的战士失去了一条腿,是用皮带将自己和马鞍相连在一起,在坐在马上。他们的脸上和手上也是遍布刀痕剑伤,一道一道陈旧或是新鲜结痂的伤口,看起来触目惊心! 他们看到其中一位战士,竟然双臂都从两肘被人齐齐砍断。而他的双手的位置,现在正绑着两把通州步枪上的三棱刺刀……人群中有些百姓见状,已经忍不住痛哭了起来。 这些战士,他们不知经历了怎样的血海和厮杀,又曾经用如何坚韧和狂暴的姿态,向敌军发起冲锋? 这就是死灰营,通州沈郎君麾下第一王牌! 他的威名远扬域外,在那些异族侵略者的心中,这些战士就是一群厉鬼。而这面是死灰营旗,就是死神的代名词! 此刻这些周身遍布伤痕,盔甲上还带着烟熏和血迹,甚至伤口还在流淌着鲜血的战士,却一个个犹如雕像一般面无表情。 当他们走在万千百姓之中时,他们的双眸依然还是像石块一般,毫无情绪可言。 当临安百姓看到他们的时候,谁都能想象出这支部队杀入敌阵之际,会给敌军带来何等的震撼和绝望! 他们一件件以弱胜强的战绩,一个个被他们斩于马下的敌军战将,一次次辉煌的胜利。也将这些身着灰衣灰甲的战士,映衬得犹如天神一般! 如海般的人群沉寂了一下,随即就是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在钱塘大街上浪潮般响起! 即便是恶魔,他们也是护卫大宋的恶魔! 如今这些战士们,全都在战场上赎清了他们的罪孽。即便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死了,他们也是护卫大宋百姓的英魂! 无数的临安百姓毫不吝惜的将他们的喝彩声和欢呼,送给了这群战士。而此刻他们分明看到这些战士毫无表情、一片木然的双眸中,正有泪水滚滚而出! …… “统帅给予我们的,不是死亡,而是重生。” 在这一刻,沈独向自己身后,不足六百人的死灰营战士们大声说道: “别忘了,你们的价值就是把生命燃烧在战场上,在敌人的鲜血中,化蛹成蝶!” “看着这些百姓,我们将为他们而死,这是统帅赋予我们的……光荣!” 在他身后,数百名战士齐声应答。如今他们每一个人,都像是一群冷峻凌厉的钢铁雕像! …… 跟在死灰营后进入钱塘门的,是守卫襄阳的五支新军部队。他们才刚刚加入通州军不久,到现在也才只有不到六个月的时间。 当他们这支部队进城之际,街道两侧的那些临安百姓们,又是泪落如雨。 在这五支队伍中间,淮西新军是最先进入襄阳战场的一支部队,也是受创最严重的一支新军。 这支新城部队的五千人,伤亡已经超过了一千五百。其中他们在守卫樊城时,被蒙军的万人敌大量杀伤。而姜俞馨元帅带向虎头峰的五百人,更是几乎全军覆没! 他们手捧着战友的灵牌,一路向着东华门的方向走去。临安百姓看着这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还有他们手上过也过不完的灵牌大军,都是失声痛哭起来! 原来他们大宋的富足与繁华,都是用这些年轻的生命换来的。这些还带着稚气却是坚毅无比的面孔,和自己的孩子又有什么分别? 这支淮西新军成军之际,还不足两个月就踏上了战场。他们以五千人的数量堵住了蒙古大帅拖雷的十余万大军,牢牢守住了襄阳! 在这之前,临安百姓就从临安日报上见到过他们的战绩。而当他们看到这些年轻的战士带着累累伤痕,和自己战友的英灵,从战场上归来之际,所有百姓的心灵都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到现在,他们终于明白了,和平从来都需要付出代价的。 为了大宋百姓,沈郎君就是带着这样一群勇士在战场上一次次血战拼杀,到现在为止,已经快要十年了! 从这一刻起,再也不会有人认为那些东华门外唱名的书生才是好儿郎。他们知道,大宋真正的好儿郎,全都在沈郎的军中! 第2982章:一腔勇烈冲霄起、看我强军、催阵破敌 此刻百姓看着这些英武超群的汉子,为国捐躯的英雄。遍布长街皆是泪落如雨,无数人都忍不住心中激越,大声地呐喊起来。 谁说南朝百姓没有血性?只是这官府皇族、这自我阉割的制度将他们压抑了下去而已。 如今这些百姓心中的激昂与慷慨,愤怒和悲伤,全都爆发了出来。 当长街上淮西军、福州军、绍兴军、利州东西两路五支新军,在死灰营的带领下进入钱塘门之际,大街上的百姓中间,渐渐响起了一阵激越的歌声: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这首“汉道昌”是李白的名篇,早在这之前就被通州军作为军歌。如今这首歌在临安百姓的口中唱起之际,一传十十传百。渐渐的歌声越来越汹涌澎湃,万千人的唱颂顺着长街逐渐传了出去。 如今这些百姓看到为他们击杀强敌,用自己的血肉征战沙场,尽歼敌军的战士归来。全都忍不住心中的热血澎湃,整个临安城霎时便响彻了歌声。 到后来,临安街头已经是万人齐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军歌,随着大军隆隆前进的脚步,歌声渐渐萦绕在临安城中,直至冲霄而起! 这时满街纸带飘扬、花落如雨,无数人忘我的大声歌唱着,空气中飘满了铁血刚烈的味道。 …… 这一刻,沈墨和他的通州军多年来奋勇杀敌、血战疆场的行动,终于还是唤起了临安百姓心中的血性。 似乎在大地之下正有一头沉睡的巨兽,被这阵慷慨激越的歌声唤醒! 随着百姓们口中的歌声在长街上渐渐传送,这时入城的各支部队,也纷纷唱起了各自的军歌。 只听得在城西艮山门、余杭门一带,入城的军队战士们高声唱着: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而城北的竹车门和保安门,则是大声唱着岳飞将军当年那首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一时间满城歌声嘹亮,一股催敌破阵的杀气,在临安城中直冲云霄! 这是民众苏醒的力量,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从此之后沈墨再也不是孤军奋战,在临安百姓的心中,也再没有什么人能比得过他。 大宋积弱已经数百年之久,他们从立国以来就不停的在异族侵略下退避。到现在终于还是有这样一群人站了出来,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点燃了百姓心中的烈焰。 这时的临安城,已经再不是之前那般山温水软,富贵豪奢。此时从这些百姓心中喷薄而出的怒火,已经将它燃烧成了一座铁血之城! …… 完颜陈和尚惊讶的看着面前这一切,就连他脚下的战马行走之际,也在不安地晃动着脖子。 如今的完颜陈和尚心中,不由得泛起了四个字:……天下归心! 到现在,他终于看到了将自己折服的那位沈郎君,他的另外一面。 原来他一直战无不胜的原因,本就不是什么兵法和犀利的武器,而是他唤醒了身边那些战士心中的铁血之气! 在这一刻,完颜成和尚心中的某些东西,已经在一瞬间崩塌得七零八落。 这时他才知道,原来这世上真正的强大的力量,就在这些百姓心里!他平日里所信奉的解衣推食、善待士卒的那些,和面前的一切相比,竟是如此可笑。 如今在他面前满城的军民百姓,当他们全心向着一个方向,大声怒吼出自己心声之际。这种无与伦比的凝聚力和悲壮磅礴的力量,让完颜陈和尚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 而此刻在他的身旁,史天泽的脸上也不由得勃然变色。 …… 到了今天他才知道,这位沈郎君的实力是如此强悍巨大,他在大宋人的心中地位也是宛若泰山北斗一般,不可撼动。 他现在才知道,之前沈墨在战场上无坚不摧的战绩是从何而来,那是他永远也想象不到,也无法凝聚起来的民族之力! 此刻在他们的身边一身戎装、周身铠甲、女扮男装的项嫦儿,则是被眼前的情景惊得脸上一片煞白。 此刻的项嫦儿才想起,自从她跟沈郎见面第一次开始到现在,她似乎就一直在处在这位沈郎君的感染和支配中。 而眼前的万千民众,无疑和自己一模一样! 这个家伙……他到底唤醒了什么?他是怎么做到的? 项嫦儿心中。原本清晰无比的沈墨,他的形象似乎又在一瞬间变得越发陌生。 项嫦儿知道她可以使几个人、几百个人甚至几千个人,都对自己像眼前一般狂热与信任,就像信徒信奉他们的神明。 可是她永远都做不到这样,让整个临安、整个国家都成为一个人的狂信徒! 要想做到这一切,除非每一个临安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沈云从! 随即,项嫦儿就把自己这个荒诞的念头抛到了一边。可是她没却没想到,她刚刚想起的这句话,正是他苦苦思索却得不到的答案。 …… 此刻的宋玉鳞在人群中策马前行,同时他的双眼也在时不时的看向自己前方,那位老师的背影。 在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曾经跟着这位老师学习。他既是他的弟子,同时又是他的孩子和信徒。 可是即便是他们这些孩子,对自己的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信之不疑,甚至为老师捐躯牺牲都成了他们这些学生共同的理想。宋玉鳞却也没能真正从心底里相信,老师向他们描绘出来的那个世界,有一天会真地呈现在他们眼前。 可是这一切,如今竟然成真了! 宋无悔终于明白了,原来他的老师沈墨一直向他描绘的那个强盛的华夏民族。那个四海大同,永远也不会被人压迫和奴役的世界,居然是真的! 因为他老师已经在今天做到了这一切,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全都变成了事实! 第2983章:万川归海强军袭、东华门外、巨鼓风笛 此刻的宋玉鳞饱含着眼泪扬起了头,不让泪水从自己的眼中落下,可他心里还是忍不住悔恨万分。 自己是老师的弟子,是天骄五营第一批学员,是统帅座下潜龙!他原本应该是最毫无保留,信任老师的那个人。 可是他却没有做到这一点,直到现在这一切在眼前发生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老师所说的,全都是对的! 他……一直都是对的! …… 宋玉鳞抬起头时,他看到了在茶楼上暗自分布手下,提防那些破坏者和暗杀者的武毅文师兄,在他身边还坐着安保局锦云局长。 如今这两个人的目光也在人群中找到了自己,正在向他微笑。在他们两个人的眼中,也同样闪烁着泪光。 “这一切还没结束……接下来,就看我的吧!”想到这里,宋玉鳞双手紧紧地握住了手中的马缰。 在他的后方,金国宰相斡雷及达、同时也是统帅沈墨另一位潜龙营弟子成无恨正低下头,若有所思的看着为自己牵马的一位通州军战士。 只见他虽然脸上覆盖着面甲,可是一双眼睛却是温和灵动。程无恨对这双眼睛却是熟悉异常。 他就是那位在小楼中枯守了六七年之久的“提灯者”文君。如今他竟然伪装成了一个普通军士,牵着成无恨的战马来到了这场庆典中。 “文先生,为什么你要这样过来?”这时的成无恨微微弯下腰,轻声地向文君问道。 “是统帅让我来的。”文君知道无恨认出了自己,他的双眼眯出了一丝笑意,向无恨说道: “统帅跟我说,今日的胜利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在。说别说是让我扮个小兵了,就是让我装成一匹战马,他也得让我过来看看!” …… “你还回去吗?” “当然还要回去。”这时的文君转过了脸,他的话语中依然带着一丝笑意: “不过现在我可是一点儿都不着急了,照这样看来,我在那栋小楼里也守不了多久了……” 就在他们两个人不动声色的暗自对话之际,在他们的前方,成无恨的一群同学却是对后面发生的事恍若未觉。 此时的花神三人组,正和他们的班长李慕渊一起走在队列里。这些天骄五营的弟子,此刻都已经在战场上磨练成了天下少有的俊杰。 他们全都心潮澎湃的看着自己的老师,真想就像今天这样一直走下去,跟着他们的老师,不断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在沈墨的身边,围绕着龙血军团和炎黄壁垒,这是他随身防御圈的最内层。在这之后就是沈墨的两位贴身保镖李凌豪和李凌杰。 如今这些武功高手全都严阵以待,无数双眼睛不住的在人群中,和路过的建筑上探查巡视。可是在他们目力所及之处,那些居心叵测之辈却一个也没有出现过。 毫无疑问,这是武毅文和锦云姑娘两支精干的秘诀队伍,提前已经将他们的敌人摧毁了。 …… 如今的临安城里,沈墨的九大主力、海军陆战队、和龙骧、虎贲、鹰扬、飞熊四大军团,渐渐的从各条道路上汇聚到御街上。眼看着前方宫阙巍峨,远远的东华门已经出现在他们眼前。 就在他们的前方的东华门城楼上,天子赵与芮也听到了那一阵由远至近,满城激昂的歌声。 这一刻的临安城,已经变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 一处处军歌嘹亮,无数万民欢腾。这使得东华门城楼上的文武群臣,心中全都生起了一种无力与之相抗的感觉。 这就是沈墨的军威和他在民间得到的巨大声望,这是人家应得的!和他们这些只会阴谋诡计的朝臣相比,这是他们永远也无法企及的荣耀! 天子赵与芮终于重重的松了口气的同时,他身边的文武群臣却觉得自己就像是躺在一个巨大的碾盘上。 此刻他们正眼看着那如山一般的碾子,渐渐压上他们头顶,就要将他们压得粉身碎骨! 这种巨大的压迫感,让此刻的朝臣崔与之、真德秀、魏了翁、一个个出将入相,号称满腹经纶,怀揣经世治国之才的老臣绝望地看着这一切。 即便在他们极力地牵制和坑害之下,沈墨终究还是成长到了势大难治的地步。此时的沈墨,再也不是任何人可以轻易指使和陷害的了! 眼看着城中各条宽阔的街道上,无数只军队犹如万川归海,一一汇聚而来。他们正沿着宽阔的御街,向前高歌猛进。 在这些通州军身边的御街两侧,不知有多少民众正随着他们一同汹涌而至。就像是巨大的海啸一般,渐渐的向着东华门席卷而至! …… 眼看着队伍渐渐逼近了东华门,凌霄子老道掐准了时间,用一发红色信号弹向着东华门方向发出了信号。 随即,城楼上的文武君臣,突然间听到了一阵震动心魄的“隆隆”巨响! 就像是巨兽践踏着大地一般,在皇宫北侧的候潮门方向,一大片马车向着东华门飞速驶来。 那一阵巨响,就是从马车上二百多面硕大无朋的巨鼓上传过来的。 只见这些马车上拉着牛皮巨鼓和鼓手,一边接近一边铿锵有力地敲出了整齐划一的鼓点。这鼓声简直就像是阵阵轰雷一般,使整个东华门都被笼罩在雄壮的军鼓声里。 在他们后面又是一大片马车,拉着一群乐手。他们一边吹奏着乐器一边疾驰而来。这些人用来演奏的乐器,却是极其古怪。 原来这是沈墨的通州工厂里,那些来自欧洲的匠人,自发组成了苏格兰高地风笛大队,来为他们的统帅大军演奏。 此时这种风笛在欧洲才诞生不过数十年,它的声音古朴苍凉,悠远雄壮,吹响之际带有一股悲壮之意。所以一问世,就被用来在军阵中鼓舞战士们的士气。 这一刻,当风笛和巨鼓交汇在一起的时候,渐渐汇合成了一片节奏激昂的滔滔浪潮! 紧接着在候潮门方向,一排战马牵拉着重炮,飞快地向着东华门下疾驰而至。 …… 这排火炮在东华门下停住之后,二百门三十二磅火炮黑洞洞的炮口斜斜指向了天空。这一刻东华门上的文武群臣,立刻就筛糠一般颤抖了起来。 此时这些文官武将的心里全都绝望地想道:如今的沈墨想要攻城,还用得着这么大的排场?看着火炮的粗细,要想攻破这座皇城,又哪里用得了这许多? 第2984章:归来敌血满征衣、齐唱英雄、边关催敌 这时沈墨的军队也已经纷纷就位,在东华门的校场之外停住了脚步。 随即沈墨微微颔首,向凌霄子下令,凌霄子随即向着东华门方向发出了信号。 就听得东华门外两百门重炮,一霎时发出了洪荒巨兽般的怒吼声! 荡两百门大口径重炮同时轰鸣之际,这一瞬间带来的天塌地陷般的威势,刹那间就笼罩了整个临安城。 虽然这些重炮放出来的都是礼炮弹,并没有实弹的杀伤力。可是也因此让他们的炮声越发震耳欲聋。 当这两百门巨炮一起发出轰鸣之际,临安城中所有人都感到了一种天罚神迹一般的威势,向他们扑面而来! 别说这些火炮有多大威力了,光凭着这惊天动地的声势,就足以将从未听过炮声的古人吓得肝胆俱裂! 在这一刻,百姓们连自己的欢呼声也彻底听不到了。而东华门上的那些文武百官也都是脸色煞白。 等到他们发现这是礼炮,并没有炮弹向着城楼上射来的时候,已经有好几个汗流浃背的官员,颤抖着向地上出溜了下去。 而这时,沈墨的军队也开始向着东华门广场方向开进。赵与芮连忙向着身边的太监吩咐道:“传朕圣旨!” “这次沈墨全军俱有大功在身,自沈墨以下,全军皆免跪拜之礼……赶快去!” 这时的太监总管闻言立刻就愣了一下,随即他的眼睛又向着文武群臣那边扫了一圈。 只见那些人如今吓得是面如土色,没有一个人跳出来反对,于是这位太监看了看飞快地向着东华门下奔去。 也不知道万军汹涌而来之际,这位太监到底是向谁传了旨,有没有人理他? …… 当沈墨的大军开进东华门校场之时,周围汇聚的那人山人海一般的百姓,也齐声欢呼了起来。 在这一刻,只听得通州军全军上下合着激昂的鼓点和苍凉悲壮的风笛,向着东华门进发,他们一路大声唱起了军歌(曲调请自行检索I Want My Tears Back): 燃烧吧!不死军团! 我是刺破黑暗的利剑,唤醒黎明的号角,击碎冰峰的铁拳。我无所畏惧,绝不停步。忘却生死,一往无前! 你们的恐惧来了,我是大宋不死军团!我是守卫华夏的军魂,永恒不倒的险峰,寒风中的烈焰。 我热爱杀戮,狂袭千里。鲜血如海,白骨如山…… 在这一刻,整个东华门都被这十万虎狼之军大声高唱的军歌,淹没其中。 …… 只听得雄壮的歌声中,一队队通州军将士以各军组成方阵,向着东华门前方汇聚而去。 与此同时,在东华门校场的四面八方,由通州工人护卫团和军校学生组成的队伍,也在大声宣读着每一支进入东华门的部队,在战斗中创下的辉煌战绩。 只听他们的声音整齐划一,在东华门校场上不住地回响,清晰的传入周围每一位百姓的耳中。 在这数千人一起高声呐喊之中,沈墨的部队踏着雄浑有力的步伐,一一走向东华门城下。 …… “……淮西新军五千,在海慕棠将军率领下守卫襄阳,与十八万拖雷大军血战相抗,一步不退!襄阳樊城不失,父老百姓无一伤亡……” “五千利州东路新军,由将军青慕莲率领,强冲蒙军大将郭宝玉军阵,杀伤敌万余!” “契丹飓风营,由宋杰将军统领,以五百军士硬扛郭宝玉江南大营四万,使敌军片甲不得渡过汉江!” “利州西路新军五千人,谷慕兰将军率军强冲拖雷中军,杀敌三千,炸毁蒙军火炮百门……” “两浙东路与福州路军新军,由伍朝阳刘烈将军率领,于汉江南岸血战。斩杀蒙军大将郭宝玉,歼敌三万有余!” “成都、巴山、蜀山、山兴、东兴、红兴六军。于大将姜宝山、赵锦屏、钟与同、令飞扬等率领下,合围拖雷大军与南阳平原,一战歼灭托雷大军!” “经此一战,阵斩蒙古大军十八万,敌军大帅拖雷仅以身免!” …… 此时的临安百姓军民,看着这雄赳赳走入校场的部队,都被他们的战绩兴奋得欢呼起来! 这一次次迅猛杀敌的胜利,组成了通州军歼灭一倍于自己方敌军的辉煌战绩。曾经无坚不摧的蒙古部队,在通州军手上却被毫不留情的残杀歼灭,全无还手之力! 可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当后面的战绩宣读出来之时,更是让他们热血沸腾! …… 只听得校场上的唱功团大声念诵道: “成都军、巴山军、蜀山三军组成西路军,由大帅姜俞馨带领,北上攻击蒙军中原一线。歼灭敌军大世侯张柔全军九万,攻克大宋真定府!” “山兴军、东兴军、由杨妙真元帅带领组成东路军,北上攻杀河间府,蒙军大世侯史天泽率军投诚。” “我东西两路大军,于十五日之间行遍中原、所向无敌、尽复大宋北部故土!” “哗!”的一声! 随着场外数千名齐声唱诵功勋的通州学生和工人的呼喊,周围的百姓听到这里时,刹时间就响起了巨浪般的惊呼声! 他们大宋从百余年前高宗南迁之时,就已经将秦岭淮河以北的半壁江山丢给了金国人。 可是没想到在十五天之内,这些大宋故土就被沈墨的东西两路大军重新攻克……这可是复国之功啊! 想当年这些大宋百姓一路向南迁徙,从朝廷到军民哪个不是泪洒荒郊、沿途血泪?在大宋偏安在淮河以南之后,更是有无数英雄豪杰、当世名将,以收复故土作为毕生目标。 可是如今,沈郎君的大军竟然带回了这样一场盛大的胜利!这让无数的百姓全都奋力的欢呼雀跃起来。 就在这一刻,东华门上的天子赵与芮也是脸上胀得通红。 他想到当日在余杭门下一别,沈墨击败赵与莒百万大军之后,匆匆带兵赶向襄阳。至此之后,他居然给大宋这带来了这样一场无与伦比的胜利! 一想到这场胜利没用大宋的一分钱粮,全都是由沈墨一己之力打下了这半壁江山。此刻的赵与芮不由得攥紧了拳头,狠狠的咬住了牙关。 他心中所要做出的那个决定,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沈墨才是真正应该执掌天下的人! 第2985章:横扫中原谁堪敌、燕云克复、纵横万里 而他身边那些文武群臣,一个个却已经是脸色煞白。 以这样的功绩,他们现在即便是给沈墨封王之赏,也不足以褒奖这么大的功勋,对他们来说这可是个天大的麻烦! …… 而此时此刻,东华门外的一支支部队还在向内进发。那些负责大声唱诵部队功勋的通州学生士兵和工人,声音也越发洪亮高亢了起来。 当他们继续高喊的时候,整个东华门外喧嚣欢腾的景象,居然一下离奇的安静了下来。 只听他们大声喊道:“大宋秦国公,枢密使沈云从率领淮扬、红兴、傲兴三军及海军陆战队组成北路军,渡海奇袭敌军侧后,一举攻克……燕云十六州!” “沈墨统帅亲帅大军攻下榆关、收复喜风口、强攻古北口。部将王云峰克复陈家谷、雁门关。部将杨青月攻克居庸关、独石口。部将沈独、唐天玑率领八百死灰营壮士,血战攻克飞狐口!” “致此燕山防线稳若泰山,燕云十六州已被我大宋所得!” …… “我的……天!” 这一连番的战绩,被那些通州工人学生大声唱诵出来之际。临安百姓和东华门上的皇帝全都激动得浑身颤抖了起来。 此时在临安百姓之中,不知有多少人泪流满面地大声嚎啕起来……燕云十六州! 多少年了,这座中华民族的北部屏障,终于又回到了他们的手中。从石径塘向契丹辽国割让燕云十六州到现在,已有七百年了! 有了这道山河之险,华夏民族就可以在这条燕山防线的庇护下休养生息,渐渐壮大。而没有了它,就意味着北方蛮夷随时可以向着他们发起进攻。 燕云十六州的光复,代表着中华民族每年不知可以节省多少养军用兵的钱粮,意味着一个完整的国土防御圈,终于合上了他最后的缺口! 这是大宋国历朝军民皇帝,全都梦寐以求的一条防线。它的重要性不管如何形容,都不会有夸张之嫌。可以说有了它,华夏民族就有了安定和幸福! 这次沈郎君北伐而去,居然将整个大宋国土连同燕云十六州,一起握在了手中! 一想到沈郎君居然亲自率三万军队深入敌境,渡海强攻险峻的燕云防线,这些百姓全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而这一刻,当他们再次看向迈进东华门校场的那一支支雄壮的部队时,所有的临安百姓全都奋力地大声呐喊了起来。 这一声怒吼宛若石破天惊,浪潮一般传遍了东华门。所有人都在心中大声呼喊着那个名字……沈墨!沈云从! 正当大家心情激荡,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激动之情之际。就见东华门外徐徐驶来了两驾装饰华贵的马车。 在车上,两位身穿龙袍的异国皇帝来到东华门下。就见他们走下马车后,就躬身向着东华门上的天子施礼。 他们身边的使者随即走上前来,又将这一路上大声宣读的降书顺表,重新向着东华门上的文武君臣和天子念诵了一遍。 当赵与芮听到:“今闻大宋天子,上拟三代明圣之主,致四海宇内升平,唯古今纯全净美之君。”的时候,心中不由得暗自苦笑。 这一番胜利虽然足以名垂青史,光耀古今,可是跟他赵与芮又哪里有丝毫的关系? 而当东华门上的文武群臣听到:“是以奉国祚于天南大宋,若能惕心保全、黎庶俱安,朕亦欣然。” “朕今日奉还大统、拜服天朝,退皇帝位,即丧舆制。布告于外,咸使闻知……” 就在这一刻,就见那文武群臣们同时都是身上一震! 金国!西夏! 这大宋数百年来的两大强敌,如今居然一齐屈服于沈墨的兵威之下。他们当然知道眼前这两位异国天子之所以屈膝下跪,臣服于大宋,全都是沈墨北伐大军兵威所致! 这些文武群臣,此刻人人都像死了爹娘一般,脸上面如土色。 他们知道即便是再如何巧妙的算计,再怎么拼命的想压制这位沈郎君,也是绝不可能了。 ……如此功勋,古今罕有! 全灭托雷十八万大军于襄阳,收复真定、河间府,光复中原腹心、大宋全境。收复燕云十六州,全灭金国西夏两大强国! 沈墨居然带着这样巨大的功勋班师而回,这一次他们还能用什么与之相抗? 这还不算之前扫平国内叛军宋玉鳞部。全灭赵与莒的百万大军的功劳……大概在那位沈郎君的心里,大宋人自己打自己人的功绩,根本就不应该算在这里头! 如今这些文武群臣的心中,全都像坠入了深渊一般空落落的。就像一个个空荡的躯壳。 他们似乎清楚地看到,属于自己的那个时代已经远去。而接下来在这片大宋国土上,将是那位沈墨沈郎君的舞台! …… 在这一刻,东华门周围的百姓也全都激动的大声欢呼着。虽然这两位皇帝入城的时候,已经有一部分百姓看到了他们,并且听到了圣旨。 可是毕竟除了涌金门那条线路之外,其余地方的百姓却是才刚刚见到这两位异国天子。 当他们听说数百年来一直被大宋当做心腹之患,频频打得他们狼狈不堪的金国和西夏,现在已经臣服在大宋脚下时。这些百姓心中就像涌起了一阵汹涌的狂潮,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深处的狂喜! 只听得那些唱诵唱颂空军的年轻人,居然还在大声呼喊着…… “怎么,沈郎君还干什么了?”这时的百姓们全都难以置信的倾听着。 “燕云十六州全境克复后,我统帅率领大军,击败蒙军太师国王孛鲁,于燕山防线全歼其十二万大军,收复桓州……” 在这一刻,这数千人大声高喊功勋的声音已经彻底听不见了。因为在场足有数五十万临安百姓,一起在全力的呐喊欢呼! 沈郎君不但在北方尽复国土,歼灭了燕山之敌,而且再败蒙军太师国王,将国土范围扩展到了桓州! 就在刚才,他们还在为燕山防线的失而复得兴奋难言。可是转瞬之间,听起来那道燕山防线竟然又成了大宋的后方……咱们大宋的防守前线,居然顶到了桓州一带! 那可是蒙古草原,是敌人的苦心经营之地!这位通州统帅到底在这一路上创下了多少奇迹,赢得了多少激动人心的胜利啊? 第2986章:一寸山河一寸血、以此家国、为英雄祭 在这一刻,临安百姓看着全部走入东华门外校场的十万大军。所有的百姓都是毫不吝惜的将掌声喝彩声,送给了那些为国征战的将士! …… 只见校场上三军齐聚,齐刷刷的原地列队。而他们的统帅沈墨,正从御街上缓缓策马而来。 当这位为国征战英雄出现在东华门校场之际,数十万临安百姓看着这位沈郎君和他身边的卫士,全都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而此刻的沈墨,看着东华门上那位天子的身影,却是暗自叹了口气。 事已至此,夫复何言? 这时的姜俞馨立刻发现了统帅的情绪波动,随即她的一双妙目就随着沈墨的目光,看到了东华门上那个黄袍身影。 “……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要说姜俞馨元帅,不愧是通州第一智囊。她一开口就引述了《九州春秋》上的名句,直指自己的郎君万万不可犹豫。 而这时沈墨的另一边,杨妙真也接着说道:“老师……这是你最后的一关!” “扛不住,你就淹没在历史的灰尘里。扛得住的,便是王者!” “我不如刘备吗?”就见此刻的沈墨一回头,向着姜俞馨看了一眼。随后又回头向着杨妙真说道: “你那点本事都是我教的,这些道理你都清楚,难道我会不明白?” “走!” 只见沈墨一提马缰,带着卫士,向着巍峨的东华门策马而去! …… 此时数十万临安百姓已经一齐静默下来。在方才的喧嚣之后,此刻的沉静更是显得动人心魄。 他们看到沈墨时,之所以如此震惊,就是因为在沈墨马前的一众卫士。 只见这些将士手上捧着一排灵位,前面第一位上头赫然写着:“鄂王岳武穆之灵位”! 再往后面看:宗忠简公之灵位,武烈王高琼、武襄公狄青……一个个全是大宋名将,为国征战而死的壮烈英雄! 大家看到这个场面,心中却猛然间想起这位沈郎君平生最敬重的,就是这些为民族而战,出生入死的英雄。 就见沈墨来到东华门下,他的卫士设摆香案,将这些英雄的灵牌供奉其上。 此刻的沈墨居然并没有上前跪拜天子,而是转身向南,面向这些英雄的灵位,屈身拜了下去。 这一刻,周遭的百姓不由得一齐动容! …… 沈墨的十万将士轰然间一声,同时跪倒。周围的百姓也立刻明白过来,只见东华门外的数十万人群,唰唰地从前至后,浪潮一般拜了下去。 在这一刻,就见沈墨身后的护卫几人上前,将一副巨大的山河地理图,在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灵位前徐徐展开。 在这幅地图上,连同金国西夏和大宋之前的故土,还有燕云十六州,全都涂上了代表大宋的颜色。 这时就见沈墨端起酒樽,在地上三杯浇祭过后,他一开口说话,雄浑的声音就回荡在东华门巨大的空间中: “昊昊苍天,降我炎黄。有服章之美,有礼仪之大,故称华夏!”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内外六夷,敢撑兵杖者、斩之!” 沈墨一开口,便是霸道十足! 在他运足了内力的声音中带着一腔悲愤,在寂静无声的东华门校场上,霎时就引起了一阵轰响共鸣! 就见他接着说道: “先辈宗泽、精忠贯日、气薄云天之人。先祖武穆,拱卫天阕,力挽狂澜之将!” “岳家铁军天下纵横,光昭日月,赤诚浩气,天地可鉴。宗大夫抱无穷之恨,以诸葛之忱,患亚夫之疾,不亦悲夫!” “刘锜、高琼、韩世忠、狄青、吴玠……诸位大宋名将皆立志直捣黄龙,燕然勒石而归。惜壮志未酬,此身先去,青史斑斑、英灵不远!” “魂兮归来,听我一言!” “不肖后辈沈墨,今日克复金夏两国,尽复大宋故土。收燕云十六州,大败北虏而回,特以此锦绣山河,为英、雄、祭!” 沈墨说到这里,只见他身后的护卫抬起火把,将那一幅巨型地图点燃了! …… 在火光之中,这幅大宋疆域图刹时便被烈焰吞没,通红的火焰就像是先辈将士的鲜血浸染,徐徐渐进,慢慢燃遍了这一寸寸山河! 那是多少先辈梦寐以求之地,是他们一代代人浴血奋战、流血牺牲,拼尽粉身碎骨也要夺回的家园故国! 如今在沈墨雄壮的告祭声中,在熊熊的烈焰里,这一切终于重归华夏之手,这些天上的英灵,终于可以安息了! …… 随即沈墨站起身,向着面前的三军将士大声说道: “上有日月,下有鬼神,今有浩浩长江之水,古有忠臣烈士之魂!实鉴吾心,咸听吾言……” “我沈墨盟誓于天,自今而始……” 当沈墨说到这里的时候,就见他麾下十万虎狼之军,同时大声跟着他们的统帅齐声怒吼道: “凡天下为胡虏张目者杀!窃望神器者杀!” “叛国投敌者杀!残我生民者杀!” “侵我国土者杀!惑乱军心者杀!不战而降者杀!” 当这七杀令从三军将士口中,大声怒吼出来之际。一股凛然的雄浑军威,霎时便是冲霄而起。 这十万人齐声念诵的誓言,就像是十万支利剑,一起指向了苍穹! …… 此刻所有的通州军将士都知道,只要他们一直跟随着自己的统帅,就会不断的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他们将在为护家国的路途上拼死厮杀,和异族侵略者血战拼搏。他们将奋不顾身地燃尽自己的一生,就为了这一刻的光荣与崇高。 此时他们身边的那些临安百姓,也都为了这一支英雄的部队大声喝彩,拼命的嘶吼起来! 就在此刻,沈墨的言行和他辉煌的战绩,还有他胸中崇高的理想,终于点燃了眼前的十万将士,唤醒了满城的临安百姓! 在东华门的一角上,那些衣衫华美,却是瑟瑟而惊的文武群臣,却是显得与这热烈欢腾的场面格格不入。 他们这些人就像躲在了阳光照不到的黑暗阴影里,此刻他们每个人脸上都阴沉得要滴下水来。 甚至就连天子赵与芮,在沈墨跪下来祭拜英雄时,众大臣也以为他会率先跪倒在东华门城楼上。 如果天子真要是那么做了,这些文武群臣也不得不随着一起向英雄的灵位,行叩拜大礼。可是那位天子赵与芮,却偏偏没有这么做! 此刻的赵与芮正浑身颤抖,手扶着中华门上的城墙垛口,看着下方的沈墨。 赵与芮的无动于衷,并不是他不想这么做。而是因为此时,是属于那些英雄的时刻! 这让人热血沸腾的场景并不属于他,也和他身后那些朝臣没有丝毫关系。 “沈云从!” 此刻的赵与芮,心中激荡的想道:“事到如今,我还可以为你做一件事……最后一件事!” 第2987章:敌血染遍石榴裙、汉王姜帅、齐王妙真 就见此刻的赵与芮走上前来,这场庆典进行到了这个时刻,这位中华门上的大宋天子终于出场了。 见到一身黄袍的天子上前,东华门外的居民百姓也都一起安静下来,无数道目光投向了站在高大城楼里的赵与芮。 这一刻感受到城下百姓的目光,赵与芮的心中也暗自长叹了一声。 再过一会儿,这一切就将离自己远去。而这座舞台的主人,也永远不再是他了! 就见这时的赵与芮上前之后,对着下方说道:“西夏金国两位天子,皆请免礼。” …… 天子赵与芮的话,经过几位大嗓门的太监,在东华门上大声宣讲。随即就传到了下方数十万军民的耳中,只听他接着说道: “两国天子深明大义,举国来投,我大宋必不负尔等。”等他说完这句话之后,随即赵与芮就把西夏和金国两位天子的事,放到了一边。 这时他身边的文武群臣,心中都感到有些诧异。 按道理这时候大宋天子应该对投降的两位皇帝尊荣厚赏、封以王爵。不过看起来,这位天子显然不打算今天就处理这件事……不过这也没什么。 在这之后,就见赵与芮又接着说道:“通州军此番将士用命,血战敌军,为大宋开疆拓土。建此奇功,古今罕有!” 天子说到这里的时候,他身边那些文武群臣和东华门外的临安百姓,全都在心里紧张了起来。 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进军进行到现在,眼看就要到最关键的时候了! …… 大家的心里都非常清楚,这位天子赵与芮对沈郎的封赏是否恰当,直接就决定了接下来是满城欢腾庆祝,还是一场腥风血雨! 可问题是沈墨这么巨大的功勋,这天子给出来的封赏,怎么也恰当不了啊? 就见这时的天子赵与芮大声说道:“通州军西路军元帅,姜俞馨上前听封……” 此刻天子这句话一出口,所有明白内情的人都是全身一震! 这怎么回事儿?此刻那些文武群臣,一瞬间就发觉不对劲。 同时在东华门校场外的张天如等人,也把惊讶的目光投向了远方天子的身影。 话说让他们如此惊讶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这次天子论功行赏,没有按照顺序来。 …… 按照古代的习惯,这上下尊卑可是一点儿也错不得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古人往往写在文章里、甚至是拜帖上的两个名字,谁在先谁在后,都要当事人绞尽脑汁仔细衡量一番,更何况今天这么大的事? 要说论功行赏,头一个就应该是秦国公沈墨。可是怎么今天皇帝居然头一句,就点了那位西路军大元帅姜俞馨出来? 在这一刻所有人都是莫名其妙,倒是那位被点了名的姜俞馨元帅脸上淡淡的笑了一下。她朝着沈墨的面上看了一眼,这一刻,两人都在对方脸上看到了欣慰的神情。 只见姜俞馨一边策马向前,一边把一句话,扔给了身后的郎君沈墨。 “……你那位兄弟,不愧你如此维护他,还算是个有良心的!”说完就见姜元帅的战马,向着东华门下的方向疾驰而去。 这时的沈墨看着姜俞馨的背影,也是淡淡地笑了笑。 刚才这件事,谁也没有沈墨和姜俞馨清楚。他们俩人一下就从眼前的征兆分析出,这位天子赵与芮要把皇位禅让给沈墨,他是彻底铁了心了。 刚才首先就是赵与芮,对那金国和西夏两位皇帝并没有擅自处理,而仅仅是温言抚慰而已。这意思别人不明白,沈墨却是非常清楚的。 因为赵与芮也不知道沈墨在劝降两位国君的时候,答应了人家啥条件。所以赵与芮现在以天子的身份对这两国皇帝做出封赏,无论是给高了还是给低了,都不合适。 所以天子就压根没说赏什么,意思就是等到禅让之后,让沈墨这位新皇自己去费脑筋。那时如何封赏金夏两国皇帝,就是沈墨自己的事了。 在这之后,天子又没有按序封赏,而是把沈墨单独提出来准备放在最后边。显然赵与芮知道他肚子里那句话说出来之后,必然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说不定朝臣会作出怎样的反应,如果那样的话,受影响的就是沈墨军中的将领。 说不定连天子给战士封赏的话,都不会有机会说出来,所以赵与芮才决定这样做。 在这之后,姜俞馨元帅上前听封。只听得天子给她的封赏是: 赏西路军元帅姜俞馨黄金千两,官拜太子少傅、封汉王……食邑万户! “我的天!” 这一下,立刻把大家吓了一跳。等姜元帅上前谢恩之际,她嘴角上也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眨眼之间,便是一位亲王封了出去。此时不管是城下的百姓还是城上的文武百官,全都在心中暗暗震撼。 所谓王爵,在大宋一代的王也分成三种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亲王、嗣王和郡王。 在宋代没有“世袭罔替”一说,也就是没有后世所谓的“铁帽子王”。他们的王爵全都是封赏完之后,到了下一代就减等继承的。 换句话说,如果你是宋代的某亲王。到你儿子那辈儿就只能选出一个来,减一等继承爵位变成国公。 然后再到孙子那辈儿,就只能出一个侯爵……所以按照这个顺序,随着时间推移爵位会越来越小。 而今天姜俞馨元帅受封的汉王,明显是用来褒奖她在汉江一带死守襄阳,还有进军中原之功的。 要说这亲王之赏,原本对姜俞馨的功劳来说可谓是恰如其分。因为她歼敌数量巨大,打下的国土面积也几乎相当于大宋现有国土面积的一半。 以这样的功劳被受封为亲王,怎么说都是合情合理的。 可是此刻在场的所有人,却都没有这么想。 因为在姜俞馨元帅后边,还有个沈墨呢!如今连通州统帅手下的元帅都封王了,那位通州统帅又该怎么办? 这时还没等大家想明白里面的弯弯绕,就见赵与芮一连串儿的把王爵赏赐宣读了下去。 在这里边第二个就是杨妙真。这位东路军大元帅受封齐王……又是一个亲王! 第2988章:恩义深重天子心、武陵勇烈、骠骑将军 当然在这之后,杨妙真的赏金千两、太子少师傅之类也自然少不了。 随后第三个人选被天子提出来的时候,却是大出所有人的意料。 甚至连当事人自己都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怎么他就变成第三个立功受奖的了呢? 这人正是沈墨麾下的淮扬军军团长,也是最善于铁甲重骑战术的猛将姜宝山。 不过在这次战斗中,姜宝山虽然是上阵拼杀浴血奋战,但是他在功勋方便却怎么也排不到第三……此时大家都诧异地想道: “按说刚才数千人大声唱诵通州军的功绩,那位天子也应该是听见了啊?他怎么就把姜宝山给单提出来了呢?” 此刻的姜宝山也一脸犹豫的看向了沈墨,就见统帅向他笑着点了点头。这时的姜宝山才放心撒开了他那匹高大的夏尔马,向着东华门的方向驰去。 果然,就见姜宝山受封的时候,又是一位王爵横空出世! ……赏金千两、授骠骑大将军,封武陵勇烈王! 一听到姜宝山受封武陵,还有一个俩字儿的“勇烈”王头衔。大家就知道这是一个郡王王位。 因为像齐、鲁、秦、赵、魏这样的大国之封,给的都是亲王一级。所以不是以国为单位,而是以古代的郡为封地的,自然就是郡王了。 这道封赏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等到姜宝山都谢恩回来了,看他还是有些一头雾水的样子。 而这时的沈墨和姜俞馨两个人心里却是清清楚楚,就见他们都向着摸不着头脑的姜宝山笑了笑。 …… 而此刻在东华门上的文臣武将们,有些人的眼中却止不住露出了兴奋的光芒……在他们看来,这似乎是天子赵与芮,向着沈墨出手发难了! 因为在这天子所封的三个王爵中,一位亲王一位郡王,都出自姜家一门,而且还是兄妹俩! 这么说来,这位天子不封沈墨,却重重封赏了他手下部将。这是不是有意在扶植沈墨手下的势力,让他们将帅之间产生嫌隙,才会这么做的? 而此刻的沈墨和姜俞馨,却是对天子心里的想法再清楚不过了。 话说这时赵与芮心中所想的,果然和他身边的文武群臣完全不一样。 此刻赵与芮的心里非常清楚,姜俞馨和杨妙真两个人都是沈墨的人。以沈墨的性子来说,等他当上皇帝之后,纵然会对手下将军做出厚重的奖赏,却未必好意思一口气把身边的两位女子全都封王。 既然这件事儿沈墨不好意思做,那自然就是由赵与芮这位兄弟,替他代劳了! 至于说姜宝山的郡王又是哪来的呢?那却跟他在这次战斗中立下的功劳,完全没关系了。 人家赵与芮是在自己退位之前,要重重报答这位当年曾经三次救下他性命的姜宝山将军! 当年在太子赵竑暗算赵与芮兄弟的时候,就是这位姜宝山将军在丰乐楼和大内的太子东宫,两次肩扛着霰弹炮及时赶到,救下了赵与芮。 在这之后第三次,则是在赵与莒造反的宫闱之变中。又是这位姜宝山将军率领特战营强攻玉皇顶,才把天子营救出来。 所以这次赵与芮也打算在自己退位之前,把这些恩情偿还给姜宝山……他这个皇帝心里有数儿着呢! …… 等到朝臣们还自以为形势发生了变化,还在那里静观其变的时候。这时沈墨的身边,已经一下子多了三个王爷。 大宋汉王姜俞馨、齐王杨妙真、武陵勇烈王姜宝山! 如今沈墨这位秦国公,看似还要向这三位王爷行礼……所以当他们三人回到沈墨身边立马站住时,大家都觉得当下的情形有些好笑。 而在这个当口,赵与芮也把对三军将士一连串的封赏,公布下来。 首先就是参战时立下功勋的九大军团长,天子全都给予了封侯之赏。在这之后天子还说,其余的立功人员由通州军统帅具名上报,朝廷必定不吝惜封赏。 在这之后,又是天子对全军士兵的奖赏……每人六两银子。 其实这钱对通州军士兵来说,确实是不多。他们连平时的薪饷补助什么的加在一块儿,每个月也就是这个数字了……可是这事儿也分怎么说。 要是对于朝廷来说,这可就是一大笔钱了,那可是六十多万两银子啊! 不过即便是赵与芮狮子大开口,把这笔银子赏了出去,那些文武百官还是忍住了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这笔钱实在是省不得的。 第一是事关朝廷颜面,这些战士捧着战友的灵牌,带着满身血迹伤痕和天大的功勋而来。要是朝廷敢给人家一人一两银子打发了,这事儿大宋朝廷可就丢大人了。 另外从实用的角度上来讲,如今的燕山防线都在沈墨的手里。他要是大嘴一张,向朝廷讨要燕山防线所需的军费……话说这件事他肯定干得出来。那可是数倍于六十万两银子的大数目! 所以眼前这些朝臣在心里算计来算计去,终究还是没有阻挠皇帝做出的决定。 …… 等到三军封赏已毕,在沈墨的示意下,东华门外的十万大军也一起拱手行礼,向着天子赵与芮谢恩……话说他们身上都穿着战甲,可以见君不拜。 在这之后就见赵与芮沉吟了一下后,大声向着东华门外的军民说道:“还有这次大胜,最大的功臣,秦国公沈墨!” 天子说到这里的时候,在场所有的人心都悬了起来。尤其是那些朝臣更是目光灼灼地看着天子。 这时的赵与芮把心一横,手扶着垛口向远方的沈墨大声说道:“朕自御极以来,多蒙沈云从照顾……沈卿!” “你几次三番,救朕于危难之中,这擎天保驾的救驾之功,你也不知做了多少回了!可以说朕有大宋江山,全赖云从一人之力而已!” “此番大战若无沈云从,朕在逆贼赵与莒百万大军之下,必定无幸
相关推荐:
阴影帝国
她太投入(骨科gl)
生存文男配[快穿]
心情小雨(1v1强制)
小怂包重生记(1v2)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魔界受欢之叔诱(H)
人妻卖春物语
沦陷的蓝调[SP 1V1]
倒刺